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考上清华北大学生平均智商和智商到底有多大关系

用户等级:幼儿园大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75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6-4 10:11
查看: 3146
  最近这一周,王晶忽然成了名人。因为有媒体报道了她在广东一个家教论坛上的话,她“对清华500个学生的家庭教育深入调查发现,这些孩子能考上清华的核心原因并不是家庭背景、个人努力程度等,而是他们的平均智商在129~131之间”。
  一时间,释然的有之,“怪不得没上名校,智商不够”;愤怒的有之,“这是否定个人努力”;讥讽的有之,“我智商170,什么都不学,怎么上清华?”
  更多的是家长的疑惑:我到底应该怎么培养孩子,如果他智商没到120,就给他快乐,让他混吗?
  就此,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了事件漩涡中的当事人王晶。
  她第一句话就是:“‘能考上清华的核心原因不是努力,是智商’,是对我当天讲座内容的断章取义。”她说这跟龙生龙凤生凤无关,与生理遗传有关,在人类基因组破译之后的今天,对个体差异的认同,已经很普遍了,自己的核心理念是,“虎妈们要承认个体差别,因材施教,不要盲目跟风。这样才能实现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中国虎妈先要学会因材施教
  家庭教育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现在教育理念多元,各种流派纷呈。
  “我提倡的是优势教育”。据记者对王晶其他讲座和公开场合的一贯言论分析,王晶推崇传播的观点并非她首创,而是国际上流行多年的哈佛心理学家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主张人的智能优势方向各不相同,要发现孩子的长处,包容孩子的弱项。因为人最终都是靠特长为社会服务的。
  谈到她最近忽然被广泛议论的研究,王晶说,她的被试对象只针对660分以上裸考到清华大学的学生。所以,结论只能说明部分问题,“清华有很多高考成绩不到660分的学生,还有自主招生降分进入的,还有很多体育文艺特长生,都不在我测试对象当中。”
  “教育不是万能的,最有效的教育是‘匹配’,一些家长总希望把自己孩子塑造成名校生,不仅孩子特别辛苦、父母巨大的付出也没有相应的回报,反而造就了很多厌学生。”王晶的观点多半针对现在社会上特别热门的“虎妈”。她指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话误导了很多人。铁磨成针没有问题,但很多孩子是宝玉,是宝玉就要按照它的纹路雕琢使之成器,还有的孩子是钻石,钻石就要切割打磨,使它的每一个侧面都发出璀璨的光芒,这只是3种物件成才的方法,而我们的孩子何止3种、5种。重要的是父母要做孩子的伯乐。
  王晶认为,当代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已经证明,人的大脑存在先天差异,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学习模式来讲,人类有5种吸收外界信息的渠道——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每个认知渠道都链接相应的脑区。而脑结构存在差异,每个人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也有差别,为此,人的学习模式、行为模式及沟通模式也各有不同,包括660分以上考来的清华学生。
  低头不与人目光接触就是心怀鬼胎?
  王晶说的5种认知能力,包括视听触嗅味。以视觉为主渠道学习的学生,喜欢看书,上课一直看黑板或老师,与人交流喜欢目光对视,语速较快;而以听觉为主渠道的学生,他们上课多半低头听讲,必要时才看黑板,与人交流很少有目光对视,喜欢用点头表示肯定。这类人说话语速较慢、声音低。王晶讲了一个案例,一位来自核能院的学生,在找她做测评,确认自己是以听觉为主的学习类型后释然了。他告诉王晶,从小,妈妈就批评他,“你不抬头,人家会说你心怀鬼胎”。
  在王晶的理论里,这类学生是因为关注点一多,大脑的能量就会被耗散,思考的效率就会减弱,低头听讲只是为了不分散精力而已。
  而以触觉为主要学习渠道的人,他们的特点是思维跳跃,专注度弱,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有肢体参与和感受的情境教育。目前中小学里一些“小淘气”,多半是触觉比较发达的孩子,他们都很聪明,只不过是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束缚了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这一点上,爱迪生的成长道路是最好的证明,他两次被学校开除,是她妈妈根据他的特点,为他设计了以动手实验为主的学习路径,使他从做实验开始,进入感兴趣的学习,最后走上发明家的道路。
  王晶认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模式对触觉发达的孩子有失公平,与读书背诵相比,他们更擅长参与式学习,这也是国外课堂,情境教育内容设置比较多的原因之一。
  除以上三类,还有嗅觉和味觉认知渠道灵敏的人,如闻香师、品酒师,等等。
  智商高只决定了书本的学习能力
  王晶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访谈了清华大学500个660分以上的本科生,研究他们的特点。
  她的问卷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考量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你最感谢父母的什么?”
  有超过60%的学生回答,感谢父母不怎么管我,从小告诉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不包办)。
  第二,考量学习态度。“你觉得学习快乐吗?”
  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很快乐,很喜欢学习,一天不学习就有失落感。
  “你认为自己聪明吗?”
  超过80%的学生不认为自己聪明,说班里其他同学比自己聪明,也比自己更努力。
  第三,考量城乡教育差别,“中小学期间你上过多少种补习班?”
  结果发现,从县、镇考来的孩子,他们上补习班的数量不及城里学生的一半。尽管如此,考到660分以上阶段的各地域学生,他们书本学习能力都是超强的。
  王晶说,她观察,不少孩子没受过训练,就会对角线看书,阅读速度快,领会能力强。
  面对曲解她意思的人,王晶很坦然,她说:“每个人都是生理遗传和社会文化遗传的混合体,不片面夸大某一方面的力量是我一直的主张。我相信大家会理性地看待我的研究。”
  王晶最后强调,她这个调查结果,只能说明660分以上的学生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的书本学习能力很强,这并不代表其他能力也很强。最近有心理学家调查过近30年的高考状元,结论也证明这些昔日的状元,在创新等其他领域优势不明显。
  “我认为孩子的起跑线不在孩子本身,而在于父母对教育功能的理解,对孩子的未来的‘设计’。虎妈们喜欢把自己的欲望当成孩子的目标,而不顾孩子其他方面的特长与天赋。”王晶反问,为什么别人上了清华,自己的孩子也必须上清华呢?
用户等级:小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9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6-5 08:46
我也赞同,考上清华智商是必须的,可能光有智商还不够!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518 小时
金币:1832
<em id="authorposton15-6-4 10:18
我觉得智商可能是基础条件,但最终决定的还是那颗学习的心。。。。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6-5 08:30
一直很赞同这个观点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73 小时
金币:1048
<em id="authorposton15-6-5 09:20
赞同,还是那句话,因才施教。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61 小时
金币:5966
<em id="authorposton15-6-5 09:47
一直很赞同这个观点
用户等级:小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6-5 12:20
赞同这个观点
用户等级:大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086 小时
元宝:10694
金币:23351
<em id="authorposton15-6-6 07:26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6 小时
元宝:1529
<em id="authorposton15-6-14 22:25
上清华不应该是成功的唯一标准;所以不用太纠结于这个结论。
用户等级:小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15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6-17 22:44
赞同楼上的观点,考上清华只能说明他读书本的能力比较强,但是人的一生需要各种能力,也会有各种需求,很大一部分不能从书本上学到,也不能由别人教给你,要靠自己去领悟,去掌握,这些都是这个社会的生存之道。
Powered by高考季——上清华只和智商有关?_百度宝宝知道
&高考季——上清华只和智商有关?
宝宝1岁1个月LV.13
昨天高考刚刚结束,与高考有关的话题再度引发大家关注,而其中王晶教授的一席话也再次引起争议。王晶教授宣称“对清华500个学生的家庭教育深入调查发现,这些孩子能考上清华的核心原因并不是家庭背景、个人努力程度等,而是他们的平均 智商 在129~131之间......能考上清华的核心原因不是努力,是智商。”一石激起千层浪,难道这种论调是真的?
承认个体差异的不同从而因材施教
王晶教授的惊人言论,引起媒体一片哗然会之后,自己进一步解释说:“我的核心理念是意在说明‘在人类基因组破译之后的今天,对个体差异的认同,已经很普遍了......虎妈们要承认个体差别,因材施教,不要盲目跟风。这样才能实现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此种观点和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教育要“因材施教”不谋而合,和国际上流行多年的哈佛心理学家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主张人的智能优势方向各不相同,要发现孩子的长处,包容孩子的弱项,也是一脉相承。
王晶教授所举出的上清华和智商之间的关系,只是为了证明“教育不是万能的,最有效的教育是‘匹配’,一些家长总希望把自己孩子塑造成名校生,不仅孩子特别辛苦、父母巨大的付出也没有相应的回报,反而造就了很多厌学生。”她指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话误导了很多人。铁磨成针没有问题,但很多孩子是宝玉,是宝玉就要按照它的纹路雕琢使之成器,还有的孩子是钻石,钻石就要切割打磨,使它的每一个侧面都发出璀璨的光芒,这只是3种物件成才的方法,而我们的孩子何止3种、5种。重要的是父母要做孩子的伯乐。
王晶认为,当代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已经证明,人的大脑存在先天差异,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学习模式来讲,人类有5种吸收外界信息的渠道——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每个认知渠道都链接相应的脑区。而脑结构存在差异,每个人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也有差别,为此,人的学习模式、行为模式及沟通模式也各有不同,包括660分以上考来的清华学生。
智商高只决定了书本的学习能力
王晶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访谈了清华大学500个660分以上的本科生,研究他们的特点。
她的问卷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考量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你最感谢父母的什么?”
有超过60%的学生回答,感谢父母不怎么管我,从小告诉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不包办)。
第二,考量学习态度。“你觉得学习快乐吗?”
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很快乐,很喜欢学习,一天不学习就有失落感。
“你认为自己聪明吗?”
超过80%的学生不认为自己聪明,说班里其他同学比自己聪明,也比自己更努力。
第三,考量城乡教育差别,“中小学期间你上过多少种补习班?”
结果发现,从县、镇考来的孩子,他们上补习班的数量不及城里学生的一半。尽管如此,考到660分以上阶段的各地域学生,他们书本学习能力都是超强的。
王晶说,她观察,不少孩子没受过训练,就会对角线看书,阅读速度快,领会能力强。
面对曲解她意思的人,王晶很坦然,她说:“每个人都是生理 遗传 和社会文化遗传的混合体,不片面夸大某一方面的力量是我一直的主张。我相信大家会理性地看待我的研究。”
王晶最后强调,她这个调查结果,只能说明660分以上的学生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的书本学习能力很强,这并不代表其他能力也很强。最近有心理学家调查过近30年的高考状元,结论也证明这些昔日的状元,在创新等其他领域优势不明显。
“我认为孩子的起跑线不在孩子本身,而在于父母对教育功能的理解,对孩子的未来的‘设计’。虎妈们喜欢把自己的欲望当成孩子的目标,而不顾孩子其他方面的特长与天赋。”王晶反问,为什么别人上了清华,自己的孩子也必须上清华呢?
如何通过家庭教育提高孩子智商
1.重视家庭教育
美国心理研究协会做了一项研究来检验遗传因素和家庭教育哪一个对孩子的智商影响较大。研究的结论是:遗传和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几乎等同。克雷格·莱米教授也认为,父母完全没有必要对孩子实施严格的、正统的家庭教育,创造一个随意但很富有启发氛围的环境对提高孩子的智商非常重要。
2.利用书来开发孩子的智力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购买 图书 后,往往是孩子拿来一本,家长就给孩子读一本,读过之后便放到一边,然后再读下一本,只注重读的过程,全然没有注意孩子的阅读兴趣,这种作法不能很好地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家长给孩子讲书最好是拿过一本书家长先要问孩子这是一本什么书,它的名字应该是什么,这本书里都有些什么,提出问题让孩子先找出答案,然后父母再给孩子讲述,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在讲的过程中,家长也要同孩子一同讨论,不断地提出问题,如他们怎么了,想一想他后来会是怎样的,提高孩子的 想象力 ,语言表达能力。
3.注意家具摆放
家里摆放的东西要经常换一下位置,对孩子的右脑开发和 观察力 的培养都有好处。
4.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
家长带孩子外出购物时,家长不要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应该注意身边的孩子,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思考。
5.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交流
多让孩子同小朋友在一起,不要怕孩子打架受欺负,即使是打架也有利于孩子的能力培养和 智力开发 。
6.重视玩具和游戏
游戏和玩具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手段,对于3、4岁的小孩子玩具的可变性要强,如沙子和水;游戏对于孩子更为重要。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604816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钉钉用户)
(安静龙卷风)
(喵星特派员)
(卡哇伊嘚斯)
第三方登录:当前位置 & &
& 清华教授:智商不行别考我校 努力也没戏
清华教授:智商不行别考我校 努力也没戏
11:23:30&&作者:
编辑:雪花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05-21][05-20][05-19][05-19][05-19][05-18][05-15][05-15][05-14][05-12]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北大985平均智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