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师教育教育的供给侧改革问题

我县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位置: &
我县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来源:县府办管理员   发布日期: 阅读次数:次 【字体:
今年,我县立足不同区域、不同学校需求,全年计划投资4.2亿元,分类推进学校硬件建设,通过加强学校建设、教师补给、资源供给等,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加强学校建设,提升办学条件。加快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启动生态城市核心区3所学校新建,完成3所学校整校搬迁、3所小学改扩建,增加2000个县城学位。完成14所学校校舍及附属工程建设,推进52所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化。按照有多媒体教室、有图书阅览室、有多功能活动室、有户外活动场地、有营养午餐、有支教名师指导的“六有”标准推进34所村小建设,构建好乡村教育生态环境。
加强教师补给,提升师资水平。以调结构、强培训为突破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今年计划招聘教师250人,加强英语、音体美、幼儿教师等紧缺专业教师配备,继续实施“全科教师计划”“双特计划”“三区支教计划”,通过招聘教师和支教交流,逐步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深入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建立完善骨干教师工作长效机制,落实骨干教师津贴,发挥教学教研带头作用。加强教师培训,从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增加教学骨干力量。持续推进“国培项目”送教下乡、乡村教师“全科培训”、幼儿教师全员培训等项目,提升全员教师素质。
加强资源供给,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教育经费逐步向乡镇学校倾斜,为74所村小各划拨5万元公用经费,推动学校发展。深化领雁工程和集团化办学,借用主城名校资源引领一部分学校提质发展;实行全县8大教育集团37所学校资源共享、教师互动、考核同步,捆绑带动一批学校特色发展。加强招生制度改革,深化县城优质中学指标到乡镇学校的分配机制,让更多农村学校学生享有更加公平的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指导教师用好“三通一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
市政府部门网站++++++++++++++++市发改委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市国土房管局
市外经贸委
市人口计生委
市食品药品监督局
市文化委员会
市文化执法总队
区县政府网站++++++++++++++++++万州区
县部门网站++++++++++++++彭水县发改委
彭水县教委
彭水县科委
彭水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彭水县公安局
彭水县民政局
彭水县司法局
彭水县财政局
彭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彭水县国土局
彭水县环保局
彭水县城乡建设委员会
彭水县交通委员会
彭水县市政局
彭水县水务局
彭水县农业委员会
彭水县招商局
彭水县商务局
彭水县文广新局
彭水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彭水县旅游局
彭水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彭水县规划局
彭水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彭水县行政服务中心
彭水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彭水县扶贫办
彭水县煤管局
彭水县新城管委会
彭水县林业局
彭水县档案局
县镇街网站++++++++++++++++++++++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一流教育_2016全国两会访谈_新华网
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一流教育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网2016全国两会特别访谈。江苏教育是全国的一个样板,而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的议案应该说是倍受关注。今天我们演播室特别把沈代表请到了演播间,欢迎您沈代表。[
主持人好,网友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再次走进新华网和大家见面。[
非常高兴把您请到我们演播间,这次全国两会中您最关注的内容是哪方面的?[
我最关注的一个是教育公平,二是教育质量,三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今天我们想共同探讨一下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话题。您今年听取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后,回顾这一年的历程,包括我们工作的重点,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在党中央、国务院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下全社会广泛关注教育,我们教育的改革发展快速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获得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们正在从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征程中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您也高度肯定了在“十二五”时期教育的工作成绩。我们都知道江苏是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头羊,您曾经也提到过2015年要在全国率先建成教育强省。现在已经是2016年了,您觉得这个目标可以实现吗?[
这是我们江苏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到2020年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所规定的2015年的阶段性的目标,今年1月28日,我们邀请了全国各类教育资深专家齐聚南京,听取他们对“十二五”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总体评价,再一个是征求他们对“十三五”江苏教育发展规划的意见。大家公认,江苏省在2015年,也就是在整个“十二五”结束的时候已经圆满地完成了我们省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到2015年要率先建成教育强省的目标。[
江苏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已经超过了世界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并且我们取得的成绩、创造的经验也为在全国人口众多的省份,也是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比较大的省份当中,提供了教育强省、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江苏样板。[
在今年全国两会当中有一个热点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多专家也认为其实这同样适用于教育,那您作为江苏省教育方面的专家,对此您怎么看?[
供给侧对我们教育来讲,就是我们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为我们全社会构建一个学习型的社会,能够让人的全面发展发挥作用。[
很多人都知道是通过教育、通过这样的一个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十二五”期间我们不单看到了所有的工程在推行,针对教育来说这也是一个特殊的五年,那您觉得在“十三五”期间我们江苏教育整体发展的思路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对“十三五”教育的改革发展建立在对“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总结、充分认清教育发展的基础,同时认清新形势对我们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同时谋划好“十三五”的教育改革发展。江苏的教育截至日,我们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7.6%,义务教育的巩固率是100%,高中三年毛入学率99.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52.3%,另外我们各类教育的质量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
“十三五”我们主要是通过更好地发展15年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三年和义务教育九年以及高中阶段的三年,把高质量的、普惠性的均衡的教育发展好。二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对我们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创新发展,构建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三是要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将要实施的创“双一流”的战略机遇,加强我们的内涵建设,在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以及我们重要的科研平台的建设加快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当然,我们还要发展好我们的各类继续教育,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也会面临着一些挑战呢?[
是的。首先,经济新常态对我们的教育就会产生影响,这个影响有挑战也有机遇。比如经济新常态,相对于以往我们的经济发展来讲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但我们教育为了支撑经济新常态,尤其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的结构性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们还要多做贡献,再一个,我们要满足人民群众希望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为人民群众要办的实事一件都不能少。[
那反映在我们教育方面就要分析判断这个形势,我们要创新我们的思路,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所确定的五大发展理念,遵循教育规律改革和推动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
如果要应对这些挑战的话,我们是不是也会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呢?[
是的。我们江苏大体是这样的,第一,在“十三五”期间,我们以现代化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合作交流水平为重要的发展路径,以加快教育的信息化作为重要的着力点,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关键,以争取更多的教育投入,创新我们的体制机制和营造有利于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为保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办好公平普惠、优质多样、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一流教育。[
听沈厅长说了这么多点,我们对未来也充满期待。其实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讲,大家对获得优质教育的期待值是很高的,比如很多家长不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学,而且还要上好学,而且从网友的反映来看,大家对这方面的教育给予了非常大的厚望,教育部提出实施多校划片,这个政策真的能有效缓解择校热吗?[
首先多校划片主要是针对我们城市,也包括我们的县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包括有些地方一定规模、一定人口聚集的小区的建成,它也许原有的就近的学校一所学校的施教区可能很难满足这个集中居住的小区的人民群众孩子上学的需求,再一个来讲,我们教育发展以后,如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选择权,似他们的获得感有所提高,满意度有所提升,我想这是一个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有可能采取的一种方式。[
对于这个问题的最终缓解,甚至于解决择校热,我觉得最主要还是要通过我们努力地办好每一所学校,要合理配置办学资源,学校又能达到标准化的水平,而每个学校又能办出自己的特色,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这样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才是全面而有个性的,这样子人民群众就会满足,到那时择校热也会得以解决。[
在今年两会中教育精准扶贫也受到格外的关注,您怎么看待这一点?[
我觉得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要靠科技、要靠人才,但最基础的是要靠教育。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有一个研究,研究结果证明,相对于没有接受教育的地区的人口,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一个比较。比如当你接受过大学教育的,相对于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300%,对于只接受过中高中教育的,也就是说你接受了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也就是12年的教育的可能提高108%,如果仅仅接受了小学教育提高是43%。[
另外,美国的经济发展署也把全球大约146个国家和地区,从上世纪1950年到本世纪的2010年这个阶段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这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接受教育的年限做了比较,得出来的结论是这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每平均多接受一年的教育相对应的地区生产总值或者国家的GDP就可以提高至少3个百分点。[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是通过教育,提高了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是可以有效地解决贫困的代际相传,所以党中央提出要精准扶贫,特别是强调在扶贫中要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我觉得这个战略是非常正确。[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可能要在这几个方面努力做好。首先,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要优势到教育优先发展,以及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第二,要做好规划引领。第三,要加大投入,配置资源。第四,要通过推进我们的教育改革,让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孩子拥有接受优质教育的资源,使得他们能够为克服代际贫困相传起到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革采取一系列的方式,比如名校集团化、联合体,结对帮扶等等的方式提高我们整体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普惠的水平。对于高等教育来讲,可以通过发挥高校在学科、人才、技术聚集的优势,通过产学研用协同的方式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当中的作用。[
那您觉得高校在社会经济发展当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首先是要培养经济社会发展,就是各行各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我觉得这是首要的任务。第二高校要发挥自己的学科、人才优势,在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方面多做贡献。第三要服务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第四,在文化的传承创新方面要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对创新创业这两点也非常重视,对于双创来讲,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江苏的高校如何提供人才的供给呢?[
我们从2010年就开始对江苏高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以后社会的需求和评价做了一个系统的调研、汇集向社会上公布。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刚才我讲了,我们江苏的高校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是52.3%,另外我们有137所高校的187万在校大学生,这两个数字到现在为止还是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一位,自然,我们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也是全国最多的,如何使我们这些大学生毕业后能充分就业,特别是这当中还有一些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但是他顺利地完成学业后能否充分就业,对他以及对这个家庭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调研之后我们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政策,使得大家都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我们也要全力以赴地做好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工作。现在来讲我们大学生的就业,由于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较快,有强烈的需求,再加上我们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这项工作,都全力做好工作,我们现在每年应届大学生毕业的就业率都在90%以上。[
这个比例是很高的。[
对。但是我们觉得现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仅仅是就业还不够,我们还应该通过学校的创新教育,用创新引领创业,而且用创业带动就业。这里面大学生的创业当中我们也做了一个调查,如果说一个大学毕业生能够创业的话平均能带动同学就业当中一人创业可以平均带动大约7到11位同学的就业,所以我们提出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现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我们高校,尤其是面临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结构的调整、增长方式的转变,我觉得我们要做好这几个工作。[
一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增设和调整好我们的专业;二是通过教育教学改革,确定专业教学的内容和人才培养的方式;三是通过鼓励以及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创业,作为大学生来讲,在校期间主要的任务还是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今后所从事的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四是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今后你的就业甚至创业都有更好的基础。[
当然有一部分同学具备创业的条件我们也鼓励,在江苏的高校普遍开设了大学生创业的课程,同时我们也对大学生创业所拥有的政府政策的支持,也通过课程的形式为学生进行传授。再一个,也通过让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即使你失败了也还是在学校里面当学生的时候,不会像你走向社会以后付出的代价就要更大。[
通过这样的方式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第一是有这样的意识,二是有这样的氛围,为毕业后能投身到创新创业的大潮中有所作为。[
我们是积极鼓励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的?[
对,积极鼓励、采取措施也正确引导。[
非常感谢沈厅长来到新华网2016全国两会特别访谈,就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问题进行探讨,也欢迎您再次来到新华访谈演播间,跟我们的网友们在线交流,谢谢沈代表。[当前位置:&>&&>&&>&&>&
教育供给侧改革关乎教育公平
  近年来,教育公平得到有效推进,但由于教育供给侧的投入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相关问题没有很好化解,还滋生出一些新问题,使得校际、城乡、区域间的教育差距未能得到有效弥合,许多有益的教育改革举措难以深入推进。
  针对教育供给侧的问题,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依据相关法规政策、投入标准、督导意见、社会反馈等,依法依规对所有公办学校和部分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提供经费、设备、人员等方面的标准化支持。其目的是使所有公办学校及需要政府埋单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能依照相关标准规范投入或供给。在国家和各省(区、市)层面,通常有教育标准的相关规定。笔者认为,如能严格按照这些标准提供相应支持,基于现有占国民生产总值超过4%的教育投入,应该能有效地推进教育公平。
  但是,时下各级各类教育投入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不少地方,重点校、示范校依然获得了高出规定标准的大量经费和资源。而在城乡之间、重点校和薄弱校之间,不仅教师的收入差距较大,常规教育教学经费的差距也更加明显。比如,在一些老少边穷岛地区的学校,课桌椅等基本设施还存在问题。而在大城市的一些重点学校,当下最先进的教育技术已经投入使用,如学生使用平板电脑学习,教师使用触摸屏黑板授课等。尤其是在一些名校,面向全国各地招聘特高级教师、邀请文体明星到学校参加活动等现象并不少见。
  一些学校的办学标准严重超标,但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依然源源不断地在资金、师资、设备等方面“大方”供给。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对这种不合理甚至涉嫌违规违法的供给行为,没能给予有效监督。上述问题的存在非常不利于教育均衡的推进,与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推进教育公平的目标背道而驰。
  由于教育供给侧的相关信息不充分公开,致使不少存在严重问题的供给、投入行为得不到及时监督和纠正。如果任由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前景不容乐观。很明显,这不只是依法治教的水平问题,更是体制、惯性、观念的“负导向”等深层次问题。
  通过考察教育供给侧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教育供给侧的观念、行为得到改善,认真按照相关法律、标准进行教育投入,而不是随意降低和超越标准,才能真正促进教育的基本公平和均衡发展。教育供给方面存在的不公平,不仅会加大校际、城乡、区域差距,还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也是择校热、高价学区房、教师无序流动等痼疾久治难愈的一个源头。
  为改善教育供给侧的上述问题,应加大政府督导和社会监督的制度保障,要意识到教育供给的问题不只是物质条件保障的问题,更是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应完善和细化有关规定,增加问责、惩处力度,鼓励积极、正向的探索。同时,改进对教育供给的论证、预算、听证、审批、执行、监督、评价、公示、协调等程序,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更有力、合理、有效的供给保障。(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程方平)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耿道来)您当前的位置:&&&&&&
师范教育也需“供给侧改革”
中国西藏新闻网
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名副其实的奠基者。如何发展好教师队伍,事关我区教育改革发展全局,事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无疑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战役。今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四个“引路人”的定位,凸显了党中央对教师地位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教师教育”,也就是师范教育和教师职后教育,这是教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不少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教育的“供给侧”严重“失衡”。数据显示,年,我国平均每年师范毕业生为70.16万人,而平均每年仅37.89%的师范毕业生能够进入中小学教师岗位。其次是性别失衡严重。抽调显示,全国27所在校师范生男女比例差距明显加大——女生达65.3%,男生仅占34.7%。三是学科分布不合理。一些长线学科如语文、数学学科教师相对富余,体、音、美、劳动技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课程教师严重不足。教师培养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坚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笔者认为,教师需要专门培养和培训,需要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能力两个方面。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到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学科知识,再到教师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爱护学生、如何指导帮助学生成长,都需要从“教育专业”中学习。我国未来的教师培养体系,应该具有这样的系统设计。当然,我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教师教育中更应该因地制宜,增强实效性,克服“一刀切、齐步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立德为先,重在立师。时代呼唤高素养的教师队伍,迫切需要教师教育的深化改革。
责任编辑:何宝霞&&&&
旅游 · 人文
图库 · 视频
生活 · 消费
备案号:藏 ICP 备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藏)字第00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
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
邮政编码:850000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