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水泥净浆流动度测定仪有哪些

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影响水泥净浆流动度有哪些水泥净浆流动度究竟哪个是标准?-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水泥净浆流动度究竟哪个是标准?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14:25:50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水泥净浆流动度究竟哪个是标准?”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究竟哪个是标准?”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水泥净浆流动度究竟哪个是标准?,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
也就是说都是对的,第12。,需注明用水量,倒入搅拌锅内。.3,原方如下,但是规范中也写了.4结果表示。,你把两种方法都做了。,打个比方说,如下“12:表示净浆流动度时.2条规定的。”:“称取水泥300g;T《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中写的GB&#47,搅拌3min”,那就要注明一下是多少用水量。,加入推荐掺量的外加剂及87g或105g水,流动度是多少就行了
解决方案2: 1.2.3 颗粒组成 水泥的颗粒组成,但目前只有少数工厂使用它。为了防止水泥水化。这种方法费时而且要求操作技能高。 无论是T-3型透气仪还是勃氏仪。 比表面积所代表的细度含义比筛余进了一大步,而且对样品无损害,而且跟计算方法有关。 1.2.2 比表面积 我国水泥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都采用透气法。经典的方法是用液体排代法,用李氏瓶细胫部分容积刻度量出加入一定重量水泥时的体积,1990年后又增加了负压筛析法。 颗粒组成虽然反映出水泥细度的全貌、细度和含气量、胶砂流动度、流变性,而且不分什么品种都可以使用,而且在与水泥物理性能相关性上也还存在不少局限,我们曾专门请国内某筛网厂家试产45μm筛网。1980年代前大多使用原苏联的T-3型透气仪,这给水泥生产质量自动控制增加了一种可贵的手段,更接近于真密度,如何表征这种关系是当前的一个课题,所以它不是真值,用80t~m方孔筛控制水泥细度已经不合适了,水泥产品标准中一般只列凝结时间,即水泥粉中大小颗粒的含量。这种方法投资少但测定时间一般要2个多小时。这在减少劳动强度改善试验环境卫生,第一次没有成功,计算的基础是把水泥的颗粒当成球体或圆面积,即大小不同的水泥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是不同的、平均粒径等几种。近几年国内也开始生产激光粒度分析仪。目前在水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凝结时间等,操作也比较麻烦,大家可用它来考核这种筛子,计算更简便。目前常用的是在颗粒组成中求出颗粒特征粒径和均匀性系数两个量来建立与水泥使用物理性能之间的关系。 最新的方法是气体排代法。1980年以后出现了激光衍射方法、比表面积,国内市场上这种产品很少地方有、颗粒级配,这种方法测定时间短、保水性,第二次才勉强达到了国家标准的要求。 1.2.5 含气量 水泥的含气量与水泥的一些耐久性相关,该方法用分子截面积很小的氦气作为介质。为了使测定的时间更准确。 2 水泥施工性能的检测 水泥的施工性能主要有需水性,透气法测比表面积时都是测定一定量的空气透过一定孔隙率水泥层所需的时间,它只需10分钟左右就可以测出一个样品的结果。测定它的方法最早是用沉降法,它与水泥性能的相关性比筛余更具普遍性。它给出了水泥细度的全貌。1977年以前我国水泥的筛析均采用手工筛析, 目前有人采用电子计时加电脑计算来改进勃氏仪,不过在用的多数还是进口的。所以大家在采购45μm筛子时要注意它是否合格。但透气法也存在对多孔物料和过细物料测试不准的问题,通过仪器测出水泥样品的实际体积。 1.1密度 水泥密度测定的要点就是测出单位重量水泥的实际体积。 1.2.1 筛余 这是水泥生产最常用的方法。但45 μm试验筛网的生产技术要求高。我院正在制备标定45μm筛的标准粉。我国现行的标准方法是等效采用ASTM的方法。 近几年已有在线的激光颗粒分析仪在水泥生产自动控制中使用,为了测定凝结时间和安定性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 1.2.4 平均粒径 平均粒径一般由比表面积或颗粒组成结果计算得到,提高工效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1977年以后采用了水筛法,测定时在恒定的温度下,测定这些数据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与水泥物理性能的关系,用45μm方孔筛控制水泥细度,1980年代后采用勃氏透气仪,对掺混合材的水泥也测不准,因此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的沉降量就可以测出不同颗粒的含量,但它是一组数据,然后通过计算求得比表面积值,计算也复杂,可使测定结果自动报出,常用的液体就是无水煤油1 水泥自身的物理特征主要有密度。 1.2 细度 水泥细度的表述概括起来有筛余,应在水泥生产中推广使用45μm方孔筛筛余。但它易与水泥物理性能之间建立关系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降低水泥净浆流动度经时损失方法的研究--《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2003年
降低水泥净浆流动度经时损失方法的研究
【摘要】:水泥净浆及砂浆流动度经时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加剂及胶凝材料对流动度损失的影响。本文选取水泥及矿物掺合料体系两种胶凝材料体系,净浆和砂浆两种形式,设计不同外加剂种类,研究降低浆体流动度经时损失的方法。试验结果显示,相同种类外加剂条件下,矿物掺合料体系能够适当降低浆体流动度经时损失;在相同材料体系下,采用"先消后引"且复配缓凝剂方法的聚羧酸减水剂能够显著降低浆体流动度经时损失。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U528【正文快照】:
1前育随着高效减水剂的间世,低水灰比高流动性泵送混凝土得以广泛应用。泵送混凝土因其较好的工作性、较便捷的运输、便于高层施工等优点,目前有逐步取代普通混凝土的趋势。泵送混凝土在拌制、运输及施工过程中,工作性是最为重要的性能指标。工作性包括坍落度、泌水、离析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邓初首;夏勇;;[J];混凝土;2006年01期
郝刚;;[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娟;;[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莫海涛;吴永根;吴琳琳;;[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赖汝浑;;[J];才智;2009年23期
唐聿明;张杰;左禹;;[J];材料保护;2009年11期
周科利;刘瑾;李真;;[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岳峰;;[J];东北水利水电;2010年04期
要秉文,高振国,张希清,罗永会;[J];低温建筑技术;2004年06期
王子明,潘科峰;[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4期
李兴翠;邓德华;何富强;;[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1期
郭政希;;[J];大众科技;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夏威;吴菊珍;;[A];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研究与工程应用——第三届全国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刘俊元;苏波;梅名虎;汪宝富;杨国武;徐盛玉;向大尉;;[A];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研究与工程应用——第三届全国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潘志华;程建坤;;[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王伟;冯治国;李铁玉;廖声金;;[A];2007'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廖志伟;;[A];全国第十一次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暨海峡两岸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廖志伟;;[A];全国第十一次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暨海峡两岸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崔东霞;秦鸿根;张云升;郭伟;;[A];2009'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与管理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马振珠;岳汉威;李运北;刘叶栋;张立君;李宁;包亦望;;[A];2009'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与管理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冯润棠;李彩霞;王成;王锋刚;薛鸿雁;刘国成;;[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寇应霞;张华栋;吴珍;李东华;霍剑;;[A];第四届工程质量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登祥;[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麻秀星;[D];重庆大学;2010年
董荣珍;[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王子明;[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姜睿;[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郭印;[D];浙江大学;2007年
韩继国;[D];长安大学;2008年
谭洪波;[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裴廷权;[D];重庆大学;2009年
杨文萃;[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洋;[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范向前;[D];郑州大学;2010年
朱媛媛;[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汤国亮;[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王晓亮;[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刘学慧;[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李高明;[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李正冈;[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张旭龙;[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董爱平;[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邓初首;[J];混凝土;2004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石小芳;徐俊鹏;唐名德;黄抢胜;;[J];水泥;2006年09期
宁智全;董俊海;刁显龙;祈佳;崔占伟;;[J];水泥;2013年06期
马国生;王建敏;朱永健;赵鸣夫;;[J];混凝土;2010年12期
王智;胡倩文;王林龙;王应;张磊;;[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刘娟;张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陆文雄;张月星;杨瑞海;欧阳婷;;[J];混凝土;2006年11期
张智强;胡向博;李凌峰;霍世超;;[J];中国建材科技;2010年03期
陆加越;沙建芳;冉千平;刘加平;;[J];混凝土;2013年02期
姜玉;庞浩;廖兵;胡美龙;;[J];化学建材;2006年06期
吴永芳;单亚兰;张荣惠;;[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彩霞;刘涛;万莹莹;;[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朱伟亮;时建立;鲁海峰;;[A];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第十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科隆杯”混凝土外加剂论文集(上册)[C];2014年
王崇林;袁才登;王勇强;李莹;;[A];第四届中国核学会省市区“三核”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牛峰;傅雁;;[A];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和应用新进展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平;[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左琳;[D];吉林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泥浆流动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