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永新城南中学初中数学朱德龙工作室
当前位置:&&&
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对策和措施
上传: 江志勇 &&&&更新时间: 9:18:11
培养非智力因素,首先要掌握它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如学习数学的良好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就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即好奇&&兴趣&&爱好&&热爱。教师往往要利用实验操作过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实习作业、利率、归纳猜想等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但好奇仅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教师又应通过形象生动、准确明白的讲授,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以引导和巩固,还有作业与考试成绩的鼓励等,逐渐使好奇发展为兴趣。兴趣比好奇更深刻、稳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爱好和热爱。可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存在一个开发和引导、稳定和巩固、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 1、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阐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及目的要求,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数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它学科,从而激发学生发奋学习的动机。同时,在教学中可通过图形变化,数学规律,对称变换,知识间的联系等全方位地挖掘数学的美,使学生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真正热爱数学这门学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解决困难,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例如,新单元的第一堂课必须讲得清清楚楚,不遗留问题,做到确有收获。小测验中,控制题量,难度要适中,使学生能获得较满意的结果,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也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炼学生,用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等人的先进事迹教育学生,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则进,学会用坚强的意志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学好数学。 3、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一种态度与心理体验,对学习有激励作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及时勾通,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以表扬鼓励为主。对暂时表现后进的学生,更应在学习上帮助,生活上关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殷切期望。同时,教师应精神饱满、乐观豁达、热情幽默,以身作则,以自身的优良品质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智力上的不足,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要做到:(一)做好预习、复习工作。课前对新课进行自学,并初步理解新课的内容;课后或考前,能针对笔记、课本等进行复习。(二)专心听讲,会记笔记。(三)教会学生阅读数学教科书,勤学多问。(四)做单元小结,使知识纲目清楚、条理清晰,形成体系。(五)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六)自我评估,对自己学习的进程、质量或方法进行检查、评定,并选用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 总之,影响数学成绩的非智力因素有很多,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方式方法也很多。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内容,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面,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中)》2006年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摘要】:正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和教学中,都可以看到不少思维敏捷、天资聪慧的学生,学习成绩却很一般。而看似"愚钝"反应"迟缓"的学生,却学业突出,相当优秀,原因何在呢?非智力因素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智力因素来自于无意识,来自于灵感。从广义上讲就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从狭义上
【作者单位】:
【分类号】:G633.6【正文快照】:
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和教学中,都可以看到不少思维敏捷、天资聪慧的学生,学习成绩却很一般。而看似“愚钝”反应“迟缓”的学生,却学业突出,相当优秀,原因何在呢?非智力因素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智力因素来自于无意识,来自于灵感。从广义上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杜乐伟,康效贞;[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傅瑞仁;;[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1期
曹先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1期
赵思;;[J];人民教育;1988年11期
曾国强;[J];教育与现代化;1989年03期
迟运朋;;[J];人民教育;1989年04期
康李明;;[J];人民教育;1989年06期
王桂仁;;[J];中学教师培训;1991年Z1期
刘伟;;[J];新课程导学;2013年31期
庞咏梅;;[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竺怡良;毛国彩;;[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年
徐庆;;[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钟敏;;[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冯生利;;[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马晓燕;;[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刘天美;;[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苏平;;[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王占良;;[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邰艳芝;;[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马永涛;;[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四川省隆昌县第一中学
唐南雁;[N];学知报;2010年
山东省梁山县小路口镇中学
杨秀锋;[N];学知报;2010年
陕西省泾阳县教研室 唐泾平;[N];咸阳日报;2011年
浙江省兰溪市第五中学
罗永刚;[N];美术报;2010年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万胜高级中学校
唐秀斌;[N];学知报;2011年
山东省沂源县三中
沈雁;[N];学知报;2011年
江苏省滨海县蔡桥中学
刘海浩;[N];学知报;2011年
河南省永城市第三中学
杨闯;[N];学知报;2011年
山东省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学校
王霞;[N];学知报;2010年
江苏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
韩淑萍;[N];学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仕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张春光;[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陈文来;[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陈秀云;[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聂红仙;[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李倩;[D];河南大学;2014年
伏俊成;[D];西南大学;2011年
杨文新;[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车群涛;[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姬广敏;[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策略-1
初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 ,是直接影响认知效果的意向因素,它包括动机、 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诸方面。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素质发展有着 巨大的...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策略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义井中学 王玉明 摘要: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固 然离不开智力因素,但也离不...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 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 把培养...
非智力 因素和智力因素对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都是不可缺少的。 同样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我 们应该要把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纳入进来, 从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在启迪 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 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 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 之...
浅谈初中生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的培养_初一数学_数学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浅谈初中...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决定了初中教育的特殊性, 它既不同于小学阶段对儿童...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摘要:数学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正确的学习动 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定的学习信心、坚强的学习...
所以,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启迪学生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_数学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中学数学 课堂教学 非智力因素第九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
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隐藏&& 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前, 随着国际国内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形式的发展以及总的来说趋势表明:中学 数学...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
&潇河湾小学渠秀珍
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方向性、求实性与严密性的统一体。它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逻辑思维方式以及逻辑的、直觉的、联系的、发展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缜密严谨的思维品质&&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发现这样的事:有的学生把加号写成减号,把除数和被除数弄颠倒了,把已经计算正确的结果写错等等,不能把这些都归结为“马虎”造成的,其实不尽然。我觉得关键在于学生还没有形成缜密严谨的思维品质。作为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能够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质,甚至在教学具体内容时能够准确预测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培养、纠正,形成稳固的思维定势。这种品质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我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内容时,讲新课之前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把18棵树分给两个小组去栽,每个小组分几棵?&&&
仔细观察分析就会发现,这道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课堂上我把这道题出示给学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在我提出问题后,全班同学都不加思考,异口同声地回答:“9棵!”
“有没有不同意见?”我征询道。我提醒大家说:“你们要认认真真思考一下,真的是每个小组分9课吗?。”这时,学生顿时警觉起来,重新思考我提出的问题。随即,便有几个同学举手要求发言。我指定一位同学让他谈谈是怎样思考的。
“老师,每组分6棵不一定对。” “为什么?”我赶紧插入一个问号,让大家注意。
“因为题中没有说怎样分。如果平均分,那么每组可以分得6棵。如果不平均分,就有多种分法。”&&&
我当即带着表扬的口吻说:“好!他说得很正确。过去我们学的都是平均分,也就是等分,今天要学习的是不平均分。”然后,我立刻在黑板上写出了“按比例分配”。学生顿时振作起来,大家看着我写出的课题,想着刚才那位学生提出的不平均分,都急于想知道“按比例分配”怎么个分法。就这样,我从孩子的习惯的认识中巧妙地把单一思维活动引申到多项思维中去。&&
究竟什么是按比例分配?我接着举例:有18棵树,按照三个等份分给两个小组去栽,一、二两个小组依次分得一份和两份,每个小组各分得几棵?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并掌握了运算方法。最后我又进一步设疑,“按比例分配”和“平均分”是什么关系呢?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经过讨论,大家终于领悟到两种分配方法都是有条件的,“按比例分配”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而“平均分”又正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
在我的数学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设难置疑,探索中求真求实,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缜密严谨地思考解答。
(二)培养学生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刻苦钻研、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是非智力因素的内容。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认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儿童成长的两个翅膀,哪一个不丰满都会影响起飞,影响发展。现在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多数家长都只重视智力开发,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造成了许多儿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协调,尤其是缺乏刻苦钻研、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大难题。我想,刻苦钻研、孜孜以求并不只是“头悬梁、锥刺骨”的坚强毅力,还要有跳出书本之外,“打破砂锅问到底”和“不到黄河不罢休”的探索意识和顽强彻底的学习恒心。我在教学“面积的认识”这一内容时,通过让学生看、摸、想,学习什么是面积之后,又在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中,抽出了三个有趣的问题:(1)你看到过哪些东西的面是平面?最平的是哪个?
(2)大海的面是不是平的?为什么?
(3)哪些东西的面没有边?怎样设法使它有边?&&&
让二年级学生讨论这些问题不是“深”了吗?是的,是深一点。但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通过教师的“点”和“拨”是完全可以领悟的。我就是想通过“深”来诱发学生主动地钻研,开拓知识领域,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德&&
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我们教室的水泥地面最平。”一个学生说。
“不平,因为我洒水的时候有存水的地方。”马上就有一个学生反驳,“我说玻璃黑板的面最平。”&
“也不对,最平的面就不能写字了!”一个学生反驳得很有力,把大家逗乐了。 “那么,商店卖的玻璃的面是最平的。”又一个学生提出了新见解。
&教室内暂时肃静了,两秒内无人提出疑意。忽然一个高个子女生站起来说:“玻璃的面也不是平的,因为把两块玻璃合在一起,中间也会钻进灰尘。”
&“说得太漂亮了!”我赞扬道。我让同学们继续找最平的面,大家有些为难了。于是我总结说:“在实际事物中,绝对平的面是不存在的,平不平都是相互比较而言的,数学课本里所指的平面,在我们的头脑里只不过是想象中的平面而已。可见,我们见过的几种几何图形的面并不是绝对平的。”&
大家开始解答第二个问题--大海的面是不是平的?为什么?这个问题争论得也很激烈。一个学生说:“大海的面是平面,因为地图上就是那样画的。”另一个学生说:“大海的面不是平面,是曲面,因为地球仪上的海是曲面。”到底谁说得对呢?你们再想一想,地球实际上是什么形状呢?”大家马上找到了答案。&&
现在该解决第三个问题了。 “哪些东西的面没有边呢?” “地球”、“鸡蛋”等等&
“球的面都没有边。”有个学生一语道破天机。&
“没有边的面,面积可怎么算呢?我们还得想办法使它有边呀!”我故意带着为难的神情对学生说。&&
一个学生说:“我们把它割成两半,不就有边了吗?”&&
我摇摇头,“这个办法会把好东西弄坏,再说,有些东西也不能割开呀!这个办法不太好。&
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个好办法--在上边画个印,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好,这个想法可以,我们只要用一条线在上边做出标记,曲面的边就可以找到了。”我及时给予肯定。接着我又拿出一个鸡蛋,用粉笔在上面画了一条封闭曲线。这时,一个同学当即提出一个难题:“老师,这样的面积怎么计算呀?”是这样喜欢刨我认为,学生能够在学习当中不断提出新问题并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是探索精神的表现。学生早一天提出问题,就说明早一天具有探索意识;永远不问就永远没有探索精神。早一天问住老师就早一天成功,我很希望被学生问住。&&
(三)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的观点看世界&
&我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不仅要弄懂算法,还要弄懂算理,重要的是算理,作为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思想,进而了解到数学是研究数与量、时与空、形与式的关系的科学。数学中的内容彼此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充满着辩证唯物的思想。这种观点的树立要靠对教材的挖掘和点拨。&&&
我在教学“1”时,在回顾自己几十年的实践体会的同时,注意到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深邃的数学思想,并使之具体化。上课了,我在黑板上清晰而端正地写上了“1”字。
“同学们,谁认识‘1’呀?”孩子们唰地把小手举起来。 “好。谁能说说‘1’是什么意思呢?”
&孩子们眼珠转动着,有的把手举起来,有的又慢慢地把举起的手收了回去。&&
我又展开挂图:“谁能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呀?”&&
学生接二连三地回答:“一个小朋友坐着一条凳子,在一张桌子上写字,桌子上放着一本书,还有一个文具盒。”&
这是让孩子们看图认识“1”,是第一步。&&
接着我举起一根小木棒:“这根小木棒像什么?” “像‘1’。” “是直的还是弯的?” “是直的,一点弯儿也没有。”
“好!大家练一练,看谁写得又直又快。”&&
学生们都认认真真地写起来。 -这是让学生借助实物形象写“1”,是第二步。&
然后,我又让学生列举“1”所表示的事物。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说起来:一张讲桌、一块黑板、一棵树、一朵花、一架飞机、一个月亮、一条银河&&学生们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正在学生说得来劲的时候,我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能不能把‘1’表示的事物都说完呀?”&&&
学生回答:“说不完。”我接着说:“对了。用‘1’表示的事物是说不完的,是无限的。”&&
我在讲课中巧妙地从各种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字“1”的概念,反过来又通过事物赋予数字“1”的实际涵义,从而把数与量结合起来,有限与无限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我渗透了整体和部分互相转化的辩证法和极限的思想,使“1”的教学更加丰富引人,达到一石多鸟的目的和效果。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应试教育”还是要素质教育的大问题。一般地说,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更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