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英语口语上课就是老师上课说的话这句话是对的吗

第三章 教师职业口语训练
】 浏览:493次
第三章&&&& 教师职业口语训练
第一节&& 教学口语训练
教学口语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工作语言。它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依据规定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教学程序和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取得某种教学效果而使用的语言。是教师职业语言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善于表达,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
一、教学口语的特点
(一)规范性
规范性首先表现为语音、语汇、语法的规范,要求教师语音准确、用词恰当、条理清楚;其次还体现在用语的纯洁性,教师教学要杜绝污言秽语,避免口头禅,做到表达得体。
(二)科学性
教学口语必须符合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做到概念准确,表达科学,推理合乎逻辑,解说符合实际。教学口语如果不科学,不仅会让学生产生误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且还会有损教师的形象。
(三)教育性教育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纯知识化,而要善于挖掘教材和生活,使用正面教育的话语,将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教会学生求知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教学口语的教育性不体现为干巴巴的说教或简单地贴标签,而应该是随机渗透、潜移默化,寓于知识的传授中。
(四)启发性
启发性是指教师要根据孩子好奇的天性和教学的规律,运用启发性的语言给学生以启迪、开导和点拨,打开他们的思路,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学习中思考。启发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话不说透,留有空白;恰当地运用提问语、设问语和反问语,启发学生求知、求疑、求解;多方位、多角度地设计运用启发语,去激励、启迪学生,刺激他们的求知欲。
(五)童趣性
小学教学口语的童趣性是由学生的需求决定的。儿童总是喜欢新鲜活泼、生动形象、富有儿童情趣的东西,而且儿童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以儿童的眼睛观照世界,利用儿童世界里的东西,顺应教学情景,对文本的语言材料和预设的话语方式进行恰当改造,使之成为充满儿童情趣的艺术语言,让学生品味到学习与成长的快乐。
特级教师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片段
&&& &&& (指板书)&&& &&& &&& &&& (指板书)&&& &&& (指板书)&&& &&& &
请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小学科学《大气压力》教学片段
师:生活中许多地方用吸盘,来挂一些物件。那么怎样才能使吸盘牢牢地吸在一些物体上?它的秘密在哪里?请同学们再次玩一玩吸盘,并仔细观察。&
生:我发现吸盘只是放在玻璃上是吸不住的,必须把吸盘里的空气挤走,它才能吸上去。&
生:我发现必须要把里面的空气尽量挤走,吸盘变瘪了,这时就能牢牢地吸在物体上面。&
师:是这样吗?&
生:要吸在比较平的物体上,不然会掉下来。&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为什么把里面的空气挤走就能使吸盘牢牢吸在物体上呢?这是因为我们地球上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在大气中的物体都会受到大气压力的影响。把吸盘里面的空气挤走,就只有外面的大气产生压力,把吸盘牢牢压在物体上。如果是不平的物体表面,空气就会进去,吸盘就会掉下来。那么吸盘吸在物体上后到底能挂多重的物体呢?(吸力有多大)&
生:可以做实验来看一看。
二、导入语及其训练
导入语又称导语或开讲语,是教师上课开始时对学生讲的与教学内容相关、能调动学生兴趣的语言。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架在师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对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导入语的作用
魏书生:“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诱发学生积极思考,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
1.&&& 2.&&& 3.&&& 1231. &&&&
特级教师靳家彦《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教学片段
(板书课题:《有一个小村庄》)
生:老师,您写错了。应该是“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您丢落了“这样”二字。
师:非常感谢你帮助老师纠正了一个错误。不管是谁,我们只服从真理。叫什么名字?来,握握手,交个朋友吧!
生:我叫×××, 谢谢老师这么真诚。
师:(补充“这样”二字)请同学们读课题。
生: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连读三遍,突出“这样”一词。)
师:产生问题了吧?什么问题?
生:有怎样一个小村庄?
生:有什么样的一个小村庄?
生:有哪样的一个小村庄?
师:这是你们三读课题后自己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第一个目标。(画一问号,代表这个目标。) 
师:怎样达到这个目标呢?
生:靠我们自己读书,互相探究,读懂为止。
师:好!自己提出目标,自己读书感受,感之于外,受之于心。请同学们读课文吧。
引趣式导入是指教师运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轶闻、趣事、故事、谜语、诗歌、熟语、实验、游戏等手段引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特级教师黄爱华《24时计时法》教学片段
师: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老师放一段片头音乐,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目,这个节目在什么时刻播出。
(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
生:“新闻联播”,播出时间是晚上7点。
师:(板书:晚上7∶00)同学们都认为是这个时刻,电视画面上是写着“晚上7∶00”吗?我们一起来看电视。
(播放“新闻联播”片头视频)
生:不是晚上7点,是19点。
生:19点就是晚上7点。
师:(板书:19:00)19点,这是一种什么记时法,它跟我们说的晚上7点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记时法”。&
渲染式导入是指教师以极富感情色彩的生动语言,渲染一种情绪或营造一种氛围,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导入法。这种方法重在以声传情,以情激情,能迅速地将学生带入教学需要的情境中去。
特级教师王崧舟《一夜的工作》教学片段
师:1998年的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那一年有一位叫宋小明的诗人,怀着对总理的无限崇敬与爱戴,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师有感情的诵读):《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    & 在你的胸前写下    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    用你的眼睛诉说    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 不用多问    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能不想& 不能不问    真心有多重& 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    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    人们在心里呼唤    你是这样的人&&& 师:请读一读宋小明为周总理写下的这一首诗,说说诗的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师:为什么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究竟周总理的什么感动了这位诗人?我们一起走进总理的一夜。请大家拿起课本,大声朗读《一夜的工作》。
情境式导入就是教师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表演等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入新课的方法。这种导入法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特级教师沈峰《Let’s go by taxi》教学片段
T: Class begins !
S: Stand up !
T: How are you ?
S: Fine , thanks .
T: Nice to meet you .
S: Nice to meet you , too.
T: Who’s the boy with black hair / big eyes ?
S: He is …
T: Who’s that woman /man ?
S: She’s /He’s …
T: Let’s sing the song 《 Who’s that girl ?》together .
T: Now you may ask me some questions.
S1: What’s your name ?
T: My name is Shen Feng.
S2: How old are you ?
T: A secret .
S3: What’s your job ?
T: A teacher.
S4: Do you like yellow ?
T: Yes , I do .
T: This is the first time for me to come to Nanjing. After class &where shall I go ?
S: Let’ s go to the hospital .
T: Is that a good place ?
S: Let’s go to the supermatket / park ?
T: How do we go there ?
S: Shall we go there by bus /car ? &
T: (板书) :Let’s go … . How do we go there ? Shall we go … by …?
特级教师吉春亚《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片段
&&&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就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王举人、张秀才之类的。严监生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他家中十分有钱,在《儒林外史》中写到:“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同学们设想一下,这样一个人,临死前应该是怎样的情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特级教师陈建先《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片段
师:初次见面,能问大家一个问题吗?最让你钦佩的人是谁?
生:我最钦佩的人是司马迁。他虽然含冤入狱,却是那样的坚强,写下了五千多万字的巨著《史记》。
师:身残志坚,值得敬佩。
生:我最钦佩的人是航天英雄杨利伟。他驾驶着“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又能安全返回地面,他最伟大了!
师:吃苦耐劳,勇攀高峰,一百个佩服!
生:我最佩服运动员桑兰,她战胜病魔,为国争光,真是巾帼英雄!
师:这样顽强的毅力,怎不让人叹服!
生:我钦佩的人是“飞人”刘翔,他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了百米短跑的世界冠军,为中国人争了光,让外国人不敢小看我们。
师:扬眉吐气!壮我国威!谁敢不服气!
生:我最佩服我爸爸。他在外贸做翻译,能说三国语言。
师:你有这样一位勤奋好学的爸爸,真为你感到自豪!
师:同学们敬佩的人大多是名人和自己的亲人。有一位名叫章武的作家,他对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扫路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想了解他的理由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DD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课题。)
一、下面是几则导入语案例,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皇帝的新装》教学片段
师: 有这样一个人, 一天他戴着一顶破帽子在街上走, 迎面来了个富翁,嘲笑着说: “吆,你脑袋上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帽吗?”这个人并不因此难过、自卑,而是反唇相讥:“吆, 你帽子下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脑袋? ”这个人的回答多么巧妙、多么睿智! 你知道这个人是谁? 他就是是安徒生。今天 ,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学习《皇帝的新装》。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试商》教学片段
教师播放射箭游戏的课件,邀请两位同学试玩。
师:刚才玩游戏的两位同学,把你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1:需要不断调整角度,才有可能射中箭靶。
生2:不容易射中。
师:这个游戏要一次射中箭靶,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对!需要我们反复尝试,不断改变角度和力度才有可能射中箭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这样。比如,你去买衣服,买鞋子,总要试穿几次才能买到合适的吧;再比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不停地尝试,在经历了1000多次的失败以后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材料。其实,在我们除法计算求商的时候也需要试,这个过程我们就把它叫做试商。(板书:试商)
《牧童》和《舟过安仁》教学片段
师:童年,是一个个美妙的梦;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曲;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童年是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的去读两位古代诗人笔下的“童年”。
《长相思》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
二、你能发现下列案例中的导入语的问题吗?如果你来教,你会怎样设计导入语?
&&&&&&&&&&&&&&&&&&& 《乡愁》
师:如果有个人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时间一长,他开始想念自己的亲人,这叫什么?“
师:可能我问得不对,也可能你理解有误。好,我换个角度提问:这个人待在外乡的时间相当长,长夜里他只要看见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家乡,这叫做什么?”
生:月是故乡明,
师:不该这样回答。
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沉默,脸上阴云密布)
生:月亮走我也走。
师:我只要你用两个字回答,而且不能带‘月’字。
(其他学生接口:乡愁)
(教师如释重负)
三、请你为下列教学内容设计一则导入语。
1、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
2、数学:《9加几》
3、思想品德:《我自己会整理》
4、美术:《泥塑----鸡》
(一)讲授语的特点和要求
其特点是使用简便,学生能通过教师的讲授直接迅速地感知教学内容,掌握新知。
特级教师刘云生《去年的树》教学片段
师:是呀,鸟儿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她又朝村子飞去。请自由朗读课文中写鸟儿到村子里找大树的六个自然段。这时,鸟儿唱了吗?唱了什么歌?为什么还要这样唱?
(生自由朗读)
师:这次,鸟儿唱了吗?
生:唱了。
师:唱的什么歌?
生:唱的去年唱过的歌。
师:去年,鸟儿和大树一起,那么自由自在,那么幸福快乐,而现在大树已经化为灰烬了,鸟儿心里那么痛苦不堪,那么无可奈何,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
生:因为鸟儿去年说了的,回来还要唱原来的歌。
生:鸟儿在实现自己的诺言。
师:仅仅是为了实现诺言吗?再看这几段文字,想一想。
生:鸟儿看到灯火,想起了大树。
生:老师,我补充。鸟儿看到灯火,仿佛看到了去年的那棵大树,所以,她唱起了去年的歌。
师:你从哪儿读到的?
生:(念课文)“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师:她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大树在微风中向她眨着眼睛。
师:你真会想象!
生:看到大树绿油油的,叶子很漂亮。
生:看到大树望着她笑。
师:你也很会想象!
生:看到大树上还有许多蜜蜂、蝴蝶,在翩翩起舞。
师:从大树想到了蜜蜂、蝴蝶,很好!
生:看到大树上的露珠晶莹透亮,一滴一滴地往下滴。
师:你的想象很美!小鸟是看到了,看到了去年的那棵树,看到了她和大树在一起的日子。(重播“大树q小鸟”录像片段)鸟儿怎能忘记呢?就在去年,大树还枝繁叶茂;就在去年,大树还在微风中摆动着身姿;就在去年,大树还在听着她的歌;就在去年,小鸟还在大树上蹦蹦跳跳;就在去年,小鸟还在大树的怀抱中睡觉。可如今,(播放小女孩点亮灯火的录像画面,并伴随低沉幽怨的音乐)这一切,到哪里去了?到哪里去了?到哪里去了呀?鸟儿向村子飞去――
生:(齐声朗读课文中写鸟儿到村子去找大树的段落)
《乘法分配律》教学片段
(在板书了学生举的一连串算式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对比)
师:同学们,这些算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你们看出来了吗?
生1:算式的左边都是一个括号里两个数相加,然后乘一个数。
生2:都可以变成用这个数和两个数相乘,然后加起来。
师:是呀,这个现象很有趣。老师看到这个现象,觉得这跟我们中午的分菜有点像。你们看,像(15+10)×8=15×8+10×8,括号外的那个因数8,就好像是我们中午菜桶里的菜,括号里面的两个加数15和10,就好像是两个小朋友。那个菜呀,我们要公平地分给两个小朋友。所以,这个菜,先要给第一个小朋友,15×8,再要给第二个小朋友,10×8,大家一起吃,最后还要加在一起。
《智子疑邻》教学片段
师: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富人,他家的院墙因下雨而冲坏。富人的儿子建议说:“院墙坏了不修补,必定有贼来偷东西。”邻居老头出于好意,也劝富人赶紧修墙。富人没听他们的忠告,夜间真的丢了很多东西。因为富人的儿子事先提出修墙的建议,出事后富人认为儿子很聪明;但对提出同样正确意见的邻居老头,不但不感激,反而毫无根据地怀疑他居心叵测。
&& 大家可能会问,富人为什么对同一问题的忠告,作出两种不同的判断呢?这是因为他存有偏见,以亲疏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办事情,考虑问题切忌主观臆断,而应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否则就会歪曲真相,把事情弄糟。
一、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列案例进行评析。
《循环小数》教学片段
师:8/11 &2/9& 5/12& 9/55&都不能化为有限小数,我们看一看,究竟能化成什么样的小数呢?拿8/11&来说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列成什么样的算式?&&& 生:8/11=8÷11&
(教师板演竖式计算,商0.7272…)
师:继续除下去会怎么样?&
生:还是先商7再商2。&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余数重复出现。&
师:8/11化成小数是0.7272…有多少个72呢?&
生:有无数个。
师:既然有无数个,我们可以怎样表示?&
生:使用省略号。
(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计算出2/9&5/12&9/55化成小数的结果。)
生:2/9=0.222….5/12…
(教师逐个提问省略号表示的是什么。)
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成的小数要用上省略号,表示他们的位置是无限的。这样的小数,由于位数是无限的,所以叫做无限小数。
师:无限小数的小数部分有什么特点?
生:有的是一个数字无限循环。有的是两个数字无限循环。
师: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师:观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咱们一起来观察几种自然界中的景物,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枫叶、银杏叶、豌豆花、兰花、仙人球、藤架小葫芦、小蚂蚁、蝴蝶、蜻蜓)
生:我感到它们两边是一样的。
生:如果沿中间切开的话,我感觉它们两边是重合的,面积一样大。
师:它们的两边一样,大小相等,这其实就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对称现象。
师:你们懂吗? “乱葬岗子”就是胡乱埋死人的地方。解放前有,解放后没有了。解放前“乱葬岗子”有三种。有的是地主,大地主的坟墓特别高级,特地盖个房子,还有人看着,怕狗给扒了。还有一种不是地主,也不是农民,是生活还可以的人家,是不用人看的。第三种是贫农,没有钱买棺材,卷领席,挖个坑,往里一扔就得了。到时候就尸首堆满了,满山都是,这就是“乱葬岗子”。为什么要立牌子呢?怕狗给扒了。狗是专门吃死人的。上学期就有一课《小英雄雨来》,形容日本鬼子像吃过死人的野狗。同学们见过野狗吗?它吐出长长的舌头,露出利剑似的牙齿,谁见了都害怕……(小学语文《党费》教学片断)
1“…… ”“”
3 “a& dress,a coat,a jacket”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些,对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可简单一些,切忌强求一致。&& 2..提问的类型&&& 按照答题的思考方式,可以把提问分为判断型、论证型、说明型、想像型四类。&& &①判断型&&&& &&& 判断型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判断,着重培养学生经过分析、综合形成正确判断的能力。常用“是什么”的语言形式来表述。运用这类提问应避免简单化和机械化。&& &②论证型。&&& 论证型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论证,着重培养学生科学地分析、综合能力。常用“为什么”的语言形式来表述。比判断型更有思考价值,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两者常配合使用。&& &③说明型&&& 说明型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说明,着重培养学生说明的能力。常用“怎么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述,也常与判断型提问配合使用。&& &④想像型&&& 想像型提问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展开想像,并予以描述,着重培养学生合理想像的能力。常用“会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述。
3.&& 直问&&&& 直问即正面直接提出问题。它简单易行,能快速了解学生对教学理解的程度,但缺乏趣味性,不宜用得过多,如能问到关键处,也能启发思维,强化教学效果。&&②曲问&&& 曲问即迂回提问,多从“为什么说”、“哪一种说法对”等角度提出。它需要学生动脑思考才能回答,比起直问更具启发性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 ③比较问&&& 比较问即用比较的方式提问。比较的对象可以是词、段落、篇章,还可以是观点、方法、风格等。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还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 &④连环问&&&& 连环问即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地连续提问,它可以引导学生领会问题的实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应答语1.应答语的特点与要求&&& &①激励性&&&& 应答语的激励性是指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给予学生肯定的态度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②启示性&&&& 应答语的启示性是指教师在答疑时或对学生的回答不满意时,不能急于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应主张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会获得正确的答案。&& &③选择性&&&& 应答语的选择性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对学生的答问情况要做出迅速地判断和选择,抓住代表性问题进行回答或点评,不必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
&2.应答语的类型&& 评价语&&& 评价语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点和估价的教学用语,有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两种形式。&& 总结语&&& 总结语是指教师对教学提问进行总结的教学用语,它可以帮助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明确系统的认识。&
特级教师孙双金《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片断
师:邱少云是一位伟大的战士,作者为什么把他比作“石头”呢?烈火中的邱少云与石头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生:石头在烈火中是不会动的,邱少云在烈火中也一动不动,所以作者把邱少云比作 “石头”。 &&& 师:这是他们的一个相似之处,还有呢?&&& 生:石头是不会发出声音的,邱少云在烈火中也一声不吭。&&& 生:老师,还有一个原因。石头是坚硬的,不怕火烧的,邱少云也像石头那样坚强,不怕烈火烧身。&&& 师:哦,石头是不动的,烈火中的邱少云也纹丝不动;石头是无声的,烈火中的邱少云也一声未吭;石头是坚硬的,烈火中的邱少云也意志坚强,不怕火烧。正因为这三点,所以作者才把烈火中的邱少云比作“石头”,这一比喻句用得多么恰当啊!&&& 师:为什么作者不说“邱少云像石头一样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而说“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这里的“千”和“巨”各突出了什么呢?&&& 生:“巨”是高大的意思。这里用上“巨”字突出了邱少云趴在烈火中形象的高大,仿佛要抬起头来才能看得清楚!&&& 生:老师,我是这样理解“千斤”的,“千斤”说明很重很重,这里的邱少云像泰山一样稳稳地趴在烈火中,即使别人去推他也推不动的。这里突出了邱少云为了严守潜伏纪律,宁愿牺牲自己决不暴露部队的决心。&&& 师:看,普通的一个比喻句竟然包含着这么丰富的内容,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有表现力呀。我们读书就应该咬文嚼字,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情感,读出语言中的味道!&&
特级教师周益民《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片断
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 师:有不同的观点吗?(学生开始沉思)&&&& 生:我认为杰克也有功劳。&&&& 生:还有母亲呢。&&&&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同学们,要说服对方,就必须占有充分的根据。想想,根据在哪里?&&&& 生:在课文中。&&&& 师:还要逐字逐句读吗?(学生摇头)学习得讲究方法。请大家快速读相关的部分,寻找到需要的内容后,再仔细琢磨。同学间也可以商量商量。(学生读书、思考、讨论)&&&& 生1:我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的贡献。你想,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样“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 生2:还有妈妈呢。她也是表现得那样镇定,一开始是“轻轻”把蜡烛吹灭。&&&& 生3:还有,一开始妈妈从厨房取出了一盏油灯,这样,后面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 生4:我觉得还有一点不可忽视。课文最后说小女儿正当“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那么是谁赢得了这一点时间呢?是妈妈。她在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 师:大家前后联系起来思考,非常好。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想得更远一点。&&&&& 生:两个孩子都还小,在敌人面前为什么能这样镇静呢?我想,那是在母亲长期的影响形成的。&&&& 生:再说,把情报藏在蜡烛里这个绝妙的主意本来就是母亲想出来的。&&&&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生: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作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生:情报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片断& &&和学生一起回顾: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三角形面积=底×高÷2和梯形面积=(上底+下底)底×高÷2。&&& 师(出示例题):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怎么办?&&& 师:可以像长方形或梯形一样直接测量并计算吗?&&& 生:不能,因为这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梯形。&&& 生:这是一个怪怪的四边形,就算量出四条边也不能直接计算它的面积。&&& 师:不能直接用学过的图形面积公式计算,那怎么办呢?&&& 生:可以分割成学过的图形。&&& 生: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 师:请你用手势分一分。&&&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在贴出的图形纸上画虚线)&&& 师:像这样的线叫辅助线。为什么要分成三角形呢?&&& 生:这样就可以把不会求的图形变成学过的三角形了。&&& 师:对,这种方法就是转化。除了这样分割,还有别的分割方法吗?
&&&&&&&&&& &&& (准备多种材料供学生自由选择)&&& 师:同学们想动手创造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生:想!&&& 师:动手之前,谁来说说你准备怎样做这个四边形?&&& 生:我准备用小棒搭一个四边形。&&& 师:搭平行四边形选用的小棒有什么要求吗?&&& 生:两根长,两根短。&&& 生:两根长的要一样长,两根短的也要一样长。&&& 生:一组对边要向同一方向有些倾斜。&&& 生:我准备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说说应该怎样围吗?&&& 生:相对的两条边,经过的钉子个数要一样多。&&& 生:我准备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师:你觉得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要注意些什么?&&& 生:上下、左右两组的格数要相等。&&& 生:先画上面两条边,所画的格子数要一样多,再将上下连起来。&&& 师:同学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平行四边形,真了不起!你能发现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吗?&&& 生: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对边一样长。&&& 生:对边往同一方向倾斜。&&& 生:两组对边长度相等。&&& 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生:对角相等。&&& 师:如何来验证你的发现呢?
特级教师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片断&&& 144144&&& &&&& &&& &&& &&& &&& &&&&&& &&&&&& &&& ”, &&&&&& &&&&&& 1.
35&& 2.&&& & 3.&&& (&&& &&& 1.&&& 教师在完成新授任务后,采用教师总结、学生回忆和师生讨论的方式,对主要内容、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作为课堂教学最常用的结束语,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小学科学《哺乳动物》教学片段
师:哺乳动物的种类真多呀!它们都是具有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的共同特征。有了这么多动物,大自然才是“美”的。让我们学习一首儿歌。帮助我们记住什么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真不少,身上都有毛;妈妈都下仔,小仔都吃奶;记住特征就能认出来。&&& 2.&& &通过指导学生在课上进行口头或书面的练习,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扎实地巩固所学知识,获得完成课外作业练习的方法和范例,把知识转换为技能技巧。
小学科学《哺乳动物》教学片段
师:哺乳动物的种类真多呀!它们都是具有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的共同特征。有了这么多动物,大自然才是“美”的。让我们学习一首儿歌。帮助我们记住什么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真不少,身上都有毛;妈妈都下仔,小仔都吃奶;记住特征就能认出来。
&[案例2-1-5-2] 小学数学《多位数认识的复习》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好!校长还托我带了礼物给你们,想要吗?(想)不好意思,箱子锁住了,校长没有把密码告诉我,只给了我一些启示,你们能根据一些提示把密码破译出来吗?
给出提示1:密码是由1、2、3、4、5、6、0、0、0组成的九位数,约等于6亿。
师:看了这个条件,你可以确定什么?
生:最高位是6,千万位是0-4。
生:还可以是5,但千万位只能是6。
师:你是根据什么想的?
师:四舍五入法。
给出提示2:最高位是5,且要读三个零。
师:我看到已经有同学在纸上试了,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420301……
师:怎样就能保证读三个零呢,有什么好办法?
生:0不要放在每一级的末尾,尽量分开放。
生:0放在每一级中间,不能连续放。
生:万级保证读一个零,个级要读两个零。
给出提示3:其中较大的那个数。
师:那么自信,怎样保证这是其中最大的那个数呢?
生:0的位置确定后,其他的数大的尽量往前放。
师:同意吗?一起大声地读一读这个数。
师:接下来就是见证……
生:奇迹的时候。
出示礼物:贺卡,内容如下:
同学们:你们见过算盘吗?中国是算盘的故乡,人们常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请你试一试:用一颗上珠、两颗下珠可以表示出多少个万以内的数?――校长&&& 3.拓展式&&& 教师对教学内容作进一步拓展延伸以结束课堂教学,它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特级教师虞大明《金钱的魔力》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金钱的魔力》节选自马克吐温的小说《百万英镑》,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老师建议大家去读读《百万英镑》整篇小说,你会明白得更多。
(课件出示故事梗概)
一对富豪兄弟打赌,哥哥认为一张面值百万英镑的现钞会给人带来无尽的财富;弟弟则认为因为无法找零而花不出去,那人肯定会饿死。富豪兄弟选择了身无分文、穷困潦倒的美国人亚当斯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做试验,并答应他完成任务后就可以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亚当斯欣然接受了这个无聊的任务。亚当斯无论去吃饭还是购物都会因衣衫褴褛而遭到人们的白眼。但当他拿出这张钞票时,人们都向他大献殷勤。于是,一幕幕精彩好戏上演了……
师:想去读读《百万英镑》的请举手。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关注马克吐温的其他小说。(课件出示马克吐温简介)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陈寿说“一日无书,百事荒芜”;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虞大明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跟一个智者对话!”祝愿同学们在读一本又一本的好书中,在一跟一个又一个智者的对话中,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聪慧。。&& 4.悬念式
教师在讲授完上节课的内容后,通过设置疑问、留下悬念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又为下节课的学习留下巧妙的接榫处。
特级教师夏青峰《面积的认识》》教学片段
师:孩子们,你们看,我们不仅知道谁的面积大,还能知道面积大多少。下面也有两个带着小方格的图形,右边的有8个小方格,左边的被一张纸遮住了,不过我知道它有4个小方格。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谁大,相差多少呢?
生1:右边的大。
生2:右边的图形面积比左边的图形面积大4个小方格。
师:哦,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还是不一定。左边的那个小方格会有多大呢?
师:你是想知道左边小方格的面积有多大,是吗?难道它还会与右边的不一样大?
生:有可能。
师:哈,那我们来看看。
师:真的不一样大。那我们能说,这4个小方格的面积大于这8个小方格的面积吗?
生:肯定不行。
师:那我们要运用小方格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注意?
生:小方格要一样大。
师:对啦。这就是我们下节课学习“面积的单位”时要运用到的知识。咱们今天这节课就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在课后思考与预习:为什么要有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分别有多大?下课。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好动、好奇、好探究的特点,采用让学生活动的方式来结束课堂教学。它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
小学音乐《赛马》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学习欣赏了二胡独奏曲《赛马》,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领略了美丽的草原风情:蓝蓝的天空,美丽的白云;天底下是一碧千里的大草原,草原上散落着白色的蒙古包;蒙古人民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大草原上。他们多么热爱生活,多么自信,多么快乐!孩子们,让我们踏着马儿的节奏,听着赛马的乐曲到大草原上去。
骑马律动出教室。(教师播放乐曲《赛马》)&&& 6.震颤式&&& 教师通过寻找能够拨动学生情思的结合点,用富有情感性的语言,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以分享教师的情感体验。
特级教师孙双金《二泉映月》教学片段
师:是音乐带给了他光明,是音乐带给了他安定幸福,是音乐安抚他孤寂的心灵。这首不朽的曲子不仅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也享有声誉,享有怎样的声誉呢?(幻灯片打出:1978年,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着说:“这种音乐应该跪下来听.”) && 师:对一个人,某一件事无比崇拜的时候才会朝他跪下。小泽征尔崇拜阿炳的什么呢?他要跪阿炳什么精神呢?&& 生:他跪的是阿炳对命运的抗争。&& 生:他跪的是阿炳对光明的向往。&& 师:小泽征尔跪的是对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的这种不屈的精神!小泽征尔说要跪下来听《二泉映月》,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去听《二泉映月》?&&& ……&& 师:用心,让我们用我们整个心灵再一次感受那动人心弦的《二泉映月》。(播放《二泉映月》)&& 师:苦难本来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悲痛、哀伤、哭泣。但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苦难吧!& &&&&&& &&&&&& &&&&& 师:民间故事就是在这最简单的语言和一波三折的情节之中,向我们表达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前面有一个同学看到民间故事说:民间故事是要用嘴巴讲给别人听的。今天学完以后,我们要做一个什么事情呢?讲给你的同桌,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让流传几千年的民间故事在我们身上继续流传。&&&&&&&&&& &&&&&&&&&&&&&& 师:邱少云被烈火烧死了吗不,他在烈火中得到了永生!(音乐响起,教师伴着音乐朗读)“391”高地夺下不久,在那松柏苍翠、巨石林立的“391”高地上,在那巍峨高耸的坚硬石壁间,出现了一行金光闪闪的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这是战友们怀着最崇敬的感情,用邱少云生前打坑道使用的铁钎、大锤精心刻写的碑文。它将千秋万代永不磨灭,它将永远屹立在天地间,闪耀着国际主义的光辉!六、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信息传递瞬息万变,有许多情况是教师无法预设的。正如叶澜所说:“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信息交流的具体情况,熟练地运用应变语,机智、巧妙地调控教学活动。&&& (一)应变语的特点与要求
应变语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处理意外情况的恰到好处的语言,是教学机智和语言机智的表现。一般来说,应变语有以下的特点与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是明确的,无论出现什么“意外”,教师都必须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运用恰当的应变语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教学中来。
应变语要有一定的分寸,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切忌使用讽刺、挖苦、嘲笑、刻薄的言辞。
应变语要新颖别致、出其不意,同时又自然妥帖,了无痕迹,在化解“意外”的同时,彰显教师的机智与智慧。
(二)应变的技巧
1.巧用谐音
使用谐音是常用的相声手法,因为谐音往往能给人以幽默的感觉。教学中巧借谐音,可以提高应变语言的风趣和幽默,化解尴尬。如:
一位姓缪的老师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给新班级上第一堂课。他先作自我介绍:“同学们,我姓缪……”他正要板书“缪”字时,不知从哪个座位上传出一声猫叫“喵……”于是引起哄堂大笑。面对这一恶作剧,缪老师没有发怒,他神情自若地说:“同学们,先别忙着夸我‘妙’啊,从今天起,咱们一起学习一段时间后,你们再来评价我‘妙不妙’。”同学们安静下来,担心“暴风雨就要来临”的惊恐消失了。课堂上出现了和谐的气氛。
2.巧用相关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彼此相关的。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事物间的共性借题发挥,巧妙地化解自己的错误。如:
某教师一走上讲台,同学们突然大笑起来。一位女生告诉他,他衣服上的扣子扣错了。学生们在哄笑。
教师瞪大眼睛看着大家,打量自己,发现自己扣错了扣子,重扣。
“同学们,你们别笑,我是有理由的!第一,我起床时想心事,一直在琢磨这堂课怎么上。第二,我们班有一些同学回答问题总是张冠李戴,他们不是比我更好笑吗?你们只笑我一个,不公平。”
&&&&& 同学们又笑开了。
“尽管我很委屈,但我还是要向大家承认错误。通过这事儿,我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就是‘心无二用’。做事专心致志才不会出错。我向大家保证,今后决不扣错扣子!你们这些爱张冠李戴的同学呢?”
大家不再做声,课堂气氛变得严肃起来。
3.巧用暗示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一些出格言行,教师不一定需要直接批评,有时抓住合适的机会,借助语言或动作的暗示旁敲侧击,间接让学生明白错误,学生会意即止,使其警醒,认识并改正错误。如:
某教师讲解《游园不值》这首诗,正在兴头上,突然,大门“砰”的一声,一名迟到的学生破门而入,径直入座。这一意外的插曲一下吸引了全班的视线,好端端的课堂给弄砸了。
经历片刻的惊疑, 教师马上回过神来,索性顺水推舟,就诗取材,提出一个新问题:“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去拜访朋友,为什么‘小扣’而不‘猛扣’呢?”学生就此展开讨论,结果是因为诗人知书达理,有教养,讲礼貌。
有了这样的铺垫,教师再走近迟到的学生,弯腰和蔼地问了一句:“你说大家说得对吗?你是赞成‘小扣’还是‘猛扣’呢?”这名同学的脸一下子红到耳根,其他同学也会心地笑了起来。
&&&&4.巧用自嘲
在课堂上,教师有时会错写板书,或说错话,当学生发现当面指出时,教师不要逃避,而要以一种轻松幽默的自嘲方式为自己解围,挽回影响,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如:
有位教师把三乘七的答案写成了二十二,等他发现后,就说:“你们看看我,我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三七得了二十二啊!”同学们笑了起来,在笑声里教师改正了答案。
5.巧转话题
&&&& 课堂上,有时学生提的问题教师不便作答或不能作答,那么可用转移话题的办法摆脱困境。如:
一次教师在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有位同学提问:“达?芬奇和他的老师为什么都留着长头发,而我们却不能留?”老师答:“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的一些习惯跟他们就不一样。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是什么呢?就是要学习他们专心学习的精神。”
在课堂上,教师忙中出错时,可以不急于改正错误,而是巧妙地反过来把错误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辨析中得出结论。如:
一节公开课上,教师出示的小黑板上赫然写着这样的别字:“干躁”,一个孩子立即大声纠正:“‘干燥的‘燥’应该是‘火’字旁,老师写错了!”
师:谢谢你!老师也犯了粗心的毛病。(师改正)
师:谁能想办法帮助老师区分这两个字?&&& 技能训练
下面是两则应变语案例,请结合本章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数学《找规律》
(教材呈现了十二生肖图)
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对照上图说一说:今年出生的孩子属什么?明年或后年呢?猪年的后一年是什么年?多少年一个周期?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将上面的图改成一幅环形图,并组织学生继续讨论:你今年几岁,属什么?今年多大年龄的人和你是同一属相?
讨论过程中,有学生突然发问:“老师,您的属相是什么?
我灵机一动:“老师比今年属狗的同学大17岁,谁能知道老师的属相究竟是什么?”
语文课上,教师正讲得津津有味,教室里响起了打呼噜的声音,同学们都笑起来,教师不得不停下来解决打呼噜的问题。他看了看打呼噜的同学,决定还是继续讲下去:“描写生动,要使用象声词,绘声绘色地描写事物的声音形状。绘声,就是用象声词模仿声音。比如,睡觉的酣态,就可以用现在的声音来描摹。请你们注意倾听。”老师作出倾听状,同学们都笑了起来,那睡觉的同学也被笑声笑醒了。教师又说下去:“那么你们的笑声又该怎么临摹呢?对,酣睡声是刚才XXX发出的响亮的‘呼噜’声,笑声就是大家发出的‘哈哈’声。”
第二节教育口语训练
一、教育口语概述
(一)教育口语
&&& 教育口语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教育过程中所使用的工作口语。
&& &教育口语对提高学生认识,培养良好品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开发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具有重要作用。
&&& 教育口语也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和榜样作用,对学生充满爱心,讲究教育艺术,追求教育效果,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发展。
(二)教育口语的特点。
1、针对性:
① 因人施言
不同的学生个体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学生集体也往往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上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色彩。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言语策略,作到因人施言。
②因事施言
教师的教育活动总是针对学生中出现的某种倾向、发生的事件或矛盾而进行的,因此教育口语决不能无的放失,而应当在对事情本身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选择恰当的话语对症下药。
③ 因时施言
教师的教育口语不在于多或少,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因时施言。要作到因时施言,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细致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善于抓住学生思想转变的契机以因势利导。
④ 因地施言
人的情感具有不同的情境性,环境往往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尤其是自尊、敏感的青少年的情绪更易受环境左右。因此,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就必须注意区分不同的谈话场合,采用或严肃、或平和、或诙谐的谈话方式,以使学生坦然释怀、心悦诚服。
&2、诱导性
诱导,即诱发、引导。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思想认识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因此,教育过程中教师仅仅将事理明白地告诉学生是不够的,而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习惯,采用灵活多样的语言,在思想上给以点拨、引导,促使其思考,鼓励其行动。
&3、说理性
教育口语的核心在于一个理字。在教育中,对学生的说服、劝导或者批评都要以理服人,启迪暗示或者褒扬激励也要以理为据。
所谓感染性,指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既晓之以理,同时又动之以情。也即以情育人。在思想工作的谈话中,教师饱满的热情和精彩的言辞,往往能给学生以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可唤起学生深刻的理性感悟,另一方面,又可造成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这种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正是教育口语感染性的具体体现。
(三)教育口语的原则
二、&&& 启迪语和暗示语
(一)启迪语
启迪语就是启发开导学生的话语。
1、启迪语的特点
(1)化“有心”为“无意”
(2)因人而异,因事设理
(3)积极赞扬,热情鼓励
2、常用的启迪语有以下几种方式。
(1)提问。
教育情境中的提问是根据谈话目的,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目的是引导他们对客观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促进道德情感的转换。要注意千万不可把提问变做责问、盘问、追问、逼问等。
限于认识水平和其他原因,小学生往往不能分清事物的主次、表里、本质与非本质等内容。教师做思想工作,常常通过分析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对客观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某毕业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不注意劳逸结合和科学用脑,连课间十分钟都不出教室的门,很多同学还闹头疼。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两道数学题:8-1>8,3-1=0,还说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答案正确的两道题。并且请同学来分析这两道题。没有同学能分析出来。
&& 老师说:其实,这是两道“思想应用题”,单靠我们平时所学的学知识是理解不了的。大家知道,我们每天安排7节课,每节课间休息10分钟,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利用10分钟与同学聊聊天,唱唱歌,走廊上走走,可以使脑子得到休息。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一段后适当地调节一下,就能记住所学的56%,如果不停地学习,使脑子疲劳,只能记住26%,大家看,休息占去了1小时,可是换得7小时学习的高效率,比8小时不休息还强,大家说,是不是8-1>8呀?
&& 老师接着说: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如果不注意身体,把身体搞坏了,即使德、智全优,也等于白学了,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说, 3-1=0。大家说,有没有道理呀?
&&& 对于思维水平不高的小学生,建立一种新的认识,举例是一种方便而有效的方法。
&& &班里有些同学爱说风凉话,这些话会在班里产生消极作用,如:有些同学勤奋好学,被说成是“书呆子”,有同学做好事,被讥讽“假积极”。 老师说: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天,祖孙二人骑着驴去赶集。路人议论:“俩人骑一驴过于残忍。”于是爷爷下来让孙子骑。路人又议论:“孙子不孝。”孙子赶紧下来让爷爷骑。没想到又有路人议论:“这个做爷爷的心肠太硬.”后来,两人干脆都不骑了。路人又说:“看这祖孙俩,竟然放着毛驴不骑!太傻啦!”大家说,这祖孙俩该怎么办呢?
&&&& 设譬所阐释的道理比一般的举例要深刻得多。小学语文教材编入大量哲理性很强的寓言故事,常常被教师作为学生品德教育设譬的材料。
有一个六年级的学生畏于难度大,强手多,而不敢参加语文知识竞赛。 为了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参加竞赛,你从高处俯视过集贸市场吗?那阵势可真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看上去简直没有落脚的地方。但是只要你走进去,就会有你的位置。而且,其实到市场不一定非得买东西不可,至少可以见识一下商品,了解一下行情。可是如果你担心人多而望而却步,那多可惜呀!参加比赛也是这样,不要总想着不如别人,老师不强求你非拿第一名不可,即使拿不到名次,锻炼一下自己的勇气也是很好的。
技能训练1.请为下面的教育情境设计启迪语
“我到学校来只是为了读书,并没有其他目的,我成绩不好可以惩罚我,但为什么一定要强迫我参加课外活动呢?
2. 199页练习
(二)暗示语
暗示语,指教师运用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给学生以启示,激发其潜能的教育口语。
1.暗示语的特点与要求
(1)内容含蓄& 表达委婉
(2)通俗易懂&& 诱发联想
(3)时限性强&& 受情境局限
禅宗有一则故事,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赶去向师辞行:“师父,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什么叫够了?”师父问:“就是满了,装不下了。”“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徒弟照办了。“满了吗?”“满了。”徒弟十分自信。师父抓起一把细沙,渗入石中,沙一点儿没溢出来。“满了吗?”师父又问。“这回满了。”徒弟面有愧色。师父又抓了一把石灰,轻轻洒下,还是没溢出来。“满了吗?”师父再问。“满了。”徒弟似有所悟。师父又倒了一盅水下去,仍然没有滴水溢出“满了吗?”师父笑问。徒弟无言以对。
2、暗示语的种类
(1)直接暗示
&& 把一事物的意义直接提供于人。使人迅速而无意识地受到暗示。
有个别学生作弊,考试前老师说:“这次考试要进行考纪检查,各小组评比。”这种启发自觉性和集体荣誉感的暗示比直接批评效果更好。
&& 直接暗示常用直陈式的说明。
&(2)间接暗示 :
把一事物的意义间接地借其他事物或行为提供给人,使人迅速而下意识地接受。
A故事暗示讲述一个有连贯情节又具有感染力的、寓意明了、有针对性的故事来暗示。
B笑话暗示讲述一个能有分寸的在笑声中使被批评者摆脱难堪、保持自尊的笑话来暗示,使其愉快地接受批评教育。
C寓言暗示讲述一个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富有哲理和讽喻性的寓言来暗示、启迪人。
D赠言暗示赠送一些针对性强而富有哲理的名言、格言、警句进行暗示,教育人。
A一位教师走进教室,看见地面很脏,说:“我们班真是物产丰富!五彩斑斓的纸屑撒满地面,还有瓜子壳点缀其间。我们生产了这么多垃圾,总得想办法出口呀!”
B一次测验,学生没考好,部分学生情绪低落,或是摔书,甚或把试卷揉成一团。
师:有一次,师傅教两个徒弟做灯笼,他们同时做了半天,但是都做不好。大徒弟气得把灯笼摔在地上,用脚跺,还边跺边说:“这么难做,我不做了!气死我了!”可是二徒弟则是认真地拿自己做的灯笼和师傅做的样品反复对比,终于找出问题所在,最后还做出了比师傅做的样品还漂亮的灯笼。各位同学,我们该怎么做呢?
1.有一位班主任偶然看到班长递出去的纸条,极不情愿地相信,班长在谈恋爱了。怎么办?
2.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发现有学生吸烟,你怎么运用教育口语进行教育?
3.请为下面的教育情境设计暗示语
上语文课时, 操场上正在上体育课,一只篮球飞快地滚进教室后门,坐后排的一位男生把球藏了起来,他以为老师没有看见,接下来的课,这位男生上得三心二意,一会儿就要用脚扒拉一下球。
三、&&& 说服语
(一)概念
说服语:教师运用口语摆事实、讲道理,影响或改变学生的观点和态度,从而达到引导其行为趋向预定的目标。
某班有位女同学,学习不用功,却非常爱打扮,期末考试几门功课不及格。班主任教育她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打扮并没有错,但是假如一位教师打扮华丽而不学无术,课讲得一塌糊涂,另一位教师衣着朴素却才华横溢,讲课精彩生动,你佩服哪一个?评价一个人,能力比外表更重要。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你现在年龄还小,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老师希望你做一个外表美,学习更棒的好学生。”这位女同学不好意思地笑了。从此,便不再刻意打扮,反而积极学习,进步非常快。
(二 )运用说服的方式要注意:
1.调查研究,有的放矢。教师在说服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品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想出解决的办法,然后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说服工作。&&& 2.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教师在说服学生时,不能用强制、压服和简单粗暴的方法,不能空洞说教,必须坚持正面诱导,启发自觉。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夸大、吓唬和无限上纲,必须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帮助学生分清是非,使其心悦诚服。
3.热情诚恳,灵活得体。教师在说服时要一分为二,既要满腔热情地肯定他们的进步,又要善意地耐心地批评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没什么成见,感到老师既严格而又友善和温暖。对年龄、个性、心理上有差异的学生,要使用不同的教育语言,可以心平气和,以柔克刚,可以措词严厉,单刀直入,可以迂回包抄,步步深入,总之,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学生能够并乐意接受。
4.通俗生动,寓理于事。教师说服学生语言要通俗易懂,鲜明生动而充满情趣。不能用官腔、大话像审讯犯人那样,也不能用套话假话去诱骗学生。讲话要叙事清晰,推理严密实事求是,合乎情理,肯定否定毫不含糊。教师进行教育,可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
(三)说服语的类型
直接说服――摆事实、讲道理
间接说服――比喻、类比、引用
1、寓言故事说服法
我所教的班级中,有特长班。特长班的学生中有的除了钟情于自己的爱好以外,对其它各门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上课经常打瞌睡。一次上课,我讲了一则寓言故事:一天,一个人在海边散步,忽然听到一个声音:捡一些贝壳和石头放在你的口袋里吧。他下意识地捡了些。回到家里一看,那些石头和贝壳全都变成了光闪闪的金子。于是,他感到又高兴又后悔:高兴的是他毕竟捡了些,后悔的是他没有捡更多。学习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我们能利用在校时的优越条件多学些东西,何愁将来不能立足于社会呢?“艺多不压身”哪!自此,学生上课情况大有好转。
2、反问说服法案例
每年的期末考试,学校都三令五申强调考风考纪,但仍有极个别学生抱有侥幸心理。上学期期末考试时,我班一名学生作弊被监考老师当场抓住。在与该生谈话时,他不仅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反而气冲冲地说:“作弊的又不是我一个人,为什么只抓我?” 显然该生存在着严重的对立情绪,若正面交锋,很可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于是我这样问:“别人作弊算不算错?”“当然算。”“该不该抓?”“该抓。”“那么,你作弊是不是就不算错、不该抓呢?”学生无言。我趁机又说:“你是一个非常明理的学生,在对待这件事上,怎么不向不作弊的学生看齐,反而与作弊的学生相比?这是否有损自己的形象呢?”一席话,说得学生低下了头。
3、比喻明理说服法案例
中学生中的早恋现象时有发生。虽然班主任时时敲警钟,但仍有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位学生甚至说:“毛主席说过,要想知道李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 “但是,李子还小就摘下来吃,是什么滋味?”我问。“又酸又涩。”“长成熟了呢?”“甜的。”“同学们,我们为什么不等到李子成熟了再享受呢?”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一个道理,不死板,不生硬,很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由此,同学们改变了想法。
技能训练:1、有个同学在课桌上涂画,邻座的同学报告了老师。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准备批评。他理直气壮地说:“班上又不是我一个人画了,为什么就叫我?”还嘀咕说“就是XX同学打小报告!”(1)请你就这个教育情景,设计与该同学谈话的说服语(2)请与人合作模拟这个谈话活动
2、请你将下面这位老师的话设计成说服语。
寒假前,老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老师说:“过新年同学们会放鞭炮,但放不好就会崩瞎眼;现在一些同学开始学骑自行车,弄不好也会摔坏头、跌断腿。谁要想试试的话,他只好做‘独眼龙’‘铁拐李’了!”
3.请为下面的教育情境设计说服语
五年级学生曾航非常迷恋电子游戏,由此常常忘记做作业。他的老师找他谈话。
四、&&& 表扬语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教师的称赞,增进友谊;后者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动机,它是人们要求在社会上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望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称颂等,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基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心理学家威廉、本姆士也曾说:“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
人需要赏识,学生常把教师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因而产生一种动力。
(一)概念:&
表扬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个体或群体所表现出来的良好思想品质、言语行为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二)意义:
通过表扬帮助小学生从具体事实中明白真、善、美的内涵,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表扬可以满足使小学生被尊重、被肯定、被赏识的欲求,使他们身心愉悦,增强自信和自尊。 表扬可以培养小学生欣赏他人、学习他人长处、补己不足的优秀品质。
(三)表扬语的运用要求
1.把握时机
教师应当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并适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使这些优点和进步及时地得到巩固和发扬。错过时机,表扬会失去其应有地作用。
2.防止片面
①一视同仁
一要重视对优秀学生地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进行表扬,激励其不断进步,以树立学习榜样;二要重视对问题生的长处和进步进行表扬,以鼓励其发扬成绩努力进取。后者比前者更有意义。
“一个差生”的心声:
老师,您的眼睛肯定有显微镜的功能,不然,我这个“劣等生”第一次取得微小的进步时,怎么就被您及时发现了呢?要知道,您的那次赞扬,对饱受冷眼,嫉妒自卑的我来说,就像冬日的阳光-----。这是多么确切的比喻!
②实事求是
表扬要避免片面,否则,表扬就起不到积极作用。如果几个人做好事,而教师仅仅表扬某个人,对受表扬的同学和未受表扬的同学都无好处。
③恰如其分。
不应言过其实,随意拔高;也不应轻描淡写,该高则高,力求做到恰如其分。
3.富有诚意
苏霍姆林司机说:决定教师语言效果的主要东西是教师语言中的诚意。否则,学生认为是随意应付的,是为表扬而表扬,表扬就失去了积极作用。
老师有意留一个懒惰的学生打扫教室,他一口答应。为了避免以外,老师还是暗示性的叮嘱了一句:“明天班会我要表扬一批同学。”哪知,第二天一早,教室仍然是垃圾满地。老师一怒之下,把他叫到办公室质问。然而他却泰然地说:“黄老师,我不要你表扬,所以我就可以免劳了。”老师失败地原因,在于他把表扬当作一种纯功利地工具。学生觉得老师为表扬而表扬,缺乏诚意。反之,表扬富有诚意。就会使学生觉得教师是由衷地为自己地优点而高兴,为自己的进步而自豪。
4.创造机会
不要把“得表扬”的要求定得太高,要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得表扬。
(四)表扬语运用实例
1.善于从消极处发现学生进取心
钱梦龙老师有一次在外地上公开课,有名学生迟到了,站在教室门口,显得很是羞愧。这时钱老师很和蔼地说道:“这位同学虽然迟到了,但却是十分喜爱学习的好学生。你们看,他跑得头上都冒汗了,说明他心里很着急,想把因迟到而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老师的鼓励消除了这名学生的尴尬,使他很快积极地投入了听课,并成了课堂上最踊跃的发言者。这种善于从消极处发现学生进取心的表扬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耐心等待调动学生自尊感的有利时机&&&
我的大儿子在省重点的师大附中上初中时,过分迷恋足球,上课精神不集中,课后贪玩,成绩一度比较差,在班上抬不起头。我虽然也做了一些工作,但主要是等待。一次,儿子回家后一脸喜色地说:“我今天当劳动模范了!”原来,那一周他们正上劳动课,他积极下水田插秧,被评为全班两个“劳模”之一。我夸奖了他几句,发现他手指上有伤口,就告诉他第二天不要再下水,以免感染。但儿子却立即说:“那不行!怎么能刚当上劳模就不下水呢?我一看他那副一本正经的神气,我马上意识到:等待已久的时机到了!于是我对他说:“你有这个志气,那太好了!我用胶布给你贴上伤口,实在感染了就让它感染,我再陪你上医院看。”大概是因为有了一种“你们学习好,但我是劳模”的自豪感吧,从此儿子对自己的要求严格起来,成绩也迅速提高。
3.带着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六年级学生小普,本来是一个多次被赶出课堂、连续留级三次、许多教师心目中的“野孩子”,却突然在一次全国性科学小论文比赛中获得了优秀奖,使全校众多师生都感到非常惊讶。原来,小普从小就喜欢观察和研究小动物,得知征文消息后,在一位老师指导下用青蛙做了实验,写出了一篇题为《离开身体的心脏还能跳动吗》的小论文,悄悄应了征,结果“一鸣惊人”。
4.榜样的力量
上课的铃声响了,班里还有说话的声音。这时教师便注意观察,然后大声地说:“×××同学做得真好,进教室既快又不说话,说明这个同学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一说,其他同学也能很好的坐好了。
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兰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更聪明。”大量的事实表明,学生要提高学习成绩,成为学习上的强者,首先要自信,决不能自卑,要相信自己有巨大的潜力,而老师的适时表扬是激发学生自信心、进取心、坚韧性的最好的手段。当学生课上有较好的表现时,表扬就像催化剂、让他信心倍增;当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境时,表扬犹如一针强心剂,让他重新振作;当学生遭遇失败时,表扬仿佛黑暗中的明灯,让他重燃希望。每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表扬的渴望,老师应不失时机地表扬他们。
(四)运用表扬语的主要技巧:
对学生良好思想行为给予好评或赞美。
注意:& (1)抓住赞美和表扬的题材,实事求是,突出重点。&& (2)赞扬的时机恰当。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恰当地赞扬。& (3)注意心理平衡,促进学生团结,促进集体良好风气的形成。& (4)赞扬要用褒义词,语气亲切,语调高扬。
⒉榜样鼓励
讲述值得学习和可作范例的好人好事。
注意:&& (1)选择好人好事要有针对性。&& (2)选择学生看得见的榜样。&& (3)叙述语要清楚明白,富有情感性。&& (4)叙述与评析相结合,使学生明确方向。
⒊忠告勉励
&用忠告的语言或赠言勉励学生,激发其深入思考或奋起前进。&注意:&& (1)透彻理解学生的心理,选择最能触动学生心灵的忠告和赠言。&& (2)语言简洁,富有哲理。&& (3)情感强烈。&& (4)讲究语言修辞的变化。
⒋反话刺激&& 用反面的话刺激学生,使其自尊心从自我压抑中解脱出来。注意:&& (1)反话刺激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多用于心胸较开阔人,运用时要慎重。&& (2)看准时机。反话出言过早,易使人误解,出言过晚,难有收效。&& (3)注意分寸,不疼不痒起不到激将的作用,过于尖刻又使人反感。使褒贬,抑扬结合。&& (4)态度真诚,从信任,爱护出发设计言语。
表扬通常以口头表扬为主,但不仅限于此。手势、表情、纸条等都可以使用。不同形式的表扬可以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如学生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可以说“嗯,不错!”;也可以向他竖大拇指表示赞扬;可以向他显露惊喜之色,让他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可以向他微笑点头,以示赞许,师生无声的眼神交会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也可以在批改作业时,将要说的话写在上面,学生会深深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份量,从而更加自觉地发扬自己的长处……
完成211页练习
五、批评语
批评,利用心理上的逆反或者刺激倾向,运用一种激烈的表现方式,采取言词或者神态甚或肢体动作,对受教育者进行强行地教导,达到触及受教育者深心自我甚或原有意志的目的,使受教育者放弃或者改正原有的行为,屈从于或者接受施教者的意志。
批评语:是对学生的错误缺点进行否定评价的一种教育口语。
无疑,批评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批评,它与表扬对立,两者在起达教育目的宗旨是同趋的,所别之处,方式方法而已。批评与表扬,都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其本身无有正邪之分,也没有善恶之别。只是,批评表现得要激烈一些,涉及双方的心身刺激方面,于受教育者更是情绪,心神,意志甚或自尊等方面,深受原有自我感受的不适。所以,当你运用到具体的教育个案时,请多多为受教育者留足空间,留足面子,留足个性,留足自尊!而这,也是任何一位挨批评的受教育者能有所从善归正的最低限的心理自我保障。
(一)常见不良批评类型:
1.赌气型:你这个学生真难管,管不了我就不管,让你家长来管吧。明天家长不来,你就别来上课了。  
2.蔑视型:你以为你是谁,不就是个学生?还想跟老师挺?好,走着瞧,看谁能挺过谁。  
3.讽刺型:听说你刚干了一件好事?欺负某某同学了不是?用不用老师表扬表扬你哟?别人干不出来的事,你就能干,能耐不小啊你。及格的次数不多,受的处分可不少。4.启发型:说说看,老师为什么让你过来?不知道?好好想想,想不好,就别回家吃饭,饿饿就想好了。  
5.挖苦型:大家瞧瞧,某某同学挺出息的么,忘了带作业本了,你怎么就没忘了你自己?
6.设身处地型:某些同学连留级都不怕,这脸皮也够厚的,我要是他,早就不活了,说不定早跳楼了。  
7.抱怨型:老师容易么?老师还不是为了你们好,老师在上面讲课,累死累活的,你们倒好,开小差的,做小动作的,睡大觉的,你们就是这样报答老师的?  8.叩问灵魂式:你好好想想,你爹妈是如何出大力流大汗挣钱供你上学的。想想,你还有一点良心没有?你能对得起你家大人不能?  
9.忆苦思甜式:想想我们那时候,想上学是多么地不容易。不但得干家务活,而且连个电灯都没有。你们现在这么好的条件,还不好好学习,真是 
10.打击型:教这么长时间的学,我还真没见过像你这么笨的学生,真是笨得没治了,你要是能学好,太阳西边出,公鸡会下蛋。  11.合纵连横型:你瞧瞧你前边的某某同学,人家学习多踏实;你再瞧瞧你同桌的同学,人家作业做得多仔细。你再瞧瞧你自己,学习不好,人还不老实。  
12.恶心式:你瞧你,自以为打扮得还挺漂亮的不是?知道背后人家都怎么说吗?都说二班的一个学生瞧着像什么似的,知不知道就是在说你? 
13.栽赃诬陷式:做课间操时为什么打呵欠啊?是不是对学校心怀不满啊?别解释,你解释我也不想听,马上写检查,然后在全校通报批评。
14.罚站没商量型:哟,瞧着你不想听我的课不是?不想听也好,去外面站一会儿吧,反正你喜欢站着。  
15.于无声处式:这一招比较特殊,往往是教师正讲课之间,发现下头有人睡觉,或者做小动作。教师的课戛然而止,目光紧紧盯着这个学生,希望他能感觉到来自讲台上的压力。其他的同学发觉异常,也纷纷扭过头去看。问题是那正睡觉或正做小动作的学生往往浑然不觉,此时大家就会发现老师手里捏着粉笔头正练瞄准呢,大家就眼巴巴地看老师的投技准不准。常用此招的老师一般百发百中,不过偶而也有失手的时候,不定哪次,那粉笔头就会砸在一旁正幸灾乐祸笑嘻嘻等着看好戏的其他同学头上。所以老师投掷时,那被投目标周围的同学,不自觉地要往旁边躲闪。这一幕,可用此处无声胜有声来概括。  
当然,批评的方式和程度有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个体差异。跟带兵打仗的将领一样,各有各的绝招。 教师批评起学生来,大多是习惯性地居高临下,既不讲平等,更不讲民主。甚而有时连理也不讲,只要本着我是对你好,对你负责就理直气壮,学生表面上不顶撞,心里却一百个不服,批评取得的效益只能是零,甚至是负数。曾有学生给老师建议里就有一条:老师,请你不要把我们当敌人!这值得每位教师深思。
(二)批评语的策略艺术
首先,教师要明确和牢记批评的目的。教师批评学生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帮助学生改正它。所以批评学生应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前提,批评不是对学生的斥责、讽刺,乃至人格的轻侮,不是情绪失控时对学生说一些气话和忌语,以示自己的威师尊严,否则批评学生将得不偿失。
其次,批评学生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一是对于易怒的教师,一定要等事后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批评学生,这时教师的态度会更诚恳,语言不会过于激烈,批评的方式也易于让学生接受。二是从学生角度来看,也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我们知道当人精神上愉快和获得满足之时,容易接受他人的观点,并坦露自己的心迹;在学生情绪激烈或者有敌对情绪时批评学生,往往会受到学生的排斥和抵阻。当情绪稳定时,学生行为才会理智,才可能感知批评者的良苦用心,从而更好地接受批评。&&& 再者,批评要把握准确度。批评语只有准确、公道才能服人。要做到准确、公道,需注意以下几点。(1)批评有据。所谓有据就是批评学生的错误有证据,教师批评学生一定要有根有据、就事论事,不能以偏概全,给学生妄下断言。(2)批评有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批评学生要做到动之以情,只有先通情,然后才能达理。只有用情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批评效果才佳。(3)批评有理。批评学生不能靠声势,要讲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和如何改正。(4)批评要讲策略,因人而异。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批评时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错误,采取不同的策略。案例
一个平时比较沉默的女生有一段时间迟到得很厉害,几乎每天下午都迟那么5分钟、10分钟。于是,趁着一次上体育课,我看到她一个人坐在操场边上便走过去跟她聊天,我首先称赞她一直都很乖,不用老师操心,相信在家里也是不用爸妈操心的了,然后,我停顿了一下说:“只是……” ,说到这里我没有说下去,心思敏感的她立刻明白我要说什么了,于是跟我说起自己迟到的原因来,原来她祖母生病住院了,家里的忙不过来,送饭到医院的任务便落在她身上,有时时间掌握得不好,所以就迟到了。知道了原因,我称赞了她的孝心,然后又鼓励她克服困难,争取提前5分钟回来。果然,她再也没有迟到过。
总之,批评语较之表扬语对学生心理刺激更大,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慎用批评语,在批评学生时,多替学生着想,切不可说气语、忌语,这样才能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三)运用批评语的主要方法:
⒈正面交锋。措辞比较尖锐,语调比较激烈。
&批评的对象:所犯错误性质严重或屡犯不改。有的惰性强,依赖心理重,或犯错者有侥幸心理。
班上有一男生,教过他的老师都称他为“软皮蛇”。他没有什么大错,可是迟到、上课说话、睡觉、照镜子、不交作业等坏习惯一大堆,每次找他谈话,他态度都很好,立刻就承认了错误并表示要改正,保证“以后都不会了”,可是一回头他又忘了,又“旧病复发”了,实在拿他没有办法。有一次上课,他又拿出镜子来了,我叫了他一声,他没有听到,于是,我大声的对全班的同学说:“大家看看XXX在干什么?”全班同学“刷”地都回过头去,看到他正陶醉的对着镜子梳理自己的刘海,不由得大笑起来,他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大家都看着他并笑他的,顿时涨得满面通红,忙把镜子收了起来。这时,教师抓紧时机说:“人人都有爱美之心是很正确的,但也要分场合。在西方,假如一个女士当众照镜子化装被视为是很不礼貌的,所以她们都进化装间化装。而,男生也不就是那么短短的头发,梳好了就好了,有没有必要整天对着镜子啊?”大家齐声回答:“没有必要!”经过这一次之后,这条“软皮蛇”再也不敢上课照镜子了。
⒉以褒代贬。老师在批评缺点错误时,表扬学生的闪光点。
批评的对象:上进心不强,自尊心严重受损。
⒊劝导指引。一般用来针对抵触情绪重,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委婉地指引学生改正错误。
⒋忠告提醒。对无意识地犯错和性质不严重的问题,老师以忠告代批评。语调平和,亲切,多用商询的语气。
总之,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该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
被誉为“中国当代教育家”的霍懋征老师讲过这样的一件事:她在北京第二小学任教时,一次,她班上一个男生拿了同桌的钢笔。霍老师知道后没有责难,也没有声色俱厉地批评,而是自己掏钱买了一枝钢笔送给这位学生,并说“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枝钢笔就送给你。我也知道人家的东西你肯定不会要,趁别人不注意,你一定会还回去的。”几十年后,这位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老师,一时门就跪在霍老师面前对孩子说“没有霍奶奶,就没有你爸爸的今天。”
在英国亚皮丹博物馆中,有两幅引人注目的图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当年一个叫约翰?麦克劳德的小学生作品。上小学时,有一天,他忽然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怎么样的,于是他鼓起勇气杀了一条狗,把内脏一件件地分割、观察。谁知这条狗是校长韦尔登家的宠物。身为教育家的韦尔登决定给麦克劳德以处罚。韦尔登的处罚别出心裁:罚麦克劳德画两幅图画。这就是亚皮丹博物馆收藏的那两幅人体图画。麦克劳德后来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解剖学专家,并获得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任乡村中学校长时,看到一名低年级的小女孩摘下了花房里最大的一朵玫瑰。他走过去蹲下,拉住小女孩的手,微笑这问:“你能告诉我,这朵花要拿去做什么用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严重,看不到花,我想把这朵花送给奶奶看一眼就还回来。” 苏霍姆林斯基被孩子的话深深地感动了,他又摘下了两朵打玫瑰,送给小女孩,说:“这一朵是送给你的,因为你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一朵是送给你妈***,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我国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小学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学生王友正在用泥块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王友已经在门口等待。陶先生立即掏出了一块糖送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了手,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又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王友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满意的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有经验的教师一般采取“赞赏――批评――激励”的方式来批评教育学生。人才学家卡耐基说:“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批评,心里往往好受得多”。所以,首先肯定其优点,然后指出其不足,再进行激励,这样,不但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会增添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有一次,一个学生在扫完地以后,垃圾没有倒而是放在墙角边,于是,老师这样批评他:第一步――赞扬:“今天的地面扫得很干净”,第二步――提醒(实为批评);“只是还有一个地方需要再完善一下”,第三步一激励:“这是个小问题,我相信,以后不会再有了”。听完老师的话,这个学生立即把垃圾扫起来倒掉了。
(四)批评学生有原则
第一、避一避 批评学生不能伤害其自尊心,切记当众训斥与惩罚学生。 第二、缓一缓 教师在气头上批评学生难免会有一场“暴风骤雨”、“雷霆震怒”,这对学生是一种极大的摧残。此时最好先忍一忍,等自己心平气和后,再选适当方式批评教育他。 第三、选一选 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批评学生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融洽的氛围中,学生处于轻松的心境,乐于接受批评。
第四、绕一绕 借助寓言、故事、童话等,加以适当的引申发挥,从侧面启发诱导学生,含蓄委婉地批评教育学生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五、冷一冷 有时故意冷淡犯错的学生,使之感受无声的惩罚,从而使他能反省自己的过失。 第六、激一激 根据有的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用激将法刺激他,使之改正缺点错误。 第七、笑一笑 用幽默作为批评的手段能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使之在笑声中认清错误、改过自新。
技能训练请为下面的教育情境设计批评语
1.班上有一个同学,平时表现比较散漫,学习不认真,在一次课外活动踢球时,又将教室玻璃的门打碎了。
【】【】【】
【】【】【】
地址:桐城市龙眠西路58号桐城师专人文系
周口师范学院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对老师说的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