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为什么说美德即知识

美德即知识
相关工具书解释
古希腊伦理学家苏格拉底关于知识与道德关系的命题,也是他伦理学的中心命题。语出柏拉图伦理著作《美诺篇》。该命题本身的含义是:美德是善的一种,知识是一切的善,故美德即知识。美德即知识,是对前人和同时代关于知识和道德关系思想成果的一种继承发展和理论概括。在英雄时代,智谋(慧)即美德,而且是英雄身上最主要的美德;到道德哲学中,普罗塔戈拉和赫拉克利特分别把关于具体道德的知识和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作为道德的前提和条件。苏...
(本文共630字)
权威出处: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人生哲学家,也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大教育家。其重要贡献主要是使哲学从自然向人的转变。这一转变使哲学不再仅仅关注自然的本原问题,而更多地关注人类社会伦理的问题。他一生都在考察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美德,并在进行道德实践。特别是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题开启了西方道德理性主义的先河,他把道德和思维、意识紧密联系起来,认为引导人之德性的就是一种关于善的知识,有理性知识的人必定会是道德的。把道德行为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把知识和道德统一起来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美德并不总是与知识相统一,他们经常是相背离的。在当今德育教育中如何看待“美德即知识”,如何认识知识和道德的关系,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值得我们深思。一、“美德即知识”评析“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关于理性的人的品质的论述,也是关于道德伦理的论述。它大致具有三重意思:首先,苏格拉底认为人贵在“自知”,且要困而学,因此,对智慧,对理性知识的...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雅典人,作为著名的哲学家,他对当时的许多现存的哲学问题和道德认知提出了自己的解答和看法,其中最著名的哲学命题就是广为流传的“美德即知识”。该命题两千多年以来一直是哲学家们所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话题,同时又因为该命题把知识教育与道德伦理相联系,使得教育界对此也展开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一、“美德即知识”的概述1、“美德即知识”命题的提出背景“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的提出,与苏格拉底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正是古希腊雅典城邦由盛转衰的特殊时期,此时的雅典民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原本良好的社会秩序变得极度混乱,加上长期对外战争消耗了大量的城邦财力,使得雅典城邦处于没落和被消灭的威胁之中。见证了雅典急剧转变的希腊人,无论在经济生活还是精神世界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传统的人性道德沦丧加上智者运动的影响,成为了促使苏格拉底寻求德性的坚实基础,也正是在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道...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和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其重要性主要是使哲学从自然向人的转变。这一转变使哲学不再仅仅关注自然的本原问题,更多的是关注人类社会的问题。对其哲学思想的认识,也便成为认识和研究整个西方哲学的基础和前提。在他的诸多观点中,关于“美德即知识”的哲学命题,就存在很多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一、“美德即知识”的命题真伪苏格拉底本人没留下任何著作,研究其思想的史料主要依靠阿里斯托芬、色诺芬、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的论述和著作。基于这一事实前提,对“知识即美德”究竟是否为苏格拉底的观点,就有不同的认识和观点。当前的有关论述可分为两种认识。一种认识承认“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这是当前占主流的认识,国内不少学术著作和杂志都坚持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美德即知识”或“德性即知识”,并以此作为苏格拉底伦理学思想的概括或立论的根据,这一说法在国内学术界流传多年,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不断地重复着这句“名言”[。1]另一种认识则否认“...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美德即知识”_哲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57,173贴子:
“美德即知识”
“美德即知识”是的最重要的命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 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他认为,通过传授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有道德的人。因此,在他看来,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找年会酒店上会小二,30分钟提供3-6套年会场地方案,免服务费,省钱30%-50%!
好吧。。。。。顺眼
美德是善。
不如直接说,人要学习群体的规则。这个规则一个是硬性的法律,一个是软性的道德。但是他们都是一种知识。一种有助于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知识。
我想说,世间无非知识.
美德即品行,良知、理解力!善良的呈度,信仰、圣洁、才学、心灵、亲情、识清善恶美丑高低贵贱!救死扶伤,人往高出走,水往低处流。
没有知识 没有美德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苏格拉底为什么说美德即知识呢?
因为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如果没有知识,甚至会无法去道德.殷勤过分的蠢材比任何敌人都要危险.你可以查一下《熊与隐士》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因为当时社会过分的强调私欲,导致世风日下,苏格拉底为防止道德沦丧,提出这一观点。
扫描下载二维码26.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说这句话的著名学者是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薄伽丘 D.但丁——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26.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说这句话的著名学者是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薄伽丘 D.但丁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列宁全集》(1)材料一中“经济政策”和“退却”分别指的是什么?列宁主张“退却”的依据是什么?(4分)材料二& 1920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列宁强调要通过租让制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馀天新、许平、王红生《世界通史》现代卷材料三&要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一切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材料三中“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邓小平对列宁主义有哪些继承和发展?(5分)材料四&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独立决定本国的革命方针和策略。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也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邓小平也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3)归纳材料四中的人物观点所体现的共同原则。(1分)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是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的?(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和孟子观点的异同。
  材料二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簿伽丘《十日谈》
(2)材料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三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德国的历史背景,说明莱布尼茨为何推崇中国儒学文化?
  材料四 “启蒙运动”一词源自以下事实: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作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进入阳光。……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但是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对下层劳苦大众的关注度很不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4)综合材料三和四,你如何评价启蒙运动?
人文思想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格拉底说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材料二&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簿伽丘《十日谈》材料三&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和孟子观点的异同。(6分)(2)材料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2分)这一观点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2分)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将人文思想发展到怎样的新高度?(2分)(3)综上所述,你认为人文思想的根本内涵是什么?(2分)&
(10分)人文思想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格拉底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材料二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簿伽丘《十日谈》材料三&&& 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和孟子观点的异同。(4分)&&(2)材料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将人文思想发展到怎样的新高度?(4分)&&(3)综上所述,你认为人文思想的根本内涵是什么?(2分)&&
人文思想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和孟子观点的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薄伽丘《十日谈》材料三 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2)材料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将人文思想发展到怎样的新高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综上所述,你认为人文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
  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材料一: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主题二 宋明理学与西方人文思想
  材料二: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2)根据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方面,与宋元时期的理学家相比,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1)相同点:都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  (2)不同:宋元时期的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提倡人性、追求个人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3)    (4)结论:加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有助于促进人类历史的进步;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吸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对待东西方文化要坚持 “继承与发展”、“传承与创新”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识就是美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