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好的大神,逻辑思维强的大神们,请问如何快速怎么记住逻辑连接词这字母与文字

& 关于记忆力、智商和逻辑思维——你的宝宝是天才吗?
发布成功!
扫描二维码,下载手机客户端躺着也能逛圈子,发帖回帖更方便
lu&&1岁8个月小男生
&相信大家在《最强大脑》里曾经见识过那些天才们,记忆力超人、过目不忘、心算高数、盲眼魔方、超级找茬,这些人都是天生如此吗?其中有个选手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香港中年女子,能够认出几千张人脸的排练组合,她后来说自己的这个能力是训练出来的,她在读书的时候就一直去参加各种加强记忆力的讲座,记忆是有方式方法的,可以训练的!只要找对了方法,你也可以成为记忆大师!最近我发现我记忆力退化的非常厉害,总是忘记了前面干了什么事,有点可怕。我记忆力最好的时代是高中时期,记英语单词可以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后来就慢慢疲掉了,最可怕的敌人其实是懒惰。我的记忆方式都是很老土的,一、反复;二、瞬间图像记忆;三、理解记忆,这三种方法除了第二种和天才有点搭边界之外,其他都是蠢办法。但是第二种办法靠的是年轻,瞬间记忆力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办法越来越不靠谱。现在我得找寻其他办法了。以前也经常听说有些天才儿童,电话号码、车牌号、52张扑克牌、条形码、历史年代,过目不忘,这种能力是天生的吗?天生不天生,我已经无法考究了,但是,记忆这些数字真的需要死记硬背吗?是不是有诀窍呢?举个例子,网络上盛传的秦统一六国的顺序有谁背得出来?韩赵魏楚燕齐,某历史老师用了个&喊赵薇去演戏&来记忆这六国,是不是非常的深刻,很难忘记呢?还有数学运算,为啥有些孩子能心算很高阶的乘除开根号甚至三角函数,是不是也有诀窍呢?书上说人的右脑一直是处于停滞未开发的状态,所谓天才,就是比谁先开发了更多的脑智力,而开发,要掌握方式方法。人的潜力远比你想象的要大的多!我现在这个年纪了,突然想来加强记忆力,是不是有点跟自己过不去呢,但是想着我先学了,我才有资格教孩子。&你们知道门萨吗?世界最顶尖的高智商俱乐部,怎么加入呢?参加它的笔试哦,笔试什么内容?针对中国的就是图形逻辑和数字逻辑,比如一个数列,2,4,6,8,那后面一个是什么?这个当然很容易是吗?那看看10,9,17,50,后面一个是什么?猜不出了吧?哈哈!这个能力能训练吗?难道纯凭天赋吗?凭对数字的敏感吗?昨天我和老公在看《奔跑吧兄弟》中有一个情节是要明星们找到4位数的密码打开大门,4个数字分别藏在各个宝箱里,而顺序也在宝箱里。其中1个数字是以3个4位数的加减法出现的,邓超看了很久都没反应过来。我老公看了一眼就说&是0啊!&我边看手机边看电视也没反应过来,为啥是0?老公很鄙视的看着我,只要看最后个位数的加减法就可以了,我又很莫名,为啥?老公更鄙视了,因为只需要一个数字啊!哦,我才恍然大悟。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天赋了吧。后来有个宝箱中打开来是4个数字的顺序,第一个数字是最小的自然数。妈呀,什么是自然数?我已经全都忘记了。问老公,老公再次鄙视的看着我,你连自然数都不知道?你觉得我们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吗?最小的自然数是什么?谁还能一下子就回答出来吗?&昨天在朋友圈上转发了几道测智商的题目,平常潜水的学霸们就冒出来了,纷纷给出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中两个学霸还意见不一致,各说各的理,哈。看到这种智商题,学渣的第一反应是根本无从下手,于是去找答案,答案看到了也是一头雾水,这就是学渣,哈哈。学霸和学霸们在一起,思想碰撞出火花,只会越来越强。而学渣和学渣们在一起,天天聊着淘宝购物以及柴米油盐婆媳关系,智商就越来越低。我,应试教育下靠死记硬背侥幸获得名校高学历,实际上智商极其普通,反应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也非常普通。再不改变就真的一渣到底了!昨天回家问老公烧绳子的智商题,一根烧1小时,怎么判断半小时。这个老公一下子就反应过来。我问怎么判断1小时15分,老公就不响了。那会正在陪宝看巧*虎,大概看了几分钟,他就说出答案了。啊,发现学霸之间的基本思维方式都是差不多的,学渣们都是连门都找不到的。我说以后要好好培育宝宝,训练他的记忆能力,随随便便就能背出圆周率100位。老公说这有什么用?还不如去学个魔术来花小姑娘。哪个傻子在小姑娘面前背圆周率100位的?KAO,你懂不懂啊,我反驳,记忆力好的孩子每天花在背书上的时间只需要普通孩子的1/10,那他就有大把的时间来做其他有兴趣的事情,比如魔术。背圆周率只是个比方,都能背圆周率了,小姑娘的电话号码、生日、身份证号码、她爸妈的生日还不是小儿科中的小儿科?奋斗里的佟大为靠什么花到马伊琍的,还不是因为一秒就背出马伊琍的电话号码啦!No.183 怎么样成为一个高手 文字版_罗辑思维视频文字版更新_罗友之家
No.18… 文字版
No.183 怎么样成为一个高手 文字版
大柔至刚 &&
阅读(2959)
No.183 怎么样成为一个高手
&&整理:大柔至刚
感谢各位来到《罗辑思维》捧场&
上一期节目我们隆重地给大家推荐了一个
付费的订阅产品& 在我们逻辑思维开发的& 得到app里面& 这个产品叫
精英日课& 那主持它的是万维钢老师& 因为我长期是他的读者和粉丝
所以我心知肚明& 他出手开发的这个知识服务产品& 品质有多高&
所以我在美国专门跑了一趟& 敦请他为我们的用户开发这个产品&
所以上一期节目其实就是这个产品的广告& 相信你也听出来了&
特别不好意思& 本期节目仍然是这个产品的广告& 你看本期节目的题目
叫怎样才能成为一个高手& 说实话& 这期节目的策划案早就成型了
但是他因为脱胎于万维钢老师写的一本书& 叫《万万没想到》& 所以你看
我讲人家原创的思想& 怎么好意思不给人家开发的产品做广告呢&
所以你得理解& 好& 我们回到题目&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高手&
这题目一出来& 很多人心里其实蹭蹭飞答案&
因为我们的文化当中不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 中国古人说
学海无涯苦作舟& 我们小时候教室后面贴着&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最近几年出了一本书& 叫《异类》& 里面提出一个理论& 叫1万小时练习
你听& 古今中外所有的答案& 归结起来其实就那层意思&
就是你得花时间死磕& 自虐& 你就能成为一个高手&
还记得我们上中学语文课& 有一篇欧阳修写的文章& 叫《卖油翁》吗
就是甭管是射箭还是我老头卖油& 这个倒油瓶& 本质上四个字&
叫唯手熟耳& 我手练熟了& 自然就是高手&
这个理论今天看起来是有重大缺陷的& 为啥& 因为这是农耕民族的结论
因为农耕民族嘛& 他的所有生活就敬畏三个东西& 第一勤奋& 种豆得豆
种瓜得瓜& 第二权力& 因为农耕民族很容易形成庞大的国家& 那第三就是
老天爷& 所以他相信这种只要勤奋苦练就能得到结果& 这很正常
但是你有没有想到& 这种理论它其实不符合大量的社会现实
比如说我小的时候中国有一篇报告文学& 大江南北& 是一纸风行天下
叫《哥德巴赫猜想》& 作者是徐迟& 写的是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这篇报告文学没跟你讲任何数学道理& 他就强调一条
陈景润这个人非常之勤奋& 他打草稿& 那个草稿纸好几麻袋
堆得一屋子都是& 走路上都撞电线杆子& 为啥& 脑子里在想数学题嘛
所以人家成名成家& 这篇报告文学在80年代的时候& 尤其改革开放之初
确实是给中国人民打了一针鸡血& 大家觉得靠自己的奋斗可以有出头之日
但是它带来一个附带的结果呢& 就是把中国的民科的灵魂给召唤起来了
很多人觉得我只要努力& 我也可以成名成家&
所以中科院传达室的老大爷可受累了& 我们以前节目讲过&
成麻袋成麻袋的投稿& 论文& 哥德巴赫猜想的民间破解版&
当然全部都不靠谱& 确实& 这是农耕民族的想法
而且它会带来另外一个社会后果& 就是一旦发现勤学苦练没用&
大家就开始胡说八道& 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 中国男足&
你不能说中国人在中国男足这事上没下功夫吧& 这么多年& 但是都没用
怎么办呢& 大家就插着手在旁边胡乱地解释& 什么文化原因& 制度原因
中国人的素质原因等等& 都来了& 不就是赢个球吗& 咱说怎么赢球好不好
扯那些干什么呢& 横不能为了赢球去改造我们国家的制度文化&
改造我们的素质吧& 或者说中国人素质不提高& 这玩意儿就赢不了&
不是这样& 在体育运动史上& 经常会有一些国家& 甚至是小国
在个别项目上突飞猛进& 比如说韩国的那个女子曲棍球& 不说她们了
就说我们中国的兵乓球& 你能找到什么文化& 制度& 什么素质的原因吗
没有& 原因很简单& 只要你有一个起码& 咱都不说科学精神&
实事求是的精神& 就是因为找到了一套好的训练方法
于是就可以成批的出人& 不就是这么回事& 咱就事论事好不好
所以我虽然身为文科生& 特别反感文科生的思维
我还记得有一个国家领导人去看望一位老科学家& 老科学家都已经不行了
躺在那儿& 说怎么提高全民族的教育事业啊& 老科学家说
我觉得要提高素质教育& 应该听音乐& 应该艺术修养& 应该读哲学
这老科学家说得可能也是真心话& 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我看很多见解& 我把它分成两类& 一类叫评论性的见解& 就是你都对
我也拿你没办法& 但是你就是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不解决问题的
还有一类见解& 我称之为叫工程学的见解& 就是面对一个具体的目标
我们能不能够拆解为具体的行为& 一张一张的图纸& 一颗一颗的钉子
我钉上去& 能够把这个工程建造出来& 我觉得这是对我们的身心
立身处世有用的见解& 我喜欢万维钢就在这儿&
他提供的从来都是这个路数的见解& 当然我下面讲的可是没有一滴心灵鸡汤
全是心灵硫酸& 听了要是不舒服我不负责&
但是我确保把万维钢老师的原意转述给你听& 好& 怎样成为一个高手
答案很简单& 四个字& 刻意练习& 刻就是雕刻的那个刻& 意是意思那个意
刻意练习& 就这简单的四个字& 咱们把它拆解& 我们先说练习
大家说这不是废话吗& 就是要练习& 一万小时练习& 不对&
练习的基础是基本功& 基本功的本质是什么& 不是初级入门& 而是套路
套路这个词现在被污名化& 大家都觉得套路不就是骗术吗& 不是
我们首先得理解& 人类知识是怎么建构出来的& 上一期节目还记得我讲过
有一个词叫科技黑箱& 对& 现代社会我们面对大量的科技黑箱
每一个人只要在分工中就可以了& 我们用手机&
不必知道里面具体是怎么造出来的& 其实这是人类文明的本质
所有的知识体系全部是这么构架出来的&
就是我们把前人的经验封装在一个小的概念当中& 然后后人拿来就用
而不是至于临场重新去思考& 举个例子& 全世界各个民族的早期文明
一个要想显得自己有水平& 有文化& 那表现是什么呢&
就是他会背大量的谚语& 俗语& 成语和诗歌& 为什么&
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前人& 或者他人成型的经验的最凝练的表达方式
比如说孔老夫子就讲过一句话& 不知诗& 无以言& 这个诗&
指的就是《诗经》& 因为《诗经》是那个朝廷的文献最后留下来的
每一首每一句后面都有大量的典故和含义&
是一大坨东西最凝练的表达为一句诗& 所以孔老夫子才说& 不知诗& 无以言
你连《诗经》都不会背& 你连话都不会说呢& 确实&
春秋战国时代你去看《左传》& 一个上等人在正式场合发言&
先是要丢一句诗经出来的& 一大坨意思镇在现场&
然后再根据特定情境发表自己的谈话& 西方人也一样&
以色列人那个传说的先祖所罗门王& 号称会背三千条谚语& 你看&
这不是当做一个本事出来炫耀吗& 现在文化人类学家到非洲去搞调研&
很多原始部落的酋长判案子& 他又不懂什么法律& 法理& 听完事实之后
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引用一句老祖先的谚语& 说出来双方都接受
围观群众拍手& 说得好& 这就叫有水平& 所以你看& 从最开始的人类文明
一直到今天我们如此复杂的知识& 其实都是这玩意儿& 叫知识罐头&
把前人已经搞明白的东西& 抽象为一个非常简洁的东西&
然后我们拿来就用& 这叫什么& 这就叫套路嘛& 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是这样
有两种套路是最重要的& 第一种套路就是在教科书上找不着&
但是一定是这行的前辈给你总结出来的& 最值钱的经验&
所以你去做最普遍的练习其实不重要& 关键是跟同行把这些东西要能够学来
所以我们在创业过程中一旦遇到什么事& 赶紧找这行的老司机&
把老司机的那些套路一定要学到手&
我在早上的微信语音当中讲过这么一个例子&
比如说当年我当电视采访记者的时候& 我对面坐一个采访对象&
经常一见电视镜头就磕磕巴巴& 紧张得是一句整话说不出来& 那怎么办呢
你教他说吗& 确实有电视记者这么干& 对面写个大字报& 你照着念
那对方那个神态& 语气& 什么都不对& 那怎么办呢&
有一个老记者就教我一个招& 说你这么说& 他要是说不出来
你明白他的意思之后& 你帮他总结& 帮他说& 你跟他这么说& 王先生
你是不是这个意思啊& 你替他总结一下& 他说对对对& 我就是这个意思
好& 那您把您的意思再说一遍& 他马上就能接受& 而且能顺畅地说出来
不紧张了& 你看& 这就是老司机教的套路&
我在当年当电视采访记者的时候& 是积累了大量的这种套路&
从怎么邀约采访& 怎么做预采访& 事后怎么剪辑& 处理一大堆矛盾
这都是有套路的& 这是一类& 还有一类就是概念& 这个方面要得益于李笑来
李笑来也是在我们得到APP里开发一个产品& 叫&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有一次我跟他吃饭& 他那个说法特别启发我
他说我上中学的时候成绩向来好& 但是我不怎么听课& 为啥呢
就是因为上初中的时候他妈跟他讲了一句& 说你看& 所有的教科书本质上
一学期就跟你讲几个概念& 物理也好& 化学也好& 其实那么多章内容
每一章就讲一个概念& 李笑来觉得如梦方醒& 所以每个学期教科书发下来
他自己就先把这个概念先磨一遍& 他不去做练习题& 也不去追究那些细节
就知道这个概念本身是什么& 那很好理解&
所以后来即使上课的时候三心二意& 觉得自己成绩也非常好& 这说明什么
说明人类文化就是靠概念堆出来的& 你以为一个学科的成长
是一地鸡毛的细碎知识吗& 不是& 你比如说物理学&
在20世纪可能最重要最重要的一个概念& 就是发现了熵& 比如说经济学
在20世纪最重要最重要的概念& 可能就发现了交易成本& 你别看熵就一个字
交易成本就四个字& 它其实背后有一大坨非常丰富的含义& 而这熵这一个字
只要你了解它的清晰的内涵和外延& 其实你把整坨的知识全部就拿到手
所以一个人在积累自己的知识的路上& 一定要学这些概念& 把它打磨清楚
这也是叫学套路& 那你说我们在反对什么& 我们就反对那种所谓做基础练习
比如说你踢足球& 那你就要不断地踢足球& 要参加比赛& 这叫什么
这叫以赛代练& 错了& 你以为拉小提琴就是一首曲子拼命拉拼命拉吗
不是& 这种练习叫傻练& 什么叫真正的练习& 是把大的那个知识体系拆碎
成为一个一个小模块& 成为一个一个小的知识罐头& 然后分头去练
这叫练习& 比如说你要是想成为一个吉他演奏家& 那你就要回到最细碎
也很枯燥& 很无聊的指法训练& 叫爬格子& 你要是想成为一个钢琴演奏家
那你一生可能要不断回到最具体的指法训练& 比如说那个哈农指法训练
小提琴也一样& 美国有一个音乐学院就很变态地要求
一首曲子要拆成非常细碎的片段& 一点一点地去练
甚至提出一个很极端的看法& 叫如果听你练琴的人听得出来你在拉哪首曲子
对不起& 你的训练方法已经错了& 体育界也是一样& 美式的橄榄球
据说他们只有1%的训练量是在实战比赛& 那平时都练个啥呢& 不是打比赛
而是拆开来& 比如说速度训练& 特定的队形训练& 某个特定球员
身上某个特定的肌肉群的训练& 全是拆开的& 姚明就讲过一句话
说美国的NBA的篮球明星& 他们训练平时往往是打拳击
那你说拳击跟篮球有什么关系&
但是拳击可以训练一个人下肢的移动速度和上肢的力量
这反过头来对篮球就特别有用& 你看也是一个拆解的思路&
我们把这套方法看各个行业的高手& 其实都是这样&
律师他最主要的基本功训练是看大量的案例& 一个围棋手大量的基础训练
不是上网上跟人下围棋& 杀得痛快& 而是背一个一个的定式&
打一张一张的古谱等等& 全都是这样& 这是顶级高手的成才之路
就是学别人成型的套路& 把整座大厦拆成一个一个的砖头去训练
这样精度更高& 当然光有套路也不行& 最关键还有一条& 就是重复
反复地重复& 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大脑就是这样一个结构
现在人脑的神经学研究证明& 就是人怎么就学会一样东西呢
其实是神经元在物理状态上被改变& 比如说学习这一套动作&
它大量的神经元同时就开始很激动& 在一起激动时间长了
它们就形成一个神经网络& 渐渐地就能连在一起& 甚至是长在一起
所以你别看我们都顶个肉丸子& 其实打开看& 每个人大脑的沟回是不一样的
里面的神经的硬件系统就不一样了& 所以我看很多科幻片&
比如说《骇客帝国》& 说我不会开直升飞机& 但是我现在要开直升飞机
要逃亡& 怎么办& 下载一个程序到大脑里& 然后上飞机就会开
这个好像不大靠谱& 为什么&
因为大脑是靠改变自己的硬件来驱动自己的运行的&
它不是一个纯软件问题& 所以怎么办& 必须靠大量地重复训练
我当年在电视台当制片人的时候& 就有这么一个感受
因为我天天的工作场地就是审片室& 记者做好的片子我得给他审
所以我的练习机会& 其实就超过一般的记者大概二三十倍& 为什么
因为一个记者大概一个月做一条片子& 我是每天看一条片子
在审片室跟他们一起去琢磨& 开头怎么开& 结构怎么搭& 细节怎么磨
镜头怎么调整等等& 所有这些练习我每天在做& 所以有的时候我跟记者讲
我说真的不公平& 我这样干工作& 越干水平比你们越高& 这不是自夸
这就是事实& 为啥& 我干的多嘛& 他一个月做一条& 我一天看一条& 你别说
那个时候我去结构一个半个小时以上内容的能力&
其实给我今天做《罗辑思维》这个节目& 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所以刚才我们讲的这叫练习& 很简单& 七个字& 针对性重复练习&
这就是练习的本质& 你听我说完& 可能这就叫心灵硫酸
好像这个学习特别痛苦& 对吧& 痛苦的事还在后头呢&
我们今天节目的主题是讨论有效的学习方法&
当然很多人一听学习方法这四个字& 马上就想歪了&
因为他脑子里出现一堆联想词& 什么捷径& 省力& 轻松& 容易
比如说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物理学家& 可能水平太次吧& 干不下去了
改行当心理学家& 然后他声称自己组织了一场实验& 声称得出了一个结果
就是一个人听完了莫扎特的音乐之后& 智商马上得以提升& 你想这种好事
媒体马上就当个宝& 四处传扬& 后来还真就形成了一个新名词&
叫莫扎特效应& 你现在到书店里去& 还能经常看到&
打着莫扎特旗号的所谓的早教音乐& 对于妈妈来讲& 这种好事当然得得着了
我的孩子身不动膀不摇& 甭管干什么& 我只要那边一放录音机
这智商就往上蹿& 你不想想& 天底下有这么便宜的事
后来心理学界反复组织实验& 没有一次能够重复这个结果& 说明什么
不靠谱嘛& 还有减肥& 你又不肯像罗胖这样承认胖就胖& 又舍不得不吃
又懒得去运动& 有的商家就给你开发& 叫被动运动& 什么甩脂机
就是你站上去之后& 然后你那个肉就乱颤& 你啥也不用干& 那就能减肥
你也得信哪& 所以学习这件事情& 从来不存在什么轻松& 省力的捷径
这是一个坏消息& 好& 还是回到今天我们那个关键词& 前面我们讲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其实就是四个字& 叫刻意练习
刚才第一Part我们解释了什么是练习,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 什么是刻意
重要的话说3遍& 所谓的刻意就是& 持续地做你不会做的事
持续地做你不会做的事& 持续地做你不会做的事&
心理学界把人的学习其实分成3个区& 第一个区叫舒适区
就是在这呆着特别舒服& 因为这里全会& 全拿手& 全擅长&
而最远的地方叫恐慌区& 那个地方所有的东西你都不会& 一脸懵那啥& 好
在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有一个区& 这叫学习区
所以学习区还有另外一个名字& 叫脱离舒适区& 你看& 这就是学习的本质
永远不舒服& 你在做你不会做的事情嘛& 所以你看& 很多人爱下象棋
但是下一辈子象棋也是臭棋篓子& 因为他永远图的是那个舒服
而不是刻意练习& 打游戏也分3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就图个爽&
那这不是你在玩游戏& 这是游戏在玩你& 第二个境界就是为了赢&
这种人永远不会成为专业的游戏高手& 真正在游戏界能够混出名堂的
那就是永远要去做自己不会做的事& 比如说一个地图&
他要把那个里面所有的细节给抠清楚& 再比如说有一些隐藏的数值
这些算法游戏公司对你是保密的& 有些人反复还写论文& 做大量的测试
一定要把这个算法给拆解出来& 我倒要看这个数值是怎么涨上去的&
这种人他专门的刻意去学习& 他就会成为游戏高手& 读书也是一样&
你天天读一些心灵鸡汤& 说的好& 发泄我的情绪& 我也就是这么想的&
那就叫图个爽& 你一辈子阅读再多的字& 你也都不是一个读书的高手&
当然你天天非要说康德& 黑格尔& 看一些自己也读不懂的天书&
那也叫自找别扭& 所以真正一个会读书的人&
是永远要找一些对自己来说有挑战的书来看& 这种人读书才真正是有效的
所以别听有人说什么提倡读书& 在地铁上摊开读书的民族就是好民族
看漫画没有什么用& 跟打游戏也没啥区别& 当然了&
对于一些简单的技能来说& 你确实可以通过长久的训练&
最后把自己带入舒适区& 形成肌肉记忆& 也就是所有的动作变成下意识的
也确实可以呈现为高手的状态& 比如说你是个搞刀削面的师傅
最后可以练到不看锅在哪儿& 都可以把面削进去& 但这就是个刀削面
他是个简单技能& 可是现在社会很多分工& 那个技能是非常综合的
如果你让自己陷入舒适区不能自拔的话& 那会害了你& 我们举个例子
美国高尔夫球界有一个明星& 叫泰格&伍兹& 就是著名的老虎&
这个人私生活不太检点& 但是他在球场上那是神一般的存在&
据说很多专业的高尔夫运动员最佩服他的& 就是他在挥杆的半途当中
如果球场上出现意外情况& 比如说有人乱跑& 有人乱喊&
他觉得这个动作已经打不好了& 他能中途停下来& 生生的停住&
然后调整一下重新开始& 这对我们这些外行来说& 觉得我也能停&
这有什么呀& 但是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 这个动作极其重大& 为啥
因为他们专业的& 把挥杆早就练成了肌肉记忆& 是下意识的动作
看起来是非常熟练& 但是这个动作本质上也是失控的&
因为你的大脑对它已经不起作用了& 可不就失控吗&
万一球场上出现意外情况& 事实上这个球你就肯定打不好嘛&
但是老虎伍兹就不一样& 他永远不让自己进入舒适区&
他平时训练经常找那些高难度的情形& 变着法让自己挑战一些高难度&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动作& 他都不允许他进入舒适区& 进入失控的状态&
他都要控制它& 我也听一些搞赛车的人讲& 赛车手在赛场上比赛的过程当中
每一个动作都是有意识的& 绝不会允许他进入下意识的状态&
但是你看平时我们开车& 就是开着开着已经觉得很熟练了&
全部是下意识状态& 这就是业余的人和高手的区别&
很多搞运动学研究的人就发现& 那些普通的运动员&
就会拼命练自己已经掌握的动作& 舒适区的&
高手就会挑战那些高难度的动作& 我们再举个例子&
这是我在吴伯凡老师的《冬吴相对论》里面听到的&
就是菲尔普斯& 那个最著名的游泳运动员& 他平时训练的时候&
他教练怎么训练他& 那教练的水平比他差远了& 光说游泳的话&
教练就干一件事& 就是跟他捣乱& 除了制定其他的训练计划之外&
因为那个教练跟他情同父子& 就给他制造各种意外& 什么游泳衣破了&
水道出现问题等等& 这就导致菲尔普斯& 对于所有的意外情况从来都不慌
而且后来练出了一个本事& 就是一旦遇到意外& 反而更加兴奋
2008年北京奥运会& 菲尔普斯就有一块金牌& 因为那年他得了好多块&
就是这样& 一下水马上那个泳镜是破掉了还是怎么样& 反正进水了&
其实他就看不见& 那一次比赛他就等于是盲游下来的& 最后得到了金牌
为啥& 他永远在挑战各种各样的意外& 永远不会允许自己失控
这当然是体育上的一些例子了& 明白了这些道理& 你再反过头来看中国教育
你就知道它问题出在哪儿了& 因为中国教育是以考试为中心& 考试是什么
是一个确定性的结局& 一考定终身嘛&
所以他就诱导所有的学生以考试为目的& 进行大量的训练&
诱导自己进入舒适区& 你看& 在中国的中学最好的学生是什么样
理论上就应该教材上所有的信息他全部会背& 滚瓜烂熟&
所有的习题平时都见过& 所以上了考场一定出好成绩&
可是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就是高考状元反而在事业发展当中
好像不太顺利& 为啥& 就是事实证明他不是个会学习的人
工作能力就是学习能力& 就是因为在舒适区里待久了嘛
他对新知识的强烈挑战的欲望反而没有那么强& 这就是根本原因所在
什么叫高分低能& 根子就在这儿& 所以你看扎克伯格&
就是facebook的那个创始人& 他好像没听说他在大学的时候成绩有多好
可是你看他的行为方式& 就是不断挑战非舒适区
他每一年都给自己下一个全新的任务& 那些任务听着都有点匪夷所思
我应该没记错的话& 2010年是学中文& 中文这事太难了
我到今天都不敢说自己中文学好& 挑战一下&
2011年是他只吃自己亲手杀死的动物& 不知道为什么要挑战这个
2012年是要自己重新学习编程& 因为当老板时间长了嘛& 挑战一下
2013年好像是每天认识一个新朋友&
2014年是每天写一份小便签感谢一个人
2015年是每两周读一本新书& 2016年& 就是今年& 他给自己设了两项任务
第一项任务是自己要做一个人工智能& 来做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助手
还有第二项任务& 就是全年要跑365英里& 你看& 这就是牛人
他们一天不进步& 自己浑身都不舒服& 那我们普通人可咋整呢
我们达不到扎克伯格那个境界& 但是我们又想在某个特定领域成为高手
那有没有方便法门呢& 还真就有& 那就是让自己进入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被动地被脱离舒适区& 进入学习区&
那我们就得重新定义什么叫好的学习环境了
他绝对不是指什么窗明几净的教室& 提供大量免费学习资料的图书馆
好的学习环境特指能够提供即时反馈的环境& 你看&
我们中国的教育核心是考试& 考试也是一种反馈&
但是这种反馈不是即时反馈& 他太稀疏了& 我们一个学期也就期中
期末两次考试& 而即时反馈是指& 你每一个微小的进步&
外界环境都会给你一个反馈& 告诉你对了还是错了&
是已经够了还是得继续练& 我举个例子& 大家就明白这玩意儿的重要性了
我小的时候80年代& 中国有一群人叫文学青年& 他们过得很苦
每天在家埋头写小说& 然后第二天天一亮就去到邮局投稿
然后到邮局顺便看有没有给我的信& 有没有已经发表的小说或者是退稿信
这种人活得很可怜& 说他可怜不是因为他稿子发不了
而是他每天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 觉得自己小说写得挺好& 都是北京
上海那些老编辑们有眼无珠& 但是这种人为什么后来没有了呢
因为现在有网络了嘛& 你不是觉得写得好吗& 放到网上去& 你写得好
自然有人会跟踪& 点赞& 追更& 如果读者很多& 出版社自然拿着合同来追你
这个反馈就变得即时& 所以你看& 一个反馈如果变得很稀疏&
人马上就会觉得我是对的& 你们都错了& 你们给我的反馈& 对我的否定&
都是对我的迫害& 所以你看& 中国的很多文人就这样& 比如孟老夫子&
王小波嘲笑他的那句话& 就是天天在家& 养吾浩然之气&
然后出门看谁都不顺眼& 觉得谁干得都错了& 对呀& 没有人给他即时反馈嘛
这是中国式的文化的那个系统本身的问题& 好&
我们来看几乎所有好的学习环境& 都带有这个特征&
万维钢的那本书里就举了几个例子&
比如说美国有一个非常棒的大学篮球的教练& 叫约翰&伍登& 那这个人好
是我们印象中的那种好的体育教练吗& 天天私下跟运动员谈心
在战前擅于做各种演说和战前动员& 平时安排训练计划& 他不是这样的人
这个人其实看起来情商挺低的& 有一些心理学家就密切跟踪
他在训练场上的那些行为& 发现他只有5%和6%的话是在表扬和批评
说白了很少关心你们是好还是坏& 那他关心什么呢& 就是发不同的指示
他有75%的话都是在非常具体地给你反馈& 这个动作做得怎么样& 改
下一个动作去做什么& 这个人在训练场上的话永远很短& 从来没有一句话
心理学家在旁边掐表& 没有一句话超过20秒& 所以你看&
这反而是最好的教练& 他不是在给你鼓劲& 打鸡血& 给你做长远的安排&
而是不断地对你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提供反馈& 再举一个例子& 贝尔实验室
贝尔实验室在科学界那是一个不得了的存在& 那贡献大了去了
从早期的什么激光器& 电子计算机& 上天的通信卫星&
包括我们用的计算机的C语言& 都是来自于这个实验室&
那成果丰硕得不得了& 这个实验室培养了七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那它为什么这么优秀呢& 就是因为有人才梯度&
贝尔实验室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就是在这里面& 甭管你有多牛
你是教授& 你是大师& 你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你有一项义务&
就是这个实验室的所有年轻人问你问题& 你不能回避& 你必须给予回答
你看& 这就是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内去建立一个即时的反馈系统& 说到这儿
我们说一个小问题& 你看我们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个角色叫导师&
导师这个词在英文里就叫adviser& 你会发现它还有另外一个含义&
叫什么& 叫顾问& 对呀& 其实在研究生期间& 我们真的是需要一个导师吗
你听导师这个词& 是领着我们往前走& 有师道尊严的&
可是adviser的另外一个意思是顾问& 顾问就是不断地给我们做的事情
提供一些即时的反馈& 所以在西方的研究室或者是大学学府里面&
导师这个角色其实本质上是顾问的角色& 这就牵扯到一个话题&
很多人觉得教育这个东西& 将来是不是都可以上互联网& 老师录一个视频
然后全国人民& 全世界人民& 都可以在网上听他的课& 对不起&
这种课堂是无效的& 真正有效的互联网课堂不仅有网上的学习资料&
关键要有线下的反馈& 所以真正前瞻人类大学未来的演变&
大家都会觉得会进入私塾状态& 就是师徒制& 师徒之间那个关系&
它就不是一个老师往堂上一站& 下面有一百多个学生&
都抱着一个笔记本电脑在那儿听课& 不是& 是我们互相之间去切磋学问
你的任何一点增长& 任何一点疑问& 都能获得我的即时反馈&
所以师徒制的复兴大家现在有共识& 是未来人类学习的一个总方向
我在这儿还想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说我也是在网上看到的&
说美国有一个大学& 它的历史学系& 有一年这个老师上堂之后&
说这个学期我们学西方的近代史& 那我们学什么呢& 这样吧
我们来干一件事& 哥伦布当年发现美洲的那艘船& 那个船也不大& 这样
我们这个学期全部同学& 我们就再造一艘这个船& 好不好&
学生一听这当然好啊& 就跟导师一起& 用了一个学期& 真就在学校的校园里
把这个船给造出来了& 就这种教学方法& 你让中国的教授听起来&
这不是有点匪夷所思吗& 这不是耽误学生功夫吗&
好像你在搞什么素质教育& 兴趣教育& 但是学生的知识面到哪里去了呢
但是站在我们刚才讲的即时反馈系统的角度& 你再来理解这件事&
你发现不一样了& 因为造一艘船& 按照我以前讲的那个词& 是一个工程学
它有特定的目的& 工程倒拆回来到每一个细节& 都能给你即时反馈
因为我们得研究& 哥伦布当年那船到底多大&
那个时代的造船工艺是什么样的& 那个木头它从采伐下来&
他要做什么样的处理才能去造船& 那个船上的船帆是怎么升上去的&
绳结有多少种打发& 那个船舱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得带多少食物& 多少水
那个时代保存食物的技术到了什么程度& 你一旦回到特别具体的事&
造这艘船& 无时无刻& 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会给你大量的即时反馈&
而应对这种即时反馈的过程& 其实不就是学历史的过程吗&
如果能够一个班同学把那艘船造出来&
你说这个人研究历史的功底是不是就不愁了& 如果老师上堂&
一个学期所有的课时& 都在大量地灌历史知识&
我们在中国接受过教育的人心里都心知肚明& 我们真能记住多少呢
等考试一结束& 还不就立即把自己的硬盘清空了吗& 好&
我这一Part讲的内容& 其实核心就是一个意思& 就是想学习没有舒服的事
学习的本质就是脱离舒服& 所以很多人讲& 这个时代& 小孩嘛&
学习就要寓教于乐& 那长大了呢& 长大了就要享受生活&
因为物质时代越来越丰富了& 对& 可以& 这种生活方式允许&
但是你心理要清楚& 这个世界上& 在这个时代是清晰的分成两种人&
一种人甭管他摆出的架式是不是在学习& 只要他在舒适区& 这就不叫学习
这叫什么& 享受生活&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在学习& 是在进步& 那对不起
永远没有什么乐子& 你永远是在进步的路上品尝那份艰难& 节目的最后一段
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 再来看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
这几年市面上流传着一本书& 叫《浅薄》& 它的作者是美国人尼古拉斯&卡尔
这本书的主体的结论其实我不太同意& 为啥& 我回头再讲&
但这本书陈述的主要事实& 那可叫斑斑俱在& 什么事实& 就是互联网的出现
其实对人类的学习构建了一种障碍&
它甚至是在一点一点地摧毁我们这一代人深度思考的能力&
这说得好像有点危言耸听& 因为我们对于互联网的直观认知&
就是它把海量的信息& 人类所有的知识推到每一个人面前&
这当然对学霸来说是个好事& 那为啥说它反而在摧毁我们的学习呢
你就得理解互联网的信息结构& 原来我们捧读一本书& 信息结构是什么
信息结构就是作者愿意写给你看的那个结构& 可是互联网不是&
互联网有无穷丰富的层次& 它叫超文本链接& 无论是原来的PC互联网
还是现在的手机移动互联网& 任何一个信息&
你会发现它都可以有无数的路径可以连出去& 跳到第二站&
到第二站之后又有无数的链接& 你可以再往下跳& 这叫超文本链接
这当然是个好事& 让知识和信息变得越来越丰富& 可是对于一个学习者
阅读者来说& 它带来另外一种负担& 就是你不断地要做选择
不断地要做选什么的决策& 所以让谁上网有好处& 就老年人
因为他的大脑正在衰老& 你让他每天上网不断地做决策&
其实对大脑活跃是有好处的& 但是选择这件事情& 你真以为是你在选吗
那些聪明人都是吃素的& 他们做的大量的工作就是去影响你的选择& 你看
今天我带来一本书& 叫《细节》& 它的副标题说& 怎么轻松地影响他人
这只是这一类书当中的一本& 大量的聪明人天天就在干这个事
你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 说不转不是中国人& 你就转了&
看到这个文章的标题& 上面只要加一个括号& 深度干货&
你马上就要把它打开& 真的& 大量的互联网上的技术& 营销技巧
都是针对我们的决策& 你还真以为这些决策是你自己做的&
我们想想我们平时在使用微信时候的状态& 那就是说白了& 被鬼牵着嘛
他想让你往哪儿走你就往哪儿走& 什么10万+的文章& 百万+的文章
那都是有套路的& 我们都是被套路的人& 所以决策并不是我们做出来的
而且商业力量还在推动互联网往一个方向去走& 就是不断地让你的决策变快
举个例子说& 谷歌公司& 谷歌公司的道德水准不低&
他们号称自己从来不作恶& 但是它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它90%左右的收入都来自于广告& 而广告& 你说我就找几篇文章&
在互联网上打开阅读& 他哪有钱可赚& 所以谷歌的所有核心战略就是一件事
就是不断的让你快进快出& 在所有的页面& 打开& 关掉& 进入下一个
再打开& 再关掉& 因为每个页面旁边有广告嘛& 这话不是我说的
是谷歌的用户体验设计师自己说的& 就是让用户快进快出&
是他们的核心战略& 他们的广告才卖得出去& 所以你看&
我们会进入一种非常沉重的决策负担& 可是决策这件事情&
在我们大脑里是由哪部分做出来的& 是由前额叶& 可前额叶不负责学习
他只负责理性的选择& 学习是由记忆& 视觉那部分大脑区域来做出来的
所以你看& 选择的时候& 其实我们没在学习& 而真正要学习的那部分大脑
其实是在做一件什么工作& 就是不断把新的信息&
和我原来的信息结构做一种缝接& 它是在编一个密不可分的网& 你看
所有的高手的特点是什么& 就是他看到任何新的东西&
马上就和自己脑子当中& 已经长期存储的那些记忆& 它是一个群
能够迅速同时激活& 所以高手眼里的世界和你不是一回事
比如说围棋高手他可以同时和很多业余棋手下棋& 你看他面前可以摆一排
然后他一边走一边落子& 落的还快& 基本上还都能赢&
当然赢是水平高这咱服& 但你会觉得奇怪& 这个人的记忆力怎么这么好
每一盘棋他都记得& 大家记得方式不一样&
我们这些外行记得是一个一个子的位置& 可是他作为专业棋手&
他看到的是一片一片的形& 而且他脑子你是知道每一个形
在历史上有多少种变化& 目前这个形他应该怎样去处理& 有利于他赢
所以你看& 这就是高手的记忆方法& 他有一个知识库存& 但是请注意
存这个词用错了& 不是一个空间& 逮着东西就往里扔&
高手的记忆库存是长出来的一个活体结构& 此话怎讲& 什么叫信息&
信息就是比特& 是一堆碎的东西& 可什么是知识& 必须是信息形成结构
互相之间形成关联之后& 再进入我们的库存& 那才叫知识
所以它是一个生长出来& 带结构的东西& 举个例子说& 渔民看鱼&
和我们只会吃鱼的人就不一样& 我们眼里的鱼只能分形状& 扁的& 圆的
专业渔民看到每一条鱼& 它的分类方式& 是巡游习惯& 在哪出没和市场价值
因为它要打鱼& 所以每一个鱼的信息& 在他脑子里是活的且有关联的&
而且和他的实践操作是有关系的& 比如说一个专业的油漆工&
他能分辨十几种白色& 我们觉得这很神奇& 因为我们是从颜色上来记忆
可是油漆工& 他要知道每一种不同的白色& 它是怎样实现& 怎样调配出来的
再比如说科学家& 你以为科学家脑子里是一堆习题& 知识& 公式& 答案
不是& 他脑子里的那个结构& 是这个学科& 各个分支上都有哪些人&
这些人各自的江湖地位怎么样& 参加过哪些学术会议& 得过哪些奖&
发表过哪一篇论文& 在他的领域里面& 那些人已经推动这个研究到了哪一步
所以任何新东西再出现& 你让这个领域的科学家来看&
他都会对接到原来的研究成果上& 来判断他靠谱还是不靠谱&
是不是需要亲手去验证& 所以你看这都是高手的结构& 学习的过程是什么
就是把新东西和自己原来的结构缝在一起& 所以你看
真正会看书的人其实是不藏书的& 像罗胖家里藏那么多书&
其实说实话不大看& 有的时候仅仅是占有了& 就觉得他已经学习了&
其实跟真正学习不是一回事& 真正学习的高手往往家里没书& 但是有什么
有笔记&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钱钟书先生& 钱钟书家里据说就没什么藏书
虽然他学问大成那个样子& 他那个时候在社科院&
每个星期到社科院的图书馆借一大摞书出来& 然后第二个星期再还回去
大家就觉得你是背下来的吗& 怎么那么倒背如流& 滚瓜烂熟
其实秘密就在于他的笔记本& 按照他的夫人杨绛的回忆&
他一生大概英文材料的笔记178本& 中文的也差不多
那真是堆得跟山一样& 你想想看& 那是一个多么大的力量& 那笔记本是什么
这是他年轻的时候& 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就养成的习惯
是把书里面看到的那些信息& 跟自己记忆结构当中&
那个正在生长的结构对接出来的产物& 所以笔记本其实是一个人大脑的外挂
你作为一个陌生人& 就给你看& 你也看不懂那是怎么回事& 你看
本期我们要推的那个(知识产品)& 就是万维钢的& 精英日课
我当时跟他商量的时候& 我说你能不能做到日播&
其实我在说这话的时候心里是没把握的& 因为每天生产一篇文章&
你想想看那个负担& 万维钢说我算算啊& 然后他就翻了翻他的笔记本&
他说可以& 他说我的存货至少就可以干两年& 为什么& 因为他读书就是这样
每天读大量的书& 遇到好东西马上就摘下来& 然后批注一些自己的心得
你看我学习也有这个特点& 虽然我没有那么厚的笔记本&
但是我有印象笔记& 网易云笔记& 我一旦看到网上的文章之后怎么办
我觉得挺好& 立即把它存入& 但是光这个动作是不行的&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吧& 往往收藏的文章永远不会去看
我给自己下的一个标准& 就是我存的一篇文章& 我哪怕写一个字
我都得写一个心得& 这个心得不是为了出版将来是什么样
是为了跟这个知识形成一次互动& 说白了就是把这个新东西
缝接到我原来的知识结构上& 就是这个东西我抱回家
在我的货架上它搁几排几号& 这才完成了学习& 我们说一个题外话
很多人说学英语太苦& 我们能不能看美剧学英语啊
你看美剧的字幕组通常都是一句英文字母& 下面还有中文字幕
这样我不就天天在学英语吗& 你放心& 你学不会的
因为你是在一个很爽的流程当中& 你没有进入非舒适区& 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是什么& 你没有跟这个知识互动& 当然你说& 我就抱个笔记本
在这儿看美剧& 每看到一个生词我都记下来& 每看到一个句法我都记下来
那就叫学英语& 所以如果你仅仅判简单地判断& 说看美剧学英语靠谱不靠谱
这东西很难讲& 关键看你的主动方式& 再比如说我们开发的得到APP
那里面有很多非常精彩的高手& 给你打造的知识服务&
但是我们从来不敢夸口说这就是互联网大学& 为啥& 因为那种知识服务
有的时候你会非常轻易的把它消耗掉& 挂上耳机& 听罗胖怎么讲&
听王煜全怎么讲& 看李笑来怎么讲& 这不叫学习& 你只是把自己当个靶子
在知识的枪林弹雨当中承受知识的冲击而已&
知识的学习是你要不断地跟他互动的& 听到这儿& 你可能会说&
那人家尼古拉斯&卡尔写的那本书& 《浅薄》结论就是对的&
互联网正在让人类变得越来越浅薄&
可是你罗胖为啥刚才说你不同意他这个结论呢& 对& 我不同意
我不同意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语& 不是互联网让人类变得越来越浅薄
而是我们人类当中的一部分人& 甚至是大部分人&
在面对互联网这个新工具的时候& 让自己堕落得更浅薄
听出这个区别了吧& 关键的责任在谁& 不在互联网& 在我们自己&
这就牵扯到一句名言& 人类不仅创造了工具& 工具反过来也在塑造人类
此话怎讲& 你看& 在人类的所有文明史上& 但凡出现一个新工具&
他一定连接产生两个结果& 第一个结果呢& 就是这个工具产生的便利性
那第二个结果呢& 就是这个工具一定把原来的人类分成两大拨&
第一拨人是躺在工具产生的便利性上睡大觉& 去享受&
第二拨人是带着这个工具产生的新可能& 去探索文明的新边疆&
举个例子说& 最古老的发明之一就是轮子& 有了轮子之后
搬东西立即变得轻松了& 所以一部分人欢呼雀跃& 终于轻松了&
更多的时间可以休息了& 可是一定还有一部分人觉得
这个搬东西越来越轻松& 那我为什么还要跟这帮懒蛋在一起混呢
我为什么不装上我的全部家当走向远方& 去开拓我自己的土地&
家园和帝国呢& 你看人就是分成这两种&
可是人类是由哪部分人推动它的进步的& 当然是后一种& 我再举一个例子
你比如说就在此刻& 人类的人工智能技术&
正在把这个自动翻译技术推向成熟& 可能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大规模的适用
那他一定就把我们中国人分成两类& 一部分人说自动翻译都来了
我还用学英语吗& 那玩意儿多苦啊& 对吧& 我就拿个自动翻译机
我说一句中文& 给老外一放& 马上放出来的就是英文& 我交流无障碍
这部分人再也不会学英文了& 他躺在工具产生的便利性上睡大觉嘛
可是还有一部分人呢& 自动翻译技术出来了& 我跟老外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
所以我要踏着这个技术& 去跟他们抠那些交流的细节& 进入他们的主流社会
这就是后一种人& 他去开拓新边疆& 而后一种人呢& 是永远不得闲
永远非常辛苦& 你看几十年前就一些经济学家在预测
说你看人类创造财富的能力变得如此之大& 所以他们就预测&
将来人类的休闲时间会越变越多& 好像确实是这样&
你看2016年网上崛起了一个新的业务模式& 叫直播& 动不动一个网红直播
几万人& 几十万人& 上百万人在那儿看& 我其实有点不理解&
就是我觉得互联网创新挺好的& 可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有闲工夫呢
那确实& 就是因为互联网& 让一大部分人觉得什么都很便利&
买东西送回家& 然后大量时间可以打游戏& 看直播& 看影视剧& 但是对不起
这是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他们的时间确实因为新工具变得越来越多
可是你真到那些主流人群当中& 尤其是有钱的& 在事业上发展得比较好的
按说最该享受文明成果的是他们& 但是恰恰越是有钱人越忙&
越没时间休息& 你到北上广深那些大城市好公司里面&
就是业务发展的非常好的公司& 恰恰是彻夜加班的公司& 你看
新工具正在把人类又分成两大拨&
大部分人躺在那个越来越开阔的舒适区里面去享受
可是总有一小部分人带着满身的伤痛& 龇牙咧嘴
痛苦不堪地向那个非舒适区& 也就是学习区进发&
说到这儿你再看一眼我们今天节目的标题& 叫《怎样成为一个高手》
这我承认有点标题党& 是虚晃一枪& 因为表面上谈的是学习方法
但是说到这儿你该明白了& 其实我谈的是学习的真相& 所谓的方法嘛
那总结出来每个人都能用& 而真相是& 不是每个人都要学习的&
真正在学习的其实仅仅是一小部分人& 说到这儿& 就该回答我们今天节目
要做的那个广告& 万维钢开的& 精英日课& 付费订阅产品
在他写的那个发刊词当中有一段话& 我觉得写得真是好
他说人类原来的区别仅仅体现为智商&
可是智商这个东西在人群当中是正态分布的& 就是橄榄型& 中部永远很大
两头很小& 智商高和智商极低的人其实都非常少& 大家差不了哪儿去
可是认知这个东西就不一样& 它是幂律分布& 什么意思&
就是只有极少的人能够达到认知的高层& 为什么& 因为认知是学习得来的
你通过不断地练习& 不断获得正确的反馈& 然后你的认知是不断的蹿高
而把绝大部分人留在身后& 而在认知上&
高手和低手的差别那就是判若云泥& 听到这儿& 你可能会说
那这个世界是不是变得越来越不公平& 我觉得这话说的也不对& 为啥
因为世界确实分成了两种& 一部分人幸福地在生活& 你越来越休闲&
你越来越舒服& 而一部分人呢& 可能他的财富越来越大& 影响力越来越大
但是他付的代价也很大& 所以二者之间你自己选了&
************************************
罗胖死磕书目
《细节》&&【美】罗伯特&&西奥迪尼
&&一本全是套路的书&
完整且细致地揭示了失败和成功之间存在着的细节差别&
《万万没想到》&&万维钢
&&用有趣的实验& 数据来解读感性的事物
以前沿的科学视角解读生活& 为人们提供了认知的新方法&
《智能时代》&&吴军
&&只有2%的人能够跨越这场变革& 跟机器合一比融入人群社会更为重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作者挺辛苦,觉着文章好,就打赏几个积分呗~
打赏5个积分
大柔至刚最近的文章
最近的专栏文章
罗辑思维视频文字版更新
每周一更新上一期罗辑思维视频文字,目前已有三位小伙伴,欢迎更多小伙伴加入。另外,有不对的地方欢迎纠正。链接微信:lzg157,QQ:,暗号:视频文字。文末可扫描添加微信公众号:ljswwzb-update,公众号有标点符号版以及精简导读版。
(C) LuoFans V5.1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记忆力 思维脑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