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的题目为动物笑谈《姥姥的剪纸》为什么要用“姥姥的剪纸”做题目

查看: 2594|回复: 57
我教《姥姥的剪纸》(2015秋)
主题帖子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6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9 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6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9 积分
本帖最后由 含萧 于
17:03 编辑
1.电子教材
2.《姥姥的剪纸》教学教材解读(1)
3.《姥姥的剪纸》教学教材解读(2)
4.《姥姥的剪纸》教学实录(1)
5.《姥姥的剪纸》教学实录(2)
6.《姥姥的剪纸》片段赏析(1)
7.《姥姥的剪纸》片段赏析(2)
8.《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9.剪纸知识链接
(79.99 KB, 下载次数: 6)
20:45 上传
(78.36 KB, 下载次数: 6)
20:45 上传
(74.89 KB, 下载次数: 1)
20:45 上传
(52.1 KB, 下载次数: 1)
20:45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6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9 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6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9 积分
本帖最后由 如鱼得水 于
21:25 编辑
《姥姥的剪纸》教学教材解读(1)
& &&& (一)《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在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去感受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呢?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情地朗读来感受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读这一部分时,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姥姥与“我”的对话,使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我”由看不懂剪纸的意思,不解地发问,到看得懂剪纸的意思,热情地交谈,以至到后来缠着姥姥剪更多的牛和兔,剪纸把“我”与姥姥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此外,为了加深学生对姥姥与“我”情感的理解,还可以将这部分内容中的几幅“牛兔图”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想象,学生明白这些“小兔骑牛图”“老牛小兔啃草图”等等,意思是说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就好象姥姥对“我”的喜爱与呵护。
  透过课文中的文字,在加上学生展开的想象,从而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姥姥勤劳的赞美和对姥姥的依恋。学生展开梦幻般的翅膀,也就激起了灵性的浪花,从而达到语文感觉的细腻敏捷,以促进心灵的诗化。
  (二)看到这个题目,可以感受文中的哪些内容呢?我想了解的是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姥姥,她剪纸的水平怎么样?他剪过哪些纸?这些剪纸有什么寓意?
  1.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呢?在第一个部分里,很容易感受到是姥姥“剪纸神”。其实,透过语言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一个立体的姥姥形象。首先感受到的是她的心灵手巧。其次是她的心地善良,再次感受到的是她的勤劳。还可以感受到的是她的熟能生巧。如果变幻一下叙述的顺序的话,我们可以先通过语句感受她的心灵手巧,再来感受她的勤劳,接着感受她的熟能生巧,最后来感受她的心地善良。
  姥姥的剪纸的手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她的手巧来自哪里,来自他的勤劳,来自她的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的坚持不懈呀。因为熟,所以生巧,因为能给别人带来祝福,带来和乐安详幸福。所以姥姥乐于剪纸,所以村子里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都贴有姥姥的剪纸。
  这里写的是什么呢,还仅仅是姥姥的心灵手巧吗?不仅于此,更多的是从文字中传达出来的一个立体的姥姥形象,此时的姥姥是一个爱的使者,她用精湛的剪纸技术,美化了乡村人的生活,艺术化了乡村,使整个村子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与和乐。所以品味出心灵手巧是第一步,品味出更多的感受,才是文字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吧?
  2.解读姥姥。姥姥的心灵手巧,文中是这样写的:太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这句话中,有几个词是需要关注的,一个是“左邻右舍”和“都”;一个是“心灵手巧”与“劳作”。这句话还是文章第一部分的中心句,第一部分就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那么奶奶的“心灵手巧”表现在哪里呢?文里写道: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和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找鸣。”这段话中,奶奶的手巧表面在哪里呢?一是剪纸用具的简单,剪刀是普通的,彩纸是普通的,不需要特殊的工具,好像是随手拈来,就可以动剪刀啦。二是动作的娴熟,就那么翻过来折过去,感觉挺简单的,不需要复杂的动作,一幅剪纸就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三是什么都能剪,只要是生活中有的,姥姥就能手到剪成,所以作者说姥姥是“无所不能”。四是借乡村人之中,来赞吧奶奶剪纸技艺的高超,她是剪什么像什么,栩栩如生,所剪出的东西就像是活的一样,这一段中,不就是从这四个方面来写的奶奶的手巧吗?这真是工具普通,动作灵活,无所不能,栩栩如生啊!
  写到这里,作者并没有罢手,还通过事情来写姥姥的手巧。文中写道: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马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里面,有几个词是关键词,一个是身心入境,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感知,姥姥剪纸的技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了,她可以眼不瞧,凭着意识与感觉就能剪出活生生的窗花来!两段话中,还有两个部分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是“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这句话为下文写姥姥“拴”我做下了铺垫,埋下了伏笔。另一个是姥姥说的话“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与下文遥相呼应的句子还有一句,那就是对剪刀声的描写:“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直播,悦耳至极。”这句话,与文中最后一段的“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姥姥的手巧来自哪里,到这儿我们多多少少明白了,它来自勤学,它来自苦练,它来自剪刀的不离手!所以文中继续写道: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是她两根延长的手指。从这一段中,可以解读出什么来呢?
  一是姥姥为村里人剪“喜鹊登枝”剪得多,因为庄稼人喜欢,所以请姥姥剪的也就多,姥姥通过剪纸,把吉利送给我乡里乡亲,把祝福送给了乡亲们。给他们带去了吉庆祥和。二是在这段话中,姥姥是剪刀不离手的,那么可想而知来请姥姥剪纸的人也是络绎不绝的。奶奶的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不也就体现在这里吗?因为剪得多了,所以,摸着黑也能剪出美丽的窗花来。因为剪得多了,所以,手中的剪刀就像是自己的手指头那般灵活了。剪刀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可以随意地支配它,使用它。三是从中,还可以体会到姥姥的勤劳。体会到姥姥高超的剪纸技术来自她的“总剪”。而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恰恰写了姥姥的勤快能干。“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这里的姥姥是一个好说话的人,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从中也可以看出姥姥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是一个勤快的人。而勤快,让姥姥手巧,而手巧心善,又让乡村的人们感受到了剪纸这门艺术带来的生活的美好。于是,左邻右居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那是姥姥的劳作,是她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浓浓的剪纸情,乡亲情。
  3.说说那个“拴”字
  一、拴的是什么?文中写道“我是一个出名的调皮蛋”,“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且剪刀把我拴在屋檐下。”表面上看,这里拴的是孩子对自然的向往之心,拴的是孩子调皮地野性。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姥姥就是一个“罪人”了,是一个束缚孩子自然天性的“罪人”了。事实上呢,姥姥恰是在这个时期,用她的剪纸,为“我“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剪纸世界,为我打开了剪纸的艺术之门,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于她的关爱体贴之情,让我享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有了姥姥,有了她剪刀下的“老牛”和“兔子”,有了这样一个艺术天地对“我”的熏陶,才让我迷上了剪纸,让我缠上了姥姥。而教师问“长大之后,姥姥还能拴住‘我’吗?”我认为这样的问,是在误导。难道姥姥的本意是要“拴”住“我”吗?肯定不是,那是因为姥姥寄来的剪纸,让我难以忘怀童年的时光,姥姥的剪纸和她剪出的艺术形象,已经像一坛发酵好了的老酒。香醇了作者的一生。他的难忘,是回味,是思念,也是缅怀。因为剪纸里藏着浓浓的祖孙情。那是长者倾心地像牛一样地付出,是后来者在长者的关爱之下像兔子一样快乐成长的这情吧。那么这样的情,就不是“拴”,不是谁要“拴”住谁,而是感悟亲情之后的美好回味。姥姥的剪纸,他对我的关爱,剪纸艺术的种子,剪出的美好形象,已经是一粒粒饱满的种子,在我长大成人之后的心田里萌发,萌发出一片充满绿意的思念。而这,正是纠缠着的浓浓亲情之感。而这,恰恰让“我”多少次梦回故乡,梦回那剪纸的世界,而姥姥,无疑成为“我”梦中的主角。于是,姥姥的剪纸,带给的不仅是我,还有的是乡亲们的浓浓的爱。这是亲情,也包着乡情。
  4.“缠”的韵味一个“缠”字,说明了什么呢?“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蹦跳跳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这里“缠”不是纠缠,而是情深意长的“缠”啊。这个“缠”字,是依恋之缠。这个“缠”字,是对剪纸的迷恋。一个“缠”字,说明的是我迷上了姥姥的剪纸,迷上了剪纸艺术,也迷上了姥姥与我剪纸聊天的亲情。我忘记了,夏天那密云多雨的盛夏,忘记了那河里自在的游泳。
  在剪纸的天地里,“我”体会到了兔子的快乐,那不就是童年的我的快乐吗?我也体会到了老牛的敦厚,那不就是姥姥的敦厚与朴实吗?姥姥的关爱,让有拥有了另外的童年的快乐啊。沉醉在剪纸艺术天地里的我,还是那个调皮的孩子吗?
  5.教学的设计,从题目入手。从题目入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就能把全文给统一起来。一是品姥姥。品姥姥,不仅品她的剪纸的技艺,更品她的勤劳,还品她的善。二是品剪纸。品剪纸带给乡村人的情,品剪纸对我的熏陶,带给我的亲情。其次注意的是,在品的时候,不要抓整个的句子,可以抓关键的字词,从字词入手,然后到句,到段。抓字词更容易抓住情感的聚焦之点,而抓句子就容易走向涣散。而一涣散,情感也就容易生出太多的触角,而不容易把握了。可以抓的字词又有哪些呢?一个“巧”字,一个“神”,一个“善”字,一个“熟”字,一个“拴”字,一个“缠”字。一个“梦”字。这些,不都是表情达意的字眼吗?
主题帖子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6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9 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6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9 积分
本帖最后由 如鱼得水 于
20:24 编辑
《姥姥的剪纸》教学教材解读(2)
&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开门见山,直接点题,通过这两个词体现了姥姥的剪纸在这个偏远小屯里的重要性。)
& &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正面描写)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侧面描写,也可以作为一个语言训练点:剪个能)(通过不同的描写方式,表达姥姥娴熟的剪纸技巧和良好人缘。)
& & 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纸技艺的深入人心。(承上启下)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帖?”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
& & 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这段描写表面是表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实则表达了姥姥对生活的热爱。)
& &“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小生活,大道理,姥姥通过小小的剪纸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
& & 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形象的比喻,是在向我们传达农村人简单的生活,纯朴的乡情。)//(第一部分:通过我及左邻右舍的评价,表现姥姥热爱生活,剪纸技艺高超。)
& &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刷刷几下,就剪出一幅图样。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我不解地问:“牛干啥驮着兔子?”
& & 姥姥笑了:“谁让牛是兔子的姥姥呢?”
& & 噢!姥姥生肖属牛,而我属兔。我嚷着还要。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姥姥问:“看明白了吗?”
& & 我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是说我和姥姥在一个锅里吃饭呐!”
& & 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机灵鬼!”(儿时的我,是在姥姥的剪纸陪伴下长大的,这里有姥姥无限的爱。)
& & 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无论姥姥怎么剪,“我”总是“姥姥”身边那个长不大的孩子,她不知疲倦的付出,给了我一个快乐的童年。从剪纸升华到生活,表达了姥姥深沉的爱。)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第二部分:几个生活场景表达了姥姥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我的爱)
& & 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这幅图是姥姥一生的期待,与前面的“拴”字遥相呼应,她希望我越行越远,但那颗牵挂的心却永远守护着我。)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第三部分:结尾点明中心。这是一个爱的故事,本文借物喻人,把姥姥一生的纯朴、善良,把我对姥姥深深的思念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 & 总析:本文通过回忆童年时在姥姥剪纸的陪伴下长大几个温馨的生活场景,表达了纯朴的乡情、对姥姥深深的思念之情。这些普通、平凡的生活当中蕴含着生活大道理。本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向我们读者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热爱生活,享受亲情。
主题帖子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6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9 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6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9 积分
本帖最后由 如鱼得水 于
20:36 编辑
《姥姥的剪纸》教学实录(1)
执教者:江苏省淮安市外国语小学 刘广祥
记录整理:商桥镇大杨小学 韩芬
一、学前交流
  师:初次见面,猜一猜,老师喜欢什么?
  生:(说法不一。让学生说说这样猜的原因。)
  师:其实,老师最喜欢唱歌,想不想听听?(师唱歌。)
二、直接导课
  师:这一节我们来学习《姥姥的剪纸》。(师板书课题)
  师:什么人被称为姥姥?
  生:妈妈的妈妈是姥姥。
  师:能否再简单点?
  生:外婆。
  师:剪纸是什么?
  生: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人们喜欢把它贴到窗户上,所以又叫窗花。
三、检查预习情况
  师:这篇课文预习过了吧?你读了几遍?
  师:老师只检查一个字(老师板书“薅”),这个字读什么音。你是怎么认识的?(这么难的字大家都会认了,相信大家确实把书读了很多遍。)很会学习。)
  师:读了这么多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其实这些都是围绕课文的两个方面来说的。
  ——板书:技艺高
  感情深
四、学习1——6自然段
  师:首先,我们默读课文的1——6自然段,划出写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并简单写下自己的体会和发现。
  (学生自学。)
  师:写好了,等一等,等待也是一种美丽。
  师:孩子们,学的很投入呀。来,谁说一说?
  生1:一把普普通通······无所不能。
  师:你善于抓重点词语来领悟。(指名读,齐读)
  生2:大平原······劳作(第一自然段)
  师:作者怀着什么心情写的?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
  生3:我听人啧啧赞叹······
  师:那个字最能说明姥姥的技艺高超?(神。)
  ——板书:神
  一个神字,高度凝练了对姥姥剪纸的评价。这句话采用了什么手法?(夸张、反衬)
  师:其实文中已经明确告诉我们这种写法了?在哪一段?
  生:在第3自然段:“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一句。
  师:对,联系上下文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
  生读,师读。
  师:感觉怎么样?这就是生活中的大俗语,通俗易懂。明知道不可能,却又不像在说假话,这就是民俗语言的特点与魅力所在。
  生再读,师加动作读,指学生学着读。
  仿写句子:你姥姥神了,剪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剪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剪____________,剪____________。
  师:老师觉得,乡亲最会夸人。你发现什么了没有?这说明了什么?
  师:那咱再来试试,夸夸咱姥姥?
  你姥姥神了,剪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剪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剪____________,剪____________。
  这是细微之处,方显真功。
  出示句子:
  1、一把普普通通·····
  2、你姥姥神了······
  这两段话放在一段,有什么不同
  生4:姥姥:撩·······擦······乐颠颠满姥姥厉害
  洗衣服纳鞋底
  师:第四自然段有一句话更能显示姥姥的技艺高超?
  生: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指导读:我捂得那么紧······我的心情怎么样?
  师:那么,如此高超的作品,剪出来的作品到底是什么样的?咱们一睹为快(大屏幕)
  用一个词形容剪纸(妙不可言、栩栩如生)
  姥姥真是“神”了。她的神不仅表现在它高超的剪纸技艺上,更神在她独特的魅力上。
五、学习7——14自然段体会祖孙情深
  出示句子:
  “密云多雨的盛夏·····拴在屋檐下”这是一种什么力量?(“拴”)
  牢牢拴住我的都有哪些作品呢?浏览(7——14自然段)
  师:这些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师:还有哪些生活画面,会被定格在剪纸图上呢?
  吃饭的时候,……
  下雨的时候……
  夏夜的时候……(师哼唱摇篮曲,把学生带入意境,体会祖孙情深)
  这些画面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小小的剪纸剪出了我多彩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多么神奇呀!但是,我终究是会长大的,我终究是要去追寻属于我自己的梦想的。终于,我要离开姥姥了。姥姥是个明白人,她虽然无限牵挂她的孙儿,然而她还只是静静地站着,看着远方,默默的祝福她的孙儿
  出示句子: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直欢蹦远去的小兔子,链接他们的是一片开阔的土地。(感情朗读)
 六、练习写话,深化情感
  慢慢地,我长大了,但姥姥的剪纸一直牵着我,但姥姥知道即使是无所不能的剪纸,也拴不住孙儿追求梦想的脚步。姥姥的想法孙儿明白吗?孙儿有什么话要对姥姥说呢?请大家任选一个角色,写一写想要说的话。
  提出要求:开头空两格,有一定速度。
  我的孙儿亲爱的姥姥
  是啊!我怎么会忘记姥姥,忘记姥姥的剪纸啊!如果说儿时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我的人,那么此时姥姥的剪纸拴住的就是我的心。在梦里我会梦到什么呢?
  师读: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
  萦绕在我梦里的都是什么呢?(姥姥、剪纸)
  还有什么呢?(老乡、四季田野)
  是啊,事实上(齐读)
  我无论走多远,我的心、我的梦从未走远过呀
  姥姥、姥姥的剪纸,会牵我一生:事实上(学生接着读)
  姥姥的剪纸是桥梁,姥姥的剪纸是纽带……爱……
主题帖子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6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9 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6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9 积分
本帖最后由 如鱼得水 于
20:47 编辑
《姥姥的剪纸》教学实录(2)
浙江省湖州市东风小学 肖绍国/设计、执教
& &&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姥姥的剪纸》(作者:笑源)。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及其表现手法;
   2.依托语词,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的阅读之旅;
   3.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亲人的感恩、对童年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浓缩语词,把课文读薄
  一度浓缩,把课文读成几个句子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看老师写课题。(师一笔一画地板书:姥姥的剪纸,字迹端庄秀美。)
  师:作者的名字很好听,叫做笑源。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口语就一个字——姥,叫起来很亲切。我们一起学着笑源,来叫一声,姥姥。
  生:(齐)姥姥。
  师(微笑地示意一学生):你来叫声,注意儿化。
  生:姥姥。
  师:你再来叫,就叫一个字。
  生:姥。
  师:好听!挺亲切的。同学们,笑源的姥姥还有一样拿手绝活儿呢!那就是——剪纸。
  师:课文预习过了吗?读了几遍?(学生回答略。)现在请大家在课堂上再读一遍课文,这篇课文生字新词比较多,特别还有几个多音字,要力争把它们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思考: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明白吗?好的,放开声音,按自己的节奏读,开始。(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大家读得很投入,我发现有的同学读着读着,就忍不住抿着小嘴笑了起来,看来,你们被文中的“我”和姥姥吸引住了。好,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新词学得怎样?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两组词语,左边一组:啧啧赞叹、刷刷刷刷、悦耳至极、清清爽爽;右边一组:左邻右舍、择菜薅草、喜鹊登枝、牛驮小兔。)
  师:屏幕上有两组词语,左边一组,右边一组,大家一组一组地自己先读读。(学生自由读。)
  师:来,谁来读左边的这组词语?
  生:啧啧赞叹、刷刷刷刷、悦耳至极、清清爽爽。
  师:读得不错。我们来看这组词语,先看第二个词语,“刷刷”一词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老师把它们放在了一起,课文中指什么发出的声音?
  生:剪刀剪纸时候发出的声音。
  师:这种声音你听过吗?感觉怎样?
  生:听到过。感觉很轻快,很短促,很好听的。
  师:是啊,这声音带给人的感觉是轻快的,短促的。那么,这个词语应该怎么读?你来试一下,行吗?
  生(轻快地):“刷刷刷刷”。
  师:这种“刷刷刷刷”的是声音在作者心目中真是——悦耳至极,谁来读这个词语?
  生:悦耳至极。
  师:大家请注意这个“悦”,为什么用竖心旁呢?
  生:跟“心”有关。是说这声音传到耳朵里,心里觉得很舒服。
  生:这美妙的声音让人听来觉得无比得愉悦、快乐。
  师:看来这种短促、轻快的声音一直钻到了作者的心里去了。
  师:这种“刷刷刷刷”的是声音在作者听来还是——清清爽爽的,你来读这个词语。
  生:生:清清爽爽。
  师:师:清清爽爽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清清爽爽的声音传入耳朵,让人觉得无比纯净,没有一点杂音。
  生:清清爽爽是听上去很清楚、很爽朗的感觉。
  师:“爽”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请看屏幕。(点击课件,呈现“爽”的三种解释:①明朗、清亮;②率直、痛快;③舒服。)你认为清清爽爽的“爽”应该选择哪一种?
  生:我觉得应该是第一种,是明朗、清亮的意思。
  师:是的,清清爽爽的声音是明朗的、清亮的。搞清楚了“爽”的意思,我们还要会写这个字,拿起笔来,在课文后面的空白处跟老师一起来写一个“爽”字:注意笔顺,先写一横,再写中间的四个小叉,多像抱得很拢的四个小孩,最后写人,一撇,一捺,要舒展开来,要不然,四个小孩待在里面就不“爽”了!(学生随老师写一“爽”字。)
  师:这种“刷刷刷刷”的声音还引来了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啧啧”一词是从口语中而来。(教师模仿口语中“啧啧”的声音。)谁也来模仿一下?
  生:(一学生模仿口语中“啧啧”的声音。)
  师:你再来读读这个词语。
  生:啧啧赞叹。
  师:右边还有四个词语,谁来读?
  生:左邻右舍、择菜薅草、喜鹊登枝、牛驮小兔。
  师:这里有两个多音字,“左邻右舍”的“舍”是个多音字,这里读shè。“择菜”的“择”也是个多音字,读成zhái。大家跟老师读:左邻右舍、择菜薅草。
  生:(齐)左邻右舍、择菜薅草。
  师:你帮助妈妈择过菜吗?
  生:择过。有时妈妈买菜回来,如果有空,我就会帮助择菜叶。但是,我不知道“薅草”是怎么回事?
  师:“薅草”就是用锄头薅去庄稼地里的杂草,是这样一个动作。(教师模仿“薅”的动作,学生竞相模仿。)
  师:课文中还写到了姥姥干的哪些活儿?
  生:洗衣服、纳鞋底、淘米、喂猪……
  师:后边的两个词语,其实是姥姥的两幅剪纸作品,是吗?
  生:(齐)是的。
  师:一幅叫——
  生:(齐)“喜鹊登枝”。
  师:还有一幅叫——
  生:(齐)“牛驮小兔”。
  师:“驮”这个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不要在大字的右上方多加一点。
  师:是啊,千万不要画蛇添足。来,我们来齐读第二组词语。
  生:(齐)左邻右舍、择菜薅草、喜鹊登枝、牛驮小兔。
  师:看来,同学们词语学得不错,现在请你选择这两组词语当中的一个或几个,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请大家先准备一下,自己在心里想一想。
  (学生静默思考片刻后。)
  生1: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刁难”姥姥,蒙住姥姥的眼睛让她剪“喜鹊登枝”的窗花的往事。
  师:哈哈,当时的我是个小调皮蛋。
  生2: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姥姥给我剪“牛驮小兔”的窗花的往事。
  师:是呀,关于牛和小兔主题的窗花,姥姥可不止给我剪一张“牛驮小兔”呢!
  生3:作者还回忆了姥姥剪纸时剪刀发出的刷刷声和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
  师:是呀,那声音在作者心目中是如此得清清爽爽、悦耳至极!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读着读着,就把长长的一篇课文读成了几句话或者说是几个画面,我们看到了姥姥剪窗花的画面,看到了姥姥干活儿的画面,看到了作者“刁难”姥姥的画面,还听到了姥姥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
  二度浓缩,把课文读成一个词语
  师:是呀,姥姥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令作者魂牵梦萦、欲罢不能,请再次快速地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哪那一句话最能够表达作者的这种魂牵梦萦、欲罢不能的感觉?
  生:“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师:就是这句话,我们一起来读读。(大屏幕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生:(齐)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师:这句话中有一组关联词,用得比较特殊,你注意到了吗?
  生:“无论……无论……只要……就……”这里连用了两个“无论”。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你去读读,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到作者是在强调不管在什么时间、还是什么地方,只要忆及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变得有声有色。
  师:你能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生:(强调的口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师:好一个“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教师端端正正地板书:有声有色,及具书法美感。)“声”就是“声音”,这里的“色”,难道是颜色、色彩的意思吗?你认为怎么讲?
  生:我认为是指孩提时候的生活。
  师:这种生活是充满什么色彩的?
  生:这种生活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的。
  生:是色彩斑斓的孩提生活。
  师:请你仔细观察屏幕上刚才的两组词语,左边一组,右边一组,你再联系“有声有色”这个词语,有没有发现什么名堂来?(大屏幕再次出示刚才的两组词语,左边一组:啧啧赞叹、刷刷刷刷、悦耳至极、清清爽爽;右边一组:左邻右舍、择菜薅草、喜鹊登枝、牛驮小兔。)
  生:我发现第一组词语都跟声音有关。“啧啧、刷刷”都是声音,“悦耳至极、清清爽爽”是声音带给人的感觉。都跟“有声有色”的“声”有关系。
  生:我还发现第二组词语其实跟“色”有关,不管是择菜、薅草、剪窗花……都是描写童年色彩斑斓的生活的。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那你能结合这两组词语,分别说说作者说的“有声有色”的“声”和“色”可能各是什么吗?
  生:“声”可能是姥姥剪纸时的刷刷声、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
  生:“声”就是悦耳至极、清清爽爽的声音。
  生:“色”可能就是指姥姥给我剪“喜鹊登枝”,给我剪“牛驮小兔”,给左邻右舍剪窗花……
  师:是啊,这就是作者心中的“有声有色”!
  师:看来这两组词语在作者的心目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课件点击,在上面两组词语下面逐个出示,第一句:“我”只要忆及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立刻就会回想起;第二句:“我”只要忆及悦耳至极的剪纸声,立刻就会回想起;第三句:“我”只要忆及清清爽爽的剪纸声,立刻就会回想起。)
  生1:“我”只要忆及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立刻就会回想起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生2:“我”只要忆及悦耳至极的剪纸声,立刻就会回想起姥姥熟练地给我剪“喜鹊登枝”。
  生3:“我”只要忆及清清爽爽的剪纸声,立刻就会回想起我缠着姥姥不停地剪“牛驮小兔”。
  师:这就是作者心中和梦中的“有声有色”,那么这些声音和生活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呢?要想有更加深入的体会,我们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中去感受感受。
  第二部分:扩散语词,把课文读厚
  一度扩散,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
  师:作者只要忆及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他立刻就会回想起左邻右舍的窗子上姥姥剪的窗花。书上哪几自然段写了这些内容?
  生:1-3自然段。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来读?
主题帖子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6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9 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6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9 积分
本帖最后由 如鱼得水 于
20:56 编辑
《姥姥的剪纸》片段赏析(1) 佚名  师:这是我们对姥姥的一个初步印象,让我们再读课文,姥姥的形象就会更加清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用铅笔画出表现姥姥心灵手巧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你的体会。
  生读。
  全班交流。
  师: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太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姥姥光结善缘,剪出来的窗纸贴满了太平原托着的小屯里。
  生2:左邻右舍的窗户上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奶奶人缘好,有求必应,同时也告诉我们姥姥的心灵手巧。
  师:还有哪些句子?
  生: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子,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师:哪些词体现了奶奶的心灵手巧?
  生:“普普通通”、“翻来折去”、“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
  师:你能把这一句话读一读吗?
  生读。
  师:评价一下,他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
  生:“无所不能”读得好,“普普通通”还不够。
  师:你能再把他读一下吗?
  生读。
  师:还有什么句子?
  生:我从小就听人啧啧称赞:“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你也找到这样的句子了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姥姥剪什么像什么,真神了。
  生2:我知道别人一直对姥姥啧啧称赞。
  生3:姥姥竟然能把纸剪活了,真神,我真佩服她!
  师:说得真好。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体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深入人心。姥姥能把普普通通的彩纸剪纸栩栩如生的东西,这多神啊!你能把这句读好吗?
  生读。
  师:我相信大家会比他读得更好。
  生齐读。
  ……  [反思]
  这个片段是王龙老师重点讲解姥姥心灵手巧的一个片段,我觉得这一部分上得很精彩,让整节课有了一个精彩的开始,让学生懂得了如何去分析课文,体会重点,把握重点。
  教者在指导朗读时体现了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评价,自己改正,使学生少了很多的依赖,完全靠自己把课文读好、读细,读得有感情。
  在整个教学中,他始终围绕“心灵手巧”来讲,让学生自己找句子,自己体会,并把自己的体会写在相应的句子旁边。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很好,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有些体会,如果不写下来,读过后就会忘记,如果写下来,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笔头,一举两得。
  在分析句子的时候,老师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但这个体会并不是漫无目标的,老师在学生问答的时候,总提醒“心灵手巧”这个词语,让学生在缩小的范围内寻找答案,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让学生能更详细地分析课文。
  虽然这一片段仅仅是整节课的一小部分,但值得我去学习。
主题帖子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6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9 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6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9 积分
本帖最后由 如鱼得水 于
20:55 编辑
《姥姥的剪纸》片段赏析(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任志刚
& && & 满怀着期待,听了陈蓓老师展示的《姥姥的剪纸》,又一次领略了她的课堂风采:热情、生动、传情、诗意。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充分地展示自我。教师以“情”为纽带,唤起学生亲近文本、接触言语,让课文的情感既感染教师又感染学生,形成一个流动着热烈、浓郁的情感场。请看教学片段:
  一、抓住“神”,关注言语,表情达意。
  课伊始,在学生齐读了课题后,陈蓓老师出示了一幅幅剪纸图(喜鹊登枝、老牛和小兔、公鸡打鸣、各种各样的窗花……):
  师:同学们,看着眼前一幅幅剪纸图,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生:活灵活现、精妙绝伦
  生: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师:同学们,从你们的一个个词语,老师听到了你们对姥姥剪纸艺术的由衷赞美,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神
  师:不光是同学们啧啧称赞,姥姥家的左邻右舍看见了姥姥那一份份栩栩如生的剪纸图也称赞个不停,他们是这样称赞的:
  出示句子:“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能仿照课文的句子来赞一赞姥姥的剪纸吗?
  出示句型:剪______像______,剪______像______,剪______能______,剪______能______。
  生:剪狗像狗,剪牛像牛,剪只老鼠能钻洞,剪只孔雀能开屏。
  生:剪草像草,剪树像树,剪朵花儿能飘香,剪只小鸟能飞翔。
  点评:“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在学文前,漂亮的剪纸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教者抓住剪纸,展开了言语训练,由感悟到朗读,有模仿到创造,用文本中独特、蓬勃、鲜活的言语唤醒、感染、激活学生,由词到句,由浅入深,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在言语的训练中增进了学生对剪纸的了解,积奠了学生剪纸、姥姥的情感,真正实现了言意兼得,这样简朴的训练是扎实的,这样的情智共生的课堂是高效的。
  二、扣准“拴”“缠”,玩味语言,领悟精妙
  (投影出示“密云多雨的盛夏……牛干啥驮着兔子?”这段话)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个字最能看出祖孙情?
  生:拴。
  师:是啊,那姥姥用剪纸拴住小孙子的?那小孙子在剪纸中读懂了什么?
  生:小孙子知道了姥姥属牛,她属兔。所以剪牛和兔。
  生:小孙子还知道她和姥姥在一个锅里吃饭,关系亲密。
  师:如果说一开始拴的是小孙子的身体,那么后来拴的则是小孙子的——心(生齐)。你从哪个字最能体会到是拴住了小孙子的心?
  生:缠。
  师:同学们,姥姥给这小屯剪出了吉祥,剪出了和谐,剪出了欢乐,还剪出了祖孙情。而这祖孙情就是靠剪纸来联结的。在童年里,给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几幅剪纸?
  生: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生: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生: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
  生: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
  师:剪了那么多的牛和兔就是为了拴住我,那小孙子能明白姥姥的心吗?他能读懂姥姥的剪纸吗?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能读懂姥姥的剪纸,他知道牛是姥姥,小兔子就是自己。
  生:他还知道他们在一个锅里吃饭,和姥姥特好。
  生:我知道姥姥剪的就是祖孙俩生活的点点滴滴,就是剪他们自己。
  生:这剪纸里有姥姥对小孙子的关心与疼爱。
  师:那就让我们分角色读读这充满情感的语言吧!(生读文。)
  师:那这种快乐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是谁给予的?
  生:是姥姥。
  生:是姥姥的勤劳,无私奉献,因为文中说:“老牛总是在干活。”
  生:小孙子对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我觉得是小孙子是从心里感激她的姥姥,从心里爱他的姥姥。
  生:从“总是缠着姥姥”我能体会到小孙子已经离不开姥姥了。
  师:那么,如果一开始拴的是小孙子的身体,现在,拴住的则是他的——心。
  师:从哪个字最能看出来是牢牢地拴住了小孙子的心?
  生:“缠”这个字。
  师:是啊,就是这个“缠”字,缠出了丰富多彩的剪纸,缠出了快乐幸福的童年,也缠出了浓浓的祖孙情。
  点评:作者的姥姥用剪纸这一独特的表现手法表达着自己对孙儿深深的爱。文中一个普普通通的“拴”字,可背后怎一个爱字了得?姥姥用她的剪纸,为“我“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剪纸世界,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于她的关爱体贴之情。一个“缠”字,道出的是我对姥姥的剪纸的迷恋,对剪纸艺术的迷恋,对姥姥与我那份亲情的迷恋。
  教学中,教者抓住“拴”、“缠”二字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文本,环环相扣,由表及里,由言及意,层层推进,品出了个中妙谛,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力,同时丰盈学生的内心体验,上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在这种“浸润式”的教学中,课堂完全走出了那种“纯吸收”、“纯接受”的观念,教者注意创设“言语表现”的情境,多侧面、多角度地伸展其思维触角,引导学生将朗读与思维结合,感性与理性融合,从而让课堂涌起无数的思维的泉涌,激荡起情感的流水。水到渠成之中,“拴”与“缠”的精妙之处尽显,达到了情与智的共生。
  三、牵活“心境”,整体回环,读写提升。
  (出示:“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师:同学们,在我的心境与梦境之中,会浮现出哪些感人的画面与镜头?
  生: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生: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生:我总是缠着姥姥剪老牛和兔子,长大后,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
  师:就让我们来深情朗读这一段段动人的文字,回味这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出示课文部分段落)
  师:听着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不禁想起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你能结合课文内容,也来做一回诗人吗?
      小时侯    长大后
      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点评:课堂的尾声,情感渐进高潮,教者扣住“心境与梦境”,引导学生回顾全文,在表达中,回忆起了“我”难以忘怀童年的时光,想到了奶奶的剪纸成了故乡的一抹记忆,体味到了一片温馨的思念。在朗读,在言语练习中,思念化为浓浓的乡情,那一段伴随着剪纸的童年时光,成为作者生命中最醇最真的美好回忆。
主题帖子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6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9 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6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9 积分
本帖最后由 如鱼得水 于
21:06 编辑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1)
&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人人都有姥姥,她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白或黑,或普通或神奇……你的姥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她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和她的感情怎么样?
   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
   3、亮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
   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第一节,“左邻右舍”“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了什么?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姥姥的剪纸呢?
   2、自由读课文2-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3、交流
     A.技艺高超“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
     B.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
   3、指导朗读。
   4、小结:
     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划去错误读音。
     择(ze zhai)菜  刁难(nan nan)  三伏盛(sheng cheng)夏
     薅(hao ru)草   机灵(ling ling) 数(shu shu)九寒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搜集资料:我国还有哪些民间艺术?
                   & & 第二课时
  一、亮标
   1、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姥姥的剪纸》,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目标: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b、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的意思。
     c、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d、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二、学习课文4-6小节
   1、课文中说,姥姥的剪纸技艺深入人心,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你们想见识一下精美的窗花吗?好,现在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欣赏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
     电脑展示。看了这些剪纸作品,你有什么话要说?
   2、是呀,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从课文第四小节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下。
   3、自读交流
     A.“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
      “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她技艺高超。
     B.“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
      展示“喜鹊登梅”的剪纸,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梅”,我们来欣赏一下。梅枝、喜鹊形象怎么样?它们的大小和位置安排如何?看到这里,我们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
      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谁能把作者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4、我服了,可是还找借口,我怎么说的,姥姥又是怎么说的?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
   5、出示“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 '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从这段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评价,读得真好,听了她们的朗读,慈爱的姥姥与顽皮的作者形象已经浮现在我们眼前了。
   6、姥姥说,“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巧的意思是?技巧,巧妙的办法。从第六节中的那句话可以看出姥姥姥姥掌握了剪纸的技巧,手很灵巧?
   7、理解“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说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是因为——姥姥的手有家数,有分寸,有把握,也就是姥姥说的“有准头”;说剪刀好使,就像姥姥延长的手指是因为——姥姥的手非常灵巧,把剪刀运用得灵活自如。
   8、熟的意思是?熟悉;姥姥对什么最熟悉不过?为什么她会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她是怎么剪的呢?
    “数九寒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这些词语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年累月地剪,使得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所以产生了一些灵巧的方法,剪得熟练。
   9、对于熟能生巧的道理,你有这样的体验吗?(打毛衣、包饺子)
   10、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
     “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理解:身指——身体,心指——精神,入境是指——进入某种状态或境界。
     姥姥剪纸是什么神态呢?请同学们看书中插图,姥姥剪纸时眼睛紧盯着手中的剪刀和彩纸,眼神——专注,对手中的活儿是——一丝不苟,整个的身体和精都沉浸到了非常快乐的剪纸活动中了。这就是“身心入境”的神态。
   11、姥姥的专注令我着迷,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理解“悦耳之极”,悦耳意思是——动听到了极点。姥姥剪纸的刷刷声,为什么会如同音乐般美妙动听到了极点?手法娴熟,如同行云流水,富有节奏、韵律。
     这句话通过我的感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表现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三、学习7-12小节
   1、观察姥姥剪纸简直成了一种享受。密云多雨的夏天,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拴”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什么?(吸引)姥姥的剪纸竟然有这么大的魅力,可以牢牢的吸引住我,抵挡得住游泳的诱惑!可见姥姥的剪纸技艺多高啊!
   2、屋檐下,姥姥剪了几幅图样给我,分别是什么内容呢?它们都表达了姥姥怎样的感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11小节,思考一下。
   3、讨论交流
     牛驮着兔子;牛和兔子一起啃食青草——疼爱
   4、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屋檐下洋溢浓浓的亲情。老师请几位同学们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出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
   5、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
   6、开始,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的心,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姥姥的剪纸技艺多么高超啊!这些兔子和老牛形象各异——引读——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
   7、我们能读出作者对姥姥的感情吗?指读,齐读。评价。
   8、本段文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大家可以背下来吗?
     出示“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的兔子,()的兔子,()的兔子;()的老牛,()的老牛……兔子总是在(),老牛总是在()。我摆弄着()的窗花,对()的兔子和()的老牛充满了好感。”同学们可以先参考着背,再不用依靠来背。
  四、学习13小节
   1、姥姥一直用她的剪纸表达着对我浓浓亲情,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一幅是这样的:
    出示“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连接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我明白了姥姥对我有什么“期待”?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是啊,无论我走多远,都走不出姥姥的目光,走不出姥姥的牵挂。
    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都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当我忆及姥姥的剪纸声时,我的梦境里会出现哪些声音,哪些景物?从本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谁能用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时映现、无论何时何地、立刻变得
   4、小结:顽皮可爱的作者让姥姥牵肠挂肚,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姥姥让作者魂牵梦绕。我们再一次被她们之间浓浓的亲情感染了。齐读课文末节。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我们的姥姥也同作者的姥姥一样,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她们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浓浓亲情。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个亲切而又温暖人心的名字——姥姥!
  六、作业
  基础题
   1、查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拓展题
   1、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难精的民间技艺。有机会上网的话,可以登录中国剪纸网,进一步了解我们灿烂的剪纸艺术,也可以搜集其他品种的民间艺术的资料。
   2、在收到姥姥寄来老牛望着远去的小兔子的剪纸后,作者心境肯定颇不宁静,眼前肯定会浮现出和姥姥在一起时候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假如你是作者,该怎么给姥姥回信呢?试着写写。
  板书:
                     广结善缘,心灵手巧
                姥姥的剪纸――――――――→ “我”
                     ←――――――――                         & && && && && && && && && && &&&亲  情
主题帖子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6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9 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6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9 积分
本帖最后由 如鱼得水 于
21:24 编辑
  剪纸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艺术形式。所谓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在过去,剪纸几乎可以说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
  从一些考古遗存发现,剪纸至迟在北朝(386-581)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当时的剪纸技艺已经相当精熟。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唐代还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采胜》诗写到:&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描绘出了唐代佳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剪出的花鸟草虫的美丽效果。到了宋朝,开始出现了剪纸行业和剪纸名家。到了宋代,剪纸开始普及;明清时代,是剪纸的高峰期。
  剪纸的题材丰富,寓意广泛。祥和的图案祈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此外,除了剪窗花,剪纸艺术还可以制作绣花用的花样和送礼时的装饰,它是一种实用的民间艺术。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具有很强的地域风格。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单纯简练,河北蔚县和山西广灵剪纸加染色彩,浓厚中透着秀美艳丽。其戏曲人物尤具特色。江苏南京剪纸淳厚,粗中有巧,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广东佛山剪纸色彩富丽、手法多变、装饰性强。山东高密剪纸细腻精巧,一丝不苟。
  剪纸艺术虽然制作简便,造形单纯,但它包容着丰富的民俗和生活内涵,它是对许多种民间美术表现形式的浓缩和夸张,因而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民间艺术的造型规律、创作构思及作品的形式特征。对民间剪纸的了解和研究,是通向欣赏和认识繁杂多样的民间美术的捷径。
  剪纸也是一种民俗艺术,它的产生和流传同农村的节令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窗花、门笺、灯花,便是在春节或元宵节时贴挂的。在北方的农村,过年时,窗上新糊了雪白的窗纸,上面贴上红红绿绿的窗花,门顶、窗前,贴上门笺,元宵节夜晚的灯笼上贴上灯花,把新年的气氛造得浓浓的。喜花是结婚时作为对新房的布置,张贴在室内,家具和器物上。同样,寿花和丧花也是在过生日和办丧事时张贴的。墙花和顶棚花是布置房间时分别贴在墙上和屋顶上的。总之,它们大都是用作布置环境,增强节庆气氛,贴在庭院、居室或器具上的。
  剪纸完全是用手工制做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14.31 KB, 下载次数: 2)
21:11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6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9 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6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9 积分
本帖最后由 如鱼得水 于
21:16 编辑
西安碑林十二生肖
(58.63 KB, 下载次数: 3)
21:14 上传
(52.59 KB, 下载次数: 2)
21:14 上传
(68.84 KB, 下载次数: 3)
21:14 上传
(45.46 KB, 下载次数: 4)
21:14 上传
(39.13 KB, 下载次数: 3)
21:14 上传
(53.5 KB, 下载次数: 5)
21:14 上传
(39.2 KB, 下载次数: 5)
21:14 上传
(58.28 KB, 下载次数: 6)
21:14 上传
(59.81 KB, 下载次数: 5)
21:14 上传
(55.82 KB, 下载次数: 3)
21:14 上传
(74.43 KB, 下载次数: 3)
21:14 上传
(50.04 KB, 下载次数: 5)
21:14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9 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9 积分
已经收藏,谢谢楼主
主题帖子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2 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2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3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3 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3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3 积分
谢谢楼主。
主题帖子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10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1 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10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1 积分
谢谢楼主分享
主题帖子积分
春江载友, 积分 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春江载友, 积分 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 积分
肖绍国的设计有完整版的吗?
主题帖子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6 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6 积分
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很好,值得推广。
主题帖子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4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 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4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6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49 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6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49 积分
很想学习,得努力赚取金豆了。
主题帖子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1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2 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1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2 积分
学习了,谢谢
主题帖子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3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2 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3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2 积分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姥姥的剪纸课文朗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