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防雷接地体跟踪检测表电梯接地规格怎么做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DB43T-电梯防雷技术规范.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防雷检测方案模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防雷检测方案模板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按产品类别
按服务类别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相关阅读TUI JIAN YUE DU
联系我们LIAN XI WO MEN
地址:银川高新区紫荆花商务中心
电话(传真):
      
电子商务:刘经理
邮编:750002
建筑物防雷装置跟踪检测技术规范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境内新建建筑物、专项防雷工程防雷装置的跟踪检测。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0 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1部分:常规测量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156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 50174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 5031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JGJ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下列术语和定义及GB50057、GB50343中相关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 
防雷装置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LPS
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它连接导体的总合。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 
外部防雷装置ex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主要用以防直击雷的防雷装置。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 
由等电位连接系统、共用接地系统、屏蔽系统、合理布线系统、浪涌保护器等组成,主要用于减小和防止雷电流在需防空间内所产生的电磁效应。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 
接闪器 air-termination system
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 
连接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 
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 
接地线 earthing conductor
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或从接地端子、等电位连接带至接地装置的连接导体。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 
具有兼作接地功能的但不是为此目的专门设置的与大地有良好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埋地金属管道和设施等的统称。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 
为接地需要而埋设的接地体,称人工接地体。一般可分为人工垂直接地体和人工水平接地体,二者可以结合使用。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 
共用接地系统common earthing system
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等电位连接带、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及接地装置等连接在一起的接地系统。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 
雷电防护区 lightning protection zone;LPZ
需要规定和控制雷电电磁环境的区域。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 
雷击电磁脉冲 linghtning electromagnetic impulse
是一种干扰源。指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防雷装置和建筑物附近所引起的效应。绝大多数是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如雷电流或部分雷电流、被雷电击中的装置的电位升高以及电磁辐射干扰。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 
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等电位连接到防雷装置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 
将金属装置、外来导电物、电力线路、电信线路及其它线路连于其上以能与防雷装置做等电位连接的金属带。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 
将多个接地端子连接在一起的金属板。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内,作局部等电位连接的接地端子板。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 
将建筑物和建筑物内系统(带电导体除外)的所有导电性物体互相连接到接地装置的一个系统。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 
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指定区域穿透的屏蔽。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 
目的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走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tracking check and measure
根据防雷工程施工进度,依照防雷装置的设计确定防雷装置的达标情况而进行的检查、测量及信息综合分析处理全过程。
4 一般规定
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4.1.1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a)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b)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c)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2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a)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b)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
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c)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d)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e)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f)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g)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h)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i)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3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b)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
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c)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d)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e)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及周围环境等因素,
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
f)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
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4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分区见本标准附录A(规范性附录)。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5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按本规范附录B(规范性附录)计算。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1 实施防雷装置跟踪检测的单位应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检测资质。防雷检测人员应具有防雷装置检测个人资格证。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2 检测应由两名或两名以上检测人员承担。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3 防雷装置接地电阻的测试,应在无降雨、无积水和非冻土条件下进行。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4 仪器仪表和测量工具的精度应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检测前检查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和测量工具应符合使用规定,保证其在计量合格证有效期内并能正常使用。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5 首次检测,应先通过查阅审核通过的防雷工程设计技术资料,了解被检方的防雷装置设计的基本情况,然后进行现场防雷环境的调查。调查含以下内容:
a)新建建筑物防雷类别;
b)新建建筑物雷电防护区的划分。雷电防护区的划分见本标准附录C(规范性附录);
c)检查防雷装置施工资料,检查接闪器、引下线的安装和敷设方式;检查接地形式、等电位连接
状况等应与防雷设计要求相符;
d)低压配电接地形式、电涌保护器(SPD)的设置及安装工艺状况、管线布设和屏蔽措施等应与防
雷设计要求相符;
e)填写现场调查表格。现场调查表格的填写,宜按照附录D(资料性附录)进行。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6 每次检测应绘制防雷测试点平面示意简图。天面检测时,应按GB50057第五章规定的滚球法及网格法计算接闪器保护范围。示意简图与计算结果填入防雷装置检测原始记录表。原始记录宜按本标准附录E(资料性附录)提供的表格填写。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7 检测记录应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工整、清楚,严禁涂改;原始记录必须有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改错时应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划一斜线将被修改的内容划去,然后在其右上角写上完整的正确的内容。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8 对检测数据应逐项对比、计算,依据相关技术标准给出所检测项目的评定结论,提供检测报告。检测单位应将检测报告连同原始记录一并存档,长期保存。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9 防雷装置跟踪检测程序,宜按图1的框图进行。
图1 防雷装置跟踪检测程序框图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1 目测
查看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装置的安装工艺、焊接状况、防腐措施、线缆敷设情况等项目,记录在原始记录表中。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2 器测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2.1 土壤电阻率的测量
使用多功能地阻测试仪或综合测试仪,测量土壤电阻率,用于工频接地电阻和冲击接地电阻的换算。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2.2 接闪器高度的测量
使用光学经纬仪或激光测距仪,测量接闪器高度,用于计算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2.3 材料规格的测量
使用游标卡尺和测厚仪,测量防雷装置的直径、长宽、厚度等,用于防雷装置所选材料规格的判定。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2.4 连接状况的测量
使用等电位连接电阻测试仪或微欧计,测量接闪器与引下线的电气连接、等电位连接带与接地干线的电气连接及法兰跨接的过渡电阻,用于电气连接、等电位连接和跨接连接的电气连接质量判定。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2.5 接地电阻的测量
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用于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的判定。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2.6 辅助项目的测量
使用卷尺、直尺、温/湿度表、万用表等辅助测量工具,用于测量场所环境条件的辅助测试。
图2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跟踪检测流程图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1 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应根据工程进度实行跟踪检测制度,检测流程宜按图2的框图进行。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 对存在防雷安全隐患的防雷装置,整改后,应增加检测。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1 查看设计、施工资料,检查自然接地体材质、防腐措施与焊接工艺、与引下线连接,测量用材规格、截面积、厚度、埋设深度,计算自然接地体的表面积。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2 检查人工接地装置类型及规格、测量环形人工基础接地体材料规格尺寸、计算环形人工基础接地体的表面积。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3 检查、计算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与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之间的距离。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4 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5 以上检查、测试、计算的结果应符合设计与附录F(规范性附录)中表F.1的要求。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6 接地电阻宜按附录G(资料性附录)提供的测试方法测量。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1 查看设计、施工资料,检查引下线的设置、材质、规格(包括直径、截面积、厚度)、焊接工艺、防腐措施。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2 当利用柱筋作为引下线时,应检查:
a)应选用结构柱外侧柱筋;
b)当柱筋直径大于或等于Φ16mm时,柱筋数量不应少于两根;
c)当柱筋直径大于等于Φ10mm且小于Φ16mm时,柱筋数量不应少于四根;
d)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周边结构柱设置。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3 当引下线明敷时,检查其支持卡间距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0.5m~1.5 m;垂直直线部分1.5 m~3.0m,弯曲部分0.3m~0.5 m。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4 检查引下线不应有明显机械损伤、断裂及严重锈蚀现象。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5 检查各类信号线路、电源线路与引下线之间距离。其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m,交叉净距不应小于0.3m。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6 记录、测量引下线布置的总根数及每相邻两根引下线的距离。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7 测试引下线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宜按附录G(资料性附录)提供的测试方法测量。每根引下线为一个检测点,按编号顺序测试引下线的接地电阻。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8 以上检查、测试、计算的结果应符合设计与附录F(规范性附录)中表F.2的要求。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9 接地电阻宜按附录G(资料性附录)提供的测试方法测量。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1 查看设计、施工资料,检查接闪器的材质、与引下线的焊接工艺、防腐工艺,测试接闪器的规格(包括直径、截面积、厚度),计算接闪器保护范围及其与保护物之间的安全距离。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2 当接闪器明敷时,应检查:
a)支持卡间距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0.5m~1.5 m;垂直直线部分1.5 m~3.0m,弯曲部分0.3m~0.5 m;
b)过伸缩缝时应设置补偿器;
c)避雷带应沿女儿墙外侧边缘敷设,与边缘距离不宜大于100mm。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3 检查高于第一类建筑物且不在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的树木与建筑物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m。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4 检查接闪器不应有明显机械损伤、断裂及严重锈蚀现象。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5 检查接闪器上不应绑扎或悬挂各类电源线路、信号线路。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6 测试接闪器与每一根引下线的电气连接。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7 测试屋面电气设备和金属构件与防雷装置的电气连接。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8 测试防侧击雷装置与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9 以上检查、测试、计算的结果应符合设计与附录F(规范性附录)中表F.3与表F.4的要求。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1 查看设计、施工资料,检查均压环的布置、连接状况、材料、搭接形式。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2 测量均压环的起始高度、环间距离、材料规格、搭接长度。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3 测试均压环与防雷引下线的电气连接。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4 以上检查、测试、计算的结果应符合设计与附录F(规范性附录)中表F.4的要求。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5 接地电阻宜按附录G(资料性附录)提供的测试方法测量。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1 查看施工图,确定等电位连接点位置。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2 检查穿过各雷电防护区交界的金属部件,以及建筑物内的设备、金属管道、电缆桥架、电缆金属外皮、金属构架、钢屋架、金属门窗等较大金属物,应就近与接地装置或等电位连接带(板)作等电位连接,测试其电气连接。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3 检查第一、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内的接地干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4 检查等电位连接线的材质、规格、连接方式及工艺。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5 测量等电位连接带的接地电阻。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6 测量等电位连接带之间连接导体两端的电气连接。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7 以上检查、测试的结果应符合设计与附录F(规范性附录)中表F.5的要求。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8 接地电阻宜按附录G(资料性附录)提供的测试方法测量。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1 查看设计、施工资料,检查屏蔽层电气连通。屏蔽层应保持电气连通,金属线槽宜采取全封闭,两端应接地,测试其电气连接。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2 检查建筑物之间敷设的电缆。建筑物之间敷设的电缆,其屏蔽层两端应与各自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带连接,测试其电气连接。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3 检查屏蔽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屏蔽电缆的金属屏蔽层至少应在两端且宜在防雷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当系统要求只在一端做等电位连接时,应采用两层屏蔽,外层屏蔽应至少在两端做等电位连接,测试其电气连接。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4 检查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使用的低压电气设备金属外壳。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使用的低压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应接地;连接电气设备的电源线路、信号线路屏蔽外层与其金属外壳做等电位连接,测试其电气连接。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5 当电源采用TN系统时,从建筑物内总配电盘(箱)开始引出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TN-S系统。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6 以上检查、测试的结果应符合设计与附录F(规范性附录)中表F.5的要求。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7 接地电阻、过渡电阻宜按附录G(资料性附录)提供的测试方法测量。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1 查看设计、施工资料,检查SPD安装的位置、数量、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应与设计相符合。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2 在电源或信号线路上安装多级SPD时,检查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应按生产厂家的试验数据采用。如无试验数据时,检查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0m,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m,长度达不到要求应加装退耦元件。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3 检查SPD表面应平整,光洁,无划伤,无裂痕和烧灼痕或变形,SPD的标志应完整和清晰,状态指示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4 检查各级SPD的连接线应平直,其长度不宜超过0.5m,连接线的截面积应符合设计与附录F(规范性附录)中表F.5的要求。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5 测试SPD接地端子与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6 以上检查、测试的结果应符合设计与附录F(规范性附录)中表F.5的要求。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7 接地电阻、过渡电阻宜按附录G(资料性附录)提供的测试方法测量。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1 检测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2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采用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但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重要建筑物,则不宜大于10Ω。
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方法参见附录H(资料性附录)。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3 当建筑物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共用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按各系统要求中的最小值确定。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4 当采取电气连接、等电位连接和跨接连接时,其过渡电阻不宜大于0.03Ω。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5 露天钢质储罐、泵房(棚)外侧的管道接地、直径大于或等于2.5m及容积大于或等于50m3的装置、和覆土油罐的罐体及罐室的金属构件以及呼吸阀、量油孔等金属附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6 地上油气管道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7 距离建筑物100m内的管道,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20Ω。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8 专设的静电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9 静电接地电阻值有特殊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当采取间接静电接地时,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MΩ。
―― 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注: 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
―― 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环境;
―― 11区: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
―― 21区: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 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 23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B.1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应按式(1)确定:
       N = k Ng Ae …………………………………………………(1)
式(1)中:N ──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次/a);
k ──校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取1,在下列情况下取相应数值:位于旷野孤立的建筑物取2;金属屋面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1.7;位于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物,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取1.5;
Ng ──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
A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
B.2 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应按式(2)确定:
      Ng = 0.024T d 1.3 ……………………………………………(2)
式(2)中:T d──年平均雷暴日,根据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d/a)。
B.3 建筑物等效面积Ae应为其实际平面积向外扩大后的面积。其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B.3.1当建筑物的高H小于100m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和等效面积(图B.1)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3)
        …………………(4)
式(3)、式(4)中:D──建筑物每边的扩大宽度(m);
L、W、H──分别为建筑物的长、宽、高(m)。
图B.1 建筑物的等效面积
注:建筑物平面积扩大后的面积Ae如图B.1中周边虚线所包围的面积。
B.3.2当建筑物的高H等于或大于100m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应按等于建筑物的高H计算;建筑物的等效面积应按下式确定。
       Ae =[ LW+2 H(L+W)+πH2 ]?10-6  …………………………………(5)
B.3.3当建筑物各部位的高不同时,应沿建筑物周边逐点算出最大扩大宽度,其等效面积Ae应按每点最大扩大宽度外端的连接线所包围的面积计算。
C.1雷电防护区的划分是将需要保护和控制雷电电磁脉冲环境的建筑物,从外部到内部划分为不同的雷电防护区(LPZ)。
雷电防护区应划分为:直击雷非防护区、直击雷防护区、第一防护区、第二防护区和后续防护区,并符合下列规定:
注: :表示在不同雷电防护区界面上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表示起屏蔽作用的建筑物外墙、房间或其它屏蔽体
:表示按滚球法计算LPZ的保护范围
: 表示中间省略部分
图 C.1 建筑物雷电防护区(LPZ)划分
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电磁场没有衰减,各类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属完全暴露的不设防区。
直击雷防护区(LPZ0B):电磁场没有衰减,各类物体很少遭受直接雷击,属充分暴露的直击雷防护区。
第一防护区(LPZ1):由于建筑物的屏蔽措施,流经各类导体的雷电流比直击雷防护区(LPZ0B)减小,电磁场得到了初步的衰减,各类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
第二防护区(LPZ2):进一步减小所导引的雷电流或电磁场而引入的后续防护区。
后续防护区(LPZn):需要进一步减小雷电电磁脉冲,以保护敏感度水平高的设备的后续防护区。
表D 防雷装置跟踪检测现场调查表
被调查单位名称
被调查单位地址
建(构)筑物高度
□ 一类 □ 二类 □ 三类
防直击雷措施
□有 □无 □其它
接闪器类型
□针 □带 □线 □网 □其它
防侧击雷措施
□有 □无 □其它
□均压环 □等电位联结 □其它
接闪器安装方式
□明设 □暗敷 □其它
接闪器高度
被保护物高度
需要保护的最大半径
接地引下线
□未 □锈蚀 □严重 □其它
□共用 □联合 □独立 □其它
防雷电感应措施
□有 □无 □其它
□接地 □等电位连接 □其它
等电位连接
□有 □无 □其它
□星型 □网型 □混合型 □其它
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有 □无 □其它
□管线埋地 □电涌保护 □其它
电涌保护器(SPD)
□有 □无 □其它
□电源SPD □信号SPD □其它
□有 □无 □其它
□空间屏蔽 □管线屏蔽 □其它
调查情况说明
调查人: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表E.1 检测初步结论
建设单位名称
监理单位名称
施工单位名称
接闪器类型
引下线类型
接地装置类型
建筑面积(万m2)
主 要 检 测
设备及编号
建筑总高度(m)
建筑结构类型
检测主要依据
天 气 情 况
设计核准书编号
原始记录表编号
检测: 复 核:
台雷检字[2003]第(
表E.2 现场检查情况
被检测场所
□ 一类 □二类 □ 三类
防直击雷措施
接闪器类型
□针 □带 □线 □网 □金属构件
接地引下线状况
□完好 □锈蚀 □断开
□基础接地 □人工接地
□共用 □联合 □独立
防雷电感应措施
□接地 □等电位连接 □其它
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管线埋地 □电涌保护 □其它
电涌保护器(SPD)
□电源SPD □信号SPD
等电位连接
□星型 □网型 □混合型
□空间屏蔽 □管线屏蔽
表E.3 测试项目结果记录
接地装置材料、规格(mm)
敷设方式(明或暗)
数量/平均间距(m)
利用柱主筋或外设引下线/规格(mm)
搭接形式/搭接长度(mm)
敷设方式(明或暗)
避雷带材料、规格(mm)
支持卡高度(m)
直线/转角支持卡间距(m)
支持卡材料、规格(mm)
搭接形式/搭接长度(mm)
类型(独立针或短针)
避雷针安装位置
材料、规格(mm)
保护范围(m)
针与被保护物安全距离(m)
搭接形式/搭接长度(mm)
敷设方式(明或暗)
材料、规格(mm)
网格尺寸(m×m)
搭接形式/搭接长度(mm)
表E.4 测试项目结果记录
其它接闪器
接闪方式(其它金属构件)
材料、规格(mm)/高度(m)
搭接形式/搭接长度(mm)
突出屋面的非金属物被保护情况
等电位连接
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位置
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方式
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材料
总等电位接地端子, , , 板材料规格(mm)
局部总等电位接地端子位置
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材料
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材料规格(mm)
敷设方式(明或暗)
材料、规格(mm)
设置高度(m)或起始层数
外墙上大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情况
位置(位于建筑物天面或地面)
是否处于LPZ0B区内
是否安装天馈或信号SPD
等电位连接情况
接地装置类型
接闪器类型
是否处于LPZ0B区内
油、气罐体的厚度、规格(mm)
油、气罐体的锈蚀和防腐情况
静电导除线的截面积(mm2)
油、气管道法兰盘连接情况
表E.5 防雷装置接地电阻检测结果记录
第 页 共 页
检测结果(Ω)
标准值(Ω)
表E.6 SPD测试结果记录
低压电源系统电涌保护器
低压供电线路入户方式
□埋地 □架空
低压供电制式
状态指示器
最大通流量Imax(KA)
标称放电电流In(KA)
电压保护水平Up(V)
工作电压Un(V)
SPD安装位置
接地线长度(m)/规格(mm)
SPD的漏电流(μA)
SPD的启动电压(V)
冲击接地电阻值(Ω)
信号电涌保护器
线缆敷设方式
□埋地 □架空
接口形式/SPD数量
标称放电电流(KA)
SPD接地线规格(mm2)/长度(m)
冲击接地电阻值(Ω)
天馈电涌保护器
线缆敷设方式
□埋地 □架空
接口形式/SPD数量
标称放电电流(KA)
SPD接地线规格(mm2)/长度(m)
冲击接地电阻值(Ω)
表F.1接地装置的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标 准 要 求
接地装置的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人工接地体
水平接地极:扁钢截面≥100mm2 ,厚度≥4mm;
圆钢&≥10mm;
角钢截面≥100mm2 ,厚度≥4mm。
垂直接地极:角钢截面≥100mm2 ,厚度≥4mm,长度≥2.5m;
钢管管壁厚度≥3.5mm。
埋设深度:≥0.5m。
距建筑物的出入口或人行道≥3m。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接闪器直接装在建筑物上,应敷设环形接地体。
环行人工接地体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闭合条形基础的周长≥60时,扁钢(mm):4×25(mm圆钢×根数≥直径:2×φ10,kc取0.72,则最小截面积为4.24kc2=2.2m2 ;
闭合条形基础的周长≥40且<60时,扁钢(mm):4×50(mm)、圆钢×根数≥直径:2×φ10,kc取1,则最小截面积为4.24kc2=4.24m2;
闭合条形基础的周长<40、钢材表面积总和≥4.24m2。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闭合条形基础的周长≥60时,圆钢×根数≥直径:1×φ10,kc取0.72,则最小截面积为1.89kc2=0.98m2;
闭合条形基础的周长≥40且<60时,扁钢(mm):4×20(mm)、圆钢×根数≥直径:2×φ8,kc取1,则最小截面积为1.894kc2=1.89m2;
闭合条形基础的周长<40、钢材表面积总和≥1.89m2。
自然接地体
圆钢:≥2×& 16mm;
≥4×& 10mm;
敷设在混凝土中作为防雷装置的钢筋或圆钢,当仅一根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被利用作为防雷装置的混凝土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其截面积总和不应小于一根直径为10mm钢筋的截面积。
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每根引下线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S≥4.24kc2;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S≥1.89kc2。
独立装置的接地装置与被保护物的安全距离按GB50057计算,≥3m。
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圆钢与圆钢搭接:双面施焊时长度≥6倍直径,单面施焊时长度≥12倍直径;
圆钢与扁钢搭接:搭接长度为双面施焊≥6倍圆钢直径;
自然接地体内熔焊、紧固件紧固按相关技术要求执行。
表F.2 引下线及接地装置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标 准 要 求
引下线的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的端部和架空避雷网的各支柱处:≥1根;
周长<25m,高度<40m的三类建筑物:≥1根;
其它情况:≥2根。
一类≤12m,金属屋面或钢筋混泥土屋面的钢筋18~24m;
二类≤18m;
明敷:圆钢&≥8mm;
扁钢截面≥48mm2 ,厚度≥4mm;
铜材截面≥50mm2。
暗敷:圆钢&≥10mm;
扁钢截面≥80mm2 ,厚度≥4mm。
烟囱(水塔):圆钢&≥12mm;
扁钢截面≥100mm2 ,厚度≥4mm。
热镀锌、涂漆、暗敷、不锈钢材质等。
独立防雷装置的引下线与被保护物之间的安全距离按GB50057计算,≥3m
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圆钢与圆钢搭接:双面施焊时长度≥6倍直径,单面施焊时长度≥12倍直径;
圆钢与扁钢搭接:搭接长度为双面施焊≥6倍圆钢直径;
柱筋内熔焊、紧固件紧固按相关技术要求执行。
支持卡间距
垂直直线部分≤1.5 m~3 .0m,水平直线部分≤0.5 m~1.5 m,弯曲部分≤0.3 m~0.5 m。
表F.3 接闪器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标 准 要 求
接闪器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针长1米以下:圆钢&≥12mm;
钢管&≥20mm,厚度≥2.5mm;
铜材有效截面≥50mm2。
针长1 ~ 2 米:圆钢&≥16mm;
钢管&≥25mm,厚度≥2.5mm;
铜材有效截面≥50mm2。
烟囱、水塔顶端针:圆钢&≥20mm;
钢管&≥40mm,厚度≥2.5mm;
铜材有效截面>50mm2。
圆钢&≥8mm;
钢管&≥20mm,厚度≥2.5mm;
扁钢截面≥48mm2 ,厚度≥4mm;
铜材截面≥50mm2。
烟囱(水塔)顶部避雷环(带):圆钢&≥12mm;
扁钢截面≥100mm2,厚度≥4mm。
支持卡间距
水平直线部分≤0.5m~1.5 m,垂直直线部分≤1.5 m~3.0m,弯曲部分≤0.3m~0.5 m
圆钢&≥8mm;
扁钢截面≥48mm2,厚度≥4mm。
网格尺寸:一类≤ 5m 5m或6m 4m;
二类≤10m 10m或12m 8m;
三类≤20m 20m或24m 16m。
镀锌钢绞线截面≥35mm2。
金属板屋面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金属屋面不宜作接闪器;
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厚度≥0.5mm;
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铁板厚度≥4mm;
铜板厚度≥5mm;
铝板厚度≥7mm。
钢管、钢罐
壁厚≥2.5 mm;
一旦遭雷击穿,其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时,其壁厚≥4mm。
热镀锌、涂漆、暗敷、不锈钢材质等。
扁钢与扁钢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圆钢与圆钢搭接:双面施焊时长度≥6倍直径,单面施焊时长度≥12倍直径;
圆钢与扁钢搭接:搭接长度为双面施焊≥6倍圆钢直径;
金属板采用搭接时,连接长度≥100mm。
按GB50057规范滚球法计算,且符合GB5.1要求。
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及接地装置与被保护建筑物及与其相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距离按GB50057计算,≥3m。
避雷线与突出屋面物体间的距离按GB50057计算,≥3m。
表F.4 防侧击雷装置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标 准 要 求
防 侧 击 雷 装 置
首道均压环
一类建筑物≤30m
二类建筑物≤45m
三类建筑物≤60m
建筑物高度30m以下环间垂直距离≤12m
建筑物高度30m以上环间垂直距离≤6m
扁钢≥100mm2, 厚度≥4mm
圈梁外筋:圆钢&≥12mm
建筑物天面和外墙的高大金属物构件须与防雷地进行可靠连接
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圆钢双面≥6D,单面≥12D
圆钢与扁钢连接≥圆钢6D
表F.5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装置的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标 准 要 求
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装置
等电位连接
总等电位连接处LPZ0B与LPZ1交界处:铜线≥16mm2;铝线:≥25mm2;
钢材:≥50mm2。
局部等电位连接处LPZ1与LPZ2交界处:铜线≥6mm2;铝线:≥10mm2;
钢材:≥16mm2。
屏蔽及埋地
第一、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入户低压线路埋地引入长度应按GB5.3计算,≥15m。
入户端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应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
设备、设施
进出建筑物界面的各类金属管线与接地装置连接。
建筑物内设备管道、构架、金属线槽与接地装置连接。
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顶端和底端与接地装置连接。
建筑物内设备管道、构架、金属线槽连接处作跨接处理。
架空金属管道、电缆桥架每隔25m接地一次。
屋内接地干线
材料、规格
截面≥16mm2 。
电涌保护器SPD
配电线路、信号线路上安装电涌保护器SPD。
第一级:SPD连接相线铜导线≥16mm2;SPD接地连接铜导线≥25mm2;
第二级:SPD连接相线铜导线≥10mm2;SPD接地连接铜导线≥16mm2;
第三级:SPD连接相线铜导线≥6mm2;SPD接地连接铜导线≥10mm2;
第四级:SPD连接相线铜导线≥4mm2;SPD接地连接铜导线≥6mm2。
两端连接线长度宜≤0.5m。
接地电阻的测量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所测得数据为工频接地电阻,接地装置工频接地电阻与冲击接地电阻的换算见附录H。
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原理
原理图见图G。
图 G 接线原理图
图中三个接线端子E、P、C分别接到接地体、电流探针和电位探针。其中E端子连接待测接地极,P端子连接电位极,C端子连接电流极。测量时,在C端子产生一个恒定电流I,该电流经电流极―大地―接地极―E,形成电流回路。只要x和d足够长,且具有合适的比例关系,通过测量E、P之间的电压U,其电压U和电流I的比值就是接地电阻R,即:
R=U/I ………………………………(G.1)
<FONT size=4 face=仿宋_GB C点、P点至E点的距离应符合所选测量仪器的要求。
P点要选在C点至地网的中间,若对测量的数据有疑问时,可多选几个P点进行测量,再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得出较准确的测量结果。
测量时,测试线一般要求不要互相缠绕。
测量时要避开地下的金属管道、通信线路等。如对地下情况不了解,可多换几个地点测量,进行比较后得出较准确的数据。
在测量屋面接闪器时,通常要加长E点的测量线,加长的测量线对小地网的测量精度有较大影响,必须减掉加长线的线电阻,该线电阻可通过对比法得出或用电桥测出;如果是加长P点和C点的测量线,此时加长线的线电阻可忽略不计。检测时,加长线不应盘绕在一起。
G.2.6 在防雷检测中常采用两点法测量,其测得的接地电阻是待测接地极与辅助接地极之和,与待测接地极阻值相比,辅助接地极阻值可忽略不计。这种测量要注意的是辅助接地极一般选用的金属自来水管道系统,其管道接头处无绝缘措施;待测接地极其接地电阻较低时不适用。
对大型地网(如发电厂等)和特殊场所(如有严重干扰场所)接地电阻的测量,测量方法参方法见GB/T 0 《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 第1部分:常规测量》。
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应按下式确定:
R~=ARi      ………………………………(H.1)
式中:R~ ─ 接地装置各支线的长度取值小于或等于接地体的有效长度le或者有支线大于le而取其等于le时的工频接地电阻(Ω);
A ─ 换算系数,其数值宜按图H.1确定;
Ri ─ 所要求的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Ω)。
图 H.1 换算系数A
注:l为接地体最长支线的实际长度,其计量与le类同。当它大于le时,取其等于le。
接地体的有效长度应按下式确定:
  ………………………………(H.2)
式中:le ─接地体的有效长度,应按图H.2计量(m);
ρ─敷设接地体处的土壤电阻率(Ω?m)。
环绕建筑物的环形接地体应按以下方法确定冲击接地电阻:
当环形接地体周长的一半大于或等于接地体的有效长度le时,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应为从与该引下线的连接点起沿两侧接地体各取le长度算出的工频接地电阻(换算系数A等于1)。
当环形接地体周长的一半l小于le时,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应为以接地体的实际长度算出工频接地电阻再除以A值。
与引下线连接的基础接地体,当其钢筋从与引下线的连接点量起大于20m时,其冲击接地电阻应为以换算系数A等于1和以该连接点为圆心、20m为半径的半球体范围内的钢筋体的工频接地电阻。
  Copyright & 宁夏中科天际防雷股份有限公司 
宁ICP备号-1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新昌西路易大紫荆花商务中心E座1202室 邮编:750002 传真:  
电子商务刘经理:
技术支持:刘世宇防雷创新工作室 ;电话: ;QQ: ;微信:nx_liushiyu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防雷检测工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