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注塑模具分型面面跑水主要分为几种原因,如何去解决

查看: 3522|回复: 18
压铸模具工艺求解
& && &&&压铸分型面容易粘料,造成模具出批锋.请问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谢谢!
本帖最近有
锁模力大一点,排气口小一点
降低点压铸温度
将模具容易粘料部位用抛光轮进行抛光,在将模具温度降低,锁模力大一些,压力小一点。
分型面毛刺厚的话也可以从模具上考虑一下,模座的支撑是否足够,压铸时可能模框在锁模力的作用下变形
给您一点建议
当遇到分型面粘料(我们叫分型面跑水)的情况:上述回复有一定道理,但我们认为要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然后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查找原因之前,首先请问楼主你说的分型面跑水是新模具从一开始试模就跑水呢?还是模具在正常压铸过程中跑水?其主要原因大致如下(从可操作性的难易程度分):如果是新模具在开始试模时就跑水,
给您一点建议
如果是新模具在开始试模时就跑水,那么就要看分析有可能是模具制造甚至是设计的原因,但请切忌,遇到问题不可先入为主,因为也有可能是压铸机的问题,建议你遵循先易后难的策略,比如:1、查看分型面上是否在靠近跑水区域有局部凹凸点,如果有则.......
给您一点建议
如果有则,用锉刀或砂纸、油石将他整平;在这里要提醒的大家的是,我为什么要先检查模具
给您一点建议
我为什么要先检查模具而不先调整压铸机锁模力,如果检都不检查分型面,而盲目去调整锁模力,很有可能对模具分型面造成二次伤害,
然后检查模具锁模力是否足够,如果锁模力没有问题,则要检查模具在安装是是否装平,即:压铸机模板上是否存在局部凹凸不平
压铸机模板上是否存在局部凹凸不平,如果没有问题则要考虑是不是模具装配时模脚螺丝没有旋紧等,然后在考虑模具结构设计时是否强度不够!在此声明:我指的这种跑水是在压铸工艺范围外的跑水,如果是铸造压力过大或模具温度过高的话,那纯粹是工艺人员本身考虑欠佳
从模具方面考虑,降低铸造压力。
大家怎么不讨论阿
如果模具没问题,延迟增压试试
先搞清原因,不要乱出对策,飞料的原因很多,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请问:什么叫批锋??
回复 16楼 的帖子
此问题需要多方面去考虑.
1、模仁原材料的成份是否符合高温压铸使用。
2、热处理要求的硬度是否达到HRC50左右。
3、是否进行回火处理。
4、模具合模处理动作是否到位。
5、排气槽是否比较单薄,容易粘住,不容易清理,建议宽10MM深度0,3递减到0,1MM
6、压铸铝液温度是否超高,正常温度630正负10度及可。
7、射出条件是否设置合理,高压太近,一次速度比较慢都容易出现此问题。
8、是否人为损坏,已经有压伤倒扣想象。
谢谢各位大佬,学习了
Powered by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范文十篇】
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范文一:分型面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1) 分型面选择的总体原则
分型面的选取不仅关系到塑件的成型和脱模,而且涉及模具结构和制造成本,因此,必须重视选择分型面。一般来说,分型面选择的总体原则主要有三:
1)保证塑件质量。这是最基本的一条,必须使塑件质量符合预定要求。
2)便于塑件脱模。易于脱模,可使生产率提高,塑件不易变形,提高正品率。
3)简化模具结构。同样一个塑件,因为分型面选择的不同,使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很大不同,合理地选择,即可简化模具结构。
(2) 怎样选择分型面
型腔与模具的关系基本上可分三类:型腔完全处于动模中;型腔完全处于定模中;型腔分别处于动、定模中。由于塑件的形状繁多,分型面选择的变化也很多,为了使大家对分型面的选择有个基本了解,下面介绍一些典型分型面的选择。
1)长型构件的分型,如图1所示。若塑件的长度较长,如管形、柱形、杆形塑件,如把型腔放在一块模板中,会使脱模斜度过大(图a),若把型腔分别安排在动、定模中(图b),可减小脱模斜度,使塑件两端的尺寸差异不致过大。
图1- 长型构件的分型
a)脱模斜度过大的分型 b)减小脱模斜度的分型
2)将塑件留在动模侧的分型,如图2所示。将塑件留在动模侧,可易于设置和制造结构简单的脱模机构。因此,要尽量将塑件留在动模侧。如对盖形塑件,分型面按图a的选取较为合理;如对带嵌件塑件,因嵌件不会收縮而包紧型芯,分型面可按图b选取;若塑件的型芯对称分布,应按图。分型,迫使塑件留在动模上;若是带有侧孔的塑件,应按图d分型,避免定模抽芯。
图2- 将塑件留在动模侧的分型
a)盖形塑件
b)带嵌件塑件 c)型芯对称塑件
d)有侧孔塑件
3)保证塑件外观质量的分型,如图3所示。塑件的外观质量是需要保证的,在选择分型面时认真考虑,如在平滑的表面或圆弧曲面上应尽量不设置分型面.图a是保持曲面光滑的分型,图b是可减少飞边的分型,图c是可减少溢料的分型。
图3- 保证塑件外观质量的分型
a)使曲面光滑的分型
b)减少飞边的分型
c)减少溢料的分型
4)有利于排气的分型,如图4所示。在注塑模中常把分型面用作排气通道,为了排气的顺畅,应将分型面设在熔体流料的末端,注意在其末端不应有所阻挡。图b, d的结构就比图a、c合理。
图4- 有利于排气的分型
5)保证同轴度的分型,如图5所示。很多塑件都有同轴度要求,在模具设计中应当保证这个要求,一
般应使塑件中有同轴度要求的部分设计在同一动模板内,以满足精度要求。图a可满足同轴度要求,而图b合模不准确,难以满足同轴度要求。
图5- 保证同轴度的分型
a)保证同轴度的分型
b)难保证同轴度的分型
6)有侧孔时的分型,如图6所示。选择分型面时,应尽量避免采用侧向抽芯或分型,如必须时,可参考下述原则,图a将侧型芯设在动模上,便于抽芯,而若设在定模上,则抽芯较难;图c是将抽芯距离长的放在开模方向,而将抽芯距离小的放在侧向,较为合理,而若按图d分型,则给脱模带来困难。
图6- 有侧孔时的分型
7)保证精度的分型,如图7所示。在塑件上有的表面精度要求较高,如螺纹面、配合面等,此时分型面不能通过这些表面,否则会影响塑件的精度,甚至难以使用。如图3的分型保证了螺纹的精度,图b的
分型通过螺纹轴心,就不能保证螺纹精度;图c的分型保证了圆形表面的完整、光滑,而d在其周边会有一道明显的合缝线,影响外观和使用。
图7- 保证精度的分型
a)保证螺纹精度的分型
b)不能保证螺纹精度的分型
c)保证塑件外观光滑的分型
d)不能保证塑件外观光滑的分型
8)要求壁厚均匀的薄壁塑件的分型,如图8所示。要使壁厚均匀,不采用通常的平面来作分型面,如图b而是采取图a所示的锥形阶梯分型面。
图8- 要求壁厚均匀的薄壁塑件的分型
a)锥形阶梯分型面
b)平面分型面
分型面的选择比较复杂,涉及的因素很多,上述的种种介绍,可作为分型选择时的重要参考,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选择。
范文二:1. 符合塑件脱模:为使塑件能从模具内取出,分型面的位置应设在塑件断面最大尺寸的部位。
2. 分型面的数目和形状:通常只采用一个与开模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分型面。确定分形面应以模具制造及脱模方便为原则。
3. 型腔的选择:尽量防止形成侧孔和侧凹,以避免采用较复杂的模具结构。
4. 确保表面质量:分型面尽量不要选择塑件光滑的外表面,避免影响塑件的外观质量;将塑件要求同轴度的部分放在分型面的同一侧。以确保塑件的同轴度;要考虑减小造成塑件大、小端的尺寸差异要求等。
5. 有利于塑件脱模:由于模具的脱模机构通常设置在动模一侧,故尽可能使开模后塑件留在动模一侧。
6. 考虑侧向轴拔距。一般机械式分型 抽芯机构的侧向轴拔距都较小,因此选择分型面的时应将抽芯或分型距离长的方向置于动、定模的开合模方向上,即将短轴拔距作为侧向分型或抽芯。并注意将侧抽芯放在动模边,避免定模抽芯。
7. 锁紧模具的要求:侧向合模锁紧力较小,故对于投影面积较大的大型塑件,应将投影面积大的方向放在动、定模的合模方向上,而将投影面积小较小的方向作为侧向分型面。
8. 有利于排气。当分型面作为主要排气渠道时,应将分型面设计在塑料的流动末端,以利于排气。
9. 模具零件易于加工。
具体类型的选择:
薄壁壳体塑件成型收缩紧紧包住型芯,故将型芯设在动模边,凹模设在定模边,开模后塑件留于动模,以利脱模。
垫圈类塑件,壁较厚而内孔较小,塑件成形收缩对型芯包紧力较小,若型腔设于定模,很可能塑件粘在定模上,模具势必考虑采用动、定模双脱模,因此采用型腔设在动模内,可采用推管或推杆脱模。
塑件外形较简单,但内部有较多的孔时,塑件成形收缩后必留于型芯上。型腔设在定模内,动模也采用推件板就可以完成脱模,且模具结构简单。
塑件的孔对称,故型芯也对称设置,如果要迫使塑件留在动模内,可将型腔和大部分型芯设在动模内,采用推管脱模。
塑件的孔对称,故型芯也对称设置,如果要迫使塑件留在动模内,可将型腔和大部分型芯设在动模内,采用推管脱模。
塑件内部设有嵌件,外缘滚花时,型腔设在定模内不合理,因为嵌件并不收缩。采取型腔设在动模内,推管脱模。
塑件有嵌件,当彩侧浇口进料时,往往造成嵌件端部进料冲动,使端头溢料,故应采用顶端进料,并希望型腔设在动模内,使塑件留在动模。
塑件的同轴度要求高,应将型腔全部设计在分型面的一边,以确保塑件同轴度。
当塑件有侧抽芯时,应尽可能将侧抽芯部件放在动模内,避免定模抽芯。
当塑件有多组抽芯时,应尽量避免长端侧向抽芯。
要求壁厚均匀的薄壁塑件,不能采用一个平面作分型面,采用锥形阶梯分型面才能保证塑件壁厚均匀。
分型面不能选择在塑件光滑的外表面,以避免损伤表面质量。
分型面不能通过塑件上精度要求较高的配合面或螺纹面,否则影响塑件尺寸精度。
投影面积大的方向作动、定模的分型面,投影面积小的方向作侧向分型,以利模具锁紧。
一般分型面应尽可能设在塑件熔体流动方向末端,以利排气。
一般分型面应尽可能设在塑料熔体流动方向的末端,以利排气。
分型面选择不当,会增加由于脱模斜度引起的塑件大小端尺寸差异。
分型面的选择应考虑方便型腔的加工。
范文三:分型面的选择
1. 保证塑料件的外观质量要求。分型面的存在,将会在塑件的表面相应处留下痕印,从而可能会对塑件外观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 分型方向确定后,分型面应设计在此方向上的塑件外形在大轮廓处。否则塑件在脱模过程中会受到模具行腔的挤压,从而有可能导致塑件损坏。
3. 尽可能使分型面设置应有利与塑件脱模。不但考虑采用有利的留模方式,而且还要进一步考虑到合理的推出机构的设置。
4. 在保证塑件具有良好精度的基础上,提高塑件关键行位尺寸精度。
5. 尽可能使分型面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如果设计模具的分型面很难加工出来,则有可能要更改模具设计方案。
6. 为了可靠锁模,尽量减少塑件在合模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选择较小的投影面积的一面作为分型面,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7. 使模具具有良好的排气效果。为此,分型面通常尽可能设在塑件流动方向的末端。
8. 尽可能避免侧向分型或抽芯机构,特别应避免在定模一侧设置侧向抽芯机构。
9. 如果确实无法避免抽芯机构,也应尽可能选择缩短侧向抽芯距离的设计方案。
10. 充分考虑飞边方向对塑件质量的影响。
11. 尽量实现分型面上的力的平衡,否则需要设置较大的导柱。
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3.
1. 熟悉塑料的成型热性和流动规律。
2. 便于保证塑件内外在质量。
3. 使流程尽量短。
4. 使浇注系统具有良好的排气性。
5. 尽量避免熔体直接冲击小型芯或嵌件,防止型心变形和嵌件位移。
6. 容易去除浇注系统凝料。
7. 便于修整浇口。
8. 在设计浇注系统适应结合行腔布局方案同时考虑。
9. 流动距离比和流动面积比的校核。
主流道的设计尺寸
1. 锥角2~6°
2. 表面粗糙度Ra《0。8um
3. 主流道球面直径d=喷嘴球面半径+(0.5~1)mm
4. 球面配合高度h=3mm~5mm
5. 一般情况下,主流道长度L《65mm,应尽可能小
6. 主流道大端直径D=d+2Ltan(a/2)
潜浇口设计的原则
1. 潜伏浇口倾斜角a=45~60°
2. 潜伏浇口夹角为10~20°
3. 浇口尺寸L=0.8~1.5
潜伏浇口适于PS、PA、POM、ABS、
单分型面设计注意原则
1. 分型后尽量使塑件留在动模这边,因为模具上的推出机构设在动模一侧。
2. 为了便于加工分流道及分流道凝料的脱模,分流道开设在分型面上,分流道可以设在动模,也可设在定模,也可以设在动、定分型面两侧。
3. 开模时要使分流道从浇口套中脱出,故动模要有相应的机构(如拉料杆),使分流道留在动模以便脱模。
4. 要考虑推出元件的复位,最常用的是复位杆。
5. 动、定模之间的导柱可设在动模,也可设在定模,一般设在型芯凸出分型面高度最高的一侧。
范文四:注塑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选择模具分型面时,通常应考虑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 模具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
塑件在动,定模的方位确定后,其模具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的最大轮廓处,否则塑件会无法从型腔中脱出,这是最基本的选择原则。
2. 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塑件顺利脱模
由于注塑机的顶出装置在动模的一侧,所以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应尽可能使塑件在开模后留在动模一侧,这样有助于在动模部分设置的推出机构工作,若在定模内设置推出机构就会增加模具的复杂程度。
3. 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应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和外观质量
模具分型面不能选在塑料之间的光滑表面和外观面,以免影响制件的外观质量。
对于塑料制件要求同轴度较高的部分,选择模具分型面时最好将它们设置在模具的同一侧塑腔内。
4. 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模具的加工
通常在模具结构设计中,选择平直分型面居多。但为了便于模具的制造,应根据模具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分型面。
5. 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排气
模具分型面是模具结构中主要的排气渠道,应尽量设置在塑料融体流动方向的末端,并且与浇注系统的设计应同时考虑,便于模具型腔内的气体排出。
6. 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应考虑模具的侧向抽芯
为了保证侧向抽芯的放置容易和抽芯机构的动作顺利,选择模具分型面时,应以浅的侧向凹孔或短的侧向凸台作为抽芯方向,将较深的凹孔或较高的凸台放置于合模的方向,并尽量把侧向抽芯机构放置在动模一侧。以上信息由:金马泰模具厂提供。
范文五:分型面的选择与浇注系统设计
分型面及其选择
一、塑件在模具中的位置
(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
二、分型面的选择
一、型腔数目及排列方式
1. 型腔数目的确定
?单型腔模:结构简单、紧凑,工艺参数易于
控制,成型塑件形状和尺寸的一致性好,制造成
本低、制造周期短
?多型腔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塑件的生产
成本,适于长期大批量生产
选择型腔数目的依据:
(1)塑件的批量和交货周期
(2)质量控制要求
(3)成型的塑料品种与塑件的形状和尺寸
(4)所选用的注射机的技术规范
(5)塑件的成本
根据总成型加工费用最小的原则,并忽略准备时间和试生产原材料费用,仅考虑模具费和成型加工费。假定在一副模具中的型腔数目为n,计划生产的制品总量为N,则模具费用Xm为
具费用;m=nC1+C0式中,C1 ——每一型腔所需承担的与型腔数目有关的模
C0——与型腔数目无关的模具费用。
成型加工费Xj为
NNtXj=Y?=Y?
式中,Y——每小时加工费用(元/h);
t——成型周期(min)。
那么总成型加工费用X=Xm+Xj,即
60n??+C0+nC1
若使总成型加工费用X为最小,即令dX/dn=0,则有
单腔模塑件在模具的位置
2. 多型腔的排列
多型腔在模板上通常采用圆形排列、H形排列、直线形排列以及复合排列等,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可能采用平衡式排列,以便构成平衡式浇注系统,确保制品质量的均一和稳定a直线形
√b圆复合形√cH复合形
2)型腔布置和浇口开设部位应力求对称,以便防止模具承受偏载而产生溢料现象;
两腔模的对称布
3)尽量使型腔排列得紧凑,以便减小模具的外形尺寸。并可节省钢材,减轻模具重量。
4)型腔的圆形排列所占的模板尺寸大,虽有利于浇注系统的平衡,但加工较麻烦,除圆形制品和一些高精度制品外,在一般情况下常用直线形排列和H形排列;从平衡的角度来看应尽量选择H形排列,如图中所示,b、c的布局比a要好。
b圆复合形cH复合形
二、型腔分型面的设计
在制品设计时,必须要考虑成型时分型面的形状和位置,否则无法用模具成型。在设计模具时首先需要确定分型面的位置,然后才能选择模具的结构。分型面的设计是否合理,对制品质量、工艺操作难易程度和模具的设计制造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分型面的正确设计需要塑料产品设计人员和模具设计人员的共同努力配合。
1.分型面的形状和方位
?方位:尽量采用
与注射机开模呈垂
?形状:平面、斜
面、弯折面或曲面
在模具总装图上,分型面的标示一般采用如下方法:
当模具分开时,若分型面两侧的模板都作移动,用“”表示;
若其中一侧不动,另一侧作移动,用“示,箭头指向移动的方向;”表
若用多个分型面,应按分型的先后顺序,表示出“I”、“II”“III”或“A”、“B”、“C”等。
2.分型面的设计原则
1)首先必须选在制件断面轮廓最大的地方才能使塑件顺利地从型腔内脱出。
2)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塑件脱模
厚壁、外形复杂、包紧力小,事先难以判断塑件留于哪一侧的,则可将,如下图所示。a)√
对于如图所示的塑件,对于内部带有较多的孔或复杂的孔时,塑件成型收缩后将包紧在型芯上,若采用a)的形式将型腔设于动模则不利于脱模,采用b)所示的形式即可利用简单的推件板脱模机构将塑件脱模。
3)分型面的选择应保证塑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尺寸L的精度不易保证尺寸L的精度较易保证
因为分型面不可避免地要在制品上留下痕迹,所以分型面最好不选在光亮平滑的外表面或带圆弧的转角处,以免影响塑件的外观质量。
分型面Ⅰ、Ⅱ
哪个更好?
塑件:双联齿轮
4)分型面的选择应便于模具零件的加工
如图所示制件,
若采用图a的形式
分型,凸模零件
加工不便,若改
为图b形式,则使
5)分型面的选择应该有利于排气
6)有侧凹或侧孔的塑件,当采用自动侧向分型抽芯机构时,除了液压抽芯能获得较大的侧向抽拔距外,一般分型抽芯机构侧向抽拔距都较小,取分型面时应首先考虑将。
如图所示的塑件,选择分型面时应尽可能将侧向型芯置于动模部分,以避免在定模内抽芯。
7)分型面选择应考虑对塑件形状的影响
不会在制件留下分型痕迹,
外观质量较高;
但当塑件较高时将使制品脱
模困难或两端尺寸差异较大脱模容易,但留下分型痕迹,适用于制件
外观要求不高的场合
另外,分型面还影响塑件飞边的位置,如图所示
。径向飞边轴向飞边
由此可见,上述分型面的选择原则有时相互矛盾,选择分型面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权衡利弊,以取得最佳效果。
本节思考题:
1.一模多腔注射模的最佳型腔数目应如何确定?
n2.确定型腔总体布置时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n3.什么是分型面?选择分型面时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试举例说明。n4.注射成型时排气不良会产生哪些后果?可采用的排气措施有哪些?n
范文六:分型面选取原则:①便于塑件脱模和简化模具机构②;尽可能不影响塑件外观,产生的溢料 便于消除和修整;③保证塑件尺寸精度;④应利于排气;⑤便于模具加工;⑥考虑设备技术规格
2.模内气体来源?排气方式?模内气体的危害?
(1)来源:①型腔和浇注系统中有空气;②塑料原料中含有的水分被注射温度蒸发为水蒸气;③ 在高温注射下塑料分解产生气体;④塑料中某些添加剂挥发或化学反映产生气体.
(2)排气方式:①利用分型面排气;②利用型芯和模板配合间隙排气;③利用顶杆运动间隙排气; ④理由侧型芯运动间隙排气;⑤开设排气槽;⑥强制排气.
(3)危害:形成气泡、凹陷,熔接不牢靠,表面轮廓不清晰,降低流模速度.
3.塑件设计原则:①在保证塑件使用性能的前提之下尽量使用价格低廉成型性能好的塑件;② 力求制件结构简单壁厚均匀成型方便;③要考虑模具总体结构,使模具型腔易于制造,模具抽 型和推出机构简单;④塑件形状利于分型、排气和补缩;⑤塑件成型后不再进行机械加工.
4.浇口位置选择原则:①浇口尺寸与为之选择应避免熔体破裂而产生喷射和蠕动;②浇口位置 要利于流动,排气和补料;③应使流程最短,料流变向最少,并防止型芯变形;④浇口位置和数量 应有利于减少熔接痕和增加熔接强度;⑤考虑定位作用对塑件性能的影响;⑥流动比的校核
5.什么是干涉?避免干涉的措施?
(1)干涉:当侧抽芯与推杆在垂直于开模方向的投影出现重合,而滑块复位先于推杆复位,致使 活动型芯相碰撞而损坏的现象成为干涉.
(2)避免措施:①在模具结构容许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推杆布置于侧型芯在垂直于开模方向的投 影范围内;②使推杆的推出距离小于滑动型芯的最低面;③采用推杆先复位机构
6.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的特点?
(1)热塑性塑料:①主要由聚缩树脂组成.②受热后熔融,可成型加工冷却后固化再加热仍可软 化.③分子呈链状或树枝状结构,称为线型聚合物.
(2)热固性塑料:①主要由聚合树脂组成.②开始受热时可软化,可成型加工冷却后固化再加热 不软化也不溶解;③加热开始时分子呈链状或树枝状结构,后期为网状结构,称为体型聚合物
7.影响塑件尺寸精度的因素:①成型部件的制造误差;②成型部件的磨损误差;③塑件成型的 收缩误差;④配合间隙引起的误差.
8.什么是流动性?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1)流动性是比较塑料加工难易程度的一项指标.
(2)影响因素:①成型条件(温度,压力和注射速率);②聚合物性质(熔融指数,表观粘度,流动比, 相对分子质量等);③模具结构.
9.什么是降解?降解的危害?如何避免聚合物的降解?
(1)降解:聚合物在高温.压力和氧气.水分等外部条件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分解反映.
(2)危害:导致聚合物分子链断裂,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等一系列结构变化,使聚合物发生弹性消 失,强度降低,黏度变化以及熔体发生紊流和制品表面粗糙,使用寿命减短等问题.
10.压注成型与压缩成型区别:①模具的加料室不像压缩成型模具那样是型腔的延伸,而是由 浇注系统与型腔分开,成为单独部分;②塑料在加料室中经过初步加热塑化,在压料柱塞作用 下迅速流经浇注系统时有摩擦升温,能快速充入型腔并加快固化;③压料柱塞的压力不是直接 作用在型腔,而是通过浇注系统向型腔传递压力,有利于细小嵌件,众多嵌件和有细长孔的塑 料成形;④型腔在塑料熔体注入前闭合,没有溢边;⑤压注成型要消耗较多的塑料;塑料中的细 长或纤维状的填料在压注过程中有取向排列,使塑件产生各向异性
2.脆化温度θg温度。
面发生横向裂纹。
以防止他们在使用中发生尺寸变化。
不均衡的高剪切应力作用诱导了隐藏在塑件内的残余应力。
行补料的动作。
状固体转变成连续的均匀熔体的过程。
18.脱模斜度:
19.锁模力:注塑机在成型时提供足够的压紧力使模具紧闭。
使活动型芯与推杆相撞而损坏的现象。
20.浇注系统:指注射模中从主流道的始端到型腔入口之间的熔体进料通道。
1.影响结晶的因素是:
2.生产前需要进行:
3.注射充模三阶段:
4.在注射成型中应控制合理温度:
5.推杆脱模机构包括:
6.需要校核的量:
7.完整注射工艺过程:塑化计量,注射充模,冷却定型
物由线型结构转化为体型结构的化学反应过程。
范文七:压铸模分型面选择的原则
PrinciplesofChoosingJointFaceofDieMold
黄汉云1,胡迪迪2,谢悦3
(1.渝州科技学院,江西新余338029;2.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3.湖南锦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摩配压铸厂,湖南株洲412006)
要:在设计压铸模时,正确地选择分型面,有利于浇注系统的布置,避免压铸机承受临界载荷,保证压铸件
在开模后留在动模内;有利于简化模具结构,提高压铸件尺寸精度以及表面质量。分型面的选择是压铸模设计的首要任务。结合生产实际,指出设计压铸模时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关键词:压铸模;分型面;选择中图分类号:TG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3814(2007)01-0092-02
!75!108141!172
1有利于浇注系统的布置
在设计进气管(材料为YLAISi2Cu2)压铸模时,选取图1中的Ⅰ-Ⅰ面为分型面。
A-A378
!60!54!50
!435664
31.5±
0.012
图1进气管压铸模分型
图2大端面压铸模分型
Ⅰ-Ⅰ分型面与Ⅱ-Ⅱ分型面相比,不但能满
足压铸件的压铸工艺要求,而且有利于设置环形浇注系统。这种浇注系统有利于内浇口的位置和方向的安排,使金属液进入型腔顺畅,形成良好的充填条件。
只有压铸件对动模上型芯的包紧力大于对定模的包紧力,才能使压铸件在开模后留在动模部分内,这样才能脱模。因此,在设计图3类零件时,采用A-A分型面才能保证压铸件随动模移动而脱出定模。若选择B-B为分型面,尽管中间小型芯设置在动模型芯上,但因型芯小,参与包紧的面太小,所以压铸件不可能随动模移动。
选择A-A面作为分型面,其理由如下:从表
2有利于型腔深度的减小
在设计高度低一点的盘、盖、环类零件压铸模
时,原则上要选择投影面积最大的端面为分型面对于这种分型面,由于型腔在动模、定模内(图2)。
的深度浅,不但模具的厚度小、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而且有利于模具上涂料的金属液的填充、排气,同时还有利于推杆机构将压铸件推出。
3有利于脱模
图3AlSi12Cu碟盘零件压铸模分型
收稿日期:2006-06-05
作者简介:黄汉云(1946-),男,安徽怀宁人,教授;
电话:0733-8182185;E-mail:huanghanyun@163.com
《热加工工艺》2007年第36卷第1期
面来看压铸件对动模部分包络侧面积小于对定模部分的包络侧面积,但其仍然可以在开模后,使压铸件留在动模成型零件中。这是因为将有筋的一面留在了动模里面。由于该铸件的筋多达18根,因此为了形成这些筋也需在动模内的成形零件上制作多达18个凸台,这使压铸件对动模部分的包紧力远大于对定模的包紧力。此外,所有凸台与模具脱模方向平行的表面,均设计了脱模斜度,因此脱模是非常容易的。
即A面会产生飞边,因此不可能保证A面与零件
底面同顶尖处的位置精度。而采用B-B分型面就不会有这种问题出现。
4有利于压铸件精度的提高
图4舌簧阀零件
图5舌簧阀分型方案
图4是铝合金舌簧阀零件,图5是其压铸模的两种分型方案。A-A方案与B-B案都由于尖端凸台部分高、斜度大,压铸件冷却收缩方向也是有利于将与动模连成一体的尖凸台包紧的,再加上将溢流槽设置在动模内,所以都能使压铸件在开模后留在动模内,即脱模不成问题。但是若选择
在设计压铸模选择分型面的过程中,有的零件的结构比较特殊
所以要全面满足上述原则是不太可能的,顾此失彼也是很正常的。此时,就应保证在满足最重要的原则的前提下,尽量照顾其他原则。
A-A作为分型面,由于分型面不可避免产生毛刺,
(上接第91页)处于最高位置,具有收集砂渣功能。值得注意的是,该工艺对轮缘顺序凝固条件稍有影响,因此冒口应适当加高,以增大冒口补缩压力。
4新工艺的效果
攀枝花某集团机电总厂的实践证明,采用新工
艺后轮缘孔眼类缺陷大大减少,表现在有孔眼缺陷的轮缘比例降低和缺陷面积减小两方面。有孔眼缺陷的轮缘比例由原来的70%~80%降低到20%左右,单件焊补时间由原来的3h缩短到0.5h。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改进后的轮缘孔眼类缺陷仍然比较严重,还存在没有认识到的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探索。参考文献:
.《铸造工艺设计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图2单冒口隙形浇口倾斜浇注
!!!!!!!!!!!!!!!!!!!!!!!!!!!!!!!!!!!!!
1983.
!!!!!!!!!!!!!!!!!!!!!!!!!!!!!!!!!!!!!
!!!!!!!!!!!!!!!!!!!!!!!!!!!!!!!!!!!!!!!!!!!!!!!!!!!!!!!!!!!!!!!!!!!!!!!!!!!!!!!!!!!!!!!!!!!!!!!!!!!!!!!!!!!!!!
专利名称:推缸式液压螺旋压力机工作缸与机身连接结构专利申请号:03255503.2;公开号:CN2628181申请日:2003-07-10
公开日:2004-07-28
申请人:上海运良锻压机床有限公司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推缸式液压螺旋压力机工作缸与机身连接结构。至少有两个液压工作缸体固定于机身的两侧上,活塞杆与滑块固定连接。每个液压工作缸体前端固定连接上端盖;上端盖中心部开有圆锥形通孔,连接液压管道,活塞杆前端通过螺钉连接圆锥形缓冲体;圆锥形通孔与圆锥形缓冲体的锥度及锥度方向相同;活塞杆上下运动时,圆锥形缓冲体与上端盖圆锥形通孔滑动连接;工作缸体的下部带有进出油孔,连接液压管道。本实用新型去除了原有双盘摩擦压力机的双盘摩擦盘机构及压力机中的两个平衡缸,可以液压控制工作缸的推力来带动运动部件的重力驱动部分作功,实现压制锻件。同时工作缸又起到了平衡滑块的作用,并有效地防止了滑块撞顶。
!!!!!!!!!!!!!!!!!!!!!!!!!!!!!!!!!!!!!!!!!!!!!!!!!!!!!!!!!!!!!!!!!!!!!!!!!!!!!!!!!!!!!!!!!!!!!!!!!!!!!!!!!!!!!!
《热加工工艺》2007年第36卷第1期
范文八:如何解原因型选择题
根本原因是终极性、规律性的原因,它是引起结果的各种原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它决定的结果带有必然性。它是历史事件产生和发展的最初的原发性原因,是历史事件产生和发展的最深层次的原因,是隐藏最深的原因,它对历史事件产生、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又制约着与之相关联的其他诸多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事物的内因、主观原因等。做题时还应注意有些“最主要原因与根本原因并没有实质上的不同,其区别在于,根本原因是从原因的性质上说明其重要性,“最主要原因”是从原因的地位重要性来确定的。因为根本原因是隐藏最深的原发性原因,不像具体的原因和直接原因那样比较直观,因而需要从表及里的层层分析。
主要原因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导致该事件发生诸多现实的、具体的因素中起决定作用或决定性作用的原因。根本原因当然是通常所说的主要原因,但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 。两者的区别在于“根本原因”需要概括、分析同时语言表达上较为抽象,分析时一般可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历史事件或政权的性质或阶级本质等方面入手;主要原因在语言表达上较为具体,分析时一般从具体史实入手,通过对多种因素不同作用或地位的认真比较得出正确结论。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内因与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至于“重要原因、主导因素、关键因素、决定性因素”等限制性要求在选择题中大体上可以等同于“主要原因”。
直接原因是直接引起某现象或历史事件的原因,是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近期表面现象,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间环节,从时间上来讲是紧密紧密相联的。一般是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例如有时“导火线、借口”就是直接原因。
举例请看下面三题:
1、 五四远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C、十月革命的影响
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2、 五四运功之所以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3、 新文化运动后儒学独尊地位被打破,导致儒学正统地位动摇的直接原因是
A、西方文化的打击
B、民主科学思潮的兴起
C、自身内容的陈旧与落伍
D、封建专制制度的崩溃
题1,五四远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爱国远动,其出现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通过分析得出当时北洋军阀处于统治黑暗,国内阶级矛盾尖锐,这是五四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而新文化运动只是做了思想准备,十月革命是外在因素,所以A、C是次要原因。而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只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同样不是根本原因。
题2,具有广泛群众基础是指参加的人比较广泛,A是外因,可排除。B、C都是从某一方面对事物的原因作出的分析,不能作出全面的解释,也可排除。只有D项能作出全面的解释,而且是内因,处于主导地位,是主要原因。
题3,选项C是儒学内容,不是原因。选项D是入学地位动摇的表现,所以排除。选项B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而新文化运动指向儒学,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所以B项是正确答案。
(作者单位:河北大厂回民中学一中)
范文九:1.合理的结构型式
整体式PLC的每一个I/O点的平均价格比模块式的便宜,且体积相对较小,所以一般用于系统工艺过程较为固定的小型控制系统中;而模块式PLC 的功能扩展灵活方便,I/O点数量、输入点数与输出点数的比例、I/O模块的种类等方面,选择余地较大。维修时只要更换模块,判断故障的范围也很方便。因 此,模块式PLC一般适用于较复杂系统和环境差(维修量大)的场合。
2.安装方式的选择
根据PLC的安装方式,系统分为集中式、远程I/O式和多台PLC联网的分布式。集中式不需要设置驱动远程I/O硬件,系统反应快、成本低。大 型系统经常采用远程I/O式,因为它们的装置分布范围很广,远程I/O可以分散安装在I/O装置附近,I/O连线比集中式的短,但需要增设驱动器和远程 I/O电源。多台联网的分布式适用于多台设备分别独立控制,又要相互联系的场合,可以选用小型PLC,但必须要附加通信模块。
3.相当的功能要求
一般小型(低档)PLC具有逻辑运算、定时、计数等功能,对于只需要开关量控制的设备都可满足。对于以开关量控制为主,带少量模拟量控制的系统,可选用能带A/D和D/A单元。具有加减算术运算。数据传送功能的增强型低档PLC。
对于控制较复杂,要求实现PID运算、闭环控制、通信联网等功能,可视控制规模大小及复杂程度,选用中档或高档PLC。但是中、高档PLC价格较贵,一般大型机主要用于大规模过程控制和集散控制系统等场合。
4.响应速度的要求
PLC的扫描工作方式引起的延迟可达2-3个扫描周期。对于大多数应用场合来说,PLC的响应速度都可以满足要求,不是主要问题。然而对于某些 个别场合,则要求考虑PLC的响应速度。为了减少PLC的I/O响应的延迟时间,可以选用扫描速度高的PLC,或选用具有高速I/O处理功能指令的 PLC,或选用具有快速响应模块和中断输入模块的PLC等。
5.系统可靠性的要求
对于一般系统PLC的可靠性均能满足。对可靠性要求很高的系统,应考虑是否采用冗余控制系统或热备用系统。
6.机型统一
一个企业,应尽量做到PLC的机型统一。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l)同一机型的PLC,其编程方法相同,有利于技术力量的培训和技术水
平的提高。
(2)同一机型的PLC,其模块可互为备用,便于备品备件的采购和管理。
(3)同一机型的PLC,其外围设备通用,资源可共享,易于联网通信,配上位计算机后易于形成一个多级分布式控制系统。
艾驰商城是国内最专业的MRO工业品网购平台,正品现货、优势价格、迅捷配 送,是一站式采购的工业品商城!具有10年工业用品电子商务领域研究,以强大的信息通道建设的优势,以及依托线下贸易交易市场在工业用品行业上游供应链的 整合能力,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了传感器、图尔克传感器、变频器、断路器、继电器、PLC、工控机、仪器仪表、气缸、五金工具、伺服电机、劳保用品等一系列自 动化的工控产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台达PLC、西门子PLC、施耐德plc、欧姆龙PLC的选型,报价,采购,参数,图片,批发等信息,请关注艾驰商城。/
范文十:灰原哀   出处:《名侦探柯南》   身份:原为神秘黑暗组织的研究院,后为少年侦探团团员。   性格:冷酷的外表潜藏着神秘的魅力,博学多才,善于推理。思想令人捉摸不透,异常冷静。蒙?的善良,冷淡的天真,有些叛逆思想。嘴巴不饶人,但意志并不十分坚强。   灰原,不要逃避自己的命运。   ――柯南   该叫你灰原,雪莉,亦或是宫野志保?   雪莉,“组织”里的一员,原名官野志保,自小到美国留学。独来独,庄。身边几乎没有朋友的她,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基因,却也不得不继承他们庞大的窭验,研究出了不死药APTX-4869,最后又在走投无路之下眼下了它,变成了与柯南一样的小孩――灰原哀,   灰原哀,如同她的名字,是悲哀的化身――姐姐为了她能税离“组纵”魔掌而死,她却无能为力:自己喜欢的人却喜欢着别人:所谓的“情敌”却又是那么善解人意又坚强;而自己不得不用坚强的外表来掩饰内心的柔弱。在她眼眼里,自己是个没有容身之地的背叛者,迟早要受到惩罚;而她和他,都是因为自己才会……她是降落在人间的天使,而他是正义的化身。他们,是那样的格格不入。   孤独与冷漠占据了她的心灵,深深的罪恶感让她甚至厌倦了自己的生活。她想过,在巴士爆炸的邪一刻,自己就可以彻底解脱。但她得救了――柯南,在最后一秒,从死神手中夺下了她。   “灰原,不要逃避自己的命运。”   “不要逃避自己的命运。”因为这句话,她选择了坚强,选择了面对。虽然球场上,还倔强地说自己与比护一样,希望“可以忘记一切。远走高飞,逃到一个听不到任何嘘声的……遥远的地方去”,但在终场时,她还是选择了而对,“你不是告诉过我……不要逃避吗?”掌声雷动,比护终于得分了,嘴上说着不在乎,冰冷的嘴角却勾起了一丝温暖的微笑……   不要逃避,选择面对。只要面对,光明总有一天会来到,无论多么深的黑暗,都会被光明驱教。我们也是一样,不要逃避自己的命运,就算是暴风雨再大,也要用海燕般的顽强去化解。   加油吧,灰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模具分型面示意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