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文章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文章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doc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5页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近日看有毕了业的朋友的状态为失意与无聊,不知所从,明显的未断奶表现,不禁想起胡适之先生在七十八年前发出的警告,近百年的时光丝毫没有碾碎胡先生智慧的光芒,拈来自勉也共享,总比毕了业了还不知道的要好。】
原文如下: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地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自己的经验,赠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做个防身的锦囊罢!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再有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亲居了。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实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抛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的俘
第1页/共5页
寻找更多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 阅读生活 | 阅读时间
当前位置: >
>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 日期:&&来源:阅读时间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 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赠与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作个防身的锦囊罢!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作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闲居了。第一条继续求学之路,我们可以不讨论。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所用非所学,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决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试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所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与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镕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曳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力的俘虏。你在那俘虏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成社会的顺民了。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于理想人生的追求。有什么好法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疑难。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为“的求知识了。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个两个值得解答的疑难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继续保持追求学问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笑你无可奈他,--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撙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能时时有疑难问题来逼你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智识环境中,你也会慢慢的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智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葛理略(Galieo)和牛敦(Newton)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得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或者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而实在和你的性情不想近的。在这种状况之下,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就不感觉兴趣了。为糊口而作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理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顽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凡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都是他的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会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马将,他就成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英国十九世纪的两个哲人,弥儿(J.S.Mill)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个很高的位置;斯宾塞(Spencer)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镇。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特别在这个组织不健全的中国社会,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有了这种心爱的顽艺儿,你就做六个钟头的抹桌子工夫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点钟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去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你总得有一点信心。“我们生当这个不幸的时代,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无非是叫我们悲观失望的。特别是在这个年头毕业的你们,眼见自己的国家民族沉沦到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强权的世界,望极天边好像看不见一线的光明,--在这个年头不发狂自杀,已算是万幸了,怎么还能够希望保持一点内心的镇定和理想的信心呢?我要对你们说:这时候正是我们培养我们的信心的时候!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还有救。古人说:“信心(Faith)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工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穷教授叫做菲希特(Fichte)的,天天在讲堂上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菲希特死的时候(1814),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五十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的新因。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该有的信心。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的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的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你不信吗?法国被普鲁士打败之后,割了两省地,赔了五十万万佛郎的赔款。这时候有一位刻苦的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终日埋头在他的试验室里做他的化学试验和微菌学研究。他是一个最爱国的人,然而他深信只有科学可以救国。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于一种微菌在生物体中的发展;(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它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这三个问题,在表面上似乎都和救国大事业没有多大的关系。然而从第一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定出做醋酿酒的新法,使全国的酒醋业每年减除极大的损失。从第二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教全国的蚕丝业怎样选种防病,教全国的畜牧农家怎样防止牛羊瘟疫,又教全世界的医学界怎样注重消毒以减除外科手术的死亡率。从第三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发明了牲畜的脾热瘟的疗治药苗,每年替法国农家灭除了二千万佛郎的大损失;又发明了疯狗咬毒的治疗法,救济了无数的生命。所以英国的科学家赫胥黎(Huxley)在皇家学会里称颂巴斯德的功绩道:“法国给了德国五十万万佛郎的赔款,巴斯德先生一个人研究科学的成绩足够还清这一笔赔款了。“巴斯德对于科学有绝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国家蒙奇辱大难的时候,终不肯抛弃他的显微镜与试验室。他绝不想他的显微镜底下能偿还五十万万佛郎的赔款,然而在他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他已收获了科学救国的奇迹了。朋友们,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继续阅读:、、、、
阅读时间通过文摘、翻译和原创的方式分享有益于提升个人生活品质的精品内容
鄂ICP备号&&&鄂公网安备43号【图文】第十一讲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第十一讲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43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目标: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学习的意义;3.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努力坚持追求人生理想;重点:1.文章层次意思及逻辑联系;2.对大学生的实际指导意义;3.如何让学生把所学延伸到自我培养;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延伸到自我价值观的培养上;2.如何激发大家保持对理想的探讨,引发共鸣;内容:1.胡适简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学习的意义
3.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努力坚持追求人生理想
重点: 1.文章层次意思及逻辑联系
2.对大学生的实际指导意义
3.如何让学生把所学延伸到自我培养
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延伸到自我价值观的培养上
2.如何激发大家保持对理想的探讨,引发共鸣
内容:1.胡适简介及行文背景
2.课文的解读及指导意义
3.胡适提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与我们现在社会的比较及联系
一、胡适简介
胡适父亲胡传官至台湾台东直隶州知州,清朝贡生。母亲冯顺弟,安徽绩溪县人。胡传是一个爱国的文人,中日甲午海战之后,清朝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但是他拒绝离开台湾,积极组织
抗日,还亲自邀请当年打败法国的黑旗军将领刘传福来领军。但是最终不得志,他离开台湾后的第八天即暴毙而亡。
他的母亲可与孟子的母亲相提并论(孟母三迁)。
⑴国学基础的奠定
胡适的启蒙教育是比较早。在他还不到三岁时,他父亲便亲自当起老师,一边教妻子冯顺弟认字,一边教小胡适认字。在父亲比较忙的时候,他的母亲就继续教他认字,也借此来温习熟字。在其母亲认得近千字的时候,小胡适也认得了七百多字。
在他父亲胡传去世后,母亲便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小胡适身上,谨尊胡适父亲“糜儿天资聪明”应“努力读书上进”的遗嘱,把不到四岁的胡适,送到私塾读书。由于小胡适此时已识得近千字,所以不需要念《三字经》、《千家文》、《百家姓》、《神童诗》等一类启蒙读本。他最先读的书,是他父亲胡传亲自编写的体现儒家人伦和程朱理学精神的《学为人诗》和《原学》这二本。
他母亲送胡适读书还有个小故事:说为了使先生能够尽心尽力的教,使小胡适受到更好的教育,别人家教两元的学费,其母亲都是加倍的给,还叮嘱先生:“每读一字,须讲一字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先生掰开揉碎,由浅入深的讲解,使胡适受益匪浅。他在后来的回忆中说,他一生最得力的讲书正是他“母亲增加学金的大恩惠”。他的母亲是可以与孟子的母亲相提并
⑵新知识、新思想接受与丰富
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
1904年,他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后任该报编辑。
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
小故事:当时庚款官费留学生只取前二百名,考试两场,文章和杂科(就是政史地物理化生等),头一场文章胡适扬扬洒洒一篇得了一百分,如此可见他的文章造化!
老师要他认苹果树,可是两个小时只能认出三十种里面的二十种,于是觉得自己不适合学农学。
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唯心主义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
胡适说过:“我的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先生。赫胥黎教我怎样怀疑,杜威先生教我怎样思想。他提倡怀疑主义。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学会怀疑,不要听什么信什么。要学会去思考、去怀疑,要有自己的思想。
1.新文化运动领袖,提倡白话文
提起胡适的成就,不得不提的是他对新文化运动(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人)的贡献。当年回国后,他在《新青年》任编辑,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并且主张推广白话文写作。
他自己就写了第一篇白话文诗集《尝试集》,这部诗集的文化成就不高,但是因为他是第一个尝鲜的人,所以它的意义是重大的。我们不是有一首歌“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就是里面的一篇。(而鲁迅先生写了第一篇白话文的小说《狂人日记》)
2.涉猎宽广,名誉众多
胡适先生在文学、哲学、史学、伦理学等诸多方面都有很高地造诣。他一生共获得35个博士头衔。并且曾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二、写作背景
1936年,这是胡适先生作为北大的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做的演讲。
三、文章分析
(1) 写作缘由(第一段)
第一段,胡适先生说在大学里面的大学生们被放纵被原谅,没有人会要他们真正的负起什么责任。但是除了社会他们就不适应了,因为他们要真正做点什么了,国家培养了他们,他们必须有所作为了。由于接受不了社会现实的打击,他们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胡适先生说他给大家准备了一些锦囊解决预防这些问题。
(2) 堕落的现象及表现(第二到四段)
首先谈到的是毕业之后的选择,有以下几种:求学、求职、入仕、闲居。他说到,除了继续求学的之外,别的都有堕落的危险。
堕落的方式有哪些呢?
①抛弃求知欲。
首先是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比如说学植物学的成了会计,学政治的当了气象员)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专业不对口,学了的东西用不着。比如说学美术的最后当了会计,学舞蹈的最后成了文秘等等。总是这样那样的原因或者这样那样的诱惑,十有八九都转行了。
其次是环境,胡适先生也提到了,由于没有了学习的环境和设备同伴就更不可能继续保持求知的欲望了。你天天朝九晚五的上班,之后同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行业资料、高等教育、中学教育、赠与今年大学毕业生讲义21等内容。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_其它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教学目的: 1. 理解作者对大学生毕业后“堕落”的分析。 2. 把握作者“三个方子”的精神实...  读《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许建晶我虽作为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却有眼福读到思想、内涵深刻的好文章,实在不能不算是 一种幸运。这篇文章是胡适在 1932 年...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教案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教案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教学目标】 1. 理解作者对大学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胡适先生的这篇课文《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1 家庭背景 胡适父亲胡传官至台湾台东直隶州知州,清朝贡生。母亲冯顺 弟,安徽绩溪县人。胡传是一...  应届毕业生应聘技巧 5页 免费 【资料】大学生最关注话题 4页 免费 胡适_介绍...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胡适 【学习要点提示】 1.具体领会掌握本文中的主要观点和...  08 机制 1 班 21 号 帅宇军 读胡适先生《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 对于胡适先生的《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虽然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有学习 过, 但是...  读胡适先生《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有感 对于胡适先生的《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虽然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有学习过, 但是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总是有限, 终于...  胡适经典美文之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得多的毕业生离 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好东西 本文是胡适先生 1932 年 6 月 27 日所作。虽然 30 年代那个血雨腥风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 的时代已经与当时不可同日而语,...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我的图书馆
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 & 本文是先生日所作。虽然30年代那个血雨腥风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时代已经与当时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读来还是感觉受益匪浅,胡适先生的谆谆教导之情溢于言表。本文中,胡适先生认为,大学生毕业有三条路可走:继续做学术研究;寻着相当的职业;做官,办党,革命。文中分析了大学毕业后遇到的“陷阱堕落的方式”,并给出了三个方子。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 &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很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
& &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点,不妨吵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地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自己的经验,赠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做个防身的锦囊罢!
& &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再有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亲居了。
& &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 &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实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
& &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抛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的俘虏。你在那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启明按:你看,理想主义者常常在遭遇现实的打击之后容易转变成虚无主义者。)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在社会的顺民了。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人生的追求。
& & 有什么好方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 &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和理论上的疑难。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谓的求知识了。
& & 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两个值得解答的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保持求学问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逗你去想它,天天引诱你去解决它,天天对你挑衅你无可奈何它——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缩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物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有疑难问题来逼你时时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知识中,你也会慢慢地,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知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伽利略和牛顿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决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 &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是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的而和你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工作往往成了苦工,就感觉不到兴趣了。为糊口而做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的生活的理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启明按:村上春树也有类似的言论,他说“无论何等意志坚强的人,何等争强好胜的人,不喜欢的事情终究做不到持之以恒;做到了,也对身体不利。”可见毕业后的前十年花时间去找到自己真心喜欢做的事情并一生为之付出努力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 & 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也应该有他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作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了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英国19世纪的两个哲人,弥儿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个很高的位置;斯宾塞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镇。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的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
& & 有了这种心爱的玩艺儿,你就做六个钟头抹桌子工作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个钟头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 & 第三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你得有一点信心。”我们生当这个不幸的时代,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无非是叫我们悲观失望的。特别是在这个年头毕业的你们,眼见自己的国家民族沉沦到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强权的世界,望极天边好像看不见一线的光明——在这个年头不发狂自杀,已算是万幸了,怎么还能够保持一点内心的镇定和理想的信任呢?我要对你们说:这时候正是我们要培养我们的信心的时候!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还有救。
& & 古人说:“信心可以移山。”又说:“只要功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教授叫作费希特的,天天在讲堂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费希特死的时候,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50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 &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获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新因。一粒一粒地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有的信心。
& &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
& &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 & 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地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地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你不信吗?法国被普鲁士打败之后,割了两省地,赔了50万万法郎的赔款。这时候有一位刻苦的科学家巴斯德终日埋头在他的化学试验室里做他的化学试验和微菌学研究。他是一个最爱国的人,然而他深信只有科学可以救国。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
& & 这三个问题在表面上似乎都和救国大事业没有多大关系。然而从第一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定出做醋酿酒的新法,使全国的酒醋业每年减除极大的损失。从第二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教全国的蚕丝业怎样选种防病,教全国的畜牧农家怎样防止牛羊瘟疫,又教全世界怎样注重消毒以减少外科手术的死亡率。从第三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发明了牲畜的脾热瘟的疗治药苗,每年替法国农家减除了2000万法郎的大损失;又发明了疯狗咬毒的治疗法,救济了无数的生命。所以英国的科学家赫胥黎在皇家学会里称颂巴斯德的功绩道:“法国给了德国50万万法郎的赔款,巴斯德先生一个人研究科学的成就足够还清这一笔赔款了。”巴斯德对于科学有绝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国家蒙奇辱大难的时候,终不肯抛弃他的显微镜与试验室。他绝不想他在显微镜底下能偿还50万万法郎的赔款,然而在他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他已收获了科学救国的奇迹。
& & 朋友们,在你最悲观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 & & & & & & & & & & & & & & & & & ——《胡适文存》第4集第4卷《胡适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发表评论:
馆藏&8669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胡适 毕业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