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全省教育规划纲要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方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广东省教育厅
您所在的位置:
字体大小: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党委书记廖立国教授谈师风师德建设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10月20日下午,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教师教学发展系列讲座第11讲在第一教学楼B104学术报告厅进行,学校董事长、党委书记廖立国教授以“师风师德建设漫谈”为题做主题讲座。学校领导、教师、辅导员、图书馆、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干部等近200人聆听讲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王小鱼 主持讲座。
廖立国在讲座中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传承文明、教书育人以及弘扬科学,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他从“教师道德”这四个字的基本形象意义出发,阐述了其丰富的内涵,并与老师们探讨应该如何来“显德”:第一,“克己修身”是教师显德的前提;第二,“以德行仁”是教师显德的表现;第三,“能博喻,然后能为师”是教师显德的内在要求;第四,“无妄则诚”是教师“显德”的精神保证。最后廖书记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与大家共勉,希望全体教职员工不忘为人师者的初心,为自己负责、为子孙负责、为社会负责。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自2015年3月开始举办教师教学发展系列讲座,设有师风师德修养、教学能力提升、科研能力提升、婚姻家庭生活等四大主题系列,至今已成功举办11场。讲座内容围绕教师普遍关注的教学热点、难点问题,或分享教学工作经验、教学改革成果、或介绍最新国际教育动态,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能力和素养。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党委书记廖立国教授谈师风师德建设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党委书记廖立国教授谈师风师德建设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师德_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
高校教师“红七条”发布 能否筑起师德底线?
10月9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划出针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首次列入其中。
  这也是自去年9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今年7月划定教师禁礼“6条红线”之后,教育部针对师德走样现象的又一次亮剑。
  “红七条”禁令能否筑起师德底线?不让“红线”变成“虚线”,又需要什么样的制度与环境?……引发社会热议和关注。
文件《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出台
  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要积极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大力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教师队伍,现就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日前,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研究制定该文件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问:社会各界对高校师德建设工作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文件出台的背景。……
  2.问:高校师德建设复杂性、综合性很强,请问文件是如何形成的?……
  3.问:请谈一谈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4.问:《意见》中的长效机制包括哪些方面。……
  5.问:《意见》的惩处机制中划出哪些师德禁行行为?……
  6.问:《意见》为何要强调高校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 ……
  7.问:《意见》为何要明确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 ……
  8.问:《意见》出台后,如何确保有关精神和要求落到实处? ……
解读《意见》引导高校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极少数高校教师育人意识淡薄,学风浮躁,甚至学术不端,言行失范、道德败坏等,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因此,有必要在高校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有效长效机制。……
  提倡师爱,必须强调严慈相济,“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所谓“严”,首要强调的是“做人”,一流人才的基础是砥砺一流品性。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同时,又要教育他们立志成才……
  作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除了制度建设、加强监督和树立榜样模范之外,还要注意在人文关怀中构建师德建设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感情留人激励机制……
  立足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实际,要把握主题,注重实效,扎实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师德建设实效。要立足长远,切实细化完善机制举措,全面提高高校师德建设水平……
  贯彻“师德为上”需要紧密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细致入微、积小成大、务求实效,使“师德为上”成为高校教师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深思“红七条”能否筑起师德底线?
  性骚扰、学术造假,甚至有极个别教师在课堂上宣扬分裂国家的极端思想……一段时间以来,高校教师因败德行为而上新闻头条的次数和频率令人侧目,也让本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校教师形象蒙尘……
  “作为一项软性的道德指标,即便有着‘一票否决’的决心,难以量化的师德也还是容易被人忽视。”有专家指出,长期以来,“视情节酌情处理”的原则使得在败德事件上缺乏情节认定、执行处理的标准,给打击和处理败德事件留下很大的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不同,此次教育部对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只是给出方向性意见的导引,其中提出“各地各校要根据实际制订具体实施办法”。从纸上的长效机制变成现实中的社会规范,高校应该怎么办?……
  教育相关部门应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师德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学校要在绩效考核中,突出师德作用,将师德放到首位,坚决实施教师师德“一票否决制”,不姑息任何一个师德失范者,要将师德细化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并将师德考核落实,落细。我们的教师们更应该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操守,自觉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师德水平。……
高校教师师德“红七条”详情
1、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3、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4、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5、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
6、索要或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
7、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其他违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
近年我国教师师德规范历程
&&&&教育部发布《》。
2013年12月
&&&&教育部就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公开征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部出台了《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设立了6条“红线”:
一是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
二是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的可能影响考试、考核评价的宴请;
三是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支付费用的旅游、健身休闲等娱乐活动;
四是严禁让学生及家长支付或报销应由教师个人或亲属承担的费用;
五是严禁通过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生活用品、社会保险等商业服务获取回扣;
六是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其他行为。
2014年10月
&&&&教育部发布《》。
近期高校师德热点事件
&&&&日21点30分,厦门大学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对“博导诱奸门”当事教师吴春明的处理结果:给予吴春明开除党籍、撤销教师资格处分。
&&&&2014年10月有网友发布照片,指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王小箭在吃饭时“性骚扰”两名年轻女性。
&&&&日,科学技术部党组通报,审计署2012年4月审计发现5所大学7名教授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的问题,目前已有8人被查处。
&&&&近期儿童性侵案频发,仅9月份以来就曝出多起引起全国关注的重大案件,教师成为主要犯罪人群之一,在农村尤甚。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频道出品
本期策划:刘芳
电话:010-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频道推荐文章
频道本月排行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C) 2006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校师德师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