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哪个皇帝咋回事

请问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它发生在哪个年代 - 跟谁学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例如“声乐”搜索吉安
请问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它发生在哪个年代
请问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它发生在哪个年代?当时日本处于什么时代?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756年-762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改元天宝后,他纵情享乐,宠爱杨贵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给宰相李林甫处理。李林甫对玄宗事事逢迎,私下却利用职权,专横独断。林甫死后,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继任宰相,更是排斥异己,贪污受贿,使政治日益败坏。加上当时土地兼并剧烈,贫富悬殊严重,政治、经济、社会渐呈衰败之象。 
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径,藉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胡人担任节度使。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的机会。 
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诚,生性狡诈;由于得到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使。安禄山见唐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便于公元755年,以讨杨国忠为名,自范阳率兵南下,很快就攻占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第二年,唐军在潼关溃败,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唐玄宗匆忙南逃,走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随行的将士在愤怒中杀死了杨国忠,又逼使玄宗绞杀杨贵妃,才肯继续起行,南下至四川。同时,太子李亨逃往灵武(在今宁夏境内),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将领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
后来叛军内部发生分裂,安禄山为儿子庆绪所杀。唐军联同回纥援兵乘机反攻,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不久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杀安庆绪,重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儿子朝义杀害。于是唐朝再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自杀,这场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才告结束。
日本历史学家邦光史郎在《日本史趣事集》中肯定地说:“杨贵妃最后葬在日本久津的二尊院”。日本传说:杨贵妃于安史之乱第三年(公元757年),与其兄杨国忠的儿媳徐氏、孙子杨欢一行乘船在日本山口登陆。当时的日本女天皇孝谦发现后,以国宾礼仪将她接到京城。后来,她又协助天皇平息了官廷内部的政变。孝谦天皇十分感动,认杨贵妃为御妹,并下诏京都,奈良等地为其塑像,建造华贵的宫殿。杨贵妃的故事还被写进日本的“物语”。在日本山口县油谷町久津的二尊院内,还有杨贵妃的石塔形墓,又名玉轮落,被列为本国文物古迹。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于公元755年至763年所发生的一场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唐玄宗耽于享乐,使国政先后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又放任边地将领拥兵自重。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发动兵变,翌年就攻入都城长安,安氏称帝。唐玄宗逃入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及后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在唐军的收复下,另一叛将史思明投降。 
758年,由于朝廷一项暗杀史思明的计划外泄,史思明发动兵变,杀安庆绪并称帝。至761年,史思明被其儿子史朝义所杀。翌年,唐代宗继位,并从叛军中收复洛阳。最后史朝义被李怀先逼迫自杀,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 
因为关羽放屁!你可以参考中国古代历史,这个事件发生与唐代,唐玄宗时期,安禄山与史思明叛乱;
以后要积分的 呵呵中文名称: 安史之乱 
发生时间: 755 
所属朝代: 唐代 
栏目关键词: 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事件介绍
事件介绍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756年-762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改元天宝后,他纵情享乐,宠爱杨贵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给宰相李林甫处理。李林甫对玄宗事事逢迎,私下却利用职权,专横独断。林甫死后,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继任宰相,更是排斥异己,贪污受贿,使政治日益败坏。加上当时土地兼并剧烈,贫富悬殊严重,政治、经济、社会渐呈衰败之象。 
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径,藉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胡人担任节度使。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的机会。 
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诚,生性狡诈;由于得到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使。安禄山见唐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便于公元755年,以讨杨国忠为名,自范阳率兵南下,很快就攻占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第二年,唐军在潼关溃败,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唐玄宗匆忙南逃,走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随行的将士在愤怒中杀死了杨国忠,又逼使玄宗绞杀杨贵妃,才肯继续起行,南下至四川。同时,太子李亨逃往灵武(在今宁夏境内),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将领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 
后来叛军内部发生分裂,安禄山为儿子庆绪所杀。唐军联同回纥援兵乘机反攻,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不久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杀安庆绪,重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儿子朝义杀害。于是唐朝再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自杀,这场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才告结束
相关问题大家都在看最新提问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易中天:安史之乱是如何发生的?
易中天:安史之乱是如何发生的?
安史之乱后,只能梦回盛世大唐。华清池没了杨贵妃的身影,唐明皇也不再指挥《霓裳羽衣曲》,摇晃的帝国勉强支撑,宦官专权、朝臣内讧、胡人添堵、藩镇割据。私盐贩子出身的黄巢,又用农民大起义踹了唐王朝一脚。公元907年,二百八十九岁的帝国终究咽了气。安史之乱为何会发生?平叛的过程为何如此漫长?为什么强大的唐帝国会从此由盛转衰?解答这些疑问,体会那段历史,请阅读《易中天中华史第十六卷:安史之乱》。易中天,1947年生于长沙,曾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在易中天看来,《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谱”,《资治通鉴》则是可供统治者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正因为如此,他认为汗牛充栋的各类中华史,大多没有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因此他将在直觉、逻辑和证据的基础上,书写人们“不知道和想知道”的历史。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作者 易中天第一章 开元新政大阅兵唐玄宗亲政后的第一件大事是阅兵。阅兵式庄严而隆重。二十万受阅部队在骊山脚下沿着河流摆开阵势,旌旗相连长达五十多里。他们的金戈和铁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们的军容威武雄壮。二十九岁的皇帝甚至身着戎装擂起战鼓,亲自指挥了军队的进退出入。三军将士山呼万岁。随后,玄宗发布了嘉奖令。陛下不无忧虑地指出,帝国的状况不容乐观,就像快要坠落的珠串。因此他希望,全体官兵能够同心同德,令行禁止,以忠贞不渝的精神和无坚不摧的实力,誓死捍卫大唐的江山社稷。很难说这些话是不是危言耸听。事实上,玄宗正式接管政权之时,大唐立国已近百年。这对于经历了四个世纪分裂动荡的中华大地堪称幸运,何况太宗执政的二十三年还号称贞观之治,他本人也成为各族人民的天可汗。之后半个世纪的高宗和武后时代,帝国仍然兴旺发达歌舞升平。尽管武则天称帝前后也曾乌云蔽日,但那黑暗是李唐皇室和部分官员的,不是人民群众的,甚至不是庶族地主阶级的。相反,由于武则天清除了关陇勋贵的势力,也由于她大力推行科举制度,贫寒之士反倒有了出头之日。唯其如此,帝国的大厦才不会因为她的血洗和屠戮而坍塌。实际上武则天是大唐王朝的掘墓人,更是它的守陵人甚至建设者。正如诸位在《女皇武则天》中读到的,唐太宗在维护既得利益的长孙无忌等人撺掇下,选择了能力最弱的李治为接班人。在他看来,这样就能避免因祸起萧墙而导致帝国分裂,自己的政治路线和一世英名也能得以保全。可惜英明的太宗皇帝忘记了,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没有能力掘墓的人往往也守不住陵。他当然也想不到,李治不但将帝国拱手相让,而且还是让给了一个女人。这才真是天大的玩笑。幸运的是,这个女人偏偏具有治国的能力。在她与高宗共同执政和独立执政的四十多年间,武则天保证了帝国长期和持久的统一,并让它充满活力。就连改朝换代,较之以前的宋、齐、梁、陈、北周和隋,也是代价最小的。更何况,她还把帝国交还给了李唐。可惜,由于历史不能假设,我们无法设想没有武后的高宗政权是什么样,更无法设想李弘或李贤的王朝。因为没有武则天就没有李弘和李贤,哪怕李贤是私生子。但似乎可以肯定,她至少没有把国家弄得更糟,尽管鼓励告密、制造冤案和滥杀无辜对世道人心无疑有着破坏作用。那么,玄宗皇帝的危机感从何而来?短暂而混乱的中宗和睿宗时期。无字碑位于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是武则天所立。有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此碑,有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说的意思。这是一段空洞无物和令人沮丧的岁月。当一群官员成功地将女皇武则天赶下台后,才突然发现她留下的空白根本就没有人能够填补,自己反倒在她的有生之年被夺权,后来又被彻底消灭。女皇交出的政权,则落入一伙既无德又无能的人手中,包括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唐中宗的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以及女皇政敌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如此奇怪的联盟,当然只会胡作非为。这就给了唐玄宗李隆基创造历史的机会,而他原本是与皇位无缘的。因为他的父亲李旦是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中宗李显的弟弟,他自己则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实在与九五之尊远隔重洋。这位王子后来能够成为大唐第六任皇帝,还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仅仅因为历史选择了他,他选择了政变。当然,也要拜韦皇后的愚蠢所赐。韦皇后的愚蠢在于太想当女皇帝,她的女儿安乐公主也太想当皇太女。她们甚至等不到中宗寿终正寝,就提前把他送进了鬼门关。此案虽然扑朔迷离,韦皇后一伙不得人心则大约是实,因此毫无悬念地便被李隆基就地正法。当时,李隆基才二十六岁,还很不起眼。政变得到了太平公主的帮助,甚至干脆被认为就是武则天的这个小女儿所策划。因为事情进行得易如反掌,背后肯定需要权力和金钱的支持。这两样东西李隆基都不多,太平公主却应有尽有。她在女皇的时代就很活跃,中宗即位之时又加封了“镇国”的头衔。唯其如此,事成之后她才会走到台前,蛮横傲慢地完成了把李旦变成皇帝的杰作。总之,太平公主认为现在轮到她大显身手。尽管当时她只能将李旦推上皇位,甚至无法阻止李旦将皇位传给太子李隆基,但她并不认为帝国就是那父子俩的。她的身上既然流着李唐和武周两个皇帝的血,小哥哥睿宗李旦又是那样地与世无争,那么,平治天下,她当仁不让。一心向往曾祖父“贞观之治”的太子和皇帝李隆基,也只好跟他那坚持则天路线的姑姑斗法。结果则一如我们在《女皇武则天》中所述,失败的太平公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结束了一个时代。从此以后,直到晚清,再也没有哪个女人能够如此严重地影响到中华帝国的政局。获胜的唐玄宗却感到了危机。他清楚地记得,成败只有一天之差。如果不是由于得到线人通报,抢先一步在七月三日动手,那么,死无葬身之地的恐怕就是自己,大唐也弄不好会再出现一位女皇帝,尽管她姓李。教训啊!结论却很简单,那就是必须集权,尤其是要把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事实上,太平公主之所以比韦皇后一伙更难对付,原因之一就在后者只知道买官卖官,手下尽是无能之辈;前者却不但控制了文官,而且收买了军队。当时的形势确实严峻。政事堂会议成员七名,四个是太平公主的人;宫廷警卫部队四军,也有两军效忠公主。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则掌握在退居二线的太上皇手里。太平公主正是靠着这位和事佬哥哥,一手遮住半边天的。显然,这其实是三个人的博弈,睿宗李旦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软弱或糊涂。他一生三让天下:第一次让给母亲武则天,第二次让给哥哥李显,第三次让给儿子李隆基,每次都不是高风亮节,而是精打细算。当然,是为自己。这一回事情的起因是天空出现了一颗彗星。按照当时的传统观念,应该视为上天神秘的警示。太平公主便让人放出风来,声称还发现象征皇帝和太子的星辰也都有异变。言外之意很明显:只有废黜太子,皇帝才是安全的。可惜公主机关算尽,却没有哥哥聪明。睿宗干脆宣布辞去皇位,那可就一了百了,彻底安全。他甚至对闻讯赶来匍匐在地的皇太子李隆基把话挑明:让位是为了避灾。你如果真是孝子,何必一定要等朕死以后再即位?所有人都无话可说。就连他保留帝国的最高仲裁权,也表面上是太平公主的阴谋诡计,实际上是睿宗皇帝的如意算盘。大事拍板,小事不管,这个太上皇当得游刃有余。可怜的儿皇帝却连自称朕的资格都没有,不过是李旦的打工仔和挡箭牌。看来,李隆基其实应该感谢太平公主的步步紧逼,否则他真是无法将自己变成帝国真正的当家人。尽管之前太上皇和他的关系很像董事长和总经理,大唐却不是公司。对于中华帝国来说,稳定是压倒一切的。稳定就要集权,而且必须集中在皇帝手里,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三家分红。难怪唐玄宗在接管政权之后三个月就要阅兵了。他就是要用这种方式昭告天下:新时代已经开始。因此他也要杀人,或假装要杀。本文节选自豆瓣阅读电子书《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
发表评论:
馆藏&21213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唐朝安史之乱后到唐灭亡 中间的这段历史是怎样的?都发生过哪些事情?
15回复 1688浏览
最近在看《唐史并不如烟》,从大唐开国、贞观长歌、武后当国、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看完了前5部。
到第6部元和中兴就找不到资源了(谁有资源 跪求)街上了解历史的JR很多,余下的这段历史说一说你知道的那些人和事&楼主一定字字认真拜读或者有关唐朝历史的书籍希望不吝推荐
都说我长得像周润发
其实我像刘德华
连个挽尊的都没有啊
都说我长得像周润发
其实我像刘德华
看在我姓唐的面子上,回你一下,就一下
有人说我是中国好室友
唐朝中后期可以算宦官专政的巅峰了吧,著名的甘露之变,皇帝彻底没有尊严与权力。就像玩偶一样。哎!唐这个朝代,上限最高,下限也是低的可怕!
唐朝也算是出道即巅峰的典型了。发自手机虎扑
记忆是靠不住的,它经不起时光的腐蚀,到最后残留的那些一鳞半爪,充其量只是你当初的一些斑驳碎片,最终忆秦娥都将不复存在。人生短暂,经不起等待。再曼妙的美梦,醒来后亦不过只是一枕黄粱。
可以参考东汉末年
引用5楼 @ 发表的:
可以参考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哦~
请告诉我速度升级大法!
中间是藩镇割据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6楼 @ 发表的: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哦~
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
欢迎添加公众微信号山人骑行,内有福利
引用8楼 @ 发表的:
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 被乱世左右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 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oh
欢迎添加公众微信号山人骑行,内有福利
引用9楼 @ 发表的:
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far-farther-farther-far-farther-farther-farther-far-far
引用9楼 @ 发表的:
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
引用9楼 @ 发表的:
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
咋还弄上歌词接龙了
都说我长得像周润发
其实我像刘德华
醉打金枝,郭子仪那些年,也算小盛世!
插科打诨,迷糊度一生!
引用11楼 @ 发表的: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从头~~
藩镇割据,泾源兵变,此后宦官乱政,顺宗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文宗的甘露之变,以及后来的牛李党争等。大体上宦官唱主角,一直到后来朱温带兵大杀宦官,唐朝也就差不多灭亡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51人参加识货团购398.00元53人参加识货团购528.00元100人参加识货团购289.00元236人参加识货团购269.00元729人参加识货团购249.00元219人参加识货团购444.00元87人参加识货团购238.00元249人参加识货团购388.00元242人参加识货团购299.00元119人参加识货团购155.00元17人参加识货团购159.00元220人参加识货团购609.00元安史之乱的原因 安史之乱的结局是怎样的?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756年-762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原因: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改元天宝后,他纵情享乐,宠爱杨贵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给宰相李林甫处理。李林甫对玄宗事事逢迎,私下却利用职权,专横独断。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756年-762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的原因: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改元天宝后,他纵情享乐,宠爱杨贵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给宰相李林甫处理。李林甫对玄宗事事逢迎,私下却利用职权,专横独断。林甫死后,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继任宰相,更是排斥异己,贪污受贿,使政治日益败坏。加上当时土地兼并剧烈,贫富悬殊严重,政治、经济、社会渐呈衰败之象。
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径,藉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胡人担任节度使。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的机会。
安史之乱的结局
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诚,生性狡诈;由于得到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使。安禄山见唐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便于公元755年,以讨杨国忠为名,自范阳率兵南下,很快就攻占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第二年,唐军在潼关溃败,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唐玄宗匆忙南逃,走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随行的将士在愤怒中杀死了杨国忠,又逼使玄宗绞杀杨贵妃,才肯继续起行,南下至四川。同时,太子李亨逃往灵武(在今宁夏境内),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将领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
后来叛军内部发生分裂,安禄山为儿子庆绪所杀。唐军联同回纥援兵乘机反攻,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不久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杀安庆绪,重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儿子朝义杀害。于是唐朝再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自杀,这场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才告结束。
编辑:新语
&未来网为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下属中央级新闻网站 如有新闻线索请发邮箱
日,江苏扬州。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之际,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学生在校园举行“铭记历史,勿忘国...
日,山东省济南市,在山大路附近的一家美术艺考培训班,来自省内各个地市的50多名高三学生埋头练习绘画,画室的墙上悬挂着...
近日,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的新晋校花陈紫haha在微博晒出海量写真,身材好过火爆一时的韩国女老师。
就读于四川大学的女神丁丁丁timo在微博晒出清新唯美写真,清新又带范儿。
萌萌小萝莉在微博晒出清新唯美写真,寒冬里让人眼前一亮。
近日,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萌妹欧阳柳穗儿在微博晒出写真,笑容甜美可爱,小萝莉范。
看新闻不过瘾来这里吐槽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
&&|&&&&|&&客服电话:010-历史故事精选
热门相关推荐阅读
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是谁平定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玄宗时期的政治事件,公元755年12月16日时任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率兵反叛大唐一直到公元763年2月17日才被镇压。安史之乱是大唐从盛到衰的转折点,也由此造就了此
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玄宗时期的政治事件,公元755年12月16日时任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率兵反叛大唐一直到公元763年2月17日才被镇压。安史之乱是大唐从盛到&衰的转折点,也由此造就了此后100多年的潘镇割据。因为安史之乱反叛者主要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因此才以两人的姓氏来命名为&安史之乱&。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一共两个人,一个是李光弼,另一个是郭子仪。
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郭子仪
郭子仪是中唐时期的名将,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太子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登基并且册封郭子仪为方节度使(灵武,在今宁夏灵武西),命其讨伐安禄山。郭子仪率军先后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郭子仪在安史之乱中的作用巨大,有人说因为郭子仪的存在才能大唐获得安宁达20多年,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郭子仪的权利很大但是朝廷并不猜忌他会谋反,郭子仪功高盖主但是皇帝也不会怀疑他。由此可见史书对郭子仪的评价之高。
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李光弼
李光弼和郭子仪是很要好的朋友,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建议唐肃宗(唐玄宗的儿子李享)提拔李光弼为大将一起平定安史之乱。论战功、论军事才能,李光弼要胜过郭子仪。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是&再造唐朝&的第一功臣。需要说明的是,李光弼并不是汉族而是契丹。
郭子仪和李光弼比较:
和李光弼相比,郭子仪主要还是在治国上,虽然郭子仪也是杰出的军事家,但是和李光弼相比就有点差距了。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是李光弼,被称为唐朝&中兴第一&,是&再造唐朝&的第一功臣。两人之间还有一个不同那就是民族性,郭子仪是汉族,李光弼是少数民族契丹族。
相关关键词标签:
全站最新文章
更多精彩请看下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史之乱是哪个皇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