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横线的,加入氢氧化钠和镁粉压球机,离子浓度不是减小了吗为什么导电能力会增强,如图,稀溶液中醋酸的电离

考点: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离子反应方程--离子浓度的大小的比较-我是老师-重庆龙门博雅书院HST"3+1+1"家教招生[重庆清大学习吧]-重庆龙门头雁教育软件开发中心技术支持
当前位置: >>
考点: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离子反应方程--离子浓度的大小的比较
考点: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离子反应方程--离子浓度的大小的比较
&&作者:&&来源:&& &&文字大小:【】【】【】
简介:所谓离子共存,实质上就是看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的问题。若在溶液中发生反应,就不能共存。看能否发生反应,不仅是因为有沉淀、气体、水、难电离的物质产生,还涉及到溶液酸碱性、有色、无色,能否进行氧化还原反 ...
【试题答案】1、AC  2、B  3、AC  4、B  5、D  6、B  &7、A  8、C && 9、C & 10、D11、(1)2H+&+&SO42-+Ba2++2OH-=2H2O&+&BaSO4↓(2)Ba2+&+SO42-&=BaSO4↓12、(1)2&(2)&0.64mol13、(1)含有Ba2+、Ca2+离子中的一种或两种,因为BaSO4不溶于水,CaSO4微溶于水。(2)Fe(OH)3(3)2AlO2-+CO2+3H2O=2Al(OH)3↓+CO32-或AlO2-+CO2+2H2O=Al(OH)3↓+HCO3-14、①H2O2&+&2I-&+2H+=&I2&+&2H2O&&&②&+2价15、(1)Fe2+、Fe3+、Cu2+、MnO4-&(2)NH4+、Mg2+、Al3+&&(3)S2-、CO32-、HCO3-(4)Ba2+,SO42-(5)Cl-、NO3-、Na+16、OH-、Cl-、K+;铁粉;Ag;Ag+、Fe3+、Cl-、OH-;KNO317、(1)HC+OH-→C+H2O;Mg2++2OH-=Mg(OH)2↓Ca2++HC+OH-=CaCO3↓+H2O&&&&&& (2)③&&&&&胶状Fe(OH)3&&&&& (3)除去Ca2+&&&&调节pH值&&&&& (4)杀菌消毒&&&强氧化&&&&&&&&&&&&(5)①③注意点之一
& & 所谓离子共存,实质上就是看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的问题。若在溶液中发生反应,就不能共存。看能否发生反应,不仅是因为有沉淀、气体、水、难电离的物质产生,还涉及到溶液酸碱性、有色、无色,能否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等。
一般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弱酸根离子:如碳酸根(CO32-)、碳酸氢根(HCO3-)、硫离子(S2-)、硫氢根离子(HS-)、亚硫酸根离子(SO32-)、硅酸根离子(SiO32-)、偏铝酸根离子(AlO2-)、氟离子(F-)、硬脂酸根离子等,也不能有大量的氢氧根(OH-)。②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弱碱金属离子。如:镁离子(Mg2+)、亚铁离子(Fe2+)、铁离子(Fe3+)、铝离子(Al3+)、铜离子(Cu2+)及铵根离子(NH4+)等,也不能大量存在氢离子(H+)及酸式根离子:HCO3-、HSO3-、HS-、H2PO4-等。③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也不能共存:如:Fe3+、Cu2+与I-,H+、I-、Fe2+与NO3-,S2-、Fe2+与ClO-,H+、I-与SO32-或S2-等。④能形成络离子的也不能共存:如:Fe3+与SCN-,Ag+与SO32-,Fe3+与C6H5O-等。以上内容简化为:①强酸不存弱酸根根 &②强碱不存弱碱金属&&③氧化还原定不存 & &④成络也不存总结:能够结合生成沉淀、气体以及水等弱电解质的离子
注意点之二一般注意以下几点: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⑴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SO42-与Ba2+、Ag+;OH-与Cu2+、Fe2+、Fe3+、Mg2+、Al3+;Ag+与Cl-、Br-、I-、CO32-、SO32-、S2-;Mg2+、Ba2+、Ca2+与CO32-、SO32-、PO43-;S2-与Cu2+、Pb2+、Ca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⑵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O32-、OH-、HSO3-、S2-、HS-等不能大量共存。⑶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H+与CH3COO-(即醋酸根离子)、OH-、ClO-、HPO42-、H2PO4-、CO32-、S2-、SO32-等生成弱酸;OH-与NH4+、Cu2+、Fe3+、HCO3-、HS-、HSO3—、H2PO4-、HPO42-、H+等生成弱碱;H+与OH-生成水,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说来,有氧化性的离子(如MnO4-、ClO-、Fe3+、NO3-等)与有还原性的离子(如S2-、Br-、I-、SO32-、Fe2+等)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以下几种情况:①在有H+存在时,MnO4-、ClO-、NO3-的氧化性会增强。②Fe3+与Fe2+可以共存,因为它们之间不存在中间价态。Fe3+不能氧化Cl-。③NO3-(有H+时)不能氧化Cl-。④还应注意题目是否给出溶液的酸碱性,是否给定是在无色溶液中。在酸性溶液中除题给离子外,还应有大量H+;在碱性溶液中除题给离子外,还应有大量OH-。若给定溶液为无色时,则应排除有色离子。(相关离子的颜色:MnO4-为紫色;Fe3+为棕黄色;Fe2+为浅绿色;Cu2+为蓝色。)⑸形成络合物:如Fe3+与SCN-反应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⑴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⑵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⑶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起反应的离子!⑷离子能够大量共存,包括离子相互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不会生成沉淀,不会生成气体挥发限制酸性溶液的条件⒈ PH=1的溶液。⒉使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⒊使甲基橙呈红色。⒋加镁粉放氢气。⒌c(oH-)为十的负十四次方。隐含有H+。限制碱性的条件⒈ P H=14的溶液。⒉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⒊酚酞呈红色。⒋c(H+)为十的负十四次方。5.c(H+)/c(oH-)为十的负十次方可酸可碱的条件⒈水电离c(OH-)或者c(H+)浓度为十的负N次方摩尔每升。⒉加入铝粉有氢气产生。⒊HCO3-离子不能稳定存在的溶液。注意点之三一般注意以下几点:在溶液中离子共存问题的实质是哪些离子之间不能发生反应。能够发生反应的离子就不能共存,不能够发生反应的离子才可以共存。1.酸碱不共存类1.强酸(HClO4、HI、HBr、HCl、H2SO4、HNO3、H+)可以和强酸的酸根离子共存;但不能与弱酸根离子共存(F-、CO32-、ClO-、S2-、SiO32-等)2.强碱(KOH、NaOH、Ba(OH)2等)OH-与弱碱的阳离子(如Cu2+、NH4+、Al3+等)不能共存。3.弱酸的酸式根离子与H+、OH-都不能共存,如HCO3-、HS-、HSO3-、HPO42-等。但强酸的酸式根离子只与碱不能共存,如HSO4-。4.相关离子的颜色:MnO4-为紫色;Fe3+为棕黄色;Fe2+为浅绿色;Cu2+为蓝色。5.电解质溶液中至少有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复分解反应是有难溶物(微溶物)生成、难电离物质生成、易挥发物质生成。由于难溶物、难电离物微粒之间有比较强的相互作用,分子难以电离成离子;挥发性物质生成并从溶液中分离,都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使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Cl-与Ag+;Ba2+与SO42-;CO32-、H+;H+、OH-;OH-与NH4+;H+、CH3COO-等。⒉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不能共存(但Fe3+、Fe2+因没有中间价态可以共存)常见强氧化剂:硝酸;浓硫酸;MnO4-(H+)溶液;高铁离子(Fe3+);NO3-(H+)溶液;含有ClO-在酸、碱性的溶液中都有强氧化性。常见强还原剂:I-;Fe2+;-2价硫(如S2-、HS-、H2S);+4价硫(SO2、SO32-、HSO3-)等。⒊发生双水解反应使离子浓度降低。盐溶液中,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容易发生水解,某些离子相遇形成弱酸弱碱盐时,阴阳离子相互促进水解,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水解完全,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迅速降低。常见易发生双水解的阳离子有(Fe3+或Al3+)与(CO32-、HCO3-、AlO2-)的组合。Al3++3HCO3-=Al(OH)3↓+3CO2↑2Al3++3CO32-+3H2O=2Al(OH)3↓+3CO2↑Al3++3 AlO2-+6H2O=4Al(OH)3↓⒋发生络合反应使离子浓度降低。如Fe3+与SCN-等。二、离子共存问题常见的典型问题⒈ Al(OH)3有酸式电离和碱式电离:,增加或OH-、Al3+浓度;或者增加H+、AlO2-离子浓度,都可以使平衡朝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因此OH-、Al3+;H+、AlO2-不能共存,但OH-、AlO2-;Al3+、H+可以共存。⒉Fe2+、NO3-可以共存,但有H+时不能共存,因为HNO3具有强氧化性。⒊某溶液与铝反应可以生成氢气,在该溶液中不一定存在与H+或者OH-可以共存的离子。⒋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为0.01mol/L,则该溶液可能是pH=2或者pH=12的溶液。该溶液为酸性或碱性,有H+或者OH-。⒌某种溶液中有多种阳离子,则阴离子一般有NO3-;某种溶液中有多种阴离子,一般阳离子有K+、Na+、NH4+中的一种或几种。⒍酸性条件下 ClO—与Cl—不共存离子共存问题(高考热点)⒈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首先应看其能否发生以下反应: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即能够形成沉淀、易挥发性物质(气体)、弱电解质(如水、弱酸、弱碱等)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其中,微溶物如CaSO4等少量可以共存,大量不能共存。例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A)Na+、Ba2+、OH-、AlO2- (B)H+、Na+、Cl-、SO32-(C)H+、Na+、HPO42-、NO3- (D)K+、Ca2+、ClO-、SO42-⑵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阴阳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例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C)(A)Al3+、SO42-、HCO3-、NO3- (B)NH4+、Cl-、SiO32-、SO42-(C)NH4+、NO3-、CH3COO-、HCO3- (D)Fe3+、Cl-、HCO3-、NO3-一般地,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产生的双水解反应可以完全进行。⑶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例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B)(A)Na+、Mg2+、NO3-、I- (B)H+、Fe2+、NO3-、Cl-(C)Na+、K+、ClO-、S2- (D)H+、Fe2+、SO42-、I-⑷能形成络合物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 Fe3+ 和SCN-。⒉注意题干的附加条件。如“无色溶液”中不应含MnO4-、Fe2+、Fe3+、Cu2+等有色离子;又如“pH=1的溶液”中有大量H+,再如“加入金属铝有H2放出的溶液”或“由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为10-13mol/L-1的溶液”可能有大量H+或OH-。例4、下列各组离子中,在[H+]=10-13mol/L-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NaHSO4溶液过程中会产生气体和沉淀的是(C)(A)Na+、NO3-、AlO2-、Cl- (B)Na+、K+、NO3-、SiO32-(C)K+、Cl-、AlO2-、CO32- (D)Na+、Mg2+、HCO3-、Cl-⒈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C)(A)H+、Na+、CH3COO-、Cl- (B)Na+、[Ag (NH3)2]+、OH-、NO3-(C)H+、K+、MnO4-、Cl- (D)Na+、K+、AlO2-、NO3-⒉某溶液中加入金属铝有H2放出,则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1 2) ;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是(4567) ;可能大量共存的是(389)⑴Na+、K+、Cl-、SO42- ⑵Na+、K+、Ba2+、Cl- ⑶Na+、Mg2+、Cl-、SO42-⑷K+、Ba2+、Cl-、SO42- ⑸K+、Mg2+、NO3-、SO42- ⑹K+、NH4+、Cl-、CO32-⑺K+、Na+、Cl-、HCO3- ⑻K+、Ca2+、Br-、Cl- ⑼K+、Na+ 、AlO2-、SO42-⒊某无色透明的溶液跟金属铝反应时放出H2,试判断下列离子Mg2+、Cu2+、H+、Ba2+ 、Ag+、SO42-、SO32-、HCO3-、OH-、NO3-何者能大量在此溶液中共存。⑴当生成Al3+时可存在 H+、Mg2+ SO42-;⑵当生成AlO2-时可存在 OH-、 Ba2+ NO3-解题方略
1.溶液有没有颜色Cu2+蓝色 Fe3+棕黄色 Fe2+浅绿色 MnO4-紫红色 Cr2O7 2-橙(红)色CrO4 2-(浅)黄色 Cr3+绿色Mn2+浅玫瑰色,稀溶液无色 Fe(H2O) 6 3+淡紫色 Co2+玫瑰色 Ni2+绿色MnO4 2-绿色 Fe(CN)6 4-黄绿色 Fe(CN)6 3-黄棕色2.溶液的酸碱性(注:H3O+等同于H+)OH-及弱酸根离子(如F-,CO3 2-,SO3 2-,S2-,CH3COO-)不能与H+大量共存H+及弱碱根离子(Mg2+,Al3+,Zn2+,Fe3+,Fe2+,Cu2+,Ag+,NH4+)不能与OH大量共存酸式弱酸根离子(如HCO3-,HSO3-,HS-,HPO4 2-,H2PO4-)与H+或OH-均不能大量共存3.共存不共存注:生成气体:CO3 2-,HCO3-,SO3 2-,HSO3-,S2-,HS-与H+生成沉淀:SiO3 2-与H+Mg2+,Al3+,Zn2+,Fe3+,Fe2+,Cu2+,Ag+与OH-难溶或微溶性盐生成弱电解质:H+,酸式弱酸根与OH-,F-,CH3COO-,ClO-与H+NH4+与OH-1. 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难电离、挥发性物质)2. 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3+与I-,S2-,SO3 2-(在H+环境下,可抑制Fe3+水解)NO3-(H+)与I-,S2-,SO3 2-,Br-,Fe2+MnO4-(H+)与I-,S2-,SO3 2-,Br-,Fe2+,Cl-S2-(H+)与SO3 2-ClO-与I-,S2-,SO3 2-,Br-,Fe2+歧化反应:2H+ +S2O3 2-=S↓+SO2↑+H2O(产生无色气体和淡黄色沉淀)注:①HS- 视同S2-,HSO3-视同SO3 2-②ClO-与I-,S2-,SO3 2-,Br-,Fe2+Fe3+与I-,S2-,SO3 2-不需要在H+环境下助记:锰与氯氯、硝、锰与溴、亚铁铁、氯、硝、锰与碘、负二正四价硫硫负二与正四价3. 是否发生双水解反应Al3+与S2-,(HS-),CO3 2-,(HCO3-),AlO2-,SiO3 2-Fe3+与CO3 2-,(HCO3-),AlO2-,SiO3 2-NH4+与AlO2-,SiO3 2-(其它:AlO2与Mg,Fe)注:[Al(OH)4]-相当于AlO2- +2H2O助记:硅酸根、偏铝酸根与铝铁铵硫酸根、碳酸氢根与铝铁硫离子、氢硫酸根只与铝4. 是否发生络合反应Fe3+与SCN-,C6H5O-Ag+与NH3.H2O&(NH4+,OH-)① AlO2- + HCO3- +H2O=Al(OH)3↓+CO3 2-AlO2- + HSO3- +H2O=Al(OH)3↓+SO3 2-② PO4 3- +H2PO4- =2HPO4 2-① 碱K+,Na+,Ba2+,NH4+碱可溶,Ca(OH)2只微溶,其它碱均不溶② 盐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无影无踪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硫酸钡、铅(CaSO4,Ag2SO4微溶)碳酸盐钾、钠、铵才可溶(MgCO3微溶)其它:①PO4 3-,HPO4 2-钾、钠、铵才可溶H2PO4-均可溶②硫化物(S2-)钾钠铵钙镁可溶亚硫酸盐(SO3 2-)钾钠铵可溶③AgCl↓白色AgBr↓淡黄色 AgI↓黄色 Ag2S↓黑色思考1:常温&下,0.1mol/L氨水中c(H+)/c(OH-)=1×10-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0&mol/LB.溶液中c(OH-)+c(NH3·H2O)=0.1mol/LC.与0.1mol/L&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Cl-)=c(NH4+)+c(NH3·H2O)=0.1mol/LD.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铵晶体或加水稀释,溶液中的c(H+)均增大c(H+)/c(oH-)=1×10∧-10
c(H+)c(oH-)=1×10∧-14
C(H+)=1×10∧-12
C(OH-)= 1×10∧-2
氨水电离溶液中含有NH4+ NH3.H2O H2O H+ OH- 等离子,0.1mol/l氨水电离NH4+ NH3.H2O 总和就是氨水的浓度0.1mol/l与0.1mol/l的盐酸等体积混合生成NH4Cl,铵根离子水解转化成NH4+ NH3.H2O 。所以c(cl-)=c(NH4+)+c(NH3.H2O)=0/.1mol/l
加入氯化氨晶体,增加铵根电离向生成NH3.H2O 方向移动,OH-浓度减少,则H+浓度增大加水稀释,NH3.H2O =NH4+ + OH- 所有的溶液浓度都降低,离子积常数不变,故H+浓度增大思考2:一.“无色透明”条件型&& 若题目限定溶液“无色”,则不含有色离子,即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等离子。若“透明”,则溶液不形成混浊或沉淀(与溶液有无颜色无关)。如Ag+与Cl-、Br-、I-、SO42-;Ca2+与CO32-、SO42-;Ba2+与CO32-、SO32-、SO42-等在水溶液中会发生反应,有混浊或明显的沉淀生成,它们不能大量共存。&例1.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H+、Cl-、Ba2+、CO32-&&&& B.Ag+、I-、K+、NO3-&&&& C.K+、OH-、Cl-、Na+&&&& D.Fe3+、Cl-、NO3-、Na+&&& 解析:正确选项应满足无色透明和能大量共存两个条件。答案为C项。二.“酸性”条件型&& 常见的叙述有强酸性溶液、PH=1的溶液、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加入镁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等。若题目中限定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有H+存在,其中不能大量含有OH-、弱酸根离子(如CO32-、SO32-、S2-、F-、ClO-、CH3COO-、PO43-、AlO2-、SiO32-等)以及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如HCO3-、HSO3-、HS-、HPO42-、H2PO4-等)。例2.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K+、Na+、SO42-、SO32-&& B.NH4+、Mg2+、SO42-、Cl-&& C.Na+、K+、HCO3-、Cl-&& D.K+、Na+、AlO2-、NO3-解析:正确选项应满足pH=1(有大量H+存在)和可以大量共存两个条件。答案为B项。三.“碱性”条件型常见的叙述有强碱性溶液、PH=14的溶液、能使PH试纸变蓝的溶液、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酚酞呈红色的溶液、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加入铝粉反应后生成AlO2-的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的溶液等。&&&若题目中限定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有OH-存在,其中不能大量含有H+、弱碱的阳离子(如NH4+、Mg2+、Ag+、Al3+、Cu2+、Fe2+、Fe3+等)以及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如HCO3-、HSO3-、HS-、HPO42-、H2PO4-等)。&例3.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的溶液,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Na+、HCO3-、NO3-&&& B.Na+、SO42-、Cl-、ClO-&&& C.H+、Mg2+、SO42-、NO3-&&& D.Ag+、K+、NO3-、Na+&&& 解析:正确选项应满足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的溶液(有OH-存在)、可以大量共存两个条件,只有B项符合题意。四.“酸性或碱性”条件型&&& 常见的叙述有能使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等。&& 若题目中出现这样的条件,则溶液中可能有H+存在,也可能有OH-存在,分析时要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一定能大量共存(满足无论是与H+还是与OH-都不会反应)还是可能大量共存(只要满足与H+、OH-中的一种不会反应就可以)。例4.若溶液能与Al反应放出H2,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Al3+、Na+、NO3-、Cl-&&& B.K+、Na+、Cl-、SO42-&&& C.K+、Na+、Cl-、AlO2-&&& D.K+、NH4+、SO42-、NO3-&&& 解析:题目所给的溶液为酸性(含有H+)或碱性(含有OH-)溶液。正确选项应满足在酸性或碱性都能大量共存的条件,只有B项符合题意。五.“氧化还原反应”条件型若题目中出现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这样的条件时,要考虑各离子组中是否存在强氧化性和强还原性的离子。如Fe3+与S2-、SO32-、HSO3-、I-;H+与S2O32-和S2-;MnO4-(H+)与Cl-;MnO4-(H+)、NO3-(H+)与Fe2+、S2-、HS-、SO32-、HSO3-、Br-、I-等不能大量共存。例5.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H+、NO3-、Fe2+、Na+B.Ag+、NO3-、Cl-、K+C.K+、Ba2+、OH-、SO42-D.Cu2+、NH4+、Br-、OH-解析:正确选项应满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两个条件。A项中H+、NO3-、Fe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A项。&跟踪训练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酸性溶液Na+、K+、MnO4-、Br-B.酸性溶液Fe3+、NH4+、I-、NO3-C.碱性溶液Na+、K+、AlO2-、SO42-D.碱性溶液Ba2+、Na+、CO32-、Cl-2.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 NH4+、Na+、Cl-、OH-&& B.在强碱性溶液中&&&& Na+、K+、AlO2-、CO32-&& C.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NH4+、Fe3+、SO42-、NO3-&& D.在PH=1的溶液中&&& K+、Fe2+、Cl-、NO3-&& 答案:1、C2、B3.常温&下,0.1mol/L氨水中c(H+)/c(OH-)=1×10-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0&mol/LB.溶液中c(OH-)+c(NH3·H2O)=0.1mol/LC.与0.1mol/L&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Cl-)=c(NH4+)+c(NH3·H2O)=0.1mol/LD.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铵晶体或加水稀释,溶液中的c(H+)均增大解:c(H+)/c(OH-)=1×10∧-10
c(H+)c(OH-)=1×10∧-14
C(H+)=1×10∧-12
C(OH-)= 1×10∧-2
氨水电离溶液中含有NH4+ NH3.H2O H2O H+ OH- 等离子,0.1mol/l氨水电离NH4+ NH3.H2O 总和就是氨水的浓度0.1mol/l与0.1mol/l的盐酸等体积混合生成NH4Cl,铵根离子水解转化成NH4+ NH3.H2O 。所以c(cl-)=c(NH4+)+c(NH3.H2O)=0/.1mol/l
加入氯化氨晶体,增加铵根电离向生成NH3.H2O 方向移动,OH-浓度减少,则H+浓度增大加水稀释,NH3.H2O =NH4+ + OH- 所有的溶液浓度都降低,离子积常数不变,故H+浓度增大答案:
常温下,0.1&mol/L氨水溶液中c(H+)/c(OH-)=1×10-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c(H+&)&=&1×10-9&mol/LB.常温下,NH4Cl和NH3·H2O的混合溶液[pH=7,c(Cl-&)=&0.1&mol/L]中:c(Cl-)&>c(NH4+)&>&c(H+)&=c(OH-)&C.0.1&mol/L&的氨水溶液与0.05&mol/L&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NH4+&)&+c(NH3)&+&c(NH3·H2O)&=2c(SO42-)&D.浓度均为0.1mol·L-1&的NH3·H2O和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若溶液呈碱性,则c(NH4+&)>&c(NH3·H2O)&>&c(Cl-)&>&c(OH-)&>&c(H+)解:A.常温下,0.1mol•L-1氨水中c(H+)/c(OH-)=1×10-8,c(H+).c(OH-)=1×10-14,则c(H+)=1×10-11mol/L,故A错误;B.溶液呈中性,则c(H+)=c(OH-),混合溶液呈电中性,则c(Cl-)+c(OH-)=c(H+)+c&(NH4+),所以得c(Cl-)=c(NH4+),故B错误;C.0.1&mol•L-1的氨水与0.05&mol•L-1&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为硫酸物质的量的2倍,二者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铵,根据物料守恒得c(NH4+)+c(NH3)+c(NH3•H2O)=2c(SO42-),故C正确;D.浓度均为0.1mol•L-1的NH3•H2O和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若溶液呈碱性,说明一水合氨电离程度大于铵根离子水解程度,则c(Cl-)>c(NH3•H2O),故D错误;故选C.5.
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与c(OH-)的乘积为10-10,该溶液可能是A.pH等于5的醋酸溶液 B.一定浓度的NaHSO4溶液C.一定浓度的NH4Cl溶液 D.0.1 mol/L的NaCl溶液解:A、pH等于5的醋酸溶液中,c(H+)酸=10-5mol/L,对水的电离起到抑制作用,故A错误;B、一定浓度的NaHSO4溶液中呈酸性,对水的电离起到抑制作用,故B错误;C、一定浓度的NH4Cl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呈酸性;对水的电离起到促进作用,故C正确;D、0.1 mol/L的NaCl溶液中水的电离不变,溶液中c(H+)与c(OH-)的乘积为10-14,故D错误;故选C.6.
已知:常温下醋酸铵溶液的PH=7现有常温下的4组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0.1mol/l的2种溶液混合而成①NH4Cl与NaOH&&②NH4Cl与&HCl&③NH4Cl&与NaCl&&④NH4Cl与&NaHCO3&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A.C(NH3•H2O)大小顺序:②>④>③>①B.混合溶液④中存在C(NH3•H2O)+C(CO32-)+C(H+)=C(OH-)+C(H2CO3)C.混合溶液④中存在C(NH4+)<C(HCO3-)+2C(CO32-)D.PH大小顺序①>④>③>②解:A、①NH4Cl与NaOH反应生成等浓度的氯化钠和一水合氨,②NH4Cl中铵根离子水解生成一水合氨,盐酸抑制其水解,③NH4Cl中铵根离子水解生成一水合氨,氯化钠对铵根离子的水解无影响,④NH4Cl中铵根离子水解生成一水合氨,碳酸氢钠对铵根离子水解起到促进作用,所以一水合氨的浓度大小顺序是:①>④>②>③,故A错误;B、NH4Cl与&NaHCO3&的混合溶液中,C(HCO3-)+2C(CO32-)+C(OH-)+C(Cl-)=C(H+)+C(Na+)+C(NH4+),C(NH4+)+C(NH3•H2O)=C(Cl-),C(HCO3-)+C(CO32-)+C(H2CO3)=C(Na+),且C(Cl-)=C(Na+),联立以上等式可得:C(NH3•H2O)+C(CO32-)+C(OH-)=C(H+)+C(H2CO3),故B错误;C、NH4Cl与&NaHCO3&的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O3-)+2C(CO32-)+C(OH-)+C(Cl-)=C(H+)+C(Na+)+C(NH4+),C(Cl-)=C(Na+),即C(HCO3-)+2C(CO32-)+C(OH-)=C(H+)+C(NH4+),醋酸铵溶液的PH=7,所以醋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水解程度相同,碳酸氢根水解程度大于铵根的水解程度,即C(OH-)>C(H+),所以C(NH4+)>C(HCO3-)+2C(CO32-),故C错误;D、①NH4Cl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导致溶液显示碱性,碱性最强,②NH4Cl与&HCl混合液显示酸性,③氯化钠对铵根离子的水解无影响,铵根水解显示酸性,④醋酸铵溶液的PH=7,所以醋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水解程度相同,碳酸氢根水解程度大于铵根的水解程度,溶液显示碱性,即C(OH-)>C(H+),所以PH大小顺序为:①>④>③>②,故D正确.故选D.
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一、熟悉两大理论,构建思维基点.电离理论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产生的微粒都非常少,同时还要考虑水的电离,如氨水溶液中:、、-浓度的大小关系是-。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其主要是第一级电离第一步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二步电离。如在溶液中:、-、-、+的浓度大小关系是+--。.水解理论弱电解质离子的水解损失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但由于水的电离,故水解后酸性溶液中+或碱性溶液中-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如溶液中:、-、、+的浓度大小关系是-+。多元弱酸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其主要是第一步水解,如在溶液中:、、的浓度大小关系应是。二、把握种守恒,明确等量关系.电荷守恒规律电解质溶液中,无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都是呈电中性,即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如溶液中存在着+、+、、、-,存在如下关系:+++=+-+&。.物料守恒规律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元素总是守恒的。如溶液中-、-都能水解,故元素以-、-、三种形式存在,它们之间有如下守恒关系:+=-+-+。3.质子守恒【例】 硫酸铵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酸碱中和型恰好中和型【例】 在-&溶液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反应过量型【例】 在&℃时,将=的溶液与=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例】 &℃时,将稀氨水逐滴加入到稀硫酸中,当溶液的=时,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SO.-+=++.盐与酸碱混合型【例】 用物质的量都是的和配成混合溶液,已知其中-+,对该溶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例】 将-&溶液与-&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不同物质同种离子浓度的比较【例】 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值最小的是&(   .B..&D.【例】 四川理综,有关①-&、②-&两种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个数:②①.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②①.①溶液中:.②溶液中:答案【例1】 D 【例2】 B 【例3】 A 【例4】 D&&【例5】 B 【例6】 A 【例7】 D 【例8】 C 【例9】 C典型考试例题:例题1.常温下,向20mL&0.1mol/L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氨水至过量,在此过程中,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关系一定错误的是(  )A.c(NH4+)>c(Cl-)>c(H+)>c(OH-)B.c&(Cl-)=c(NH4+)>c(H+)=c(OH-)C.c(NH4+)>c(Cl-)>c(OH-)>c(H+)D.c(Cl-)>c(NH4+)>c(H+)>c(OH-)考点:;分析:HCl与NH3•H2O反应氨水过量时,体系为NH4Cl和NH3.H2O溶液,存在的可能情况:①氨水稍过量时,溶液呈中性:c(Cl)=c(NH4+)>c(H+)=c(OH-&);②氨水稍稍过量时,溶液呈酸性:c(NH4+)>c(Cl)>c(H+)>c(OH-);&&③氨水过量较多时,溶液呈碱性:c(NH4+)>c(Cl-)>c(OH-)>c(H+).解答:A.不满足溶液电荷守恒的原则,如c(H+)>c(OH-),应为c(Cl-)>c(NH4+),故A错误;B.根据电荷守恒,如溶液呈中性,c(H+)=c(OH-),则有c&(C1-)=c(NH4+),此时氨水应过量少许,故B正确;C.氨水过量较多时,溶液呈碱性,应有(NH4+)>c(Cl-)>c(OH-)>c(H+),故C正确;D.氨水过量,但溶液仍为酸性时,应有c(H+)>c(OH-),根据电荷守恒,则有c(Cl-)>c(NH4+),故D正确.故选A.【知识总结】注意HCl与NH3•H2O反应可能出现三种情况:(1)盐酸过量,体系为NH4Cl和HCl溶液:& & &①盐酸过量的较多(即开始向酸液中滴加氨水)时,c(Cl-)>c(H+)>c(NH4+)>c(OH-);& & ②盐酸稍稍过量时:c(Cl-)>c(NH4+)>c(H+)>c(OH-);(2)两者恰好完反应,体系为NH4Cl溶液:c(Cl-)>c(NH4+)>c(H+)>c(OH-);(3)氨水过量:体系为NH4Cl溶液和NH3.H2O:& & ①氨水稍过量时,溶液呈中性:c&(Cl-)=c(NH4+)>c(H+)=c(OH-);& & ②氨水稍稍过量时,溶液呈中性以前:c(NH4+)>c(Cl-)>c(H+)>c(OH-);&&& & ③氨水过量较多时,溶液呈碱性:c(NH4+)>c(Cl-)>c(OH-)>c(H+).思考1:为什么等浓度等体积的氨水和氯化铵混合,c(NH4+)&C(Cl-),C(OH-)&C(H+)?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大还是一水合氨浓度大?氨水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大还是一水合氨浓度大?解:等浓度等体积的氨水和氯化铵混合,形成氨的缓冲溶液,其pH值为:pH = pKa = 14-pKb对氨水来说,pKb = -log(1.8*10^(-5)) = 4.74pH = 14-4.74 = 9.26 &7所以 C(OH-)&C(H+)。NH4+ 有两个来源:-- NH4Cl完全电离:NH4Cl = NH4+ + Cl---氨水电离:NH3.H2O == NH4+ + OH-当然NH4+ 也有水解:NH4+ + H2O == NH3.H2O; 但是水解程度小于电离程度。所以 c(NH4+)&C(Cl-)。氯化铵溶液中浓度c(NH4+)大于NH3.H2O浓度: NH4Cl完全电离:NH4Cl = NH4+ + Cl-;
NH4+ 也有水解:NH4+ + H2O == NH3.H2O; 水解程度小。氨水溶液中c(NH4+)浓度小于NH3.H2O浓度:氨水电离:NH3.H2O == NH4+ + OH-;不完全电离, Kb很小;主要以NH3.H2O 形式存在。知识:缓冲溶液(英文:buffer solution)是一种能在加入少量酸或碱和水时大大降低pH变动幅度的溶液。pH缓冲溶液对维持生物的正常pH值和正常生理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多数细胞仅能在很窄的pH范围内进行活动,而且需要有缓冲体系来抵抗在代谢过程中出现的pH变化。在生物体中有三种主要的pH缓冲体系,它们是蛋白质缓冲系统、重碳酸盐缓冲系统以及磷酸盐缓冲系统。每种缓冲体系所占的分量在各类细胞和器官中是不同的。缓冲体系由1、弱酸和它的盐(如HAc---NaAc)2、弱碱和它的盐(NH3·H2O---NH4Cl)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及其对应的次级盐(如NaH2PO4---Na2HPO4)的水溶液组成。思考2:0.1mol/L氨水溶液和0.1mol/L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c(NH4+)>c(Cl-)>c(H+)>c(OH-)
B.c(NH4+)+c(OH-)=c(Cl-)+c(H+)C.c(Cl-)>c(NH4+)>c(H+)>c(OH-)
D.c(NH4+)=c(Cl-)+c(OH-)-c(H+)解:A、0.1mol/L氨水溶液和0.1mol/L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反应生成氯化铵溶液,铵根离子水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Cl-)>c(NH4+)>c(H+)>c(OH-),故A错误;B、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H+]+[NH4+]=[OH-]+[Cl-],故B错误;C、0.1mol/L氨水溶液和0.1mol/L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反应生成氯化铵溶液,铵根离子水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Cl-)>c(NH4+)>c(H+)>c(OH-),故C正确;D、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H+]+[NH4+]=[OH-]+[Cl-],c(NH4+)=c(Cl-)+c(OH-)-c(H+),故D正确;故选CD.思考3:标准状态下,向0.1mol/L的氨水溶液加入少量的氯化铵晶体,若混合溶液pH=7,则c(NH4+)=c(Cl-)?解:首先由电荷守恒可知: c(H+) + c(NH4+) = c(Cl-) + c(OH-),又溶液pH=7,故 c(H+) = c(OH-),联立二式可得 c(NH4+) = c(Cl-)思考4:pH=3的盐酸与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c(NH4+)>c(Cl-)>c(OH-)>c(H+)?解:PH=11的氨水说明其c(OH-)浓度为10-3次方,和盐酸中c(H+)浓度相等,可是氨水是弱电解质,还有大部分的没有电离,与盐酸混合后,由于OH-的消耗,氨水电离平衡将向右移动,导致铵根离子浓度增大。而氯离子的浓度就等于10-3次方,氢离子被消耗,几乎没有了。氢氧根离子浓度不会有太多的改变,所以顺序是c(NH4+)>c(Cl-)>c(OH-)>c(H+)。思考5:将10ml0.1mol/L的氨水与12mL0.1mol/L的HCL混合后溶液中各种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应该是?答案: c(cl-)&c(NH4+)&c(H+)&c(OH-)思考6: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7的溶液B.c(H+)=10-7mol•L-1的溶液C.c(H+)/c(OH-)=10-14溶液D.氨水和氯化铵的混合液中c(NH4+)=c(Cl-)解:A、PH=7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是10-12,当PH=6时溶液呈中性,当PH=7时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B、C(H+)=10-7mol•L-1的溶液,溶液的PH=7,如A所分析,溶液不一定成中性,故B错误.C、C(H+)/c(OH-)=10-14溶液,溶液呈碱性,故C错误.D、氨水和氯化铵的混合液中c(NH4+)=c(Cl-),根据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c(NH4+)+c(H+)=c(Cl-)+c(OH-),所以溶液中c(H+)=c(OH-),溶液呈中性,故D正确.故选D.思考7:常温下,把氨水滴加到盐酸中,当c(NH4+)=c(cl-)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混合溶液的PH值=7&&&&& B PH&7C& 加入酸碱的物质的量相&&& D& 混合溶液还能在中和盐酸解:由电荷守恒:c(NH4+) + c(H+) = c(Cl-) + c(OH-),已知c(NH4+)=c(Cl-),所以c(H+) = c(OH-),溶液pH值=7,故A对,B错;NH3.H2O为弱电解质,在溶液中不完全电离,所以混合溶液中应含有未电离的NH3.H2O,可以再中和盐酸,D正确;碱的物质的量大于酸的物质的量,C错。思考8:25度时,向0.1mol/L的氨水中通入一定量的HCL气体,至c(NH4+)=C(CL-)(溶液的体积几乎不变)。则:(1)溶液的PH——7(填&,&,=)(2)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是?(3)上述氨水和HCL两种物质中,那种过量?解:(1)=,根据电荷守恒(2)c(NH4+)+c(H+)=C(CL-)+c(OH-)(3)氨水过量,因为1:1反应时,溶液呈酸性,由于NH4+水解。思考9: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pH=9的NaHA溶液:c(Na+)&c(HA-)&c(A2-)&c(H2A)&B.Na2CO3溶液:c(H+)-c(OH-) = c(HCO3-) +2c(CO32-)-c(Na+)&C.稀盐酸中加入一定量氨水后溶液显碱性:c(NH4+)&c(Cl-)&c(OH-)&c(H+)&D.将0.1mol·L-1 HF溶液与0.1mol·L-1 KF溶液等体积混合:c(F-)+c(HF)=0.2mol·L-1解:B思考10:下列有关水溶液中的离子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pH=12的氨水和pH=2的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c(Cl-)>c(NH4+)>c(H+)>c(OH-)B.将pH=11的氨水溶液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和Kw均减小C.向一定量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氢氧化钠过量,在实验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变化趋势是先小后大D.在Na2S溶液中加入AgCl固体,溶液中c(S2-)下降解: A、pH=2的盐酸中c(H+)=10-2mol/L,pH=12的氨水中c(OH-)=10-2mol/L,两种溶液H+与OH-离子浓度相等,但由于氨水为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则氨水浓度大于盐酸浓度,反应后氨水过量,溶液呈碱性,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相对大小顺序为c(NH4+)>c(Cl-)>c (OH-)>c(H+),故A错误;B、将氨水稀释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小,导致溶液的PH值变小;但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浓度无关,所以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故B错误;C、酸能电离出氢离子,碱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所以酸和碱都能抑制水的电离;当向一定量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所以水的电离逐渐增强;当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变成碱性,碱性溶液也抑制水的电离,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变化趋势是先大后小,故C错误;D、向硫化钠溶液中加氯化银时,氯化银和硫化钠反应生成更难溶的硫化银,导致溶液中c(S2-)下降,故D正确;故选D.思考11:
100mL&0.1mol/L的盐酸与50mL&0.2mol/L的氨水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Cl-)>c(NH4+)>c(OH-)>c(H+)B.c(Cl-)=c(NH4+)>c(OH-)=c(H+)C.c(H+)+c(NH4+)=c(Cl-)+c(OH-)D.c(H+)+c(Cl-)=c(NH4+)+c(NH3•H2O)+c(OH-)解答:盐酸的物质的量和氨水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混合后生成氯化铵,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能水解,再根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进行分析.A、盐酸的物质的量和氨水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混合后生成氯化铵,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能水解,水解方程式为&NH4++H2O⇌NH3.H2O+H+,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导致溶液呈酸性,即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氯离子的浓度大于铵根离子的浓度,故A错误;B、盐酸的物质的量和氨水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混合后生成氯化铵,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能水解,水解方程式为&NH4++H2O⇌NH3.H2O+H+,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导致溶液呈酸性,即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氯离子的浓度大于铵根离子的浓度,故B错误;C、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存在的阳离子有氢离子和铵根离子,溶液呈电中性,所以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相等,得出c(H+)+c(NH4+)=c(Cl-)+c(OH-),故C正确.D、根据物料守恒知,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n(NH4+)+n(NH3•H2O)=0.01mol,同一溶液中溶液的体积相等,所以c(Cl-)=c(NH4+)+c(NH3•H2O),氯化铵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故D错误.故选C.思考12.常温下,将pH=3的盐酸和10-3mol•L-1的氨水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NH4+]>[Cl-]>[H+]>[OH-]B.[NH4+]>[Cl-]>[OH-]>[H+]C.[Cl-]>[NH4+]>[H+]>[OH-]D.[Cl-]>[NH4+]>[OH-]>[H+]解:盐酸为强电解质,pH=3的盐酸和10-3mol•L-1的氨水等体积混和后,氯化氢和氨水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由于溶液中铵根离子部分水解,导致[Cl-]>[NH4+];由于铵根离子水解后溶液显示酸性,则[H+]>[OH-],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l-]>[NH4+]>[H+]>[OH-],故选C.思考13.常温下,向20mL某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氨水,溶液pH的变化与加入氨水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B.在①、②之间的任意一点:c(Cl-)>c(NH4+),c(H+)>c(OH-)C.在点②所示溶液中:c(NH4+)=c(Cl-)>c(OH-)=c(H+),且V<20D.在点③所示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7mol/L解:A、当未加氨水时,盐酸的PH=1,HCl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氢离子的浓度=HCl的浓度,所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0.1mol/L,故A错误.B、采用极值法分析,当未加氨水时,溶液中没有铵根离子,所以c(Cl-)>c(NH4+),该溶液呈酸性,即氢离子的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c(H+)>c(OH-),故B正确.C、当溶液的PH=7时,溶液中c(H+)=c(OH-),溶液呈电中性,所以c(Cl-)=c(NH4+);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要使溶液呈碱性,氨水的物质的量应该稍微大一些,即V>20,故C错误.D、无论酸溶液还是碱溶液都抑制水的电离,点③所示溶液呈碱性,能抑制水的电离,所以由水电离出的c(OH-)<10-7mol/L,故D错误.故选B.思考14.25℃时,在20mL0.1mol•L-1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1醋酸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关系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在A点:C(Na+)>C(OH-)>C(Ac-)>C(H+)B.在B点:C(Na+)=C(Ac-)>C(OH-)=C(H+)C.在C点:C(Ac-)+C(HAc)=2C(Na+)D.在C点:C(Ac-)>C(Na+)>C(H+)>C(OH-)A.在A点醋酸和NaOH恰好中和生成NaAc,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但Ac-水解程度较小,应为c(Ac-)>c(OH-),故A错误;B.B点呈中性,应为C(Na+)=C(Ac-)>C(OH-)=C(H+),故B正确;C.C点时,n(NaOH)=0.02L×0.1mol/L=0.002mol,n(HAc)=0.02mol/L×0.02L=0.004mol,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Ac-)+c(HAc)=2c(Na+),故C正确;D.C点醋酸过量,溶液呈酸性,应存在C(Ac-)>C(Na+)>C(H+)>C(OH-),故D正确.故选A.
常温下,将0.1mol.L-1.盐酸逐滴加入到20mL0.1mol•L-1氨水中,测得溶液的pH随加入盐酸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溶液中c(Cl-)>c(NH4+)>c(OH-)>c(H+)B.②溶液中:c(NH&4+)=c(Cl-)=c(OH-)=c(H+)C.③溶液中:c(Cl-)+c(H+)=c(NH4+)+c(OH-)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NH3H•2O)>c(NH4+)>c(OH-)>c(Cl-)>c(H+)解答:A.①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和氯化铵,氨水的电离程度大于铵根离子的水解程度,所以溶液呈碱性,c(OH-)>c(H+),根据电荷守恒的c(Cl-)<c(NH4+),故A错误;B.②溶液呈中性,c(OH-)=c(H+),根据电荷守恒得c(Cl-)=c(NH4+),因为水的电离较微弱,所以c(Cl-)>c(OH-),故B错误;C.③中溶质是氯化铵,溶液呈酸性,c(OH-)<c(H+),溶液呈电中性,所以c(NH4+)+c(H+)=c(Cl-)+c(OH-),所以c(Cl-)>c(NH4+),则c(Cl-)+c(H+)>c(NH4+)+c(OH-),故C错误;D.当溶液中氨水的量远远大于盐酸时,可能出现c(NH3H•2O)>c(NH4+)>c(OH-)>c(Cl-)>c(H+),故D正确;故选D.&思考16.25℃时,在20mL&0.1mol•L-1盐酸中逐滴加入0.2mol•L-1的氨水,溶液的pH与所加氨水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粒子浓度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在b点,盐酸与氨水恰好完全中和B.在b点:c(H+)=c(OH-)、c()=c(Cl-)C.在a点:−)>c(NH+4)>c(H+)>c(OH−)D.在c点:3•H2O)=2c(C1−)解:A.B点对应的溶质为NH4Cl和NH3•H2O,溶液呈中性,氨水应稍过量,故A错误;B.在b点:溶液呈中性,所以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即c(Cl-)+c(OH-)=c(H+)+c(NH4+),所以c(NH4+)=c(Cl-),故B正确;C.在a点,溶液呈酸性,c(H+)>c(OH-),由电荷守恒得c(Cl-)+c(OH-)=c(H+)+c(NH4+),所以c(Cl-)>c(NH4+),根据图象知,溶液的pH接近7,所以溶液中c(NH4+)>c(H+),故C正确;D.在c点,氨水的物质的量是盐酸物质的量的2倍,根据物料守恒知,c(NH4+)+c(NH3.H2O)=2c(Cl-),故D正确;故选A.思考17.25℃时,取浓度均为0.1000mol•L-1的醋酸溶液和氨水溶液各20.00mL,分别用0.1000mol•L-1NaOH溶液、0.1000mol•L-1盐酸进行中和滴定,滴定过程中pH随滴加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滴定曲线可得,25℃时&Ka(CH3COOH)≈Kb(NH3•H2O)≈10-5
B.当NaOH溶液和盐酸滴加至20.00mL时,曲线Ⅰ和Ⅱ刚好相交C.曲线Ⅱ:滴加溶液到10.00&mL时,溶液中c(CH3COO-)+c(OH-)>c(CH3COOH)+c(H+)D.在逐滴加入NaOH溶液或盐酸至40.00mL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思考18:常温下,用0.1000&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000&mol/L&盐酸和20.&00&mL&0.1000&mol/L&醋酸溶液,得到2条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表示Cl-或CH3COO-)[&&&& ]A.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2&&&&B.达到B、D状态时,两溶液中离子浓度均为&c(Na+)&=&c(A-)&C.达到B、E状态时,反应消耗的n(CH3COOH)>n(HCl)&&D.当0&mL<V(NaOH)<20.&00&mL时,对应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c(A-)&>c(Na+)>c(H+)>c(OH-)答案:B思考19:
25℃时,用浓度为0.1000 mol/L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浓度均为0.1000 mol/L的三种酸HX、HY、HZ,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HZ<HY<HXB.根据滴定曲线,可得Ka(HY)≈10—5C.将上述HX、HY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用NaOH溶液滴定至HX恰好完全反应时:c(X—)>c(Y—)>c(OH—)>c(H+)D.HY与HZ混合,达到平衡时:c(H+)= +&c(Z—) +c(OH—)解答:
浓度均为0.1000 mol/L的三种酸HX、HY、HZ,根据滴定曲线0点三种酸的pH可得到HZ是强酸,HY和HX是弱酸,但酸性:HY>HX。因此,同温同浓度时,三种酸的导电性:HZ>HY>HX。B选项:当NaOH溶液滴加到10 mL时,溶液中c(HY)≈c(Y—),即Ka(HY)≈c(H+)=10—pH=10—5。C选项:用NaOH溶液滴定至HX恰好完全反应时,HY早被完全中和,所得溶液是NaY和NaX混合溶液,但因酸性:HY>HX,即X—的水解程度大于Y—,溶液中c(Y—)>c(X—)。D选项:HY与HZ混合,溶液的电荷守恒式为:c(H+)=&c(Y—)+&c(Z—) +c(OH—),又根据HY的电离平衡常数:思考20:用NaOH溶液滴定醋酸溶液的过程中,一共有七个式子前后成立,请按滴定先后把序号排出来:七个式子如下:①c(Na+)&c(CH3COO-)&c(OH-)&c(H+)②c(CH3COO-)&c(Na+)&c(H+)&c(OH-)③c(CH3COO-)&c(H+)=c(Na+)&c(OH-)④c(Na+)&c(CH3COO-)=c(OH-)&c(H+⑤c(CH3COO-)&c(H+)&c(Na+)&c(OH-)⑥c(Na+)=c(CH3COO-)&c(OH-)=c(H+)⑦c(Na+)&c(OH-)&c(CH3COO-)&c(H+)&答案:
⑤③②⑥①④⑦实验:用20.00毫升0.1mol/L的盐酸滴定20.00毫升0.1mol/L的氢氧化钠,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变化如下:1)滴定开始时,盐酸加入量为0毫升,溶液PH值等于132)加入18.00毫升盐酸时,氢氧化钠剩余,OH-的浓度=(20.00*0.1-18.00*0.1)/(20.00+18.00)计算后溶液PH=11.73)加入19.80毫升盐酸时,同理可计算出溶液PH=10.74)
加入19.98毫升盐酸时,溶液PH=9.75)加入20.00毫升盐酸,是化学计量点,溶液PH=7.06)加入20.02毫升盐酸时,盐酸过量0.02毫升,溶液H+浓度=0.02*0.1/(20.00+20.02)计算后溶液PH=4.37)加入20.20毫升盐酸时,同理可计算出溶液PH=3.38)加入22.00毫升盐酸时,溶液PH=2.39)加入40.00毫升盐酸时,溶液PH=1.5可见盐酸加入量在化学计量点20.00毫升正负0.02毫升范围内,溶液PH变化最大,为4.3—9.7,称为突跃范围。思考21: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图①表示25℃时,用0.1&mol•L-1盐酸滴定20&mL&0.1&mol•L-1&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Q(Q>0)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C.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1&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H2C2O4溶液混合时(Mn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n(Mn2+) 随时间的变化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Q(Q>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解答:
A、0.1mol•L-1NaOH溶液的pH为13,用0.1mol•L-1盐酸滴定恰好中和时pH为7,因浓度相同,则体积相同,但酸碱中和在接近终点时,pH会发生突变,曲线的斜率会很大,故A错;B、因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后升温K逆减小,而K正增大,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故B正确;C、虽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反应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反应速率越来越快,故C错;D、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但图象描述是吸热反应,故D错.故选:B.思考22:
常温下,有c(CH3COOH)+c(CH3COO-)=0.1mol•L-1的一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值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pH=5.5&的溶液中:c(CH3COOH)>c(CH3COO-)>c(H+)>c(OH-)B.W&点所表示的溶液中:c(Na+)+c(H+)=c(CH3COOH)+c(OH-)C.pH=3.5&的溶液中:c(Na+)+c(H+)-c(OH-)+c(CH3COOH)=0.1mol•L-1D.向W&点所表示的1.0&L&溶液中通入0.05&mol&HCl&气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c(H+)=c(CH3COOH)+c(OH-)解答:A.由图可知,pH=5.5&的溶液,显酸性,且c(CH3COO-)<c(CH3COOH),显性离子大于隐性离子,则c(CH3COOH)>c(CH3COO-)>c(H+)>c(OH-),故A正确;B.W点由电荷守恒可知,c(Na+)+c(H+)=c(CH3COO-)+c(OH-),故B错误;C.由电荷守恒及c(CH3COOH)+c(CH3COO-)=0.1mol•L-1可知,c(Na+)+c(H+)-c(OH-)+c(CH3COOH)=c(CH3COO-)+c(OH-)-c(OH-)+c(CH3COOH)=0.1mol/L,故C正确;D.W点为等量的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液,1.0&L&溶液中通入0.05&mol&HCl&气体得到0.05molNaCl和0.1molHAc,由电荷守恒可知,c(H+)=c(CH3COO-)+c(OH-),故D错误;故选AC.思考23:常温下,用0.1000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000mol/L&盐酸和20.00mL&0.1000mol/L&醋酸溶液,得到2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若以HA表示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2B.达到B、D状态时,两溶液中离子浓度均为&c(Na+)=c(A-)C.达到B、E状态时,反应消耗的n(CH3COOH)>n(HCl)D.当0&mL<V(NaOH)<20.00&mL时,对应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c(A-)>c(Na+)>c(H+)>c(OH-)解:A、滴定开始时0.1000mol/L盐酸pH=1,0.1000mol/L醋酸pH>1,所以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1,故A错误;B、达到B、D状态时,溶液是中性的,此时c(H+)=c(OH-),根据电荷守恒,则两溶液中离子浓度均为&c(Na+)=c(A-),故B正确;C、达到B、E状态时,消耗的氢氧化钠物质的量是相等的,根据反应原理:HCl~NaOH,CH3COOH~NaOH,反应消耗的n(CH3COOH)=n(HCl),故C错误;D、当0&mL<V(NaOH)<20.00&mL时,酸相对于碱来说是过量的,所得溶液是生成的盐和酸的混合物,假设当加入的氢氧化钠极少量时,生成了极少量的钠盐(氯化钠或是醋酸钠),剩余大量的酸,此时c(A-)>c(H+)>c(Na+)>c(OH-),故D错误.故选B.思考24:已知氨水的电离度与醋酸的电离度在同温同浓度下相等,溶有一定量氨的氯化铵溶液呈碱性。现向少量的Mg(OH)2悬浊液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氯化铵溶液,固体完全溶解。甲同学的解释是:①Mg(OH)2(固) Mg2++2OH—;②NH4++H2O===NH3·H2O+H+ ;③H++OH—===H2O由于NH4+水解显酸性,H+与OH—反应生成水,导致反应①平衡右移,沉淀溶解;乙同学的解释是:①Mg(OH)2(固) Mg++2OH—;②NH4++OH—===NH3·H2O。由于NH4Cl电离出的NH4+与Mg(OH)2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了弱的电解质NH3·H2O,导致反应①的平衡右移,Mg(OH)2沉淀溶解。
(1)丙同学不能肯定哪位同学的解释合理,于是选用下列的一种试剂,来证明甲、乙两位同学的解释只有一种正确,他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写编号)。
B、CH3COONH4
D、NH3·H2O
(2)请你说明丙同学作出该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同学将所选试剂滴入Mg(OH)2的浊液中,Mg(OH)2溶解;由此推知,甲和乙哪位同学的解释更合理
(填“甲”或“乙”);完成NH4Cl饱和溶液使Mg(OH)2悬浊溶解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1)硝酸铵和氯化铵相似,只有铵根离子的水解,而碳酸钠和氨水溶液都呈碱性,注意B符合,故答案为:B;(2)醋酸铵溶液呈中性,可证明是否由于铵根离子水解呈酸性的原因导致氢氧化镁溶解,故答案为:醋酸铵溶液显中性;(3)将所选试剂滴入Mg(OH)2的浊液中,Mg(OH)2溶解,可说明乙同学的解释正确,则NH4Cl饱和溶液使Mg(OH)2悬浊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NH4++Mg(OH)2=2NH3•H2O+Mg2+,故答案为:氯化铵溶液乙;2NH4++Mg(OH)2=2NH3•H2O+Mg2+.思考25:&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可能有如下四种关系填写下列空白(1)若溶液中只溶解一种溶质,则该溶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上述四种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填序号)______________。(2)若溶液中溶质为NH4Cl和NH3·H2O,则溶液中四种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可能为______________(填序号)。(3)将pH相同的NH4Cl溶液和HCl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下列图像正确的是(填图像符号)__________。(4)若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湛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c(HC1)_________(NH3·H2O)(填&、&或=)。答案:
(1)NH4Cl; ① & & &&(2)①②③ & & &&(3)B & & &&(4)&
思考26: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有如下四种关系:&&&&①c(Cl-)&c(NH4+)&c(H+)&c(OH-)&&&&&&②c(Cl-)&c(NH4+)&c(OH-)&c(H+)&&&&③c(NH4+)&c(Cl-)&c(OH-)&c(H+)&&&&&&④c(Cl-)&c(H+)&c(NH4+)&c(OH-)填写下列空白:&&(1)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则该溶质是________,上述四种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_______(填序号)。&&(2)若上述关系中③是正确的,则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若上述关系中④是正确的,则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3)若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HCl)_________c(NH3・H2O)(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混合前酸中c(H+)和碱中c(OH-)的关系c(H+)____________c(OH-)。答案:&(1)NH4Cl(1分)&①&(1分) & &(2)NH4Cl和NH3・H2O(2分);NH4Cl和HCl&&(2分)(3)小于(1分);大于(1分)思考27: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 &)A.pH=9的NaHA溶液:c(Na+)&c(HA-)&c(A2-)&c(H2A)B.Na2CO3溶液:c(H+)-c(OH-) = c(HCO3-) +2c(CO32-)-c(Na+)C.稀盐酸中加入一定量氨水后溶液显碱性:c(NH4+)&c(Cl-)&c(OH-)&c(H+)&&D.将0.1mol·L-1 HF溶液与0.1mol·L-1 KF溶液等体积混合:c(F-)+c(HF)=0.2mol·L-1答案:B【知识总结】
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1)盐水解的规律:&①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无弱不水解&②多元弱酸根、正酸根离子比酸式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得多,故可只考虑第一步水解&(2)具体分析一下几种情况:&①强碱弱酸的正盐:弱酸的阴离子发生水解,水解显碱性;如:Na2CO3、NaAc等&②强酸弱碱的正盐:弱碱的阳离子发生水解,水解显酸性;如:NH4Cl、FeCl3、CuCl2等;&③强酸强碱的正盐,不发生水解;如:Na2SO4、NaCl、KNO3等;&④弱酸弱碱的正盐: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都发生水解,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弱酸和弱碱的相对强弱,谁强显谁性;&⑤强酸的酸式盐只电离不水解,溶液显酸性,如:NaHSO4;而弱酸的酸式盐,既电离又水解,此时必须考虑其电离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溶液显酸性,如:NaHSO3、NaH2PO4;若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则溶液显碱性,如:NaHCO3、NaHS、Na2HPO4等。&(3)几种盐溶液pH大小的比较强酸强碱盐pH=7、强碱弱酸盐pH&7、强酸弱碱盐pH&7根据其相应的酸的酸性大小来比较,盐溶液对应的酸的酸性越强,其盐溶液的pH越小如:HClO酸性小于H2CO3,溶液pH NaClO&Na2CO3酸式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酸式盐的水溶液显什么性,要看该盐的组成微粒。&1.强酸的酸式盐只电离,不水解,溶液一定显酸性。如溶液:&2.弱酸的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1)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显碱性。例如溶液中:溶液显碱性。NaHS溶液、Na2HPO4溶液亦显碱性&(2)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例如溶液中:溶液显酸性溶液亦显酸性。盐溶液蒸干后所得物质的判断:&1.考虑盐是否分解。如加热蒸干溶液,因分解,所得固体应是2.考虑氧化还原反应。如加热蒸干溶液,因易被氧化,所得固体应是3.盐水解生成挥发性酸时,蒸干后一般得到弱碱,如蒸干溶液,得盐水解生成不挥发性酸时,蒸干后一般仍为原物质,如蒸干溶液,得4.盐水解生成强碱时,蒸干后一般得到原物质,如蒸干溶液,得到等。&5.有时要多方面考虑,如加热蒸干溶液时,既要考虑水解,又要考虑的分解,所得固体为氧化还原反应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不是看得电子的多少,而是看得电子的难易;  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不是看失电子的多少,而是看失电子的难易。  eg:氧化性:浓HNO3&稀HNO3还原性:Na&Al2、有新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eg:C(金刚石)==C(石墨);3O2==2O3(放电);P4(白磷)==4P(红磷)3、任何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或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4、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5、元素具有最高价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eg.H3PO4、H2SiO3(或H4SiO4)两酸均无强氧化性但硝酸有强氧化性。氧化还原的表示可用单线桥也可用双线桥:一、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或原子团。标变价   明确标出所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价的元素不标化合价。连双线  将标化合价的同一元素用直线加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注意:箭头的起止一律对准各元素)标得失  1.标电子转移或偏离数   明确标出得失电子数,格式为“得/失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原子个数×单位原子得失电子数”   &&&&&&&&&&&&&&&&&& 2.标化合价变化   一律标出化合价的变化,只有“化合价升高”“化合价降低”这两种写法,不可写为“升价”“降价”等   &&&&&&&&&&&&&&&&&& 3.标出元素反应类型   一律标出元素所发生的反应,“被氧化”或“被还原”,其余写法均不正确   &&&&&&&&&&&&&&&&&& 4.检查得失电子守恒   检查得失电子数是否相等,如不相等则重新分析。例如:&二、单线桥法: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电子发生转移(得失或偏移),也就是在反应物中有元素电子发生得失或偏移,这时用一条带箭头的曲线从失去电子的元素指向得到电子的元素,并在“桥”上标出转移的电子数,这种表示方法叫单线桥法。(1)标价态明确标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2)连单线连接方程式左边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箭头一律指向氧化剂&(3)不注得失标出转移的电子的总数,这里不用像双线桥那样,仅需直接标出电子总数例如:注意事项:&(1)不得标明"得"或"失",否则是错的(2)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指向氧化剂注意:为了规范起见,单线桥法最好不用于自身氧化还原的反应,因为那样标记会使反应中的电子去向不明确,故在自身氧化还原的反应方程式中最好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方法:(1)考虑水解因素:如溶液&所以(2)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它的影响。如相同浓度的三种溶液中,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3)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综合分析水解因素、电离因素。如相同浓度的的混合液中,离子浓度顺序为:的电离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盐溶液的“三大守恒”:&①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如NaHCO3溶液中:推出:②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HCO3溶液中nc(Na+):nc(C)=1:1,推出:③质子守恒: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例如在NH4HCO3溶液中H3O+、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3、OH-、CO32-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2)粒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方法:&①单一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A. 一元弱酸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是:&c(不水解离子)&c(水解离子)&c(显性离子)&c(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如:在CH3COONa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B. 二元弱酸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是:&c(不水解离子)&c(水解离子)&c(显性离子)& c(二级水解离子)&c(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如:Na2CO3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②比较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同一种粒子浓度的大小。应注意弱酸、弱碱电离程度的大小以及影响电离度的因素,盐类水解及水解程度对该粒子浓度的影响。&③比较经过反应化学反应后离子浓度的大小:&A. 确定电解质溶液的成分&B. 确定溶液中含哪些粒子(分子、离子),此时要考虑物质的电离和水解情况&C. 确定各种粒子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的大小&D. 根据题目要求做出判断&注:要抓住“两小”。即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小,故未电离的弱电解质分子数远多于已电离出离子数目;盐的水解程度小,故未水解的粒子数目远多于水解生成的粒子数目&
责任编辑:
     
&&&&&&&&&&&& Copyright& && 重庆龙门博雅书院-重庆清大学习吧3198专营店/3199专营店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23-&& &&& 站长:九龙腾飞& 官方QQ
在线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镁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