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拷皮翻译的内容及翻译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文言文 拷皮知主
加点字 翻译 赏析 帮帮忙哈如题 好的我会给分
拷皮知主 原文 拷皮知主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①背之物.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注释 ① 释:放下.② 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③ 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本篇选自 《北史·李惠传》.④ 纲纪: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⑤ 群下:部下,属员.⑥ 实:事实,真相.6.咸:都 译文 有背盐的和背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要走的时候,争一张羊皮,都 说是自己坐卧和披背用的东西.李惠把他们打发出去,对主簿说:“敲打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席上面,用杖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 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 来看,背柴的人才承认了罪过 李惠是一个以智判事.断案靠的是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严谨的逻辑推理的一个人 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严谨的逻辑推理.天下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多思考,多观察,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李惠拷皮 (宋)郑克》阅读答案附翻译
李惠拷皮 (宋)郑克后魏李惠,为雍州刺史。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①曰:“以此羊皮拷知主乎?”群下以为戏言,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凡所察究多如此类由是吏人莫敢欺犯。①纲纪: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20.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同释重担释:_______ (2)群下以为戏言,咸无应者咸:_______21.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凡所察究|多如此类由是|吏人莫敢欺犯。 B.凡所察究多|如此类由是|吏人莫敢欺犯。C.凡所察究|多如此类|由是吏人莫敢欺犯。 D.凡所察究多如此|类由是吏人|莫敢欺犯。22.李惠对州纲纪说出了断此案的办法,你知道是什么办法吗?请解释。(2分)23.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全国最大的 end#(2分)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1)李惠: (2)负薪者: 24.本文阐述了什么道理? (2分)参考答案:20.放下(1分);都,全 (1分)。 (本题2分)21.C (本题2分)22.用拷打羊皮的办法,羊皮粘盐,拷打即落下,知其主人。(本题2分)23. 李惠:聪明机智(1分) ;负薪者:贪图小利(1分)。(本题2分)24.遇事要多思考,多联系,用智慧解决问题是最有效的方法。 (本题2分)(我们不能巧取豪夺,见利忘义,是你的,想跑也跑不掉,不是你的,想的也得不到;掌权为官者在事实弄清楚前,要一碗水端平,公平对待当事人,要有心明眼亮、明察秋毫的素质。)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译文:有一个背盐的和一个背柴的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荫下歇息。二人起身将走时,争夺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背的东西。李惠打发两个争羊皮的人出去,回头对州的主簿(相当于现书记员)说:“从这张羊皮身上能拷问出它的主人吗?”手下竟没有一个能回答的人。李惠令手下人把羊皮放在席上,用庭杖击打它,见有少许盐屑落下,便说:“得到实情了。”令手下人叫两个争羊皮的人来看,一看,背柴的人就拜伏认罪。凡是李惠所查察考察过的案子,大多跟这个类同,由此,官吏、草民没有人再敢欺瞒犯上了。 )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阅读答案:网友评论本类热门48小时热门李惠拷皮_(宋)郑克阅读答案附翻译_记叙文阅读,初中资讯-学习知识网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站内文章搜索
李惠拷皮_(宋)郑克阅读答案附翻译
&&&&&&&&&&★★★
李惠拷皮_(宋)郑克阅读答案附翻译
编辑: 文章来源:互联网 标签: 点击:
李惠拷皮& (宋)郑克
后魏李惠,为雍州刺史。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①曰:&以此羊皮拷知主乎?&群下以为戏言,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凡所察究多如此类由是吏人莫敢欺犯。
①纲纪: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
20.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同释重担&释:_______&& (2)群下以为戏言,咸无应者&咸:_______
21.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凡所察究|多如此类由是|吏人莫敢欺犯。&& B.凡所察究多|如此类由是|吏人莫敢欺犯。
C.凡所察究|多如此类|由是吏人莫敢欺犯。&& D.凡所察究多如此|类由是吏人|莫敢欺犯。
22.李惠对州纲纪说出了断此案的办法,你知道是什么办法吗?请解释。(2分)
23.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2分)
(1)李惠:&&&&&&&&&&&&&&& (2)负薪者:&&&&&&&&&&&&&&&
24.本文阐述了什么道理?&&&&&&&&&& &&&&&&&&&&&&&&&&&&&&&&&&&&&&&&&&&&&&&(2分)
参考答案:
20.放下(1分);都,全 (1分)。& (本题2分)
21.C& (本题2分)
22.用拷打羊皮的办法,羊皮粘盐,拷打即落下,知其主人。(本题2分)
23. 李惠:聪明机智(1分) ;负薪者:贪图小利(1分)。(本题2分)
24.遇事要多思考,多联系,用智慧解决问题是最有效的方法。 (本题2分)
(我们不能巧取豪夺,见利忘义,是你的,想跑也跑不掉,不是你的,想的也得不到;掌权为官者在事实弄清楚前,要一碗水端平,公平对待当事人,要有心明眼亮、明察秋毫的素质。)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译文:有一个背盐的和一个背柴的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荫下歇息。二人起身将走时,争夺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背的东西。李惠打发两个争羊皮的人出去,回头对州的主簿(相当于现书记员)说:&从这张羊皮身上能拷问出它的主人吗?&手下竟没有一个能回答的人。李惠令手下人把羊皮放在席上,用庭杖击打它,见有少许盐屑落下,便说:&得到实情了。&令手下人叫两个争羊皮的人来看,一看,背柴的人就拜伏认罪。凡是李惠所查察考察过的案子,大多跟这个类同,由此,官吏、草民没有人再敢欺瞒犯上了。 )
学习知识网推荐: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更多关注: --这里可能有您更喜欢的内容!
【】【】【】
&&&&&&&&&&
&&&&&&&&&&
&&&&&&&&&&
课内阅读知识大全
&&&&&&&&&&
其他人还看了
&&&&&&&&&&&&
学习知识网为网友提供各种学习资料,教学资料,学习知识,课程资料,学习资源,学习资讯,帮助学习者学习跟多最新课后知识!
联系站长:QQ:网站备案号:粤ICP备号网站站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惠拷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