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蒂斯女儿 孩子们

当前位置: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巴尔蒂斯(Balthus,1908——2001)是20世纪卓越的具象绘画大师。他成名甚早,纽约现代美术馆早在1956年即举办他的个人展。1980年威尼斯双年展特辟专室展出他的绘画,1983年巴黎蓬皮杜中心举行“向巴尔蒂斯致敬”的盛大回顾展。而在日,巴尔蒂斯以92岁高龄在瑞士去世时,世界各大报都以“20世纪最后的巨匠”赞誉他的艺术成就。2001年9月至2002年1月,威尼斯格拉西宫举行最大规模的巴尔蒂斯回顾展,展出250幅作品,完全肯定了他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巴尔蒂斯日出生于巴黎,这是闰年,每隔4年才出现一次的特别日子。他是归入法籍的波兰贵族后裔,父亲埃里克是专门研究杜米埃的艺术史家,母亲巴拉蒂娜是位画家。年轻时的巴尔蒂斯即认识博纳尔和德兰,诗人里尔克是他母亲的密友,他们发现巴尔蒂斯具有艺术天赋,鼓励他绘画。13岁时,巴尔蒂斯即为里尔克的诗集创作40幅插图,才华横溢。巴尔蒂斯是自学成功的画家,没有进过艺术学院,而是通过临摹名画直接体验绘画的本质。他在罗浮宫临摹过普桑的古典绘画,特别尊崇普桑和库尔贝。在意大利托斯干地区旅行时,见到弗朗切斯卡的壁画,也下功夫模仿,尤其是空间处理、人物与景物的清淡色彩与带有拙味的造型,对巴尔蒂斯的启示颇大。他从美术史上,对古典大师作品的研究入手,再综合个人现实生活经验,创作寓感性于理性的风景画,联系人与自然的对立,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和谐……巴尔蒂斯的家庭和当时法国著名的艺术家都有交往,这使幼年的巴尔蒂斯耳濡目染。虽然从小巴尔蒂斯没有受到正式的美术教育,绘画却成了他终生不弃的事业。日,刚好是闰年的闰日。父亲艾里奇(Erich)是美术史家,犹太人母亲芭拉提妮(Baladine)是画家.年长3岁的兄长彼埃尔·克洛索夫斯基(Pierre Klossowski)后来成为著名的超现实主义小说家、批评家兼画家。童年时代的巴尔蒂斯在家中的客厅里经常看到象征主义纳比派画家波纳尔(Pierre Bonnard)、野兽派大师马蒂斯(Henri Matisse)和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等巴黎艺术界的名流。曾有人说毕加索称巴尔蒂斯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画家”,此话真确性不得而知,但毕加索确实是极早购买巴尔蒂斯画作的人,那是巴尔蒂斯1937年画的《孩子们》。毕加索在1946年巴尔蒂斯于巴黎的一个画展中购得。毕加索本人并没有说,是贾科梅蒂告诉巴尔蒂斯的。其实巴尔蒂斯一生最知心的艺术挚友是贾科梅蒂经历巴尔蒂斯从小就对艺术有着广泛的兴趣,尤其是对绘画一道有着强烈的迷恋,在他13岁时就出版了一套为中国故事创作的连环画,虽然称不上是什么绝顶的作品,但画家的奇异气质却已经充分地显露出来了。巴尔蒂斯也是个孤独的画家,在现实中离群所居的同时,带着一层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他善于从普通平凡的生活场景中揭示人的心理活动,幼年时的偏执心理经常在画中体现,在或冷漠或平淡和诡黠的画面(《街道》、《山》)中似乎包含着一种莫名的思考。这种思考出奇地深刻,深刻中又溶入了一层诗意般的抒情气氛,更为客观的作用便是谁也无法说清画家的创作意图。1934年,巴尔蒂斯首次在巴黎皮埃尔举办画展,立刻得到了艺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时期他似乎迷恋这样的主题--临近青春期的小姑娘,内心唤起了对异性的渴望,性的意味的半梦半醒的状态(《镜前的少女》)。从这开始,巴尔蒂斯建立了一种超自然的非个性情绪的心理绘画,刻意在人的心灵深处探询索隐,弥漫在画中的是一层迷离的惆怅。巴尔蒂斯虽然从未受过正式的科班教育,但传统的古典主义绘画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品中无论是外表的姿态还是作品的布局,都体现了很深的古典主义烙印。在他的画中经常可见的圣安德列十字,(即佛陀胸口上的万字)以变形的人体出现(《阅读的卡嘉》),模特的头与脚、膝盖与肘部组成了这种特有的视觉模式,大概是一种形象向空间无限延展的概念。这种似乎是空间无限、时间无限的创意并非巴尔蒂斯所独创,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巴洛克时代变体艺术,当然巴尔蒂斯是否从其中得到借鉴,我们不得而知。1960年至1977年,巴尔蒂斯被任命为罗马法兰西艺术学院院长,这期间他访问日本,彻底地迷醉于浮世绘艺术中。他绘画的色彩变化更加微妙,整体强调一种艺术装饰感,利用统一的视觉效果,凝造了一种介于东洋西洋间的特殊观感。这次日本之行,巴尔蒂斯还有一个对他人生来讲更大的收获--他结识了做他模特的日本女子山田节子,不久这个异国美人儿成了他的第二任夫人。巴尔蒂斯对这位娇柔的太太十分宠爱,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以山田节子为原形绘制的(《红桌日本女子》、《黑镜日本女子》)。浪漫主义、印象派运动把绘画从古典主义割裂的静止发展到了运动乃至分散的艺术模式,而巴尔蒂斯却重新把&静止&请回了绘画,他的一些作品中,画面所呈现的景象似乎永远地停留在那里,超越了语言的描述看不到&何所来,何所去&,这一点作得比古典派还要绝对。在《飞蛾》一画中,女体似乎是要捕捉灯前的飞蛾,但她的动作却令人匪夷所思,使轻柔的,亦或强烈的,还是不经意的?这没有来由的动作贯穿了画面,静止的一刹那有着一种怅惘的神秘感。这幅画在巴尔蒂斯的创作生涯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意义,以前他使用传统的油画颜料作画,从这幅画开始他采用酪蛋白调和的颜料作画。由此而制造出的优美雅致的肌理效果,并使厚涂的颜料表现出各种色调的微妙变化。巴尔蒂斯天性敏锐孤僻,爱好文学,特别是他对猫儿的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还为自己起了&猫王&的绰号。在他的许多作品中,猫以旁观者的形象出现(《起床》),带有一种浓厚的情绪色彩的心理描绘,实际上是他对人类隐私揭示后的自我暗示满足感的体现。谜一样的气氛中弥漫的是不安的暗示,猫的形象正是这种暗示的最好诠释。70年代末,巴尔蒂斯隐居瑞士,并把自己的工作室也搬到了那里,云杉清风,夕阳晴雪使他的艺术更加纯粹、更加个性化、也更加充满歌吟式的感情(《休息的裸女》、《侧立的裸女》)。这个时期的作品中,人物总是处在似睡非睡的朦胧状态,女体有着椅中象花般的不胜凉风的娇媚之态,倦怠的梦境与冷酷的画面形成巨大的反差,使整体基调充斥着闲逸和轻松,同时画家又大量使用柔适的颜色为作品增添云石般的光华感觉,有效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巴尔蒂斯对于中国和中国艺术抱有极大的兴趣,在其作品中可以发现东方艺术对他的巨大影响。1995年6月,“巴尔蒂斯画展”来华展出,其女儿代表年迈的画家出席了画展开幕式,并宣读了父亲致中国观众热情洋溢的信件,对于不愿宣扬自己的巴尔蒂斯来说,这是极为罕见、非同寻常的举动。巴尔蒂斯对中国观众说:“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时光已逝,我不复孩童,而成了88岁的老翁,是如今所谓著名画家的那种人,几乎到处都办我的画展,甚至在中国!然而,切勿以为我是大师!我不喜欢当代绘画。我不得不创造一种可以传递事物之神并表现我所见到的现实之美的绘画;
而时下的画家作画,是要表现他们那个'个性',却忘记了共性才重要[2] …我恳求我的中国朋友,不要受现在西方的影响,而今此地只是一片极度可怕的混乱!请你们惠顾我的衷曲,因为这是力图走出20世纪末大混乱的人所创作的作品”。巴尔蒂斯一段简短而质朴的话,不仅阐明了艺术真谛,而且表现出一种人生境界,对于从事艺术创造者和普通人都有非同一般的启示意义。
巴尔蒂斯的世界是纯平面的、纯静止的,延展开的平面象一张幼稚而无形的网,似乎在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永恒存在超脱那无时不在的时间--从古而今,再也没有第二个人能如此将时间玩弄于掌上,完成一种纯粹的理性膜拜。
分享给好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第一步 打开微信底部扫一扫
第二步 扫下面的文章二维码
第三步 右上角点击转发
相关文章Relevant
■ 点击上面蓝字一键关注 ▲QIBU生活微刊建议在WIFI下观看,土豪请随意~~1、每一次接吻 会消耗体内至少12个卡路里科学家指出:...
我是主播 贝妮~(微信号:Voaoao)每天提供最热门、最火爆、最精彩的视频!口味有点儿重喔~笑死!笑死!笑死!如果觉得这些还...
【最费脑力的14部电影】《盗梦空间》、《记忆裂痕》、《生死停留》、《死亡幻觉》、《禁闭岛》、《穆赫兰道》、《蝴蝶效应》、...
现如今,飞机以舒适、方便与节省时间等原因成为出行首选的交通方式之一.可你是否知道,为何不能喝飞机上的冲泡茶饮,又为何在...
感知CG,感触创意,感受艺术,感悟心灵 在CG世界的一期中我们展示了 Vince Low的一部分作品,今天再次翻看CG网站时发现他的...
因女儿未出世便患肿瘤,柴静离职后首发雾霾调查.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看完这些,才知道雾霾的真相.震撼!震...(2)毕加索的影响
毕加索是西班牙人,也是立体派的创始人,在立体主义时期,有人称他的作品“像碎了一地的玻璃”,他的画通常被画面中的不同的线所分割,
比如垂直的,平行的或者相互交织的,人物和背景在线的分割中,形成大小不等的块面结构,
《亚维农少女》(见图24),画面中5位女
子姿势动态各不相同,画中底部有一组水果,作品中不
管是背景还是人物都以生硬呆板的形象定格在画布上,
人物的色彩被归纳的雷同,色块上有形状不一的几何形
块面,使画面非常具有装饰形式意味。以一种不同于大
众艺术的秩序,构建了一个
独特有意味的秩序和形式。 (图24)毕加索《亚维农少女》
巴尔蒂斯被毕加索称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画
家”,巴尔蒂斯的作品《孩子们》在“美术”画廊展
览时被毕加索购买,它们之间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
巴尔蒂斯绘画中归纳的运用,也和对毕加索的吸收与
学习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如他的作品《蛾》(见图25)。
图品呈平面化结构,图中人物的姿势在瞬间凝固,人
(图25)巴尔蒂斯《蛾》 物身体以及周围背景融合在一起,同时又被分割为不同的块面结构,如人物做为长方形的体块立在画面三分之一的位置,油灯瓶为圆形,灯为长条圆柱,物体色块单一,没有细微的转折过
度,画面中黄蓝相间的块面体,在画面有衔接作用。
(3)浮世绘的影响
浮世绘,是江户时代日本兴起的一种具有民族特色
的绘画艺术,浮世绘作为一种平民艺术,描绘的也是日
常的生活,情景,但是并不是对生活的照搬照抄或临摹,
而是用规范的手法对人物生活场景的外形和色彩进行
归纳总结,简化,使画面具有样式美感,在描绘女子时(图26) 《日本浮世绘》
会刻意的拉长她的身体比例,使其看起来苗条,柔美。使人体尽显美丽(图26)。
巴尔蒂斯娶日本女子---出田节子
小姐为妻,这也为他与浮世绘艺术搭起
了桥梁,如他的作品《红桌旁日本女子》
(见图27)在这幅画面中,块面感、结
构感都很强,画中的女子就是他的日本
妻子,她的身体修长,在画中所布置的
位置正好作为分割线,将画面分割为两
个部分,呈三角几何形状,同时方形的
地毯与之呼应对比,画中出现了横、竖、斜、长短不一的线,将画分割成不同的块面关系,显现出所处的生活场景。 (图27)巴尔蒂斯《红桌旁日本女子》
第三节 巴尔蒂斯归纳的表现形式
(1)运用明暗进行归纳
运用明暗对画面进行处理,是巴尔蒂斯用于归纳的一种表现形式,他的画中通常明暗对比强烈,明暗间的中间层次被有意识的削弱,空间纵深感和微妙的细节变化也被减弱了,但是画面的平面性加强了,达到了删繁就简、行简意赅、秩序井然的画面效果。
比如他的作品《房间》,作品中一侏儒
拉开窗帘,一只猫在墙边的桌子上,一裸女伸
展着躯体躺在椅子上,这三者在画中构成了稳
定的三角形构图,从明暗关系来讲,
窗帘,强烈的光线把原本方形的窗户,切割为
三角形的窗帘和不规则的四边形亮面,同时逆
光中的侏儒作为暗部的黑色块打破了四边形(图28 )巴尔蒂斯《房间》 亮块,光束照射在女裸体上,形成了近似三角形的亮面,同时身后露出的沙发背呈四边形亮块,猫与后面的两张桌子以及桌子上的摆设,都被淹没在暗部的色系里。在光的照耀下所形成的明暗,在构图中呈现为形状不一的几何形,共同分割了画面,使作品具有整体性,节奏性,呈现出秩序井然的效果。(见图28)
作品《永远不会来到的日子》亦是如此,窗外的建筑
被归纳为四大块面,窗户内框在明暗对比中,成“丰”字
形,黄色桌子,及猫咪、人物身上的明暗对比强烈,几乎没有中间层次的刻画,言简意赅,节奏
感强,同时又不失神秘感。(见图29)
再如他的绘画作品《几株有树的大风景》又称《三角形的田野》(见图30),望眼看去,画面只有明暗两个面,近处暗部的色调在画面中被光线切割为两个三角形,亮部整体呈四
边形,在四
为多个大小不等的三角形,画面并
亮部与暗部均有几株如同人一样
作为黑色块点缀在换面中,人与动
个关系中,在最上
方的三角形中,一个黑的色块如同眼睛一样镶嵌在明亮之中,如同顾城的诗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2) 运用色彩进行归纳 巴尔蒂斯同样擅长用色彩对画面分割归纳,他作品中的颜色大都灰暗古典,不过色与色之间的倾向是明确的,他弱化色彩中间的过度,但是色与色之间构建成几何图形,分解组建画面,虽然画面的立体感减弱了,但是平面感被加强,使画面具有现代感、装饰性及趣味性。
比如作品《金色的果子》中(见图31),一位女孩在画面左侧手持金色果子向画中靠,另一女孩侧躺在沙发上休
憩,这是巴尔蒂斯构图中体块方向的表
现手法,对于色彩的运用,前倾的少女,
上衣是米黄色,下身橘色,衣服上没有
太多的中间色调,手臂身体呈圆柱体;
躺在沙发上的少女上衣的紫色与里面
的蓝灰色,没有拉开太大的关系,下身
的绿裙没有体积感,但是因附在身体上
所产生的衣褶,装饰意味十足;画右端
桌角上的摆设被归纳为自身统一的固有 (图31)巴尔蒂斯《金色果子》 9 )巴尔蒂斯 远不会来到的日子》 边形中又被划分不因此显得呆板,倾斜婀娜的小树,(图30)
巴尔蒂斯 物分布在明暗两《几株有树的大风景》
色,沙发的颜色,后面橘色的桌布,桌上浅色的摆设,以及暖色的柜子都以平面化的样式分割了画面近中远的关系。
又如作品《一棵树的大风景》(见
图32)画面中有冷暖两个色调的对比,
暖黄色的土地,蓝紫色的房舍,以及蓝
色天空,一棵深色秃枝无叶的大树贯穿
于房舍、土地、蓝天之间,形成统一整
体,同时长短不一的直线在画中构成网
状结构,把换面分割成不等的四边形,
(图32)巴尔蒂斯《一棵树的大风景》
光线照耀后在地面上形成对比强烈的亮黄,分割出三角形的结构。画中的人物背身向光明走去,画家色彩归纳到位,用笔简练,意境深 远,使画面凝聚着静谧而圣洁的神韵。
(3)利用图案进行划分
巴尔蒂斯晚期的绘画中,人物与环境的空间感削弱,多了一些样式多样,图案优美的花纹,图案被广泛应用在人物服饰、地板、沙发、墙壁等上面,他作为巴尔蒂斯画面中的绘画语言起到分割画面,突出形式感的作用,装饰作为画面中独特的构成元素,协调着明暗关系,与色彩关系,如同一个平衡两极的砝码,使画面既有形式感上的多彩,又有着神秘的秩序。
例如作品《土耳其房间》(见图33),画中的
女子是巴尔蒂斯的第二任妻子---出田节子,她坐
在靠墙的沙发上照镜子,女子侧着脑袋,与镜子有
一种疏离感,雅致的
的绿色墙纸,镶嵌着
四边形的窗户,地面 (图33)巴尔蒂斯《土耳其房间》
暖色调的地毯与墙面相映,圆形的桌子,长长的桌
腿将地毯与墙壁衔接,女子粉色的衣装与沙发上的
两块色调相互拼接,整幅画的色彩沉稳而别致,彰
显着节奏韵味和异国风情。
(图34)巴尔蒂斯《猫照镜(一)》 《猫照镜》是经常被人谈论的经典作品,共有巴尔蒂斯去世后首次举行大规模回顾展,展出的作品大都是从海外各大博物馆或私人手中借来的,除了油画外还有铅笔素描、水彩写生以及画家生前的用品等。巴尔蒂斯(年),波兰裔法国画家,原名巴尔塔扎.克洛索夫斯基.德洛拉(BalthasarKlossowski de Rola),巴尔蒂斯是他的艺名,他曾被毕加索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他最擅长画青春期的少女和猫,也有人说他有恋童癖。 这幅是巴尔蒂斯最具争议性、引起巨大轰动的作品《吉他课》(Guitar Lesson),1934年,私人收藏,该画描绘的是同性恋女教师利用教吉他课的机会,把一名裸体女生放在自己大腿上进行猥亵的场景。2000年巴尔蒂斯在世时曾接受英国电视四台的采访,他向记者解释当时画那幅画的想法:“我记得我当时一贫如洗,唯一摆脱贫困的办法就是制造“丑闻”,这个方法非常奏效。”该画曾免费放在纽约现代美术馆进行长期展出,但后来遭到了美术馆的一名女董事的强烈反对,不得不取下。 巴尔蒂斯的另一幅代表作《房间》(The Room),1953年。躺在沙发上的裸女、拉窗帘的侏儒和在一旁静静观察的猫构成了这幅画。 代表作《街道》(The street),1933年,现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1937年的作品《孩子们》(Children),这幅画被毕加索买下,现藏于法国巴黎的毕加索博物馆(Musée Picasso)。 代表作《山》(The mountain),1937年,现收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这是“四季画”的第一个季节-夏,后三个季节一直没画。画中的地点是瑞士伯尔尼高原。 《纸牌游戏》(The Cardgame),1950年,现收藏于西班牙马德里的提森-博内米萨博物馆(Thyssen-Bornemisza Museum) 《单人纸牌》(Patience),1943年 1937年的作品《白裙子》(The White Skirt) 《红色桌子旁的日本女子》(Japanese Girl with by the Red Table),1967年,他的妻子山田节子为此画和下面那幅画中的模特。 《黑色镜子旁的日本女子》(Japanese Girl with a Black Mirror),1967年。
《镜子里的猫》(The Cat in the Mirror),1990年 《The Victim》,1938年 1949年的作品《裸女与猫》(Nude with Cat),现藏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画家和他的模特》(Painter and his Model),1981年,现藏于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 《三姐妹》(Three Sisters),1954年,私人收藏。 《三姐妹》(Three sisters),1964年 《三姐妹》(Three sisters),1964年,私人收藏 《三姐妹》(Three sisters),1965年,私人收藏 《客厅》(Drawing room),1942年,现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客厅》(Drawing room),1943年,现收藏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s)。 《梦》(The Dream),1955年,私人收藏 《金色果实》(The Golden Fruit),1956年 《兵营》(The Barracks),1933年 1955年的作品《壁炉前的裸女》(Figure in Front of a Mantel) 1982年的作品《拿丝巾的裸女》(Nude with a Silk Scarf) 1948年的作品《房间》(The Room),现藏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园(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 1980年的作品《裸睡》(Sleeping Nude) 1957年的作品《The Toilet》 《飞蛾》(The Moth),1960年,现藏于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 Centre Georges Pompidou)。 《幽灵的惧怕》(The Fear of Ghosts),1933年,现收藏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艺术博物馆 《窗边少女》(Young Girl at the Window),1957年,现收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Andre Derain》,1936年,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自画像》(Self-Portrait),1940年
《Portrait of Baroness Alain de Rothschild》,1958年 《有树的风景画》(Great landscape with trees),1955年 《风景画》(Landscape in Chassy),1957年 《风景画》(Larchant) 《风景画》(Montecalvello),1979年 《风景画》(Pastoral),1960年 《夏日时光》(Summertime)图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研究、学习,请勿商用——— 关注最绘画 和最美的视界相遇 ———专业、学习、交流、分享个人微信:art1928(添加请备注职业)最绘画(ART-1928)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ART-19281.视觉艺术之美与绘画生活分享。2.优秀艺术家绘画、插画作品推荐。3.名家艺术衍生品推荐热门文章最新文章ART-19281.视觉艺术之美与绘画生活分享。2.优秀艺术家绘画、插画作品推荐。3.名家艺术衍生品推荐&&&&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 用摄影向巴尔蒂斯致敬
原久路:时-光交响用摄影向巴尔蒂斯致敬
原久路:时-光交响CBSi中国·蜂鸟网 作者:毛卫东
[转载] 日 05:37
   原久路(Hara
Hisaji)1964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86年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专攻造型学。1993年,原久路移民美国,曾担任美国科学技术网摄影指导,并在纽约NHK担任希拉里·克林顿的独家摄像,担任多部纪录片、电视节目的摄影和导演。2001年回到日本后,原久路开始了独立摄影师和摄像师的生活。  卡蒂亚在读书 摄影/原久路   卡蒂亚在读书 1974 绘画/巴尔蒂斯   在日本,他找到一座日本大正时期(年)的建筑物,这座使用到昭和40年(1966年)的私人诊所激发起他创作这一系列作品的灵感。也许正是这座建筑本身的氛围令出生在昭和39年的原久路产生了一种想法,希望传达出那一时代的感觉。在他看来,昭和时代更能够代表20世纪的日本,对日本而言,那是一个交织着荣辱兴衰的、充满矛盾的世纪。摄影诞生的100多年里,其中一部分恰与昭和时代相重合。因此他选择用一种批判的眼光和摄影的独特表现方式,来重新审视已经成为历史的20世纪。   稍谙西方现代绘画史的人,看到原久路的摄影作品,立刻会想到被毕加索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的巴尔蒂斯(Balthus)的作品。原名巴尔扎塔·克洛索夫斯基的巴尔蒂斯出生在巴黎的一个波兰贵族家庭,他的作品深受前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影响,同时融汇了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风格,色彩微妙细腻,具有装饰感,而且人物心理活动丰富。他坚守形象艺术画派的阵地,恪守古典主义,画作如诗如梦。但是把二者的作品加以比较,其间的差异一目了然。如果说原久路的摄影作品纯粹是在简单模仿巴尔蒂斯的绘画,毋宁说他是在用摄影语言来重新诠释巴尔蒂斯绘画作品中所追求的古典主义精神,用典型的日本文化符号(例如水手装制服、大正时代的房屋、典型的日本室内空间等等),运用摄影媒材,再现巴尔蒂斯的画面,同时达到了自我表达的目的。泰瑞莎 摄影/原久路 泰瑞莎 1936 绘画/巴尔蒂斯   这一组摄影作品拍摄于年,成为仿照巴尔蒂斯绘画的习作系列,其中每张作品都能在巴尔蒂斯的画作中找到原型。他用摄影手法再现或重新解读绘画原作时,将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充分结合起来;而在最终作品的呈现上,原久路选择了传统蛋白银盐工艺和数字微喷两种制作工艺,引导观众徜徉在他所设定的绘画与摄影、数字与模拟以及古典技法(绘画与蛋白工艺)与当代艺术创新(数字打印技术)、东西方文化的多重对比当中。   原久路说,他之所以选择用巴尔蒂斯的绘画作为其创作主题,就在于他深深地着迷于巴尔蒂斯绘画中丰富的多样性。“巴尔蒂斯的绘画蕴含了某些不经由肉体就能传达给观赏者的东西。换言之,可以说那是‘缓慢流逝的漫长时间以及将某一空间描绘出来的绝妙光线’。我认为,‘时间和光线’是巴尔蒂斯绘画作品的精髓。”时间和光线恰恰又是摄影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这或许是原久路选择用摄影手法来重新诠释巴尔蒂斯绘画主题的主要原因。在原久路看来,时间意味着人类的历史,光线意味着人类的观看。   摄影从诞生以来,其独特语言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原久路一直在探索着一种方法,即摄影不仅是一种现代技术发展的结果,而且成为与绘画一样的再现我们周遭世界的可靠手段。摄影依靠机械装置将瞬间定格下来,似乎将生命中活生生的东西抽离出来,成了底片和相纸上固定的、没有生命的、不再发生变化的东西。从另一方面来讲,恰恰是摄影定格下来的瞬间,使生命中连续不断的时间中一个切片变成了永恒。当观众在观看这幅照片时,瞬间的切片便在观众的内心复活了,经由观看者的情绪和记忆恢复了生机。“照片开始突破物质上的限制,向观看者传递精神上的某种东西。”原久路通过对画面中人物的精心安排,使其动作凝固在一个静止的动态上,从而实现了他从一开始就刻意追求的瞬间感。凝固的动作和姿态传达出一种令人回味的状态,让观者由动作的静止来反观人物的内心世界,揣测人物的内心所想。孩子们 摄影/原久路   孩子们 1937 绘画/巴尔蒂斯  其次,巴尔蒂斯绘画中的神秘光线,经由原久路的精心摆布,以摄影的形式重现出来。他使用音乐厅专用的大型烟雾机,通过对背景中烟雾量的人为控制,从而达到与原作相似的深度感,使光线显得均匀平直,同时也给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莫测的面纱。这无疑显示了原久路对现场氛围的精准把握。原作中东方绘画特有的散点透视,完全不同于照相机镜头的光学透视。但为了突破摄影镜头本身的物理局限,原久路利用多次曝光技术,借助遮挡、移位等方法,在多重曝光过程中改变焦点,最终获得了极具吸引力的空间感。有时,他也利用这一技术,让同一位模特的不同表演出现在同一画面的不同部分(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这一点类似画家在自己的画作中往往使用自己喜欢的模特,而且把模特多次画进画面中)。   对于原久路来说,各种手段的利用,包括最终作品呈现时传统蛋白工艺的应用,甚至是对巴尔蒂斯绘画的重现,都不是目的本身,一切都是为了表达内心想法以及实现其表达目的的手段,他以电影人特有的空间感和画面感,借助对场景的熟练掌控,驾轻就熟地实现了个人表达的目的,也从多个层面体现了他对诸多问题的反思。   针对巴尔蒂斯绘画中的所谓情色成分,原久路认为,所谓清纯与情色的对立,其实产生于20世纪摄影表现模式。巴尔蒂斯在自己的很多作品中试图挑战20世纪狭隘的情色概念,而原久路也同样利用摄影这一媒介,利用现代日本特有的水手衫学生服这一原本产生于西方的文化符号和较巴尔蒂斯更为暴露的肢体,在呈现清纯与情色的二元对立的同时,使20世纪特有的价值观变得更为具体化。水手衫学生服也同时是一个跨越东西方文明界限的符号,借此,原久路实现了巴尔蒂斯作品中的文化跨界。殉难者 摄影/原久路 殉难者
绘画/巴尔蒂斯   谈到对于摄影和绘画的认识,他说摄影作为现代思想的产物,追求的是速度与高效,这一点恰好与绘画相对立。虽然摄影可以像绘画一样,再现我们周遭世界的本质,但一张照片却几乎完全无法表现出一幅绘画的精髓所在。所以按照一幅绘画作品来拍摄照片,其困难之处并不在于技术和技巧,而在于摆脱现代思想,尽管使用的是现代化的、便捷的摄影器材,但必须让自己远离现代那种速度与高效的想法。   他在影像界唯一赞赏的,就是俄罗斯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在原久路看来,他是一位有创造力的导演,而不是单纯依靠现代化的器材和设备,从而使得他的作品永葆青春。按照原久路自己的话来说,“无论是通过摄影还是绘画,我们最终都不得不在一个对象当中探索真理(真相)”。“摄影的诞生只有短短的不到200年,但是绘画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1万年前。考察摄影的历史,同样也可以在摄影感光材料发现的历史这一语境之下来进行。摄影这一表现手段的诞生,出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凝视,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摄影就应该包括在绘画这一媒介漫长的历史当中。”   作为一位电影摄影师,原久路认为,电影摄影更接近于绘画,而不是摄影。因为电影拍摄需要从零开始,安排布景、道具、演员等等,而画家坐在空白的画布前,一切也是从零开始。   从原久路和他的作品中,我们得到了些许启示,诸如材料的运用、场景的驾驭、摄影语言的选择和把握,甚至用不同的媒材再现历史名作,这些手法也许在当代艺术的假借和挪用手法中已司空见惯,但是如何巧妙地利用已有的形式和内容甚至工艺和技术,为其赋予当下的意义和思索,这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原久路一直从事电影和电视的拍摄工作,其间也偶有拍摄摄影作品。这一系列是他首次以摄影形式进行的系统创作。
看完本文后的感受:
网友摄影作品
热门文章排行
排行文章标题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尔蒂斯作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