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土壤对农作物的影响响

全国政协委员陈锡文提出 要高度警惕农业出现滑坡--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您所在的位置: &&&&&&
全国政协委员陈锡文提出 要高度警惕农业出现滑坡
&&&&农民日报
  “今年是农业生产的关键一年,一定。”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农业界别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陈锡文发言指出。  “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目前农业生产的形势非常好。”陈锡文话锋一转,“需要注意的是,增产的时间越长,也就意味着面临减产的拐点越近。拐点迟早要来,这是由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决定的,但无论如何,都要避免出现滑坡。”  陈锡文说,现在的农业形势已经到了非常重要的关头,因为需要进行一些大的政策调整。从改革开放的历程来看,如果政策调整得比较平缓,没有伤及农民的利益,那么农业会继续向前发展,而且会更好地发展,但如果政策调整过急,伤到了农民利益,那一定会让农业生产发生比较大的波折。  以价格政策为例,我国对稻谷和小麦采取的是最低收购价政策,而对大豆、玉米、棉花等采取的是临时收储政策,这个政策从2004年实施至今,最低价都翻了一番。另外,由于2008年之后,粮价年年小步快跑,现在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这也就使得政策制定的大的前提发生了变化,也就促使政策相应需要进行调整。  陈锡文说,在目前的形势下,调整农业政策是必要的,但是价格政策和补贴政策对农民来说,是维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所在,这个事情要算清楚,一定要保证能落实。“农村政策和其他所有的政策相比必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简单易行。因为你面对千家万户,面对那么多农民,你弄些花得不得了的东西,农民根本也搞不懂,所以你一定要制定简单易行的政策才能拿到农村来用。”  “政策调整一定不能伤及农民利益,不能影响农民的积极性,不能使农业出现大的滑坡。我觉得今年是个很关键的一年,无论如何,都要高度警惕这件事情。”陈锡文说。
如浏览其他相关新闻请进行全文检索
&&||&&&&||&&&&||&&
主办: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承办: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中心&&&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珠江路21号&&&&&邮&&编:150090&&&&&传&&真:8-8000
总机电话:8
&&网络维护(分机):8377&&信息服务:0
最佳浏览模式&&分辨率&&&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4年4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决定因素,气候变化对农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诱发的自然灾害将会造成农业生产的波动、危及粮食安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趋势,介绍了农作物对温度、降水变化的敏感性,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由此,为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农业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中国论文网 /2/view-6647637.htm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应对措施   一、气候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气候变化是气候平均状态出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变动,具体指气候平均值和离差值两者中的一个或两者同时随时间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   1、平均温度明显上升。中国近100年来年平均气温明显增加,达到015~018度,比同期全球增温平均值略高。近50年变暖尤其明显,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如果年平均温度上升1度,大于或等于10度积温的持续日数全国平均可延长15天左右,这对于农作物生产来讲具有重要意义。   2、降水出现区域性与季节性不均衡。温度的提高会加快地表水的蒸发,导致水循环加剧,使暴雨出现的概率增加,各地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时空分布也会显著改变。降水既会出现区域性不均衡,也会出现季节性不均衡,即在农作物最需要水的时候出现季节性干旱,从而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过去的概念是中国西北部缺水,但近年在中国南方已出现季节性干旱,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3、极端气候现象增多趋强。极端气候现象是指一些在特定地区和时间的罕见事件,这些极端气候现象包括干旱、洪涝、低温暴雪、飓风、致命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和全球变暖有关,也是气候变化的表现方面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总趋势下,大气的环流特征和要素发生了改变,引发复杂的大气、海洋、陆面相互作用,大气水分循环加剧,气候变化幅度加大,不稳定因素增多,导致这些小概率、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机会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系统的影响往往大于气候平均变率所带来的影响。   4、冰川消融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在内陆地区增温造成冰川退缩导致雪线上升,在南极冰川逐步融化、冰架面临坍塌,而北极冰帽正在持续消融中,漂浮在北冰洋上的成年厚冰块不断融化,这些因素再加上海水受热膨胀将会使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海水入侵还会使灌溉地下水水质变咸,土壤盐渍化,灌溉机井报废,农田减产。   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由于气候变暖会对作物的生育期造成显著的影响,因此未来气候变化将影响中国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的生产和产量。在气候变暖的条件下,如果没有新的适应技术,作物的生育期会缩短,生长量会减少,这将会抵消作物全年生长期延长的效果,从而对作物产量产生影响。此外,在温室效应的影响下,高温热害将是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严重问题。气候变化将使得温度继续升高,高温热害、伏旱将会更加严重,这将明显影响中国亚热带地区的农业生产。随着高温热害的加剧,很多作物的生长发育都受到了限制,高温会影响到谷子、高粱、大豆、玉米等作物的产量,也会强烈抑制棉花和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作物不同的生长季节,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会导致不同的效果,随着种植水平、作物种类和分布地区的变化,其影响程度也会不同。   2、影响农作物品质。气候变暖会对农作物的品质产生影响。以水稻为例,气候变暖将会影响稻米的外观和品质,开花至成熟阶段的高温可显著缩短水稻的成熟天数,造成成熟后的稻米籽粒充实不良,胚透明度低,籽粒不饱满,精米率降低,米粒无光泽。光照强度对稻米品质也会造成影响,水稻生育期当中,如果光照不足将会影响作物光合作用,特别是在营养生长过旺、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的情况下,则垩白米发生会增多。但如果光照太强,温度相应提高,使水稻成熟过程缩短,则也会使垩白率增多。为了使作物茎叶所消耗的营养成分得到补充,更多的肥料就需要施加。   3、引发农业病虫害。农业病虫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气候变暖会加重农业病虫害的发展,这是因为农作物害虫的生态学特征如分布、生长发育、繁殖和越冬等与温度条件密切相关。气候变暖会使中国主要农作物害虫虫卵的越冬北界北移,害虫成活率提高,虫口数剧增,虫害发生期、迁入期提前,危害期延长。气候变暖会改变农作物害虫的地理分布,低温会使农作物害虫的分布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而一旦气温增高,就会使这些农作物害虫的分布范围扩大,从而使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气候变暖会加重中国农业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增加因农业病虫害造成的粮食减产幅度。   4、加剧干旱局面。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和气温的不断升高,中国北方干旱化问题日益突出。总体降水将相对减少,未来10年北方大部分地区将持续干旱,短期内干旱情况不会根本缓解。中国粮食生产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气候变暖会导致高温热害的发生,使得伏旱更加严重。高温热害会使作物的生长受到限制,使谷子、高粱、玉米、大豆等的种植和产量受到影响。季节性干旱会降低果树、苗木和特种经济作物等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使其经济效益下降。随着气候变暖,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加大,严重影响到中国亚热带地区的农业生产,暖温带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出现了类似问题。   5、导致暴雨频发,形成洪涝灾害。极端天气会造成大范围的连续暴雨或雨量过分集中的降水,往往会造成山洪爆发,江河水位陡涨,甚至河堤决口,水库垮坝,路基冲毁,农田受淹,房屋倒塌,城市积水等,酿成严重灾害。在温室效应作用下,中国南方地区的大雨日数极有可能显著增加,特别是暴雨发生的天气会增多,气候趋于恶化,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大。暴雨频率增加,将直接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加剧,从而增加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这些都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农业生产。   6、破坏农业设施。暴雨和暴雪等农业气象灾害也会对农业设施造成重大破坏,使大棚倒塌损毁,严重影响棚栽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破坏农业灌溉系统和水利设施,引起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提高了农业成本。由于农田排灌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有限,加之投入不足,水利设施不配套,排灌能力较差,一旦遇到洪涝或干旱等灾害,水利设施难以发挥作用,会造成大面积的农田受淹受旱,从而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触发因素对滑坡特征的影响研究--《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年
触发因素对滑坡特征的影响研究
【摘要】:通过现场模拟人工降雨和机械开挖条件下滑坡的产生及发展规律,对坡面裂隙、土体深部位移、孔隙水压力、地表径流等进行实时监测,探求不同触发因素下的滑坡成灾特征及机理。试验表明:触发因素对土体抗剪强度指标、滑动面形态特征的影响显著。降雨使土体吸水饱和,渗透性降低,抗剪强度降低,进而产生边坡失稳;机械开挖产生了新临空面,边坡在应力重分布和重力共同作用下产生失稳。通过数值模拟,得到降雨入渗过程中边坡稳定性、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变化趋势。流-固耦合情况下边坡稳定系数比非耦合时降低5%,说明动水力对降雨型滑坡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P642.22【正文快照】:
O引育滑坡过程作为一种自然地质灾害现象,它不仅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威胁,而且对财产、环境、资源等具有破坏性,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可能仅次于地震,但滑坡所发生的频率和范围却是远远超过地震[l]。斜坡体的某一部分在适宜的地形地质条件下“形成”了产生滑坡的可能,但滑坡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邓建辉,李焯芬,葛修润;[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詹良通,吴宏伟,包承纲,龚壁卫;[J];岩土力学;2003年02期
胡明鉴,汪稔,张平仓;[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12期
陈善雄,陈守义;[J];岩土力学;2001年04期
谭新,陈善雄,杨明;[J];岩土力学;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洋,王国强,周健;[J];地下空间;2005年02期
苗胜军;蔡美峰;夏训清;刘华;佟慧超;;[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张培文,刘德富,宋玉普;[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3年03期
丛威青;潘懋;李铁锋;吴自兴;吕广宪;;[J];地学前缘;2006年01期
陈方方;李宁;张志强;严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琚晓冬;王世梅;冯文娟;;[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5年04期
朱大鹏;季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0期
邵江;袁泉;周德培;;[J];路基工程;2006年03期
包承纲;[J];人民长江;2003年05期
王晓峰;刘光焰;刘均利;郭俊平;;[J];人民黄河;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俊英;;[A];福建省第十一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黄志刚;刘爱鸣;林小红;;[A];2005年泛珠三角气象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5年
栾茂田;年廷凯;赵少飞;;[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孔令伟;赵颖文;郭爱国;拓勇飞;;[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陈晓斌;张家生;;[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刘观仕;孔令伟;陈善雄;胡明鉴;蔡雨;;[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陈丽霞;殷坤龙;张桂荣;;[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黄志刚;刘爱鸣;林小红;;[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黄志刚;刘爱鸣;林小红;;[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王国利;陈生水;徐光明;;[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物理模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荣冠;[D];武汉大学;2005年
申翃;[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张培文;[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包惠明;[D];长安大学;2003年
肖世国;[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袁俊平;[D];河海大学;2003年
宋从军;[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韩晓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姚裕春;[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冯君;[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辉;[D];浙江大学;2006年
苏江川;[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陈庆发;[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李向东;[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沈伟志;[D];浙江大学;2003年
刘洋;[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安淑红;[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陈方方;[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周萍;[D];河海大学;2004年
李建青;[D];天津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粪壁新,钟作武,罗超文,刘元坤;[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5年02期
邓建辉,丰定祥,葛修润;[J];水利学报;1998年01期
邓建辉,李焯芬,葛修润;[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郑宏,葛修润,李焯芬;[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年01期
高骥,雷光耀,张锁春;[J];岩土工程学报;1988年06期
邓建辉,丰定祥,葛修润,谷先荣;[J];岩土工程学报;1997年03期
陈守义;[J];岩土力学;1997年02期
王裕宜,张军,严璧玉;[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建平;左勖;曾斌;;[J];山西建筑;2008年18期
贾玉武;;[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08期
赵瑞峰;张五洲;曾晋;;[J];山西建筑;2009年06期
;[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10年02期
孙先月;;[J];水利管理技术;1998年05期
缪卫东;;[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陈秀清;黄晓辉;;[J];岩土工程技术;2007年02期
吴敏;陈永波;田宏岭;;[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19期
张友谊;;[J];铁道建筑;2009年04期
马敢林;马贵生;;[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佳权;龙万学;彭小平;;[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李洪强;肖扬;杨威;李青春;;[A];2010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郭文秀;庞继群;方士军;;[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武立志;;[A];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纪念文集[C];2008年
周正;;[A];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纪念文集[C];2008年
龚长虹;;[A];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纪念文集[C];2008年
武立志;;[A];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纪念文集[C];2008年
董洪年;穆家修;;[A];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纪念文集[C];2008年
曹炳兰;;[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马培民;酆大雄;;[A];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纪念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黄彬彬;[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本报特约记者
彭桂梅;[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高博;[N];科技日报;2008年
杨庆才;[N];中国气象报;2004年
董学彦;[N];河南日报;2009年
王金华 李随森;[N];中国文物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敏;[D];吉林大学;2013年
冯振;[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谭捍华;[D];重庆大学;2011年
陈中学;[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韦登;[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燕建龙;[D];中南大学;2005年
毛君;[D];长安大学;2009年
康胜;[D];兰州大学;2006年
张丹;[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舒若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丁岩;[D];长安大学;2008年
陶舒;[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张九灵;[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俞红光;[D];浙江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洪水灾害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洪水灾害是我国的主要巨灾之一,每年对国家的农业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主要体现在粮食、农作物的产量减产,农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农业财政收入方面。不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流域还是渭河下游流域在不同历史时期都遭受了洪水灾害的威胁,尤其以唐宋时期最为猖獗,洪灾给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损失。现如今,尽管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改善,但是洪水灾害对农业的威胁依然存在。这让靠天吃饭、靠田吃饭的农民依然一筹莫展。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一旦农业受损,必然会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物质精神财富不断富足发展的今天,防洪减灾依然不容忽视。因此,要积极采取一系列防洪减灾措施,如修筑水利工程、完善储水体系等以减少洪水灾害带来的农业经济损失及危害。这些从客观角度的认识为当前由于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气候水文事件频繁发生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同时也从客观的角度认识了洪涝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1洪水洪涝灾害等级划分及分析
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多发的国家。洪水来势汹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业经济。农业是一种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土地资源为对象的部门,是国民经济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产业部门,其发展状况不但影响着城市的布局与现代化,同时还担负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但是,农业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以洪水为甚。洪水的爆发导致农田被淹没、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甚至大面积死亡,最终导致粮食减产。当前工业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愈加富足的同时也使环境被大肆污染破坏,随之而来的就是极端水文事件的频发。凡是因为水量过多而造成的人类生产生活受损的都属于洪涝灾害的范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简单的描述词并不能详细的记录灾区受灾范围、面积以及程度等信息,为了方便研究,一些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等级划分,分为四级:一级轻度涝灾,是指小范围内“大水”“大雨”,但未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影响;二级中度涝灾,指降水持续时间长、局部地区受灾;三级大涝,受灾范围较广、大量农田被淹、城垣倒塌、有人、畜死伤;四级特大涝灾,降水时间长,强度大,范围广,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破坏。
2洪水暴发导致农田被淹
洪水对农业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大量农田被淹。一级洪灾发生时,由于受灾范围小、洪峰流量较小,一般不会对农田造成损失;二级洪灾发生时,受灾面积增大,洪水流量较大,带来的损失也比较大;三级洪灾发生的特点是大范围、高强度、降水较集中,这个程度所造成的损失也可想而知。从一级轻灾的“伤禾苗”到二级中灾的几公顷、几十公顷,再到三级重灾的数千、数万乃至数十万公顷,随着洪灾等级不断上升,受灾农田面积也在急剧扩大。由此可见,农田是洪灾发生损失最为惨重的领域之一,而这种破坏是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
3洪水暴发使得农作物受损,粮食减产
洪水暴发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是毁灭性的。洪水发生可以在短期内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起到毁灭作用,而最终将造成粮食减产甚至绝收。洪水规模的不同对农作物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洪水的强度小,对农作物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并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即使是农作物减产也不影响人类的正常的生产生活。但对于农民及农村经济来说却并非如此,农村的经济是由农民撑起来的,而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关乎农民的生存发展,农业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农村粮食、农作物的收成。一旦洪灾发生,随之而来的粮食农产品减产也必然会对农民生计造成灭顶之灾,农村经济也将因此一蹶不振,农民对农业的依赖以及热情度也会降低,农村经济将进一步遭到破坏。除此之外,洪灾的爆发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河流泛滥、内涝积水、山洪暴发、毁坏建筑物及其他物资,造成流域两岸大量的人员伤亡、疾病,交通和通讯受阻,并次生农林病虫害,滑坡、泥石流等其他自然灾害,由此,洪水暴发的灾害可见一斑。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应该重视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并且注重对区域洪灾发生原因及对策进行不停的探索,并找出各个流域洪水发生的规律、时间,这不仅有利于该流域下游居住居民的财产人身安全,更有利于当代国际社会的防洪减灾工作的有效展开以及利于当地政府从全局角度出发为“迎接”再次到来的洪灾做出全面可行的部署,并坚定不移的致力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发展新型农业。正确认识洪水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告诫当地居民以及整个人类,在飞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把环境保护提到与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同样的高度,从政策方向出发,正确把握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态势,进而采取符合各个地区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农业政策,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作者:秦建花 单位:甘肃省景泰县水务局
&&&&&&&&&&&&&&&&&&&&&&&&&&&&&&&&&&&&&&&&&&&&&&&&&&&&&&&&&&&&&&&&&&&&&&&&&&&&&&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论文投稿&&&&&&&&&&&&
期刊推荐&&&&&&&&&&&&北川县地震滑坡迹地植被恢复适宜植物研究--《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北川县地震滑坡迹地植被恢复适宜植物研究
【摘要】:为了加快“5·12"地震重灾区的森林植被恢复,本文通过在北川县的滑坡迹地及未受损林地设置29个典型调查样地,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聚类分析、TWINSPAN分类及CCA、DCA、DCCA排序等方法,分析研究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及其种间关系,划分立地类型及植物群落类型,研究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旨在找出滑坡迹地的适宜植物种及植物组合。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有250种植物,隶属于78科、197属,以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蔷薇科植物居多,其中共有97种优势种。(2)根据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将调查样地分成了7类,根据TWINSPAN分析法,将植物群落分成了9组;研究区调查样地类型和植物群落类型的分组不完全一致,而且不同立地类型的植物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3)通过排序分析方法,得出研究区环境因子对植物群落恢复有重要影响,其中植被恢复受土壤pH值、海拔、土壤质地、坡度、土壤有机质等的影响较大。(4)通过综合分析不同工程措施的植物及土壤条件,得到“干砌石”措施和“生态袋+竹栅栏”措施为研究区较优的植被恢复工程措施;而“竹栅栏”措施为较差的工程措施,不推荐在研究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大面积单独使用。(5)人工恢复样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等土壤理化性质有待于改善。文章最后得出,研究区受损植被恢复尚处于初期阶段,滑坡前的植被层次结构、滑坡受损程度或者人为因素等都可能是影响滑坡迹地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建议将研究区相关性较强的植物种对合理配置,以利于形成良好的植物群落,并根据生态恢复目标,为研究区人工恢复植被提出了14种适宜植物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Q948【目录】:
摘要5-6ABSTRACT6-91 引言9-14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0-14
1.2.1 滑坡的特点及其对植被的影响10
1.2.2 地震灾区的植被恢复研究10-13
1.2.3 植物群落与植被恢复的关系13-142 研究区概况14-17 2.1 自然条件14-15
2.1.1 地理位置14
2.1.2 地质地貌14
2.1.3 气候14
2.1.4 水文14-15
2.1.5 土壤15
2.1.6 植被15 2.2 地震损毁林地及震后植被恢复试验示范概况15-17
2.2.1 地震损毁林地15-16
2.2.2 震后植被恢复试验示范概况16-17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17-24 3.1 研究内容17 3.2 研究方法17-22
3.2.1 样地选择17-18
3.2.2 地形因子调查18-19
3.2.3 植被调查19-20
3.2.4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20
3.2.5 数据处理20-22 3.3 技术路线22-244 植物优势种及其种间关联性24-39 4.1 植物群落优势种24-28 4.2 优势种的种间关联性28-37 4.3 基于植物关联性的植物组合37 4.4 小结37-395 植被分布与植物群落特征39-51 5.1 立地类型的划分39-42 5.2 植物生活型与群落类型42-47
5.2.1 植物生活型42
5.2.2 植物群落类型划分42-47 5.3 不同立地类型的植物多样性47-48 5.4 不同立地类型的植被分布48-49 5.5 小结49-516 植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51-61 6.1 植物种与环境变量的关系51-53 6.2 植物群落与环境变量的关系53-54 6.3 植物种生活型与环境变量的关系54-56 6.4 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变量的关系56-60 6.5 小结60-617 不同工程措施立地的适宜植物种及其组合61-68 7.1 不同工程措施立地的植被与环境61-64 7.2 人工恢复植被与周边未受损植被的相似度64-65 7.3 适宜植物种及其组合65-67 7.4 小结67-688 讨论与结论68-70 8.1 讨论68 8.2 结论68-70参考文献70-75个人简介75-76导师简介76-78获得成果目录清单78-79致谢79-80附录80-8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谢高地,于贵瑞,冷允法,于振良;[J];山地学报;2002年06期
刘青柏,刘明国,刘兴双,杨传兴;[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鲁先文,马瑞君,张辉,王明理;[J];甘肃科技;2004年12期
熊东红,周红艺,杨忠,张信宝;[J];西南农业学报;2005年03期
彭少麟;侯玉平;俞龙生;陈宝明;梁冠峰;;[J];生态环境;2006年01期
樊金拴;霍锋;左俊杰;许丽;;[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赵克昌;屈连宝;;[J];中国沙漠;2006年03期
刘春霞;韩烈保;;[J];生态学报;2007年05期
赵凤君;王立中;舒立福;陈鹏宇;陈立光;;[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3期
翟明普;[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瑞如;;[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周庆宏;吕天雯;段晓梅;;[A];第二届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谢建辉;;[A];城市生态建设与植被恢复、重建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程积民;万惠娥;;[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高志勤;周秋林;;[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辜彬;;[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赵廷宁;田涛;田佳;;[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郭晓敏;周桂香;张文元;涂淑萍;牛德奎;;[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六卷)[C];2013年
李晋川;岳建英;郭春燕;卢宁;贺振伟;赵峰;尹建平;;[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六卷)[C];2013年
陈桂琛;周国英;孙菁;陈志国;韩有吉;卢学峰;;[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立命;[N];吐鲁番报(汉);2008年
马强;[N];鄂尔多斯日报;2014年
刘辉霞;[N];湖南科技报;2007年
铁铮;[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骆会欣;[N];中国花卉报;2008年
黎德华;[N];汉中日报;2009年
陈龚清;[N];中国矿业报;2011年
杨杰;[N];西部时报;2011年
黄河清 杨官荣;[N];昆明日报;2012年
本报特约记者
张桂福;[N];鄂尔多斯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慧卿;[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张笑培;[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胡振宇;[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张明如;[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张力;[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牛婷;[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郎南军;[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王得祥;[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石丽丽;[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董波;[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强;[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南红梅;[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卜耀军;[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姜培曦;[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梦莉;[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陈英义;[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牛兰兰;[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魏建群;[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谷金锋;[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朱小花;[D];长安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肥对农作物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