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职院校校怎么开展通识教育

【评论大赛】高职院校怎么开展通识教育
近日,义乌工商学院副院长贾少华的一篇题题为《高职高烧》的文章风靡朋友圈。这篇文章用犀利的文笔,揭示出如今许多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出现了“偏航”,热衷于“专升本”和通识教育的现实。对此,有人认为,强调精英教育,只会给学生增添许多不必要的负担。但也有人认为,较强的通识教育是技工人才的需要。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关于教育的共性和个性的争议。最好的办法就是尊重共性,因材施教。首先,高职院校应先把着重点放在职业教育上。高职院校的定位就是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专业的技术型人才,这是高职院校的使命。报考职业学校的学子的共性是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且对实用技能有很强的求知欲。学校也应该根据这一特点去培养学生,尽力去挖掘他们的发光点,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信心。一味强调精英教育,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本末倒置,扼杀人才。那么,应不应该在高职院校进行通识教育呢?这就是培养孩子们个性的问题。陶行知有一句话说得十分贴切,“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教育人和培养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来施肥,浇水和培养。高职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潜能来考虑是否展开通识教育。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一样,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对于学习通识教育能力稍微差些的孩子来说,与其在课堂上打瞌睡,不如在工作室里钻研职业技能。但对于那些学有余力者,通识教育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跟国际接轨,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你不能让木匠去拉小提琴,也不能让琴师去干木匠活,世界上根本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根据每个人的禀赋来区分教育,才是最好的办法。(作者黄丹霞,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华南理工大学学生,文章第2次入选“锐评”栏目)&
"蒲公英评论"网站是中国教育报刊社2014年重点建设的交互性意见平台。如果您关注教育话题,欢迎注册并申请开通"评论员工作室",发表意见,参与交流。对于好的观点和文章,我们将编发至首页,同时推荐给本社所属的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等报刊。
请先登录,再评论!
暂时没评论!
"蒲公英评论"网站是中国教育报刊社2014年重点建设的交互性意见平台。如果您关注教育话题,欢迎注册并申请开通"评论员工作室",发表意见,参与交流。对于好的观点和文章,我们将编发至首页,同时推荐给本社所属的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等报刊。
请先登录,再评论!纪宝成:高职院校应该更加重视通识教育
  “高职院校只在技术上下工夫是不行的。”纪宝成认为,通识教育也应该放在适当的位置上来重视,否则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就很可能后劲不足。
  纪宝成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孩子的通识教育比较缺乏,在高职教育阶段就应该“恶补”,重视对礼仪、历史、地理、国学方面的知识教育。一方面,这有助于塑造自身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自己的产品更有思想和竞争力。
  联系方式:010- 投稿邮箱:
            
掌上高考官方微信
掌上高考APP
主讲:程中一
主讲:袁朝乐
扩展阅读  
丨丨丨丨丨丨
丨丨丨丨丨
博客推荐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排名 学校名称      人气   相关推荐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   
&&排名 专业名称    层次  人气  开设院校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  
| 京ICP备号 |
CERNET Corporation(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1次下载&&|&&总3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2积分
0人评价2页
0人评价1页
0人评价57页
0人评价8页
0人评价3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评价文档:
下载:2积分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实现路径
2010年第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和企业对未来人才的职业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职业品质的培养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高职院校要将职业通识教育的理念贯彻到各自的教育教学中去,不断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职业通识教育路径,这是职业教育走向科学发展的需要。 中国论文网 /7/view-3006935.htm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通识教育;必要性;实现路径      在过去的20年里,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学校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都已超过整个高等教育的50%,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背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专门化、技能化、工具化”的功利主义日趋盛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职业素质的培养,使高职学生缺少了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重视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职业通识教育,就成为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通识教育与职业通识教育的关系      通识教育既是高职教育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一狭隘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在通识教育模式下,学生需要综合、全面地了解人类知识的总体状况,在拥有基本知识和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理性地选择或形成自己的专业方向。学生通过融会贯通的学习方式,形成较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同时认识和了解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发展全面的人格素质和广阔的知识视野。通识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学有专长,术有专攻,而且在智力,身心和品格各方面都能协调而全面地发展;不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独立思考以及善于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主动、有效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总之,通识教育首先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培养,其次才将学生作为一个职业的人来培养。   因此,关注一个人的培养要关注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要关注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的职业教育也决不能把“职业”作为借口做些“急功近利”的事情,把教学过程过于简单化,使人才培养工作过于粗糙。在职业化的社会里,对于“职业人”的要求也绝不是仅仅局限在高技能培养上,而是表现在高素质的要求上。要使高职学生能够由“职业人”顺利地成长为“社会人”,加强职业通识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里所强调的职业通识教育就是要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环境、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实现“职业人”和“社会人”的有机一体,使学生在职业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高超的技艺,更是让人振奋的精神面貌和向上的自信。这里所说的职业通识教育是技能人才的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      二、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1 加强职业通识教育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高职学生具备“宽口径、厚基础”的知识结构,具备“一专多能”的适应能力,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迁移能力。因此,我们在开展专业教育的时候,要开拓视野,交给学生多种能力和知识,任何一种专业技能都很难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幸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高职学生的就业方向也产生了多变性,变得更加的不确定,单一的专业技能已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教育者传授给学生的绝不是“一技之长”,而是“成长技巧”,为学生能够更好地就业奠定基础。而这种“成长技巧”就是要通过职业通识教育来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2 加强职业通识教育是实现专业学习和提升职业素养的客观要求   现在的职业教育发展已不是简单的职业技能培训,已转变成为一项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教育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职学生在高度重视专业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养的提升,把专业学习和职业素养结合起来,在专业学习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职业素质,在职业素养培养中要形成有助于专业学习的人文学科知识及技能。高职学生缺乏系统而有效的职业素养,对于社会和学生个人而言都是一种失败,只有把专业学习和职业素养结合起来,才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才能为高职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加强职业通识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加强职业通识教育就是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我们所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和谐发展、人格健全的人,其次才是所在领域的技术、技能专家。人的全面发展和完美人格的形成,需要专业教育、人文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机融合。因此,我们在开展专业教育时,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依靠大批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加强职业通识教育就势在必行。      三、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通识教育的误区      把“职业通识教育”简单等同为“就业指导”。在具体操作中,没有突出职业素养教育的系统性。我们今天提倡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通识教育”,主要是强调对学生要加强职业素养教育,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环境、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道德、职业情感以及一些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教育,其中贯彻着非常重要的做人教育。这也就是说,“就业指导”不等同于“职业通识教育”。在很多高职院校开展的就业指导教育也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最多能够做些简单的就业实务指导,对学生在就业岗位上的大发展起到的作用比较少,而我们强调的“职业通识教育”则旨在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品质教育,是做人的教育。   加强职业通识教育必须以压缩专业教育为代价。爱因斯坦就曾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高职院校要在加强职业通识教育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多做文章,不能过度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时数,甚至借口专业时数还不够一味地增加专业教学的时数,去压缩开展人文教育和职业通识教育的时间,从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的行为,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职业通识教育开展得好,对高职学生更好地学好专业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片面认为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对就业影响不大。在高职院校追求高就业率的今天,往往比较重视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求职技巧,往往忽视了对学生
的职业通识教育,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重视不够。在目前的求职中,很多公司或企业往往更重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有的学生找工作时靠自己的专业技能也许很容易就会找到工作,但是由于自身的职业素养不足,缺少发展后劲,在激烈的竞争中也同样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威胁。因此,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大力度,全面加强职业通识教育。      四、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通识教育的基本思路      1 长远目标不可缺失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需要我们必须重视加强学生的职业通识教育,不能仅仅把“职业性”简单理解为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这是一种重眼前轻长远的思想,对高职教育健康和谐发展是有害的。高职院校要对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学生的长远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着眼长远,高起点,高目标,推动学校和学生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2 教师素质同样要提高   推行职业通识教育,教师是关键。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办学类型,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教师的职责是相同的。办好高职教育,对教师的要求,非但不能降低,而且应该更高。因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完成课堂理论教学,而且还要花很多的时间带学生进行实验实训教学。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习惯、学问、人品、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就会更直接、更深刻。这就对教师的师德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技高为师,更要身正为范。      五、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通识教育的具体路径      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安心基层、吃苦耐劳的职业品质   由于现代的高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性格中或多或少都有些惰性。在工作中表现出怕吃苦怕干活,而且大多数高职毕业生都是分配到外资公司或民营企业,从事的都是最基层的工作。从这些意义上来讲,对于这些高职学生更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他们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安心基层、吃苦耐劳的职业品质。   2 加强人文教育,提高职业素养   由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很多的高职院校在内涵建设中比较强调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就是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中也是更多地关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就业率,对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和职业通识教育关注比较少,或者是要求也不高。加强人文教育和职业通识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人相处。现在很多的高职教育都是工科教育,更应该强调人文教育和职业通识教育。如果仅懂理工,缺失人文,缺少职业素养,那就只能成为“匠”,难以成为“师”。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可以渗透人文教育和职业通识教育,实现专业教学与人文教育和职业通识教育相互融合。   3 立足有课程资源,开展职业通识教育   由于现在的高职教育实行的都是三年制教学形式,而且还有预留至少半年的顶岗实习时间,因此,在两年半的时段里要完成几十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任务是难上加难,何况还要在每学期里安排一定量的实习任务,所以说现在的高职院校能够把正常的教学任务完成就不错了,哪还有时间开展必要的职业通识教育,只能好好利用足现有的课程资源,从这些资源中发挥好职业通识教育功能。要充分发挥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现有通识课程的职业素养教育功能,在与专业教学时数不矛盾的情况下,把这些课程的职业素养教育功能全部提炼出来,让其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当兼具科学人文双重品质,而人文底蕴是构成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根本,人文底蕴是否厚实充足造成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下文野之分。而我们的学生由于缺乏明确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不确定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将他们的求知天地,被迫局限在“狭隘”的学业训练和技能培训之中,忽视了科学思想、科学信仰、科学精神和科学伦理准则的传授,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学生缺乏“多维营养”,造成了人文底蕴和职业素养的欠缺。要想弥补这些人文底蕴和职业素养的欠缺,仅仅靠一些“文化快餐”是无法奏效的,必须制定一系列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建设完整的学校文化教育,并用这种教育去唤起学生改造和提升自己的强烈愿望,使其在获取知识的时候能够得到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的熏陶,在高雅的人文教育和职业通识教育中形成高品位的文化素养,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见,现代高职院校不可能无视这样重要的在文化经营中的导向性任务,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传承文明”的层面上,还要履行起传播和创造新文化以引领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文化使命。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浅谈通识教育(2)
> 浅谈通识教育(2)
浅谈通识教育(2)
    来源:毕业论文网
  二、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途径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正逐渐为我国大学所接受,在构建与通识教育相适应的大学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推进实施。
  (一)丰富课程内容设置,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各类课程内容偏向应用型和专业化,既没有突出人文社会教育,也没有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经验,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出发,丰富课程内容,开设一些反映地方文化的课程,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高职院校应建立跨学科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将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有机融合。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某一学科的学术精神、素养及技能的训练,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通识教育的理念。通识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让学生领悟知识的融会贯通,因而构建跨学科的综合课程体系是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的必然途径和不二选择。
  (二)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推动通识教育发展
  通识教育的顺利推行,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才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政府部门需要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机构,负责制定通识教育的目标、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及其评价、经费的援助和政策的支持;其次,通识教育的开展需要各方的努力和支持,除教育部门的政策支持和主导以外,更需要各个高职院校领导及教师的力量。各个高职院校应当注重通识教育课程实施形式的多样性,设置有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综合课程,教师也应当注重提高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最后,为了确保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应当完善课程评价制度,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
  英国教育家阿什比提出:&大学教育的试金石不是讲授伟大真理,而是用什么高明的方法来讲授伟大真理。所以,讲授什么不及如何讲授重要。&此外,我还认为,作为起模范作用的教师也是通识教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一个具有高标准和善于关心人的教授在道德行为方面肯定会教给学生更多的超过该时限的东西。课程只是骨架,而它的血肉和精灵必须来源于师生之间难以预料的相互影响和交感作用。&通识教育的内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对科学与人文有统一认识,达到文理通融,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修养与和学识功底。教师不应该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灌输给学生,而是要与学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基础上进行交往和对话,为学生提供自由、民主、开放的教育情境;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学生收获的将不仅仅是科学知识与技能本身,而是科学知识背后所蕴涵着的科学家们的辛勤劳动、坚韧的毅力、大胆的创新以及追求真理的高尚品质,这往往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目前的通识教育多数是通过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来达到目的,教师只限于本学科的内容进行授课,而如果教学科研人员本身就具备文理互通的教学能力,能够对学生加以引导,则可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营造实施通识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浓厚的通识教育校园文化氛围是实施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良好的人文环境属于大学通识教育的隐性课程,对养成学生的&通识&,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隐形课程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内容充实的人文与科学讲座。各种学科的讲座,可以极大地丰富人文与科学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见识,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如华中理工大学从1994年以来,邀请校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已作了500多场面向全体学生的专题报告,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从政治经济到科技文化,从宗教、哲学到文化艺术,从圆林建筑到信息高速公路,内容广泛,引入入胜。其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从有组织、有规划的文化艺术节和科技宣传月到自发的课外阅读与读书讨论,无不可以起到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和启迪学生思想的巨大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可以掌握他们在课堂和实验室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他们通过教师唇焦敝讲授所难以培养出的兴趣和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科学追求的精神。其三,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形成有利于大学通识教育的校风、学风和教风,使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赋予&通识&色彩,都赋予其教育上的意义,给学生的心灵一种高尚文化的熏陶。
  [1]蔡映辉.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4(11).
  [2]张寿松.近十年我国通识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0).
  [3]朱欢,蔡青.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下的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
  [4]杨叔子.现代高等教育:绿色・科学・人文[J].高等教育研究.2002(1).
  [5][美]亨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M]谢宗仙,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浅谈通识教育(2)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高职院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