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大学有机化学合成题库与有机合成化学哪个好

【化学的学科分类】 大家比较偏向那种_化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53,312贴子:
【化学的学科分类】 大家比较偏向那种收藏
【化学的学科分类】 化学在发展过程中,依照所研究的分子类别和研究手段、目的、任务的不同,派生出不同层次的许多分支。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化学传统地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四个分支。2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化学键的电子理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化学研究在理论上和实验技术上都获得了新的手段,导致这门学科从30年代以来飞跃发展,出现了崭新的面貌。现在把化学内容一般分为生物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等五大类共80项,实际包括了七大分支学科。 根据当今化学学科的发展以及它与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生物学、医学、地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的情况,化学可作如下分类: 无机化学: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生物无机化学、有机金属化学等 有机化学:天有机化学、一般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力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化学热力学、结构化学、化学动力学、分门物理化学。 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 高分子化学:天然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合成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高聚物应用、高分子物力。 核化学核放射性化学:放射性元素化学、放射分析化学、辐射化学、同位素化学、核化学。 生物化学:一般生物化学、酶类、微生物化学、植物化学、免疫化学、发酵和生物工程、食品化学等。 其它与化学有关的边缘学科还有:地球化学、海洋化学、大气化学、环境化学、宇宙化学、星际化学等。
化学 高三辅导,扎实巩固基础,吃透必考点,1对1高考冲刺辅导,提升能力有妙招,冲刺名校!众多家长力荐,来电即赠《高考白皮书》,独家内部资料!T:400-883-8052
倾向于按四大化学分类.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再加一个超理学
有机化学中的天然有机化学和天然产物化学以及环境化学中的水环境和大气环境化学
专业导致,唯一拿得出手的只有生物化学。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天有机化学??
回复:8楼挖坟学
回复:8楼惊现
一氧化二氢学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肖娜 《纺织新科》编辑部
本文重要参考文献:[1]《有机化学》钱旭红等编 /
1999 / 431页
[2]郭保章著《20世纪化学史》;346-441
公元前300年-公元1700年的2000年间,我国的日用化学品就非常发展:丝麻练染;染料涂料;制革制裘;彩绘油漆;香料香精;胭脂花粉;灯油火把;烟酒糖茶;油盐酱醋;医药卫生;生物除虫……在英国生物化学家,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1980年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论化学及相关科学技术(共13分册)”中,都有详实的记载。
这些有机化学制品,有的是直接从生物体中提取:糖、油、脂、腊、胶、漆,色素、香精、中药材……。有的是采用生物酿造:制曲、酿酒,制醋、制酱、发酵……这些产品的制取和应用技术,中国当时大多领先于世界。
十八世纪下叶开始,西方分离提纯有机物的技术进展很快,先后分离出酒石酸(1769)、乳酸(1780)、奎宁(1820)等等。随着分离技术的发展,测定出了不少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合,有机化学品大多是由碳、氢、氧、氮所组成。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这些化合物是怎样产生的,碳、氢、氧、氮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怎么会成为支持生命体的一部分。直到19世纪初以前,人们都还搞不清楚,从而,把有机化合物看作是与无机化合物不属同类的、怪异神秘的物质。认为有机与无机,两者之间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当时盛行的“生命力&论认为,有机物是由有机体内的生命力制造出来的,不可能在实验室里用人工方法合成出有机物。
二、有机化学的形成[1]
1828年维勒(Wohler,1800~1882)蒸发氰酸铵溶液得到了尿素:
尿素的人工合成,提供了一个从无机物人工制成有机物的例证,动摇了“生命力”论的基础。以后又陆续合成了不少有机物。在人们对有机物的组成和性质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凯库勒和库帕(A.S.Couper,1831~1892)于1858年独立地指出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都是四价的,而且相互结合成碳链,这一概括构成了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的基础。
接着,在1861年布特列洛夫(Butlerov,1828~1886)提出了化学结构的概念:结构是原子在分子中结合的序列;一定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结构;化合物的结构决定了该化合物的性质;分子中各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1865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构造式。1874年范特霍夫(J.H.Vant Hoff)和勒贝尔(J.A.k Bel,1847~1930)分别提出碳四面体构型的学说,建立了分子的立体概念。说明了旋光异构现象。 1885年拜尔(A.Yon Baeyer,1835~1917)提出张力学说。至此,经典的有机结构理论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到了20世纪初,在物理学一系列新发现的推动下,建立了价键理论。30年代量子力学原理和方法引入化学领域以后,建立了量子化学,使化学键理论获得了理论基础。阐明了化学键的微观本质,从而出现了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的理论及共振论。自60年代起.由于现代物理方法应用到测定分子结构上,有机化学面貌一新。60年代合成维生素B12过程中发现分子轨道守恒原理,使人们对有机化学过程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
1965年我国成功地用化学方法实现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牛胰岛素的全合成。最近又完成了酶母t-RNA的全合成工作。目前我国有机化学研究工作从复杂的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抗癌药物、物理有机化学到金属有机化学等领域正在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建立了有机合成工业。
三、有机化学的发展[2]
有机化学,除了研究天然有机化学之外,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的有机化学工业是以煤为基础的,应用炼焦副产品煤焦油中的芳烃来制造染料、合成药物和香料等,应用焦炭做成电石,生产乙炔,从而合成了许多有机化合物。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石油成为有机化工原料的新来源,目前已占了很大的比重。当今许多有机化学家进行复杂分子的合成,其目的就是寻找新的合成方法,提高合成的技巧,获得新的分子。在合成过程中往往还能发现重大的规则,为我们的生活领域开辟合成新物质的途径。
自1925年以来,仪器的改进已使有机化学成为一项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坚固的硼硅玻璃器皿、磨口玻璃接头、加热罩、电磁搅拌器、高效便利的真空泵、分子蒸馏器、色层法及同位素示踪剂都是些新的发明应用,用它们更易于控制合成和分离操作。特别是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的应用,加快了分析和鉴定的速度。
新技术及新试剂和新溶剂使得有可能进行从前曾是耗时长或不可行的反应。高压氢化、臭氧化和选择催化就是其中的几个例子。
有机化学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也是有影响的,尤其是对生物学和医学。例如,生物化学就是有机化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它已从分子水平上来研究许多生物问题。再如研制药物、进一步探索生命的奥秘等等,都需要有坚实的有机化学知识。
生物有机化学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催化性抗体、催化性核酸、全新蛋白质等的出现,充分展现了化学工作的能动性。随着有机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将有更多生命过程的环节得以用有机化学语言表达。
20世纪后期对于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受到重视,产生了新的主-客体化学或超分子化学,并发现了有特殊功能的分子集合体。研究在生命体系中广泛存在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将得到较大的发展,在阐明膜的功能,生物大分子对受体的识别以及在催化反应、物质分离、材料科学等诸方面的应用将会产生重大作用。
四、近代的中国有机化学
摘自:郭保章著《20世纪化学史》;P433-436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有机化学尚处于萌芽阶段,仅有少数高等学校开展一些研究工作,大都属于有机分析、有机化合物衍生物的制备等。稍后,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开展了少量的天然有机和有机合成的研究。在天然有机方面,特别是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方面,有麻黄素的药理作用、钩吻和汉防己生物碱的分离及结构分析工作;在有机合成方面,有雌性甾族激素的全合成等。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极为不易。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过20余人,庄长恭、赵承嘏、黄鸣龙、纪育沣、曾昭伦、杨石先等就是中国第一代有机化学家。
艰难的30年代后半期到40年代,有机化学工作者为了解救受帝国主义侵略、封锁而缺医少药病人的痛苦,为了维护民族染料工业,开展和从事药物合成和染料工作。
1949年10月后,科学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的关怀和支持,50年代至60年代前半期,天然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染料化学、药物化学得到蓬勃发展。1958年元素有机化学研究在中国也开展起来。无论在科研单位还是在高等院校,科研工作者都做出了许多贡献。
由于中国的有机化学学科起步较晚,与欧美等科学先进国家科研历史相比,差了一个半世纪,而中间又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干扰,发展显然缓慢,但发展的趋势与世界相一致。
20世纪20年代可看作中国有机化学研究的起点,当时的主要课题是中草药成分,特别是生物碱方面的分离、常量元素分析,以及衍生物的制备等。那时国外已开始有机微量分析,植物化学相当成熟,包括中草药成分生物碱结构的研究方面,欧美、日本已有不少重要成果的报导。中国有机微量分析到30年代后期才开始建立。
在有机合成方面,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的合成以及甾族激素类化合物的半合成和全合成,国外在30年代中期已完成,并且各国有关实验室之间竞争相当激烈,而中国是30年代末才着手工作,稍有一些成果。
在欧美国家,应用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工作开始于30年代初期,在中国应用紫外光谱、荧光分析则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红外光谱在50年代后期,核磁共振谱在60年代中期,质谱分析在70年代初期。
标记同位素最初应用到有机化学研究,国外是在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而中国是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元素有机化学在国外早已报导,至50年代出现了迅速的发展,零价过渡金属的π键配合物化学也获得迅速发展。齐格勒试剂类的有机催化剂出现后,立即获得应用、推广和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有机氟和有机硼的研究发展甚为迅速,有机氟材料已用于军用和民用工业。中国金属有机化学开始于30年代的有机砷药物合成,有机汞开始于40年代农药合成。从1958年起,中国在有机氟、有机硼以及有机锡等金属有机化学方面都做出一些成绩。
至于理论有机化学或物理有机化学,国际上始于20年代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自从电子学说引入有机化学以后,30年代有机化学理论已有了新的发展,并开始应用了量子化学理论、新的物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定量地、半定量地进行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以及中间态的探讨。而中国则在50年代中期以后才缓慢地开展,到80年代才有迅速的发展。
总的说来,l978年以后,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中国的有机化学发展最快。时至今日,有机化学是我国比较有传统并能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起重大作用的学科。已拥有相当规模的科研队伍和一批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科学家。我国有机化学家已取得一些引起国际上重视的成果,在天然有机化学方面,我们有得天独厚丰富天然资源的优势,在发展祖国传统医药学和开展生理活性物质研究方面,优势不减,得到国际上的重视。我国有机化学家在甾体化学及对甾族药物工业的建立有重要的贡献,在莲心碱、芫花酯、南海珊瑚等多种天然产物的分离和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当今重大前沿课题中,我国有机化学家和生物化学家一起,在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方面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有机化学家参与的牛胰岛素全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的工作均在国际生物有机化学界产生了影响,天花粉蛋白的研究及在药物中的应用也引人重视。在有机合成方面,我国在高选择性反应和复杂分子的合成工作方面有很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对元素有机和金属有机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很有特色,有一定数量的创造性的成就,例如砷叶立德用于有机合成等。在复杂分子的全合成工作中,青蒿素、美登素是比较突出的,三尖杉酯碱的合成也作出了成绩。我国在元素有机和金属有机的研究方面已初具规模,已涉足于国际上前沿课题并作出了贡献,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均显示了较高水平,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产生了直接的效益,如有机氟化学,脱卤亚磺化反应,有机磷化学,有机磷萃取剂及农药等都是其中著名的例子。近年来我国的物理有机化学在新的反应机理研究,光化学和量子有机化学等前沿阵地均获得了具有国际水平的成就,这些成就正在有机合成和化学结构研究中产生深远影响。例如自由基化学、同系线性规律、有机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有机氟的单电子转移反应、糖淀粉螺旋构象的微环境效应均是其中有影响的研究工作。我国已有相当的力量从事高效分离、分析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本上能跟上我国有机化学研究的总体发展趋势。有机质谱用于立体化学研究有新的创造。我国的有机新材料研究已能立足国内,为高科技发展提供物质基石作出了贡献,如有机金属导体的工作等。我国有机化学研究同国际水平的差距表现为创新性少,深度不够,新材料开发不及时,力量也欠缺。
五、有机化学学科发展趋势
摘自:郭保章著《20世纪化学史》;P436-441
在有机化学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有机合成化学、天然有机化学、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以及有机物分离分析等领域。这些领域在各自的成长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依靠并相互促进,为有机化学学科的繁荣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70年代以来,有机化学在理论概念、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等方面都有不少新的突破。有机化学研究正在进入一个富有发展活力的新阶段。
(一)有机合成化学
有机合成化学是有机化学的主要内容。70年代以来,有机合成步入了一个新的高涨发展时期。
有机合成的基础是各种各样的基元合成反应,发现新的反应或用新的试剂或技术改善提高已有的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是发展有机合成的主要途径。
合成反应方法学上的一个重大进展是大量的合成新试剂的出现,特别是元素有机和金属有机试剂。利用光、电、声等物理因素的有机合成反应也要给以适当的重视。
高选择性试剂和反应是有机合成化学中最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其中包括化学和区域选择控制,立体选择性控制和不对称合成等。后者是近年来发展得较快的领域,包括了反应底物中手性诱导的不对称反应,化学计量手性试剂的不对称反应,手性催化剂不对称反应,利用生物的不对称合成反应和新的拆分方法等。反映过渡态反应部位的构象是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
复杂有机分子的全合成一直是最受关注的领域,体现合成化学的水平,与生物科学相结合,重视分子的功能则是合成化学家的新热点。
(二)天然有机化学
天然有机化学是研究动植物(包括海洋、陆地和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及生物体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的有机化学。目的是希望发掘有生理活性的天然化合物,作为发展新药先导化合物,或者直接用于临床或为农业生产服务。天然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国民经济有密切的联带关系,对于开发新型药物、新型农药至关重要。
我国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又有几千年传统防治疾病的经验积累,在我国大力发展天然有机化学的研究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天然有机化学的研究为有机化合物新的分离分析方法,新的专一性和立体选择性合成方法和立体化学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已全合成了不少复杂结构的天然产物,这些全合成方法大大丰富了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对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的发现及其生理活性研究,又开辟了天然有机化学研究的新领域。
天然有机化学是植物化学、基础医学、药物化学、农业化学的基础。充分利用开发我国动植物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努力开拓新的生理活性物质,为国民经济服务是天然有机化学的重要任务。
(三)元素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
金属有机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是当代有机化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有机磷化学、有机氟化学、有机硼化学和有机硅化学是当前元素有机化学中四个主要支柱。
有机磷化合物在农药、医药、萃取剂等方面以及有机合成化学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开展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重视各种新型有机磷化合物(包括低配位、高配位磷化合物,磷杂环等)的研究,不断开拓这些新型化合物的新的应用领域是有机磷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有机氟化学,由于在原子能工业、火箭和宇航技术方面对特种材料的要求,一直表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含氟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和应用更为深入,新的含氟功能材料不断出现,氟化技术也不断革新发展。加强其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对我国的四化建设和学科发展均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有机硼化学为有机合成提供了许多很有特色的新反应,其中高选择性反应和手性试剂在工业上已获得应用。有机硼化合物与金属和其它杂原子的结合的高选择性的新反应以及硼笼化合物是值得重视的发展方向。新的有机硼化合物的反应研究也应重视。
近年生物有机硅化合物以及有机硅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有新的迅速发展。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硅烯、硅宾、硅的3d空轨道化学和多硅烷的研究是当今有机硅化学重要研究课题。有机硅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特别在天然有机物的合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金属有机化学是近代化学前沿领域之一。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反应性能的研究以及新型基元反应的开发和以有机合成为目标的金属有机化学都是金属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不仅提供了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新型催化剂,而且在分子水平上为现代催化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金属有机试剂和催化剂提供了众多的高活性高选择的有机合成方法。过渡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有可能蕴育出更多的新合成反应。
(四)物理有机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主要是通过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与理论计算方法研究有机分子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阐明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
有机化学反应途径的宏观和微观细节是物理有机化学的核心课题之一。70年代以来,协同-非协同反应,离子-非离子型反应以及基态-激发态是这方面的研究热点。新反应的研究和新物理检测方法的发展推动了活性中间体的研究,其中自由基和自由基离子、碳正离子、碳负离子、叶立德、碳宾以及类碳宾的研究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的意义。
自由基反应的线性自由能关系也是一个新的研究前沿。分子静态和动态结构的立体化学是物理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环节。立体电子效应是近来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它涉及分子轨道相互作用的电子效应所引起的特定立体取向对分子结构与反应活性的影响,其发展前景尚有待开拓。
生命科学中的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包括主-客体化学中的模拟酶催化反应,主体分子提供的微环境可控制反应,主体分子对客体分子的识别作用以及疏水亲脂作用等都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研究领域。
量子有机化学由静态向动态方向的发展是当前物理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分子力学方法在有机分子结构与构象的研究方面有着非常乐观的发展前景。
新的物理方法和高技术的结合是分子瞬间动态性能研究的新途径。
C60球体的形成以及反应、性能等研究正吸引着人们广泛的注意。
(五)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分离和分析的紧密结合是有机分析的一大特点。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中都涉及到复杂系统的痕量或微量的有机物分离分析问题。
&& &气相色谱的发展是高效分离的突破口,而高效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是现代分离技术的基础。在气相色谱中新型高选择性的耐高温固定相(如手性固定相和异构体选择性分离的固定相)仍是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对气相色谱在有机物的痕量分离分析方面的应用仍需给予关注。液相色谱中选择性色谱柱和选择性流动相的应用发展是今后若干年中的主攻方面。细径柱的合理开发,多维色谱以及以色谱为主的系统分析网络将使复杂系统有机痕量物质的分离和分析跃上新的台阶。
超临界流体色谱,包括毛细管柱超临界流体色谱是正在发展中的新技术。
毛细管电泳是生命科学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新型的高效技术,在蛋白质和核酸的分离方面已显出极大的威力,是有很强发展活力的新领域。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在谱仪性能和测量方法上有了巨大的进步,其中二维方法的发展已成为解决结构问题最主要的物理方法。 NMR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如何得到更多的相关信息、简化图谱、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发展三维核磁共振技术。
质谱技术最突出的进步是新的解析电离技术的发展。随着接口技术的进步,联用技术的应用面更扩大,效果更为提高。这将使质谱成为生命科学中的一个崭新的研究手段。您现在的位置:&&
“有机化学”硕士专业介绍
来源: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作者: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有机化学&硕士专业介绍
&有机化学&学科是我院2000年获得学位授权点和2002年第一期立项建设的重点学科,并于2005年通过了学院的合格验收。这些年来,该学科坚持以建设为主线,以改善教学条件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形成科研特色为已任,始终围绕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环节,既承担教学任务,同时承担科研任务,在学科领域上保持较高的学术水平,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科研队伍,具有了能承担重要科研攻关课题的能力。
科学研究的纵深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也促进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使本学科的学术气氛浓厚。近年来,本学科在天然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应用有机化学、香料化学等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在某些天然芳香产物的深度加工利用、具有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分离、鉴定和全合成、重要手性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天然有机高分子衍生物材料及功能高分子材料、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制备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在具有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分离、鉴定和全合成以及广西单萜类天然芳香资源深度加工应用的理论研究等方面,《广西单萜类芳香资源深度利用的理论研究》项目,针对广西富有的天然单萜类芳香资源中的主要成分及初加工产品如松油醇、芳樟醇、香叶醇、薄荷醇等的深度利用开展应用理论研究,获2003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香叶基黄酮类天然产物全合成的研究》、《具有抗肿瘤活性多羟基甾醇的合成研究》项目,2004年度通过了广西科技成果鉴定,评价为项目研究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建设期间,本学科获得立项课题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重点项目一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8项;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在J. Am. Chem. Soc.(美国化学会志,美国)、J.Chem.Research(S)(化学研究杂志,英国皇家化学会)、J.Nat.Prod(天然产物杂志,美国)、Org. Lett. (有机通讯,美国)、Synth Communications(合成通讯,美国)、Mol.Cryst.Lid.Cryst(分子晶体液晶,美国)、Steroid(甾体,美国)、Indian J.Chem.SecB(印度化学杂志,印度)等国际刊物上发表了三十多篇高水平论文,被SCI、EI收录论文40多篇,4人次出席参加了三次国际学术讨论会,4人到日本、美国、英国进修学习和合作研究。主办国内大型学术会议1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16人次,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专家来本学科点讲学3人次,还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Phillip Hodge教授,美国Cleveland State Uneversity的Zhou aimin教授及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杨洪教授等合作开展研究工作。这些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工作的开展对沟通信息,开阔视野、提高科研水平,营造学术氛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已形成了以下几个具有广西地方特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理论水平有突破性进展的特色方向:
(1)天然产物化学方向:加强对广西天然药用植物中有效药用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并对一些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化合物进行半合成或全合成,进一步改变分子的结构,研究它们的构效关系;加强对广西天然芳香植物中芳香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天然香料进行合成改造,制备出各种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不同香味特征、适合各种不同用途需要的合成香料;加强对我区北部湾海域一些特有的海洋生物中具有抗癌活性、抗疾病作用的具有生理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以及构效关系研究。
(2)有机合成化学方向:继续加强在药物合成方面的研究开发。特别是具有抗肿瘤和抗爱滋病性质的3-烃基黄酮类化合物(如桑白皮素)的全合成方法研究,甾体肟类及硫酸酯钠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继续对这些化合物进行合成和活性筛选,构效关系研究,通过活性筛选挑选出一些结果优秀的化合物进一步进行动物体内试验。并开展对手性药物的合成研究及一些国外专利到期药物的合成研究,为我区的经济建设服务。同时,探索和寻找在不对称合成中具有较高对映选择性的新试剂、新反应、新技术,为具有生理活性天然产物的不对称合成提供新的合成路线和方法;
(3)应用有机化学方向:对我区丰富的松节油、松香及桐油等天然有机化合物进行深加工利用研究,为涂料及塑料提供新型单体及助剂原料;以广西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开展木薯淀粉、蔗糖、壳聚糖、蔗渣及香蕉纤维等天然高分子的提取、改性及在植物生长激素、涂料、胶粘剂和复合材料中应用的研究,为开发完全降解的绿色环保高分子材料提供理论指导,为广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在学科建设中,我们把科技创新作为本学科的基本功能和任务,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加强开发性研究,围绕广西丰富的天然植物和海洋生物资源,开展天然产物化学、香料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应用有机化学等方面的研究。针对广西丰富的天然芳香资源、药用植物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科技成果的技术含量,增加技术附加值,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重大技术问题,开发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产品。在研究中,该学科将我院从事有机合成化学、天然有机化学、有机药物、有机高分子材料化学的力量整合加强,形成群体的优势,并与广西化工研究院、广西药用植物园加强合作交流,聘请了3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化工生产实际经验的专家来校进行客座研究,作为本校兼职硕士生导师,大幅提高了本学科承担国家级重点项目的能力,力争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具有创新性的科技成果,形成有突破性的理论价值和自己的特色及优势。由于本学科具有一批学术造诣较深、在区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学术梯队,并形成比较明显的学术特色和取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使某些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的水平,在区内处于领先地位,对广西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较高,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每年都有研究生获得广西教育厅研究生创新项目立项,毕业研究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较好,能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发言或作学术交流,毕业前均能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位论文抽查结果均为合格以上。自2004年来已有硕士生55人毕业并有11人考上博士研究生。近三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6%以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不少人已经成为各级学校的教学骨干或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上一篇:[ 01-23 ]
下一篇:没有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有机化学合成题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