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

|||||| |||
徐宏臻工作室
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来源:&&作者:tjq&&时间:05-13&&点击率:
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邮实验小学&陶家庆
一、为什么要重视数学实践
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强调数学的实践?
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借用中科院一份报告中的话语来表达:&学科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数学也不例外。&
20世纪以来,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应用数学和数学应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数学几乎渗透到每一个学科领域和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即使在社会学科,人文学科也越来越多地用到数学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数学是科学的语言、其他学科的基础、解决问题的工具。以生物学为例,数学与它联系在一起,已经形成了数学生物学的庞大体系,如数学生态学,数量生理学,数量遗传学,数量生物经济学等。数学几乎触及生物学的每一个领域,德国的一位生物统计学家说:&这门学科,由于应用了数学,获得了第二次生命。&生物学成了数学与自然科学相互结合的一个缩影。正如中科院院士所言:&数学已从幕后走到前台,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甚至&有些重要问题的解决,数学方法是唯一的。也就是说,除数学外,用任何其他方法、仪器、手段都会一筹莫展&。
从小的方面来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十大核心词之一的&应用意识&,应用意识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二是认识到现实世界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实践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也谈到&做中学&,杜威认为&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他明确提出:&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在杜威看来,&从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也就是知与行的结合。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
 从课堂教学的方面来说,
1、实践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缺乏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在操作中把抽象的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在实践感受中获得正确的认知。人的大脑功能具有整体性,只有左右半脑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人的智力才能获得最佳发展。数学思维活动主要受左脑支配,而使用直观的教学材料,具有形象的特点,再加上儿童实际动手操作,使多种感官一起发挥作用,从而有助于左右脑的协调发展,促进儿童充分发展智力潜能。
2、实践操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种知识再生产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环境,让他们多动手摆摆、弄弄,加大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并能运用已学到的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就能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时,也学会了学习。学生们在操作中互相讨论,一边议论一边摆弄,想出了办法。教师及时地给予表扬,学生得到鼓励,主动探索的劲头更足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对数学的操作,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操作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
3、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索与理解,探索与掌握,是课程标准具体目标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几种句型,它体现出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性要求,也指出了学生学习的途径,即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计算等方式,认识数与运算的规律;通过测量、操作、图形变换以及推理等手段,认识图形的性质与计算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等,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在这些实践性的活动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或理解数学基本知识,同时又要通过实践活动这个平台, 把提高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在实处。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通过自己的经验,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获得。对学生而言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而不应当是大量繁杂的计算题。所以完全有条件让学生主动地运用测量、计算、实际操作、图形变换及简单推理等手段,使他们在观察、实验、交流等实践活动中,探索与发现一些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总结而获得的,它的特点是计算简便、迅速。但对初次接触的小学生来说,是把重点放在周长公式的结果上,还是注重学生探索周长的过程上?很明显重点是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形成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需要通过操作测量的活动,才能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实践活动不仅是一项活动,而是通过活动这个平台,学生在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而是对信息进行加工,重新组织若干已知的规则,形成新的高级规则,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拿出对策的过程,从而提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的主要内容为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等。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改变原来单一的讲解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课堂上出现课题式学习、 问题讨论式学习、探索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提问式学习、社会实践式学习和实际调查式学习等各具特色的学习方式。
二、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实践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唤起学生对实践的兴趣。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还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因素创设一定的条件,将数学知识与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融合,从而将小学生形象具体的思维转变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应该对小学生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画一画、做一做、算一算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眼、耳、口、手、脑都动的机会,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开拓大脑思维,增强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三角形引入部分。其实,学生对三角形并不陌生。他们在一年级下学期就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如何引进三角形,让学生在第一课时就对三角形的特性有所感知呢?我们用活动角引入三角形。教师出示一个活动角,让学生随意转动,从而形成大大小小的角,并顺势复习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发认知冲突:这里有一根木条,你能用这根木条使这个活动角两边不再活动吗?有学生想到:可以用木条把角的两边钉起来。教者顺势用木条把活动角的两边钉起来,并让学生上台来拉,学生发现怎么拉也拉不动,感受三角形的神奇。这样,学生就实验中初步感到三角形的特性。接着,再进入在图片上找和生活中找三角形的环节。这样的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符合学生的实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将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到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重视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过程加以重视和关注,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其实践能力。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锻炼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的机会,刺激学生的各个器官协同活动,拓展学生的大脑思维,培养他们抽象的思维能力,实现认知和教学实践并存的活动形式。这样做,一方面,不但能够促使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拓展以及学习态度的良好形成,而且还推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另一方面,不但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数学知识,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揭示三角形的特点和意义,老师提供给学生钉子板、小棒、吸管和方格纸等,让其用提供的材料亲自做一个三角形。学生可以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三角形,用小棒围三角形,吸管折三角形,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三角形的特点和意义,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平面图形。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想不到&首尾相接&一词,只意会到要围成封闭的图形。教师出示用火柴棒围三角形,这易使学生想到&首尾相接&。或者反其道而行之,启发学生思考:我们知道,一条线段有两个端点,照理三条线段应该有六个端点,为何三角形只有三个顶点呢?学生必然想到:三条线段点点相连了,重合了三个端点。这实际上就是&首尾相接&的含义。另外,为了巩固三角形的意义和特点,教材在揭示三角形的意义后,安排了&试一试&,让学生在方格纸上选4个点中的3个,画三角形。许多老师让学生画后感悟到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学生似乎明白了,其实未必深刻感悟到,潘教师在这里反戈一击,强化学生认知,黑板上出示一条线段,让学生确定三角形另一个顶点,使其与已知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她就是要让学生感到:另一个顶点时是运动的,既可以在黑板上,也可以在黑板外,只要三个点不在同一条直线即可,并让学生想象所围成的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以进一步体会三角形是一个平面图形,感悟它的意义和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数学知识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大多具有真实的现实背景;同时,小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与经验,又是他们理解数学的认知基础。因此,揭示数学知识的实际来源或现实背景,是促进学生建构所学数学知识的意义、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手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融为一体的。例如,本节课关于高的引进。教材是利用三角形梁架教学三角形高的,从主题图中明显看出,不同的三角形有不同的高,且这些高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高完全吻合,但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城里的学生对三角形梁架缺少真切的观察和体验,他们见得最多的是楼房,平顶。因此,教学中潘老师从寄贺卡引入。先寄长方形贺卡,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知道需要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出示三角形贺卡,让学生为其设计信封。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和直觉,知道需要把它放在一个长方形信封中,也就是需要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根据所测量的三角形的底和高确定信封的大小。这个宽如果平移到三角形内里,就是三角形的一条高。为了强化学生这种体验和认识,教师进行了多种变式,从画的不是垂直线段,到不是从顶点出发,让学生逐步认识到需要从三角形顶点向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样才能把贺卡装进信封。这样,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高,就让学生初步有意义地感知数学上的高。教师善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激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4、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释现实现象
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来说,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其重要性几乎不亚于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但在目前的教学中,相对于解决问题,解释现实现象明显更弱。现实世界的事物,存在形式千姿百态,其中的数学因素、数学表现,往往是内隐的,需要学生从数与形的角度去观察,才能发现、描述其中的数学内涵,进而才有可能解释现实现象。
本节课中关于三角形的稳定性,暗含于开头操作中。生活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三角形存在。三角形为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源于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即当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定下来之后,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就确定下来了。可见,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释现实现象,可以和数学探究相结合,期间有可能产生大量的分析、推理活动,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说,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通过实践,可使学生直接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加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以上仅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看法,定有不当偏颇之处,真诚期待同仁的斧正与补充。谢谢!
主办:高邮市教育局 维护:高邮市教育局电教中心 设计:周桂富 备案证编号:苏ICP备号 E-mail:以下试题来自:
填空题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______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创造能力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填空题 延时2.填空题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3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4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5A.教育者、受教育者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未知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这是由“综合实践”课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一方面,综合实践课具有基础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所谓基础性是指综合实践课学习的是日常生活的知识,训练的是日常的生活习惯和简单的技能。所谓创造性是指综合实践课是为学生今后适应现代化生活和参与实践打下基础的,而未来的生活是未知的,要不断的创新。无论是基础性还是创造性,都必须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的,离开了生活妄谈基础性与创造性,都只能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另一方面,从去年秋季以来,新课程改革已在嘉兴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重实践、重创造、生活化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题词。
  陶行知先生高瞻远瞩,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要使学生得到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够接触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而解放思想的核心就在于把自主权还给学生,在“动中学、手脑并用”,在实践中开启创造的门扉,养成不以现成知识为满足,不以固有技能为唯一的习惯,并培养学生跃跃欲试的创新意识、综合实践能力。
  那么如何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下面就以本人上的一堂课《我们身边的交通标志》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做法。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启发创造性思维,培养科学人才,这和发现式学习分不开。不论是学生独立发现,或是教师发现,学生皆系主动地参加学习,探索途径,以求达到学习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要立足学生的学,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要研究外部的刺激与头脑内部的思维活动。教学中,利用启发性的提问、追问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明理清楚,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不断产生对事物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欲望。使学生广泛和深层次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工具、的准备上给学生创造条件,任他们选用,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面对操作任务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规律,选择方法和工具,启发他们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让他们充分到自己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人,感受到实践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感受到自身价值与劳动的价值。
  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呢?关键是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教师应该把讲的时间腾出来让学生去练、去说、去思考、去操作,在课堂上实现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所提倡的六大“解放”。如上《我们身边的交通标志》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1.选择学生喜爱的课题。当时,我们海盐县武原镇正在创建省级文明城镇,政府花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在武原镇的大街小巷设立了许多的交通标志。“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看到孩子们对标志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我想: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规则的社会,遵守规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标志,如同形象的语言,时刻提醒着公民遵守规则;标志与人们的生活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何不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各类标志符号,了解标志的意义,从而丰富其生活经验,增强遵守社会公德的责任心。于是,我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以“我们身边的交通标志”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提出来后,学生的兴趣都很高,对活动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2.活动中,无论是现代式的网上资料查询、传统的去图书馆,还是从照片拍摄中反映出的各种交通标志,还有访问过程中受到的热情款待、碰壁经历……都能看得出学生体验生活的痕迹。而整个活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反思意识、信息素养、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一个学生曾在活动时这样说道:“轮到我上前采访时,我心里像揣着一只兔子一样怦怦直跳,说话声音像蚊子在叫,结结巴巴,说些什么自己也不知道。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怎么就那么害怕呢?如果有下一次,我一定会挺着胸大声地跟人的。”
  3.有的学生出师不利,在活动中遇到挫折时,老师应尝试用“挫折教育”让学生品味人生,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失败,培养良好的“抗震”心理素质,这是一种人生的体验。
  二、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合作教学。
  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培养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生合作教学是综合实践课的特征之一。教师根据活动资料内容,课堂教学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条件与环境,可以两人合作,也可以小组合作。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同学共处,学会团结互助,学会分工与合作,在活动中获得有关实验态度、意志力、操作方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种种补益,这样有利于实现自我教育和主动的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讨论、交流的情境,通过合作、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促进师生、生生的沟通互动,使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在自己建构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意见的聆听、理解、接纳、赞赏、争辩、互动,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见解,更主动、更完善自己对知识的建构。
   《我们身边的交通标志》活动刚开始,学生们就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组合合作小组。他们或以小区为单位,或以兴趣爱好差不多组合成组。民主选出组长,由组长进行分工。在成果时,每个小组都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他们有的以照片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那里的交通标志,并走到老师和同学当中,当场进行采访,把采访的结果写在黑板上,然后组长根据统计情况进行分析……有的用画路线图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本组调查结果及发现。有一个组在调查中发现在勤俭路和秦山路的交叉口处,红绿灯的位置装得太高,夏天,树叶茂盛的时候,树叶有遮住红绿灯的可能,不利于行人、驾驶员的辨别,存在着一定的交通隐患。有的组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些交通标志上被损坏的现象。他们发现有的交通标志被人为的破坏,在上面乱涂乱画,什么办证号码XXX……及时向交警反映,得到了交警的肯定。同时他们还采访了交警叔叔了解了交通标志的分类情况及标志特征。还有的组在调查,访问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大人对交通标志缺少一定的了解,他们觉得应该进行一次认识交通标志、保护交通标志的宣传活动。由于活动是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在活动中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从学生的汇报过程中可看出,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都能树立了自信心,都充分地展示了自我。在活动中,学生能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学习热情高涨,并到合作学习、互助提高的乐趣。学生已懂得关注生活,懂得了发现他们生活中的问题,并知道这些问题及困惑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解决。
  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性因子孕育于童年期,潜藏在学生的兴趣之中,或者说是从兴趣中滋长。这是由于学生的个体经验小而零散,他们的思维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因而比成年人的思维更大胆、更丰富、也更具个性。所以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满足小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需求。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充分表达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见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鼓励他们新颖的创意。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构思和设计显示独特的操作方法。如:在教学《我们身边的交通标志》这一课的最后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调查发现,设计标志。教师引入:在这次调查中,同学们发现了还有一些应该设置标志的地方,却没有相应的标志,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一些标志,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
  (1) 学生动手设计标志。
  (2) 介绍自己的标志,说清楚标志的含义,告诉大家将标志设置在何处?
   通过设计、交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运用已有的技能进行标志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后延伸:
  通过这次调查同学们收获可真不小!不仅认识了不少交通标志,还发现了不少问题:如人们自觉使用标志情况令人甚忧,设置标志出现误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都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让我们再次走到社会中开展一次“标志在行动”的活动,用我们手中笔,用我们富有感召力的语言,用我们生动有趣的表演,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标志、使用标志。
  在宣传标志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做社会的小主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并能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言行,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在活动中促使他们形成再研究的愿望,形成良好的“愿学”循环。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生活中才可求得教育。”只有创造才能带来生活的高质量,只有创造才是生活教育的最高境界,创造是实现教育的全面宗旨的重要方面和主要途径。”今后,我们将继续从改善学生生活入手,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主动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以此推进“生活创新教育”的更深入发展。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 ? ? ? ? ? ? ?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黄小星的空间小学生社会实践总结(3篇)第一篇:小学生社会实践总结
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每位队少先员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虚心地去学习,认真地去观察,用心地去思考,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育效果,所表现出的良好的精神面貌也深得老师们的好评。实践期间,学校领导班子亲自带队,确保了每一次实践活动的顺利完成,通过对本次实践活动的讨论,实践队对本次活动的特点、收获和存在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活动特点
1.主题突出
本次活动是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对少年儿童爱祖国爱家乡教育,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的背景下开展的。
2.目的鲜明
本次活动让学生的身心在活动中得到放松,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在与动物的亲近中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在了解古蜀文化的同时见证成都的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作为成都人的自豪感。
3. 注重利用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活动期间,少先队员们来到了动物园,金沙遗址,阳光教育基地,利用那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培养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感。活动结束后,队员们表示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
4.加强交流与学习
在这次实践中,学习交流是一大特点。在实践中注重向社会、向向群众,向老师学习。同时实践队非常注意加强内部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在每一阶段结束后,都会进行讨论,在大家集思广益后总结收获与发现不足并提出展望。
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但是也存在者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关注细节还不够,在教育的形式上还要多下功夫。社会实践的成果意识有待加强。
指导思想: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视野,了解家乡的种植产业,领略家乡与众不同的现代特色农业,感受家乡的秀美景色,感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感悟劳动光荣的美好情操,接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社会实践体验,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一次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一、活动目的
1、让小学生们亲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
2、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
3、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体验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活动时间:日
三、活动地点: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康尔莱生态基地
四、活动主题:走进特色农业了解科学种植
五、参加人员:杭锦后旗陕坝镇五星中心校3—6年级学生
六、出行方式:自行车到达,步行参观。
七、领导小组:
组长: 陈向军(总指挥 )
副组长:窦永生 魏慧琴
组员: 陈俊峰 柴仙桃 刘彩云
各班班主任(张爱萍徐仙 赵美丽 王萍)
照相:李军
资料整理:刘彩云
保安:张瑞峰
校医:孔淑珍
八、安全负责人:各班班主任及搭班老师
九、领队:
总领队: 刘彩云
各班领队:各班班主任
十、活动过程:
1、集中学生宣布活动主题,说明目的,意义;
2、强调要注意的事项:
(1)、首先要注意安全(自身安全、骑车行进安全、进入基地大棚内的安全),骑车要靠边行进,不可有超车现象,进入棚内不可乱动农户的水电设施等;
(2)、要按班进行,不可乱跑乱窜,要服从班主任的统一安排,按活动路线参观,不可擅自行动;
(3)、参观村委办公室等时,不可随意拿取或破坏室内设施设备;
(4)、进入种植区避免踩踏,更不可私自采摘;
(5)、在向农户询问农业知识时要做到严肃认真,有礼貌;
3、活动结束要求每人完成一篇观后感。
4、学校将对学生观后感进行评比、奖励。
十一、活动路线
中南渠村村委(办公室、图书室、会议室) 47号大棚(七彩柿) 15号大棚(西瓜、蜜瓜、黄瓜) 2号大棚(豆角、柿子) 育苗棚 塞上旅游区(建设中) 村委
十二、活动要求
各带队老师认真做好学生的参观路线及内容安排,让学生学有收获,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时的绝对安全。要求学生须遵守纪律,服从学校统一安排,确保社会实践的安全和活动的顺利开展,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爱护参观地的每一株和当地财物、公共财物,要加强自我服务管理意识,培养生活自理能力,锻炼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加强对学生生活常规的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十三、注意事项:
1、各中队要围绕“走进特色农业了解科学种植”主题,在活动前查找或询问父母及有经验人员有关的资料,活动后形成文本于两天
后上交大队部。
2、从遵纪、礼仪、劳动光荣、实践体验等方面进行一次专项教育,为社会实践做好准备。
3、安全第一(游玩、上、下路骑车等)。学生一律穿校服。
4、以班级为单位管理,班主任与分到各班的老师共同管理学生。班主任事先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各组安排组长负责清点人数,召集本组人员,遇到情况及时汇报。
5、下午2:30集合,5:00集合回校。
6、班主任手机号码留给学生,班主任记住领队的电话,遇到情况及时反映。教育学生万一走散可站在原地不动或打电话或找管理人员。各班学生跟好本班带队老师,不准个别行动。
7、爱护公物、文物,不大声喧哗。遵守园区管理制度,不乱丢瓜果壳,做文明参观者。
8、请所有师生保管好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防止丢失和损坏。
第二篇:小学生社会实践总结
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中亲身体验,高尚的思想,良好的品德才会不断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为此,我校今年开展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活动内容具有针对性、教育性、实践性。
一至三年级开展了“我爱绿色世界”参观游览活动,引导学生回归自然,走进自然,认识了多种常见的花草树木。四至五年级通过“XX—北京,我来了”长走活动,激励了学生学习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另外,在活动中还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组织了环保行动,在游览过程中,每位同学手拿一个环保垃圾袋,捡起身边的垃圾,以自己的行动为社区奉献一份力量,融入社会大家庭,做一名合格的小主人。
二、活动形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本次活动利用了我镇有的的植物园、林地及等,通过让学生走看、等亲身体验,使他们认识了大自然,体验了乡村的田园生活。活动中,要求低年级学生认识5至6种花草树木,高年级学生在终点处“XX——北京,我来了”,的横幅上签名。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们说一说自己认识的花草树木,并要求高年级学生写出一篇篇优秀的游记,既是对话动的记录,也是对活动的总结。
三、时时处处注意安全,确保了活动的顺利的开展。
安全问题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活动开始前,校长室、教导处、体育组先到活动的地方踩点,学生处下发的活动方案中的五条要求明确规定:行政全部都分到了各个年级;体育组和计算机组的老师负责组织学生并在各重要的路口把关;班主任老师在出发前强调了组织纪律,提醒了学生做好外出的各项准备工作,切实注意安全;科任老师分到各班,协助了班主任老师开展活动。以上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保证了活动圆满的完成,活动结束时,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培养了能力,得到了锻炼,孩子们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为学生们提供更多体验实践的机会。
第三篇:组织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也是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全面贯彻和落实教育方针,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暑假期间,由旺镇中心学校以“德育为核心”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与学校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社会,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现将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正确的教育方法来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根本出发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实践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规划,将社会实践作为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主渠道作用的重要方面,形成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合力,促进了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二、以良好设计思想的营造推动实践活动的开展
社会实践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要形成凡是公共资源都有义务支持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形成全社会都有责任关心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观念。一些地方之所以能取得积极成效,就是因为社会资源单位的社会责任意识在服务教育的大氛围下不断被激发,服务学生的
积极性不断被调动;广大家长也越来越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支持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从而促进了全社会共同育人氛围的形成。在实践活动开展之前,结合学校具体工作实际,我校积极利用广播、黑板报以及宣传单等向家长、社会宣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在社会上营造了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以加全民教师力量建设促进实践活动的开展
本次活动学校选派了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从事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指导工作,尤其重视发挥团队辅导员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骨干作用。在此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支热心教育事业、具有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指导教师队伍,在本次学生实践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指导作用。
四、以建立和完善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人身安全制度保障活动的开展
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中心学校制定了《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人身安全制度》和《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审批制度》。要求各学校在开展活动之前都要向中心学校进行审批,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由专人负责。在活动之前,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其充分了解社会实践活动的注意事项;在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管理和监督,促使学生自觉遵守活动守则,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五、以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活动落实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本次实践活动自7月20日开始至8月20日结束,历时一个月,在此期间,结合具体实际和小学生的切实需求,开展了各种积极健康、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1、“好书伴成长”读书活动:书籍记载着人类成长的历程,把文明代代相传,绵延至今。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阅读积极健康的书籍,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让读书成为学生成长需要。三到五年级的学生还写了读书的体会和感受。
2、“爱心献老人”体验活动:在假期活动中,各个中队在辅导员的带领之下定期帮助附近的孤寡老人,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尊老敬老、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绿色环保”系列活动: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对一些街道、河流进行调查,了解家乡河流受污染的现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特别是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好河水不受污染,对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意义重大。并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能源的现状,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并且把这种节能的意识带回家,宣传给自己的父母,真正做到以点带面的效果。通过“花草树木是朋友”、“我的低碳生活”“我是节约小卫士”等体验与创意活动,让学生把自然、和谐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简洁、节能、文明的绿色生活理念带回家。结合“低碳行动”,引导学生了解个人及家庭能源使用方式对节能减排的意义和作用,树立“节能环保,珍爱自然”观念,关注生活中的节约方式,学习和寻
找节能的窍门和方法,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米、一度电等点滴小事做起,让低碳理念从校园延伸家庭,辐射社会,真正让环保成为时尚,让绿色走进家庭,让低碳融入生活。
4、“农业生产”体验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附近的生产劳动基地进行劳动体验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在劳动中挥洒汗水,不怕苦、不怕累。在劳动中学生体会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自觉养成了珍惜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了集体观念。
5、“拒绝三无食品”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走访调查了工商、超市的工作人员,通过走访调查知道了什么是三无食品,怎样鉴别三无食品,三无食品为什么会在市场上出现,三无食品有哪些危害,小学生应该怎样抵制三无食品。
暑期通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学生的体魄得到了锻炼,审美情趣得到了陶冶,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得到了增强,而学生在实践中取得的思想上的进步和意志品质受到的锻炼,又迁移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上,有利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最新发布的日志散文网推荐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践能力培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