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法律意识制意识和法律修养ppt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 努力提高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
  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
  努力提高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
  蔡文才
  2月2日,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领导干部要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书记还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是新一届领导集体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催生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深刻阐述了&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明确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针&,强调了&三个依法&共同推进的基本要求,提出了&三个法治&一体建设的具体目标,部署了建设&五大法律体系&、落实&六大任务&,这些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了总依据、总遵循。
  一、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确保党员干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思想建党乃党建之源,制度治党乃党建之本。《决定》强调:&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一要准确把握守纪律、讲规矩的时代内涵。守不守纪律、讲不讲规矩,是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试金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八条要求&。这&八条要求&包括思想教育、健全制度和严格纪律3大方面的内容,思想教育是基础、健全制度是关键、严明纪律是保证。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总书记强调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何守纪律、讲规矩?总书记一针见血提出的&五个必须&,就是最好的&罗盘&。二要着力营造从严治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法治纪律。坚持做到讲政治、心中有党,强宗旨、心中有民,敢担当、心中有责,存敬畏、心中有戒。三要坚持不懈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决定》指出要加快形成&五大体系&,其中第五个就是党内法规体系,使管党治党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决定》强调,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一是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二是扎扎实实把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付诸实践。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法治理念、法制精神是法治的灵魂。要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实现良法与美德相辅相成、法治和道德相得益彰。三是恪守践行总书记&三严三实&要求。这是党员干部的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准则。
  三、坚持良法善治与领导带头相结合,不断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首先,要加快建设法治机关。建设法治机关,关键是要具备民主、责任、服务、质量、效益、专业、透明和廉洁8个要素,核心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其次,力促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领导干部必须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带头尊崇法治,厉行法治,运用法律手段和方式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第三,善于运用法制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要时刻绷紧法治这根弦,做到心中有法,虑必及法、行必依法。
  四、坚持依法秉公廉洁用权与自觉接受监督紧密结合,切实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这是对每个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最经常、最直接、最现实的考验,也是衡量国家法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总书记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一是务必用法律规范和约束公权力。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二是始终在制度笼子里用权。权力姓公不姓私。三是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做到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四是健全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要习惯在&聚光灯&下行使权力,在&放大镜&下开展工作。
  五、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紧密结合,努力在全社会营造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一要切实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法令行则国治&、&奉法者强则国强&。二要牢牢抓住全民守法这个基础。把全民守法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使全体公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在全社会营造遵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浓厚氛围。三要创新改进社会治理这个重点。要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和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能力,提高社会治理法制化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和谐稳定。
  (作者为市民政局副局长)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当前位置:
加强法治修养 培养法治思维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各级领导干部基本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晰&法治思维&的相关概念,厘清法治思维的培养路径。
  要明确什么是法治思维,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法治。亚里士多德认为,所谓法治,应包含有两重意义:已经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经过古今中外几千年法治实践的发展,法治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人们对法治内涵的揭示,至少已形成以下共识:第一,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法律能够担负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组织功能,在实现国家职能上起着最重要的、经常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虽然道德教化在治国理政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法治的重要补充,但&德治&从来就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与法治同等重要的治国理政方式。第二,法治是一种民主的法制模式。法制一般可分为专制的法制和民主的法制,但法治必须包含有法制而且只能是民主的法制。民主的法制要求国家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要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接受人民的监督。第三,法治是一种理性的办事原则。法治的基本意义是依法办事,这不仅是对普通社会成员而言的,更是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而言的,尤其是对手握重权的各级领导干部而言的。第四,法治是一种法律精神。这种法律精神就是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等等。法律精神是法律规范的根基,也是法律规范的升华。第五,法治是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在这种社会秩序里,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已经法律化和制度化,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都有明确的权利义务,每个法律主体都忠实地履行法定义务,积极而正确地行使和维护法定权利。
  法治思维是一个什么样的思维?所谓&法治思维&,就是领导干部在法律意识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思考问题的模式。它包括以下基本内涵或要求:第一,合法性的思维。这是法治思维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工作中,必须首先考虑行为的目的、权限、内容、手段、程序是否合乎法律规定,在对各种行为、利益诉求、期待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的分析中,把合法性评价放在首要位置考虑。第二,宪法法律权威的思维。这是法治思维的根本要求。法律一经公布便在全国范围内一体遵循,包括执政党在内的任何组织和位高权重的任何个人,即便是为了大多数人利益和良好愿望,也不能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宪法更是国家根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当前影响宪法权威的是宪法实施的监督问题。现实生活中,不是没有违宪的现象,而是缺少违宪审查的作为、决心和机制。第三,人民主权的思维。这是法治思维的本质要求。正因为法治是一种民主的法制模式,而人民主权是民主的本质体现。因此,法治思维也成为人民主权思维的本质要求。人民主权思维,就是做决策、定措施要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吸收人民的参与。第四,权利义务责任的思维。这是法治思维的内在要求。围绕权利义务来思考问题,这是法律思维的规则,也是领导干部需要培育的基本能力。法律问题说到底就是权利义务问题,法律关系就是权利义务关系。法律的价值在于保证公民的权利,进而需要规定其义务,义务是为了保护权利而存在的,责任因义务而设定,是权利义务衍生出来的。实践中,我们要避免陷入两个思维误区:一方面把道德上的权利义务与法律上的权利义务混为一谈。另一方面把法律上不同的权利义务混为一谈。第五,程序优先的思维。这是法治思维的重要要求。法治思维要求,以程序公正优先为常规,以实体公正优先为例外。换句话说,当程序法的标准和要求与实体法的标准和要求发生矛盾时,法治思维要求,程序公正优先于实体公正,宁肯实体上不公正也不能让程序上不公正。实体公正优先是人治的特征,法治强调程序公正优先。实体公正优先与程序公正优先也没有并重的可能,要选择法治,只能强调程序公正优先。 法治思维对领导干部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工作中如此重要,那么,领导干部如何养成法治思维呢?第一,加强法治修养,不断增强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是人们关于法治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它是法治思维的基础,也是我们自觉、主动和善于运用法治方式的前提。没有意识,就难以有思维,更不会有习惯性行为。因此,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首先要加强对自己的法治教育、培训,不断增强法治意识。第二,强化法治实践,逐步养成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习惯。法治思维的目的是为了以法治的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法治实践是法治思维的归宿,只有强化法治实践,才能检验、巩固法治思维。要多主动实践。对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问题,在众多的解决方式中,要首选法治方式或者以法治为主要方式去解决;要多咨询专家。领导干部不可能都是法律方面的专家,在解决问题时也会遇到法律难题,应当将行为的性质、解决问题的途径、法律后果、风险预测与防范等问题,积极咨询有关法律专家;要多借鉴反思。一方面以正面典型激励自己,自觉学习那些主动、自觉和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和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干部和事迹,另一方面以反面典型警示自己,对于那些坚持人治思维,在决策、执法和其他行使公权力过程中有法不依、滥用职权,给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害、损失而受到追究的反面典型,要吸取教训、引以为戒。第三,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营造法治环境。制度和机制建设是培养领导干部养成法治思维的重要保障。要更加注重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领导干部,形成培育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的动力;要更加注重提高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方面工作的法制化水平,使其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培育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的活力;更加注重行政监督和问责,对那些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领导干部,造成后果和消极社会影响的,必须实行问责,促进领导干部形成培育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的压力。(潘法律 作者单位:省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
            编辑:
     
版权声明:
①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中安在线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须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支付稿酬或作其他相应处理。
24小时新闻排行
安徽国内国际&&当前位置: >> 网络课堂 >> 教学课件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时间: 06:17:19&&&&浏览次数:1260 &&&&
&&&&&&&&&&
版权所有&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网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路896号 邮编:310012 浅谈如何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td align="right"
当前位置:
浅谈如何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胡萍(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审计局)
【时间:】 字号: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员干部素质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重叠加阶段,面对各种压力加剧,作为党员干部要切实做到依法审计、从严审计、实事求是,充分彰显审计法治的活力和伟力。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落马&大小老虎&在忏悔中最爱说的腐败理由就是&都怨我不懂法、不学法,才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中组部干部监督局在分析违法犯罪的多名原领导干部反省材料后也发现,81.4%的人认为与自己不懂法有关。&不懂法&几乎成为了贪官在忏悔时的&口头禅&。作为一名审计机关干部,应具备的审计法治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的高低,直到关系到审计服务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党员干部理当力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对不懂法的干部要坚决说&不&,既不能让不懂法的干部肆意妄为,更不能对不懂法的干部网开一面,也不能给不懂法的干部可乘之机。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基本战略方针,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员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素质,不仅事关依法审计、从严审计的质量和水平,而且对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服务国家良治目标至关重要。各级党员干部要适应法治建设的新形势,自觉增强法治观念,坚定法治信仰,把依法审计、从严审计作为行使权力的准则,做到抓建设、做工作、办事情,坚持事前国法行规&对对表&,事中在依法党纪国法&把把脉&、事后国法行规&查查账&,把依法办事渗透到审计机建设和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各方面领域、贯彻到各项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在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今天,我们审计干部务必要克服在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上的&本领恐慌&,关键需要从以下几个着力点入手:一是要牢固确立审计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一种&潜意识&,即依法履职的意识,牢记职权法定、有权不任性,明白自身职责在哪里、权责界限划在哪里,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审计法治思维的确立,就是把合法性作为优先选项,严格执行法定的审计程序,弘扬程序维护机会公平、中立公正、权利救济的内在价值。才能在法律法规的尺度内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也只有这样被审计对象才能让审计人员的内在素质所折服,不敢怠慢审计工作、自觉接受审计、落实审计。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自觉而坚定执行和贯彻宪法和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特殊监督权,体现出审计法治的权威性,帮助被审计对象整改问题,除弊兴利,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堵塞漏洞。做到监督与服务并重,在监督中强化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监督,让被审计单位和领导干部认识到&审计一次管理就规范,法治意识提高一次&;最终形成和促进审计机关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伟大进程中彰显审计法治活力。二是要结合工作岗位学法以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存在不足、不够用,产生&资不付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淡然处之,无动于衷。如果学都不去学,何来的能力提升,何来的认同和信服?有能力恐慌,就是要把能力恐慌转化为学习的动机和动力。新常态下,我们面临着更多新知识、新概念和新的内含的法治问题。当前,最紧迫的是要解决真学真信的问题,要结合岗位实际,按照&掌握共同的,熟读常用的,牢记本职的、了解相关的&的思路,把学法普法作为审计新人的第一课、作为审计干部必修课,作为领导干部的主题课,用好这一&克敌制胜&的法宝,特别熟悉掌握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新预算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与每个审计人员工作生活休戚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弄懂这些审计人员应当掌握的基本法律,不仅有利于维护个人自身权益,而且也使我们懂得如何自觉遵守和维护审计法律法规,在&法大于人治&框架下自由地开展富于成效的审计工作。同时要着力提高审计队伍的法治理论修养,提高审计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拓展和更新知识刻不容缓。要以打造一支结构优化、知识面广、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新型审计队伍为引擎,不断探索&云计算机&和大数据背景下,新的审计方式和技术,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深化和拓展AO和OA审计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实际操作运用,扩大和深化联网审计等,以新的审计执法队伍与新的审计手段、审计方式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执法效率和审计质量,达到执政为民、执法为民的目的。三是持续大力弘扬审计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审计机关越是现代化,越是信息化,越是要法治化。只有让法律法规融入审计人员血脉,根植审计机关肌体每个细胞,才能真正树立法治权威,彰显法治伟力。对我们而言,用好手中权力既是应该严守的本分,也是法律义务和政治责任。一是要做依法审计的表率。党员干部法治精神的强弱、法治精神境界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能否依法运转、依法办事。只有党员干部带头信仰法治、坚守法治、捍卫法治,带头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才能在实际工作实践中,把依法审计、从严审计不断引向深入。二是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树立正确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做到做事先做人,只有先做好人,才能做好事,从审执法办事应该有四知,既要知深浅、知是非、知廉耻、知轻重。畏法度者最快乐,守规矩者最自由。排除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从审之德,始终保持新时期审计人员崇尚法治的浩然正气,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置于审计法规制度的约束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三是要加大审计执法力度。审计不是儿戏,它具有稳定性、严肃性,既不能变通执行,更不能朝令夕改。当前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审计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强势推进审计整改工作事在必行,落实整改责任,加强跟踪督查,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敢于对违纪违法问题&敢碰&,说硬话、下硬手、严格程序,秉公执法,做到该查处的查处,该保护的保护,用移交案件的实际行动凸显审计的作用,树好审计机关的权威性、威慑力,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四是持续发挥依法审计的科学理念。在全面服务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伟大进程中,围绕全面依法治国,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发挥审计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和保障作用。审计监督的法律地位是宪法确立的,加强审计工作特别是对重大领域、重大项目、重要资金的审计监督,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格依法规范审计行为,做到履职到位不不缺位、尽责依法不越界。严格执行法定的审计程序,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要有准确的角色定位,不能越位、错位。要根据国家治理的目标不断调整审计机关的监督方向;紧紧国家治理目标,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在促进改善民生、经济区域良治,推动深化改革、促进反腐倡廉等任务方面,在更宽领域、更广范围、更高层面上发挥更大作用。以法治方式维护公平正义,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构建顺畅的沟通机制,使人民群众能够及时表达合理利益诉求,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健康发展。四是把依法行政实绩纳入考评机制产生办事效能。依法治官治权,必须坚持严字当头。必须把懂法作为党员干部上岗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之一。建立干部推进法治建设实绩的考核制度。对准备提拔或任命的干部要进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督促其重视学法、知法的工作,自觉加强学习法律,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要坚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严格规范党员干部权限范围,坚决刹住权力滥用。要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党员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并建立党员干部推进法治建设实绩的考核运行机制。对不学法不懂法不依法办事的领导干部,要严肃批评教育,不改正的调离岗位,从而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例外,让一切权力不任性在依法治国轨道上行稳致远。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如今,法治理念已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依法治国的宏图蓝图已全面开启,我们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定会敢为人先,通过法治思维转为法治方式来实现审计法治,依法行政,握好手中公正正义的妙笔,为这锦绣蓝图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胡萍)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办公厅  技术支持: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 审计署总机:010-  网站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金中都南街17号(邮编:100073) 备案编号:京ICP备号  建议使用分辨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