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天考试发烧了发烧要不要吃退烧药考试

孩子发烧了 去医院这5样东西一定要带上
孩子生病了家长特别慌乱,第一想到的就是要去医院,去医院要带上这五样东西,既能方便大夫判断宝宝的病情,又能帮助大夫参考选择药物,避免重复开药。
临床上经常见到年轻惊慌失措地带着发的宝宝冲进诊室,大夫问:“给宝宝带和水了吗?……”得到的回答都是:“没带!我们一看到孩子发高烧,一着急就赶紧来了。”对机体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一定程度的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御反应,可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体温如果过高又会使机体的各种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而且5岁以下的孩子如果出现高热,很容易发生热性惊厥。因此,带发高烧的宝宝就诊,父母应杜绝“空手而来”。到医院带好5样物品———水、药、表、卡、本。1.水。孩子因为生病肠胃不适,不想吃饭喝水,加上体温较高,大多数孩子会出现脱水现象。所以恰当的补液,可减轻“脱水热”对孩子机体的影响。而且,随着补水后孩子排尿增多,体温下降也会较为顺利。建议家长带孩子就诊时带上温开水,在就诊的路上和等待过程中,少量多次给宝宝喂水。2.药。若宝宝体温在38.5℃以上,去医院前就可以先口服退热药,具体剂量参照药品参考剂量,以免宝宝因为体温骤升而发生热性惊厥。如果体温没达到38.5℃,也应随身带上退热药,方便体温升高时服用。同时,带上宝宝已经口服的药物和家中储备的药物去就诊,这样既方便大夫判断宝宝的病情,又可以帮助大夫参考选择药物,避免重复开药。3.表。随身带上体温计,在等待就诊的过程中可给宝宝测量体温,一旦体温超过38.5℃,应及时报告分诊护士,通知医生尽快给宝宝诊治。自己带体温计,不仅使用方便,还能避免交叉感染。4.卡。只要准备带宝宝去医院,就要带上医院的就诊卡,避免再次建卡浪费就诊时间。如果宝宝有医保卡,也应一并带上,因为目前医保卡需要凭卡进行实时结算。5.本。去医院就诊时,应带上宝宝的病历本,方便医生查看记录。同时,近期在其他医院检查的化验单也应带全,以便医生参考,避免宝宝重复化验检查。主讲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吴 珺(本讲座由张冕整理)
延伸阅读:《》 《》 《》
本文来源:网易亲子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这两天小孩升学考试却发烧了怎么办?最好不
这两天小孩升学考试却发烧了怎么办?最好不
健康咨询描述:
这两天小孩升学考试却发烧了怎么办?最好不影响学习。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帮助网友:1547称赞:45
&&&&&&病情分析:&&&&&&孩子的身体要紧,立刻去医院。&&&&&&指导意见:&&&&&&打退烧针和吊盐水是必要的。不管现在学习有多忙,一定要保证休息时间。可以吃些营养品。
帮助网友:5401称赞:181
&&&&&&病情分析:&&&&&&那只能是尽可能快点恢复健康了、&&&&&&指导意见:&&&&&&目前能做的是查个血常规,明确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抗病毒及抗炎对症治疗。多喝水,尽量静点稍微好一点的药物。
参考价格:20
参考价格:15
参考价格:7.5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主要用于感冒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热等...
参考价格:¥15.9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
参考价格:¥16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孩子发烧要不要马上吃退烧药?
儿科专家详细解析孩子发烧那点事
商报讯 (记者 祝洁炜 通讯员 鲁青 程海瑛) 家有宝贝,偶尔发个烧再正常不过,但不论多镇静的爸爸妈妈,只要遇到宝宝发烧,就心急如焚。上周六,浙医二院儿科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宝贝发热全攻略”的家长学校,吸引了很多家长。体温多少算是发烧,发烧后又该如何处理应对?儿科专家详细解析孩子发烧那点事。 多高的温度才算发烧? 一摸宝宝的手心、额头,皮肤微微发烫,宝贝发烧了?但真要知道宝宝有没有发烧,还需要依靠体温计的帮助。 浙医二院儿科主任冯建华说,通常,我们可以从三个部位测量体温,部位不同,测的温度也会有所区别。腋窝的温度范围在36.0℃~37.0℃之间,口腔温度比腋温高0.3-0.5℃,直肠温度(从肛门测得)范围在36.9℃~37.8℃之间。如果超过上述的温度,就说明宝宝发烧了。 不过,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宝宝的体温也会升高一些。比如,傍晚时,宝宝的体温会比早晨稍高一些,进食后、运动后、室温过高、衣被过厚,宝宝的体温也会有所升高。如果只是这种短暂的、幅度不大的体温波动,宝宝精神好,没有其他症状,在调整外界因素或是短暂休息后,体温马上恢复正常的,那就不算是发烧。 给孩子降温首选物理方式 如果经过多次测量确定是真发烧了,家长也不用着急。冯建华主任说,孩子发烧了,精神好是前提,可以不着急去医院,在家先观察48小时。 在家观察的时候,家长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先给孩子降温,常见的降温方式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一般主张首选物理降温。可以给宝贝适当解衣散热,然后可准备温水擦浴,水温应比体温低3-4摄氏度为宜,不能过冷,否则会引起肌肉收缩,致使寒战热度又回升。擦浴时,用小毛巾从宝宝颈部开始擦拭,从上往下擦,腋 窝、腹股沟处体表大动脉和血管丰富的地方要擦至皮肤微微发红,有利于降温。注意宝宝胸口、腹部、脚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更简单的可以在额头、颈部、腹股沟部位贴上退热贴。 冯建华主任特别提醒,不要用酒精给孩子擦浴,酒精擦浴虽然能降温,但擦浴同时宝宝皮肤也会吸收酒精,急诊室偶尔也会接诊因酒精擦浴而“醉酒”的孩子。 饮食护理也很重要。发烧的小儿首先应供给充足的水分,其次要补充各种营养物质。母婴喂养的孩子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婴儿,可喂稍稀释的奶,比如原先30ml水冲调1勺奶粉,可适当加水量至35ml或40ml,但不宜过稀。稍大孩子发烧时的饮食可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如果孩子胃口不好,不要勉强其进食,可以等体温下来有饥饿感时再吃。 发烧超过48小时建议就诊 如果采用物理降温后,孩子的腋温持续大于38.5摄氏度,或肛温持续大于39.0摄氏度,那就应予以药物降温了。 临床上经常碰到两类家长,一类家长一碰到孩子发烧,马上喂退烧药,还有一类则相反,害怕退烧药的副作用,恐惧使用。冯建华主任说,这两种态度都不对。退热药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比如刺激胃黏膜、破坏食欲、损害肝脏和肾脏,有的还可引起过敏反应,起皮疹,所以使用退热药物应慎重。但相对高热对机体造成的危害,退热药这些罕见的并发症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所以该出手时要出手。注意一次性也不可用量过大,应严格按孩子的体重服用。 孩子发热时,体温退而复升是很常见的,如果宝宝精神还好的话,继续观察、降温。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应带去医院就诊:1、精神状态不好。这里要强调的是服用退热药物体温退下来后精神状态还不好。2、体温持续高热,退热药不起作用。3、48小时体温退而复升,虽然我们平时说病毒感染自限性过程要3天左右,但如果48小时体温还不稳定,建议还是去给专科医生看看比较放心。4、如果发热时孩子还有头痛、呕吐、腹痛明显、四肢抖动、惊跳、发皮疹等都应及时就医。 特别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过往就发热惊厥史,那就不适用以上的处理方法,一旦出现发热,应该立即服用退热药物,然后去就近的儿科就诊,同时告知大夫孩子曾有过发热惊厥史,避免惊厥再次发生。
[] [] [] []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点击上方 “西安妈妈网”超多福利等你哦!
  最近西安孩子生病发烧的多。对于孩子发烧护理,很多妈妈都是一知半解。孩子体温略高,有的妈妈赶紧带孩子跑医院。有的孩子烧到40&C了,精神恍惚,有的妈妈还坚信靠孩子自身抵抗力可以自愈。
  那孩子发烧了,我们经常遇到的误区有哪些呢?正确的护理方式是怎样呢?妈妈网特邀和睦家广州诊所医疗总监,夏凯莉医生为我们解答。想要知道的都有了!
  首要问题:怎样判断孩子是否发热?
  通过测量体温可以判断孩子是否发热。不同的测量方式得出数据不同。
  对于稍大的孩子来说,腋下测温是最准确的。因为测量额头和耳朵的温度最为方便,也是我们一般推荐的方法。
  用水银温度计测腋下温度,超过37.2&C就算是发热了。
  测量额头和耳朵则是超过38&C,才算是发热。
  误区一:吃了退热药就不用物理降温错!
  无论什么时候,孩子发热都可以采用物理降温。
  38.5&C以下可以优先采取物理降温。
  如果体温上升不快,比如2个小时内从37.6&C升到37.8&C,这时不需要纠结上升0.2&C是不是很严重,只要多喝点水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体温短时间内上升得很快,比如在20分钟内从37&C升到38&C,那需要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
  有一点要注意的,如果孩子体温上升很快,这种情况容易出现高热抽搐。体温快接近38.5&C时,要做好药物降温的准备。
  体温超过38.5&C,已经吃药了,仍然可以继续物理降温,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二:用酒精擦拭降温 错!
  千万不要用酒精擦拭降温。这个已经经过十几年的验证了,不能用的。酒精擦拭会引起宝宝脱水和散热不均衡。
  常用的物理降温包括温水拭浴、温水擦浴。但是要注意的是,冬天温度比较低,洗温水浴,宝宝有可能再次受凉。
  其实物理降温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多喝水是物理降温,也是治疗的方法。喝水量足够,可以保证很多退热药起效,又可以让其他物理降温的方式起效。
  孩子发热的时候,喉咙很痛,所以不想喝水和吃东西,我们不需要强迫孩子。可以用滴管鼓励孩子喝水。
  也可以使用大的注射器(没有针头的)往孩子两颊缓慢注入水,可以多次少量地给孩子喂水。这个方法非常值得推广。
  喝水最好是口服补液盐冲调的水,里面有少量电解质和葡萄糖,可以帮助宝宝恢复体力。
  误区三:贴了退热贴就等于做好退热了 错!
  退热贴不能退热。
  有妈妈会用退热贴贴宝宝后颈、后背、大腿等地方。其实退热贴对降温其实没有多大用处的,即使贴满全身,效果可能也不大。
  如果孩子发热,头疼不舒服,可以局部地帖一个在额头,可以缓解发热导致的头部不适。
  很多妈妈以为帖了退热贴就不需要物理降温,也不需要吃退热药,这是不对的。所以,孩子发热,还是老老实实物理降温和吃药吧~
  误区四:体温不到38.5&C不用吃药 错!
  一般来说,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热,超过38.5&C需要吃药降温。
  但是,如果孩子体温上升很快,比如20分钟内,体温从37.2&C升到37.8&C。如果等到38.5&C再吃药,可能就压不住了,体温有可能飙升到39&C或者更高。
  所以对于体温急剧上升的孩子,接近38&C时就可以吃药降温。
  反过来看,如果孩子体温上升速度慢,4个小时过去了,体温从38.1&C上升到39&C,而且精神状态很好。这时可以吃退热药,也可以暂时不吃药,采用更加积极的物理降温。这样子宝宝可以少吃一次药。
  误区五:看医生之前不用先吃退热药 错!
  孩子发热需要去医院了,可以先给孩子吃退热药。
  去医院看医生,其实不是让医生给孩子退热,而是找出孩子发热的原因,看是不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之类的引起发热。
  家长学习退热的基本知识后,自己也可以帮孩子退热,通过吃药或者物理降温。
  误区六:吃了药没效果觉得退热药没用 错!
  现在公认的、儿童退热的推荐药物是两大类,对乙基氨基酚和布洛芬。典型代表就是常说的美林(布洛芬)和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这两个都是强生公司的产品。只要是这个成份,但不是强生公司的产品,也是可以使用的。
  退热药的效果跟剂量很有关系。如果剂量没有用足,可能退热效果就不好。
  关于剂量推荐,可以参考和睦家广州诊所的资料,精确到不同体重孩子的用量。
  泰诺林用量指导
  ↓↓↓
  美林用量指导
  ↓↓↓
  泰诺林更适合年纪小的孩子,因为它安全一点,而美林效果更强。
  各个国家对这两种药的限制不一样。
  澳大利亚建议2岁以下的孩子仅使用泰诺林,超过2岁的孩子才能使用美林。
  在美国,6个月以下的孩子,仅建议使用泰诺林,超过6个月的孩子才推荐使用泰诺林或者美林。
  选择用哪一种退热药呢?
  如果宝宝发热不太严重,又是第一次使用,推荐首选泰诺林。
  如果宝宝发热并有消化道的疾病,比如呕吐腹泻,这时使用美林有可能加重胃肠道脱水,严重时会影响肾功能。需要跟医生进行沟通,是否适合使用美林。美林退热效果强,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孩子不吃口服药,有妈妈会用肛门退热栓退热。原则上是可以的。
  肛门退热栓的成份是对乙酰氨基酚,跟口服药的成份是一样的。
  但肛门退热栓的吸收率远远小于口服药。有时肛门退热栓的剂量是2/3颗,这个分量妈妈们不好把握。所以肛门退热栓适合呕吐严重、或者拒绝服用口服药的孩子使用。
  一般还是首选口服退热药。
  市面上还有一些退热的中成药,我个人不太推荐。用上面两类药物就够了。
  误区七:多吃几种退热药效果好,不会出现耐药性 错!
  有的妈妈会问,体温超过39&C,想交替吃两种退热药。
  超过39&C,正常情况是不需要美林和泰诺林交替吃的。
  如果持续超过39&C,单用一种药效果不好,才考虑到两种药物交替吃。
  服用泰诺林后退热了,是不需要交替服用两种药物的。
  而且交替吃不是同时服用两种药物,需要间隔4小时 。比如吃了泰诺林后,4小时后服用美林,再过4个小时后服用泰诺林。两种药物在24小时内都没有用到最高剂量的话,不需要担心副作用。
  耐药性这个说法不准确。抗药性是针对抗生素的说法。美林和泰诺林不是抗生素,并不会出现耐药性。
  误区八:体温超过38.5&C,一定要去医院 错!
  宝宝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而且绝大多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没有特效药,需要让孩子自身去恢复。所以不是凭借体温高低来决定要不要去医院。这时,我们需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精神状态非常好,无论体温多高,都可以在家观察。
  判断精神状态需要在孩子退热后判断,如果在发高热时判断,可能会误判。如果宝宝精神状态不好,发热第一天就需要去医院,由医生来找出发热的原因。
  3个月以下的孩子免疫力非常低下。无论是什么感染,非常容易快速地扩散全身。所以,3个月以下的孩子,发热不超过38.5&C也要去看医生。3个月以上的孩子依据精神状态来决定是否要看医生,不只是看体温高低。
  误区九:坚决不打点滴或者一定要打点滴 错!
  关于是否用打点滴来退热,要分情况讨论。
  点滴里面一般都是含有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对病毒感染是没有效果的。而大部分的发热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如果这时用抗生素,没有对症下药,甚至是在滥用抗生素。
  如果是细菌感染,这时需要跟医生沟通了解,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即使需要使用抗生素,也尽量以口服抗生素为首选,不提倡用静脉用抗生素,也就是打点滴。
  医生会根据自己的临床判断是不是病毒感染,然后才去对症治疗。
  如果是细菌感染,发热持续时间比较长。
  病毒感染是急性疾病,孩子在三到五天内发热,也会出现短暂缓慢下降的趋势。精神状态好,一般是病毒感染。
  如果孩子精神状态非常好,但是持续发热超过3天,这时建议做血常规的检查,排除下是否有细菌感染。
  具体的情况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看是否需要做血常规检查。
  打点滴退热的原理,其实是大量的冷性液体进入身体达到降温。其实跟物理退热的方法差不多,但危险性大,我们可以鼓励宝宝多喝水,一样可以达到效果的。
  有家长强烈要求医生一定要在2小时内退热。那医生有可能会在点滴里面添加激素,为了退热加入激素,相当于饮鸩止渴,代价太大,甚至可能会导致感染扩散。
  有的点滴里面会加入中药制剂,有可能会引起过敏休克反应。
  不是对症下药地用点滴退烧,我们说这种方式是惨烈的,宝宝为了退热打点滴的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以后可能会出现身体问题。宝宝会更容易生病、更容易感染上呼吸道,体质越来越弱。
  误区十:发热就要捂汗退热 错!
  发热捂汗容易增加高热惊厥的风险,10个高热惊厥的孩子,8个都是捂汗捂出来的。
  先介绍高热惊厥,这是发生率比较低的事件。高热惊厥看起来很可怕,但其实它对孩子以后的发育没有任何影响,包括身高、体重、智力。这里要为高热惊厥“正名”一下。
  发生高热惊厥时,需要把孩子平躺在地上,防止孩子因为肌肉抽动摔倒进一步受伤。
  发生后高热惊厥去到医院,目的是请医生判断是否高热惊厥,同时找出发热的原因,而不是止抽搐。
  高热惊厥停止24小时后,除非医生怀疑孩子得了脑膜炎,需要做腰椎穿刺检查。其余的检查,比如CT、头颅的MRI、脑电波,这些都是不必要做的。具体的情况可以跟医生交流,听从医生的意见。
  孩子出现过一次高热惊厥,有可能还会出现第二次。所以孩子发热了,除了做物理降温,还可以添加药物降温。比如孩子发热没到38.5&C,也可以吃药降温。同时要兼顾一般的退热治疗,如果孩子体温上升快,也需要提早用药。
  发生2次高热惊厥,需要和医生沟通一下,尽快找出原因。在孩子发热时,可以服用预防惊厥的药物。
  孩子发热了,要注意室温要适宜。在夏天的时候,室温保持26-28&C比较适宜,这里指的不是空调温度,是指用温度计测出的室内温度。
  冬天的时候可以用暖气,室温保持在18-22&C比较适宜。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冬天,孩子也不要捂汗,很多孩子在冬天会因为穿太多,捂出痱子,一样受凉后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上面的室温标准适合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
  有的孩子发热时发冷,捂汗也不能解决问题。根据很多有经验的医生分享,孩子发热时发冷,一般是细菌感染,这时需要做血常规等检查。
  就是发热不要捂汗!发热不要捂汗!发热不要捂汗!
  误区十一:饮食要清淡就是指吃白粥 错!
  很多妈妈听到清淡饮食,就会给孩子吃白粥。只吃白粥营养不足,不利于孩子的恢复。我们说的清淡饮食,指的是不要过于油腻,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要补充蛋白质,还是需要吃肉的。
  西医上没有忌口的概念,不引起孩子过敏的东西都可以吃。
  发热时,大人都没有胃口吃饭,更别说孩子,这时不要太逼迫孩子,可以采用多鼓励的方式。
  病后恢复饮食需要时间,有的孩子需要5-6天,甚至一个星期来恢复。这时需要养成定时吃饭的习惯。有的妈妈怕孩子饿,经常给孩子喂东西吃,到了饭点,孩子就不吃饭,这样会打乱孩子恢复的节奏。
  小王子敢说
  这篇文章介绍的误区
  很多妈妈都躺枪~
  请告诉身边的人
  孩子发烧,再也不要做错这些事了!
  关注我可以获取海量亲子家庭实用攻略,美食、旅游、打折信息!每周更有火爆亲子活动和超多福利大放送!
  微信号:xamamanet
  西安美食情报:xamamams
  西安亲子游:xamamaly
  西安打折情报:xamamagw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特别策划1508/条精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原301医院总护士长,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以亲子阅读为切入点,致力于家庭关系的建造…
精选家庭教育资讯和原创育儿教育文章…
一个全职妈妈6年来育儿经验,自我疗愈的心灵成长体悟…
为妈妈们提供母婴知识、母婴时尚信息、育儿经验等…
暖姐姐为您提供育儿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宝发烧要不要去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