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艺校生的安童生徒话件在干吗

与青年谈安全性行为_教育频道_新华网
您的位置:
与青年谈安全性行为
日 08:09: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 【】 【】 【】&
资料图片:学员正在表演一个人的五个部分面对性的态度。
&&&&什么是“安全性行为”呢?安全性行为是针对如何降低性行为传播疾病的危险而提出的概念,它是指那些既能降低性活动传播疾病的危险又能满足性需求的行为。安全的意思有两点:1.不会惹病;2.不会意外怀孕。婚外性生活、多元化性行为或嫖娼、卖淫等都是不安全的性行为,不仅有悖于道德观念,也是艾滋病性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2002年年底公布了人类健康十大危机,不安全性行为就列在其中。要知道,当今世界上有80%的艾滋病感染者是通过性行为被感染的。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这是危言耸听,或许有人会说,我不会这么容易被感染吧?可你是否想过,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你就是0%,如果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你就是100%。更何况不安全性行为的后果不仅仅是可以感染艾滋病病毒,还可能导致意外怀孕、人工流产、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学业、影响事业。染上性病可能导致不育、全身性疾病,会给你和家人带来烦恼和痛苦。
&&&&青年人处于性活跃、性成熟的时期,性行为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行为,该如何去做呢?为了避免一些不良的后果的产生,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请在性行为之前想到如何才能安全,想到性伴越多,越容易染上艾滋病及性病;最理想也是最安全的性结合方式是富有情感的“一对一”性结合关系;安全的性行为同样可以很有乐趣,同样可以体验亲昵的情感;使用安全套,可以保护自己不被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感染,还可以保护自己不染上性病;使用毒品和酒精制品后发生性行为,会导致忽视性安全。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上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方法,对于不安全的性行为所带来的潜在威胁有足够的警惕,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就可以预防艾滋病。因此,洁身自爱,选择安全性行为是预防感染艾滋病的关键所在。
&&&&最后,我还想告诉大家的是: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性行为,正确使用合格的安全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感染艾滋病,但不能确保百分之百保护率;不能因为有了安全套,就放纵个人的性行为。只有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机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 尹利军研究员
&&&&有奖小问题:不安全的性行为有哪些?
&&&&答案请发送至:“jiankangshenghuo2008@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主办
&&&&世界卫生组织支持
&&&&《中国青年报》独家刊登
【】 【】 【】 【】
(责任编辑: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成了艺校生的安童在干吗? 揭秘“孤残女”的行骗路(组图)
07:44:01 来源: (北京) 
安童外表看起来很柔弱。央视截屏图
  2003年,孤残女安童经媒体报道后成为京城热点人物,她身残志坚、靠卖唱养活自己。在那个夏天,她牵动了无数北京市民的心。她自强不息的故事赢得了市民的爱心,市民纷纷给她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她由此在河北落了户口,并进入石家庄艺术学校读书,继续她的演艺梦想。
  5年后的4月5日,安童因涉嫌诈骗罪被大兴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检方指控,安童利用“笔仙”等手段,编造鬼神故事,骗取好心人的积蓄12万余元。曾经多次报道并帮助安童的记者回述说,其实她是那种看起来很柔弱,但控制力很强的女人,她总能找到爱心人士的弱点,打动你,让你帮助她。她周围的那个边缘群体围绕她,双方相互利用,推波助澜。
  看守所的较量
  “你知道吗?我有特异功能,我能不碰到你就把你举起来。我还能看透你的身体,说出你有什么毛病。”安童继续回避检察官的问题。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啊,这个人就是娘
  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
  给我一个家
  日上午9点30分,大兴区看守所一间讯问室内,传出一阵歌声。唱歌的是一名身穿黄色囚服的女子。女子个头不足1.6米,身材瘦弱,脸色苍白。坐在她对面的是大兴区检察院的检察官,这是双方的第三次较量。此前,该女子因涉嫌诈骗已被收押近半年。
  女子名叫安童,歌声很快结束了。
  检察官继续发问:“安童,你的真实年龄到底是多少?”此前,检察官的问话被安童的歌声打断。
  “我18岁。”安童很快回答,“好多家报纸和电视都报道过我的事呢。”说到这里,安童开始向检察官介绍自己曾经的“辉煌经历”。
  “你承认自己是在骗人吗?”检察官打断安童的自述。
  安童没有理会检察官,继续滔滔不绝地讲述她的过去。
  “你知道吗?我有特异功能,我能不碰到你就把你举起来。我还能看透你的身体,说出你有什么毛病。”安童继续回避检察官的问题。
  在此前的两次审讯中,检察官对安童的把戏已经很熟悉了。这一次他索性让安童继续表演,“你说说,我有什么病?”
  安童没想到检察官让她继续表演,看了一会儿说,“你们的衣服上戴着国徽,戴国徽我看不出来。”检察官摘下国徽,让安童继续看。安童表演不下去了,“我看出来了,但你对我不信任,不信就不灵,我不会说的。”安童草草收场。
  “安童以前在地下通道唱歌赚钱,后来又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她的表演欲望很强。”在检察官看来,这个女子的歌声并不优美,但她顾左右言其他的能力很强。
  三个月后的一天上午,检察官对安童进行了第五次审讯。
  “你以前叫刘红霞。”检察官开始揭穿安童的身份,“你日出生,内蒙古人,你曾经和一个姓陈的男人于1992年前后结婚,后来,因为你不能生育离婚。安童,这才是你的真实身份!”
  检察官随后将一张结婚登记时的照片递到安童的面前。
  安童看到照片有些不知所措。“那个女人是我。但我不认识旁边的男人。”
  检察官不理会安童的辩解,从厚厚的卷宗里找出一份材料,“你听好了,我给你念念。你涉嫌诈骗侯先生和刘女士……”
  4小时后,审讯结束。整个审讯过程,安童没有像以前那样要求唱歌。在即将被带出审讯室时,她突然转身对检察官说:“求您把我的罪行减少到最小!”
  经过前后5次看守所的较量,大兴区检察院掌握了安童涉嫌诈骗的证据。4月5日,大兴区检察院对安童提起了诉讼,理由是,安童利用迷信手段,谎称自己是“笔仙”、“转世神童”,编造鬼神故事,诈骗侯先生和刘女士共计12万余元。
警方展示安童行骗的证物。本报记者 刘甲 摄
  媒体树立的楷模
  在一次一次的报道中,安童的经历被演绎得越发传奇,安童的故事赚取了无数人的爱心。
  向司法机关检举揭发安童的人是一名侯姓男子。
  侯先生与安童的相识缘于媒体对安童的报道。
  那是2003年7月,《北京娱乐信报》刊载了《混血儿私生女拄拐走路 孤残卖唱女孩想上学》等一系列报道。
  报道称,在方庄的地下通道里,16岁残疾女孩安童为了给自己治病,抱着吉他卖唱。据悉,安童是个私生女,出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母亲生下安童后死在了医院,父亲不知是谁。安童被一名田姓妇女收养,不久被送到了石家庄的大姨高妈妈家。2000年初,安童被诊断为“病毒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002年,安童在北京治病期间病情突然恶化,经历了生死28天,终于挺了过来。安童独自来到北京,但身边有许多“哥哥”。这些哥哥来自全国各地,共18个。
  那年夏天,非典刚刚结束,很多市民对生命有了新的体会,希望能够更多地奉献爱心,最早参与报道安童事件的记者说,传奇的身世,加上对生活坚强乐观的态度,安童一下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她成了那年夏天的热点人物。
  2003年到2006年,媒体先后三次掀起对安童的报道高潮。在一次一次的报道中,安童的经历被演绎得越发传奇,北京、上海等地的市民和企业纷纷向安童伸出援助之手,有人为她捐钱、有人资助安童上音乐学院,甚至有人为她办了河北籍的户口。
  在媒体的密集轰炸下,侯先生认识了安童,并在此后的接触中,被安童诈骗。
  打动爱心人士
  “安童特别懂得利用别人的弱点,她看上去很软弱,但实际上她很有控制力,她很容易就能进入你内心深处,尤其是对围绕她身边的那些有稳定工作、家庭的相对主流人群。”
  “人们行善,是因为人们在行善的过程中,能体现出个人的价值和力量。”4月2日,最早介入帮助安童的女孩冯岚(化名)说,当时帮助安童是因为觉得这样一个孤残女孩需要帮助。
  冯岚是北京人,曾做过记者,在北京有着安定的职业和稳固的社会关系。
  2002年底,将要生孩子的冯岚找了小时工照顾自己。小时工姓宋,曾是北京一技术学校的老师。宋老师在照顾冯岚的时候,多次向冯岚提到了安童——一个没有双亲的残疾女孩。“宋老师人很好,她希望我能帮助安童。”冯岚说,她最终让安童来到了自己的家,给了安童一些钱和吃的东西。
  “安童是个很会打动别人的人。”冯岚要做母亲了,安童就跟冯岚讲她跟养母之间的故事。故事很感人,很容易就引起了冯岚内心的共鸣。
  “她也显得很懂事,很天真。”冯岚举例说,安童在她家吃了一顿挺普通的饭,就会很高兴地说,“姐姐你知道吗?我很久很久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饭了”。冯岚说,“听到这话,你会觉得,哎呀,她真可怜,就会给她钱。”冯岚有段时间资助安童饭费——每月300元,冯岚的丈夫还给过安童2000元。
  冯岚有时会问安童的理想,安童说,希望能治好病,然后到学校学自己喜欢的艺术,做自己喜欢的音乐。安童的这些表现让冯岚对这个“可怜的女孩”产生了强烈的信任。
  与冯岚对安童的信任不同,冯岚的母亲一看到安童就表现得很反感。“安童表现得就是小女孩的样子,我妈觉得她假天真,觉得特别肉麻。”
  6年后,在西单一家咖啡馆里,冯岚向本报记者回忆那段经历,坦承母亲的感觉是对的。“安童特别懂得利用别人的弱点,她看上去很软弱,但实际上她很有控制力,她很容易就能进入你内心深处,尤其是对围绕在她身边的那些有稳定工作、家庭的相对主流人群。”
  但6年前的冯岚,确实被那个柔弱的女孩打动了,她决定帮助安童。冯岚利用做记者时的关系,找到了《北京娱乐信报》记者刘健(化名),希望刘能报道安童。
  安童给刘健看了一首她写的《自白书》:我想我是孤独怕了;关上灯让夜色侵蚀我;开了窗风吹进来赶不走寂寞;怎么我的心躁动不安没有把握;摊开的手掌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我想我是孤独怕了;孤独倦了,我无法摆脱内心的狂热;希望有个家能支撑我的脆弱;天空因家而变换上颜色……
  这些让刘健开始报道安童。
  在刘健的报道中,安童表现得很浪漫,才华横溢。“安童喜欢唱歌跳舞,在她简单的行囊中,有一双妈妈留给她的模型花舞鞋,这让她常常想起妈妈。安童还说,北京好人特别多,但大家给她钱,却不给她掌声,她‘只能听飞过的小燕子叫’”。
  这样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安童成了“名人”,许多人纷纷帮助她。
  冯岚感到非常欣慰。她在手记中写道,“关注久了,我有了一种希望:亲眼看着一个人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看着她走出痛苦、绝望,学会独立、坚强;看着她结束一种边缘的生活,开始健康、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恋爱结婚……我甚至幻想若干年后,安童穿着白色的婚纱走向红地毯的样子,美丽而幸福。”这些也都是安童对冯岚描述的未来。
  冯岚带着美好的幻想,在对安童的行善过程中感受着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快乐而满足。
  追逐金钱遭质疑
  “写安童,是因为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可爱与无奈。追踪安童治病求学,是因为报纸要关注人的生存,要给坚强持续的掌声。但读者需要真相,爱心不容亵渎。”
  媒体的报道给安童带来的最大实惠是收入的增加。一个老爷爷曾经给过安童四五千元,大部分采访过安童的记者都给过安童钱。
  安童对钱的追求让刘健感到不爽。“她会找各种理由,不断地向你借钱。”刘健说,他刚给过安童钱,过几天再见到安童,安童又会说哥哥我今天没钱了,明天又说电话费都交不起了。刘健多次给过安童钱。残疾歌手李琛是刘健的朋友,得知安童的事后去看望安童,安童也向李琛要钱。
  与此同时,安童在冯岚心里的印象也有了变化。冯岚说,有一次,安童逛商场时抱怨说身体到处都疼,如果能坐在按摩椅上该多好。媒体报道后,有家保健器材公司给安童捐了一个按摩椅。冯岚很高兴,兴冲冲地打车把按摩椅给安童送去。但安童却抱怨说按摩椅不好。后来,安童把椅子卖了,并向冯岚抱怨说自己没钱了,不得不去冒雨卖椅子,还得了感冒。
  实际上,那个时候,好心人给了安童很多捐助,她并不缺钱。卖掉按摩椅,让冯岚觉得安童并不像她最初想象的样子——天真、懂事,她的表现和她自己所说的16岁的年龄不相符合。
  冯岚回忆说,一次她和几个媒体同行一起吃饭,一个年纪较大的撰稿人夸奖安童的诗写得很好,说要推荐到杂志发表。安童立即表现出了对那个撰稿人的非同寻常的热情。“我凭女人的直觉,感觉安童就是在卖弄风情,根本不是一个小女孩的表现。”
  刘健也开始对安童有了怀疑。
  刘健在手记中写道,“写安童,是因为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可爱与无奈。追踪安童治病求学,是因为报纸要关注人的生存,要给坚强持续的掌声。但读者需要真相,爱心不容亵渎。”
  刘健想探寻安童的真实世界,她的身世到底是不是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一个孤残女孩。刘健解释说,此前对安童的报道信息源基本都出自安童一个人的陈述,即使是她身边人的介绍,最终的消息源依然是安童,很多安童言之凿凿的东西,并没有太多的佐证。
  刘健的调查首先从安童的养母田妈妈开始。田妈妈多数时候拒绝接受采访,只说安童是经过几道手转到她这里的。刘健又试图采访安童在石家庄的高妈妈。
  安童听说刘健的采访后,“浑身颤抖,说我们在揭她的伤疤,问我们是在帮她还是要做什么?”她歇斯底里地哭喊,晕倒在地上。屋子里安童的“哥哥”们愤怒地看着刘健,并开始攻击他。
  “我后来逐渐就不理会安童了。”刘健说,“安童所在的是一个很边缘的群体,你根本无法真正介入那个圈子。”
  艺校的别样经历
  班主任老师回忆说,安童犯病和自残不会平白无故发生,多数发生在与别人起了争执和纠纷的时候。
  北京媒体很快对安童失去了兴趣,石家庄的媒体开始关注安童。
  河北电视台找到安童录制节目。在录制现场,电视台请来了石家庄市艺术学校的校长。
  节目录完后,2003年11月,石家庄市艺术学校收留了安童。学校不但免费让安童就读,而且考虑到安童需要有人照顾、不能住集体宿舍,特意在家属楼为安童安排了一套房子。跟随安童一起来到学校的还有两个人,分别是“姐姐”方华,“哥哥”刘继(化名)。
  安童在学校只上了一两个月的课,后来就以身体不好为由不再上课。不上课的安童并不安分,她经常会“自动昏迷”。
  昏迷前,安童要打电话叫学生来给她唱歌。安童说,她昏迷时必须有人给她唱歌,不然她害怕睡过去就醒不过来了。校办一名老师说,后来有的学生都上不了课了,白天晚上都去安童住处唱歌,很影响班级的秩序。这位老师觉得,安童挺成熟、挺有心计的,“她的煽动性不像一个孩子”。
  为此,班主任张老师曾经找安童谈话,批评安童不懂事儿。但安童在这时会突然发病,张老师就没法再说下去了。
  有时候,安童会对自己进行自残。安童的身上有许多疤,都是她自己割的,有时候嘴里含刀片。班主任老师回忆说,安童犯病和自残不会平白无故发生,多数发生在与别人起了争执和纠纷的时候。
  在安童来到学校的初期,班主任组织了一次为安童的捐款。很短时间后,安童见到老师还说没有饭吃,还要钱。老师就觉得安童不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就不再给钱。
  后来,安童在背后跟别的老师说,不给钱的那个教师没有爱心。“安童感觉谁不帮她就是没有爱心,谁不给她钱就是没有爱心,她就是这样对待帮助过她的人。”安童的态度引起老师不满。安童还管校长叫“校长爸爸”,然后管校长要钱。
  与学校老师产生矛盾的同时,安童还与社会上的资助者发生了矛盾。有人曾资助安童六七千元现金。几天后,安童再次向对方要钱,安童的理由很简单:她把钱存进了银行,把写在了银行卡上,银行卡丢了,忘了,因此,你还要给我钱。对方无奈,又给了她钱。
  一名在石家庄做生意的40多岁男子捐资后觉得不对,向派出所报案。在派出所处理时,安童突然晕倒,要求去医院。派出所和当事人担心出现意外,都拿安童没有办法。
  “我们一年的开销,她一两个月就没了,也说不清花哪了。”根据安童要钱的频率和日常的开销,班主任张老师觉得安童花销挺大。另一名老师认为,安童在学校的目的,“一个是要钱,另外还要求学校推广她的歌,帮助组织演唱会。后来学校已经发现她的本质,她得不到这些东西,没法继续表演下去了,所以就离开学校了。”
  2004年暑假过后,安童只是偶尔来校。老师告诉安童,如果再不来上课,将按自动退学处理。安童找人送来医院的病假条,病因是“间歇性精神失常请假”。
  但病假期满,安童依然没有出现。2006年夏天,安童到学校要毕业证。学校表示,安童长期不来上课,已经按照学校规章,按自动退学处理,没有给安童毕业证。
  相互利用的边缘群体
  安童与边缘人群一起,利用主流人群的社会身份和信用,制造影响,实现自己的目的。
  安童离开石家庄艺术学校的同时,学校的两名男学生杨坤和二辉也办理了退学,两人说要打工养着安童。两人告诉老师,安童说过,她在北京很有影响,跟着她闯荡能成名。
  “在认识安童前,两人表现都非常好。但认识安童后,当老师与安童发生纠纷,两个人就与老师顶,替安童说话。”张老师分析说,这两人比较单纯、热心,没有什么社会阅历,因此受到安童的影响比较大。
  从此,这两个不到20岁的男孩与安童一起来京,成为安童身边的又一拨“哥哥”。此前,安童身边有过许多“哥哥”。
  1996年,在石家庄一家琴行兼职教吉他弹唱的王瑞晨遇到了去学琴的安童。时年21岁的王瑞晨是安童小时候的邻居,他迅速被安童同化了,开始跟随安童并照顾她。
  安童来到石家庄艺术学校时,王瑞晨不见了,跟随她的是一男一女。男的叫刘继,年纪不大,北京人,是介绍安童给冯岚认识的宋老师的学生。刘继与安童的接触遭到了母亲的反对,刘继的妈妈甚至到安童的家里,反对刘继和安童来往。当时报道称,老人不愿刘继生活在一个“边缘圈子”里。为此,刘继曾经消失了一段时间,但不知安童与刘继怎么联系上的。安童来到石家庄艺术学校,刘继专门过来照顾安童。女的叫方华。据安童讲,方华是她在石家庄认识的,方华曾经骗过安童的钱。方华先于安童到过北京,没有固定工作,曾因为在医院做号贩子被警方劳教。
  在校期间,还有一个叫于涛(化名)的男孩照顾安童。于涛是北京人,在北京开了一家琴行,曾让安童去讲课。安童不在学校期间,于涛曾为安童送过假条。
  于涛、杨坤和二辉,都在安童被指控诈骗的事件中出现,配合安童装神弄鬼。
  多次报道安童的刘健说,安童身边有两类人,一类人没有正式工作和社会身份,游离于社会主流群体之外,生活状态很边缘。这些人帮助安童,又从安童身上有所获得,不知道谁影响了谁。还有一类人有身份,有爱心,有信任度,属于社会的主流人群。安童与第一类人一起,利用第二类人的社会身份和信用,制造影响,实现自己的目的。
  就这样,安童离开石家庄市艺术学校,再次来到北京,并设法再次让媒体关注她。2005年8月,《北京青年报》报道了《地下通道里的“超级女声”》。报道中说,安童喜欢看《超级女声》,梦想中的舞台就是那个样子,站在带着“翅膀”的舞台上,想唱就唱。
  2006年5月,北京电视台播出节目《地下超女面临失明》。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也在同一时期再次报道了安童。报道称,安童因为患白血病被养父母抛弃,自己靠地下通道唱歌,坚强地生活了下来。近期安童因为白血病情加重,无钱医治,双眼面临失明的危险。
  被安童诈骗的侯先生就是在2006年那一轮报道中知道并联系上安童的。
  装神弄鬼骗钱
  安童的身份太特殊,所以天上、地上都想要安童,得到她会受益无穷。一些鬼怪经常来找安童,想要安童的命。”
  侯先生已过而立之年,生活压力、情感危机让他一度消沉。
  2006年5月底,侯先生在电视上看到安童的遭遇,这让他反省自己,“一个无助的女孩能在困境中坚强生存,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有什么理由整日消沉呢!”
  侯先生学过声乐,他希望能帮助安童。通过媒体,侯先生获知安童卖唱的时间和地点。随后,他在方庄家乐福门前的地下通道,看到了怀抱吉他弹唱的安童。
  第二天上午,侯先生带着给安童用来练歌的DVD机再次来到地下通道。下午,他就被邀请到安童位于亦庄贵源南里的暂住地——一个50平方米左右的两居室。房间的装饰非常古怪,墙上挂着八卦图、羊骨头和宝剑等,像风水先生的房子。
  安童将侯先生单独叫到她的房间。“很多人与父母没有缘分,父母只是人来到世间的媒介。只要对父母尽义务就可以了,跟孝不孝顺没什么关系。”安童和侯先生谈了许多世界观话题,侯先生头一次听到这样的世界观,好奇心让他听了下去。
  侯先生在安童等人的邀请下留宿。当晚,这套房子共住了6个人。其余4人分别是杨坤、于涛、二辉和另一名受害人刘女士。
  次日上午,安童自称身体不太舒服独自待在房间里。于涛把侯先生带到厨房说:“安童不是一般女孩,她是天上下凡的灵童,她来到世间的目的是为了拯救中国和人类。安童要是死了,国家就会乱作一团。安童的身份太特殊,所以天上、地上都想要安童,得到她会受益无穷。一些鬼怪经常来找安童,想要安童的命。”
  于涛正讲在兴头上,安童的房间传出“咣”的一声。两人冲进房间,只见安童直挺挺地躺在地上,浑身僵硬,双手掐住自己的脖子用力摇晃。于涛和侯先生在旁边不断地呼叫“安童,醒醒!”
  几分钟后,安童的身体突然瘫软,她紧闭双眼,右手食指抬起动了几下。于涛轻车熟路,立刻拿来纸笔。安童闭着双眼拿着笔开始在纸上写字,“请笔仙”开始了。
  写在纸上的字歪歪扭扭,意思是说:“守在安童身边的人都是有缘人,缘聚有缘人,只有这些有缘人才能让鬼神不逼近安童。安童是拯救世界的灵童,大家不能分开一定要在一起,要加倍呵护安童才行。”
  过了好大一会儿,安童苏醒过来。侯先生按照于涛的嘱咐没有告诉安童“笔仙”曾经下凡。安童则表现出一副不知情的样子。经历几幕如此诡异的场景后,侯先生如同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他开始相信安童、“笔仙”。
  骗局被识破
  房间里的每个人几乎都扮演过鬼神之类的角色,他们在别人面前做出一些反常举动后,“笔仙”都会“下凡”发号施令。
  “笔仙”几乎每天都会“下凡”。除了侯先生外,房间里的每个人几乎都扮演过鬼神之类的角色。
  刘女士坠入陷阱的速度更快。刘女士曾有一份稳定月收入过万的工作。在侯先生没来之前,她负责整个“家庭”的日常开支。侯先生加入后,承担了部分花销。二人遵从“笔仙”的旨意,经常将钱放在指定的地方或者打进安童的银行账号。
  二人逐渐从对安童提供爱心,被安童带进鬼神世界。两人相信,必须和安童在一起,保护她、帮助她。后来,在“笔仙”的操作下,刘女士辞去了工作。
  侯先生的工作需要经常出差,除了外出工作之外,剩下的时间里都是在安童的住地度过的。这样的生活持续了5个月。
  2006年10月的一天,安童再次在侯先生面前表演。一只人的手臂从安童的胳膊下露出。安童表情痛苦,称那是不祥之兆,是鬼神要将她带走。尽管安童不让侯先生靠近,但他还是情急之下冲了上去。侯先生接触到那只手臂时感觉到,手是橡胶做的!
  此后,侯先生开警觉,他几次追问安童,自己给她的钱都哪去了?安童的回答不是不见了就是丢了。2006年11月,侯先生报警。此时他已按照“笔仙”的意思,先后给了安童7万多元。
  回忆起那段日子,刘女士说,如果不是侯先生醒悟了,她可能还无法自拔。刘女士称,她被安童骗走将近17万元,除一部分自己的积蓄外,剩下的都是向家人借的。刘女士不回家和借钱的理由是工作繁忙和做生意赔了钱。
  刘女士的右臂上有数条被利器划伤的疤痕。她告诉记者,那都是她听信“笔仙”的话所致。
  身份之谜揭开
  安童就是刘红霞,日出生,1992年前后结过一次婚,1995年因不能生育与丈夫离婚。
  日,安童被警方抓获。据大兴区人民检察院公诉二处承办此案的检察官介绍,为了给安童验明正身,司法机关给安童作了骨龄测试,结果是远大于她自称的18岁。
  按照安童及其养母所说,安童还有一个同样被收养的姐姐,名字叫刘红霞,早年因病去世。2007年夏天,司法机关前往内蒙古调查取证,在户籍系统中找到了刘红霞。看过刘红霞的照片,办案人员发现,刘红霞与安童的相貌几乎一模一样。户籍中记录,刘红霞,日出生,1992年前后结过一次婚,于1995年离婚。
  办案人员将安童的照片和另外11名女子的照片打乱顺序排列在一起,然后找到刘红霞的前夫陈先生。陈先生看过照片后,一眼就指认出安童就是她的前妻刘红霞。
  安童及其养母对此的解释是,刘红霞和安童的长相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安童的眉心中间有一颗红痣。讯问中,安童承认额头上的红痣是文上去的。司法机关由此认定安童就是刘红霞。
  经过北京安康医院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科鉴定,安童患有癔症,但实施违法行为时无精神病症状,具有完全责任能力。
  刘红霞的丈夫陈先生告诉记者,他是在当地新华书店买书时与刘红霞相识。当时,高中毕业的刘红霞在书店卖书。在陈先生印象中,刘红霞个头矮,“长得跟娃娃似的”。结婚时,刘红霞20或者21岁,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两人感情很好,3年间从没吵过架。刘红霞对待朋友、同学都行,心地挺善良的。
  但刘红霞的身体不好,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再生性贫血。1995年,因为刘红霞不能生育,两人离婚,刘红霞到石家庄看病,从此两人没有再见过。
  陈先生说,刘红霞的父母都是当地人,母亲姓田。田妈妈曾对陈先生说,刘红霞是亲生的。(记者 郭晓明 刘甲)
(本文来源:
我来评两句!
网易通行证:
网易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
网易新闻24小时评论排行
网易新闻图片推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童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