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做了错事(做了总是会后悔做过的错事)的事是没做到哪四个字?

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的美丽背影自从看完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之后,一直想为汉献帝这个悲剧人物做点什么。细心历史的人会发现,在中国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大都为后来的政府所极力丑化。
商纣王无论后期如何,总算是个有着万夫不当之勇,戎马半生的英雄帝王,于万里沙场提马纵横,可是后世人们只记住了他的奢靡和暴虐,忘记了他的雄才大略。
崇祯帝又如何?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在成祖朱棣之后绝无仅有的勤政之君。明朝之败,罪不在他,是在他即位的时候这个大明江山已经为前几代皇帝折磨得千疮百孔,朝廷上下的官吏已经彻底腐化。朱由检,为明朝送终的亡国之君,空有中兴之志却再也无法力挽狂澜于即倒。而后世又有多少人还记得他的凌云之志?
杨广如何?他开凿大运河,三征高句丽,巡幸,这些确实劳民伤财,可是大运河使得中国南北真真正正地连在了一起,他的南巡,使得自从汉朝末年孙氏割据江东以来从中国北方分裂出去近四百年的江南大地重新真正和北方连成了一体。他的施政的的确确是出现的问题,错做错事错在了心急,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和机遇想孙策那样用十年的做别人五十年才可以做到的事情,错也是错在了隋文帝时期留下了太多的门阀,最后,隋朝还是灭在了最大的门阀,也就是李家(李渊,更确切地说是李世民)的手里。如果要杨广一个人承担下来隋朝灭亡的全部,至少是有欠公平的。
刘禅又如何?单就在司马昭问他是否蜀国的时候的“此间乐,不思蜀”和当他按照郤正教给他的答案第二次回答司马昭同样的问题之后,司马昭问他“何乃似郤正语邪”的时候的“诚如遵命”这两句话,就足以证明刘禅这个人或智或勇,或智勇兼备,至少,不会是个昏庸无能的人。他无非是想在乱世之中保全,在国家灭亡之后也能安定地下去,他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却成为了后人谩骂他的理由,我想这也是他在当时所不能想象地到的吧?
简单来说,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大致被分为了三种,或昏庸,或奢靡,或暴虐。( 网:www.sanwen.net )
当然了,这些都是不好的。只能说是不好的。
身为一个皇帝,国家的元首,国家的象征,掌握着不受约束的最高权力的存在,即便奢侈一点,只要不超出最高权力者应该超出的范围,也就可以了。若论奢靡,杨广的奢靡绝不可能超过李隆基,为什么只有杨广要承担这么大的骂名呢?难道因为他是亡国之君?严格来说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不是杨广而是杨侑。或者说李隆基执政前期创造了开元之治所以功过相抵?那杨广二十岁作为都招讨大元帅率军灭军陈统一了分裂四百年的中国,这个功绩难道还不够大吗?说昏庸,明朝的昏君可谓是数不胜数,比不上刘禅的也不是仅仅一个两个,难道只因为他们没有使国家灭亡就可以免于后世人的责难?说暴虐,南朝宋的刘子业可谓中国历史上暴君的翘楚,难道说他没有像商纣王那样成为家喻户晓的暴君仅仅是因为他没有使国家灭亡?
这样看来,汉献帝也已说是一个例外。
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汉献帝除了在董卓进京的时候叱责了董卓一番之外,他所做的事,就只是面对着一个又一个带着军队出现在他面前的诸侯,董卓如是,王允、吕布如是,李傕、郭汜如是,曹操如是,按照他们的意志让他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地位和名分,这就是汉献帝的一生中做得做多的事。“傀儡”,这两个字不仅伴随了汉献帝的一生,更成为了后世绝大多数人对他最为认可的评价。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汉献帝也许仅仅是在寻找。
作为一个乱世帝王,而且是本身并没有实力的帝王,他做能做的,就是找到一个有着一统天下的雄心而且有这个实力去实现自己的雄心的英雄,用天子的名分去帮助他,为天下重归安定尽自己身为天子最大的努力。我常常在想,或许这才是汉献帝在被曹操迎奉到了许昌之后,不断地给曹操他想要的东西,大义的名分,官职,爵位等等等等,让他能更有效率地征伐天下。现在每个人都说汉献帝是被迫的,其实没有人可以真真正正地了解当时那个时代下的汉献帝的,无非都是在史书的字里行间猜测而已。
有人问过我:中国传统的本质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只有四个字,妥协、利用。
举简单的几个例子来说:周武封建,秦朝灭亡,汉初制度,独尊儒术,九品中正,隋朝灭亡。
武王伐纣在《封神演义》中被描写的千难万难,无数的强敌,数不清的恶战和伤亡,但是熟悉这段历史的人应该会知道,殷商的灭亡是非常快的,几乎可以说是一覆灭,在商周决战也就是牧野之战爆发的时候,商朝的野战部队根本不在首都朝歌,跟随商纣王出战的只是一群囚犯。而在那个时代理应效忠天子的天下诸侯完全倒向了周朝一边,坐视殷商灭亡。在殷商灭亡之后,天下诸侯的领地安全,全部都得到了新出现的中央政府也就是周朝的担保。在这里面究竟隐藏了些什么?唯一的可能性只能是在周武王对商纣王揭起叛旗的时候,早已和天下诸侯达成了一个共识,也就是天下诸侯承认由周取代商成为天子,而周也要保证天下诸侯的领地和地位。这也就是为什么所谓的周武封建,真正分封的无非也就是周室宗亲,殷商后裔还有建国元勋(例如齐国的首代君主就是太公望,即传说中的姜子牙),绝大多数诸侯都只是为殷商时期的诸侯举办一个新的“集体加冕仪式”,把他们的帽子上的“商”字去掉,再写上一个“周”字,如此而已。周武王和天下诸侯达成的这个共识,换个角度看它的话,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妥协。
再说秦朝灭亡和汉初制度。秦始皇的才能和气度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帝,要不他也不可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帝王,但是,轰轰烈烈的大秦王朝为什么会灭亡的这么迅速呢?仅仅是因为二世胡亥的残暴不仁和穷奢极欲?不见得。统一天下之后的秦始皇本身就已经是穷奢极欲和残暴不仁的楷模了,为什么在秦始皇在位的时候秦朝并没有灭亡呢?如果说是始皇时期民怨没有积攒到一定的量,只是被二世胡亥赶上了,这个理由似乎也不能说服所有的人。我的理解是,秦始皇的灭掉了六国之后,对六国贵族的手段过于高压,而且在全国迅速地推行郡县制度这两点才是秦朝灭亡的内在主因。也正是因为六国贵族复国之心不死,而且在国家灭亡之后六国贵族依然有进行复国活动的的财力在手中。
当然,也有人说二世胡亥本身非帝王之才,他之所以可以登基只是赵高和李斯宫内作业的结果,如果扶苏上台的话,结果就会不同。这个说法其实也是可以讨论的。历史上说扶苏这个人为人仁慈宽厚,我想胡亥在当上皇帝之前也未必就像当上皇帝之后那般穷奢极欲和残忍暴虐,权力会改变一个人的本性,尤其是不受约束的最高权力。再者,扶苏就真的会是个明君吗?而且还能是一个让所有怀着复国想的六国贵族安于做大秦统治下的顺民的英略雄主?未必吧!先不说秦末还有项羽这样的盖世英雄,就是那些六国贵族之中也不是没有一流的人才,他们就真的会甘心情愿地以一个平民的身份去接受扶苏皇帝的统治?也未必吧!而且秦始皇对于大秦帝国而言,实在是一个太过巨大的存在了,一个皇帝的存在越是巨大越是耀眼,在皇帝过世之后国家的体制就会产生越大的间隙,产生的速度也会越大,在秦始皇闪烁着耀眼光芒的巨大翅膀之下,扶苏和胡亥在本质上其实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大泽乡起义,才会出现秦末的诸侯混战,才会出现项羽纵横驰骋的乱世舞台。
相比而言,一统天下的刘邦就聪明多了(本人是项羽的铁杆拥护者和崇拜者,但是在这个天下一统之后的制度建立问题上,我不得不承认刘邦确实很聪明)。刘邦为自己留下当时天下最为富庶人口也最为密集的关中地区作为皇帝的直接领地,在关外地区则继续实行分封制,分封有功的天下诸侯(诸如韩信、黥布、卢绾、彭越等等等等),跟着在对这些诸侯逐一加以镇压和消灭。到此为止,刘邦的做法不可谓不明智,但是从在这之后又重新分封宗室子弟为诸侯这一点来看,刘邦这个“职业流氓”的智慧似乎已经开始见底了(不然也不会有吴楚七国之乱)。但是刘邦毕竟使得大汉帝国绵延了四百年。也就是说,秦国的迅速灭亡完全是在于它推行郡县制度的速度过快而没给世人一个缓冲的时间(可真是“事缓则圆”啊!),刘邦能够使大汉帝国绵延存续下来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刘邦是一个知道如何妥协的人。单从这一点上来看,刘邦终归还是超过了秦始皇一筹的。
说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首先想到的就是两个人,汉武帝和董仲舒。
先说汉武帝,很长一段时间里汉武帝被当做伟大的千古一帝,明君的典型。汉武帝就真的这么了不起这么伟大吗?不见的吧!汉武帝一生的功业也就是对匈作战,可是真的解决了匈奴人的威胁了吗?如果解决了的话那西晋是怎么灭亡的?还不是被匈奴人灭掉的?即使是那部分被汉武帝打得被迫西迁的北匈奴人,他们在漫长的几百年流浪生活之后在欧洲扎稳了脚跟,现在匈奴人的后裔生活的地区已经世世界上最为繁荣也最为富庶的地区,这也是这位或许还算是伟大的汉武帝所不能预料的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文景两朝的休养生息,没有文景两朝积蓄下来的雄厚国力,又哪里来的汉武帝的所谓功业?说白了,汉武帝这个人,败家子!
再说独尊儒术。这件事在历史上本身就是褒贬不一。要我说,大汉帝国立国以来,一直是以黄老之术来治理国家,先不以道家思想治理国家究竟是对是错,但是道家思想奠定了大汉帝国初期的稳定,造就了中国封建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盛世,这总是不争的事实吧?那汉武帝又为什么要废除黄老之术而转以儒家思想来治理中国呢?汉武帝就真的这么推崇儒家思想吗?了解汉武帝的人都知道,他在治理中国期间,所用的手段是最标准的法家思想,集权,高压,严刑峻法。所谓的独尊儒术只是一句空话,汉武帝的治国理念只是高高地举起了独尊儒术大旗的法家思想而已。汉武帝之所以要独尊儒术,简单地说就是要和当时在朝廷掌握实权的窦太后,也就是他的奶奶争权夺利,既然满朝的窦家公卿都是信仰黄老之说的,那汉武帝当然不能再信这一套,不管是对还是错都不能再信了,他必须要找到一个新的信仰团体来帮助自己,这个团体,汉武帝选定的就是当时在民间人数众多又因为中央政府推崇黄老而难以走向仕途的儒家门徒。简单地说,这些因为汉武帝的独尊儒术而聚集在汉武帝周围的儒生仅仅是被汉武帝利用来和自己的奶奶争权夺利的工具而已。而那些儒生之中就没有人看到这一点吗?也不一定。这些儒生之所以甘心被利用,大都是因为利用他们的人是皇帝,他们可以籍由成为皇帝利用的工具而改变自身的命运走向仕途甚至飞黄腾达。我想,即使在当时汉武帝没有选定儒家门生,以入世,入仕,兼济天下为理念的儒家门生也会迫不及待的出现在汉武帝面前高呼“求求你利用我吧”这样子吧!
至于后世的历代皇帝都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理念,最后发展到了程朱理学,发展到了读书人只读四书五经不再涉及其他学问而禁锢思想,这恐怕就是汉武帝和董仲舒做不能预料的了。说起来,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无非是统治者于书生集团相互妥协相互利用的结果。统治者需要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理念,用儒家思想的忠节义来控制意识形态控制人心,书生集团想要做官,想要进入统治集团就要经过选拔(也就是科举考试),而选拔官吏的唯一标准就是儒家(后来发展成四书五经)读的如何,书生只是读四书五经而不读其他的书,无非也是利用儒家经典作为自己能够做官,能够改变命运的集中工具,这难道不是利用?书生为了做官而读儒家经典,放弃了涉猎其他典籍,这难道不是妥协?
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曹丕称帝之日就是曹魏灭亡之时。这句话说的何其精准!曹操一生致力于建立唯才是举的用人体制,志在建议一个法家思想为主导,以寒族、庶族为主要力量的政体,但是在曹丕即位之后,马上采纳了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法》,士族地主阶级专政,官位世袭,权力世袭的制度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曹丕对曹操的背叛,可是曹丕毕竟做成了曹操没有做到的事,称帝。曹丕用《九品中正法》和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已经注定了要登上历史舞台的士族地主阶级达成了妥协,得到了他们的支持。话说回来,曹操难道就没有向士族地主阶级妥协吗?如果没有,那在曹操的政府里,怎么会有孔融?怎么会有杨彪?又怎么会有荀彧?这些人不都是士族、门阀之后?只是曹操妥协的不够彻底而已。
在前面已经提到,至少在我眼中隋朝的灭亡不能完全怪在炀帝杨广的头上。我在前面说过,隋朝的灭亡亡在制度上,可又不能完全怪责创造隋朝制度的杨坚。换个角度来说,隋朝的制度本来就是一种在历史大车轮前进中的过渡时期,新旧势力之间为达成一种平衡而采取的妥协的产物。在隋朝之前,在中国大地上已经实行了近四百年的九品中正制度,官位世袭,权利世袭,士族地主阶级完全掌握了政权的主导地位,出身较低的寒族地主和读书人想要跻身高位是很艰难的。而隋朝之后的唐朝,正式开始了以科举选拔为模式,以权力一代而终为制度的寒族地主阶级专政制度。所以在隋朝建立的时候有所谓的“九老兴隋”,这些就是一些出身士族,但是很有才能的人,在对隋朝统治者称臣的同时(在当时,这个统治者自然是杨坚),得到了隋朝统治者的一种担保。他们用承认杨坚这个全国范围内的“大皇帝”为代价,换取了在自己的领地内继续做自己的“小皇帝”的权力(例如李渊在太原,而且最后隋朝的确是亡在了李家的手里)。简单的说,隋朝和秦朝一样,仅仅是一个过渡。只不过,秦朝的灭亡在于它不懂得妥协,而隋朝的灭亡在于它的妥协过度(结果造成了旧门阀之一的李家和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的新势力取得了新的平衡,迅速地将自己赶下了历史舞台)。
亡国之君会背后世人所唾弃这不是从哪一个朝代才开始的,这也不是哪一个朝代所特有的,建立殷商的商汤王是仁义英主,朝的夏桀王自然就是残暴昏君,周武王和商纣王,唐高祖(或者说是唐太宗)和隋炀帝,明太祖和元顺帝,都是如此。当然了,有些即千百代之后的人不这么认为的君王,在当世一样要被塑造成暴虐无度的典型人物(例如汉朝时人们提起项羽)。似乎没有人能脱离这个历史的魔咒。
汉献帝确实是一个例外。他一生是别人手中的傀儡,但从没有人否认他的聪慧(就是那个人人皆知的洛阳城外怒斥董卓的);他一生毫无建树,没有说过任何治国安邦的话更没有参与制定过一条国策,但是没有人认为他就是一个昏君,他亲手捧着传国玉玺献给曹丕,为大汉王朝敲响了丧钟,但是没有人把大汉朝的灭亡的责任推到他的身上。
或许,汉献帝身上真的有着一些值得人们肯定的东西。
很多人说汉献帝甘心做一个傀儡,这个“献”字就概括了他的一生。或许,汉献帝真的并不排斥这个傀儡的身份。但是,他给了董卓权力,又去支持王允和吕布杀掉董卓;他给了李傕和郭汜权力,又在他们在长安城里火拼的时候逃离了长安。汉献帝确实一生都在妥协,但是至少说明汉献帝不是在单纯的妥协,他并没有完完全全甘心做任何人的傀儡的。
直到他遇到了曹操。
我想,没有任何人会否认,曹操的才能和气度足以做一个千古一帝,尽管曹操终其一生,都没能真正地戴上帝冠。而汉献帝到了曹操的领地之后,他和曹操之间的配合也是默契的,他给了曹操权力,给了曹操地位,给了曹操大义的名分和征讨天下的名义,使得“曹”字大旗成了最多的人才共同仰望的旗帜。给曹操封侯,给曹操丞相的高位,给曹操开府治事的权力,给曹操封公建国,给曹操封王。几乎可以说是汉献帝亲手搀扶着曹操一步一步走向权力的最高峰,走向那顶金光闪闪的帝冠。想到这些,我想,也许汉献帝的只是在寻找,他知道在当时那个天下大乱的时代,身为一个没有任何实力的皇帝是无法完成匡扶宇宙,肃清海内的理想的,他所能做的,仅仅是作为一面可以为有实力的人所利用的旗帜,但是他看中的不仅仅是实力,还要有一颗意欲一统九州、还天下安定太平的壮志雄心。所以他放弃了董卓,放弃了李傕,放弃了郭汜而选择了曹操。他在曹操的庇护下的时候,真真正正开始心甘情愿地做一个傀儡,做一面旗帜,一面可以让曹操放开手脚去平定天下的正义的旗帜。汉献帝也是在用这种他仅有的方式,在为天下的重归安定做着努力和贡献,从这一点上来看,汉献帝也不失为一位明君。
在日本,有这样的一首俳句:“在应该离开的时候,起身离开的人,他的背影,是美丽的。”
或许,汉献帝真的留在历史的中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美丽的背影吧!首发散文网:本文作者的其他文章03-2103-2103-1603-16&审核通过并说 问好:唉。。 我老公就是有文采。。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网友推荐的文章最新发布的文章&
sanwen.net您现在的位置: >
来源:www. 作者:
时间: 15:40
第一篇:做错事 张伊芝  还记得那一次,我走在放学的路上,看见路边摊上有贩子在卖五彩斑斓的鱼儿,这让我想起了那些可爱的斑点鱼&&  那天,妈妈正好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斑点鱼。妈妈把鱼儿摆着客厅里,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它们看,真觉得它们可爱极了。我还发现有些胆小的鱼会躲在鹅卵石后面会捉迷藏,有些胆子大点的鱼儿会浮出水面,沿着鱼缸转圈圈,吐泡泡,似乎在向我打招呼,还有些鱼儿会好奇的东看看,西瞧瞧,仿佛对它们的新家很感兴趣。正在我看的起劲的时候,妈妈走过来吩咐我要乖乖呆家里,因为她要出门办点事情。等妈妈走远了,我和家中的弟弟觉得没有什么好玩的了,便商量着干脆玩玩那些斑点鱼好了,弟弟开心着拍着手表示赞同。于是我们便拿来了小渔网,把斑点鱼从水中捞上来,放空气中逗留一分钟,又把鱼儿扔回水里。看着鱼儿在渔网中挣扎着乱蹦乱跳的样子,可把我和弟弟乐坏了,于是我又找来一支细小棍子,用细小的棍子在鱼缸里瞎搅合,鱼缸里的水会绕着我的棍子转圈 ,形成漩涡,真是奇妙极了。正当我和弟弟开心的瞎搅合着的时候,猝不及防&啪&的清脆一声响,鱼缸碎了。一条条乱蹦乱跳的鱼儿全跳在了地上,才一下子它们便没力气跳动了,正在这时,开门声从外面传来。&糟糕!&我反应很快的冲向房间,开了条门缝,只见妈妈望见地上奄奄一息的鱼儿,眼里全是怒火,并冲着弟弟大发雷霆,还罚弟弟一个月都不能吃零食。看着弟弟被冤枉,我实在难过,可我却没有勇气站出来承认错误。  那一次,我真的错了。我会找个机会向妈妈和弟弟道歉。第二篇:做错事  没有人是完美的,&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正如歌德所说,一个无法控制自己的人一定是一个欲望奴隶。圣人也难免会犯错误,但错误有时会造成一生的遗憾。  经历几度春秋,我已要进入中学的大门,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之中,又想起许多犯得有些傻呼呼的错误,觉得十分可笑。  在二年级时,我犯了一个典型中也少见的&标准错误&:电脑游戏影响学业。那时侯是我第一次学会上网,还很小就迷上了电脑,结果当然是付出了相当惨痛的代价。学习一落千丈,还总是十点才睡,隐隐有些&熊猫眼&,老师也差点放弃了我,看着父母也拿我无可奈何,天天都是一双心灰意冷、布满血丝的无神的眼睛,已经初懂道理的我也是觉得自己着实有些过分。  错误毕竟是一个无限吸取人精力、体力、信念的黑洞,但错误过后换来的却是一份智慧,&吃一堑,长一智。&也正是这个道理。失误有时会得到意外的收获:在一次战争中,一个军力薄弱的小军团遭到了敌方的突然来袭,很快就弹尽粮绝。就在这决不允许有任何失误的时候,一位炮兵叫道:&我打偏啦!&话音未落,对方阵营中炮火连天、响彻天际。原来,那发打偏了的炮弹打中了敌方隐蔽在丛林中的弹药库,这个小军团便因为失误而获得了胜利。  错误是因为在开始前没有考虑周全,但这总比考虑到极致却一直没有行动要好。错误在人生之路中是荆棘,挥出宝剑!斩断它!即使会扎到,但这荆棘后总会有不敢尝试之人不曾有过的收获。第三篇:做错事  大家好,想不想听我的后悔事呢?好,就让我们穿过时空隧道,穿梭到我三年级那时吧!  瞧!我在那儿&&零食箱旁,眼睛时不时地瞟它一眼,心里是多么想过去抓起一包,撕开包装,把零食拿出来,放在嘴里&嘎巴、嘎巴&的嚼起来。最后,再咽下去,抓第二把放在嘴里。瞧,我趁他们不注意,偷偷地拿了一包、二包放在口袋里。忍受不了美味零食诱惑的我,在语文、数学和英语课上都在偷吃,味道美味极了。可是,好景不长,在一节语文课上,被刘老师发现了,刘老师当时的表情极其严肃,把我叫到办公室痛骂了一顿,还用尺子抽了我几下手掌心,我疼得要死,但是又不敢叫出来,只好默默地等待这一切都快过去,成为历史。  可是,经过教训的我,还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抵挡不了巧克力的诱惑。在语文课上,我趁刘老师不注意时,快速地将麦丽素放在了嘴里,这味道真甜啊,甜到心里去了。不知道是上次的责骂还是什么原因,让我这次变得聪明起来了。我听到下课铃一响,先跑到男厕中,先吃一包,然后去漱口,最后回到教室去玩,这样神不知鬼不觉,谁会知道呢?我在暗暗地庆幸自已的小聪明。可是,就算是十全九美地计划,就算只有0。5的机率,也可能会被发现的。果然,最终逃不过老师法眼的我,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这件事使我既后悔又痛苦,从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改掉这个恶习,希望你们不要重蹈我的覆辙。第四篇:做错事  &人无完人&,这句话在我懂事起爸爸,妈妈告诉我的;但是做人也不能一点优点也没有,自打小学起,我的优点就一点点&减少&,直至现在,我已经几乎是找不出优点,每次做错了事,我都有理由,但那一次&我真的错了&  那天我与几个朋友在小区里踢球,经过多次拼命的还击,最终我们队还是失败告终。我们不服,要求再战,于是双方又开展了激烈的交战,这次我们还是输了,当时一怒之下,我和旁边的弟弟二人将球用力提到了二楼的老太太家,结果将人家的玻璃打碎了。这是,我的心情极度胆颤,生怕老太太告诉我们的家长,令我没想到的是老太太满带微笑的走出来,他凹进去的眼睛旁还带着点日渐苍老的皱纹,满头的银发加上慈祥的微笑,表现出来一个精神抖擞、乐观开朗的老太太,她抚摸着我的头对我说:&孩子,没事的,不就是一块玻璃吗?在重新换一块不就行了吗?&当时,我感动了,在我嘴边推卸责任的话被我咽下去了,我热泪盈眶,不知道说什么。  从那以后,每当我路过老太太家时,看到她家那块新换上的玻璃,我的心中充满了自责,后悔当初用雪踢了老太太家的玻璃。我内心不停的反省自己,我多想去给老太太认个错,但是我没有,她那慈祥的笑容不停的在我脑海中浮现。  通过这件事,我在老太太身上学到了要用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人,这才我&真的错了。&第五篇:我错了 何佳锦  天,灰蒙蒙的雨,淅沥沥地下着,望着窗外模糊的景色,不禁又让我想起了那件事。是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哪有不犯错的呢?可我犯了错却不知悔改。在这里,我想真挚地想妈妈道歉,那一次,是我错了。  那天下午,也下着雨,也是缠缠绵绵的。妈妈耐心地等我回来,可神情中又透露着一丝焦急,她知道,我又跑出去玩了,(未经她的允许)。不知过了多久,我手中抱着一只可爱的小熊,回来了。看见妈妈,我把她视为旁若无人,上楼了。妈妈急了,把我叫住。我极不情愿地到妈妈身边,接受她的&审问&。可她平静得竟一句话也不说。外面阴雨连绵,连我的心也晴转小雨。  妈妈终于&开口&了,她这次不是教育我,而是站起来去拿&家法&了。她心疼地打着我,骂着我,问着我。我就是一句话也不说,强忍设不让眼泪流下来,看妈妈能拿我怎么办。我不由地回头看了一眼妈妈,她却已是满脸泪痕了,不知是心疼还是痛苦,她连话也说不出了。而我因为是太疼还是痛苦,泪一时忍不住,强涌而出。我对妈妈说了一句:&你凭什么打我?!&就头也不回挣扎妈妈的手,跑进雨帘中。不知是泪还是雨,从我脸颊上划过,滴到了我心里。  我突然发觉,我错了,在雨的洗礼下,我错了,错在不应该去玩,不应该挣脱妈妈的手,不应该说那句伤人的话&&  在雨中,我永远记得,那一次,是我错了&&第一篇:一件错事  有一次,我去楼下玩,玩得可开心了。到了吃饭时间,妈妈见我还不回家,很担心,就到处打电话问,几乎快把朋友的电话打完了,妈妈心急如焚。当打到胜胜家时,妈妈找到了我,妈妈很生气,让我回家吃饭,我只好灰溜溜的回了家。  回到家,妈妈教训了我几句,看的出,我让妈妈很担心。妈妈对不起,我知道错了,以后去哪儿要给妈妈说一声。以后我再也没让妈妈担心过。  那一次,我错了。妈妈,您能原谅我吗?第二篇:一件错事  有一次,我把我的书丢了,我妹妹当时看了看,然后给我了,我忘在了学校,我去问我妹妹,妹妹说我给你了,我说你没有给我,我妹妹哭了,我很生气的会到学校,一看我的书在学校,我很惊讶,我马上回的家,我给我妹妹解释,说对不起,我妹妹不理我。  那一次,我错了。第三篇:一件错事  那一年夏天 ,在老家,奶奶喂了几只小白兔,我很好奇,就无时无刻的观察小白兔,我突然感觉自己很热,满头大汗的,我就在想我很热,小兔不也很热吗,就把小兔放在水池里玩,我又把小兔摁在水里,不一会儿,小兔动了几下便不动了,我把另几只小兔也这样,洗完之后,我发现它们都蹬直了腿,不动了这才发现小兔都死了,我真后悔。晚上,我想着那几天活生生的性命没了,好不开心,我真后悔,真后悔。  那一次,我错了。第四篇:一件错事  那天,我tou tou 带了一本漫画书去上兴趣课,老师上的课太没意思了 ,我拿出那本漫画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有人问我:&好看吗?&我回答:&好看极了,你要不也看?&我正准备把书拿过去时,大吃一惊,书都掉在了地上,你猜怎么回事,我干嘛吓一大跳呀,告诉你,那个问我漫画书好看不好看的人是老师,对,就是那个对我十分严格的老师。当然,我那本可怜的漫画小说书也被没收了,至于我嘛,当然被老师&请&到办公室&喝茶&了。  哎,那一次,我错了。上课怎么可以看小说书呢?我真是不务正业呀!第五篇:一件错事  那是一个晴朗的星期天,爸爸妈妈都出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我想:这下我可以玩个痛快了。于是,我快速打开电脑,开始玩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听到了脚步声,糟了,妈妈回来了,我急忙把电脑关了。可纸里包不住火,事情总会水落石出的,我想:还是告诉妈妈吧,妈妈早晚要知道的。最后,我告诉了妈妈,妈妈不但没批评我,反而表扬了我,因为我向妈妈承认了错误,并改正了过来。  我以后不在偷玩电脑了,不辜负老师和妈妈的期望,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www.,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做错事的作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错事后悔的诗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