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网络教育的教育。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_哲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57,220贴子: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这实是一个教育本质的问题。这虽属抽象的教育哲学问题,但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之中处处都有它的体现。从宏观上看,对教育本质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着教育目标的确立、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育评价标准、教育发展战略和各项教育方针、政策的确定以及教育投入、教育管理方式等等;从微观上看,对教育本质的不同把握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正确教育观的形成。因此,认真研究和明晰教育本质,对科学教育观的树立意义十分重大。
票牛教你如何买到热门、便宜、真实的演出门票!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这个问题是值得每一个教育者、受教育者特别是教育工作者问一问的。作为教育者(包括老师、家长、以及种种有着教育行为的人),如果辛辛苦苦的从事着教育工作,却连这个本质问题也没闹明白,那就是在贻误被教育者的前程,甚至是耽搁他们的生命。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人们更多地提及: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等等,但仔细想来,这些都只涉及到是教育的形式,是在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可并没有触及到“是什么”的问题,即教育的本质和核心,也就是没有解决教育到底是“为什么教”的问题。忽略了“为什么教”,就忽略了教育的“根本”,其结果也就必然降低了教育的效果。
为什么而教,或说“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一个很难回答(或说是一个很难回答得正确)的问题,要得到正确的答案不得不去“苦苦”寻找。寻找下来,你会发现,从古至今、从外到内,早已有了很多的说法:在古老的中华文化中,对“教育”是怎么看的呢?中有:“教者,上所施,下所效”;“育”为“教子使作善也”。也就是说在“古人”那里教育就是,教者以身示范,学者效仿而为,最终“使”其“作善”。古代大文人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作为教育者的老师,教给弟子的是:传给做人之道,授予生存之力,解疑思想之惑。关于教育,再早还可以追述到、、和。《易经·彖传》中有“蒙以养正”(其意译为:“启蒙(教育)是为了培养正道”); 《•修身》称:“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中庸》中有“修道之谓教”;《学记》中有“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当然不可忘记我们的“教育祖师”孔子, 他说:“,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当然,这些都是“古”有之言。然而,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当代不少名人对什么是教育也有不少言论,有人收罗了一些如下::“教育是要立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黄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除了这些中国人以外,外国人对“教育”也有许多精彩、精辟的论述:、: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 :教育即生长。杜威:教育即生活。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 :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慎严肃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 哈沃德·加德纳:什么叫教育?教育是让孩子体验发现世界是怎样一回事,教育者在其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更有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
在有关什么是真正教育的论述中,最应该受到关注的是在直接论述教育的一篇名为《论教育》的文中所说的:“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能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人,而这些个人又把为社会服务视为最高的生活问题。”他说:“但是人们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理想呢?是通过道德说教达到这一目标?绝对不是。言词现在是,今后将仍是空洞的声音,通往毁灭之路的从来都由关于理想的浮华之辞相伴。但是人格并不是由所听所说形成的,而是由劳动和行动形成的。因而,最重要的教育手段是促使小学生们采取行动。”。为此,爱因斯坦还十分明确地指出:“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也正是在这篇《论教育》的文章里,这位科学巨匠说了一段诙谐而令人难忘的话。他说:“会说俏皮话的人的下列说法大致不错,他把教育定义为:‘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这话真是“入木三分”、让人深思啊。不难看出,以上这些种种言论和说法,虽然言辞似有种种,其实都明显的指向一个问题,那就是所说的:教育就是为了“立人”,也正像所说“教育就是生长。”杜威进而阐发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这就是说,其它什么将来如何适应社会啦,什么将来如何做出成就啦,那其实并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家长和教育者的期望而已。这些所谓目标、未来之类的东西,原本是应该让孩子们自己去规划的,如果越俎代庖的替他们去设计未来,然后再让他们日后去实现,这无疑是一种“劫持”。这就是说教育只不过是为了“培养”人,而决不是在“武装”人。也就是说,教育应当使每个受教育者得到真正的成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受教育者去吸收。
请教:你的回帖大概也需要“智慧”一些、“知识”一些,既然别人一塌糊涂,那你就拿出一个“非常清楚”的答案来吧。我说“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真的需要认真地去“寻找”。因为“先进”的或“不太落后”的智慧回答、知识回答相信是有的,只是“相当多的人”并不“很”了解,需要去找找,才能找到,你要是找到了,请“示众”!
现在的很多学校教育 已经离经叛道了
教育就是你忘记了记住得东西,剩下的就是教育。
最不同意鲁迅先生的立人只说。立什么样子的,怎样的人呢。如果只是一个正常的世界观算不算立人呢。你如何立是你的事,他立不立起来是他的事。教育主要就是一种引导,而能把你引导成什么样子,你介绍什么内容,是你自己的事情。老师说过很多话,不是每句话都能够起作用,A听了三句,B听了五句,C一句没听进去。而最伟大的,是对每个人因材施教,而他起的作用就是引导,至于能把你引导成什么样子,不是老师说了什么,还是靠你自己,而老师的引导也能起一些作用。教育不应该是填鸭式的,而现在的教育就是填鸭式的,懂不懂,先教完了算。这也是立人一种解释,即使现在人误解了立人的说法,还是说明立人的提法有问题,为什么那么人误解呢。你说了一个什么,别人都误解你了。是别人有错误,难道你就没什么错误吗,不论你是什么想法,让人误解本身就是错误的。而我们从来不误解因材施教的做法,又说明什么呢。
教育是一种行为手段,不是行为目的。目的嘛,就是教人,自立自强,厚德载物……所以就教育来说可分为,心教,身教和文教。可惜啊,现在的教育,不说也罢……
真正的教育确实是一个应该好好探讨的问题
直降200!魅族 MX6售1599元起
这个问题,我想教育当然是要让人不盲目,就像有一盏明灯一样,干什么事情不要走糊涂路,那些矛盾的路线。应该要让人们都知道了解宇宙天地根本,万事万物的真相。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一切都应该围绕着人来服务,科技,理论,知识,都应该为人服务。而不是人活着为了知识,科技和理论。不知道怎样做人,不知道做人的快乐,要科技和知识有什么用呢?
如果你上网去艘艘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就可能遇到:在网上搜索到不少人举出哲学家的话来比喻教育:“当鞋和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脚被忘记,是因为脚处于“忘我”的工作状态中,工作得很好,于是在无形中忘了自己;反之,如果鞋不合脚,脚就会感到很别扭,由于工作不顺利,就会时时记起自己。同样的道理,当教育适合时,受教育的学习者就会忘记了自己在学习,甚至忘记了自己本身。在这种忘我的时刻,学习就有了活力,学习的能力自然就增强了,就学习的内容来说,平时要花几个钟头甚至几周才能“教”会的东西,现在也许有几分钟、几十分钟就足够了。对什么是教育的问题时“回答”说:教是为了不教。则更明确的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是为了不教”,这就不由得不让我们再回过头去体味一下说的那个比喻:“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忘记了所学的一切,那是什么留下来了呢?也就是说什么是一个人忘不掉的呢?人们忘不掉的只有自身的“能力”和养成的“习惯”(其实习惯也是一种能力)。习惯是忘不掉的,因为习惯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然而然的行为。而“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又是什么呢?这句话的真谛是告诉我们:教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们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自觉地成长。正像杜威说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继续不断的生长过程,在生长的每个阶段,都以增加生长的能力为其目的。”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就是要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激发孩子们进行自我教育上,也就是说,要在孩子们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让他们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让他们不断成长,让他们“自立”、“立人”。
就看人为什么而活?他想怎么活你就怎么教?你们认为人活着为了什么?
请注意杜威的这个观点:教育“以增加生长的能力为其目的。”杜威所说的这个“生长的能力”,应该说就是学习的能力、生存的能力。教科文组织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期和90年代中期分别有过两个报告,一个是《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另一个是《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是供教科文组织及各会员国在制定教育策略时参考的一份报告。它是由前、教育部长埃德加·富尔为首的一个聚集了各国著名教育专家组成的小组,对、美国、、、等23国以及联合国系统内有关组织进行了调查,并研究参考了大量文献后,于1972年5月写成。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是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极其重要的教育文献。这个文献是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提交的报告。该报告是历时三年在世界范围广泛咨询和分析的结果。它由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教育家、家、、、社会活动家和行政官员,从广阔深刻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的视野,论述了教育的作用和相关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教育思想,对教育工作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这两份报告中,很明白的指出了教育的这种增长学习能力和为了生长而增强生存能力的作用: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未来的学习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题。”因为,“人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并且只有通过经常的学习,才能完善他自己”。作为群体的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只可以无限接近客观世界,不可能穷尽它;作为个体的人,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永远也只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于是,教育就承担了完善人的重要作用。“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教育包括培养和发展一个人全部潜能的教养过程”。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人的本性向社会提出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向教育提出的任务。“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教育家在他的教学经验新体系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作为五大原则之一。就是说,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为了更好地促进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围绕更加尊重自然和尊重人的新发展模式的思想”规划我们的教育。教育“首先应为发挥今天还有明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一切潜力创造条件,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教育必须围绕着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亦即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学会认知”(learning toknow)——学会求知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要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获得“行”(做事)的能力,也就是要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共处的能力,也就是在人类活动中,要学会与他人一起参与,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也就是学会生存、生长的能力,学会做人的能力,以适应和改造自己的环境。报告特别强调: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建立在这四个支柱的基础上,而现在的教育“不顾其它的形式,越来越强调获取知识,而现在十分重要的是应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设计”。 应该说“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或说教育本质是什么,这本属于抽象的教育哲学问题,但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之中处处都有它的体现。从宏观上看,对教育本质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着教育目标的确立、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育评价标准、教育发展战略和各项教育方针、政策的确定以及教育投入、教育管理方式等等;从微观上看,对教育本质的不同把握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正确教育观的形成。因此,认真研究和明晰教育本质,对科学教育观的树立意义十分重大。
让我们重温一下“教育”的权威定义。
关于什么是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这样定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而《中国教育百科全书》对教育的定义概括为:教育活动实际上就是指一些人按一定意图去影响另外一些人的活动。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值得深入思考。一个是“增进”,这个词是增加和促进的意思,指对人的思想或行动起正面作用。这个界定词说明,教育活动的效果是要对人的知识和技能产生正面的促进作用。学生参加了教育活动,知识和技能就会提高。尽管提高的程度和提高的速度可能各有不同,有的学生会提高得快一点,认识得深一点,另一些接受相同教育的学生,则可能提高得慢一点,认识得肤浅一点。但只要受过教育,学生的知识或技能就会正增长,不会负增长。另一个是“影响”,这个词意思虽然与“增进”相近,都是指有目的地、有意图地对别人的思想或行动实施作用。但又有不同,“增进”的作用是单向正面的,而“影响”的作用既可能是对人的正面促进,也可能是对人的负面阻碍。就人的思想品德来说,与人的知识只有正增长的情况不同,参加教育活动既可能受正面的影响,也可能受反面的影响。学生既可能在学校里学好,也可能在学校里学坏。但学生只要是受到了影响,不论是好是坏,不论是正面的影响还是反面的影响,都是教育的效果。这也就等于告诉了我们,所谓“教育”就是去“影响”人,然而影响是可“正”可“负”的。而真正的教育,就应该是“正”的,是增加人的生长能力、“促进”人的生长,如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也如杜威所说:“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继续不断的生长过程,在生长的每个阶段,都以增加生长的能力为其目的。”
“激发进行”和“增加生长能力”的关键,就在于“激发进行”和“增加”上,这其实是告诉我们,教育不能仅仅是“灌输”那些“知识”(灌输仅意味着“资料堆积”),更重要的是教会“运用”知识的“本领”(会运用才说明“具备能力”)。“灌输”只能说明你有了一些“储备”,而储备的只不过是一些“死”的知识,只有学会了应用才能让死知识变成“活”能力,也就是说只有“会”运用才能真正“激发”和“增加”生长的能力。要知道“储备死知识”其实是一个“存储技术”问题,这是一个“知识性生存方式”,而使死知识“变成活能力”却是一个“智慧具备”问题,这是一个“智慧化生存方式”。知识,被定义为“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智慧,被定义为“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这就是说,只是“拥有”知识,而不知道运用、不会运用知识是不可能“改变”什么的,而“拥有”了智慧,学会运用知识,才真正具有了“能力”,才具有了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和“力量”。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性生存方式,更是一种智慧化生活方式。于是,教育就需要一个所谓“转识成智”的过程。所谓“转识成智”,主要是指人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之中所达成的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性”和“转化性”,尤其是指主体将客观的、外在的、他人的、情境的知识转化为个体自身的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的过程,也是增加生长能力和形成创造人格的过程。从知识对人的价值和意义上讲,“转识成智”既是人的发展的目的和途径,同时也是教育的目的和途径。这大概就是教育的本质吧。
现在,我们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结束对“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的寻找: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家蔡元培认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
蒙亨,没主见而畅行无阻。蒙卦没有元字,说明没头脑没主见,或者是隐藏起来了。这个状态就称为童蒙。这个没主见,其实就是无我的状态。难怪彖传云:蒙以养正,圣功也。蒙,也好比头被蒙了起来,无法与外界沟通交流。蒙这个状态是与屯有着密切关系的,卦象旋转180度,就是蒙卦了。屯卦是动乎险中,蒙卦是险而止。蒙卦明确的表明,蒙是为了求问,是为了系统的安全,以防系统混乱而崩溃。卦辞曰: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利贞,就是利于结果,究竟会是什么果,还是一个未知数,属于不确定性。为何要求问呢?不是实践出真知吗?人是天之骄子,不同于其他生命体,不能以其他生命体的特点来类比人,人也是不能象其他生物那样生活的,人是有思想的,有尊严的,这个尊严就来自他的思想。这个我代表了谁?有人说代表了老师也未尝不可,但是这个我显然是指的乾卦,在蒙卦的表现形式为九二爻,童蒙指的是坤卦在蒙卦的表现形式为六五爻,所以本质上讲,蒙,就是自问自答的灵修过程,形成自己思想体系的过程。那么为何说求学也是蒙卦的基本特点呢?因为人类是一个整体,人类的一部分人当老师一部分人当学生,本质上还是自问自答的。实践只能获取知识,不能获取思想。思想,要么是人类自创,要么是人类传承,没有第三条道路。蒙,不是纠结状态,而是一片茫然,空旷的状态。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这句话有多种解释,我介绍一下这个不常见解释。筮,表示求问,初筮告表示郑重求问。告,(牛,牺牲品)(口,祝祷),表示献牛祝祷,造字本义为用牛羊牺牲祭祀,祝祷求福。再三渎,《風俗通·山澤篇》瀆者,通也,渎则不告,通了之后,你就是老师了,无需再求告了。利贞,说明思想体系的成功建立。蒙,就是人们做事情要问为什么了,其他生物不会问为什么,是凭着本能行动的。蒙,就是建立价值体系,建立思想体系,确立行为准则最好时机,因此传说: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人之有德,是与其他生物的根本区别所在。蒙,育德之良田也,育德之良机也,播下圣贤之种,成就至善之果。蒙卦上下卦对换,形成蹇卦,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这与蒙卦的君子以果行育德,形成了呼应。蹇,险在前,见险而能知止。这与蒙卦的区别是蹇卦是险在前而知止,蒙卦是处于险中而不动。蒙卦的错卦为革卦,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革卦是蒙卦之德大显身手的时机。反过来说,要想进入革卦时期,必须走好蒙卦这一时期。我们现在常说要创新,这就是革卦精神,没有蒙卦的基础,革新创新,都是虚幻的。关于何谓童蒙,这里要做一点说明。童蒙不单单是指某些儿童,而是在某一方面几乎是一张白纸的都有可能是童蒙。比如没有工作经验的入职者,新兵等,凡是对该行业该领域一无所知者,均有可以称为童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就是要求君子勇于探索未知领域。育德,是播种和适当的管理,不需要花太大的功夫,德行自然而然随着时间推移自然累积。反身修德,要求君子在遇到困境时,停下来修补自己的德行,继续强化增加原有的德行,比如周文王羑里演周易。易经里说的德不是知识,而是思想,只有宏大的思想体系,才能承载各种不同的事物。筮,在易经中出现过两次(蒙卦的初筮告和比卦的原筮元永贞),占字出现过一次(革卦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占卜,占筮,自古有之。易经和其他神圣的书籍如圣经可兰经一样,具有很多奥秘,是天启之书,不能认为是完全出于有着诸多个人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作者之手笔。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是对我们最好的忠告,不要动不动就整天搞有神论,要么就搞无神论。有神论会引导人们走向迷信,无神论会引导人走向孤寂。占和筮都是在求告,在卦辞爻辞中的意思就是诚心诚意,使得自己进入童蒙状态。蒙卦的核心就是童蒙与我的关系,这个我就是播种者也是种子。彖传提到了蒙卦的两个重要概念:志应和刚中。这两个概念画龙点睛一般的表达了童蒙与我的关系。用现在语言表达,就是求学者要对所学有兴趣同时还要有坚定的意志,教育者也要因势利导诱发求学者的兴趣,最后达到双方心志相应状态。关于人的命是否可以改变,这点易经有明确的说明,答案是肯定的。从蒙卦看,什么样的人需要改命?命好的也需要改命吗?我个人以为童蒙是好命,不需要改,困蒙是不太好的,是可以改的。革卦九四爻就针对蒙卦的六四爻给出的答案:悔亡,有孚改命,吉。易经告诉我们,改命没有别的途径,就是要改变思想意识。关于教育,西方学者的很多观点尽管很不系统,时代局限性很强,我们也可以拿来蒙卦的观点做一个比较。比如英国著名女作家缪丽尔·斯帕克认为:何为教育?在我看来,教育是把学生灵魂中已存在的东西引导出来……放进一些那儿本来没有的东西……我不称其为教育。我称之为侵扰。 看起来这个女作家说的很精彩动人,但是与蒙卦的志应与刚中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说:教育是一种邻人钦佩的事情,然而需要时刻铭记在心的是,值得学的东西是教不出来的。
未完待续,估计要写一万字左右
教育能做到什么?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性么?人能变得不自私么?
关于教育,西方学者的很多观点尽管很不系统,时代局限性很强,我们也可以拿来蒙卦的观点做一个比较。比如1、英国著名女作家缪丽尔●斯帕克认为:何为教育?在我看来,教育是把学生灵魂中已存在的东西引导出来……放进一些那儿本来没有的东西……我不称其为教育。我称之为侵扰。 看起来这个女作家说的很精彩动人,但是与蒙卦的志应与刚中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2、英国作家说:教育是一种邻人钦佩的事情,然而需要时刻铭记在心的是,值得学的东西是教不出来的。这个观点有远见,但是啥东西是值得学的呢,估计他也无法描述。3、美国教育家埃里克斯●E●说:真正的教育导致不平等的出现:个性的不平等,成功的不平等,才赋/天才的极度不平等。因为不平等而非中庸、个体优越性而非标准化才是衡量世界进步的尺度。这点蒙卦早已点明:击蒙、童蒙和困蒙等。大家如果有,可以去网上找各种教育名言,来对比蒙卦阐述的教育原理,可以让大家在学习蒙卦的时候增加很多乐趣,会给大家很多启发的,也会避免很多误区与陷阱。蒙卦可以给我们日常学习有很多启示,但是这不是蒙卦的意义所在。蒙卦教导我们的是成圣之路,蒙以养正,圣功也。当今最优秀的教育理念和蒙卦相比都是自惭形秽的。蒙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意义不仅仅在今生,人类的思想是整体,一人成圣,全人类获益。以下我们从爻辞的形象描述中会发现,我们当今的诸多教育理念无非就分为这三大类:功利性,非功利性和中间派。功利性的教育在近代是绝对主流,这是科技时代高速发展的需要,这个发展至今还在快车道上行驶,我们的教育必定是要迎合这个发展的需要。物极必反,此时必然会有的声音,尽管微弱,也有一部分人在艰苦的实践着。在社会稳定发展时期中间派是主流,非功利性的教育势利要略强于功利性教育。功利性教育的后果就是人的工具化,非功利性教育的后果是人的自由化、自我性和偏执性,这两个结果是异曲同工的。这样的教育,都不可能使人成圣,不可能给人类带来希望的。人们只是知道贵族不是靠一代人能培养出来的,却不知道圣人是靠几十代人才能培养出来;人们知道羡慕贵族,却对圣人嗤之以鼻。下面我们来看看爻辞如何说。蒙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功利性教育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反过来也映射出了高速发展的科技社会必定是建立在健全的律法体系之上的。与初六相比应的是蒙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现代功利性教育给人的最显著感受就是困于牢笼,一旦毕业,就像刑满释放一般。发,指的是瞄准固定目标发射;吝,本意是艰难解读甲骨或岩壁上的神秘图文,引申为困难、恨惜。以往吝,表明功利性教育脱离了蒙亨精神,最终会走向困顿的死胡同,人们不得不读永远读不完的越来越多的越来越艰涩书。尽管人的读书能力和技巧也在不断随之提高。估计不久的将来就会发明大脑内置存储芯片,以解决人的功能不足的问题。关于“蒙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我要再说几句。这个是实字,指的是果实,内心的实在感。由于分工细致,人们必然困于一个很小的领域内,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很难感受到它的实际结果,每个人的工作与工作成果难以建立情感关系。不单单我们要远离我们的工作结果,不能亲身感受,我们也许还要远离我们生命的成果,那真是困蒙之吝呀。有一句名言,我稍加修改: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的生命实在是踏实。功利性教育的另一个极端是非功利性。所谓的功利性,是受教育者被迫于功利性的压力,这个功利性更多的是社会功利的要求,也是社会运转的需要。有压迫必然有反抗,非功利性教育思维自然就孕育而生。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完全从个人喜好出发,而从教育着的角度看,是意图通过给受教育者极大的自由空间,试图达到功利性的目的,这对教育着的自身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蒙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婚姻也是一种功利性行为,因此用勿用取女,表示反对功利性的各种压力,要求顺性顺欲而为,无攸利指的是没有任何当下的和未来的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行不顺,指的是与社会的乖悖的一些行为。蒙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上九爻与六三爻是正相应的,击蒙,指的是这种任性妄为的行为,只能存在于理想国,否则这种反叛行为必然引起社会冲突,造成双方的损失,这就是不利为寇。但是这时如果浪子回头,就变成了金不换了,这就是利御寇。
蒙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婚姻也是一种社会功利性行为,因此用勿用取女,表示反对功利性的各种压力,要求顺性顺欲而为。无攸利指的是没有任何当下的和未来的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行不顺,指的是与社会的乖悖的一些行为,反抗婚姻等社会礼仪制度对抗社会,行动起来是不能顺利的。蒙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上九爻与六三爻是正相应的,击蒙,指的是这种任性妄为的行为,只能存在于理想国,否则这种反叛行为必然引起社会冲突,造成双方的损失,这就是不利为寇,寇指的是敌对,这里特别强调的告诉我们,对待这样的孩子,打骂是绝对错误的做法。但是这时如果浪子回头,就变成了金不换了,这就是利御寇,御寇指的就是磋商谈判磨合,最后达到驯服的目的。唯有谈判磨合,才能达到上下顺的结果。御字,强调指出了如何与一般的受教育者的相处之道。综上所述,功利性教育的的缺陷体现在了两个吝字上,非功利性教育体现在了两个寇字和三个利字(无攸利、利和不利)上。非功利性教育与利纠缠不清,还带来了社会冲突的基因,因为一切社会冲突的本质源于此。而功利性教育最后不得不走向困窘,形成越来越多的死解难解,这是一切社会病的基因,一切社会怪现状均源于此。当然了,困蒙的孩子也会有一些出色的,成为科学家艺术家的,击蒙的孩子也会有个别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的,这也为困蒙和击蒙教育打了不少强心针,树立了宏伟的典范。我们现在来看看童蒙之道。蒙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前面提到过人类社会存在基石是德,是坤卦精神。这里的童,不单单指的是涉世未深,更重要指的是顺性谦卑,顺以巽也。不是所有的小孩子都是童蒙,而是那些柔顺谦卑中和的才算是童蒙,以区别于困蒙和击蒙。困蒙偏于执拗,击蒙偏于反叛。童蒙处于六五的尊位高位而呈现出柔顺谦卑状态,生命与智慧的种子就能在心田萌发。与之相应的爻位是蒙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包的本意是裹着胎儿的胞衣,在这里指的是对童蒙进行保护养育,而不是用教育者的理念破坏童蒙心中萌发的那个灵种。纳妇本意纳娶已经怀孕的女子,表明要用这样的心态对待童蒙的启蒙。子克家,说明唯有童蒙才是社会的真正的接班人。靠灌输洗脑培养出来的接班人是水中月镜中花。
任何社会,接班人的问题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可能,早已无足轻重。偏偏,却在浓墨重彩。
蒙九二和六五爻,一下子用了三个吉字,蒙卦的全卦一共三个吉字,都落到这里,说明了童蒙和包蒙的意义重大,价值非凡。这清楚的告诉了我们蒙讲究的是吉,而不能提前言利,利益与果效是最后自然而然的产生的。吉字的本意是王者对天地神灵的感恩与赞美,吉,善也,与凶相反。前面我们大体聊了一下蒙卦的表层意思,现在我们试着进一步探索蒙卦的奥秘。我们人类现在处于蒙卦时期吗?我们人类会有统一思想意识吗?我们全球当今的文化,哪一种处于困蒙,哪一种处于童蒙,哪一种处于击蒙呢?当今全球文化的主流是欧美文化,这点毋庸置疑,而把欧美文化归于击蒙系列,也是闭着眼睛都能得出的结论。其次以中国唐宋文化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尽管不是当今的主流,但是影响面也是不小的,同属于发展中的国家文化。由于佛教融入了中国文化,唐宋文化就基本变成了困蒙了,路越走越窄。欧美文化充分的发挥了击蒙的优势,巧妙的利用了利御寇的和见金夫不有躬的市场化的商品经济,迅速获利强大,尽管打了几次世界大战(不利为寇),但是通过把握了世界的资源分配权,而持续获利。经过一百多年的洗礼,中国的唐宋文化的形成的囧境基本摆脱,充分放开手脚,矫枉过正,走向击蒙的状态。尽管世界经济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推动下,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也面临着各种文化方面的困窘。作为击蒙姿态统治全球的欧美文化,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殖民的优势和利益在逐渐消失,新的经济增长点只能完全寄托在科技创新上。单单靠自由的市场经济,是不可能带来任何真正的利益的,掠夺就导致冲突,殖民难度越来越大。击蒙的获利优势本来就不大,历史大运一旦走完,立刻枯萎,唯一要避免的就是引发垂死挣扎的战争。未来世界的光明之路,必定是童蒙,包蒙。如果全世界的主流文化进入了童蒙期,那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辉煌最美好的时代。蒙,是任何个人、家庭、组织和社会的思想和精神发源地,什么样的思想决定什么样的人生,决定什么样的社会。蒙卦告诉我们,蒙就是讲人类心中的从天而来的那个元被蒙了起来,启蒙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关于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这个话题可以休矣。人的正确思想就是那个元。从卦象上看蒙为山下有泉,反过来就是蹇卦,山上有水。从历史上看,人类几次大的觉悟都是源自蹇难的反身修德。的《史记 太史公自序》说:“盖西伯拘而演;厄而作;放逐乃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有了足够厚的德,蒙元才能发芽生长。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这就是童蒙。知者不言,这就是包蒙。天赋至真之德,不可言。一旦做出了对世界的描述和判断,心里有了物象是非,那么赤子就与天割裂了。所谓一与言为二,一与二为三。人被抛出了大道,人的德,就不会再像赤子那样得天独厚。天下的至圣是谁?天下的王者是谁?童蒙也!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k12教育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