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国phd申请条件RESEARCH PHD的已经INTERVIEW的吗

有申请RESEARCH PHD的已经INTERVIEW的吗?(面试,理工,后天,学校,距离,专业) - 留学出国 - 生物秀
标题: 有申请RESEARCH PHD的已经INTERVIEW的吗?(面试,理工,后天,学校,距离,专业)
摘要: 如题 谢谢各位。非常揪心的等待今天刚接到引用:今天刚接到哇 哪个学校的?引用:哇 哪个学校的?l理工的,后天面试依然木有动静。。。没有啊,急死了港大ME PhD 啥消息也没有,急死了引用:l理工的,后天面试HKPFS?引用:HKPFS?恩,距离面试还有一天。。好牛啊,理工什么专业啊?CITYU刚刚面完,Polyu暂无消息引用:CITYU刚刚面完,Polyu暂……
网友回复今天刚接到网友回复引用:今天刚接到哇 哪个学校的?网友回复引用:哇 哪个学校的?l理工的,后天面试网友回复依然木有动静。。。网友回复没有啊,急死了网友回复港大ME PhD 啥消息也没有,急死了网友回复引用:l理工的,后天面试HKPFS?网友回复引用:HKPFS?恩,距离面试还有一天。。网友回复好牛啊,理工什么专业啊?网友回复CITYU刚刚面完,Polyu暂无消息网友回复引用:CITYU刚刚面完,Polyu暂无消息您也是HKPFS?还是?网友回复申的是HKPFS,忘记问了,不管那么多,给钱就行网友回复引用:申的是HKPFS,忘记问了,不管那么多,给钱就行真敞亮啊~我也是,给钱就行。CityU的EE PHD还没动静呢。。网友回复HKU CS PhD 4号面的,offer已经来了。。
相关热词: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电话:021-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在线时间 小时
我建议你可以把面试的学校更新到那个汇总贴。-- by 会员 cgaboyma ( 13:47:30)
对呀楼主能不能更新一下
在线时间 小时
恭喜楼主早日拿到牛Offer
在线时间 小时
在线时间 小时
等待的日子实在难过,爬起来写面经给大家参考吧。我自己面试的准备也是从过去的同学的面经里面总结的,希望做点贡献攒点RP。目前面了三个学校,行业内都算好学校吧。第一个学校:Skype,两个老师在那头,很短,感觉非常casual, 老师也非常nice,所以感觉非常轻松。问的主要是behavioral问题:1. 为什么想读accounting phd?2.想做什么research?3.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我们?然后他们就开始market自己的program。总共下来大约15分钟。然后告诉我说下周会有decision. 后来面完后第二天又收到老师邮件,让详细谈谈research的一些打算,感觉整个过程都是想要明确你和他们非常fit. 面完一周后又收到老师邮件,说他们的decision要推迟一周,因为好几个老师在travel。第二个学校:两个AP,打电话来,算是conference call吧。还是集中问benavioral的问题:1.为什么读phd?2.为什么选accounting?3.你现在的工作是在做什么?4.你的career plan是什么?5. 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学校的消息?6. 你有什么问题吗?然后基本他们介绍自己的program,说下周有结果,我追问,他们就改口说他们下周会讨论,保守估计2月中旬有结果,说他们program非常小,只招一个人。总共下来不到20分钟。第三个学校:面了两轮,一轮电话,一轮skype. 电话那轮全部behavioral, 都是为什么读phd,感觉就是confirm你目的明确,另外会讲英语。Skype那轮是问的主要是research interests和research experience相关问题,感觉这些老师是面试时才看你的材料,看的时候基本集中在看resume和PS,所以问题也是从这两个当中来。基本没有behavioral。比较formal, 所以比较紧张,网络也差,挺糟糕的,总共搞了快半个小时。总的感觉提高面试水平很重要,之所以要面试,老师是想confirm我们适合。而且很多学校要不要这个学生都是老师民主打分投票等等方式决定,有的老师可能并不会很认真看我们的材料,所以面试中的印象占了很大比例。经历了所有的G,T,申请等等加上交了很多申请费神马的,大家走到这一步都很不容易,有面试的同学希望大家都能顺顺利利有满意的offer. 还没有开始面试的同学也不要太担心,很多学校其实可能才刚刚开始review材料,还没有开始讨论,所以更有可能更多的面试和offer的消息都是接下来几周才会出来。好的program非常多,大家其实并不一定都是竞争的关系,要说竞争,更多的竞争也许来自非中国同学的竞争,同行以后更多的也许会是合作和共勉。希望咱们中国同学能够更加团结,提高英语水平,多分享信息。-- by 会员 phdaccounting ( 12:28:38)
Cong! Thanks!
在线时间 小时
已经在汇总帖里面了。
在线时间 小时
请问lz是不是有牛推阿?这些top 学校我感觉面你都是靠推荐信。当年俺就吃了这亏。
在线时间 小时
应该算行业内的top school吧。因为放弃工作的机会成本比较大,所以申请以top school为主试试运气吧。-- by 会员 phdaccounting ( 13:15:28)
和LZ情况类似,也是工作申请,可是我到现在什么消息都没有。今年说不定全军覆没了,安心上班把
在线时间 小时
没有牛腿。申请当中真的是运气比较重要吧。现在还没有面试的人千万不要灰心,现在先把面试准备一下吧。我第一个面试来的时候,真的是措手不及,只有几个小时时间准备。其实我觉得更多的学校动手没有那么早的。参考去年一个牛人的帖子里面的时间,大多数学校都是2月之后才开始的啊。大家都耐心等待,好好练英语吧。
在线时间 小时
楼主能否认真谢谢你是怎么回答的。 还有就是怎么准备的? 看些什么资料。 如何回答research.....
在线时间 小时
等待的日子实在难过,爬起来写面经给大家参考吧。我自己面试的准备也是从过去的同学的面经里面总结的,希望做点贡献攒点RP。目前面了三个学校,行业内都算好学校吧。第一个学校:Skype,两个老师在那头,很短,感觉非常casual, 老师也非常nice,所以感觉非常轻松。问的主要是behavioral问题:1. 为什么想读accounting phd?2.想做什么research?3.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我们?然后他们就开始market自己的program。总共下来大约15分钟。然后告诉我说下周会有decision. 后来面完后第二天又收到老师邮件,让详细谈谈research的一些打算,感觉整个过程都是想要明确你和他们非常fit. 面完一周后又收到老师邮件,说他们的decision要推迟一周,因为好几个老师在travel。第二个学校:两个AP,打电话来,算是conference call吧。还是集中问benavioral的问题:1.为什么读phd?2.为什么选accounting?3.你现在的工作是在做什么?4.你的career plan是什么?5. 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学校的消息?6. 你有什么问题吗?然后基本他们介绍自己的program,说下周有结果,我追问,他们就改口说他们下周会讨论,保守估计2月中旬有结果,说他们program非常小,只招一个人。总共下来不到20分钟。第三个学校:面了两轮,一轮电话,一轮skype. 电话那轮全部behavioral, 都是为什么读phd,感觉就是confirm你目的明确,另外会讲英语。Skype那轮是问的主要是research interests和research experience相关问题,感觉这些老师是面试时才看你的材料,看的时候基本集中在看resume和PS,所以问题也是从这两个当中来。基本没有behavioral。比较formal, 所以比较紧张,网络也差,挺糟糕的,总共搞了快半个小时。总的感觉提高面试水平很重要,之所以要面试,老师是想confirm我们适合。而且很多学校要不要这个学生都是老师民主打分投票等等方式决定,有的老师可能并不会很认真看我们的材料,所以面试中的印象占了很大比例。经历了所有的G,T,申请等等加上交了很多申请费神马的,大家走到这一步都很不容易,有面试的同学希望大家都能顺顺利利有满意的offer. 还没有开始面试的同学也不要太担心,很多学校其实可能才刚刚开始review材料,还没有开始讨论,所以更有可能更多的面试和offer的消息都是接下来几周才会出来。好的program非常多,大家其实并不一定都是竞争的关系,要说竞争,更多的竞争也许来自非中国同学的竞争,同行以后更多的也许会是合作和共勉。希望咱们中国同学能够更加团结,提高英语水平,多分享信息。-- by 会员 phdaccounting ( 12:28:38)
你31日还说等的很心烦,3日就3个interview了?
所属分类: 商学院申请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ChaseDream 论坛
All Rights Reserved.唐僧版PhD申请总结:Operations
Management/Research方向
一、申请结果 说实话,我真心是个幸运的人,商学院申了10所,只有Umich Ross商学院收留了我。Ross虽然不如HBS/Wharton/Stanford GSB那样知名,但总体来说也是个不错的归宿了。
商学院OM(10个)Offer: Umich (Ross)Interview but Reject: UT Austin (McCombs), U Maryland (Smith)Reject: Upenn (Wharton), MIT (Sloan), Northwestern (Kellogg), CMU (Tepper), UCLA (Anderson), Yale SOM, Purdue (Krannert)工业工程OR(6个)Offer: Berkeley IEOR, Georgia Tech ISyE, UIUC ISE, Purdue IEReject: Stanford MS&E, Umich IOE
个人背景推荐信:都是清华老师的推荐信,有一封(算是)牛推科研:两篇不太相关方向(非顶级期刊)SCI及四篇EI,三段相关方向(相对水的)研究经历三围:本科及硕士GPA均为88,GRE 153+168+3,TOEFL 104(口语22)我的三围非常一般,瞬间被大牛学霸们碾压成渣。但申请时推荐信和科研远远重要于三围。
二、Literature Review:一些前人的OM/OR申请总结 在申请的过程中,看了不少前人的总结,建议如果申请OM/OR方向,有时间把这些总结都看看是有帮助的,至少对这个方向的申请情况有所入门。当然,这个Literature Review做的很不充分,有很多很多非常棒的帖子需要大家自己寻找。
商学院OM:北大数学→WUSTL Olin[1],对商学院的分析比较详细,建议详读。[1] /thread--1.html清华IE→Northwestern Kellogg[2],主要讲商学院的面试。[2]
/blog/3911253清华EE→Chicago Booth[3],主要讲几个商学院的比较。[3]
/blog/0972111上交安泰→Northwestern Kellogg[4],商科背景申请值得参考。[4]
/blog/8687479上交密歇根学院→Upenn Wharton[5],海本值得参考。
[5] /bbs/thread-.html
工业工程OR:清华DA→Gatech ISyE[6],工科背景申请值得参考。[6] /bbs/thread-.html清华DA→Stanford MS&E[7],工科背景申请值得参考。[7]
//note/上交数学→Northwestern IEMS[8],数学背景申请值得参考。[8]
https://bbs./bbstcon,board,goabroad,reid,.html
三、Why PhD? Why USA?
这一节纯抒发个人感慨,如果对Why PhD? Why USA?的答案非常清楚,请跳过此节。
这几乎是每个来面试我的老师必问的问题。也是每个人在申请之前必须想清楚的问题。申请是个痛苦的过程,如果不知道为什么要出国,很可能熬不过去,即使申到了PhD,去了也不一定读的下来。
我是一个随(lan)遇(de)而(zhe)安(teng)的人,感觉每一步的前进都源于外界的压力。从小学到大学,每一次重要考试,无不是家里人比我更着急。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无不是家里人比我更开心。也因为这样的性格,本科毕业选择了推研,成为宿舍四个人唯一没有出国的那一个。
PhD原因之一:科研至少不让我讨厌。慢慢长大的过程,对事物的喜好也趋于稳定,对未来的打算也变得务实。说实话,最开始还是挺憧憬公司经理这个职业,像那些公司高管的师兄师姐们一样,年纪轻轻就可跻身成功人士的行列。然而现实是这样的残酷,在IT公司实习过一个月,就知道自己根本不是那种忍受得了每天上班下班的人。站在西二旗的地铁站,看着拥挤在地铁站的人群,在脚步匆匆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我真想说: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而三年的硕士科研中,虽然没对人类的智慧有什么贡献,但说实话并不厌恶每天做做研究的生活。每天至少不用朝九晚五地打卡,一切时间都是自己的,做做感兴趣的问题,聊聊未知的领域,生活还是挺充实的。
PhD原因之二:追求精神的富足。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提到,他们犹太人虽然非常善于赚钱,但并不以贫富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当他们足够富裕之后,常常希望家中的孩子在文学、艺术、科学等精神领域有所造诣,而这方面的成就是真正值得骄傲的。读PhD至少能让我继续修身养性,在喂饱自己和家人的情况下尽可能充实自己的脑袋而不是口袋。
PhD原因之三:旅行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清华读硕士的这三年,感觉自由散漫一些也挺好,没有本科那么重的课业压力,真真正正地享受寒暑假,在旅行的途中,可以感受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可以发现全新的自己。这三年,我要么在旅行,要么在去往旅行的路上。感觉如果以后没有了寒暑假,没有了长途旅行的机会,人生该是多么无聊!USA原因:这是一个不错的读PhD的地方,学术前沿在那边,知名教授在那边,相对来说发顶级期刊的机会更大。
四、Why OM/OR?
选择这个领域纯属偶然。当时推研的时候对各个领域完全不了解,因为导师比较nice,就在自动化系度过了三年的时光。来了之后发现,硕士导师的研究方向在美国几乎没人做了,只好转一个类似的方向申请。如果不是世毕盟,不是吴靖师兄把我带入OM/OR这个方向,估计我会去EECS之类的院系,一辈子都不知道商学院还招PhD。Finance&PhD&面试经历全总结
USC Finance PhD问题还是那么几个:why finance? why phd? master courses taken?
research experience? any other questions?
最后我问他面了多少人,招几个人?回答说,一共准备招4、5个人,不过正在考虑减少数量……还说“you are top
ten"……受宠若惊…老天保佑好运吧……也祝大家好运!
科大电话面试约的是下午2:30,还算准时,过了3-4分钟电话铃声响起。我深呼一口气,拿起电话。没想到那边的教授先是用中文问到"**在吗?"我就直接用英文说我就是,然后聊了一会天气。接着教授问我双学位的情况,再问我毕业论文是两篇还是一篇,我
说是2篇,然后讲了一下,并说现在主要做finance的paper,他就继续问我这个论文的theory什么的,我随便讲了讲。然后又问了关
于为什么选finance啊?怎么理解Phd啊?他听到我说"I wish to become a professor or a very
qualified financial analyst in the
future"就狂跟我说要当professor是需要phd,但是analyst不一定要读Phd!然后好象是问我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吧,我就问什么时候能得到最后结果,他说大概要3个星期。然后他就狂跟我解释他们的程序,说一共有3轮,电话面试是第2轮,第3轮是campus
interview,问我会不会有问题,我就问能不能在Chinese
mainland,他说要在HK,我就问他visa的事,他说没什么问题。然后又告诉我travel的费用他们出,我说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说campus
interview没有问题。然后我又问我可不可以提前修完必修和选修的课程这样可以多一些时间research或听多一些课,教授就跟我解释了他们课程的设置什么的。到了这里我想应该快完了吧,正说thanks的时候,教授忙说别急,还没有问完呢?接下来的问题好象都是关于我上过的课程的。他先问我有没有学过什么语言,我说大一的时候上过C,他就问我学过C++没有,我说一般学了C就不学C++,他说没关系,他只是好奇,又问我平时programming多不多,我老老实实的说不是很多因为是大一的课。然后又问我数学物理方法学得是什么。我就说这是从founamental
courses到more technical courses in
Engineering的过渡,教授就说他很好奇这门课主要上些什么,我说它主要侧重物理和数学的知识,培养 我们的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ability。接着,他又问我会不会matlab我说没有专门学过,只在大三上过与之有关的课程,他说他知道,原来他是拿着成绩单提问的!!接下来他问我教材是不是引进版,我说是学校自己出的。他问corporate
finance呢?我说是引进版。他就问你知道作者是谁吗?丢脸的时候又来了,我竟然一下子想不起来了,只好老实说不记得了。接着好象又是问我还有没有什么问题之类的吧,我说没有了,说thanks,他说good
CUHK Finance
PhD申请经验分享拿到OFFER有一個多月了,給自己機會拼命地懶了一個多月,現在才上寄託來奉上自己的一點申請經驗~~從08年3月份開始準備GMAT到09年3月底拿到offer,足足一年,都在為HK
dream努力,相信很多寄托朋友也都是這樣過來的。我就分享下我個人的申請經驗,儘量表達得簡單明瞭,希望後來者能各取所需抓重點看~~本人背景:本科,上海top
2學校,統計學專業;GPA不算高,G&T挽回點顔面;沒有paper,有一點拿不上臺面的研究經驗。申請結果:Research
Programme:CUHK Finance PhDofferHKU Finance PhDofferHKUST Finance
PhDrejectCityU Finance PhDrejectPolyU Finance沒去面試Taught
Programme:HKUST MASFofferCityU MSAEoffer最後從了CUHK Finance
PhD拿到這個offer,沒有預期中興奮開心,感覺是當你為一個目標奮鬥了很久,到最後早就練就了看待成敗的平常心,但我清楚地知道,得到這個結果我很滿足。大家看完我的背景肯定有個感覺——非牛人也~的確,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背景不牛,所以認真努力地準備好申請過程的每個細節~~往往,成敗決定于細節~~(一)G&T準備篇關於GMAT大三第一學期末的時候下了決定申請去HK繼續讀書,於是08年3月份開始準備GMAT考試,那時就清楚地告訴自己,只能考高不能考低分,沒理由讓英語成績拖申請的後腿。之前自恃對英語蠻有感覺,四六級憑著高中的老本就去考了,單詞卻沒有好好背,所以到考GMAT之前詞量仍少得可憐。所以GMAT準備戰先從背單詞開始,用了楊鵬《十七天搞定GRE單詞》的方法,每天背大量新詞彙,不求爛熟於心,只求對單詞“眼熟”。“眼熟”即一眼看到這單詞便能反應其意思是什麽,而不需要知道其讀音和拼寫。之所以只求“眼熟”,一是因為GMAT不考口語和聽力,二是很多生僻單詞在寫作時并不派得上用場,三是只求眼熟的話便能在短時間內背大量單詞,效率高效果好。攻克單詞這一關之後,便到做題階段。我的宗旨是,集中精力大量做某一個模塊的題。GMAT的語文部分分為三個大塊——閱讀,邏輯,語法。加上寫作,一共四塊。我按自己掌握這四大塊的強弱程度,按照從弱到強的順序,集中精力對這四大塊一一擊破,最後再綜合協調時間,四大塊一起練習。這一階段的經驗總結:一,大量做題,保持感覺;二,習題書不求多,而求掌握透(我個人:閱讀2本,邏輯1本,語法1本。每本書做兩到三遍)。最后,就是機經了。對於GMAT考試,機經還是很有用的。關於TOEFLTOEFL要考得好,并不比GMAT簡單,因為T有考察口語和聽力。口語,只能靠練,從一開始就要按照考試的模式來練習(因為它有時限要求,平時口語說得好的人考試并不一定能取高分)。聽力,我每天都用2~3個小時聽“國家地理”節目的簡介(有別于長達半個小時之久的“國家地理”節目),每一段只有1~3分鐘,卻總結了每個節目的主要內容,一個個停下來,省時而且能涵蓋TOEFL聽力考試各個範圍。很多聽力網站上都有這種聽力段子。堅持每天聽,就會發現TOEFL聽力題越做越順啦~~~(二)申請材料準備篇10月到12月期間是最辛苦的時候,因為在準備TOEFL的同時要開始準備RP,
推薦信,套磁。那陣子幾乎天天泡圖書館,還是挺值得回憶的一段日子,呵呵謝謝舍友給我偷拍了一張奮筆修改RP的照片,很珍惜~~關於RP我的RP完完全全是自己一句一字寫出來的,因為套磁沒有套到老師給我指導寫RP的程度,我自己系里的老師也沒有專攻Mathematical
Finance方向的。所以從選題到嘗試著看英文paper到著手寫rp到修改n遍到最後版本出世都得靠自己。選的題是關於credit
contagion,其實這是個很寬泛的題目,有關的paper不計其數。所以要看很多paper然後找出一個前人沒有涉及的方面來寫rp。第一次看英文paper,痛苦兼迷茫。由於沒有一個很specific的主題,所以看論文很隨機,常常看著看著就發覺走遠了。大概用了一個半月來準備RP。這段時間學會了在英文資料庫找paper的技巧;學會快速流覽論文摘要和結論,篩選后再看正文,一開始完全看不懂,所以新知識點一個關聯一個,學起來的確很費時,有時學著學著感覺進度實在緩慢,在圖書館呆的鬱悶了只能去運動運動,也因此開始沾上籃球。為RP賠上那麼多苦悶的日子,回報是相應的。去面科大MASF時,超nice的Prof.
Kwan說,雖然我的參考文獻幾乎都不是credit
contagion方面的主流文章(汗一記~~),但可以看出我其中的努力。嗯,本科生弄出來的文章在HK的prof們面前是毫無懸念的蒼白,所以我覺得我們能呈現給老師看的是,認真對待的態度。Even一個細節如RP的排版,都可以給人透露出你的心思。關於PSPS前前後後也寫了五稿。第一稿是按照中國學生寫PS的常規思路,從孩提時期寫到現在的經歷,其中有一條主線,是強調從小就在性格中烙刻的某個良好品質。自己修改寫出第二、第三稿。第三稿完成后讓朋友們幫我修改,每個人的視角不同,都能給我提供有用的修改意見。其中一個美國朋友的爹爹在斯坦福工作過,這裡quote一下她給我的建議,“But
from his experience, a great personal statement focuses on one
particular meaningful experience in the candidate’s life. This
experience can be anything but it has helped the candidate to see
things differently, to make a decision that was insightful, and
most importantly distinguishes the candidate from others. From
reading your statement, I see that you are a well organized and
determined girl. But I am not sure if these qualities make you
unique compare to others. Initially, I thought you had a good
start, talking about leading a team to research on the micro credit
issue in China. That caught my attention, because it was a unique
experience that could potentially shows your leadership skill,
taking initiative, highly motivated, and most importantly a
hands-on and creative researcher. But then the essay drifts to talk
about getting into Fudan, etc . I feel, it lost its flavor and
became a little
mundane.”之後的第四稿就著重在通過寫我的一次社會實踐研究經驗來體現個人性格了。雖然材料遞上去,committee的老師並不會仔細地看,但還是那句話,PS寫好了,給人呈現的是一種態度。關於推薦信不止一個HK的老師跟我說過,除非你的推薦人是圈內知名的,或者是committee里的老師認識的並且信任的,否則推薦信是沒有作用的。(三)面試篇HKU面:第一次是去HKU面,沒有好好地理理自己CV里提到的經歷,結果HKU的老師問的都是general的問題。雖然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已經在CV、PS等材料中寫過,但面試的時候兩個老師都是臨時一邊翻我的材料,一邊隨意問問題的。可見他們並不瞭解你的個人情況,面試時靠的是你自己把自己的經歷能耐呈現出來。個人感覺,像HKU這種很general的面試,制勝的關鍵在於,把握主動權。面HKU的時候口干得要命,加上一看到老師面試時一個勁地顧著翻我的資料,心就涼了,所以感覺自己面試時表情很扭曲。實在囧。記得面完后蠻憋屈的,在寄託上發過一個帖子問面試時老師看重啥,怎樣能讓自己在面試中出彩,很感謝steverry同學給我的建議,這裡quote一下他的回覆,這對我之後準備CUHK的面試很有用。“要简单概括就两个字--感觉具体(不考虑学术问题):1.英语流利程度2.Genereal
question 答得是否critical, logical, unique3.
你是否memorable(有没有让他们面完一大批人还会记起你的地方,try to impress and highligt your
points)”CUHK面:記得我是上海場第一個面的,剛進去時老師們還沒來,一看會議桌上擺著五個席卡,當場震了一下,不過這樣一來我反而放鬆了,面對如此陣容的面試團就只能豁出去了唄。所以由始至終心態都算放鬆,跟老師們輪番眼神交流,即便CU的老師問問題很prof,會釘住一個問題一直一直往深里dig,反正就竭盡所能地回答就是了。記得他們唯一問的一個general的問題是,“你知道在HK讀PhD是怎樣一種生活嗎?”還是要強調,主動引導老師問問題的方向。很有可能你一個自我介紹就決定了你這次面試的生死。
準備面試問題時,可以想像面試官的思維,聽到你前面的話會問你什麽問題,從自我介紹到研究經歷到生活經歷到理想,以一種承前啟後的模式來寫面試稿子。HKUST
Finance PhD面:UST的finance有兩輪面試,第一輪電面20挑10,第二輪HK face to
face面10挑4~5。我沒有進第二輪面試。其實到現在我都還覺得很難把握這個電面。面我的是那位名字很特別的巨能久教授,他的聲音我實在聽不怎麼清楚,最致命的是他問問題超隨意,大概問了三個小問題之後他竟然說,“what
else should I ask
you”,當時我沒抓住這個機會胡侃自己。現在分析下來,我輸在兩點上。第一,沒有把握主動權,本身我是個不會侃的人,除了兩個人靜默尷尬時刻小寒暄一下,沒有一次抓住機會反擊;第二,背景不夠硬,從巨教授的問題中我可以判斷他們這個program很看重數學背景,我的統計背景僅僅跟數學沾邊而且我學的不好。順便提一下,之後有發信問Prof.
Ju我的劣勢在哪,他其中提到一點,在他看來,我的學校比起Tsinghua、Peking,距離還是有的。HKUST
MASF面:(嗯,一下純粹是講對Prof. Kwan個人的感覺了,沒空的同學請略過)Prof.
Kwan是這個programme的負責人之一,人真的是非常非常的nice。是晚上在一家酒店面的,整個過程就是跟Prof.
Kwan在近距離地聊天,因為我是最後一個面的,他就不用掐時間跟我隨聊,一共聊了一個鐘頭三科鐘~~Prof.
Kwan給我提供了很多很真實的、我作為一名學生是無法瞭解到的關於學術、學業、生活種種信息。呵呵還記得他問過我一個問題,“你覺得現在香港的廣東話好聽還是廣州的廣東話好聽”~~多親切的教授。CityU
MSAE面:這個就沒什麽多說的了,版上有很多關於MSAE面試的帖子。當時面我的是一個女老師,前後問了我三個問題,為時6分鐘↖(^ω^)↗(四)末一路上,多得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一句話,心態保持積極,細節力求完美。
UT-Austin Interview (Finance PhD)Briefly introduce
yourself…因为教授一时找不到我的申请资料 Any special research interest Why pursue
PhD What do u expect in our PhD program What will u do in our PhD
program Why want to be a professor What kind of lifestyle u like
How did u improve ur English…问我之前怎么加强,却又说我讲的不够流利L
问之前我做的project然后给了几篇paper让我参考 问之前的工作内容 How did u prepare for PhD
study When did u start to think about PhD study What’s the score of
quantitative part in GMAT What math related courses did u take? At
which institution Other schools u applied….Any results from these
schools?就记得这些…
Vanderbilt Finance PhD Interview ExperienceInterview contents:Most
of them are personal questions, such as:research
interests(empirical or theoretical), single or married, your aweful
speaking and writing english, and an introduction to his
department. Also an invitation to his campus very soon. No more
academic questions.
Cornell Finance PhD Interview ExperienceCornell Interview
(personal)Interview Contents:1. why do you like Market
Microstructure?2.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work with prof.A(we
coauthered a working paper)3. Why do you choose Kyle(1985) model
rather than Glosten and Milgrom(1985) model in your paper?4. Why do
you choose to work with Prof.A?5. Have you gotten some other offers
or news so far?6. We are really excited about what you did (2
working papers) in the Market Microstructure and will recommend you
to the committee. The result will follow in the next week and there
would be another interview.So it seems this is not the final
interview. it is a personal interview.btw, My English sucks and so,
basically, it is like "jian guang si" 55555SThat is
weird cornell and vanderbilt pushed me to finalize the interview on
weekend( I wish it could be on Monday).
申请总结及面经:Wharton的PhD几周前拿到了Wharton的PhD in insurance and risk
management offer,
当时说过要写申请总结的。因为这一阵比较忙,一直拖到现在。偶的经历比较曲折,可能跟多数同修的情况差别很大。姑且作一家之言,望勿见笑。背景先报一下偶的基本情况:&
Computer Science第一本科,国内某名校,GPA 2.75/4.0: Actuarial
Science第二本科,加拿大某二流学校,GPA折算约为3.9/4.0;& 三年IT业民工经验: &
一个暑假的Research经验,有一篇co-authored paper
submitted,方向为biostatistics;数学及统计背景较强,修过几门纯数学课,参加过国际数学建模竞赛,未获奖;&
经济学背景尚可,有中级宏/微观,计量,及博弈论: & Pass了三门精算师考试;& GRE
2240偶九十年代中期高中毕业以后进了某江南名校,主修计算机科学。因为对自己的专业兴趣不大,而且当时年幼无知,完全没有想过出国深造这码事,所以四年时间一直是混个得过且过,到毕业时虽然没有挂过一门课,不过GPA算下来只有可怜的2.75。毕业时正值IT业高潮,于是厕身其中,当了几年编程序的民工,觉得自己实在是没兴趣拿这个作终身饭碗。因为那时申请加拿大移民很方便,所以就办了一个,也准备出来以后换个行当。当时中国的保险业刚刚开始与国际接轨,精算师这个名词开始见诸报端。特别是友邦保险招募了大陆第一个FSA,在新闻里很是热炒了一番,也让偶了解了这个职业,并且对此产生兴趣,于是偶到了加拿大以后就决定转精算方向。因为加拿大对跨专业申请研究生卡得特别严,所以偶只得申请读第二本科,又因为偶当年在中国的成绩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所以只能去了一个二流学校。原本偶的打算是两年时间拿下第二本科,再读个一年的MS就去工作的,结果静下心来读书才重新发现了读书的乐趣。偶对自己感兴趣的东东还是颇有钻研精神的,便开始考虑申请PhD。于是偶将毕业的时间推迟了一年,以便多修些课,另外在去年暑假申请到了一个research
program,跟着系里的一个老师做了个research
project。虽然那个老师是搞biostatistics方向的,跟偶申请的方向并不吻合,但是偶想有研究经验总好过没有,而且也可以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这块料。结果这个项目完成得颇为成功,偶还跟导师co-author了一篇paper,投给了一个挺有名的journal。选校这样到去年下半年,偶开始正式投入轰轰烈烈的申请工作中来。当时偶对自己的条件究竟能申请到怎样级别的学校毫无把握,因为偶的情况实在很特殊:读了两次本科,两个专业没有多少相关性:第一次GPA非常糟糕,第二次则非常好:工作经验与申请方向无关:研究经验与申请方向只有很勉强的相关性(偶中意的是商学院有IRM专业的或者经济系有Social
Insurance方向的,勉强可以说都需要用到统计方法)。偶把自己的情况贴到CD和其他的一些论坛上去征求意见,也不是很得要领。总结下来似乎是申请二三流学校机会不小,一流牛校难度较大,如何陈述第一个本科的GPA是个课题。挣扎了一段时日以后,偶仔细权衡利弊,最后决定只申请美国的top
tier PhD program和加拿大的master
program。偶的判断是以偶当时的条件,录取加拿大的硕士可算十拿九稳。由于加拿大的硕士学位只需一年,所以即使今年申请不到任何美国牛校,明年也还可以继续申请,而且竞争力会更强。况且每个program都有不同特点,如果要对每个program都写出有针对性的personal
statement是很费时费力的事情,故而申请面不宜太宽。这样经过筛选以后,偶最后决定申请4个PhD program:IRM at
Wharton and Georgia State;Economics at Yale and
Michigan。前两个学校是直接专业对口,后两个都有比较强的Social
Insurance/Welfare方向的faculty。其中Georgia
State虽然不算牛校,但这个方向的faculty人数众多而且实力很强,研究方向非常齐全。开IRM专业的学校并不多,其他两个实力较强的Wisconsin和University
of Georgia都偏好有保险业工作经验的申请者,我觉得希望很小就放弃申请了。
接下来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写personal statement了。个人认为,PS应当做到三点:show your passion to
do research:show your ability to do research:show you are a good
match to the specific
program。具体如何体现这三点,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不可一概而论。从偶的情况而言,偶把PS分为以下几段:第一段阐述偶为什么对这个方向感兴趣:第二段描述偶的学业准备情况。这一段对大多数同修来说可能不是很重要,毕竟成绩单上修过哪些课程一目了然,但是偶则必须在这里解释偶的GPA。偶选择了不找任何借口,承认自己当时不够认真,但是使用一种positive的口吻,强调自己take
it as a good
lesson,并且以前后成绩的差别对比来表现之。现在看来,这样写还是成功的。第三段着重强调了偶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并且说明这段经验如何对未来PhD阶段的工作有帮助:最后是陈述为什么偶跟学校是good
match,除了简短总结一下前面的内容外,偶还专门点了几个教授的名字,表示对他们的研究方向有特别的兴趣。这一点可能也不是适用于每一个人。不过如果确实自己对某个方向特别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那个方向教授的研究动态,并且在PS里提一下,可能会有帮助。推荐信最后就是搞推荐信了。除了做研究的导师的一封之外,另外两封都是教过我课的老师,一个教了我一年精算,跟我很熟:另一个教了我三门经济学的课,不是很熟,但我在那三门课上都拿了97分以上。三个老师里,两个是assistant
prof, 一个是associate
prof,都不是有名的大牛。由此看来,写推荐信不需要非找牛人,但一定要了解你并且能给你很高评价的。材料投出去以后便是漫长的等待,不过心情并不很紧张。两月底和三月初的时候,yale和michigan的锯信相继来到,倒也并不出乎意料。毕竟准备材料的时候就觉得专业不同,不是那么match。三月中旬Wharton
interview,接着加拿大各校先后来了offer。又等了漫长的一个多礼拜后,终于收到了Wharton的offer。这条申请之路也算暂时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就是四五年PhD的苦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个人见证最后说一点个人见证吧。来到CD的都是为了chase
dream,最后总有人成功,有人受挫折,有人申请到所谓牛校,有人只能就读"烂校"。这些其实都如过眼云烟,到末了时并不重要。来加拿大三年,对偶来说人生的最大成就不是申请到Wharton,而是认识了神,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地上的事都要过去,我所要做的,只是努力去做我能做到的,向着标竿前进,等候神的美意。今天是复活节,我心中的盼望,是CD上的同修们都能认识主,能努力向前,活出绚烂的人生,而将所有对前程事业的烦恼忧惧,都交托在主的手中。主必使你得安慰,必有美好的宴席为你预备。愿一切颂赞荣耀归于我主耶稣基督。阿门。
Finance PhD 申请总结……纠结很久,昨天终于把Wharton
拒了,申请告一段落。上来给大家发个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Offer: Finance @ UCLA, Finance @
Wharton, Finance @ Cornell, Finance@ UMD, Econ @ UMNReject: Finance
@ Kellogg, Finance @ UChicago, Finance@ MIT, Econ@Harvard, Yale,
Princeton..etcWithdraw: Finance@ OSU, Finance@ UMN, Finance @
UBC等等..有些不记得了Accept:UCLA Finance其中Wharton
finance最早是waitinglist,之后变成offer。我的经济学申请没有很成功,好多牛校都拒了我,所以这里不写经济学总结了。背景
:Undergrad: 人大金融工程 Master: 北大CCER 经济学硕士GMAT:
700+5.5&& Toefl:
107推荐信:经过一轮申请,很切实地感受到推荐信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一共找了6个老师:CCER的3个教授和2个国外的教授,另外还有我的导师。CCER的老师主要是平时上课和课后seminar,
workshop的时间有过很多接触,
老师们对我有一定了解。国外教授是在硕士的两年中到中国开课的教授,主要还是课后和他们探讨过论文,也给其中一个教授做过TA。他们在申请前都和我说过他们的推荐信会很strong,所以用得还是比较放心。我的导师由于去年5月份就到WB工作了,所以他严格来说不算是北大的老师。国外教授的推荐信很多时候都看契机,虽然也看个人的实力,但我不得不说还是讲点运气和缘分的。机会有很多,research
orientated的课程最好,能够有很多机会在present文章(自己的或者别人的)。事后才发现,教授们可以在你的表现中全面地了解你。国内的同学给外国老师做RA的机会不是很多,尤其是金融专业,
所以我个人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但是我想如果大家能争取到,一定是很不错的机会。另外,我觉得最好是老师主动提出给你写推荐信,这样才会比较strong。背景:经济中心的经济学训练还是很不错的,据我的了解,和国外20名大学的博士训练都差不多了。所以这方面,我和很多金融学申请人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我在campus
Wharton的时候发现我是唯一一个学过MWG的学生。当然这个不说明以后的研究能力,而且很多申请者都是本科生,但是在申请材料上还是有很大优势的。我认为如果你的兴趣是corporate
finance经济学背景对申请金融学本身就是一个优势,但是如果你兴趣的是asset
pricing,理科背景会更好一些,比如物理,数学之类。我的材料中有一篇writing sample。关于要不要寄writing
sample,有各种各样的意见。有老师强烈建议不要寄,尤其是申请牛校,但是我最后还是寄了。事后看来,影响不大,该拿到的学校还是拿到了。尤其是Wharton,我的文章和Wharton的好几个老师的研究兴趣还是接近的,在visit的时候他们也和我聊起过,但是大部分学校根本不看,只看看你论文的题目,而且他们也不期望你能够有什么研究成果。我的导师是研究发展经济学的,我从没想过到了经济中心还可以申请金融学。但是由于导师的研究体系中金融结构的问题我一直很感兴趣,所以在申请前和很多老师谈过,他们都建议我申请金融学试一试。语言成绩:我是一个英语考试总也考不好的人,提起来就非常郁闷。我的GRE成绩不好,所以应该大部分都比我高。申请前特别担心自己语言成绩达不到要求,尤其是Business
School,后来才发现这个门槛其实差不多就够了。口语还行,所以如果有interview的话基本上问题都不大。我不知道是不是大部分学校这样,但是我拿到面试的学校基本上都已经决定要你了,要不就是7个取4个,概率很高。面试的时候不宜多谈论学术的问题,越聊越容易被人看出你的实力,呵呵。经常出现一种情况,你和老师聊你的论文聊得很开心,结果你就越容易被waitinglist了,反而聊的很简单offer就越容易拿到。这个问题不具备代表性,都是身边申请的朋友的经验和教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心态:申请Business
School 心态一定要放好,我建议如果只想读个phd然后不想做学术的还是不要申请PhD学位了。BSchool
PhD不是money-making
degree,在有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在这样的program要出类拔萃非常不容易。希望大家申请前还是要三思。到底什么东西最重要?
我觉得每个都很重要,推荐信不是唯一重要的。我有朋友拿了很多big
name的推荐信,但是还是没有申请成功。背景,还有外语考试都很重要。推荐信可能能够让别人注意到你的材料,但是如果你的background不够强也不好,也拿不到好offer。我认为好的背景和语言能力是今后PHD学习的重要保证,所以大家目光要放长远一些,不要拘泥于短期的成效,一定要有很好的基础。Communication
skill is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you might think it
is。我知道拿到好offer的人,communication都非常好。最后,要感谢一下gg,
因为今年我同时申请经济又申请金融,而且他比较有经验,好多文书都是他帮我修改的,比如PS,还有sample。9月份金融危机后,大家一度对申请形势很担忧,所以很多offer都是我没估计到的,当然也有觉得问题不大的学校连面试也没有给我。金融危机对申请影响其实不大,在申请前已经好多国外教授告诉我:we
don’t see any difference with previous
years,所以我想明年也不会与average有太大的deviation。申请的Business
School过程有很多敏感的问题,比如性别,国籍之类。事后证明不是太大的问题。有些Business School finance
不喜欢录取女生,但是还是有学校录取了,可是能够发现男生的比例巨大,说是9:1不夸张,比如UCLA finance,
这个program目前所有学生都是男生。还有人说很多Finance
program从不从大陆招生。从过去的历史看是这样的,但是今年不只是我,我认识的另一个朋友也有很好的offer。Wharton几乎从没招过,但是我觉得不是因为你是中国大陆还是有美国学位,因为他们没有在你的材料中看到他们希望看到的东西和他们信得过的人写的推荐信。总之如果努力尝试,什么学校都是可能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申请美国phd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