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四果解脱僧中的“三乘四果”指的是什么

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使用您的微博帐号登录,即刻尊享微博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QQ帐号登录,即刻尊享QQ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人人帐号登录,即刻尊享人人用户专属服务。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收藏成功,可进入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方式1:用手机看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乘菩提之意涵 015. 断三界爱我慢证四果 上集 高清
方式2: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爸爸去哪儿2游戏 立即参与
三乘菩提之意涵 015. 断三界爱我慢证四果 上集 高清
播放量数据:
606人已订阅
你可能还想订阅他们:
{{#needAdBadge}} 广告{{/needAdBadge}}
&正在加载...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第106集 什么是佛法僧三宝?
正光老师开示
  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
  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一系列电视弘法节目,名为“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在这个主题之下里面有很多子题,今天谈的子题是:什么是佛法僧三宝?
  身为佛教徒都知道,如果没有归依三宝,不能称为三宝弟子。可是,很多人不知道三宝所代表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因此藉著这个机会加以说明。所谓三宝,就是佛、法、僧三宝;它分为三种:住持三宝、出世三宝、自性三宝。
  首先介绍的是住持三宝,亦名世俗三宝,也是初学佛人所归依的三宝。
  所谓的住持佛宝,乃是泥塑、木雕、铜铸乃至印刷出来的佛像均属之;它代表如同世尊亲临,应该以至诚心燃灯、香华、净水、鲜果、饮食等等来供养礼拜,因为至诚礼拜供养可以得到无量福德。
  所谓的住持法宝是指佛经,以三藏十二部经为代表。这三藏十二部经里面,有很多是 佛所说的正法,有一部分是被后来的凡夫俗子将外道法混入佛经中,使得他们所说的法表面上好像与 佛所说的一样,然而其法义的内容根本是外道法,与 世尊所说的法完全相反。以下就 佛的正法以及非法的部分简单叙述。
  譬如,佛的正法部分是指这个真心,就是 佛在初转法轮所说的无余涅槃本际、如、我、入胎识等,二转法轮所说的无住心、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不念心等,三转法轮所说的阿陀那识、所知依、种子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
  在初转法轮部分,无疑 佛已经对声闻人隐说真心的存在;所以声闻四果的阿罗汉因为相信佛语的开示,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因此于内于外均无恐惧而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我消失而入无余涅槃,永不再三界现身意,独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
  缘觉是观察十因缘、十二因缘,知道十因缘当中“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识就是入胎识,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因此,缘觉自己了知无余涅槃还有入胎识存在,并不是断灭空;所以如同声闻人一样,于内于外均无恐惧而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我消失而入无余涅槃,永不再三界现身意,独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
  菩萨则透过参禅明心见性,亲证 佛所说的真实心,不仅知道祂真实存在,而且了知 佛在初转法轮所说的无余涅槃本际、如、我、入胎识等,其实就是菩萨所证的真心,更了知 佛在二转法轮、三转法轮所说的种种真心的异名,其实就是菩萨在因地所亲证的真实心,只是在不同修行阶位所施设不同的名字,其实都是同一个心,那就是菩萨亲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如来藏。
  在非法部分,乃是邪淫外道混入佛门中,用不净的法教导众生要保持遍全身快乐觉受不退,并观察此快乐觉受的意识心是“真心”,能够这样,已成就他们所说的最究竟的法。请问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世尊会用这种不净法、虚妄法来教导众生吗?用膝盖想也知道,当然不会嘛!这个例子就是邪淫外道法混入佛门最好的证明。可惜的是,这些邪淫外道善于包装及夸大,使得众生无法分辨什么是正法及外道法。正因为如此,正觉同修会不忍受圣教衰,所以挺身而出,要将邪淫外道法赶出佛门,不要再让邪淫外道来误导众生下堕三恶道受苦。
  所谓的住持僧宝,是指剃发著染衣住于寺院的出家人。世尊曾开示:供养出家人可以得到无量福,可以培植自己的福德,作为未来三乘见道的福德资粮。然而在佛门中,有一种假名出家人则不应该供养,那就是“坦特罗佛教”行者,因为他们所说的法是行邪淫的在家法,却假冒出家人,广收供养。众生原本希望种的是福田,可是坦特罗佛教行者善于包装及不实夸大,使得众生无法分辨真假,才会去供养这些假名的出家人;因此,众生所种的田非但不是福田,反而是毒田!所以,佛弟子们不应该去供养这些假名出家人。
  接下来介绍第二种三宝:出世三宝。乃是修学佛法以后,已经能够知道出离生死轮回之世出世间法的义理,这样的出世三宝亦名表相三宝,主要是指二乘的三宝。
  所谓的出世佛宝,乃是指 释迦世尊的法身等等。譬如,佛在《妙法莲华经》曾开示,释迦世尊的法身有百千万亿不可胜数,所以 世尊说《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地面踊出多宝佛塔,里面有 多宝佛。多宝佛往昔曾发愿:只要有应身佛说《妙法莲华经》时,就会出来证明及赞叹。所以,释迦牟尼佛为了容受自己在十方世界说法的分身诸佛,变现了无量无数的国土,皆令清净,所以,这些从十方回来娑婆世界的无量分身的诸佛,就是 释迦牟尼佛所化现的化身佛。
  所谓的出世法宝,乃是指四圣谛、八正道、十因缘、十二因缘等法。所谓四圣谛、八正道乃是声闻法,也是 世尊教导声闻人如何得解脱、永不在三界受生的法。
  其中四圣谛是指苦圣谛、苦集圣谛、苦集灭圣谛、苦集灭道圣谛,简称为苦、集、灭、道圣谛。苦圣谛讲的就是三苦、八苦,这些苦譬如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等,都是世间可以现前观察得到的苦,没有其他法可以超过这些苦了,名为苦谛。因为有这些苦,众生才会不断的造作种种恶业,导致未来生要受种种苦,无法了生脱死。会有种种苦的发生,乃是有五阴身的缘故,所以才会不断的造业、不断的受苦;因此,了知诸苦聚集的原因乃是五阴身不断出生的缘故,名为集谛。声闻了知这些道理后,将产生诸苦的根源,也就是五阴身灭掉,就不会有未来世五阴身出现,不仅不会再轮回生死,而且也不会有种种苦出现了。可以了知如何将诸苦的根源——五阴身灭掉,就是灭谛。既然知道要将五阴身灭掉,当然要有方法,那就是八正道、四念处等法,让众生可以断结、证果、入无余涅槃,名为道谛。
  缘觉法包括了十因缘、十二因缘。首先要观察十因缘,再来观察十二因缘,才不会误解 世尊所说的真实道理。观察十因缘时,先逆推而上,也就是要观察老、病、死是从何而来;观察的结果是因为有“生”的关系,也就是因为五阴身出生,才有老、病、死的现象出现。如是一一往上逆推观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接著,再推究名色究竟从何而来;因为有“识”的关系,所以才有名色出现。这时 佛开示“齐识而还,不能过彼”,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识,所以只能推到这里,不能再超过这个识了,只好退回到名色了。然后再一一顺推回来,检查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也都是这样的道理,没有任何错误。从这里可以证明,十因缘所说的“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就是 佛所说的入胎识,祂能出生名色,使得众生遭受种种苦。
  正观十因缘后,接著再观察十二因缘。如同前面一样逆推而上,思惟:什么法没有的缘故,就会使老、病、死消灭?思惟的结果:“生”这个法没有了,老病死的现象也就消灭了。如是一一再往上逆推: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接著再思惟:什么法灭除的缘故,使得行阴跟著灭除?思惟的结果:无明灭了,行就灭了;行灭了,未来世的识阴六识也就跟著灭了。如是往下顺推,名色等也是这样的道理,识阴灭了,名色灭了,乃至生老病死跟著灭除。从上面观察的结果,知道这个识是指识阴六识,因为有过去世识阴的造作,才会有未来世的名色出现,所以十二因缘的识是指识阴六识。
  由上面分析可知,十因缘所说的“识”是指入胎识,十二因缘所说的“识”是指识阴六识,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入胎识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祂能出生名色让众生受用,祂是本有的法,是常住法,所以有情不能离开入胎识而有;如果入胎识离开了,就不能成为有情。识阴六识乃是入胎识所生的法、含摄在“名色”当中的“名”,本身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如果大众能分辨这两者的关系,就能很清楚掌握缘觉法的真实义了。
  所谓的出世僧宝,乃是证四向五果的圣僧,也就是向初果、初果、向二果、二果……乃至向四果、四果以及辟支佛。声闻的初果向也就是向于初果,乃是往声闻初果迈进的人,只是他还没有断三缚结而已;初果乃是断三缚结的人,于舍寿后可以欲界天、人间七次往返究竟解脱。证初果后向二果迈进,名二果向,还没有薄贪瞋痴;一旦薄贪瞋痴,名为二果人,于舍寿后欲界天、人间一往返究竟解脱。证二果后向三果迈进,名三果向,还没有断五下分结;一旦断五下分结,成为三果人,于舍寿后于中阴阶段或往生色界天究竟解脱。证三果后往四果迈进,名四果向,还没有断五上分结;一旦断了五上分结,成为四果的阿罗汉,舍寿后入无余涅槃。同样的道理,独觉生于无佛时代,自己观察因缘法,进而断结证辟支佛果,如同声闻人一样,最后都入无余涅槃。
  接下来介绍第三种三宝:自性三宝。乃是修学大乘佛法以后,求证法界实相,欲得般若智慧,而不是求解脱智慧的实证,因此听闻大乘法后心生爱乐,所以随从修学。
  所谓的自性佛宝,就是指自心如来第八识,也就是在讲法身。这个自性佛宝、这个法身,每一位有情都有,所以不管在经中或者在论中都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也就是一切蜎飞蠕动的有情都有自性佛宝;只因为这个自性佛宝太微细,以及众生有种种妄想,所以无法证得,以致一直在三界六道轮回,无法出离。然而,在佛菩提道修行的菩萨,最重要就是证得这个自性佛宝;如果不证自性佛宝,菩萨永远在外门修六度万行,永远进不了内门修行。所以,六祖《坛经》说得好:“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所以,菩萨应该以亲证自性佛宝为主要目标,过去无量世以来所培植的福德,统统回向于未来能够亲证自性佛宝。不仅如此,还要寻找真善知识,跟随真善知识闻、思、修、证佛法;依照真善知识所教导的参禅正知见去参禅,未来才有机会亲证自性佛宝,未来才有可能成就总相智、别相智、道种智乃至一切种智。所以说,菩萨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能够亲证自性佛宝。请菩萨们谨记在心,并持之以恒,相信不久的将来,就能够亲证 佛所说的自性佛宝。
  接下来谈自性法宝。所谓的自性法宝,就是自性佛宝藉著种种缘而出生万法,可以让菩萨修学大乘法,进而成佛。也就是说,这个自性佛宝出生了有情的五阴世间以及器世间,让众生得以安止及生活,以及可以接触外五尘;再由自性佛宝变现识阴六识出现,让识阴六识当中的意识分别诸法,所以才有众生所了知的诸法出现。因为诸法出现了,菩萨才能够如实现观自性僧宝所含藏的种种法,因而才能了知诸法无我以及诸法背后的根源所在;因此得以修学道种智,乃至圆成一切种智而成佛。这告诉大众一件事实,那就是:一切诸法都是以自性佛宝为根源,不能外于这个自性佛宝而有一切诸法出现。
  如果外于自性佛宝而有一切法缘起缘灭,那个人一定是断见外道无疑。可惜的是,如今佛门还有这种外道存在,他们认为,不需要有一个自性佛宝,自然而然就能够有一切法的现起;所以他们主张一切法空,一切法的现起及生住异灭都只是名字而已,不需要有一个自性佛宝存在,就能出生一切法乃至诸法的生住异灭。这样的说法完全违背佛说。所以佛在经典里,曾对断见外道有一段特别开示如下:
  “大慧!因是故,我说宁取人见如须弥山,不取无所有增上慢空见。”(《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三)
  这就是说,如果拿常见与断见来比较,纵使执常见的人如须弥山那么多,佛也不会介意;但是,如果有人执断见于一丝一毫,佛一点点也不允许。因为断见危害众生非常严重,会让众生因为认为无因果可言,导致众生作奸犯科,无恶不作,下堕三恶道无有出期。
  接下来谈自性僧宝。所谓的自性僧宝,是指自性佛宝从无始劫以来离见闻觉知,自性清净,故名僧宝。佛在《金刚三昧经》曾这样开示:
  【心王菩萨言:“尊者!我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提性中无得、无失,无觉、无知,无分别相,无分别中即清净性。性无间杂,无有言说,非有非无,非知非不知。”】(《金刚三昧经》)
  经中已经很清楚告知:自性佛宝本身不分别六尘,这个无分别的体性就是自性佛宝清净的体性,所以自性佛宝本身不分别六尘,本身离见闻觉知;由于自性佛宝本身离见闻觉知就是祂的清净体性,所以不是一般众生所认知具有见闻觉知的体性。
  这是因为众生喜欢有境界的法,对于没有境界的法心不爱乐;因为心不爱乐的缘故,对于有境界的法就会有喜欢,尤其是意识,祂有种种变相境界,使得众生无法清楚分别祂的体性,因而堕入祂所运作的范畴而不知,导致在佛门中有许多佛弟子落入意识境界当中而不知。所以才会有许多附佛外道提出“意识是常住法”出现,却不知道意识乃是意根、法尘相接触而出生的法,本身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
  因此,学人如果要修学正确佛法,一定要依照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正法来简择善知识,以免堕入常见、断见外道中,乃至堕入欲界最重贪的邪淫外道中;再回头已经是很多劫很多劫以后的事了,不仅多走了许多冤枉路,而且大大延迟自己的成佛时程,真的是冤枉啊!
  由于时间的限制,今天所讲的三种三宝仅能大略说明而已,无法一一详细说明。如果各位菩萨想要知道详细内容,正觉教团在这系列以前所制作的弘法节目,譬如“三乘菩提纲要、学佛正知见、念佛法门、宗通与说通”都有说明,而且都放在正觉同修会网站上,欢迎各位菩萨前往浏览收看。如果不知道正觉同修会网址,只要在搜寻引擎键入“正觉”两个字,就可以进入正觉网站收看及下载。另外,正觉同修会也录制DVD光碟,都是按成本价流通,欢迎各位菩萨请购。
  由于时间已经到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敬请各位菩萨下次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
  第107集 在家居士如何设佛坛?
正光老师开示
  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
  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一系列电视弘法节目,名为“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在这个主题之下里面有很多子题,今天谈的子题是:在家居士如何设佛坛?
  有很多初学佛的在家居士,对于在家里如何设佛坛产生很大困扰,因此藉著这个机会来说明:在家居士如何在家里设佛坛。在家里设佛坛不免牵涉到摆设方位、位置以及其他应注意事项。
  首先谈的是佛坛摆设的方位。在台湾或者大陆,有很多家庭会牵涉到风水的问题,所以在家里设佛坛时,会请风水师来看,看看佛坛的方位可不可以,佛坛开光的日子吉不吉利,有没有对家人产生不利的影响;或者佛坛桌子的高度、佛像的高度有没有处于招财的位置;乃至有人主张,要从某些地方去取水,有利于家里财源广进等等。请问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如果是你们的话,你们有什么看法?我想每个人都有意见,好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都没有道理!因为 佛所说的都是在心上用功,不是在事相上用心。同样的道理,佛坛的摆设方位也是如此,只要心诚则灵就可以了,而不是在摆设的方位等事相上用心。由于现在家庭空间并不大,所以只要能够安置佛坛,而且佛坛不要面向不净的方位,譬如厕所、房间等等,就可以了。
  佛坛的方位既然决定了,接下来就是佛坛各种摆设的位置。这是要考虑佛坛空间大小,如果佛坛空间不大,仅摆设佛像即可,这时佛像可以考虑用折叠的相框,不用时可以收起来;如果你的佛坛空间够大,不妨考虑摆设佛桌、佛像等一切简单设施;如果你的佛坛空间更大,除了可以用较大的佛桌来摆设以外,还可以用藏经阁的方式摆设《大藏经》等法宝,一者可以庄严佛坛,二者可以作为个人阅读、思惟整理及修行之用。
  既然空间大小已经确定,接下来谈如何摆设,这可分为佛像、香炉、燃灯、供水、供花、供果、供物等等摆设的位置。
  首先谈的是佛像的位置。一般而言,佛桌中间供的是佛像,佛的两旁是菩萨;如果中间只供一尊佛或者只供一尊菩萨都可以,没有限制,端看你的心意。然而挑选佛菩萨像,以你自己喜欢所契机的佛菩萨均可以,佛菩萨像用木雕、铜铸、瓷器、纸本裱褙等等都可以,没有限制,只要自已感觉庄严即可。至于这些佛菩萨像的费用,可依据你的经济能力而定,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此外,也有人在佛桌后面墙壁上供奉佛菩萨像,这些佛菩萨像有的是用纸本裱框起来的,譬如西方三圣图等等。
  不过,千万要特别注意的,不可以用“坦特罗佛教”佛菩萨像,因为那是不清净、污秽的!为什么?一者,坦特罗佛教的佛菩萨像,如果详细去观察,有很多是故意袒胸露乳的,或者是抱在一起的,或者打的手印却是另有所指,乃至露出凶神恶霸相的护法神像,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为什么不要这些“佛菩萨”像呢?这是因为他们主张:要不断的保持遍全身快乐的觉受不退,然后观察这快乐觉受的意识心无形无相,能够这样就是已经成就至高无上的法了。佛弟子都知道,快乐的觉受乃是受阴境界,意识觉知心乃是识阴境界,都是虚妄法,怎么会是佛法呢?这些法都是会让众生下堕三恶道,乃是不清净的法。请问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释迦世尊会用这种外道不净法让众生下堕三恶道吗?当然不会嘛!
  所以说,这些不净的法,乃是坦特罗佛教行者,将印度的性力派不清净的外道法套入佛法名相,引入佛门中,作不实的夸大,高称是佛法的一支,乃至自称这些法比其他法门更究竟更殊胜。然而究其本质,乃是不净的外道法,以此来欺骗广大的佛弟子们,相将入火坑也。所以,有智慧的佛弟子们,应该远离这些外道法,应该将坦特罗佛教赶出佛门外;避免他们破坏 佛的正法,以及误导众生及荼毒众生,让众生下堕三恶道中。既然已知道坦特罗佛教所说的法不清净,其佛菩萨像当然也不清净;所以不应该摆设在佛堂里,让清净的佛堂变成不清净的地方。
  有一位大陆学者在他所出版的书籍当中,曾对坦特罗佛教不净的法相很清楚公开指示。他的说法大概如下:“坦特罗佛教之所以成为天大的秘密者,就是阴阳不分离,一切诸佛与一切众生从此而出生,这也是诸佛与众生差别之所由来。众生求得与佛一样的至高无上以及平等无二,也就是要回归大秘密中;所以在修行的实践当中,应该观想莲花与金刚杵在一起;能够这样观想成就,不仅是最究竟的法,而且是无上的法。”
  这位学者已经很清楚提出三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坦特罗佛教所谓的大秘密,不外乎就是不断的保持遍全身的快乐觉受而不退,然后再观察此快乐的觉受无形无相;能够这样,已经证得空性及证得至高无上的佛法了,这也是坦特罗佛教所公认最究竟的法。如果有智慧的佛弟子们听到这样的说法,都会觉得很荒谬:“怎么会有这样的佛法呢?”这是因为,快乐觉受是本无今有的法,当然不是常住法,是生灭法;又,能够观察这快乐觉受无形无相,乃是意识所行境界,也是本无今有的法,不是 佛所说的离一切相、离一切乐的真实心。所以说,坦特罗佛教所谓的最究竟的法,当然不是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最究竟的法,乃是外道法、不净法所摄。有智慧的佛弟子们,当然不会再供奉坦特罗佛教的佛菩萨像了嘛!不是吗?
  第二个重点,既然已经知道坦特罗佛教所教导的法都是不清净的法,也是不合乎人类伦理的法,所以世间人当然无法接受这样的不净法。由于无法见容于人类社会,所以坦特罗佛教才会故作神秘进行不净法,这样才不会被他人发现,他们所作所为都是违背社会伦常的行为。因为这样的缘故,坦特罗佛教行者对于他们不净法的种种内容,当然必会用很隐讳的名相来代替,让众生不容易发现他们所说的真实内容;待他们进门之后,就会显示不净的本质,使得家庭里的男人戴绿帽、女人红杏出墙,也使得家庭破碎,造成社会种种的问题出现。
  第三个重点,坦特罗佛教行者为了避免文字当中很明白显示不净法的内涵,所以用很隐讳的说法套在佛法名相中,让大众不容易分辨出来。譬如,这位学者曾经提到“金刚杵”与“莲花”,如果没有很深入研究坦特罗佛教实质内涵,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金刚杵与莲花。在佛经里,所谓的金刚,代表一切有情的真心第八识,衪无形无相,就算集合十方诸佛威神之力,也无法破坏任何一位极为低劣有情的真心;所以,佛用譬喻来形容第八识非常坚固,性如金刚不可毁坏。又譬如,莲花是出于污泥而不染,表示它极为清净,没有任何染污,也是用来譬喻第八识本来清净。所以在佛教里,金刚及莲花本身都是清净法。可是到了坦特罗佛教手里,变成另有所指,成为欲界的贪爱,真是天知道啊!
  另外,这位学者也谈到另外一个名相“观想”。观想这个法在佛法里,其实只是修行者自己所现的一个“内相分”而已。这个内相分浮现在这位行者的大脑中,然后这位行者观察这个在大脑中的内相分非常清楚分明,没有任何的缺漏,而且还要保持长时间清楚分明而不间断,譬如一个时辰、两个时辰,乃至一天、两天等等,越久越好;能够这样修行,坦特罗佛教行者宣称已经证得了空性心,已经成就最高最究竟的佛法。然而,内相分以及能够观察内相分非常清楚明白,都是意识境界所摄,本身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怎么可能是 释迦世尊所说的正法呢?由此可知,坦特罗佛教行者谎称“观想成就可以成就至高无上以及最究竟的佛法”,本身就是大妄语,乃是欺骗众生的不如实语,已经违背菩萨戒的十重戒之一的大妄语,乃是让众生下堕的不善法,根本不是 佛所说的正法。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这样的法,你们会不会觉得很邪门不正呢?当然会嘛!只要你是正常人,只要你是知书达理的人,一定会觉得很邪门!不是吗?
  从上面种种分析可知:坦特罗佛教所说的法,本质是外道法,根本不是佛法,乃是让众生下堕的恶法。有智慧的佛弟子们:
  一者,应该远离坦特罗佛教所说的恶法,不要让他们再荼毒众生,让清净的佛法成为不清净的根源。
  二者,既然已经知道坦特罗佛教乃是外道不净法,佛弟子们不应该再去接触这些外道不净法;因为这些外道不净法本身是恶法,是会让众生下堕三恶道的法,所以佛弟子们应该远离它,以免坏自己的法身慧命。
  三者,不应该再供奉坦特罗佛教的佛像,因为那是不清净的代表;再加上这些佛像里面含藏了不净物,使得佛像更不清净。为什么?因为这些不净物会招来不善鬼神进来,将会使家里永无宁日,那可就不妙了,所以说不应该供奉坦特罗佛教的佛像了。又譬如坦特罗佛教所谓的护法神,个个所显露的都是凶神恶霸相,真的很恐怖!后学早期在学佛的时候,曾经在电视看到一个很特别的节目,内容大致上是在介绍中国某一地区所谓的护法神。这些护法神是由当地人所装扮,正在跳一些很奇怪、很诡异的舞蹈。最让后学觉得很奇怪的地方就是,这些护法神都是青面獠牙,面目非常狰狞恐怖的,没有一个是慈眉善目,与佛教所说差异很大,一直觉得很奇怪!到了后来才知道,这些所谓的护法神原来是层次很低的山精鬼魅,也难怪这些护法神个个都是青面獠牙,好不恐怖。由此可知,坦特罗佛教所谓的护法神,原来是不善类的山精鬼魅在护持,这分明表示坦特罗佛教本身是鬼神的宗教。这样的宗教本来是邪门不正的宗教,会让众生走上不善的鬼神境界,乃至让众生下堕三恶道;这样的宗教,有智慧的佛弟子们应该躲得远远的才是,以免惹祸上身。
  四者,坦特罗佛教的佛菩萨像里面通常放了一些不净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招引不善鬼神之物,严重者会让鬼神附身在家人身上,到那时候就要请医生作治疗了。如果家里有这些不净的佛菩萨像,赶快送回原来的道场或者购买的地方,以免家里闹得不安宁。
  谈完佛菩萨像的摆设以后,接著谈香炉、上香、燃灯、供水、供花、供果、供食物等问题。
  香炉的部分,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与空间的大小,来决定用坐炉、卧炉或者环香炉等,没有什么限制。香炉确定了,就要决定香的种类及品质了。譬如,坐炉就要用立香或香粉,如果是卧炉就要用卧香,如果是环香炉当然要用环香。至于香的种类,可分为天然香料、中药制成的香料、化学合成的香料等,端视你的需求而定,没有一定的标准。不过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当你点香后要注意空气流通;这是因为香有化学成分,点燃后会产生化学物质飘散于空气中,有点类似二手烟,会造成人体的影响。
  上香的部分,如果是立香要用两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夹香,高举齐眉,然后将香插在坐炉里;如果是卧香、环香,用两手拇指、食指将香高举齐眉,其他的六指张开,再将香放在卧炉或环香炉里。
  燃灯的部分,可分为油灯、蜡烛以及电灯三种,一般而言没有限制,端视自己的需求而定。有些学佛人怕油灯、蜡烛容易引起火灾,所以用电灯来供佛也可以。
  至于供水的部分,每天烧开水后供佛,供佛的杯子一般是三只。倒水的时候,先倒中间的杯子里,然后再倒其他两只的杯子里;至于是由左至右或者是由右至左都可以,没有限制。如果要将装满了净水的杯子供佛,应该先放在中间的杯子,至于其他两只杯子,由左至右或者由右至左都可以,没有限制。
  花的部分,原则上要使用鲜花,不要用人造花。如果使用鲜花,要经常换水修剪,这样比较庄严。
  供果的部分,使用当令水果即可。记得不要使用味道比较重的水果,譬如榴槤,这是因为榴槤的味道很重,不适合供佛。
  供食物的部分,如同人类使用一样,一定是要马上可以食用的食物。但是,肉类、荤食,如葱、蒜、韮菜等,以及味道比较重的食物,譬如萝卜、茴香等物,不要供佛。
  然而,坦特罗佛教行者竟然以六种供养物来代表菩萨的六度万行,真的很荒唐,令人啼笑皆非。譬如有一位坦特罗佛教行者,在他的书上的说法大致如下:“以阏伽(净水)、涂香、花、烧香、饮食、灯明六物来供养。水代表布施,涂香代表持戒,花表忍辱,烧香代表精进,饮食代表清净,灯表般若波罗蜜。”由此可知,坦特罗佛教对于 释迦世尊所说的真实义理毫无所知,竟然会用六种物品来代表菩萨的六度万行,若不是对佛法无知,那就是别有用心了。
  所以说,坦特罗佛教所说的佛法名相,虽然与传统佛教相同,可是他们所说的实质内涵,却与传统佛教所说的完全不一样,乃是印度性力派不净外道法用来取代佛法,本质已经不是传统佛法。
  此外,坦特罗佛教行者也将不净法所成的手印,故意套用在佛教的问讯中。或许有人会觉得很意外,但是经过正觉同修会考证的结果,坦特罗佛教早已经渗透到佛教里;只是许多佛弟子们不知道这样事实,所以一直在使用。因此,建议佛弟子们不要再使用目前的问讯方式,应该加以改变,应该改为:向下的手势为操手,向上齐眉的手势为合掌。
  以上佛坛所说的摆设的种种方法,仅是大方向、大原则而已,大众可以视自己的实际需要加以调整。譬如,有人在佛桌上安置祖先牌位,这样作法并不是不可以,但是要注意摆设的问题,应该将祖先的牌位放置在佛桌两旁,而且所处的位置不能与佛菩萨像平行,应该将祖圥牌位往前挪。或者有人认为“要迎请佛菩萨像,应该要开光,并且要选定日期和方位”等等,其实这些作法并不重要。如果你是一位很虔诚的佛教徒,而且也很护持佛的正法,就算佛菩萨像没有开光,诸佛菩萨以及护法龙天还是在你的身边护持著你、眷念著你,让你远离种种危难。
  以上所说,仅是依照佛教界的一些规矩以及目前社会所处的情况略为说明,大众可视自己的实际需要来加以调整,希望这样的说法能够对初学的在家居士们有所帮助。
  由于时间已经到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敬请各位菩萨下次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
  第108集 长生不老药如来藏
正光老师开示
  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
  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一系列电视弘法节目,名为“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在这个主题之下里面有很多子题,今天谈的子题是:长生不老药如来藏。
  世间人都知道,有生必有死,生与死是很自然的一件事,犹如花开花落一样,没有差别;所以,世人应该以平静的心态来看待此事。可是在世间上,仍然有许多人对生与死产生了颠倒见,认为出生了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所以会在自己生日的那一天,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来庆生。乃至有人为了想要求长生不老,譬如秦始皇为了使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曾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去寻找长生不老药,最后不了了之。又,世间人对于死亡的事,总是心不甘、情不愿,所以对亲朋好友的死亡,总是哭得死去活来、痛不欲生。乃至于有人已经死了,还不承认自己已经死亡,认为自己还活著,不愿离开自己的身体,成为守尸鬼而不知。
  在《出曜经》卷二,曾记载世人对死亡执著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在佛世,有一位妇人因为儿子死了,心里非常悲伤;因为这样的缘故,导致忧愁烦恼、精神恍惚,离开城里,到达 佛的精舍——只洹精舍。来到这里之前,听到 世尊为世人所尊崇,可以让众生免除忧愁、离苦得乐。这位妇人自忖,世尊一定有办法让她的儿子死而复生;所以就到只洹精舍礼拜 世尊,并向 世尊禀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希望 世尊能够帮助她的儿子死而复生。
  世尊就告诉这位妇人:“你到舍卫城的街巷里,向每户人家询问是否有从来没有死过的人;如果有的话,就向这户人家要了火回来,我就有办法帮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妇人听了很高兴,入了舍卫城街巷里,向每户人家问:“你家里有没有从来没有死亡的人?如果有的话,跟你们借个火回去!”请问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你想这位妇人会成功吗?想也知道,当然不会成功嘛!所以,这位妇人最后败兴而归,并向 佛禀白最后的结果。佛藉著这个机会向妇人开示生死无常以及应该培植福德的道理,可惜这位妇人很执著,一直无法释怀。
  佛看到这个情形,于是变出大火来,围绕在这个妇人身边;由于火势很旺的缘故,导致火气逼身,使得妇人不得不以儿子的尸体来挡住火气的逼迫。这时,佛开示:“你一向爱护儿子彻入骨髓,宁愿自己身亡而不愿意儿子死亡!然而火气逼来的时候,却是以儿子的尸体来挡住火气,以避免烧到。人间微火出现时,你尚且如此做;当地狱火出现的时候,痛苦更胜于世间火百千万倍不可胜数,你又如何自保呢?”当 世尊作了这样微细的开示,并且也说:“如果能够布施、持戒、忍辱,未来世不生三恶道,在人天享福,乃至可以入涅槃。”妇人听了觉得很惭愧,也深自悔责,对世间的恩爱不再眷念,接著思惟五阴世间真的很苦;因为这样的缘故,得以厌离五阴苦,得了“法眼净”,成了声闻初果的须陀洹。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说明:
  一者,世间人,包括一般学佛人在内,真的很执著,不仅执著我所有的,譬如眷属、财富、名声等等,而且也执著自己是否存在,认为自己无法存活乃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所以在生离死别的时候,总是做出让世人摇头的事。如同这位妇人被火气逼迫时,不得不将儿子的尸体拿来挡火气,以免自己被火烧到。因此,当众生因为无明而执著我与我所时,就会在世间造了种种善业与恶业,导致在三界中不断的生死,不断的轮回。譬如造了大善业,未来就会生天享福,可是一旦天福享尽的时候,就要下堕三恶道受苦了;当造了恶业,未来世就要下堕三恶道受苦,待恶业果报结束后,靠著以往所造的微薄福德享福了。
  二者,这位妇人算是很有福报,遇到 世尊为她开示,让她得法眼净,成为声闻的初果人,未来舍寿时,人天七次往返,可以入无余涅槃,究竟解脱。然而,在没有 佛陀的时代,众生福薄,没有办法遇到 佛陀开示,也没有机会遇到真善知识教导如何建立正知见,所以在世间虚妄造了许多善业与恶业,在三界六道中虚妄受种种果报。
  由于世间人知道出生了未来就要死亡,没有一个人可以不死,所以不愿自己很快的就死;所以总是希望自己得到长生不老药,使得自己可以长生不老。乃至身为皇帝,希望自己永远可以统治帝国而不死,或者希望自己的帝国可以千秋万代屹立不摇。然而这样的事,都是痴人妄想。为什么?因为 佛在《杂阿含经》卷四十六已经开示:
  “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神,生者辄死,终归穷尽,无有一生而不死者。”(《杂阿含经》卷四十六)
  佛陀开示:只要有五阴身的出生,包括了一切众生、一切虫、一切天神等等,未来就会死,没有一个可以不死的。
  所以说,只要有生,未来一定会死的,没有不死的,只是时间长与短而已。譬如世间人,如果不中夭的话,最多是百岁,乃至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岁,可是寿算一旦到了,还是要死,没有不死的。又譬如人类所生活的山河大地器世间,算是很长寿了,因为它每天的变异不大,小得让人无法察觉出来;然虽如此,在每一刹那,它还是在变异,只是变异很慢很慢,无法让人一下子察觉出来而已;如果哪天发生大地震、火山爆发或者下大雨,使得山河大地有较大的变动时,人们才会察觉出来,真的有在变异啊!又譬如三界中最长寿的,莫非是非想非非想天的天人,他有八万大劫的寿命,如果不中夭的话,八万大劫到了还是要下堕,还是要死的,不是不会死。
  从上面分析可知,因为有五阴身出生的关系,所以才有人们觉知自己的存在,知道自己已经出生了,知道自己已经生活在这个世间里,知道自己这个五阴身是刹那刹那变异的,知道这个五阴身未来还是会坏的,不是不会坏;这也是 佛所说的成、住、坏、空的道理。因此,众生不想求解脱,反而想让自己长生不老,希望得到长生不老药,让自己能够活得久、活得长,乃至不会老、不会死;但是他们都无法如愿,不得不老,不得不死。
  众生想要求得长生不老药,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只知道这个五阴身而已,所以非常宝爱这个五阴身,照顾无微不至,正如老子所说“吾患此身,吾爱此身”。由于众生只知道这个五阴身,不知道自己五阴身中还有一个“如来藏”存在;这个如来藏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长生不老药,可以使他们长生不老。或许有人提出质疑: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这个如来藏就是众生梦寐以求的长生不老药?
  首先探讨,这个色身究竟从何而来;知道了就会知道,这个如来藏就是众生梦寐以求的长生不老药。佛在《央掘魔罗经》卷四曾开示: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因如来藏故,诸佛不食肉耶?”佛言:“如是!一切众生无始生死生生轮转,无非父母、兄弟、姊妹,犹如伎儿变易无常,自肉、他肉则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复次,文殊师利!一切众生界、我界即是一界,所宅之肉即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央掘魔罗经》卷四)
  说明如下:文殊师利向佛禀白:“世尊!因为有如来藏的缘故,诸佛才不吃肉吗?”佛告 文殊师利菩萨:“就是这样子啊!一切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自无始劫以来不断轮回生死,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不断的互换角色,无非都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就好像魔术师一样能够变出种种魔术来,众生也是这样子,由于众生每一世都有一个色身出现,这个色身本来是没有的,后来出现了,所以它是无常变异的法;自己的色身、别别有情的色身,都是同一种肉,没有别的肉,那就是如来藏所变现出来的物质身,名为如来藏色;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诸佛都不吃肉。又,文殊师利菩萨!一切众生的法界、我的法界,都是同一种法界,那就是如来藏法界;每一位众生身上的肉,都只有一种肉,没有别的肉,那就是如来藏肉;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诸佛都不食肉。”
  从 佛的开示可知,这个如来藏无始劫以来就在,因为往昔所造的种种善业与恶业的关系,导致不断在三界六道投胎,不断的取得另一个色身;待取得了这个色身以后,又不断的造善业与恶业,使得众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一直无法出离三界六道的轮回。因为有这个如来藏的关系,使得每一位众生的色身不断的出生。因此佛开示:自己如来藏所出生的肉,别别有情如来藏所出生的肉,乃至各个有情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世所出生的肉,都只有一种肉,那就是如来藏色;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诸佛都不食肉。既然诸佛都不食肉,更何况是远远不及佛的智慧与福德的我们,当然更不应该吃肉了!因为今天我们吃牠一斤肉,未来要偿还十六两肉,冤冤相报何时了!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因果关系。在中国南北朝梁武帝的时候,有一位宝志禅师,他有神通,有一次为有钱人娶媳妇诵经,将当时宴席里亲眼所见的情形全盘说出:
  “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女食母之肉,子打父皮鼓,猪羊炕上坐,六亲锅里煮,众生来贺喜,我看真是苦!”(中国南北朝宝志禅师)
  宝志禅师说明当时宴会的情形,那就是:“孙子娶的女人,是自己祖母死后转生来投胎的;女儿所吃的肉,是自己母亲死后变成旁生,被人宰杀煮来吃的肉;儿子所敲打的鼓,是自己的父亲死后变成旁生,被杀死以及剥皮而制成的鼓;以前被有钱人所宰杀的猪羊等等,现在则坐在炕上,吃的都是有钱人的六亲死后变成旁生,被杀死而成为锅里煮的肉;前来祝贺的宾客,不知道整个真实情景而来祝贺,我宝志禅师看了真是苦啊!”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下列二点:
  第一点,因为有这个长生不老药的如来藏的缘故,所以将个人所造的业种执持著带到未来世,因而有今世的色身的出现;因为有今世色身的出现,今世不仅在受报,而且也在造其他种种的善业与恶业,再由如来藏执持业种带到未来世,再另外出生一个色身受报及造业;如此才能成立三世的生死及果报。
  第二点,因为如来藏无始劫以来就在,未来无量劫以后也在,所以祂本来就无生,从来没有出生过;既然这个长生不老药如来藏从来没有出生过,未来也不会灭,所以祂的寿命无量无边,根本没有办法计算啊!既然如来藏从来没有出生过,当然没有所谓的生死可言;由于如来藏没有生死,所以才有你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五阴的生死。如果不是这样,岂不是成了无因、无果的断见外道?所以说,因为有如来藏的关系,才有你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五阴的生死。
  既然如来藏没有生死,请问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如来藏不就是你自己的长生不老药吗?当然是嘛!既然如来藏就是你自己的长生不老药,还要像凡夫俗子一样向外求长生不老药吗?当然不用嘛!所以古人说得好:“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去灵山塔下修。”(《金刚经科仪》)既然这个灵山也就是如来藏,就在你自己身上,当然是往内求而不是往外求,往外求是求不到长生不老药的。
  然而,这个长生不老药如来藏,每一位有情都有,当然也含摄 佛所说的五乘在内,也就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前面已说,包括人乘及天乘的凡夫们,都不知道自己身上有一个长生不老药如来藏,祂的体性是清净的,与佛地的无垢识本体一样,都是那么清净。所以,佛在菩提座下夜睹明星眼见佛性,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感叹而说:“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六)因为众生不知道自己身中有一个长生不老药的如来藏,也不知道如来藏体性是清净的;所以才会造下种种善业与恶业,由如来藏执持业种,在三界六道中轮回生死不已。但是,当他们在轮回当中,这个从来没有轮回生死的如来藏,与他们的五阴身一起和合运作,而且配合无间,只是众生没有慧眼可以看见祂真实存在。
  对于声闻乘与缘觉乘而言,这个长生不老药如来藏在哪里,如同凡夫俗子一样不知道,都是愚于生命实相的;但是,声闻与缘觉在智慧上、在禅定上、在福德上,究竟与凡夫俗子不一样,所以被称为愚人而不是凡夫。由于声闻相信佛语开示,知道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也就是无余涅槃还有长生不老药如来藏独自存在;所以愿意将自己灭尽,愿意将自己的蕴处界消灭,而入无余涅槃,从此不再三界现身意,处于如来藏独处极寂静的境界中。这也是 佛在《阿含经》所说三法印涅槃寂静的道理。缘觉观察自己十因缘、十二因缘后,知道无余涅槃还有一个“识”存在,这个识就是 佛在《长阿含经》所说的“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识;也就是缘觉自己观察所得,而且确认真的有一个入胎识存在,这个入胎识就是一切有情长生不老药的如来藏。由于缘觉自己观察、自己确认有一个长生不老药如来藏存在,所以如同声闻人一样,愿意将自己灭尽,愿意将自己的蕴处界消灭,入无余涅槃,从此不再三界现身意,独处于如来藏极寂静的境界中。
  菩萨则不然,不会像声闻乘、缘觉乘一样,愚于长生不老药如来藏之所在,反而积极的去寻找这个长生不老药如来藏。因为这样的缘故,菩萨积极培养自己的福德,努力去做菩萨的六度万行,未来才有机会遇到真善知识,并跟随真善知识修学般若。并且在真善知识教导之下,得以破参明心,成为七住满心菩萨,乃至眼见佛性,成为十住满心菩萨。如是,菩萨依 佛所教导次第修学,渐次圆满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阶位,最后得以成就大菩提果的佛陀。
  从上面分析可知:众生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就是如来藏;由于这个如来藏存在,所以才会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五阴的出现,以及在受种种的果报;如果没有这个长生不老药的如来藏存在,你根本是不存在的。所以说,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就是如来藏啊!
  由于时间已经到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敬请各位菩萨下次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
  第109集 结缘与了业
正光老师开示
  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
  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一系列电视弘法节目,名为“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在这个主题之下里面有很多子题,今天谈的子题是:结缘与了业。
  首先谈的是结缘。所谓的结缘,就是与众生结的是善缘或者是恶缘。
  善缘就是好的缘或者对别人有益的缘,使得他人对你产生好感。譬如,你曾布施钱财给别人,使他能度过难关,因而他对你心存感激,心有好感;或者有人介绍你去受五戒,未来可以保住人身,不会下堕三恶道;或者有人为你介绍正法团体,让你可以在正法团体修学正法,未来有因缘破参了,第一个想要感恩的人一定是介绍你进入正法团体的人,因为他介绍你进入了正法团体,让你明心见性了。诸如上面所说的缘都是善缘。因此,凡是好的缘或者对别人有益的缘都是善缘;这样的善缘应该多多与众生结缘,未来有因缘见面了,你所说的话他会欢喜的接受。
  恶缘就是不好的缘或者对别人不利的缘,使得他人对你有不好的感觉或者是厌恶的感觉。譬如有人不管别人的感受,喜欢在家里唱卡拉OK,而且唱得很大声,吵得邻里不得安宁,规劝也不听,导致别人对他的印象非常不好;未来世有因缘见面了,就会莫名其妙地讨厌他,对他所说的话不会信受;既然所说的话别人都无法信受,更不可能冀望别人会帮助他了。又譬如有些人喜欢妄语,能够颠倒黑白,后来别人知道那都是不如实语,就会对他有所戒心;未来世有因缘遇到了,就会觉得这个人非常不可靠,与他保持距离,更不用说会帮助他了。又譬如过去世曾经杀过人,使别人含恨而死,对方当然想报复回去;未来有因缘遇到了,就会反报回去;所以在世上,常看见有人对不熟悉的人没来由的就会起瞋,也毫无理由的将对方杀死的现象出现。诸如上面所说的缘是恶缘。因此,凡是不好的缘或者对别人不利的缘就是恶缘;这样的恶缘应该要避免,以免未来世有因缘见面了,莫名其妙的讨厌你、不帮助你。
  从上面所举的例子可知,应该要与众生多结善缘而不是恶缘。因为与众生结善缘,众生看到你,不论是现在或是未来世换了色身,与今世的色身不一样,而且未来世的意识也不会是今世的意识,所以他不认识你;可是一旦接触了,两个人的种子就会流注与相应,不知不觉的对你有好感。如果所结的是恶缘,如前面所说,就会讨厌你,你所说的话他不信受。在经典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明,与众生结善缘或者恶缘所得的结果真的是大不相同。
  在佛世,有一天,佛陀带了迦叶与阿难两位尊者一同行脚,时近中午,天气很热,所以在路边大树下休息。佛陀看见不远处有块瓜田,请阿难尊者前去化瓜,让大家解渴。阿难尊者来到瓜田,看见田里有一位女子在看守,于是阿难上前向女子化缘,希望得到瓜子解渴。当阿难一说完,那位女子便拒绝阿难的请求,并恶言恶语的要阿难赶快离开。阿难回去向 佛禀白后,佛反而叫迦叶尊者去化缘。当时,迦叶在 佛旁听到阿难化缘不成的消息,也觉得自己没有多大的把握;但是佛陀吩咐了,不得不去化缘。当迦叶来到瓜田时,女子一看见迦叶,很高兴的站起来,向尊者顶礼,并频频询问“尊者从哪里来?要去哪里?是否需要食物充饥”等等。而且不待迦叶开口,主动挑了一颗最大最好的瓜子来供养迦叶,让迦叶有点受宠若惊。阿难看见迦叶抱著瓜子回来,心中很纳闷。因为这样的缘故,佛就为迦叶和阿难开示两人过去世所种的因缘。
  在无量劫以前,阿难与迦叶同为出家人。有一天,两人同伴行脚参访,在行经的道路上看见一只死猫。由于当时的天气是夏天,非常闷热,所以死猫的身上很容易发出腐臭的味道,而且身上有很多虫蚁正在啃食死猫身上的肉。阿难一见到死猫,心生嫌恶,立刻摀著鼻子匆忙地离开。然而,迦叶看到死猫,非但没有生起嫌恶的念头,反而欢喜的为这只死猫作三归依,并在路旁挖了洞,将猫埋起来,并祝愿牠早日得生善处。
  当 佛陀说完迦叶与阿难过去的因缘后,接著对两位尊者开示:瓜田中的那位女子,就是死猫前来投胎转世的。因为阿难曾对死猫生起了嫌恶的心,所以今世遇到这位女子,非但没有化到瓜子,反而遭到女子的辱骂回来。迦叶当时对死猫没有心生嫌恶,反而欢喜的为死猫作三归依、埋葬及祝愿;所以今世遇到这位女子,这位女子不仅心生欢喜,而且不待迦叶开口,就化得解渴的瓜子回来。
  从上面的例子说明,可以告诉大众两个重点:
  第一点,阿难与迦叶两人仅仅生起一念嫌恶与欢喜心的不同,导致今世所得的结果真的大不相同:阿难非但没有化到瓜子,反而被辱骂一番回来;迦叶不仅让人看了满心欢喜,而且还化得瓜子回来。这分明告诉大众,要与众生多结善缘,而且是广结善缘,不是恶缘。因为与众生结的是善缘,未来是好的而且是丰硕的结果;如果与众生结的是恶缘,未来将要花很多时间来改变它,使得自己成就佛国净土会比较慢。
  第二点,告诉大众,因果真的是昭昭不爽啊!如同上面所说的例子,种子已经分别种在阿难、迦叶以及死猫的如来藏里,经过了无量世以后,只要有因缘遇到,种子就会流注与相应,而有果报出现。譬如,有一个人是你今世从未见过面的人,可是你一碰到他,会觉得这个人很熟悉,似曾相见一般,不会讨厌他,反而喜欢他;乃至有人觉得,这个人过去世是自己的眷属,而且是亲密的眷属。这表示过去世曾与他结过缘,而且是善缘。这些缘都含藏在个人如来藏里,带到未来世,今世有因缘遇见,自己的如来藏种子与别人的如来藏种子相应而产生的结果。这些现象与结果,很多人都经历过,不是吗?
  同样的道理,菩萨应该多与众生结善缘;因为结善缘的结果,未来见面时种子会相应,他不会排斥你,反而喜欢与你接近。所以说,菩萨在佛菩提道上,应该多与众生结善缘,不要结不好的缘,未来才能迅速成就自己的佛国净土。
  既然已经知道,与众生结下善缘或者恶缘将来会有不同的果报;接下来要探讨:如何与众生结善缘,而不要结恶缘。
  在经中,佛曾经为大众开示:宁愿对众生起贪,也不要对众生起瞋。因为菩萨起贪能护念众生,与众生结下好的缘,未来众生看见你会喜欢的接受你的教化;如果菩萨起瞋,众生会远离你,未来一见面就会讨厌你、拒绝你,又怎么可能接受菩萨教化呢?正如经中开示:
  【优波离言:“世尊!犯有三种,一者贪、二者瞋、三者痴。菩萨所犯何者为重?何者为轻?”佛言:“优波离!若诸菩萨犯如恒河沙等贪,如是菩萨不名毁戒。若犯一瞋因缘毁戒,是名破戒。何以故?优波离!瞋恚之心能舍众生,贪爱之心能护众生。若爱众生不名烦恼,瞋舍众生名重烦恼。优波离!是故如来于经中说:‘贪结难断不名为重,瞋恚易断名之为重。’”】(《菩萨善戒经》)
  经中优波离请 佛为大众开示:“在贪、瞋、痴三毒中,哪一个犯戒比较重?哪一个犯戒比较轻?”佛为大众开示:“菩萨如果犯了恒河沙等贪,不名为犯戒;但是菩萨只要犯了一点点的瞋,名为犯戒。为什么?因为菩萨起了瞋恚心以后,众生就远离菩萨,未来菩萨要度化这位众生将会很困难,所以名为重烦恼;如果菩萨起了贪爱,而且心心护念著众生,众生看了菩萨满心欢喜的,未来菩萨要度化这位众生就很容易,所以不名为烦恼。因此我释迦牟尼佛说:‘贪爱难断,不名为重烦恼;但是瞋恚心易断,名为重烦恼。’”
  经文已经很清楚说明,菩萨宁愿起贪护念著众生,不愿意起瞋让众生远离。因为护念众生的缘故,众生很容易被菩萨度化,而且容易成就自己的佛国净土;如果菩萨起瞋,众生很容易舍离菩萨,而且菩萨未来要度化这位众生,将会花很多时间,大大延迟自己的成佛的时间。所以,经中曾记载,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为了度化一个人,愿意花一辈子的时间与她结为夫妻,使得这位众生言听计从,愿意接受菩萨的教导,因而度化了这个人。
  又譬如,佛在《妙法莲华经》曾开示:菩萨不断的与众生结善缘,不断的度众生,成就佛道比较迅速。这也是阿难被 佛授记,于供养六十二亿诸佛后成为 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比其他的师兄弟成佛快了很多。为什么?因为阿难贪爱众生,心护众生,不断的为众生著想,不断的与众生广结善缘,尤其是与女众广结善缘,所以许多女众看了阿难很喜欢,随之受学;因此,阿难成佛的速度比其他的师兄弟快了很多,仅仅经历了六十二亿诸佛之后,成就佛道。
  由此可知,菩萨护念众生而起贪,不仅众生容易接受菩萨的教化,而且也容易成就自己的佛国净土。因为这样的缘故,菩萨宁愿起贪,也不愿意起瞋。
  又,菩萨如果对众生起瞋,将与众生结恶缘,使得菩萨成佛的时间延迟了许多。譬如,在《大智度论》曾记载有一位仙人,名欝陀罗伽,也叫作郁头蓝弗,他有五神通,每天飞到国王宫中用膳。后来因为国王夫人用头面接足礼礼拜,接触了郁头蓝弗的身体,使得郁头蓝弗心里起了贪念,便失去了五通。由于没有五通,无法运起神通,只好向国王请求用车子载他回去居住的地方。后来,郁头蓝弗想恢复五通,所以进入树林间,心一境性的专注修练神通。就在快要恢复五通时,有鸟类在树上叫著,使得郁头蓝弗无法专注一境;遂舍树林间,到水边去修神通。可是坐了没有多久,又听到了鱼搅乱河水而发出的声音,导致郁头蓝弗心烦气躁,无法专注修练。因此缘故,遂起了瞋心而诅咒,誓将这些鸟类及鱼类众生杀掉,以泄心头之恨。虽然郁头蓝弗后来再一次得到非想非非想天的禅定,可是瞋心的种子已经含藏在他的如来藏里;所以当郁头蓝弗寿命终了以后,堕入飞狸当中,因而杀了许多鸟类及鱼类众生。最后杀了许多众生的缘故,罪业很重,最后堕入三恶道受无量苦。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知道,由于郁头蓝弗起了瞋心,与众生结下恶缘,未来要成佛将会很慢很慢。所以菩萨不应该起瞋。
  接下来谈的是了业。了什么业?当然是恶业啰!因为恶业能够让众生下堕三恶道受苦。众生为什么会造恶业?因为无明的关系,使得众生造了恶业而不知。譬如,世间的众生明知杀人是不对的,可是他为了自己的名闻以及利养或者其他因素等等,迷失了心性,用种种方法去杀人,导致未来世要下堕三恶道受种种苦。
  又譬如,世间人都知道邪淫是不对的,可是“坦特罗佛教”行者却假借自己是出家人,广行在家的不净法,来成就他们所谓至高无上的法,不仅破 佛正戒,而且破 佛正法;未来当然要下堕三恶道,一一去经历、一一去受非常严峻的果报,这样的果报则要经过很久很久时间以后才会受报完毕。待有机会回到人间,因为往昔不净贪未除,很可能去当午夜牛郎或者去当应召女郎,来偿还自己的旧业,真是何苦来哉啊!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坦特罗佛教行者有无明,没有智慧去抉择前人的邪教导;使得今世所作所为都走偏了,完全堕入古印度性力派不清净的外道法中而不知;妄称如此不净法乃是高于其他法门,不仅狂妄,而且也无惭无愧,真的很颠倒!这样假借出家人的名义,却广行在家的不净法,佛已经预记,这样的人未来要下堕三恶道受无量苦。这样的众生在佛菩萨眼里真的很可怜,所以菩萨不忍众生被无明笼罩,愿意出来狮子吼,愿意出来摧邪显正,告诉众生这样是不如法的,应该回归 释迦世尊的正法才是。
  又譬如,应成派中观有一位附佛外道曾提出:“凡是主张一切有情的真心如来藏,那就是外道神我、梵我思想。”他的意思很清楚告诉大众:“根本没有真心如来藏存在”。又认为“世间的一切法不仅是缘起缘灭,而且只是名相而已”,所以才会提出完全违背 佛的说法来误导众生。然而 佛在《四阿含》都开示,一切有情的真心如来藏祂真实存在,有种种不同的名字,譬如无余涅槃的本际、如、我、入胎识等等;也明说一切名与色都要依附这个本际才能存在,不能外于本际而有名色的存在,所以二乘人入了无余涅槃才不会变成断灭空,菩萨依如来藏而修行未来才能成就佛道。所以,三乘菩提的修证都不能离开如来藏而有;如果离开如来藏而谈一切法空、一切缘起性空,那都是戏论。由此可知,这位附佛外道真的很大胆,将自己的法身慧命拿来开玩笑。可是,现见还有许多追随者跟随著这位附佛外道的脚步,一起走上断见外道,真的让人不胜唏嘘!
  所以在佛门,不乏有这样的愚痴人存在,如同世间人一样,总是有许多荒谬的说法出现。譬如有人宣称,“世界末日已近”,“修男女双身法可以改运”等等,不仅有种种愚痴人相信,而且还付之于实行,导致未来要受沉痛的果报。由此可知,一般众生自己在造业,自己在承受果报而了业,无法免除自己造下恶业的机会,所以才会随业而流转生死。
  菩萨则不然,知道如何避免造下恶业以及未来免于受果报。然而,菩萨看到众生妄造恶业而受严峻的果报时,真的很痛心;也知道众生无明的关系,因而发起大悲心,不畏个人的辛苦,去教导众生如何建立正知见,教导众生如何去培植福德、定力,以及如何启发智慧,让众生去除无明,避免因为无明而妄造恶业,未来要受无量苦而了业。也就是说,菩萨藉由自己亲证三乘菩提,如实为众生广为宣说,让众生知道三乘菩提的真实内涵,让众生未来可以亲证三乘菩提。由于众生有菩萨的帮忙,才有可能免除造恶业的机会,这也是菩萨帮助众生避免造恶业的方法之一。可是菩萨这样的行为,却被无明的众生毁谤成邪魔外道,所以说:菩萨真的不是人干的!
  由于时间已到,今天就讲到这里。敬请各位菩萨下次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
  第110集 名师与明师的差别 正光老师开示
  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
  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一系列电视弘法节目,名为“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在这个主题之下里面有很多子题,今天谈的子题是:名师与明师的差别。
  在进入这个子题之前,有一些问题先请问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
  第一、将佛教道场建筑得金碧辉煌、又高又广,就是大道场吗?
  第二、徒众众多的道场,就是好道场吗?
  第三、名声及徒众广大的名师,就一定是真善知识吗?
  第四、在学术界有所成就、名声远播,就一定是真善知识吗?
  如果这四个答案都持否定的看法,表示你很有智慧,能够分辨世间的表相,不为世间表相所迷惑。后学相信,不论你是在佛菩提道上,或者是在解脱道上,障碍一定很少,而且很容易与真善知识相应,说不一定你在佛法已经有所实证了。
  如果你的答案并不是全部持否定的话,应该要收看本节目,因为下面的说法与你以前所听的大不相同。这些道理佛门中很少教导,就算有教导,有很多的说法是错误的。如果能够接受下面的说法,后学可以肯定,未来你在修学佛法当中,不仅可以减少许多障碍,而且还可以缩短在佛法摸索中所犯的错误。如果你连一题都没答对,那你更应该要收看本节目,不仅可以调整你的看法,而且不会因为名师情执而误谤真善知识,而与三乘菩提越走越远了。
  所谓的“名师”,就是有名声、有名望之师。他在佛门中享有一定的名声与地位,才被人称为名师,所以他座下一定有很多徒众,或者在国内、国外拥有许多金碧辉煌的道场。可是他所说的法,一定符合 佛所说的正法吗?不尽然!说不一定他所说的法完全与 佛所说的正法背道而驰,走上常见外道与断见外道中,乃至有人走入邪淫的外道中。不能不慎啊!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怀疑:佛门中真的有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乃至邪淫外道吗?既然如此,后学就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佛门中真的有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乃至邪淫外道存在,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譬如有一位附佛外道,在她的书上公开写著:“意识是不生不灭的法。”佛弟子都知道,佛在《四阿含》都说:意识乃是意根、法尘相接触而出生的法,祂是被生的法,本身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这位附佛外道怎么可以说“意识是常住不灭”的呢?不仅证明这位附佛外道我见未断,而且严重误导众生走上常见外道中。此外,这位附佛外道还暗示自己很有证量。请问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有未断我见的圣人吗?显然没有嘛!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无明的凡夫,而且也成就大妄语业。
  又譬如佛门有一断见外道,他们主张“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不需要有能生一切法的第八识存在,自然而然能够出生一切法”,而且“一切法都是虚妄的,都只有名字而已”。这样的说法,如果不是对佛法很深入研究的人,很可能被他所误导,跟著他走入断见外道中,变成毫无因果可言。可是 佛在经典都开示:有一个能生万法的第八识,祂是一切万法的根源。如果没有能生万法的第八识,根本就没有一切法的出现;既然没有一切法的出现,更不可能有缘起性空现象出现。为什么?因为缘起性空都是以诸法的生住异灭而说一切法的缘起性空,如果没有一切法的生住异灭,还会有缘起性空的现象出现吗?乃至缘起性空只是一个名相而已吗?显然没有嘛!譬如你是妈妈所生,所以你不会颠倒说你出生了妈妈,不是吗?可是佛门中的断见外道反客为主,说自己出生了妈妈,这不是很颠倒吗?可是世间上就是有这么颠倒的人,不是没有。
  又譬如,佛门中有一附佛外道,名为“坦特罗佛教”,乃是古时候印度的性力派将不净的外道法套用在佛法名相,混入佛门中,说是佛法的一支;然其本质乃是不净的外道法,根本不是佛法。他们常常主张,要不断地保持遍全身的快乐觉受,不要让它消失;然后观察能生此乐的心无形无相,名为证得空性,已经成为“圣人”。还自夸这样的境界乃是最究竟的法,其他的法门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然而探究这样的不净法,都已经堕入常见外道中,连最基本的我见都没有断,还以圣人自居,真是颠倒啊!
  为什么说他们是附佛外道?
  一者,佛早在二大无量数劫以前断除了欲界最重的贪爱,知道那是生死流转法,还会用这种不净法来教导众生,让众生在三界流转生死吗?显然不会嘛!因为 世尊教导众生都是清净的法,可以让众生在三乘菩提有所实证,可以在解脱道了生脱死,或者是在佛菩提可以明心见性成为菩萨,乃至成佛。
  二者,不断保持遍全身快乐的觉受,乃是受阴境界,它是色阴与识阴和合运作下所产生的觉受,本身是被生的法,是虚妄法,当然不是常住法。所以,不断地保持遍全身快乐的觉受本身是虚妄法,怎么会是 佛所说的常住法呢?
  三者,能够觉知快乐觉受的意识心无形无相,是意根、法尘相接触而出生的法,是被生的法,是虚妄的法、不自在的法,怎么会是 佛所说的常住法呢?又,一般民众也知道,意识在睡著无梦时断了,要等待隔天早上才会再次出现,所以意识乃是生灭法,怎么会是 佛所说的常住法呢?
  所以说,“坦特罗佛教”所说的法根本不是 佛所说的真实法,乃是古印度的性力派外道法混入佛门中,高称是佛法的一支,本质根本不是佛法。请问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当你看到这样的说法,会不会觉得他们说法很荒唐?当然会嘛!而且还会说:真的荒唐到极点了!如果你持这样的看法,后学要加以赞叹:你真的很有智慧!
  又譬如有人主张:“如果我在的话,就是自在。”你一听到这样说法,一定会知道这样的人根本不懂佛法。为什么?因为这个“我”其实就是意识“我”,在睡著无梦时统统不见了,一直要等到隔天早上醒来,这个意识“我”才会出现;待意识“我”出现了,才会知道自我的存在,才会觉知自己真的自在。这样的有时在、有时不在的法,怎么会是 佛所说自在的法呢?所以说,主张“如果我在的话,就是自在”,根本说不通嘛!
  从上面分析可知,在佛法有名声、有名望的人称为名师,所说的法不一定符合 佛所说的正法。所以,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曾开示:
  【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实难遇,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
  说明如下:“菩萨想要得到佛菩提殊胜及微妙的果报并不难,难的是真善知识很难遇到;如果有福报遇到真善知识,并依照真善知识教导,想要亲证生命实相很容易。因此,菩萨想要修学佛菩提,有四种法应该要注意:第一、要亲近真善知识,第二、要听闻世尊的正法而不是邪法,第三、要如理思惟世尊所说的正法,第四、依照世尊所说的正法如实去亲证。”佛已经很清楚开示,首先要遇到真善知识,并于遇到真善知识后,才能听闻 佛的正法。如果不是这样,所遇到的当然是恶知识,被教导的法当然是邪法,就会与真实佛法越离越远了。
  既然修学佛法第一个要先遇到真善知识,那么是不是应该先定义什么是“真善知识”,然后学人才有一个依据的标准,来衡量、来简择这个人是不是真善知识、是不是明师?所谓的“真善知识”、所谓的“明师”,不仅在三乘菩提有所实证,而且能够教导学人亲证三乘菩提,这样的人就是明师。也就是说,在佛法上不仅能够教导学人实证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而了生脱死,而且能够教导学人亲证生命实相乃至圆成佛道,这样的人就是明师。这样的明师,从明心的菩萨开始一直到佛,都属于明师所摄。依此标准来衡量、简择诸方大师说法,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是不是明师了。
  譬如,有人主张“意识是常住法”,你知道这个人一定是常见外道。如果有人主张“不需要有第八识就能出生万法,而且缘起性空都只有名相而已”,你知道这样的人是断见外道,不是真善知识。譬如有人主张“要不断的保持遍全身快乐的觉受不退,那就是最究竟的法”,你一定很清楚知道那是附佛外道法,是会让人下堕三恶道的法;这样的人当然是恶知识。
  如果有人教导学人要持五戒十善,你知道那是人天善法,虽然是善知识,但不是真善知识。譬如有人教导“要将蕴处界灭掉,就能了生脱死”,虽然是真善知识,但不是最究竟的真善知识。如果有人宣说三乘菩提,也能教导学人亲证三乘菩提,这个人不仅是真善知识,而且是最究竟的真善知识。如果能遇到这样的真善知识,是你无量劫以来所修集的福德于今世因缘成熟,才有可能遇到真善知识,来教导你去亲证三乘菩提。如果真的是这样子,后学要为你赞叹:你真的很有福报啊!
  然而要分辨真善知识,真的很不容易!因为真善知识在额头上并没有写上“我是真善知识”;而且真善知识表现与平常人一样,不会故意去标新立异;所以要分别真善知识,真的很不容易!只有从他所说的话,以经典来佐证,才能知道他是不是真善知识。然而真善知识所说的法,很多是学佛人闻所未闻法。如果是寡闻少慧的新学菩萨,听了会怀疑、不信受,乃至毁谤,毁谤真善知识为邪魔外道;如果是久学菩萨,听闻闻所未闻法,会以经典加以判断,如果符合佛说,就会跟随真善知识一门深入。所以说,真善知识出兴于世,有好有坏:好的部分是,众生能够听闻正法,未来可以实证三乘菩提;坏的部分,有些众生听了不信受,会毁谤,未来要下堕三恶道受苦。
  又,真善知识也就是明师,一定会根据你的根性来教导。
  譬如你是声闻种性人,真善知识一定会教导你声闻法,教导你如何去观察蕴处界虚妄,教导你用四圣谛来观察,观察世间所有的苦。譬如,三苦、八苦都是无常,没有真实的我,都是虚妄的;但是不论是三苦、八苦,最后都汇归五阴苦;然而,众生会有五阴苦,都是过去世所造的业,导致今世出现了五阴在受苦;如果将五阴灭除了,苦以及苦集的原因消失了,不会再有苦出现。然而将五阴消灭要有方法,那就是八正道等法,如是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证四果。于舍寿前真善知识会告诉你,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所以阿罗汉相信真善知识说法,知道入无余涅槃还有本际存在,所以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
  如果你是缘觉种性人,真善知识会教导你因缘法,告诉你去观察十因缘、十二因缘。缘觉依照真善知识所说的法,如实去观察十因缘、十二因缘,发现十因缘当中的识是指入胎识,乃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也是无余涅槃的本际;十二因缘的识是指识阴六识,不是入胎识,两者是大不相同。缘觉如实观察后,分别断除三缚结、薄贪瞋痴、断五下分结以及断五上分结,成为缘觉初果、二果乃至四果。由于缘觉听闻真善知识教导以及自己努力去作观行,知道入无余涅槃还有入胎识存在,所以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因此于舍寿时如同声闻人一样,于内无恐惧,于外无恐惧,入无余涅槃,独处于无六根、六尘、六识极寂静的境界中。
  如果你是菩萨种性人,真善知识会教导你菩萨有五十二阶位,也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以及各阶位的实质内涵,各阶位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等等。然后观察你属于哪一阶位的菩萨,如果属于十信位的菩萨,真善知识会鼓励你继续去圆满对菩萨开示应有的信心;如果属于初住位的菩萨,真善知识会鼓励你去作布施,不论是财施、法施或无畏施;如果你属于二住位的菩萨,真善知识会鼓励你去受戒,尤其是菩萨戒,因为你走的是佛菩提道,如果不受菩萨戒无法圆满二住位应有的福德;如果你属于六住位的菩萨,真善知识会鼓励你去学般若,去作四加行,于四加行证能取、所取空后,真善知识会安立真如一法,并告诉你能取、所取空后并不是断灭空,还有真如一法存在,祂是万法的根源,包括你在内,都是从祂出生。于是,菩萨开始熏习参禅知见,开始去参究真如到底在哪里,在一切行、一切处去参究,日也参、夜也参,参的死去活来;于某一因缘成熟了,一念相应而破参了,亲证一切有情的真如所在。
  七住菩萨明心后,再加上真善知识摄受,得以圆满七住位不退,因而转入八住位修行;如果没有真善知识加以摄受,还是会退失佛菩提。如同《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无量劫以前曾明心过,只因为没有真善知识摄受,所以退失佛菩提。如果你已经破参了,真善知识会鼓励你熏习眼见佛性正知见,去锻炼看话头功夫,并且鼓励你去修集福德,来庄严眼见佛性应有的福德;待一切因缘成熟了,可以眼见佛性,成就十住菩萨应有的观行,才能称为十住满心菩萨。于圆满成就十住以后,菩萨往十行、十回向、十地阶位迈进。然而菩萨在成佛过程中,仍然需要有真善知识来成就,才能圆满某一阶位应有的功德,否则还是无法圆满某一阶位应有的功德。
  所以说,菩萨要成就佛菩提道,每一个阶位都需要有真善知识摄受;如果没有真善知识来摄受,就无法进入下一阶位修行。这也告诉我们:真善知识也就是明师,真的很重要,他能够让你很迅速成就佛菩提道。
  从上面分析可知,所谓的“名师”乃是有名望的人,不一定是“明师”;真正的“明师”会教导学人在三乘菩提有所实证,而不是像有名声的人专门在讲世间法,与佛法不相干。可是,这样的道理很多众生不知道,因此才需要透过真善知识不断的教导,众生才有可能接受。如果世间人都相信“名师”说法,还需要“明师”吗?显然不需要嘛!所以说,众生需要真正的善知识来教导,也就是“明师”来教导,未来才会有所实证,佛的正法才能永续延传。
  限于时间的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集将由其他老师主讲,内容非常精彩,敬请各位菩萨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
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僧吃人参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