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四下面不念什么非下面虫念什么

虫非字怎么念?
虫非字怎么念?
09-09-14 &匿名提问
蜚fēi  ㄈㄟˉ◎ 古同“飞”,指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现“流言飞语”常写作“流言蜚语”。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什么是通假字呢?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呢?有时候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有一些字还在形成当中,没有一定规律,可能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也可能使用一个同音字表示那个意思,这个同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就叫做“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在当时,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慧”表示智慧,但是,有时候也可以使用“惠”去表示,于是“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又例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天姥》),按照一般的情况,应该写成“裂缺”,但是在古代,也可以使用“列”代替“裂”。于是“列”就成了本字“裂”的通假字。这个办法一直保存了下来,以致20世纪的孙中山先生也按照这个办法写,如“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黄花冈》)” “唱”就是“倡”的通假字。下面是一些比较常出现的通假字:1、板通版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2、罔通惘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学儿》3、厝通措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4、子通仔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训学斋规》5、蚤通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6、惠通慧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7、尔通耳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卖油翁》8、杓通勺  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9、反通返  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屈原》10、衡通横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核舟记》11、见通现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风吹草低见牛羊。12、具通俱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有些是古代那些名人的错别字,但是大部分是某些字现在已经不那么用了可是以前是那么用,造成的古今差异!
1.古代人的错别字2.因为在1956繁体改简体字,有些找不到的,就视为通假
通假字是古人的一种用字习惯,即在书写时本来有为A义专门造的A字,但写作的人却偏不写A字,而是写了一个与A同音的B字。A、B二字之间就构成了通假关系。例如,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记载项伯对刘邦说的话:“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即要求对方早点来,别来得太晚了,显得没诚意,不礼貌。显然应该写“早”字,但司马迁却写了个“蚤”字,许慎在《说文解字》P283里面说的很清楚,“蚤”本是“啮人跳虫也”,就是今天的“跳蚤”。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
1.古人写错的字,2.古近意义不同的字,3.当时没那个字,假借的字.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面四下面不念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