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树人街8号树人大学有摄影专业吗?树大艺术学院都有那些专业?

浙江树人学院_百度百科
浙江树人学院
树人学院(挂名浙江树人大学)坐落于主城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成立并经国家教育部首批批准承认学历的民办本科院校之一。[1]
学校创办于1984年;2000年,浙江省电子工业学校、浙江省轻工业学校(舟山东路校区)、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并入;2001年6月,浙江勘察工程学校并入;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
据2016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拥有杭州拱宸桥校区与绍兴杨汛桥校区,占地12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485万元;开设11个教学单位、40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26个研究机构;拥有专任教师800多名,在校学生16000余名。[2]
浙江树人学院历史沿革
1984年8月,学校开始筹建,省政协副主席、原副校长教授任组长,副主席和倪保珊同志任副组长,借用省政协(22号)办公室一间。11月,初拟校名为武林大学(系杭州古地名)。
日,人民政府下达《关于筹建武林大学的批复》,同意依靠省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力量筹建民办的武林大学,由省政协进行领导管理,纳入省教育事业发展规划。[3]
日,筹建中的“”改为“浙江社会大学”。
日,浙江社会大学首届董事会成立,通过浙江社会大学董事会章程、浙江社会大学章程、浙江社会大学基金会章程。
日,浙江省教育厅同意浙江社会大学试办英语外贸专业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学制各三年。
1985年9月,学校借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跃进楼”作为办公与教学用房。
日,省政协同意将“浙江社会大学”改为“浙江树人大学”。[4]
日,学校搬迁新地址:文一路翠苑新村二区浙江省电子技术研究所内。新校舍教学和办公用房约1500平方米。
日,省教委发文,同意学校筹建旅店管理专业,学制三年。[5]
日,省教委发文,同意学校增设餐旅管理专业,学制三年。
日,团省委同意建立共青团浙江树人大学委员会,组织关系隶属于共青团浙江省委员会。[6]
1989年,设置国际贸易系,下设国际贸易专业;设置园林建筑系,下设园林建筑专业;设置工商管理系,下设工商管理专业及餐旅专业。[7]
1991年,举行新校舍落成典礼,学校搬入新校区。[8]
日,省教委批复同意增设装潢设计专业,学制三年,按艺术类招生。
日,省教委批复同意设置金融专业,学制三年。[9]
日,省教委同意增设家政、建筑设计、会计电算化三个专业,学制三年。
日,同意建立民办的浙江树人学院。
日,省教委同意学校举办专科函授教育(包括成人教育)。[10]
2000年,浙江省电子工业学校、浙江省轻工业学校(舟山东路校区)、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并入学校。
2001年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学校出版发行《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1年6月,浙江勘察工程学校并入学校。[11]
日,省政府同意将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东校区(舟山东路22号)现有的147.5亩土地和2.7万平方米校区整体划转给浙江树人大学办学。[12]
日,浙江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招收外国留学生。[13]
2003年,教育部同意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
2003年5月,成立国际教育学院。[14]
2007年6月,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5]
2011年3月,学校语言学院正式更名为外国语学院。
2011年3月,物流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两个本科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学校本科专业数达到28个。
日,与常州大学举行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签约仪式。[16]
2014年,浙江省政府批准学校在绍兴柯桥设立新校区;学校召开三十周年校庆大会。[11]
浙江树人学院办学条件
浙江树人学院院系专业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11个教学单位、40个本科专业。[2]
学院专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17]
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18]
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秘书学、公共管理学、网络与新媒体[19]
信息科技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商务、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20]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质量与安全[21]
现代服务业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茶文化贸易方向)、物流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投资学、国际商务[22]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动画、工业设计[23]
外国语学院
日语、英语、朝鲜语(韩语)、商务英语[24]
继续教育学院--------------家扬书院
国际教育学院
--------------
浙江树人学院学科建设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25]
、(一级学科)、、、、、、。[26]
浙江树人学院师资力量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专任教师800多人,在编专任教师578人中,正高职称87人、副高职称167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43.9%;其中博士学位70人,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74%;聘请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又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专家、学者、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外聘一支近300人的教师队伍,其中50%以上外聘教师具有高级职称或职务。[27]
学校拥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9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教坛新秀4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2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31人。[27]
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3人获“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3人获“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人获省“育人奖”,11人被评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省“民办高校红烛奖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27]
全国优秀教师:唐颖[12]
、陈微[28]
省级教学名师:余克艰[29]
省教坛新秀:尹晓敏、刘文琦、邢丽、陆胤[29]
省级教学团队: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团队(2008年,负责人:夏晴)、土木工程钢结构方向教学团队(2009年,负责人:姚谏)[29]
浙江树人学院教学建设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重点专业4个,省优势专业建设项目1个,省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4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重点教材10门,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项目31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建有人文社科实验中心等11个实验中心,其中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浙江树人大学-杭州东忠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9]
国家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30]
省重点专业: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
省新兴特色专业:社会工作、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30]
省优势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30]
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日语专业2+1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9]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东忠科技实践教育基地、浙江树人学院—浙江红石梁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29]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城建工程实验中心、信息与电子工程实验[31]
省级精品课程:国际服务贸易、运筹学、国际贸易实务、数字电子技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国际结算、大学英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9]
学年,学校学科竞赛共获省级(含甲、乙两类)一等奖11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44项,其他各类45项。[32]
学年,学校学科竞赛共获省级(含甲、乙两类)一等奖16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52项,其他各类93项。[32]
浙江树人学院合作办学
“十二五”期间派出学生赴日本、韩国、、、、、白俄罗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换留学、双学位课程学习、文化交流、实习等370余人;接受来自韩国、美国、、德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来华留学生120余人。[33]
“十二五”期间选派教师赴、、、、、、、、等国家和地区进修、培训、讲学、参加国际会议、考察访问等139人次;聘请英、日、韩、德四个语种的外籍教师63人次;邀请国(境)外教授、专家来校讲学、讲座60余人;在2014年、2015年分别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中央财政支持“高水平国际化师资培养工程”非英语专业教师英语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教职工达136人次;2名外籍专家获得年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1名外籍专家荣获2014年度浙江省外国专家“西湖友谊奖”。[33]
2014年,学校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合作建设“中国-白俄罗斯环境友好产品研制和技术转化联合实验室”,与台湾正修科技大学成立了“两岸科技合作中心”。[34]
浙江树人学院学校荣誉
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优秀民办大学”称号。[35]
2011年1月,被浙江省红十字会、浙江省教育厅、共青团浙江省委员会评为“浙江省红十字示范校”。[16]
2007年3月,被评为“杭州市绿化模范单位”。[15]
2010年,被评为“杭州市高校保卫信息管理先进单位”。[36]
浙江树人学院学术研究
浙江树人学院研究平台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重点创新团队1个,省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1个[26]
,国家科技部服务创新研究重点基地1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协作组组长单位和全国优质民办高校211协作会联络处1个,校级研究机构22个。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陶瓷研究所[26]
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现代服务产业研究中心[26]
省重点创新团队:现代服务产业研究团队[26]
省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超微量研究中心[26]
国家科技部服务创新研究重点基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中心[37]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协作组组长单位和全国优质民办高校211协作会联络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
校级研究机构:民营中小企业研究所、茶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园林建筑设计所、软件研发中心、东亚研究所、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所、科学计量学研究中心、会展经济研究所、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食品与发酵工程研究所、浙江树人大学.宏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国际贸易研究所、社会工作与社会建设研究所、新数字媒体研究中心、因特网计算和智能系统研究所、地域文化与古籍整理研究所、大学生创业就业研究中心、旅游与休闲研究所、翻译研究所、设计艺术与墙文化传播研究所、学生体质健康指导研究中心、浙江树人大学·浙江驰江工贸有限公司研发中心[38]
浙江树人学院科研成果
2003年,获得浙江省重大科技贡献奖。2004年,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06年,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郑吉昌与夏晴合著的《服务业、服务贸易与区域竞争力》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二等奖。[39]
2008年,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项。2010年,科研项目外来经费超过千万元,当年省部级及以上项目33项,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2011年,周朝成的《当代大学中的跨学科研究》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40]
2013年,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研外来经费超过两千万元,获得浙江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1项。[34]
年,学校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课题266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重大优先主题等一系列高级别科研项目;获得政府委托研究、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等横向课题588项;获得外来科研经费10020万元。学校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5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全校教职工共发表论文6047篇,其中被SSCI、SCI、EI、A&HCI、ISTP收录及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831篇,一级论文117篇;共出版学术专著43余部,获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其它各类知识产权近300余项,制定颁布国家行业标准5项。[34]
浙江树人学院学术资源
截至2010年底,图书馆藏有中外文书刊120万余册,电子图书60多万种;电子阅览室拥有电脑200多台,电子资源有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数据库、Springer Link、EBSCOhost、World Scientific、Nowpublish等电子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国研网数据库资源、超星电子图书馆、Apabi电子教学参考书及大量多媒体光盘。[41]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1年5月获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为双月刊,中国统一刊号:CN33-1261/Z。主要栏目有民办高等教育、服务经济、民营经济、区域经济、管理经济、语言与文化、社会工作、茶文化、艺术与设计、教育教学管理、思政与法律等。[42]
学报“民办高等教育”栏目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工程,学报入选首届浙江期刊方阵工程、首届浙江期刊方阵工程、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获得“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及“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第四届、第五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称号、全国民办高校优秀期刊一等奖等荣誉。[34]
浙江树人学院学术交流
“十二五”期间,学校举办第二届现代服务业发展国际论坛、第三届现代服务业发展国际论坛、第四届现代服务业发展国际论坛、树人·正修友好交流回顾暨两岸高等教育发展论坛、中韩韩国语文学与韩国语教育研究、两岸四校交流研讨会、中日韩韩国语言文学及韩国语教育学术研讨会、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发展论坛、第六届中外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论坛暨中外校长论坛等国际/双边学术会议。
“十二五”期间,学校邀请来自韩国、日本、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意大利、澳大利亚、白俄罗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11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台湾正修科技大学合作开展超微量研究,获得科技厅“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合作项目;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开展中白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2项。[33]
浙江树人学院文化传统
浙江树人学院校徽
从象形上,绿色的部分与底部1984创建年份,构建出一棵树的造型,
与学校树人大学的名字契合。
绿色的树冠部分,可以看成为三个人的叠加,吻合学校“崇德重智、树人为本”的校训。
三个人的叠加,也有寓意“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大学崇尚学习、进取的意义。[43]
浙江树人学院校训
崇德重智、树人为本[44]
“崇德”之“崇”是推崇的意思。“德”,是道德、德行,也就是人的品质或品格。“崇德”即主张人要推崇高尚的品格,这是为人之本。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推崇德育的同时也要重视智慧的培育。
“树人”一词源于《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 谷也;一树十获者, 木也;一树百获者, 人也。”“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 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学校办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树人”,在于把育人放在首位,这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所在。1994年,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为学校十周年校庆题词:“树人为兴国之本”。[45]
浙江树人学院校歌
《树人之歌》
栉风沐雨,锐意果敢坚强。
桃李天下,滋兰九畹芬芳。
崇德重智,是始终如一的品格。
树人为本,是矢志不渝的担当。[46]
相约浙水之滨,我们一路同行;
相伴运河之源,我们一起翱翔。
浙江树人学院树大精神
艰苦创业,务实创新,敬业奉献[44]
浙江树人学院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董事长名誉董事长副董事长、[47]
终身名誉校长
董事会秘书长、党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陆桂芹[48]
.网易[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招生网[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招生网[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招生网[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招生网[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招生网[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招生网[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招生网[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报[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学院[引用日期]
.专业设置-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图书馆[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引用日期]
.浙江教育新闻网[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宋斌.浙江树人大学学报[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2-26.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浙江树人大学[引用日期]
通过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测...
提供资源类型:浙江树人学院招生网 &&
  浙江树人学院(挂名浙江树人大学)坐落于杭州市主城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成立并经国家教育部首批批准承认学历的全日制民办本科院校之一。
  学校创办于1984年;2000年,浙江省电子工业学校、浙江省轻工业学校(舟山东路校区)、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并入;2001年6月,浙江勘察工程学校并入;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1300余亩,建有杭州、绍兴两个校区,其中800亩的绍兴新校区正在建设中,杭州校区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485万元;开设11个教学单位、40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26个研究机构;拥有专任教师800多名,在校学生16000余名。
  浙江树人大学创办于1984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早成立的民办本科院校。2000年,经省政府批准,学校与周边的四所中专院校联合组建成立了新的浙江树人大学;2003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崇德重智,树人为本&的校训,继承和弘扬&艰苦创业、务实创新、敬业奉献&的树大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模式。30年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领域不断拓宽,社会声誉日益提升,初步走出了一条民办高校发展的独特之路。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300余亩,其中800亩的绍兴新校区正在建设中。杭州校区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藏书量200余万册,在校学生16000余名,涵盖经济、管理、文学、工学、法学、艺术等多个学科。学校建有管理学院等10
个二级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等3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环境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浙江省重点专业。此外,学校还成立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中国服务经济研究中心、陶瓷研究所、超微量研究中心等26个研究机构。
  学校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着力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全面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不断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大力推进英语和计算机教学改革等举措,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就业情况保持良好,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招生形势也十分喜人,录取分数均高于省控线20分以上。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发展战略,学科与科研建设成效显著。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学校确定了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学校现有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重点创新团队1个,省&十二五&重点学科7个。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诸多重大奖项。学校科研竞争力一直稳居全国民办高校首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深入实施&百名骨干师资培养工程&、&千人业师计划&、&教授培养计划&和&博士工程&等措施,大力支持和鼓励教职工提升职称和学历。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800多名,其中40%以上的教师具有副高以上职称,70%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各类人才60余人。目前,学校已初步建立了一支数量基本满足、结构基本合理、能适应本科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
  学校注重开放办学,致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目前,学校已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的60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每年均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赴境外高校研习、交流。学校现有来自世界各国留学生30余人,外籍教师近20人。
  薪火相继,励志践行。当前,学校正在全面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建设一所综合实力在全国民办高校中处于一流、部分学科和研究领域在全国高校中有重要影响的&教学服务型大学&而努力。
备注:院校库所收录的内容仅供考生参考,一切以院校官方实际公布为准。
报告小知识
本省关注最多的学校
优秀试卷推荐
中国美术高考网微博动态目前关于“艺术学校”的帖子有656个
排序方式:
来自Jul 15, 2007
来自Apr 25, 2006
来自Jul 16, 2015
来自Oct 21, 2015
来自Jun 24, 2011
来自May 29, 2010
来自May 14, 2013
来自Feb 17, 2014
来自Oct 29, 2015
来自Oct 29, 2015
来自Jan 5, 2009
来自Jan 29, 2015
来自Oct 29, 2014
来自Sep 18, 2012
来自Jun 6, 2014
来自Sep 25, 2010
来自May 13, 2014
来自Jul 1, 2011
来自Apr 25, 20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树人大学自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