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森2018公派出国留学条件:在牛津读书是怎样一种体验

&牛津教授告诉你,在世界顶级大学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牛津教授告诉你,在世界顶级大学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日07时55分来源:
【精读君曰】
如果你曾是一位纯洁、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少年,相信你一定心动于那些世界顶级学府。你会无数次地想象在那里学习、生活会是怎样一副场景?今天推荐的文章,牛津教授将为你揭秘这一切。
牛津教授告诉你,在世界顶级大学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来源湛庐文化,微信公众号ID:cheerspublishing)
每个中国小孩小时候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我到底是上清华呢,还是上北大呢?
每个英国小孩小时候也都在想:
我是上牛津,还是上剑桥呢?
毫无疑问牛津是英国乃至世界的一流名校。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96年,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
行走在牛津城,犹如在大英帝国的辉煌历史中穿梭。这里曾经培养出26位英国首相、60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数十位世界各国的皇室成员和政治领袖。这里诞生了雪莱、王尔德、培根、钱钟书等学者大师,也培养了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英国演化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和科普作家,也是当代最著名、最直言不讳的无神论者和演化论拥护者之一,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年轻的道金斯
道金斯的家庭是传统的英国望族,他的父亲和两位叔父都曾经在牛津就读。道金斯本人也在1959年进入牛津大学就读,并且在牛津任教39年。他对牛津评价之高,称牛津为“梦幻塔尖之城”。他所就读的贝利奥尔学院,是牛津大学最古老、最著名的学院之一。
在道金斯的自传中,他详尽地介绍了他在牛津入学的种种:
牛津大学,是一所联邦制大学,由 30所学院联合组成。贝利奥尔学院就是其中一所,也是牛津大学三所自称最古老的学院之一。除了后来新建的学院之外,每所学院都围绕着方形院落建成。如今的酒店或居民楼中,一般都有水平走向的走廊,在走廊一侧或两侧是各个房间的大门。牛津这些美丽而古老的建筑却并非如此,而是通过许多楼梯,从院落通往房间。每座楼梯都能通往三四层楼上的一些房间。由此,每间房间都有一个楼梯编号和属于该楼梯的房间编号。若想去邻居那里串门,可能还需要走下楼梯,来到院子里,然后再爬上另一座楼梯。
牛津和剑桥的学院是财务独立、管理自主的机构,其中一些学院,譬如牛津的圣约翰学院和剑桥的三一学院,都“腰缠万贯”。这里要提一句,三一学院不仅有钱,而且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厚学术成就。这所剑桥学院中的学者所获得的诺贝尔奖数量,比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诺贝尔奖数量都要多。牛津大学也拥有与之相媲美的荣誉,却没有一所牛津的学院拥有能与三一学院相提并论的成就,就连贝利奥尔学院都无法与之比肩,而贝利奥尔是牛津大学获得诺贝尔奖数量最多的学院。说到这里,我才意识到,我父亲是既在牛津贝利奥尔学院读过书,又在剑桥三一学院求过学的为数不多的人之一。
在牛津和剑桥,大学和学院之间的关系,就像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关系一样,颇为紧张。理科学术研究的兴起,提高了“联邦政府”(大学)的权威和重要性,因为理科这项工程太过宏大,任何一所学院都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去驾驭。理科的各个科系,隶属于大学之下,而对我来说,正是动物学系,而非所在的学院,主宰了我在牛津的生涯。
除了“联邦制”,牛津大学另外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导师制”。导师制是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内,一种富有传统的授课方式,其中心内容就是每周一次(频率也许会因年级、专业和课程而异),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授课(tutorial),师生之间就学业做一对一的交流和探讨。师生见面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效率和强度都很高。导师每个星期布置的阅读任务和授课时要朗读的短篇论文,学生都得在下一次授课之前按时完成。学生不仅要消化应该消化的阅读内容,同时还得对所阅读的典籍做深入独到的思考,然后写出一篇短论文。下一次授课时,学生得带着论文去见导师。授课一开始,学生就得向导师大声朗读写的论文,然后,师生就这篇论文的主题、论点和论据展开讨论,相互切磋。一个多小时的授课接近尾声时,导师就布置下一周的阅读任务和论文的主题。每周如此,从专业上的一个主题转到另外一个主题,从一个名家的经典著作读到另一个名家的,从而打下最为坚实的专业基础。
道金斯在自传中说,牛津是那个塑造他的地方,而对他影响最大的,则是牛津和剑桥独有的导师制。他当年在上课的时候,曾经像很多大学生一样,埋头像努力般的记笔记。在他当了导师之后,开始反思和反感这种听课的方式:
现在,每逢给学生讲课,展现在我眼前的就是一片头顶,学生们都埋头在自己的笔记本中忙着记笔记。我更喜欢给业余听众做演讲,喜欢参加学校的文学节、纪念讲座、嘉宾讲座等活动,因为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之所以来听课,是因为他们想听,而不是因为这堂课在课程设置之中,不得不听。在这样的公众演讲中,讲师看到的,不是埋头奋笔疾书的头顶,而是带着微笑的专注面孔,还有他们脸上领会的欣然或不理解的迟疑。在美国讲课时,如果听到某位教授“要求”学生来听我的讲座,并为我的讲座分配“学分”,我就会非常不高兴。我对“学分”的概念并不怎么看好,而得知学生听我的讲座是为了拿学分时,我会更加反感。
真正令我受教育的,只有导师制,我要永远感激牛津这样一份独一无二的馈赠。之所以说独一无二,是因为至少从理科课程的辅导课角度来看,甚至连剑桥都无法与牛津相媲美。剑桥本科生前两年的课程——自然科学综合课程第一部分,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但也正因为如此,而无法像牛津那样,令学生成为一套学科的综合权威。
牛津的课程并不是“课堂主导”型的,不像许多大学生以为的那样,认为课堂上讲到的内容就应该是考试时直接考查的。与此相反,我上学的时候,就连动物学这一学科本身,都可以任考官据理评判。唯一不成文的传统限制,就是任意一年的考试内容,不能太过偏离前一年涉及的内容。
牛津的学期很短,一个学期只有八周,一年有三个学期。牛津的老师可以按照学术上最佳的方式上课。对于小部分天赋极强的学生,他们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以最有效方式学习到最多。但对于一般的学生就很恐怖,而且教授也不会听你的抱怨。
牛津还有一种非常特别的教学,是一对一或者一对二。这种方式被认为是牛津教育成功的关键。
可以说牛津其实摆脱了“大学”的桎梏而成为一种文化。与国内许多大学甚至与美国的一流大学不同,它是一个追求知识与真理的好地方。如果你有幸在牛津就读,没准你在食堂排队打饭的时候,前边那个就是下一个总统或者理查德·道金斯。
(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注湛庐文化,让我们用阅读引领改变世界的思维与方式。)
本文摘编自《道金斯传》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精读读友会入会规则iCourt 欧洲行带你走进牛津真实体验学术的殿堂了解详情请长按二维码联系诺诺多整理人:芳林(法秀小编)今夜,法秀小编要放毒。废话不多说,大家就尽情地看风景看帅哥美女吧!当然,顺便也体会一下MJur(Magister Juris)们在牛津大学读法律的真实感受吧!葛周益:Oxford Is Not for Sissies在IEL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的课上第一次见到周益的时候,她睁着大大的眼睛淡定地看着四周,淡定地记着笔记、看着案子、写着文章。当我约她说些感想的时候,她非常不淡定地回忆了这段难忘的牛津岁月:取景于周益同学所在学院Merton College刚来牛津学习,最大的体会就是课程设置和国内差别很大,与国内基本上都是采用lecture的形式授课的方式不同,牛津的课程有三种授课方式:lecture,seminar 和tutorial。lecture类似于国内的授课方式,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性都比较弱。Seminar是讨论课,在课上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讨论。Tutorial是牛津大学很有特色的授课方式,课堂由tutor与不超过五人的学生组成,要求学生课前自学材料,并且根据tutor事先给出的题目写一篇文章,同时也要准备在tutorial上更深入地讨论相关的问题。(容我解读一下这句话:学生要在3天左右的时间内读完几十页或者几百页的案例、文章,在此基础上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essay;之后基于essay的知识点跟老师面对面交流、讨论)因为项目允许选择一个本科生的合同法,而本科生课程的主要授课方式就是tutorial,每星期都要自学一个单元的合同法,不仅要看完阅读材料,把自己教会,还要写成一篇有自己独立观点的文章,过程非常虐心。再加上研究生的课程,经常遇到好多课的tutorial撞车的情况。我记得第一个学期的第七周,我一周有四个tutorial,三个seminar加两个lecture,那一周每天和咖啡与运动饮料为伴,睡觉时间不超过三四个小时。尽管如此,虐完了回头看看自己,经历了这样魔鬼一星期,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了。牛津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给你最大的挑战,也能发挥你最大的潜能,还记得有一个牛津的前辈对我说过的话:Oxford is not for sissies。考完合同法的MJur们,左二就是周益同学啦李瑞轩:学术帝的黑眼圈是这么来的如果说学习的过程是在玩一款游戏的话,这位同学选择的一定属于“困难模式”。牛津大学法学院设置的课程有很多门,其中有些课程要求学生需要具备普通法基础,一般是给已经学过几年普通法的BCL(Bachelor of Civil Law)设置的。我们就来听听李瑞轩是如何在“困难模式”下通关的吧!在牛津大学法学院一年的学习生活中,最深刻的体会是这里极为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严格的学术要求。初到牛津之时,有幸结识了对我此后学习生活影响十分巨大的苏颖博士。在他的介绍下,确实不太知道天高地厚的我选择了牛津最难但同时也被称为是最好的几门课程,法理学(Jurisprudence)、不当得利返换(Restitution of Unjust Enrichment)以及商事救济(Commercial Remedies)。这几门课程对普通法基础要求之高、对案例材料掌握范围要求之大、对熬夜次数要求之多都是远远超过我的想象的。尤其是在辅导课(tutorial)上,与其他两、三名来自普通法系的顶尖同学共同面对教授时,内心感觉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经历过如此磨练之后,感觉之后再难的事情,也不会太难;自己对法学的理解,也自认为有了些许令人欣喜的精进。最后,还是要感谢在牛津那段岁月中结识众位好友,如果没有他们无微不至的帮助和关怀,那段岁月回想起来多少会黯淡几分。李瑞轩以身示范牛津大学的sub fusc(考试标准着装)是这样的李若愚:今天天气真不错啊当我邀请若愚写一点感想时,她洒脱地说:“谈学习多无聊,我最想聊的是生活!生活!生活!”在牛津,谈到生活,肯定离不开学院(college),此处的“学院”不同于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法学院”、“物理学院”,我们国内院校划分的学院称为“系”(faculty)。学院制是英国中世纪大学运作的一种传统模式,目前英国只有三所仍然保留着学院制的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杜伦大学,这三所大学也是英格兰最古老的大学,统称为“Doxbridge”。毋庸置疑,学院的任务之一是负责其学员的学习,每一个学员都会被分配一个与其专业领域相关的tutor,基本上任何问题都可以找tutor。但是,学院不是单纯的教育实体,同时也是一个提供住宿的场所,更是一个集吃(dinning hall)、喝(college bar)、玩(common room)、乐(ball)于一体的活动中心。看过《哈利·波特》的童鞋估计对分学院那一集印象深刻,但是,若愚同学今天要深入地聊聊自己的学院生活!搬好小板凳:)读Mjur期间我很幸运地住在了一个很棒的学院(St Catherine’s college)里,除了上课、找其他学院的小伙伴蹭饭、参加外面各种好玩的活动之外,本学院生活也是我Mjur一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在这里吃喝睡觉,玩耍聊天,自习发呆,也参加了很多学院MCR(类似于研究生博士生学生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可以说,在牛津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St Catherine’s度过的。学院的环境非常优美、梦幻,距离Law Faculty步行不超过三分钟,被一条小河与一些树林、草坪包围。除了几只大鹅经常在傍晚骄傲地飞着叫着,若干肥鸭子有时在草坪里打盹踱步,基本没有大型动物。特色:1)这是一个新式学院,简约,后现代设计。有牛津/剑桥最大的食堂!!而且便宜,而且一般来说食物质量都不错!!(这一点多么难得!) 2)有自己的gym!!而且不要钱。住在学院里的话,步行不超过200米,超方便啊(虽然我太懒了去的不多。。。)3)房间是落地窗,阳光很足。4)图书馆在college中算很大的一个,里面书挺多,条件不错;5) 男女比基本1:1,同学来自世界各地,活泼/逗逼/内秀的人都有,经常能见面交流。前面那个笑的最灿烂的妹子就是若愚最后我想说的,是朋友!我住的楼道里,有十几个研究生/博士生,来自奥地利、瑞士、德国、印度、日本、加拿大、新西兰、中国、英国本土......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很害羞的人,但一年的相处中,在他们的感召下,我也经常和他们一起做饭(上图是我们感恩节那天一起做饭,我做了菠菜炒蘑菇,和地三鲜),一起聊天(下图是我们在一个人房间里边喝起泡酒边讨论每个人一天工作效率变化曲线哈哈),也会帮别人过生日。反正我是服了圣诞节我会收到secret santa的礼物,从国内回去的时候,不管箱子多重我也要给他们带中国的糕点。当然也并非全是快乐,和他们聊天我会感到自己英语不够顺溜,他们邀请我出去喝酒时我会很犹豫,经常找借口不去,早晨我会在厨房叮叮当当做早饭,多少会吵到睡懒觉的邻居们......不过朋友的好处是,他们会包容你的错误和不同,你也这样对他们。芳林:Always Not Prepared2016年的6月份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个月,天知道那段考试时光我经历了什么?!用尽了洪荒之力,换来一个pass。等一等,让我静一静。小编的学院(Hertford College)内景在牛津读大学读法律最大的感受就是“难”。首先,阅读量非常大,我粗略计算了一下,我选了四门课,阅读的案例总共大约有300个。除了案例,还有大量的文章和其他材料。老师上课的节奏都是基于学生已经读完reading list的前提来进行。其次,时间非常紧,我们一周需要应对四门课程,不能有所偏颇,所以如何管理时间成为了非常大的挑战。对于我个人来说,一直到课程结束,我都是处于“追赶”的状态,几乎没有一次能够把阅读材料读完。只能收拾起破碎的心灵,到复习考试的阶段慢慢的把阅读材料补完。最后,考试的形式比较变态,闭卷考试,3个小时内写3到4篇essay(论文),关键是要手写!iCourt 与众不同的法学院了解详情长按二维码联系诺诺多法秀为法律人带来有价值有温度的阅读,与主编君交流,请添加微信号:icourtyyc;投稿邮箱:fsoo@icourt.cc法秀(fsoo-com)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fsoo-com 热门文章最新文章fsoo-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牛津学霸的三次人生选择:生活就是一场冒险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毕方圆】如果你被贴上&医学生&&牛津学霸&&投行精英&等金光闪闪的标签,你会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也许,很多人会选择顺理成章地成为传统意义的社会精英、成功人士;然而我却在人生选择中一次又一次变道,看上去疯狂而任性,就像一场场冒险旅行。
 作者(左二)在牛津大学毕业时的照片。
  &第一次抉择:夭折的梦想
  我出生在长沙,后来由于父母求学、工作,我的童年&漂泊不定&,常常跟随父母从一个机场匆忙赶赴下一个机场,从北京到、,辗转不停。直到全家移民,舒适安逸地生活在西部的卡尔加里,在那里度过了我的中学时光。和许多亚裔孩子一样,中学时的我功课很好,也是大家所谓的Straight-A Student。高中毕业时,我面临专业和学校的选择。
  因为从小成长在多元文化中,父母非常注重培养我的&回馈社区&理念。在社区服务时,我选择了在急诊室做义工,坚持了7年。在那7年里,我观察到很多东西,我认为加拿大的医疗系统存在缺陷,这是不能长久持续的,总有一天会迎来改革。我希望自己能把握住这其中的商机,所以考虑从业内切入,以最快速度在医学界得到认可,然后成为发动变革的第一人。成为医生的志向,得到了父母的认可&&和大多数亚裔家长一样,我父母希望我成为薪资丰厚、受人尊敬的医生或者律师。所以,高中毕业后我选择就读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医学院,这是北美唯一一所本科生就可以直接就读的医学院。
  但事情并没有按我想象中的路径发展。医学院的功课繁重、艰难,成为一名医生的热情,在实验室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中渐渐消退。我的性格并不适合成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从思维方式来说,我与这个群体格格不入。从厌倦到动摇,我开始认真考虑放弃。父母极力反对,他们感到难以理解,毕业、深造成为执业医师,眼前就是清晰可见的未来,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前途未卜的路?为什么要毫无目标地放弃?这些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我并不认同。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真正的梦想是什么。
  第二次抉择:一切从零开始
谌烜沙在牛津大学读书
  偶然间,我发现学校有一个可以同时攻读商学院硕士双学位的项目,我决定试一试。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轻松,我的商科知识背景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所以在课堂上,我需要花费双倍的努力来弥补这些遗漏的基础知识。
  和其他同学相比,没有相关工作经历是我的软肋。所以一入学,我就非常重视实习。我很清楚,看重履历的大公司不会一开始就给我机会,所以我在投简历时首先瞄准小公司的基础职位,一步一步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业压力,忙碌的实习,让我的生活非常充实。看到我的努力和进步,父母也不再泼我冷水。
  毕业前,我已经拿到了牛津大学金融经济系硕士的录取书,同时还收获了一份私募投资机构的Offer。比起只能继续深造,或者只能直接工作,我更贪心,希望&鱼和熊掌可以兼得&。我认定学校应该非常看重学生能否获得好的工作机会,所以我给学校发邮件,极力证明这个工作机会能够为我在牛津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也是我未来职业发展极大的助力。
  我成功了,得到学校延迟一年入学的批准。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但私募投资周期较长,在职业发展上能否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判断能力,而在于社会关系。
  步入牛津后,我开始为第二次职业方向转变做准备。牛津校园里有非常丰富的社交和活动机会,这对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在牛津的前两个学期,我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社团活动和社交上。我担任了牛津金融商业网络主席,获得了巴克莱资本大卫&牛顿奖学金。通过各种活动,我得到与许多优秀前辈直接对话的机会,他们的经验和见解让我受益匪浅。
  临近毕业时,我错过了投行每年一季的应届生的招聘。但在一次偶然聊天中,我提到自己对固定收益和货币非常感兴趣,于是我的同学便推荐我和在JP Morgan(摩根大通)负责货币交易的Julian聊一聊。在20分钟的电话聊天中,我努力地表达出自己对货币交易强烈的兴趣。两周后,Julian向公司推荐了我。接着是一轮又一轮的面试,经过15场厮杀和1项案例研究检验,我终于从200多个申请者中成功抢到唯一的入场券。
  在伦敦JP Morgan,我被委以重塑债务抵押债券市场的职责,并被推选为公司全球市场分析员与经理联合委员会的代表。在短短的几年内,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实力的积累。
  第三次抉择:也许不是终点
 谌烜沙在牛津大学读书 
  2013年,我邀请了一帮牛津同学到北京旅行。短短几天,大家都对着了迷,确切地说是对中国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本单纯的游玩最后变成了一次商业旅行。回中国创业!回到伦敦后,这个念头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为自己的创业项目设立了三个条件:首先,自己要对这件事有足够热情;其次,必须是自己擅长的领域,在这方面有特殊优势;第三,一定要有客观存在的市场,不是臆想出来的。
  一天,我非常疲惫地躺在床上,突然脑中灵光一现:如果我可以回到过去,以现在的知识水平回到5年前给自己一些指导,那我可以少走不少弯路。我曾经指导过许多中国朋友申请留学,发现中国留学咨询的市场有很大空缺,而我似乎正好拥有填补这些空缺的一些优势。于是,我决定把一些已经走过人生关键节点的优秀导师们聚集起来,给这些大学生在留学申请和职业发展这两个人生关键选择上提供帮助。
  2014年初,我和我在牛津的同学Vits一起来到北京创业,每天窝在五道口的民居里,靠两台电脑开疆辟土。水土不服、创业压力,时常让我们陷入情绪低谷。每当这时,我们就会用全身力量来High Ten击掌。现在公司正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我们实现了自己的留学梦想。这让我觉得一切都非常有价值,我们真切地在做一件可能给别人人生路径带来好的影响的事。
  从中国到北欧、加拿大、,又再次回到中国。下一站在哪里?我的下一个身份是什么?生活就是一场冒险,一切都是未知的。而现在的我,无比确定一件事&&不管做什么事,我一定要做到最好。(作者系再来人创始人谌烜沙)
责编:吴婷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当前位置:>>>正文
在牛津大学读书是怎样一番体验?
发布时间: 15:11:00
来源:猎房网 作者:转载不详
责任编辑:liuting
摘要:牛津校友反馈有来自2014年秋、2015年秋成功申请并入读牛津大学金融工程硕士的学子们,很感谢他们的无私回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师兄师姐有什么爆。师兄师姐就读项目:牛津大学,数学与计算金融硕士(MScinM……  牛津校友反馈有来自2014年秋、2015年秋成功申请并入读牛津大学金融工程硕士的学子们,很感谢他们的无私回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师兄师姐有什么爆。
  师兄师姐就读项目:
  牛津大学,数学与计算金融硕士(MSc in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Finance)
  ☀ Class Profile
  我所在的项目(2015年秋季入学)今年一共27个人,其中有16个中国人,是我所知道中国学生最多的一届,以往都只有10个中国人。我们这个项目(2014年秋入学)的人数大概是30人,中国人占一半。
  中国学生中一般是英国本科的,1个来自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3个IC(帝国理工学院),3个牛津大学本科;国内本科的大学有北大、复旦、上交、央财、中大。其中,有不少同学是有master学位的,比较厉害的是一位来自法国的同学,有过应用数学的master、工程学的master,现在在牛津读master。
  总体感觉,身边的同学很勤奋,基本下课后都会自习到很晚才离开,下课也会积极和老师讨论一些难度很高的问题,当然,他们也很聪明。
  ☀ 上课模式
  要提前做好准备,我所在的项目的教学模式和中国没太大差别,作业非硬性要求,不记录到最后分数。整体课程节奏比较快,一般牛津的课是从第一周开始的,我在读项目是从复习周开始,节奏很快,比如随机过程,用了2个小时讲完了。但节奏主要还是看教授的习惯以及课程难度。
  课程难度又取决于你是否有学过这类课程,不要相信零基础开始,最好提前做好准备。一般开学前学校会发你一个pre readling list,可以根据这个list准备你提前看的东西,还有网上搜一下项目的课程,并搜到这些课程的书来看。我这个项目的话,数学的课程、概率、编程都需要准备。
  ☀ 课程设置
  这个课程的设置是这样,一共三个学期。
  第一学期六门课:c++,统计学,数值分析(包括Monte Carlo方法和有限差分方法两门课),随机积分,还有金融衍生品(financial derivatives)。
  其中c++对于有编程基础的人来说,问题不大,难度不高,具体是学习老师自己做的一套金融衍生品定价的project,然后用这里面的一些函数去定价。
  统计,因为我自己对统计不是很好,对我来说难度很大,没有都要用R写一个report,期末考试还有一个take-home-exam,就是像平时作业一样, 但是会要求高一点。
  数值分析,对于数学或者统计专业出身的来说我认为难度不大,不过教有限差分方法的老师的口速非常快还有口音、板书还很那啥,所以上课比较痛苦。
  金融衍生品的老师是个中国人,这个课也是难度不大,但是因为我一开始金融方向的基础知识没有,所以要自己补很多内容。
  随机积分是难度稍大的一些,我自认为我作为数学专业出身,这种分析课还是能学走的,事实就是学的非常痛苦,纯分析课,先将鞅过程(martingale),然后逐步建立对布朗运动的积分,对鞅的积分,对一般随机过程的积分。建议先自己学了随机过程,不然真的很痛心,不过考试老师还算仁慈。
  第一学期的考试是在圣诞假后,所以就是没有假期了。一共考三门,第一门,是随机分析跟金融衍生品一起考,考三个小时,每门课出三道题,挑两道做,共四道题。第二门是,monte carlo & statistics & finite difference 考两个小时,每门课出两道题,任选一道作答。第三门是 c++上机考试 ,带自己电脑(所以建议来之前搞个window的电脑,或者在mac里装个双系统或者Parallels)。
  作业的话,基本就是每天都在赶ddl,每门课每周都有作业,但是作业不计入成绩,不过写作业还是很有用的。
  上课的话基本都是每天最早10点,最晚4点下课。这个项目,是非常纯粹的职业导向的,每周都会邀请一些银行之类的人来做培训或者讲座。猎学网:
  最辛苦的是,大家一边要学习,一边要申请实习申请工作,然后申请工作真的非常难,我周围蛮多很厉害的,到现在实习的offer都没有拿到的。
  不过主观评价,我虽然不喜欢金融,但是我喜欢每一门课,上的很愉快,虽然虐的也非常彻底。老师也非常不错,不过因为统计这门课是新开的,所以老师讲的非常糟糕,不过他别的课讲的非常好。
  第二学期的话,就分成三个方向,tool stream/data stream/ modelling stream。tool是必修,然后在data和modelling中间选一个。
  这学期是课多,课时短。其他的我还没评价,不过感觉上没有上学期那么辛苦。同样是复活节放假完了来考试。
  第三学期是学c++进阶版,然后跟着导师做一个毕业设计类的东西。
  ☀ 学校资源
  师资,教授都是来自哈佛、斯坦福、牛津、剑桥出身,都是非常棒的老师。
  就业资源,一般是比较好的(比如JP摩根、高盛、花旗)来学校做宣讲会,是否能申请到我觉得要看个人的学术水平和面试技能。
  实习方面,受地理位置所限,不如伦敦的学校。但我所读专业的就业都不错,基本都是在比较好的投行找到工作。
  出国留学 一站式服务 省心放心去猎学网
稿件合作QQ:
点击查看更多
的相关信息
16800元/O10000元/O10500元/O13200元/O11000元/O15000元/O7800元/O
TAG: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猎房公司
家居客服 &&&&
房产客服 &&&&
二手房客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公派出国留学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