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颈内下肢动脉闭塞自起始段至破裂孔段狭窄闭塞

右侧颈内动脉闭塞_左侧椎动脉起始段堵塞60%-70% 急性脑梗死 右侧颈内动脉血管闭塞_好大夫在线-智慧互联网医院网上咨询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焦力群大夫本人发表
右侧颈内动脉闭塞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目前病情是否需要手术?,是否需要就诊?就诊前做哪些准备?,右侧是不是能手术,怎样才能联系焦医生给看看
所就诊医院科室:
山东单县南关医院 神经内科
检查资料:
有什么症状?
状态:就诊前
住院时左侧身体都不会动了,是右侧颈内动脉引起的急性脑梗死,我们想看右侧能不能做手术。现在左侧的手什么的感觉有点木
状态:就诊前
就是这次急性脑梗死才发现颈内动脉闭塞,一直有高血压,以前经常头疼,没注意过,现在才发现,想问问我们右侧能不能做手术呀
需要灌注检查,否则无法确定
状态:就诊前
那我们去北京,下周三直接去医院挂号,可以联系到您吗,万一挂不上号,可以门诊加号吗,怎么样才可以做灌注检查
到普通门诊预约一个灌注检查就行了,我没时间加号了
疾病名称:头晕 懒 头部左测偶尔疼痛&&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予治疗建议
病情描述:头晕 懒 头部左测偶尔疼痛 检查左动脉椎管狭窄 如何治疗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焦力群大夫的信息
脑血管病专业,擅长脑梗塞所有的手术和支架治疗,包括颈动脉狭窄、脑血管狭窄、烟雾病等
焦力群,男,主任医师,副教授,宣武医院介入中心副主任,神经外科缺血性脑血管病区主任,师从于凌锋教授,...
神经外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上海华山医院
上海华山医院
上海华山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华山医院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安徽省立医院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 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右侧颈内动脉球
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右侧颈内动脉球
健康咨询描述:
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右侧颈内动脉球部面积狭窄百分之50-69可以做颈动脉支架吗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脑血栓介入治疗过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可以做颈动脉支架吗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副主任医师
擅长: 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先心病,瓣膜性心脏病,高脂
帮助网友:17684称赞:454
&&&&&&病情分析:&&&&&&颈动脉的闭塞可以引起脑血管的供血不好&&&&&&指导意见:&&&&&&这种情况,可以做颈动脉支架,在支架治疗的同时,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丁类药物口服,控制病变的进展
擅长: 头痛,头晕,癫痫,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脑出血,蛛网
帮助网友:18526称赞:107
&&&&&&病情分析:&&&&&&您好,您是动脉硬化,建议做介入治疗,否则可能出现动脉闭塞出现脑梗死等恶性事件。&&&&&&指导意见:&&&&&&1、建议做介入治疗,可以放支架。&&&&&&2、建议口服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稳定斑块治疗。
疾病百科| 脑血栓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
温馨提示:要戒降烟酒,限制食盐摄入量,每天最好不超5克,同时饮食不要肥腻。劳逸结合,生活规律。
&&&&&&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
好发人群:5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
常见症状: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偏身麻木、偏瘫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参考价格:38
参考价格:18
参考价格:38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1.本品用于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动脉硬化、脑出...
参考价格:¥7
活血化瘀,醒脑通络,潜阳熄风。本品主要用于因瘀血...
参考价格:¥18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更多公众号:cmaneuro关注神经科空间,了解神经科最新指南及学术进展,参加指南巡讲活动最新文章相关作者文章搜狗:感谢您阅读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患者的影像学诊断,本文由网友投稿产生,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颈内动脉分支 【范文十篇】
颈内动脉分支
范文一:近年来,临床上对颈动脉狭窄和闭塞,多采用颈内动脉剥脱术(CEA)或颈动脉支架(CAS)技术,其目的是通过治疗使狭窄的颈动脉扩张,防止颈动脉血栓斑块脱落栓塞脑部血管,造成神经功能障碍和死亡。大量国内外医学文献表明:CEA和CAS技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已得到医学界公认。但两者的临床效果、各自的优势及适应症等究竟如何,仍是当今医学界所争论的热点和被患者所关注的。换句话说,一个颈动脉狭窄患者,应当选择哪种治疗方法呢?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手术适应症 ⑴频繁发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并经脑造影发现颈动脉有病灶者,是手术的绝对适应症,应尽早手术;⑵其他脑卒中症状,如反复出现一过性黑朦,经血管造影发现颈动脉有病灶者;⑶无症状的颈部杂音和颈动脉狭窄并经造影证实,颈动脉有狭窄或颈动脉溃疡形成时,应手术治疗;⑷血管造影显示造成颈动脉狭窄的部位(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部;⑸颈动脉狭窄的程度,经造影证实其直径小于20毫米,或血管管腔内径缩小超过50%时;⑹颈动脉狭窄严重,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发生严重的完全性梗阻者,应立即手术;⑺颈动脉有溃疡形成,溃疡面深且不规则和有血栓形成,应尽早手术;⑻双侧颈动脉均有狭窄,有症状的一侧应先手术,双侧均有症状时,狭窄严重的一侧先手术,在3周后再做另一侧手术;⑼一侧颈动脉狭窄、对侧闭塞,只做狭窄侧手术。    优缺点 导致颈动脉狭窄的病灶可以彻底切除,排除以后发生脑梗塞的隐患;适合大多数患者,特别是斑块位置较高者,而且手术缝合血管简单、方便;手术所需费用较低,一般2.5~3万元人民币。缺点是在缝合血管,特别是在纵向缝合时易导致血管狭窄;而且手术创伤较CAS大,需要全身麻醉;术后因颈动脉狭窄解除,注入脑部血流突然加速,易导致脑的再灌注损伤,手术后可能发生出血的机会较CAS高。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    手术适应症 其适应症基本上与CEA相同。目前国内共识是:只有当斑块在外科手术达不到该区域时,即接近颅底的颈内动脉狭窄或颈总动脉近端狭窄,或手术危险很大时,才选择采用CAS治疗。    优缺点 避免颈部手术切口及全身麻醉带来的风险、不适及肺部并发症;避免一般外科手术带来的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快,节省资源,而且自膨式支架可以减少与颈动脉斑块的接触,减少栓子脱落的风险;较CEA的创伤小,病人易于接受,术后恢复快。缺点是支架式球囊扩张对血管的斑块产生一定的挤压,故可能使斑块活动,也有可能压迫颈动脉窦化学感受器,引发心律改变。所需的特殊设备、器材、导管、气囊、支架,种类繁多,操作技术复杂,专业人员需长期培训;费用较CEA昂贵,一般在7~10万元人民币。   CEA与CAS疗效比较    综合中、美脑中风协作组对700余例次CEA和100余例次CAS的治疗结果,对于有脑卒中症状者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CEA效果优于CAS。尽管如此,由于支架的微创性,CAS在治疗某些风险相对较大的患者方面,仍具有独特的优势。最后的观点认为:只有10%~15%的患者不适合接受CEA治疗,10%~15%的患者不适做CAS,其余70%~80%患者则两种方法都适合,可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随意选择。    在对患者决定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前,应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管造影的影像、手术风险等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评估。
范文二: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狭窄203例
来源:广东医学杂志 点击数:
201 更新时间: 文章录入:Admin
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狭窄203例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53)
【摘要】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方法及手术方法。方法选择颈内动脉狭窄大于85%的患者203例,围手术期进行抗凝治疗,全部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采用两类4种不同支架,分预扩与不预扩两种操作。结果203例操作顺利,无临床并发症,影像学评价完全成功,超声波检查脑血流恢复正常或好转;86例临床症状消失;57例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好转。3~24个月随访脑血管造影及超声波复查支架形态良好,血流通畅,血管无再狭窄。结论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的,支架的选择与是否预扩尚待商榷。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tenting for 203 stenosis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Li Shenmao, Miao Zhongrong, Zhu Fengshui, et al.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Xuanwu Hospital,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53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methodology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tenting for stenosis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 Methods203 patients of ICA stenosis greater than 85% were included. All cases were under anticoagulative therapy perioperatively and underwent cerebral vascular angiography and cervical Doppler sonography. Four kinds of different stents were used with or without advance angioplasty. ResultsAll of
203 cases underwent operation smoothly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s. All
cases were successful on image post procedure. CBF was found to be normal or
increased on sonography. Symptoms disappeared in 86 cases and improved for
various degrees in 57 cases. On angiographic and sonographic followup for 3 to 24 months, no distortion of stents and restenosis was found and blood flow was patent. Conclusion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tenting is a safe therapeutic method for stenosis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with appropriate perioperative therapy and operative method. Selection of stents and application of advance angioplasty
warrants further investigation.
【Key words】Stenosis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StentsInterventional radiology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在操作中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1~4],阻碍着这项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我们通过对203例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病例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总结研究,旨在提出一套操作方法,供研究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1998年2月至2002年8月颈内动脉狭窄大于85%,行血管内支架的患者203例;男151例,女52例;年龄55~76岁,平均(65±4?16)岁。临床症状:一过性脑缺血(TIA)频繁发作173例;一侧肢体无力69例;一过性黑目蒙43例;语言障碍32例;既往脑梗死病史146例。
1?2辅助检查本组病例均行颈部超声波及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应用多功能复
式彩色超声仪(Disonic Vms,USA)进行颈动脉初检,显示其狭窄部位、狭窄处管径(MRL)、动脉腔内动脉硬化斑块的厚度、范围及性质。采用Seldinger 技术穿刺右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利用参照物测量狭窄部位的实际数值,以便选择相应的支架。同时进行主动脉弓造影,以了解是否同时存在头臂动脉(包括无名动脉、双侧颈总动脉)起始部的狭窄。
1?3治疗方法1?3?1手术前准备术前 3~5 d 口服阿司匹林300 mg/d,抵克力得250 mg/d。术前 6 h 禁食,术前肌肉注射地西泮 10 mg。
1?3?2手术操作在神经安定镇痛麻醉下,行股动脉穿刺,放置9 F动脉鞘,在全身肝素化下,用造影导管行病变侧的颈总动脉造影,再次确认狭窄部位。然后将交换导丝沿造影导管送入颈外动脉,并将导丝头端嵌顿于某一颈外动脉分支,撤出造影导管。将1根长于9 F导引导管2~3 cm 的软头6 F或7 F导引导管衬在9 F导引导管内,并使其软头完全露出,沿交换导丝将9 F导引导管及其衬管一起送入颈总动脉,于距颈内动脉狭窄处2~3 cm 处停止,撤出衬管,将导引导管留置于颈总动脉(亦可用长鞘操作)。如不对狭窄段进行预扩:在路径图(road mapping)的指导下将交换导丝穿越狭窄部并将支架输送器进入狭窄段,在路径图的指导下一次定位,释放支架。如残留狭窄大于15%,则可沿导丝将球囊导管到位,进行扩张,用导引导管行手术后造影。术毕,撤出导引导管,保留动脉鞘 6 h 后拔动脉鞘。如狭窄大于90%,或狭窄处斑块较硬时,则需预扩。
1?3?3术后术后患者在神经监护病房监护24 h,全面监测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监测心率和血压,经颅多普勒(TCD)监测颅内有无血流异常。术后继续服用抵克力得250 mg/d,连续6周。
1?3?4手术部位及支架类型83例患者进行了89支血管成形术(PTA),包括2例锁骨下动脉、4例椎动脉。释放88枚支架,其中Palmaz支架7枚,Wallstent 支架51枚,SMART 支架26枚,AVE支架4枚。
2结果2?1术中反应203例患者中有81例术中心率不同程度下降(30~50次/min),其中35例予阿托品后缓解,余未给药3~5 min 后缓解。1例狭窄近端出现动脉夹层,后用支架覆盖,术后造影显示夹层消失(图1,2)。203例患者中早期1例在释放Palmaz支架时,支架定位不稳,向上移动,故又释放1支架(图3~5)。203例患者61例进行了球囊预扩,在球囊扩张过程TCD监测每次脱落微栓子500~1?000 个,置入支架时栓子脱落0~10个。
2?2手术结果全部病例手术顺利,1例术中出现偏瘫,即时行溶栓术,50万u尿激酶接触性溶栓后下肢肌力复原,上肢肌力4级,出院时完全恢复正常。余未出现严重临床并发症;手术后血管造影显示支架形态良好,血管狭窄残存小于10%,血流通畅。影像学评价成功。203例患者中86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57例好转,其中1例仍有语言障碍,6例仍有一侧肢体轻度无力。2?3随诊176例随诊,随诊率为86?6%, 随诊时间3~24个月,平均7个月,超声波或血管造影复查,支架形态正常,血管无再狭窄(图6~8)。86例临床症状消失;57例较术前明显好转;1例发生非血管支架侧脑梗死。
3讨论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原理与外周血管的支架治疗无异,但因其特殊位置,一旦有斑块脱落,即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1,3,5,6],如偏瘫、出血,甚至死亡。故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全过程均应以此为中心,包括围手术期。为此,我们执行了一系列不同于外周血管支架治疗的操作程序,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3?1术前准备对于颈内动脉狭窄并准备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患者,常规术前3~5 d 口服阿司匹林300 mg/d,抵克力得250 mg/d,以血管内的附壁血栓,减少术中血栓脱落
3?2全身肝素化手术开始即实行全身肝素化,以预防导管操作中任何环节上的血栓形成,并将肝素化维持到术终。
3?3“颈外动脉支撑”技术通常外周血管支架治疗时均将导丝送入病变血管,然后导入支架进行治疗。但为了尽量避免颈内动脉硬化斑块脱落的机会,就要最大限度的减少与颈内动脉动脉硬化斑块的接触,因此,我们选择了颈外动脉。颈外动脉的分支较多,代偿丰富,外科手术时结扎颈外动脉,亦不会造成明显的临床症状。而且,颈外动脉的分支较长,导丝嵌入后可获得较强的支撑力,有利于9 F导引导管的顺利输送到位。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均年龄较高,通常主动脉尤其是主动脉弓较迂曲,需要支撑力较强、远端较为固定的导丝,才能顺利通过并定位。如将导丝置于颈内动脉,由于颈内动脉颅外段无分支,血管腔较粗,导丝得不到有力的固定,致使导引导管输送困难。此外,在输送9 F导引导管时,穿越狭窄段的导丝必将对狭窄处的斑块有强烈的摩擦甚至是“切割”,加大斑块脱落的可能。因此,颈外动脉是最佳的选择。
3?4“导引导管衬管”技术基于最大限度减少与颈内动脉动脉硬化斑块接触的原则,就要求支架的释放一次定位、一次成功。因此,导引导管的保障是必要的。9 F导引导管在导丝的导引下输送过程中,很容易“铲”掉沿途血管内的动脉硬化斑块,或“铲”起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夹层。故我们在9 F导引导管内衬1根头端为硅橡胶的软头导管作为“导引导管衬管”,以6~7 F为宜,露出9 F导管2~3 cm,起到保护作用。待9 F导引导管到位后,再将衬管撤出。或者直接使用长鞘。
3?5是否预扩本组对61例患者对狭窄处进行了球囊的预扩,使用的支架有Palmaz, AVE, Wallstent, SMART支架,其中Palmaz, AVE支架为球囊扩张式,后两种为自膨式支架;由于患者狭窄大于90%的约占85%,因此进行了预扩。预扩的原则:小球囊、低气压,在释放支架后再进行后扩整理。总结本组病例,结合文献复习认为,狭窄段动脉硬化斑块局限、光滑、规则的病例,球囊扩张时斑块碎片脱落的可能较少;反之,溃疡型斑块、不规则狭窄的病例,扩张时斑块碎片脱落的可能较大[4,7],应不预扩。
3?6关于一侧颈动脉闭塞,另一侧狭窄的操作本组有17例患者为一侧闭塞另一侧狭窄,此时操作更应轻柔、简洁、快速,尽量减少颈动脉堵塞的时间。在操作中患者可能因脑缺血而躁动,一般无需处理,恢复血流后其症状马上会消失,严重时应吸氧,并给与阿托品对症治疗。
3?7支架的选择鉴于上述操作原则及笔者操作体会认为,球囊扩张式支架由于支架裸露,通过狭窄段时会增加对斑块的摩擦,加大斑块碎片脱落机会,而释放时着力点在最狭窄处,其两端并未得到支架的覆盖。而自膨式支架其输送器光滑,降低了与斑块的摩擦,释放时其远端首先打开,覆盖于狭窄的远端,起到保护作用。Wallstent与SMART均属自膨式支架,目前国际公认颈动脉狭窄应使用自膨式支架。除非血管直径小于5 mm 的椎动脉起始部。
3?8路径图的应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路径图,它可以为一次定位起决定性作用。如无路径图则可用参照物定位。
3?9术后为了防治在血管内皮匐行于支架表面之前,支架表面血栓形成,术后应继续服用抵克力得250 mg/d,连续6周。203例患者中,有9例使用了保护伞,无并发症发生,仅有2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由于痉挛不严重,故未做处理,10 min 后缓解。
综上所述,严格操作规程,尽量避免使动脉硬化斑块脱落的操作,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
内支架治疗是一微创、安全、易于推广的治疗手段。
1李慎茂,董宗俊,武剑, 等. 血管内支架在治疗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疾病中的应用.
中华放射学杂志,):817
2武剑,王拥军,李慎茂,等. 血管内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高度狭窄症三例报告. 中华神经科杂志,9
3单鸿,李少文,关守海,等. 颈动脉狭窄的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 中华放射学杂志,8
4Wholey MH, Wholey M, Jarmolowski CR. Endovascular stents for carotid artery occlusive disease. J Endovasc Surg,
5Diethrich EB. Indications for carotid artery stenting:a preview of the potential derived from early clinical experience. J Endovasc Surg,
6Belcaro G, Laurora G, Cesarone MR, et al. Ultrasonic classification of carotid plaques causing less than 60% stenosis according to ultrasound morphology and events. J Cardiovasc Surg(Torino), 7
7Yadav JS, Roubin GS, Vitek J, et al. Elective stenting of the 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ies. Circulation,
(收稿日期:)
颈内动脉、颅内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方法:在大型X线设备引导下,采取一侧股动脉(通常为右侧)穿刺,沿动脉放入直引导管,进行脑血管造影,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沿直引导管送入微导管和球扩支架,术后进行抗凝治疗。颈内动脉、颅内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风险性:主要风险为术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引起的脑梗塞和动脉内支架置入后,血流量增大,引起过渡灌注性脑出血。颈内动脉、颅内动脉内支架置入术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1、 术后抗凝问题:支架置入后,必须充分抗凝治疗六个月或更长时间,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2、 术后降低血压:术后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变化,充分降血压,防止术后颅内出血。3、 定时随访,观察支架通畅情况,可做CTA检查。
范文三:颈内动脉动脉瘤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颈内动脉动脉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颈内动脉动脉瘤(ICD-10:I72.0/Q28.1)病情处于非急性期行额颞开颅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术(ICD-9-CM-3: 39.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破裂动脉瘤:
①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颈内动脉动脉瘤破裂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内出血、脑室出血或硬脑膜下腔出血等。其中SAH最为常见,典型症状和体征有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昏迷等;
②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眼球外斜,瞳孔散大,对光反射缺失,多由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引起;
③脑血管痉挛症状:症状通常逐渐发生,表现为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④癫痫发作:可发生抽搐,多为大发作;
⑤脑积水:动脉瘤出血后,可因凝血块阻塞室间孔或中脑导水管,引起急性脑积水;或基底池粘连、蛛网膜颗粒吸收障碍引起慢性脑积水。
(2)未破裂动脉瘤:可表现为头痛、头晕、癫痫、TIA发作等,也可无任何症状,经查体或其他原因偶然发现。
2.辅助检查:
(1)头颅CT:是SAH首选诊断方法,通过CT扫描还可评定以下方面:
①脑室大小:部分动脉瘤破裂患者立即发生脑积水; ②血肿,有占位效应的脑内血肿或大量硬脑膜下血肿; ③梗塞;
④脑池和脑沟中出血量:血管痉挛的重要预后因素; ⑤合并多发动脉瘤时,CT可以初步判断责任动脉瘤;
⑥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头颅CT初步预测动脉瘤的位臵:出血主要在鞍上池和侧裂,可考虑颈内动脉动脉瘤。
(2)CT脑血管造影(CTA):多数情况下可以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有无多发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动脉瘤的钙化情况,以及病变与骨性结构解剖关系。
(3)腰椎穿刺:SAH最敏感的检查方法,但目前不应当作为首选诊断方法。降低脑脊液压力有可能因增加跨血管壁压力而导致再出血,故建议仅用于CT不能证实而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例,应当使用较细的腰
椎穿刺针,放出少量脑脊液(几毫升)即可。
(4)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目前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大部分患者可显示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有无多发动脉瘤,仅少数患者归于“不明原因SAH”。另外,DSA还可以显示是否存在血管痉挛及其程度。
(5)头颅MRI:对于大动脉瘤应当行头颅MRI检查。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用于体检筛查动脉瘤。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为颈内动脉动脉瘤,有明确手术适应征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行额颞开颅翼点或眶上眉弓入路动脉瘤夹闭术,不包括需颅内外动脉搭桥血流重建的病例。
2.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当充分告知风险,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四)标准住院日为≤1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I72.0/Q28.1颈内动脉动脉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4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4)全脑血管造影DSA或CTA; (5)头颅CT扫描。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头颅MRI,心、肺功能、神经电生理检查和认知功能评定。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号)选择用药。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等;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5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额颞开颅翼点或眶上眉弓入路动脉瘤夹闭术。 3.手术臵入物:动脉瘤夹,硬脑膜修复材料,颅骨固定材料,动脉瘤包裹材料,引流系统。
4.术中用药:抗菌药物、抗血管痉挛药物,酌情使用激素及抗癫痫药物。
5.输血:根据手术失血情况决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8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全脑血管造影DSA或CTA,头颅CT扫描;化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
2.术后用药:抗血管痉挛药物、抗菌药物,酌情使用抗癫痫药物、脱水药、激素等。
3.每2-3天手术切口换药1次。
4.术后7天拆除手术切口缝线,或根据病情酌情延长拆线时间。 5.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复查心、肺功能,行认知功能评定。 (十)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
2.体温正常,各项化验无明显异常,手术切口愈合良好。 3.复查全脑血管DSA显示动脉瘤夹闭满意。
4.仍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如生命体征平稳,经评估不能短时间恢复者,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可以转院继续康复治疗。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中或术后继发手术部位或其他部位的颅内血肿、脑水肿、脑梗塞等并发症,严重者或其他情况需要二次手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术后神经系统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3.术后继发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二、颈内动脉动脉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颈内动脉动脉瘤(ICD-10: I72.0/Q28.1 )
行额颞开颅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术(ICD-9-CM-3: 39.51 )
患者姓名:
范文四:颈内动脉(ICA)、、、、
颈内动脉分7个解剖段:
C1:颈段;
C2:岩段;
C3:破裂孔段; C4:海绵窦段;
C5:床突段;
C6:眼段;
C7:交通段
C1段(颈段):
颈内动脉在C4平面分出,进入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后C1段终止。
C2段(岩段):
全程均在颈动脉管内,分垂直段及水平段,如倒“L”形(黑箭),圆圈代表颅外及颅内颈动脉管的开口,平行黑线代表岩舌韧带,白箭示破裂孔段。
C3段(破裂孔段):
C4段(海绵窦段):
始于岩舌韧带上缘,穿过硬膜环而出海绵窦。
C5段(床突段):
始于近侧硬膜环,止于ICA进入蛛网膜下腔外的远侧硬膜环,为硬膜间结构。
C6段(眼段):
起自远侧硬膜环,止于PCoA起点近侧。
C7段(交通段):
起自PCoA起点近侧,止于ACA及MCA分叉处。
分支:①PCoA;②AChA(脉络膜前动脉):供应视束、内囊后肢、大脑脚、脉络丛及颞叶内侧;③ACA及MCA。
范文五: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分7个解剖段:
C1:颈段;
C2:岩段;
C3:破裂孔段; C4:海绵窦段;
C5:床突段;
C6:眼段;
C7:交通段
C1段(颈段):
颈内动脉在C4平面分出,进入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后C1段终止。
C2段(岩段):
全程均在颈动脉管内,分垂直段及水平段,如倒“L”形(黑箭),圆圈代表颅外及颅内颈动脉管的开口,平行黑线代表岩舌韧带,白箭示破裂孔段。
C3段(破裂孔段):
C4段(海绵窦段):
始于岩舌韧带上缘,穿过硬膜环而出海绵窦。
C5段(床突段):
始于近侧硬膜环,止于ICA进入蛛网膜下腔外的远侧硬膜环,为硬膜间结构。
C6段(眼段):
起自远侧硬膜环,止于PCoA起点近侧。
C7段(交通段):
起自PCoA起点近侧,止于ACA及MCA分叉处。
分支:①PCoA;②AChA(脉络膜前动脉):供应视束、内囊后肢、大脑脚、脉络丛及颞叶内侧;③ACA及MCA。
范文六:颈内动脉(ICA)
颈内动脉分7个解剖段:
C1:颈段;
C2:岩段;
C3:破裂孔段; C4:海绵窦段;
C5:床突段;
C6:眼段;
C7:交通段
C1段(颈段):
颈内动脉在C4平面分出,进入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后C1段终止。
C2段(岩段):
全程均在颈动脉管内,分垂直段及水平段,如倒“L”形(黑箭),圆圈代表颅外及颅内颈动脉管的开口,平行黑线代表岩舌韧带,白箭示破裂孔段。
C3段(破裂孔段):
C4段(海绵窦段):
始于岩舌韧带上缘,穿过硬膜环而出海绵窦。
C5段(床突段):
始于近侧硬膜环,止于ICA进入蛛网膜下腔外的远侧硬膜环,为硬膜间结构。
C6段(眼段):
起自远侧硬膜环,止于PCoA起点近侧。
C7段(交通段):
起自PCoA起点近侧,止于ACA及MCA分叉处。
分支:①PCoA;②AChA(脉络膜前动脉):供应视束、内囊后肢、大脑脚、脉络丛及颞叶内侧;③ACA及MCA。
范文七:13-4-20
日,北京,第一版 日,重庆,第二版
CEA、CAS、ICAS血管成形
CEA、CAS、ICAS?血管成形 ---- 徐安定 ?一般性治疗----?王拥军
缺血性卒中/TIA
CEA、CAS、ICAS血管成形术应用原则
On behalf of Stroke International Academy
脑科学研究所 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常规药物治疗----李焰?生 急性期:抗栓、神经保护、其他 ?二级预防:降压、抗栓(抗?血?小板、抗凝)、他汀、其他 出院指导
症状性动脉狭窄、无症状性动脉狭窄
动脉狭窄程度的判定
Symptomatic A狭窄:
病人一定发生过缺血性卒中/TIA; -
引起缺血性事件的动脉,引起缺血事件病灶的近段
Asymptomatic A狭窄:
未发生过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存在的狭窄; -
发生过缺血性卒中/TIA患者,但其狭窄与缺血性事
! 测定法的转换关系。 N=(ECST%-43)×(100/57) E=NASCET% ×(57/100)+43 4
件无关,即不在引起缺血事件病灶的近段。、
Current Vascular Pharmacology, 2-691
动脉狭窄程度的判定
(NASCET方法)
颈动脉颅外段:CEA CAS
症状性狭窄的分类: o 正常: o <50%的狭窄 o 50-70%的狭窄 o 70-99%的狭窄 o 完全闭塞
无症状狭窄的分类: o 正常 o 60%的狭窄 o 完全闭塞
Current Vascular Pharmacology, 2-691
CAS和CEA:RCT
SAPPHIRE Symptomatic High-risk None Symptomatic Standard-risk EVA3S, SPACE 1, ICSS CREST Asymptomatic High-risk None Asymptomatic Standard-risk ACT 1, SPACE 2 ACST-2
颈动脉颅外段
Metaanalysis CAS vs. CEA Endpoint: any periprocedural stroke or death
1: Kastrup A et al.: Acta Chir Belg (9-28
前瞻、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盲法判定 o
比较对于症状性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是CEA还是CAS更好
卒中事件发生率(%)
围手术期卒中、心梗
HR=1.79 P=0.01 HR=0.50
每个中心团队包括神经科医生、介入医生、外科医生和研究协调员
主要终点:(卒中、心梗、围手术 期死亡+同侧卒中) 围手术期事件(死亡、卒中、心梗)
心梗事件发生率(%)
95% CI 1.14-2.82
95% CI 0.26-0.94 P=0.03
HR=1.11 95%CI 0.81-1.51 P=0.51
N Engl J Med -23.
HR=1.18 95%CI 0.82-1.68 P=0.38
围手术期颅神经麻痹
围手术期同侧卒中
症状性颈动脉 狭窄(>50%)
终点事件发生率(%)
主要终点:任何卒中、死亡、 心肌梗死 o
栓子保护72% o
N=1713,随机
CEA(n=855)
CAS(n=855)
DWI(手术后)
CEA 18(17%)
OR(95%CI) 未调整 4.94(2.67-9.16) 调整 5.12(2.78-9.79)
新病灶(≥1) 62(50%)
HR=0.07 95% CI 0.02-0.18 P<0.0001 HR=0.94 95% CI 0.50-1.76 P=0.85
单发损害 多发损害
18(15%) 44(35%)
9(8%) 9(8%)
Lancet -97.
1.83(1.21-2.27) p=0.003 2.13(1.36-3.33) p=0.001 2.16(1.40-3.34) p=0.0004
1.69(1.16-2.45) p=0.006 1.92(1.27-2.89) p=0.002 1.86(1.26-2.74) p=0.001 1.95(1.30-2.92) p=0.001
终点事件发生率(%)
终点事件发生率(%)
1.43(0.79-2.59) p=0.23
1.28(0.77-2.11) p=0.34
2.76(1.16-6.56) p=0.017
2.73(0.87-8.53) p=0.072
卒中、死亡或 围手术期心梗
任何卒中或死亡
致残性卒中 或死亡
围手术期死亡
卒中、死亡或 围手术期心梗
任何卒中或死亡 任何卒中或 围手术期死亡
致残性卒中 或死亡
Lancet -97.
年 EVA-35 SPACE ICSS 总数 10 CAS 事件 26 42 61 129 患者例数 265 573 828 1666 事件 11 31 33 76 CEA 患者例数 262 563 821 1646 权重 14.1% 42.4% 43.5% 100.0% Odds ratio(95% CI) 2.48(1.20-5.13) 1.31(0.82-2.11) 1.90(1.23-2.93) 1.73(1.29-2.32)
指南推荐(AHA/ASA 2011)
症状性狭窄70–99%推荐CEA(I,A). 围手术期并发症(所有 卒中和死亡)必须< 6% (I, A) §?
症状性狭窄50-69%者,选择性手术(男性,近期大脑半球
0.1 1 10 100
异质性校验:χ2=2.42, df=2(p=0.30); I2=17% 总效应检验:Z=3.59(p=0.0002)
症状),围手术期并发症(卒中和死亡)必须< 3% (I, A) §?
CEA应尽早进行,最好发作后2周内 (II, B) §?
症状性狭窄<50%,不推荐CEA
需要完成长期随访以确定颈动脉支架和内膜剥脱术的疗效。 目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仍然是外科治疗的合适选择。
Asymptomatic: >70% might be considered.
2 椎动脉颅外段
药物治疗椎动脉狭窄的效果? o
外科治疗椎动脉的效果?相关并发症较高 o
药物治疗:椎动脉颅外狭窄的主要策略。 o
CAVATAS(RCT)研究亚组分析,仅8例VA血管内治疗
(Carotid And Vertebral Artery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Study)
3 颅内动脉(ICAS)狭窄 Trial
Stenting and Aggressive Medical Management for Preventing Recurrent stroke in Intracranial Stenosis
enrollment
积极药物治疗
指南推荐(AHA/ASA 2011)
预期随访1--‐3年(平均2年)
积极药物治疗+支架置入术
Cerebrovascular
357--‐368
SAMMPRIS研究提前终止
世界第一个在重度(≥70%)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开展 的比较药物+支架治疗和优化药物治疗的多中心随机临 床试验(SAMMPRIS)预计将纳入764名患者,然而 由于支架组死亡率过高的安全问题
,于2011年4月被提 前停止。
支架治疗 
30天内的卒 中或死亡
主要终点的累计事件率
1年主要终点:20.0%
积极药物治疗 
20 Chimowitz
):993--‐1003
):993--‐1003
1)为何积极内科治疗的卒中风险明显低于预期?
2) 如何看待该研究30天卒中+死亡高达14.7%? o
该数据不仅显著高于积极药物治疗组, o
也高于既往有关支架研究资料(5-10%)。 o
严重出血9.8% vs 2.2%,包括颅内出血。
操作者熟练程度问题(3例获资质)? –
支架组负荷剂量氯吡格雷600mg的问题? –
1年卒中: 13%
WASID研究 一般药物干预 23%
积极药物干预!
优化抗血小板 o
强化他汀:平均LDL-C 73-76mg/dl o
优化降压: 134/76mmHg左右 o
生活方式干预
sICAS的支架治疗 ICAS(≥70% )Wingspan支架的队列研究
北京天坛医院姜卫剑教授等进行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100名症状性颅内动 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 ,均置入Wingspan支架,平均随访约1.8年。 主要终点事件为30天内任何卒中或死亡,和30天后的同侧缺血性卒中。并将本研 究结果与WASID研究数据进行对比。 术前阿司匹林 300mg+氯吡格雷 75mg至少3天 术后阿司匹林300mg +氯吡格雷75mg治疗 1月
Wingspan支架队列研究的事件发生率低于 WASID研究
2年事件发 生率: 9.6%
1年事件发 生率: 7.3%
o TIA或缺血性卒 中发病90天内
o 症状性颅内动脉 粥样硬化性狭窄 (≥70%)
Wingspan支架置入术
之后,阿司匹林 100--‐300mg或氯吡格 雷75mg/d维持治疗
Wingspan支架队列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的1年发生率较WASID研究中 显著降低(7.3% VS.18%),其中30天卒中或死亡率为5%。
24 Wei--‐Jian
Wei--‐Jian
SAMMPRIS研究提示只有围手术期并发症降到 3.8%,才有可能介入手术获益
3) 如何看待该研究30天卒中+死亡高达14.7%? o
30天后两组狭窄相关缺血卒中再发一致 5.7% Vs 5.8% 没有额外远期获益!
这是目前无法达到 的目标, 多数围手术期并发 症为10%左右, 目前报道最好的围 手术期并发症也是 5%
Leung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oke 2011 Jiang WJ, et al. stroke 2011
如果支架围手术期卒中+死亡风险不能远低于5.8%, 则支架不存在获益可能!
颅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偏高
, 存在再狭窄问题,疗效未得确证
术后再狭 窄率高达 约30%
2009年美国颅内血管介入治疗指南/2010ASA二级预防 指南一致推荐,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70%的患者,在 单纯药物治疗失败时(3个月),可考虑行血管内治疗
术后1年 卒中复发 率仍 >10%
Vellimana AK, et al. Neurosurg Focus 30 (6):E14, 2011
Meyers PM, et al. Circulation 35-2249
Thanks! 敬请批评指正!
范文八:【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护理   颈动脉狭窄是由于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管腔狭窄的疾病,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狭窄大于70%的患者卒中率可高达13%。近年来,血管内支架置入术(CAS)以其创伤小、痛苦少、易于被患者接受,至今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1],笔者所在医院自2009年7月-2010年7月行CAS手术患者12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53~71岁,5例颈动脉狭窄程度>70%,4例60%~69%,3例50%~59%,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例,顽固性头晕患者3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1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评估患者的文化水平、心理状态及对该项技术的认识程度,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耐心的讲解并详细解释这种治疗方法的优点、目的,告知操作方法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增强对手术的信心,消除或减轻其焦虑和恐惧心理,使之理解和配合。   2.2 术前护理 遵医嘱口服波利维75 mg/d,拜阿司匹林0.1~0.3 mg/d,共7~10 d。术前2 h给予尼莫地平50 ml静脉泵入2~3 ml/h。完成相关辅助检查:心电图、血常规、血凝常规、生化全套、乙肝表面抗原,做碘过敏试验。双侧腹股沟区备皮,沐浴更衣,并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及术中怎样配合医生。于手术对侧肢体建立静脉通道(静脉留置针)。遵医嘱禁食、禁水4~6 h,术前30 min肌注鲁米那。   2.3 术中护理   2.3.1 遵医嘱调节和记录给药时间、剂量、速度和浓度,根据患者血管情况及时更换所需器械、导管或导丝。   2.3.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患者的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及肢体活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因在导管及导丝推送过程中及支架释放中可刺激颈动脉血管发生血管痉挛,造成脑缺血、缺氧;刺激迷走神经兴奋而致心动过缓;可能撕裂血管内膜和斑块使栓子脱落而发生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2]。如出现头痛、意识障碍、血压下降等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2.3.3 注意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如有无言语沟通沟通障碍、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有无寒战、高热等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3.4 遵医嘱给予输氧和心电监护,保持各管道通畅。   2.4 术后护理   2.4.1 一般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平卧24 h,手术侧下肢伸直,制动6~12 h,穿刺处加压包扎,局部应用沙袋压迫6 h,防止出血和血肿,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卧床期间做好皮肤护理,定时帮患者按摩受压部位,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减少对肾功能的损害。   2.4.2 病情观察 术后患者在NICU监护24 h,并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动态监测24 h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语言情况,并与术前比较,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记录。严密观察股动脉穿刺处有无渗血、肿胀或血肿发生。绷带加压包扎的松紧度是否适宜,术后2 h内每30 min测足背动脉搏动1次,观察足背动脉有无减弱或消失,皮肤颜色是否苍白及温度是否下降,脚趾活动情况,穿刺侧下肢有无感觉障碍。嘱患者咳嗽或排便时用手按压伤口处,以防出血。   2.4.3 抗凝药物的应用 为防止支架表面血栓形成,术后应继续服用波利维75 mg/d,连续8周,或者给予肝素100~150 mg加入生理盐水50 ml(2 ml/h)持续泵入,连续5~7 d,终生口服阿司匹林。术后按时查血凝常规,严密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或紫癜,有无黑便,牙龈出血及皮下出血倾向,告知患者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学会自我观察,按时服药。   2.4.4 预防感染,根据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4.5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2.4.5.1 过度灌注综合症 过度灌注综合征是支架植入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头痛、局部性和(或) 全身性癫痫,严重者可出现治疗侧脑出血。主要是由于颅内血管长期处于低血流量灌注的情况,且颅内没有足够的代偿,血管自主调节功能受损,支架置入后大量的血液涌入,造成过度突破而至脑出血[3],所以术后控制性低血压十分重要,一般控制血压在110~140 mm Hg/70~90 mm Hg之间,必要时可静脉输注血管解痉剂尼莫地平。   2.4.5.2 心率下降和术后低血压 这是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后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是支架释放时,刺激颈动脉窦,导致迷走神经增加,大量传入冲动到达孤束核后,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导致心动过缓,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4]。心率在50次/min以上不需处理,当心率下降至50次/min以下时使用阿托品或异丙肾纠正,血压下降可用多巴胺、扩容等措施。   2.4.5.3 血管痉挛 手术可能引起血管痉挛,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改变,有无头晕、恶心及肢体麻木无力,如果出现上述表现考虑脑血管痉挛可能,及时报告医生。为防止血管痉挛,术前2 h起,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根据血压调整用量,一般维持在110~120 mm Hg/70~80 mm Hg水平,利用其降压和扩张非缺血性动脉的作用,还可以防止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   2.4.5.4 再度狭窄 一般发生于术后1年,发生率为6.2%,主要是由于受刺激后的内皮和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所致,狭窄超过支架管径的50%定义为再狭窄[5]。年龄>75岁、女性、高血糖和CEA史是CAS远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6],所以术前术后抗凝治疗十分重要,特别是支架植入后要常规服用抗血小板制剂。   2.4.5.5 栓子脱落 术中栓子脱落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可发生在术中的每个阶段,尤其是在输送导管,保护装置及球囊预扩张时[7],应严密监测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发现患者言语不清、失语、偏瘫等,应立即报告医师,行CT及脑血管造影,确诊后立即给予溶栓、解痉、脑保护治疗。为有效降低栓子脱落,术前规范化给药和术中规范化操作是十分必要的,包括全身肝素化、不间断给导管冲水和排除空气等[8]。近年来,发展的脑保护装置可明显降低脑栓塞的发生率。   3 出院健康宣教   出院后3~4周内限制重体力活动,以后也应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球囊或钢圈脱落移位。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兴奋以及情绪波动过大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科学饮食,劳逸结合。向患者说明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嘱其遵医服药,并教会患者自己观察有无出血倾向。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护理工作中只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成功保障。护士要加强业务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使脑卒中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黄平,刘玉春,武文娟,等.1例高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及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54.   [2] 林秀兰.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J].护理研究,):.   [3] 李慎茂,凌峰,廖中荣,等.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56-61.   [4] 曹铭华,江顺福,吴明超,等.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15例分析[J].江西医药,):791.   [5] 温宏峰,李继来.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32-33.   [6] Khan M A,Liu M W,Chio F L,et al.Predictors of restenosis after successful carotid artery stenting[J]. Am J Cardiol,):895-897.   [7] 郝强,李慎茂,焦力群,等.高位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疗效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363-364.   [8] Cremonesi A,Manetti R,Setacci F,et al.Protected Carotid Stenting:Clinical advantages and complications of embolic protection devices in 442 consecutive patients[J].Stroke,):.   (收稿日期:) (本文编辑:李静)
范文九:摘要:脑血管介入治疗是指在X线电视监视下,经血管途径借助导引器械(针、导管、导丝)递送特殊材料进入神经系统病变区,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经血管途径的神经介入治疗,经皮穿刺部位主要在右侧腹股沟部。使用全方位护理技术配合医生行脑动脉DSA介入性救治,使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成功,没有因护理不当而出现护理并发症。脑血管介入治疗改变了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传统模式,同时为护理学科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关键词:颈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09-0350-01  我科自2012年6月开展介入以来,至2012年7月,采用介入治疗颈内动脉狭窄4例,并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4例病人3位男性,一位女性,均为老年病人,在63到83岁之间。均在局麻下行手术治疗。其中一位在术中血压偏低,及时给予升压药及胶体治疗后血压有所上升,回病房在持续给与监测血压及升压治疗后血压三天后恢复正常。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术前准备  1.1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所患疾病认知程度及治疗效果不确定,往往有焦虑、烦躁或恐惧的心理,导致患者的情绪不稳定,休息、睡眠不佳。针对这些心理特点,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告知手术的简要操作步骤及优点及成功病历的介绍,以解除患者的心理顾虑  1.2 其他护理,给病人置留置针于左手上,因为术者手术时在病人右面,方便术者,以避免手术时输液管路给术者带来不便。遵医嘱以每小时5ml避光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以预防患者术中发生血管痉挛。血管痉挛。这四例病人中其中有一例未导尿,术中病人由于膀胱充盈而准备导尿用物,而术前导尿并留置尿袋。告知家属准备两袋盐,用于病人术后股动脉的加压包扎。  2 术中护理  2.1 患者入导管室后,首先进行查对,再次安慰、鼓励患者,尽量消除焦虑和恐惧。标记部位:协助患者平卧手术台上,充分暴露插管穿刺部位,标记足背动脉,在护理记录单上注明术前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便于术后对照观察。  2.2 术中配合:连接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固定患者头部,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协助医生消毒及铺好无菌手术台,备好肝素盐水、局麻药物、接压力输液装置,保持莫菲氏管以下输液管无菌,检查气体是否排尽,将压力袋加压至300mmHg,将监护器摆在术者对面,调整好角度便于医生观察。监测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注意压力袋液体情况,及时加压并维持压力袋内压力,防止气栓或血栓形成。将肝素按照一比十的比例配置好,遵医嘱在无菌盐水溶液中加入肝素钠500单位。  3 术后护理  (1)绝对卧床,患肢制动24小时,患侧下肢可取伸展位,不屈曲,保持术侧下肢伸直的状态下,可进行足趾及踝关节的活动。术后穿刺部位加沙袋压迫6小时,穿刺侧肢体限制活动24小时,患侧下肢可取伸展位,不屈曲,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和远端皮肤颜色、温度及穿刺处有无渗血、皮下气肿等。制动期间,也需协助患者翻身,给予患者取术侧卧位,下肢伸直,健侧屈曲,以保证患者舒适,防止压疮。  (2)支架患者术后医生拔股动脉鞘后按压15分钟,协助予加压包扎,并予盐袋压迫止血6小时。制动期间,也需按时翻身,防止压疮。可以给予患者术侧卧位,角度不超过60度。下肢伸直,健侧屈曲,翻身时采取轴线翻身方法。为促进静脉回流,环节肢体肿胀和不适感应按摩制动肢体。  (3)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心电血压血氧,股动脉穿刺处有无渗血、周围有无血肿、术侧下肢远端皮肤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后即可吃饭,但避免使用甜汤、鸡蛋,以防胀气。鼓励患者大量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除,4小时内饮水2000ml。  4 小结  颈内动脉狭窄病病人实行介入治疗,是一项新技术,对病人创伤小因而患者容易接受。但也可发生一定的并发症,因此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使患者能够轻松安全地接受治疗,顺利康复。
范文十:摘 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对45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全组手术成功率100%,11例患者在术中出现心率减慢,8例患者血压下降,给予提高心率升血压等措施均在1周内症状消失,3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头痛,1例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出现假性动脉瘤,经加强局部压迫后治愈。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术后加强护理对于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护理   doi:10.3969/j.issn.09.19.255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nurse before,during and after stent angloplastyr.Methods:45 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psychology nurse and preparative before,and observation during and nurse after stent angloplastyr.The syndromes were treated.Result:The successful rate of stent implantation was 100%.There were 11 cases with heart rate slow down during operation,the blood pressure declined in 15 cases.The symptom was cured by elevation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within 1 week.3 patients had transitory headache after stent angloplastyr. 1 patient who had artificial aneurysm at puncture place after stent angloplastyr was cured by local pressure.Conclusions:The preparative before,and observation during and nurse after stent angloplastyr have signification to success.   Key words carnurse?      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是成人致残的主要病因,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0%~80%,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颈动脉狭窄可引起脑血管疾病,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是近年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新技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风险性低等特点,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可有效地预防脑缺血发作及因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引起的脑梗死。现将我院已开展的45例颈动脉狭窄的CAS治疗与护理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4年5月~2008年9月收治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45例,男37例,女8例;年龄47~72岁,平均62.6±5.9岁。临床表现:一过性偏身麻木12例,一过性偏身无力9例,一过性黑朦3例,一过性言语障碍3例,头昏15例。无临床表现,但颅脑X射线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MRI)发现有脑梗死3例。合并有高血压17例,糖尿病11例,高脂血症9例。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及头颅CT或MRI、颈部超声、胸部X线检查。术前3~5天常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片300mg/日,氯吡格雷片75mg/日,2小时前静脉泵尼莫通3ml/小时。根据全脑DSA结果选择恰当自膨式支架。术中行心电监护,在血管机下采用局部麻醉,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8F动脉鞘,全身肝素化,在0.035in超滑导丝导引下,送入8F导引导管置于病变近心端。在路途下将Angioguard保护伞(美国)安置于同侧的颈内动脉远端,然后沿保护伞的导引钢丝,送入扩张球囊进行预扩或直接支架植入,支架位置放置准确后,在透视下释放支架,造影观察狭窄段扩张情况,必要时再行球囊后扩张,最后回收保护伞。重复颈动脉造影及颅内动脉造影,观察支架释放后颈动脉扩张情况,以及颅内段各分支的供血情况,如无异常结束手术。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共3~5天。继续口服阿司匹林300mg/日,氯吡格雷75mg/日,至少3个月,以后改为阿司匹林100mg/日维持治疗,并行基础疾病的治疗,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护 理      术前一般准备: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凝血指标。术前3~5天常规口服氯吡格雷75mg/日及阿司匹林300mg/日,2小时前静脉泵尼莫通3ml/小时。术前手术区域备皮,禁食12小时、禁水6小时。病人紧张,可给予术前针鲁米钠0.1g肌注。   术前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针对病人的情况做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解释手术的方法,经治医生的技术水平,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必要时请病人作现身说法,以消除病人的心理顾虑,愉快地接受手术。   术前体位训练:手术时应平卧位,术后病人常需下肢制动,卧床休息24小时,向病人说明卧位的重要性,以免影响手术的操作,同时应教会病人床上大小便,术后大小便时嘱应用手按压伤口,勿用力咳嗽,以免伤口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术中配合: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心率,详细记录心电监护的变化,不时询问患者的感受,有无肢体麻木,偏瘫,言语不清等,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做好抢救工作。注射造影剂时患者出现呕吐,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血压下降,提示药物过敏,应立即停止注射,配合医生抢救。双侧瞳孔不等大时,及时给予20%露醇快速静滴,并告知医生停止手术治疗,配合医生抢救。根据患者体重准确配制肝素钠浓度与使用剂量,注意记录用药时间。观察颈动脉窦反应,有无低血压,心动过缓。本组术中有11例释放支架后发生心率减慢,变化最大者由89次/分钟降到40次/分,患者当时出现烦躁情绪,静脉注射阿托品后症状消失,心率恢复正常;有8例释放支架后发生血压下降,变化最大者由158/94mmHg降至64/38mmHg,静脉滴注多巴胺和间羟胺,将血压维持在(100~130)/(60~90)mmHg,1~3日后可停用,最长达6日。   术后卧位与休息:术后应绝对卧床休息,术侧肢体伸直并制动24小时,伤口采用“8”字法包扎,局部用两个0.5kg重沙袋加压止血,12小时后取出一个沙袋,24小时后取出另一个沙袋。长时间的强迫体位,易引起患者烦燥,血压升高,尿潴留,病人会强烈要求坐起,有的甚至会自行坐起,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护理,承认其不适感,表示理解,解释此体位的重要性和坐起的危害,取得患者的配合。当感到腰背酸痛不适时可背部按摩,可进行下肢的被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病情观察与护理: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情况,术后24~48小时行连续动态心电监测,注意血压,心率,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每小时记录生命体征1次,及时发现有无并发症并报告医生处理。①出血的观察,术后每30分钟巡视病人1次,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出血及皮下血肿;观察穿刺侧下肢的皮肤温度,颜色,足背动脉的搏动及脚趾的活动情况,并作好记录。如出现穿刺侧肢体足背动脉减弱或消失,皮肤紫绀,皮温低,肢体发麻等,可能是包扎过紧或栓塞所致,应及时处理,以防造成肢体坏死。咳嗽、喷嚏、排便时应按压伤口,避免增加腹压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询问病人有无口鼻腔及牙龈黏膜的出血,注意大小便及呕吐物的颜色和量,了解有无出血倾向及肾功能损害。本组有3例发生伤口出血,经更换敷料及局部加压包扎后血止。②观察有无高灌注综合征,介入治疗使病变血管开通后血流通量急剧增加导致脑过度灌注而造成不良反应,如出现剧烈头痛,头胀,恶心,呕吐,癫痫,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发生同侧颅内出血,立即通知医生处理。③脑血管痉挛主要是由于介入材料及造影剂的刺激引起,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肢体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因此行脑血管介入治疗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脑保护装置(不宜过分大于血管直径)及导管,操作轻柔,围手术期应用尼莫通微量泵注入,速度3~5ml/小时,以改善脑血流。术中术后应注意观察神志瞳孔的变化,及早发现脑血管痉挛症状,避免因脑缺血,缺氧时间过长而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1]。本组病人术后有3例出现头痛,经调整尼莫通用量后症状很快缓解。   饮食指导:术后回病房即可进食,先以流汁或半流汁为主,少食产气食物,如牛奶、豆浆等以免引起腹胀,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限酒,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增加肾脏的排泄,避免造影剂造成肾脏损害。术后6小时尿量应达到600~800ml,24小时应为ml。   出院指导: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需长期治疗及预防,口服氯吡格雷75mg/日半年,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日口服终生,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日口服终生,应定期来院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经颅多普勒(TCD)、颈部血管彩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兴奋,以及情绪波动过大,适度的体育锻炼,预防感冒,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戒烟、戒酒,低脂、低盐饮食,多食蔬菜水果。用软毛刷刷牙,勿做颈部按摩。      结 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1.5%,术后残余狭窄率     讨 论      脑血管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常见病症之一,其病死率仅次于恶性肿瘤,且致残率高达70%以上,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血管内支架置入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支架置入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风险性低、住院时间短,患者及家属容易接受。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术前我们除完成常规检查外,针对术中术后需要患者的配合,对患者进行了卧位及床上大小便的训练,指导翻身与下肢活动的方法,讲解卧位的重要性,根据不同的心理状况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手术并积极配合。本组病人术后多数患者习惯床上大小便,极个别不习惯者在按摩、热敷、诱导等方法帮助下多能排出小便。只有一例给予了保留导尿。没有因为护理不当而发生出血、血肿、静脉栓塞,因此术前准备的妥善与否,关系到手术能否顺利进行。术中在导管及导丝推送过程及支架释放中可刺激颈动脉血管发生血管痉挛,造成脑缺血,缺氧,刺激颈动脉窦而致迷走神经兴奋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可能撕裂血管内膜和斑块使栓子脱落而发生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2]。   预防:术中选用合适的支架及准确的支架释放是防止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的关键[3];围手术期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适量使用镇静剂也是防止颈动脉窦反应的必要因素;使用保护装置能有效降低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支架置入后使病变血管开通,血流量急剧增加导致脑过度灌注,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并发症[4]。由于颅内血管长期处于低血流灌注状态,加之颅内没有足够的代偿,血管自主调节功能受损,一旦血管突然扩张,血流量明显增多即可发生。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形成及假性动脉瘤,多由于压迫不当,患肢移动及肝素与抗凝药物应用引起,穿刺部位血肿是血管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5],出血量大时可引起压迫症状。由此可见术中医护技之间的密切配合,细心观察病情并完善各项护理是减少及降低并发症的有效保证。CAS是神经内科非常重要的诊疗手段,对于某些疾病如脑血管狭窄,脑动脉瘤,以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治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熟练掌握CAS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精心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特别应加强术后患者病情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任何细微变化,做好详细记录,以便及早发现各种先兆症状,及早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处理。只有早预防,早发现,主动有效的抢救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或避免并发症发生,促使患者及早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景端.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栓塞治疗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护理学杂志,):26-27.   2 林秀兰.颈动脉支架植入学率术病人的护理.护理研究,):.   3 王细林,陈国华,张继龙,等.脑血管狭窄支架治疗并发症及处理.国际脑血管病杂志,):689-690.   4 李慎茂,凌锋,缪中荣,等.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中国脑血管病杂志,):56-61.   5 王希锐.介入放射学问答.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肢动脉闭塞症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