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今晚报 总编辑总编辑曹淳亮毕业什么学校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羊城晚报总编辑 羊城晚报社社长 社长与总编辑 社长和总编辑 总编辑和社长哪个大 新快报社长总编辑 社长 总编辑 曹淳亮 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过去的辉煌和今后的希望——羊城晚报前总编辑、社长曹淳亮谈晚报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信息公告今年,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在北京、广州组织两场 2010 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招聘会,计划招聘 51 北京、广州 北京 人。集团介绍《羊城晚报》 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张大型综合性晚报。 1957 年 10 月 1 日创刊以来, 自 一直以其鲜明独特、新鲜活泼的风格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羊城晚报报业
集团,成立于 1998 年 5 月 18 日,是中国内地最早组建的大型报业集团之一。 历经十年拼搏进取,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以读者为核心构建复合媒体平台、以文化为基础扩展新型 产业的战略初见成效。 集团所属各类媒体稳定发展,其中平面出版物八种,包括《羊城晚报》、《新快报》、《民 营经济报》、《可乐生活周刊》、《羊城体育》、《广东建设报》六份报纸,《优悦生活》、《E 财富》两份杂志,还有广东羊城晚报出版社有限公司,另有集团数字媒体平台金羊网,能为不同 读者提供包括文字、数字多种传播介质的新闻资讯内容,整体读者规模、影响力、产业规模及业 务水平均居全国前列。总体要求: 总体要求:★ 对新闻行业的认知度较高 ★ 愿意为本集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敢于接受激烈竞争的挑战 ★ 敬业精神强、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关于岗位需求部 门岗位 新闻采编人 数 10 4 3 5 2 1 12 2 1 4 2 5学历要求 本科及以上 本科及以上 本科及以上 本科及以上 本科及以上 本科及以上 本科及以上 本科 本科 本科及以上 本科及以上 本科及以上 专业不限专业要求工作 地点 广州 广州 深圳 东莞 佛山 佛山 广州 广州 广州 广州 广州 广州羊城晚报 经营管理 羊城晚报深圳记者站 羊城晚报东莞记者站 羊城晚报佛山记者站 新快报 新闻采编 新闻采编 新闻采编 策划 新闻采编 广告业务 可乐生活周刊 广告设计 广东建设报 羊城晚报数字媒体有限公司 新闻采编 经营 新闻编辑 平面设计专业 专业不限 广告、媒体运营等相关专业 新闻专业 金融、财税专业 专业不限 专业不限 专业不限, 有实习经验者优先 专业不限,广告、营销专业、 有实习经验者优先 专业不限 商业营销相关专业 关于网上简历投递时间与注意事项 关于网上简历投递时间与注意事项 时间:2010 年 4 月 1 日-4 月 13 日凌晨截止 2010 邮箱: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1. 请务必于规定时间内将您的个人简历投递到指定邮箱。 2. 您的个人简历请务必用 WORD 文档格式, 并建立以名字命名的文件名。 张某某个人简历.doc。 如: 3. 请在个人简历右上角注明应聘的岗位。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欢迎您的加入!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欢迎您的加入!
羊城晚报发展历程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羊城晚报》1957 年 10 月 1 日创刊以来,羊城晚报已经走过 51 年的历程,她以 “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关于《羊城晚报》副刊《花地》的研究_广告/传媒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针对《羊城晚报》“花地”文艺副刊的专门研究,适合副刊研究方向的读者使用。...解析羊城晚报改版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新闻学研究、羊城晚报、改版、解析解析《羊城晚报》 解析《羊城晚报》改版简介: 简介:《羊城晚报》1957 年 10 月 1 日...《扬子晚报》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 《广州日报》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城市日报) 《南方都市报》(中国发行量最大的都市类报纸) 《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报业...精彩广告语 一、媒体的广告 1.&真知影响人生&, 《羊城晚报》的这个广告词充满智慧,富有哲理。短短的五个字却 对读者形成强烈的暗示:要想得到真实的知识,订阅...羊城晚报报纸副刊 2_广告/传媒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羊城晚报》副刊“花地”之简单分析今天,报纸的生存已经离不开市场,注重广告收入,注重经济效 益使得许多报纸的...论羊城晚报报道方式创新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本科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课程主讲人: 《新时期广东新闻业务创新研究》 程道才 文学系 课程开设单位: ...《新安晚报》
74、 《雪莲》 gq0227@ 75、 《鸭绿江》 76、 《羊城晚报-手机语文》 .cn ...羊城创意园介绍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羊城创意园介绍 羊城创意产业园是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于 2007 年创建的大型文化 创意产业园,地处广州东部新城区中心...羊城晚报专访本焕长老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羊城晚报专访本焕长老 羊城晚报首席记者 樊克宁 法名心虔,102岁。清朝光绪33年(1907)出生于湖北新州县。193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曹淳亮】送别曹淳亮 曹淳亮_小宗师
■日晚,《新快报》创刊前夜,时任羊城晚报社社长的曹淳亮(中)亲临新快报编辑部参加编前会听取意见。今天,我们在广州殡仪馆白云厅送别曹淳亮同志。如果说,上帝是按着自己的意愿创造了人类,那么,新快报的模子就是当年曹淳亮按着自己的理想亲手把捏出来的。在这个送别曹总的日子里,本报特刊出一组悼念,以寄新快报人的沉沉哀思。曹总,一路走好!——新快报编辑部他把《新快报》当成事业来做在10年前那个广东报业开始激烈竞争的发轫期,时任羊城晚报社社长的曹淳亮以其富有远见的战略眼光,以及作为一名报业改革探索者的抱负与勇气,催生了羊城晚报报系旗下一份全新的综合性日报——《新快报》的问世。从《新快报》的孕育、诞生到一路成长,曹淳亮可说是倾尽了自己的心血,热切的期望、时刻的鞭策、悉心的指导、细致的呵护,他将这份报纸视若自己的亲生儿子。曹总的仙逝,亦令新快报人痛失了一位一直关心着自己成长的令人尊敬的师长。现任羊城晚报编委、总编辑助理许挺斐,是《新快报》创刊时的首任主编。忆及当年曹淳亮在《新快报》筹办及创刊过程所做的大事小事,仍感叹曹淳亮是一位“骨子里有种不安分的进取精神”的报人,同时也是一位工作作风非常认真细致的老领导。远见卓识老报喜添新丁许挺斐说,上世纪90年代末,身为羊城晚报社社长的曹淳亮深刻意识到,广州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羊城晚报》这个著名的品牌虽然具有辉煌的传统,但从报业发展前景考虑,报种仍显单一,既不利于拓展市场实现扩张,也不利于队伍与人才的培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进则必须创新,在晚报以外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而在广州市场上推出一份全新的日报,在日报市场中取得主动权,便成了他暗藏心中的一个愿望。1997年,适逢国家整顿报刊期刊,一些行业报正苦寻出路,曹淳亮看准了这个时机。在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包括对国外日报发展的现状研究及广州日报市场的细致分析后,当年年末,他决心把创办一份新型日报的构思付诸行动,接下了原属广东省体改委一份报纸的刊号。经过短短三个月的紧张筹备,全彩印刷、令读者耳目一新的《新快报》于日在广州报业市场上横空出世,一鸣惊人。“他是个有很强烈忧患意识、不安于现状的人,希望通过创新求得更大的发展。”当年被点将负责筹建《新快报》的许挺斐这样评价曹淳亮。亲力亲为绿灯一路大开《新快报》在市场上一炮打响,而对于这份报纸的办报方向、队伍建设、市场策略乃至采编风格的确定,曹淳亮同样亲力亲为,倾尽了心血。《新快报》筹办之初,新进采编人员刚办好手续到羊城晚报报到,曹淳亮便召集他们亲自主持召开了一次会议,勉励筹备班子要尽快进入角色,融入羊城晚报这个大集体,摒除过于强烈的同仁办报及精英意识,要学习如何办一份大众传媒,为广大读者服务。短短3个月的筹办期,从招兵买马到业务培训、办公室装修、采编设备采购,曹淳亮莫不仔细听取意见。有时白天太忙了实在没时间交流,他就把班子成员晚上叫到他家里去聊。“从这份报纸该怎么办,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到解决具体困难,他都悉心指导,一一过问。他是一个工作做得非常细致的人。”许挺斐说。作为报业新丁,创刊初期的《新快报》新闻消息来源比较缺乏,亟需羊城晚报给予支持,《新快报》也希望能从羊城晚报调一些业务骨干过来壮大采编阵营,甚至希望能与晚报实现新闻资源共享,等等这些,曹淳亮无一不亲力亲为拍板支持解决。情深义重视办报为事业从1998年《新快报》创刊到2000年曹淳亮调离羊城晚报,许挺斐说此期间他就《新快报》的办报情况、队伍建议等向曹社长递交过很多的情况汇报,每一份报告曹社长都会看得非常仔细,并具体给予回复,写明应该注意些什么,从什么角度考虑问题,如何着手处理,等等。“每一份呈送给他的报告都绝对有下文。”许挺斐说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曹社长因病住院,也照样在病榻上给《新快报》作了很仔细的批复。“他对《新快报》的感情真的很深。”许挺斐回忆说,2000年曹淳亮调任广东省文化厅不久,正是《新快报》创刊两周年。《新快报》创刊日那天,曹淳亮专门勉励新快报高层要继续认真办好《新快报》。“他是把《新快报》的生日记在了心里,也是把《新快报》当成一份事业来做的。”(新快报记者 苏碧青/采访整理)我读曹淳亮■ 张锡南(新快报副总编辑)十年前的许多事早已淡忘干净,但有些事却常常能记起或提起。比如,曹淳亮在创办新快报之初(报纸刚问世12天)专为记者编辑们准备的一份“几篇供参考的新闻”——这份只有四张纸的复印件至今仍完好地收在我的资料夹里,而他在文章前面所附的那段话至今看来仍然很有价值。曹的附言很短,兹将全文录下:许、林、许、张和叶德时同志:《新快报》要确立自己的“江湖”地位,除了版面革新之外,新闻的写法亦应出新,或曰“故事化”写法,增强可读性、耐读性,在这方面也领导新潮流,才能保住一个好的势头。记者缺乏经验不要紧,重要的是引导。下面提供的几篇新闻可作参考,没经验,模仿也是一条路子。作为一种形式,新闻写法的本身并不是某国或某种制度独有的。此外,真正贯彻“关注民生”的宗旨,要体现在新闻的角度和标题的做法上,希望注意。曹淳亮日记得当时,曹让我们把这份东西复印后分派给每位采编人员。之后几年要闻部每来新人,我都习惯性把它复印给他们——所以这样做,这不仅仅是因为不负领导的一片苦心,更主要是他十年前所强调的“受众意识”完全符合现代的传播理念,体现了新快报的一贯价值取向并且操作简单有效。时至今天,倡导“故事化”写法,提高新闻的可读性、耐读性以及关注民生等仍然是我们致力解决的课题。曹推荐的五篇文章,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可读性、耐读性强,二是文章非常短小精悍。在消息中《日本签字投降》最长,但记录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全文却不到600字。文字虽短,但有故事,有细节,日本外相重光葵“拖着木质假腿”“步履蹒跚”;签字一刻,他的“手杖倒在甲板上”;还有,自此至终双方“没有说一句话”……这些细节的描写,将这历史一刻的气氛刻画得丝丝入扣,让读者有如亲临其境。记者对美方代表麦克阿瑟将军身后那两位曾被日军俘虏的美军中将的关注,带出了美国在大战中曾“处于几乎无可挽留的失败的边缘”,这寥寥数笔的延伸,使受降签字的消息有了纵深的背景。《三岁娃娃将被征入伍》以一个极端的例子对美国的征兵制度提出质疑,全文不到160个字。从一个“普通的早餐”说起,娓娓道来,不露痕迹,而小孩最后的一句“我不去”,耐人寻味……改革文风,既要写短又要写精彩——这是曹对当时异军突起的新快报寄予的厚望。不仅于此,他在附言中还教给我们一种学习的方法,一种带队伍的方法。而他,作为集团的一把手,在“带队伍”方面身体力行,无疑为我们作出了表率。如今曹已蓦然转身远去,只有那四张发黄了的纸仍然弥漫着昨日的油墨芬芳。我和曹虽无私交,但每次再读他的附言,再读那些精妙的文章,我仿佛读到他的为人为事以及他精致的人生。已怀时节感 更抱别离酸——追念我们的老曹■羊城晚报记者 邓琼突然他就走了,永远地走了。与世人永别的这一天,他的名字还印在报纸上……听到曹淳亮逝世的噩耗,几乎所有人都难以置信——我们的老曹,怎么走得如此急切?二十出头的“老曹”还是在南海平洲公社三山大队当知青的时候,就有人把二十岁出头的他唤作“老曹”了——曹淳亮,1949年生人,华师附中的“老高三”的底子,断文识字,甚至还会“断案”,威信颇高。1970年,修北江大堤的大会战工地。从各公社来的不知有多少青年,颇有精壮尽出比试比试的气氛。头几天,青年还感到新鲜,慢慢地就厌烦了,满堤坝满河滩的人散乱起来,只有“老曹”这四十多人的小队伍依旧整齐列队打着红旗走到工地,干劲冲天。他的伙伴并不比别人更自律,只是“老曹”用了一番心思:他的编队是直列双行,几乎都是一男一女并列。小伙身边是他们心仪或熟悉的姑娘,“服管”成了一种幸福;而姑娘们最不想在女友面前丢脸,“管人”成了小菜一碟。工地上,“老曹”分别给姑娘们交代任务,她们自有办法维持队伍的秩序。当周围的散乱波及,队伍中的小伙子也躁动,姑娘眼一瞪,嗔一声:“发瘟!”或再加重一字:“死发瘟!”那就是生气了,或伸手拉一把,捅一下,连牛牯都脚软,遑论有情之人。秩序就这样维持了一天又一天,这支队伍神了!但在年轻的“老曹”心里,总觉得这一招有点不正统,不“革命”。直到多年后,他才突然悟明了当年的道理:世间万物,顺其性,应其时,得其宜,才有好的管理。“不能当大学生就争取当教授”这当然是后话。当年的他,绝大多数时候只有服从管理的份儿。一年,早稻没封行的时候,公社文教办通知,要推荐曹淳亮去考大学。但一直等到晚稻育秧,他都没有接到报考通知和参考证件。原来是邻村另外一个人,走关系顶替掉了这个名额。对着青山绿水,“老曹”发誓:“不能上大学就争取教大学,不能当大学生就争取当教授。世上不会只有一条路,上不了大学就自学!”在后来的日子里,他回城、学工、当汽修工人、进入新闻行当……直至果真得到了新闻业务的高级职称,果真应邀作为客座教授给大学生讲课,还有各种奖项。这一天,顶替去考大学的那个“他”突然寄来节日贺卡,表白:“这些年来,我时时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你,感到安慰的是,没有因我的行为埋没了一个有才华的人……”曹淳亮也只是一笑。从工人到总编1981年,当曹淳亮以一个汽修工人的身份去报考《黄金时代》杂志社记者时,考官问:“写过新闻作品没有?”他答:“没有。但是如果需要我写,我会写,会写好。”随之,“记者”成了继农民、工人后他的第三个职业。三年之后,《黄金时代》第三编辑室主任曹淳亮,为另一本正在酝酿中的新杂志画了一张“夹缝时代架桥图”。用他的话说,处于新旧交替的两个时代当中,杂志要以沟通为己任——在政治与经济、理论与实践、领导与群众、几代人之间架桥,宣传新观念、扶持新事物,解释新趋势,促进新潮流。这本带着“四新”、“四桥”宗旨诞生的杂志就是《南风窗》,曹淳亮是创办者、第一任编辑室主任,后来又成为副总编辑,直至社长。创刊三年多时间,包括《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瞭望》,港澳各报以及美国数家报纸在内的国内外传媒,对《南风窗》及其活动的报道就达333篇,转载该刊文章达193篇(次)。主办“假如我是广州市长”、“广州十大公仆评选”等等活动,更让《南风窗》从平面的纸本起立,在社会大潮中游刃有余。曹淳亮说:“学问与工作的关系,像我这一代人很难指望学了再做,而只好做起来学,多学多做,多做多学。当上记者,自学新闻;直到当了副总编辑,才取得大学函授本科文凭。”不过,还有旧日的生活如积薪、煤层、火石,经他抓紧一切时间学起的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公关学、未来学等等点燃,终究焕发出了耀眼光焰。首开报纸新闻策划的先河1994年3月,羊城晚报的大会议室,一位早到的晚报职工打量着一个身着黑夹克的陌生人,问道:“你是谁啊?”回答:“我是新来的总编。”这是从广州出版社总编辑任上调来的曹淳亮,他站到了最激烈的新闻大战前沿。那个时候,羊城晚报有120万份的全国发行量,傲立潮头。但在其主阵地广州,激烈的新闻争夺已动地而来:三大报在新闻内容上都变成以广州为重点、覆盖全省、兼顾全国;股市财经版,国际新闻版,体育版,文化娱乐版……出新的理念,人有我有。而在近邻的香港,盛极一时的晚报市场只剩两家苦苦支撑。羊城晚报又该如何?曹淳亮率部发动了一轮“新闻抢攻”,加大晚报的新闻性,对市民的政治、经济生活的重大问题进行全面干预,其核心就两个字——“策划”。通过策划,打破记者与编辑之间、采编人员与领导之间的隔阂,联合起来生发新的竞争力。看曹淳亮策划、组织、指挥重大报道,其“火药味”实在不亚于“地下斗争”:那组被广东新闻界奉为经典的“追猪”系列报道,源于1994年,广州市场上的猪肉价高质次,怨言尘上。曹淳亮亲自领着记者们做调查,发现了问题症结在于作为广州生猪供应命脉的106、107国道上的“三乱”现象。周密的新闻策划随之展开,采访队伍被分为三个梯队:第一部分,化装成猪贩,混迹于运猪车中,两天一夜行程一千多公里,记下沿途见闻;第二部分,与省政府有关部门保持热线联系,报纸小样一出,立即连同照片送交主管副省长和交通厅长;第三部分,埋伏生猪交易市场,盯住猪肉价格的变化,监测治理的最终效果。《羊城晚报》长达一个多月的深度报道,不仅让邻省入粤的猪源畅通,而且还直接引发广东全省性的交通物流大整顿行动,并促使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同年年底,“卖花女”系列报道出街,这些苦羽飘零在羊城的潇湘幼女受人胁迫、卖花为生的遭遇震惊了广州!而这,也是曹淳亮亲自策划的一次新闻战役,由全女班记者暗访、抓拍、写稿,凭的温婉细致走近这些孩子,探访帮助、解救之道。第二年,羊城自行车失窃现象愈演愈烈,记者写稿报道过,总编辑曹淳亮仍意犹未尽,遂与团市委等几家单位共同发起了“情暖珠江——失窃自行车还家”行动,为几万名市民找回了被偷的自行车。凡此种种,曹淳亮成为首开报纸新闻策划先河的新闻家。他所策划的“好军嫂”韩素云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新闻作品类一等奖,而他自己的论文《试论精品》也同样获得这一新闻最高奖项的论文一等奖。与此同时,羊城晚报凭借无处不在的“知民度”更加提升了“知名度”,靠新闻的“含心量”增加着这份报纸的“含金量”。在他任上,还跃动着诸多新意:实现采编全部电脑化、报纸提前两小时开印、新快报创刊、出版社组建、新的印务中心开工……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的规划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文化梦想变成现实曹淳亮曾在一篇散文中描述过,他当知青时因没有证件而被中山图书馆拒之门外的窘况,大暑天里躲在门口一个多小时,才找到个机会混进去,然后一整天没吃没喝不敢出来,拼命读书。后来,他曾对朋友笑言,那时候的梦想就是当上中图馆长,能看书看个够!2000年,这个“梦想”照进了现实:曹淳亮调任广东省文化厅厅长,主管全省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当然也包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很快,一个想法在这位“爱书人”心里涌动:用“大物流”概念启动图书馆协作网络,建立不同以往的“流动图书馆”。2003年,这个项目正式启动,省财政每年单列下拨500万元专项购书经费及配套资金,由中山图书馆牵头,购置一定数量适合基层群众阅览的图书,分别流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每一个“加盟”的县级图书馆,图书资源在各分馆之间每半年流动一次,最后回流中山图书馆。这样,分馆将是常年新书不断,“母馆”实力也与日俱增。五年来,省级财政的投入逐步递增,总金额超过了3000万元。到目前为止,已经有60个“流动图书馆”的分馆遍布南粤大地,昂然出入的读书人有1477万多人次,他们阅览和外借了2350万册次的图书。而接踵而至的流动博物馆、流动演出网,更如清流润泽南粤大地,深入世道人心。莫辨,是机会寻到了人?或是人寻到了机会?试看这数年广东文化发展:博罗横岭山上考古,找到商周先民传来的文明信息;“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广东从此有了“世界文化遗产”;阳江海域的宋代沉船“南海一号”梦幻般地被整体打捞,实现了国家水下考古“零的突破”;粤港澳文化合作机制建立,三地好戏同赏、好书同看;广收典籍的《广州大典》开机印刷,继清光绪年间刻印《广雅丛书》之后的又一次文化盛举震撼视听……多少事,须回首,纵无言,亦知心。日,广东流动图书馆最新的一家分馆在汕头金平落成。新书入库、电脑装妥之际,欣喜的人们几乎没有谁知道,出了这个“好主意”的人,就在前一天悄离人世。他留下过话给“流动图书馆”的“总管家”、中山图书馆馆长李昭淳,要把自己办公室精心积攒数年的图书捐给基层图书馆。一生繁忙。以至于儿子在小时候,都懂得要捂着曹淳亮的眼睛逼他入睡,好让爸爸休息一下实在太过绷紧的神经。正是冬至的这一天,命运突然把姗姗来迟的安闲塞了过来,但代价却是永远的安闲!“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韦应物所说的别离尚可重逢,可是老曹却只能在我们的追念中重现了……悼曹总■林力博(新快报原副总编辑,现任英国《金融时报·睿杂志》执行主编)在羊城晚报社五楼的社长办公室里,曹总对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下乡知青,会观天象。某日,他与一老农在一片空地上晒谷。两个时辰过后,知青对老农说,呆会儿要下雨了,咱们收谷子吧。老农说,瞎说,这会儿怎么会下雨呢?我看天干活几十年了,这还能看不出来?知青说服不了老农。过了半晌,果然风起雨至。说到这里,曹总问我,那时知青可以有三种做法,你认为哪种更好呢?一是数落老农,并撒手不管,负气而去;二是一边数落老农,一边帮老农抢收谷子;三是不提前隙,与老农合力抢收谷子。相信在现实生活当中,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而此时此刻,我也用不着细说当时我们讨论的结果及其因由了。那是我初识曹总不久时的一个场景,11年过去,一切都还历历在目。只是,相隔两人的,已不是那张茶几,而是阴阳之界了。我结识曹淳亮(即使他后来当了文化厅长,我和其他一些同事还是习惯叫他曹总)并加入羊城晚报社(那时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还没有成立),是因为要创办《新快报》。上世纪90年代中,中国报业的发展开始步入一个新时代,体制内主流报纸也进入了集团化的阶段。在这一大势中,广东报业再次充当先行者的角色,三大报的竞争,也进入了集团建设的竞争的新阶段。显然,曹总把握到了报业发展大势的脉搏,并对其有成熟的思考。难得的,是曹总在他的思考中,把国际报业的大势收入眼底。增加的这一份报纸,将是一份综合性日报,近期内是羊城晚报的补充,正如他在《新快报》的发刊词中所说的,&朝看《新快报》,晚看《羊城晚报》&;远期而言,甚至可能发展成集团的一艘旗舰。在受曹总邀请加入羊城晚报社前,我参加了一个国际交流项目,到美国的《今日美国》报学习了五周。这是一份在一个既定的成熟市场中横空出世并迅速取得成功的报纸,在办刊理念、内容构成、版面语言、版式创新、市场营销等方面,均可圈可点,硬生生地改变了美国报业市场的格局。而其影响,正蔓延至国外。曹总对我学习的心得非常重视,专门用了一个上午听汇报,并支持鼓励借鉴。有心人看得出,《新快报》其实是有着《今日美国》的影子的。印刷技术意义上的彩色报纸,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已出现。但把彩色真正作为一种版面语言,并不是为彩色而彩色,则不仅是应用一种印刷技术那么简单了。甚至,把彩色、图表等作为一种版面语言的追求,反过来又能推动电脑排版技术的发展和彩色印刷观念的更新。在世界范围内,《今日美国》是潮流的开创者。我当时拿着若干份《今日美国》报,跟北大方正的工程师沟通,问他们这样的东西能不能做,那样的东西又能不能做。有的他们说现有的系统就可以做,有的他们说得回去研究研究。十来天之后,他们回来跟我们说,一套全新的彩色报纸排版制作系统已开发出来。外人不知,因为《新快报》的创办,中国彩色报纸的排版制作系统发生了一场革命,至少是使这场革命提前来到。《新快报》创刊后,王选院士拿着这份色彩斑澜、活泼清新的报纸,在全国各地推广北大方正这套系统。中国报纸也因此进入了一个真正的彩色报纸的时代。这一切,与曹总的眼光和支持是分不开的。曹总还有心把《新快报》看作是一块编辑部现代化管理的试验田。因此,他对我们提出的新做法,从办公室的装修、部门设置方式,到版面格局、编前会制度等,总是支持的。记得第一次开编委会时,我们事先把议题列出并通知与会者,开会前相关会议文件全打印装订放在与会者座前,并备有用于记录的笔和纸。在外企,这或是平常的做法,但十年前在报社里,却是新鲜。曹总见之,掩不住心头之喜。《新快报》的第一批骨干,包括我本人,主要来自原来的《粤港信息日报》。无论是一批人从一个报社转到另一个报社,还是一个报社接受另一个报社的一批人,都有许多实际问题,特别是文化适应性的问题。曹总顶着压力,做了许多工作,接收了这批干部,集中地使用这批干部,并为他们中的一些人解决了实际的生活和待遇问题。同时,他又希望这批新同事,在保留自己的个性展露自己才华之余,也要尽快地有智慧地融入到晚报的大家庭当中。本文开头的那个场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他也可谓用心良苦了。《新快报》是日创刊的。3月29日那个晚上,8点来钟,曹总到我们的编辑部巡了一圈,然后就走了。在30日零时后印出第一份报纸的那个欢庆场面中,没见他的身影。他是心细并注重细节的人,往往会事必躬亲,如此大的事,他不在现场,乍看有点反常。或是他心中有数了?或是他故作举重若轻状(我会说这也是他的性格和风度)?他那个晚上真能放得下心睡得安稳吗?唉,这些问题问谁去?还问得着吗?也别问了,别打扰他了。安息吧,曹总。他是一位有战略眼光的现代报人■许期卓(新快报原副总编辑,现羊城晚报总编室副主任)一早一晚 分进合击1997年11月底,因为创办新快报的事,我依约去到曹淳亮社长的办公室。头一回见面,感觉他谈吐儒雅睿智,见面直呼&阿卓&,令人倍觉亲切自然。他对我说,我们要创办一份早发的日报的战略意图很明确,就是要让其成为&羊晚&报系的一支新锐的&偏师&,与《羊城晚报》互为犄角之势,将24小时的新闻一网打尽;除了要发挥它牵制同城竞争对手的作用,还要在日报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要使这份新办的报纸成为&羊晚&报系里的另一个名牌。弹指间10年过去,《新快报》不辱使命,迄今已在日报市场获得了稳定和数量可观的读者群。直到现在,在广州这个三强鼎立的市场上同时拥有一&早&一&晚&两份报纸的报业集团,仍然仅有&羊晚&一家。不设框框 大胆借鉴曹淳亮是一位目光敏锐、视野开阔的现代报人,他对香港传媒业的一举一动保持着高度的敏感。他叮嘱我要长期保留原有的多次往返港澳地区的证件,以方便及时了解和监测香港媒体的变化发展,并着我要利用多年在香港建立的媒体关系,不要有框框,不要预设立场,在报纸入市之前带队考察当地的媒体生态、竞争现状和营销手段。于是,就有了后来许挺斐、林力博、我与张锡南&一正三副&前往香港,为筹建中的《新快报》取经之行。记得在当年《新快报》的创刊酒会上,时任广东省记协主席刘陶高高举起创刊号向全场的嘉宾兴奋地介绍:&从今天起,广东多了一份新锐的'港式'报纸!&资源共享 暗合大势曹总不止一次跟我和当时的新快报编委会成员讲到报系&新闻资源共享&的主张,他对&资源共享&和&适当分工&讲得特别细,甚至有点不厌其烦。他的观点是:报系里的记者稿件,乃至各地记者站、夜间工作站的新闻资源,谁有利谁先用,&乞儿不留隔夜粮&,只要是对早发报纸有利的,照用不误。这体现了他对《新快报》这份初创报纸的倾斜和偏爱。曹总对新闻稿件&二次或多次加工&的办报观点,在当时也是相当独特新鲜的。他说,报纸用完的那些特别好的稿件,不要轻易丢弃,不要&捉到鹿不会脱角&。应经过加工放到周刊用,周刊用完了再加工给杂志用,杂志用完了还可以扩写成书……直至&榨干&每一条新闻稿件的剩余价值。他还向我们讲他的传媒抱负以及他对&羊晚&报系未来要完善自身传媒产业链上下游的远期规划,不仅拥有报纸、杂志、出版社,还要拥有电台、电视台和网站。这样,所有的新闻资源都能在传媒集团这个大平台上物尽其用。十年过去,如今看来,曹淳亮当年对办报的许多理念和提法,都暗合了当今全球传媒&媒体融合&的大势。欢迎您转载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羊城晚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