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O4溶液滴入过量NaOH溶液,倒入蒸发皿规格加热煮沸,冷却、过滤,滤纸上的物体为“蓝色固体”为什么不对?

2016届高三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带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6届高三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带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6届高三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带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 嘉峪关市一中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 (共54分)相对原子量:H-1 O-16 C-12 S-32 N-14 Na-23 Cu-64 Fe-56 Ca-40一、(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54分)1、日,第五期中国科协“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医学专家呼吁:过量补锌致儿童性早熟,全民补碘也是不科学的,这里的锌、碘应理解为(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同位素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B.混合物:铝热剂、福尔马林、水玻璃、漂白粉C.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D.明矾、水银、烧碱、硫酸均为强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2O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B.CO2分子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C.16gCH4与l 7gNH3所含原子数相等D.32S与33S原子序数相同4、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遇木炭、铝粉等还原性物质时可燃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O2与CO2反应时,Na2O2是氧化剂,CO2是还原剂B、1mol过氧化钠中阴离子数目为1NAC、过氧化钠与木炭、铝粉反应时,过氧化钠均表现出强氧化性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时可生成硫酸钠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说法正确的是(&&& )A.准确称取0.4000g的NaOH固体配成1000mL浓度为0.01000 mol•L―1的溶液B.某待测液中先滴入氯水无明显现象,后滴入硫氰化钾溶液出现血红色,该待测液中一定含有Fe2+。C.用激光笔鉴别Fe(OH)3胶体和Fe(SCN)3溶液D.SO2溶于水,其水溶液能导电,说明SO2是6、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11.2L氧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约为2NA B.常温常压下,22.4L NO气体的分子数小于NAC.常温常压下,0.5 mol•L―1的乙酸溶液中,乙酸分子的数目小于0.5NAD.7.8 g 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大于0.1 NA7、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无色溶液:Na+、Cu2+、NO3-、SO42-B.能溶解Al(OH)3&固体的溶液:K+、Na+、HCO3-、NO3-C.能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溶液:K+、Fe2+、SO42-、Cl-D.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的溶液:Ba2+、Na+、Cl-、NO3-8、泡沫灭火器内装的药液之一是NaHCO3饱和溶液,而不选用更廉价的Na2CO3饱和溶液,其原因是& (&&&& ) ①质量相同的两种钠盐,NaHCO3与足量酸反应产生的CO2比Na2CO3多②产生相同体积(同温、同压)的CO2,消耗酸的物质的量NaHCO3比Na2CO3少③NaHCO3与酸反应比Na2CO3快得多④NaHCO3比Na2CO3稳定,便于长期保存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9、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正确的是(&&&& )&A.图Ⅰ表示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硫酸时的操作B.图Ⅱ表示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的操作C.用图Ⅲ所示装置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D.用图Ⅳ所示装置收集一氧化氮气体10、A、B、C、X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其它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X为Cl2,则C可能为FeCl3 & B.若X为KOH溶液,则A可能为AlCl3& C.若X为O2,则A可为硫化氢& D.若A、B、C均为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化合物,则X可能为CO2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Fe与S混合加热生成FeS2 ②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③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 ④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12、下列关于Fe2(SO4)3的叙述正确的是(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 )A.1mol/L的 Fe2(SO4)3溶液中含有2NA个Fe3+(不考虑水解)B.1mol的 Fe2(SO4)3和S2-反应可转移2NA个电子C.在该溶液中,K+、NH4+、I-、SO42-可以大量共存D.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Cu = Fe2+ + Cu2+13、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 2KClO3& +H2C2O4& +H2SO4&& = 2ClO2↑+K2SO4 +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B.ClO2是氧化产物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D.1 mol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14、下表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NaCl=Na++Cl-;NH3•H2ONH4++OH-&均属于电离方程式B&Ba2++SO42-=BaSO4↓;HCO3-+OH-=CO32-+H2O &均可表示一类反应C&向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过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D&Cl2+2NaOH=NaCl+NaClO+H2O;3S+6NaOH=2Na2S+Na2SO3+3H2O&Cl2和S在反应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15、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a+、NH4+、Mg2+、Fe3+、Al3+、SO42-、CO32-等离子。当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NaOH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H+、NH4+、Mg2+、Al3+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和Na+C.原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至少为3.5molD.反应最后形成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2SO416、下面有关铜的化合物的性质叙述中正确的是(   )A.CuSO4变成CuSO4&#O是物理变化B.一定条件下,新制的Cu(OH)2浊液能与乙醛反应但不能与乙酸反应C.CuO是黑色固体,与水反应可生成Cu(OH)2 D.Cu2O遇硝酸可能会被氧化成Cu2+17、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氢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Fe(OH)2+2H+===Fe2++2H2OB.醋酸与NaHCO3溶液反应:H++HCO3-===CO2↑+H2OC.向KI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Fe3++2I-===Fe2++I2D.将铝片加入烧碱溶液中:2Al+2OH-+2H2O===2AlO2-+3H2↑18、某溶液中含有SO32-、SiO32-、Br-、CO32-、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只有Na+& ②有胶状物质生成&&& ③有气体产生& ④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⑤共发生了2个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 D.②④⑤19、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过量的铁投入到一定量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B.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搅拌,即可制得白色的氢氧化亚铁C.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即可D.向CuSO4溶液中滴入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混合液体倒入蒸发皿中加热煮沸一会,然后冷却、过滤,滤纸上的物体为“蓝色固体”20、只用胶头滴管和试管通过两试剂的互滴,不能区别的下列溶液(浓度均为0.1 mol/L)( &  )A.NaAlO2和稀盐酸&&&&& B.NaHCO3和Ca(OH)2&&&&&& C.NaOH和Al2(SO4)3&&&& D.HCl和Na2CO321、已知下述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①&②&③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浓硝酸&将铁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和③中的铁钉只作还原剂B.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3+>Fe2+>Cu2+C.实验②中Fe2+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D.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Fe3+===3Fe2+22、下列示意图与对应的反应情况符合的是&(&&&& )A.向含 0.01mol KOH 和 0.01mol Ca(OH)2 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CO2 至过量B.向 NaHSO4 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 溶液至过量C.向 KAl(SO4)2 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 溶液至过量D.向 NaAlO2 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至过量&23、 2aLFe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加入b mol的BaCl2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SO42-完全沉淀;向另外一等份加入足量NaOH固体并加热可得到c mol NH3,则原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A.2b-c2a &&&&&& B.2b-ca&&&& C.2b-c3a&&&&&&&&& D.2b-c6a24、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25.0mL 0.100 mol•L―1 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标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为Cl-离子,则S2O32-将转化成(&&&& )A.SO42-&&&&&&&&&& B.SO32-&&&&&&&& C.S&&&&&&&&&& D.S2-&& 25、在AlCl3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经测定,加入NaOH的体积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b处NaOH的体积为1L),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NaOH的浓度为0.6 mol/L&&&&B.在a点处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C.在b点处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AlO2&&D.图中线段oa : ab=5 : 126、a mol Cu与含b mol HNO3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一定是(  )A.(b-2a) mol&& B.b2 mol&&& C.2a3 mol&&& D.2a mol27、将9 g铜和铁的混合物投入到100 mL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1.12 L NO,剩余4.8 g金属;继续加入100 mL等浓度的稀硝酸,金属完全溶解,又得到标准状况下1.12 L NO。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混合物中铜和铁各0.075 molB.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 mol•L-1C.第一次剩余4.8 g金属为铜和铁D.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再加入该稀硝酸100 mL,又得到NO在标准状况下体积小于1.12 L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6分)
二、题(46分)
28、(12分,每空2分)有一无色溶液,其中可能含有Fe3+、Al3+、Fe2+、Mg2+、Cu2+、NH4+、K+、CO32-、SO42-等离子的几种,为分析其成分,取此溶液分别进行了四个实验,其操作和有关现象如下图所示:&请你根据上图推断:(1)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溶液可能呈______性(填“酸”、“碱”或“中”)。(2)写出实验④中产生的沉淀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由A→B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③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②中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每空2分)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3、H2SO4、KBrO3、K2SO4、H3AsO4、H2O和一种未知物质X。(1)已知KBr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0.2mol KBrO3在反应中得到1mol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3)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___________________。A.氧化性:KBrO3&H3AsO4&&&&&&&&&&& B.氧化性:H3AsO4 & KBrO3C.还原性:AsH3&X&&&&&&&&&&&&&&&&& D.还原性:X & AsH3(4)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式及其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方框中,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0、(10分,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硼和铝位于同一主族,它们可以形成许多组成和性质类似的化合物,一种用硼镁矿(Mg2B2O5•H2O)制取单质硼的工艺流程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Mg2B2O5•H2O中B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2)溶液a、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步骤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步骤③中化学反应可以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BF3是有机化学中常用的酸性催化剂,BF3分子中B和F最外层的电子数分别为_____、______个。
31、(14分,每空2分)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用途非常广泛。Ⅰ.实验室欲制备0.3 mol Cu (NO3)2晶体,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甲:Cu&& Cu(NO3)2&&&&&&&&
乙:Cu&& CuO& Cu(NO3)2
(1)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 同学的方案更合理。
(2)乙同学实验时通入O2的速率不宜过大,为便于观察和控制产生O2的速率,宜选择&&&&&&&&&&&&&& 装置(填字母序号)。&Ⅱ.某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一包黑色粉是否由Fe3O4、CuO组成探究过程如下:(1)&提出假设:假设1. 黑色粉末是CuO;假设2. 黑色粉末是Fe3O4;假设3. 黑色粉末是CuO和Fe3O4的混合物。
设计探究实验: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试剂。①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溶液显蓝色。②若假设2或3成立,则实验现象是&&&&&&&&&&&&&&&&&&&&&&&& 。为进一步探究,继续向所得溶液加入足量铁粉,若有红色沉淀产生,则假设3成立。请写出生成红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2)有另一小组同学提出,若混合物中CuO含量较少,可能加入铁粉后实验现象不明显。查阅资料:Cu2+与足量氨水反应生成深蓝色溶液,Cu2++4NH3•H2O=Cu(NH3)42++4H2O。为探究是假设2还是假设3成立,另取少量粉末加稀硫酸充分溶解后,再加入足量氨水,若假设2成立,则产生&&&&&&&&&&&&&&&&&&&&&& 现象;若假设3成立,则产生&&&&&&&&&&&&&&&&&&&&&&&&&&&& 现象。
III.由Fe3O4、FeO、CuO、Fe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用足量的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86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5.00g白色沉淀。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 28、(12分、每空2分)(1)K+、SO42-、Al3+、Mg2+&&&&&&&&&&&&&&&& 酸性  (2)Al(OH)3、Mg(OH)2 Al(OH)3+OH-===AlO-2+2H2O(3)2Na2O2+2H2O===4NaOH+O2↑(4)确定白色沉淀不是碳酸钡沉淀,而是硫酸钡沉淀29、(共10分,每空2分)(1)AsH3&&& (2)Br2&&& (3)AC&& (以上各2分) (4)& (4分)30.(10分,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1)+3(1分)(2)NaHCO3 ;Na2SO4(不写化学式不得分。)(3)Mg2B2O5&#NaOH=2NaBO2+2Mg(OH)2 (4)B2O3+3Mg 2B+3MgO(不写条件扣1分)(5)强酸制弱酸原理(只要符合逻辑均给分)(6)6;8(每空1分)31、(14分,每空2分)Ⅰ (1)乙(2)BⅡ(1)②溶液显血红色& &有红色固体析出(2)红褐色沉淀,同时溶液呈无色(答出一点给1分)红褐色沉淀,同时溶液呈深蓝色(答出一点给1分)Ⅲ 3.66g
分析:A、根据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图象来确定存在的离子;B、根据电荷守恒结合A选项的内容来确定存在的离子;C、根据消耗氢氧化钠的量和生成沉淀的量来确定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多少;D、根据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反应来确定含有的溶质.解答:解:A、根据图象第一段,沉淀不是马上出现,可知一定有氢离子,酸碱中和反应是一切反应的优先反应,生成沉淀在后面溶解一部分,一定有铝离子,根据第三段,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不产生沉淀,证明是铵根离子,根据坐标得生成沉淀用了6体积的氢氧化钠,其中氢氧化铝溶解用了一体积的氢氧化钠,所以形成氢氧化铝用了三体积的氢氧化钠,还有三体积的氢氧化钠可能被三价铁离子消耗,也可能被镁离子消耗,所以不能确定是铁离子还是镁离子,即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一定有H+、NH4+、Al3+,故A错误;B、根据A的推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H+、NH4+、Al3+,一定不含碳酸根离子,溶液中需要正、负离子,故一定有阴离子SO42-,不能确定钠离子是否存在,故B错误;C、根据坐标得氢氧化铝溶解用了1体积的氢氧化钠,而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1体积氢氧化钠含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沉淀达到最大量共消耗7体积氢氧化钠,即消耗7mol氢氧化钠,此时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钠,根据钠守恒,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3.5mol,因不确定原溶液是否存在钠离子,原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至少为3.5mol,故C正确;D、根据溶液中的离子的存在情况可知道,最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除了Na2SO4,还有偏铝酸钠,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道有关离子检验的综合知识题目,考查角度很广,难度较大.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溶于强碱是解题关键.&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
没有相关试题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第6次阶段排查高考真题效果验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第6次阶段排查高考真题效果验收】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2012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3章第3节 针对训练 测与评
2012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3章第3节 针对训练 测与评揪错
找名校名卷--->>上
上,找“高三化学人教版同步下册”更多相关试卷猜你喜欢——
最新更新试卷——当前位置: & 试卷详情
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适用年级:高一试卷类型:期末考试试题总数:21浏览次数:149上传日期: 显示答案和解析提示:点击题面可显示答案和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题文】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分离出碘、并回收四氯化碳,所采用的方法是A.蒸发B.蒸馏C.过滤D.分液来源: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次【题文】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来源: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次【题文】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5.6 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AB.标准状况下,14 g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5NAC.标准状况下,22.4 L任意比的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均为NAD.标准状况下,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来源: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次【题文】方志敏烈士生前在狱中曾用米汤(内含淀粉)给鲁迅先生写信,鲁迅先生收到信后,为了看清信中内容,可使用的化学试剂是A.碘化钾B.溴水C.碘水D.碘化钾淀粉溶液来源: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次【题文】在200mL氯化镁和氯化铝的混合液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3mol/L.要使Mg2+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至少需要加入 4mol/L NaOH溶液的体积为A.40mLB.72mLC.80mLD.128mL来源: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次【题文】某铁的“氧化物”样品,用5mol/L的盐酸140mL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收标准状况下0.56L氯气,使其中Fe2+全部转化为Fe3+.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是A.Fe2O3B.Fe3O4C.Fe4O5D.Fe5O7来源: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次【题文】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漂白粉、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来源: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次【题文】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加入(NH4)2Fe(SO4)2o6H2O晶体后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A.Na+、H+、Cl﹣、NO3﹣B.K+、Ba2+、OH﹣、I﹣C.Na+、Mg2+、Cl﹣、SO42﹣D.Cu2+、S2﹣、Br﹣、ClO﹣来源: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次【题文】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A.向Mg(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Mg2++2HCO3﹣+4OH﹣=Mg(OH)2↓+2CO32﹣+2H2OB.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恰好使SO42﹣反应完全2Ba2++4OH﹣+Al3++2SO42﹣═2BaSO4↓+AlO2﹣+2H2OC.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2Fe2++4Br﹣+3Cl2=2Fe3++2Br2+6Cl﹣D.向Fe(NO3)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3Fe2++4H++NO3﹣3Fe3++NO↑+2H2O来源: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次【题文】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的浓度与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Fe(NO3)3、Cu( NO3)2、HN0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1:1:1B.1:3:1C.2:1:4D.1:1:4来源: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次【题文】下列铁的化合物可以分别通过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生成的是A.FeCl2B.Fe3O4C.Fe(OH)3D.Fe2(SO4)3来源: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次【题文】下列中学常见实验的现象或表述正确的是A.过量的铁投入到一定量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B.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搅拌,即可制得白色的氢氧化亚铁C.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即可D.向CuSO4溶液中滴入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混合液体倒入蒸发皿中加热煮沸一会,然后冷却、过滤,滤纸上的物质为“蓝色固体”来源: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次【题文】将21.75g MnO2粉末与80mL 10moloL﹣1的浓盐酸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后,可得到标况下的Cl2的体积(V)是A.V="4.48" LB.V="5.6" LC.4.48 L<V<5.6 LD.V<4.48 L来源: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次【题文】三国时代,诸葛亮领兵南征孟获,遇到了“哑泉”,士兵饮后致哑,腹痛,甚至死亡.又有一“安乐泉”饮后可解“哑泉”之毒.1995年10月国内某报刊报道,经科研人员研究,“哑泉”水中溶有CuSO4,“安乐泉”水质偏碱性.下列有关说法可能符合题意的是A.“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Cu2+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分解B.“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SO42﹣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C.“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Cu2+水解显酸性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D.“安乐泉”能解“哑泉”之毒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OH﹣=Cu(OH)2↓来源: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次【题文】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2﹣4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来源: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次【题文】将Mg、Cu组成的26.4g混合物投入到适量的稀硝酸中,固体完全溶解,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NO气体8.96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4moloL﹣1的NaOH溶液,使金属离子完全沉淀.则形成沉淀的质量是A.43.2 gB.46.8 gC.53.6 gD.63.8 g来源: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次第二部分:填空题【题文】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1)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2)根据上述反应,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①水 ②碘化钾淀粉试纸 ③淀粉 ④白酒 ⑤食醋,你认为必须选用的物质有&&&&&&&&&&&&&(填序号).(3)某厂废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的是&&&&&&&&&&&&&.A.NaClB.NH4ClC.HNO3D.浓H2SO4(4)请配平以下化学方程式Al+&&&&&NaNO3+&&&&&NaOH═&&&&&NaAlO2+&&&&&N2↑+&&&&&H2O若反应过程中转移5mol 电子,则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L.来源: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次【题文】向50mL NaOH溶液中逐渐通入一定量的CO2(假设溶液体积不变),随后取此溶液10mL,将其稀释至100mL,并向此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oL﹣1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1)写出OA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OH在吸收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3)产生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下)为&&&&&&&&&&&.(4)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来源: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次第三部分:推断题【题文】有一无色气体(可能由O2、N2、CO2、HCl、NH3、H2、NO、N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体积为100mL.如图示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发现气体体积减少到一半;通过球形干燥管后气体呈红棕色,再将该气体完全通入盛满水且倒立于水槽的试管内,发现倒立于水槽的试管内的水位下降后又缓慢上升,最后试管内全部充满液体,由此判断:(1)球形干燥管内的固体是&&&&&&&&&,反应方程式为&&&&&&&&&&;(2)原气体中一定有NH4(50ml)和&&&&&&&&&&&&(填两种气体),其体积分别是&&&&&&&&&&&;原气体中一定没有&&&&&&&&&.来源: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次【题文】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产物未列出).A是一种金属单质,D是一种非金属固体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A、C的化学式分别为A&&&&&&&&&,C&&&&&&&&&.(2)F的浓溶液与A反应过程中,F体现的性质与下列反应中H2SO4体现的性质完全相同的是&&&&&.A.C+2H2SO4(浓)CO2↑+2SO2↑+2H2OB.Fe+H2SO4═FeSO4+H2↑C.Cu+2H2SO4(浓)CuSO4+SO2↑+2H2OD.FeO+H2SO4═FeSO4+H2O(3)写出反应E+H2O2﹣→F的化学方程式:&&&&&&&&&&&&.(4)若反应F+D﹣→E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则消耗D的质量为&&&&&&&&&&&.来源: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次第四部分:实验题【题文】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按照图示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将a 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质量为b g④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oL﹣1的稀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质量为c g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形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 g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2)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量的结果将&&&&&&&&&&&(填“偏高”、“偏低”或“不变”).(3)步骤⑤的目的是&&&&&&&&&&&.(4)步骤⑦的目的是&&&&&&&&&&&.(5)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用含a、b、d的代数式表示).来源: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蒸发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