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肥的作用对作物有哪些作用

作者: meilin
磷肥对植物生长和健康很重要。它帮助把阳光能量和其它化学品(如氮)转变成植物食品。磷缺乏会影响植物成长,并导致果实或花朵质量降低。
磷肥必须与水混合才能让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在植物吸收之前,磷将会被分解并与其它化学品混合形成离子。磷绑定氢和氧产生土壤溶液。一旦形成溶液,植物就能通过根茎系统吸收磷。
磷肥的好处
磷是三种主要植物营养之一,即磷,氮和钾。它在光合作用,营养和能量传输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磷也在细胞层次上影响植物结构。磷充足的植物可以长的旺盛,并且成熟的较早。而磷缺乏的植物生长会受到抑制,并导致果实或花朵缺乏。此外,由于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叶子往往也不太绿。
混合磷肥的土壤有助于植物建立稳定的根茎系统,并且对初期成长有好处。在发现土壤缺乏磷的情况下,应测试土壤酸碱度,然后找出最适合的磷肥类型加以应对。使用有机还是无机肥料需要依据土壤酸碱度来决定。有机肥起效快,并且在土壤温暖和排水良好的情况下效果最佳。
无机肥也同样受土壤酸碱度影响。pH水平低于5的酸性,或pH值高于7.3的碱性土壤都会给磷肥产生负面影响,以至于难以被植物利用。撒石灰有助于调整酸性土壤。而岩石硫磺,木屑,堆肥叶和泥炭藓能帮助减少土壤碱性。
无论是有机还是无机磷肥,最佳土壤环境都是pH6或7。建议经常测试土壤pH值,以便于及时加以调整。
土壤本身包含磷,但由于如今的高产农作物普遍盛行,使用磷肥已变成必需的事情。磷肥主要有无机和有机两种不同类型。有机磷肥常见于动物粪便和植物残渣。无机磷肥更常见,因为磷的数量更容易控制。商业肥料可以用磷岩加工而成。
尽管磷肥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但它的使用需要紧密监控。使用不当会给土壤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磷素在作物中的作用
[导读]我国土壤缺磷仅次于缺氮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3/4。磷肥用量也仅次于氮肥,肥效显著。它对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田起着重要作用。磷是作物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它对作物的生长、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均有显著的影响。
我国土壤缺磷仅次于缺氮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3/4。磷肥用量也仅次于氮肥,肥效显著。它对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田起着重要作用。
磷是作物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它对作物的生长、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均有显著的影响。
一、磷素的生理作用
磷素(P2O5)在作物体中含量约占干物重的0.2%~1.1%。磷的含量在作物种子中仅次于氮,但不同作物差异很大。如禾谷类作物的种子含磷素0.6%~0.8%,油料作物中的大豆、花生含1%左右,甜菜的块根仅约占0.16%。
(一)磷素的生理作用& 它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之一,其他元素不能代替。磷素是核酸、核蛋白、磷脂、植素、磷酸腺苷和酶的组分,并参与作物体内多种代谢过程。核蛋白由核酸与蛋白质合成,是细胞核和原生质的主要成分,多分布在幼叶、新芽、根尖等生长旺盛部位,担负着细胞增殖和遗传变异功能。磷脂与蛋白质形成膜质结构,既具有亲水性又具有疏水性,可增强细胞的渗透性;磷脂又是含有酸性基、碱性基的两性化合物,扩大酸碱度的调节,可提高作物抗盐碱能力。植素是种子中磷的一种贮存形式,植素含量高时种子质量也好,并有利于生育后期淀粉的积累。磷酸腺苷是作物体内能量贮存和供应的中转站。酶与磷酸盐参与作物体内物质的合成、运转及各种生物代谢。
(二)磷素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磷素充足能促进作物体内的物质合成和代谢,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得到提高和改善。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河北缺磷地块增施磷肥,小麦的子粒和秸秆含磷量分别增加16%和51%。作物体内氮、磷含量的改善,可增加产品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
增施磷肥可防止植株因磷素不足,造成碳水化合物转移受阻,糖类在叶片中积累增加,形成较多的花青素,影响产品的外观,如玉米、番茄和油菜等茎叶上,可明显地出现紫红色的条纹或斑点。磷素充足,种子中的植素含量高、质量好,出芽生根速度就快。磷素不足,产品的耐贮藏性差,薯类作物的薯块也变小。
二、磷肥的增产效果
1994年我国磷肥(P2O5)施用量为969万吨(包括复合肥中所含的磷),占化肥总施用量的29.2%。氮(N)、磷(P2O5)比为1比0.47。在施用农家肥或氮、钾肥的情况下,各种作物施用磷肥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据全国化肥试验网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大量试验结果,在现有的施肥水平下,每千克磷肥(P2O5)平均约增产粮食4.3~9.7千克,皮棉0.7千克,大豆2.7千克,油菜子6.3千克,花生2.5千克,甜菜47.7千克,甘蔗茎80千克,马铃薯33.2千克,胡麻1.9千克(表1)。
表1& 不同作物的磷肥(P2O5)肥效&&&&& (单位:千克)
667米2施磷肥
每千克磷肥增产
667米2施磷肥
每千克磷肥增产
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青稞棉花(皮棉)大豆
92118511040129483397134
3.95.45.66.14.03.06.66.3
4.78.19.76.44.34.70.72.7
油菜(子)花生甜菜胡麻茶树马铃薯甘蔗茎
9721516394446
4.47.36.34.28.04.03.0
6.32.547.71.95.333.280.0
以上试验是在相同量的氮肥或氮、钾肥的基础上施用磷肥,磷肥品种以普钙为主。从试验结果看出:粮食等多数作物的当季肥效只有氮肥的40%~50%。但磷肥在土壤中残留量大,后效一般可维持5~10年,而氮肥仅1~2年。磷肥的累计肥效往往大于氮肥。
三、作物磷素缺乏症状
作物潜在缺磷阶段从外观上难以诊断,只是当缺磷严重时,在田间可见到:水稻出现“僵苗”、“坐蔸”,小麦形成“小老苗”,玉米的穗秃顶增长,油菜脱荚,果树花果脱落。禾谷类作物缺磷时,植株分蘖、抽穗、开花和成熟延迟;水稻叶片直立,叶色浓绿,下部叶尖枯萎呈黄褐色。磷肥施用过量,不像氮肥那样敏感,但易引起作物早衰,影响产量和效益。
网友评论:
黑龙江某白钨矿属以矽卡岩型为主的白钨矿石,矿石中白钨的品磷肥对作物有哪些作用
作物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大量元素需求最多,其中磷肥以磷矿为原料生产的含有作物营养元素磷的化肥,由于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磷肥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那么三者中磷肥的品种都有哪些,分别对作物都有哪些作用?
&&&&&是组成细胞核、原生质的重要元素,是核酸及核苷酸的组成部分。作物体内磷脂、酶类和植素中均含有磷,磷参与构成生物膜及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和脂肪的合成、分解和运转等代谢过程,是作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养分。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磷肥品种有以下几种:
(1)水溶性磷肥。主要有普通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和磷酸铵(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适合于各种土壤、各种作物,但最好用于中性和石灰性土壤。其中磷酸铵是氮磷二元,且磷含量高,为氮的3~4倍,在施用时,除豆科作物外,大多数作物直接施用必须配施氮肥,调整氮、磷比例,否则,会造成浪费或由于氮磷施用比例不当引起减产。 
(2)难溶性磷肥。如磷矿粉、骨粉和磷质海鸟肥等,只溶于强酸,不溶于水。施入土壤后,主要靠土壤中的酸使它慢慢溶解,变成作物能利用的形态,肥效很慢,但后效很长。适用于酸性土壤用作基肥,也可与有机肥料堆腐或与化学酸性、生理酸性肥料配合施用,效果较好。 
(3)枸溶性磷肥。包括钙镁磷肥、磷酸氢钙和钢渣磷肥等。这类磷肥不溶于水,但在土壤中被弱酸溶解,被作物吸收利用。而在石灰性碱性土壤中,与土壤中的钙结合,向难溶性磷酸方向转化,降低磷的有效性,因此,适用于在酸性土壤中施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磷肥的作用是什么 磷肥有哪些_知识频道_十大品牌网
摘要:什么是磷肥?磷肥是以磷为主要养分的肥料,其肥效的大小和快慢决定于磷肥中有效的五氧化二磷的含量、土壤性质、放肥方法、作物种类等。磷肥的作用是什么?磷肥有哪些?下面为您讲解。
磷肥的作用是什么 磷肥有哪些
什么是磷肥
全称磷素肥料。磷肥以磷为主要养分的肥料,磷肥肥效的大小(显著程度)和快慢决定于磷肥中有效的五氧化二磷的含量、土壤性质、放肥方法、作物种类等。
磷肥的作用
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加速谷类作用分蘖和促进籽粒饱满;促使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及果树的开花结果,提高结果率;增加甜菜、甘蔗、西瓜等的糖分;油菜籽的含油量。
磷肥有哪些 磷肥的种类
1、按来源分类
根据来源可分为:
(1)天然磷肥,如海鸟粪、兽骨粉和鱼骨粉等。
(2)化学磷肥,如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粉等。
2、按所含磷酸盐的溶解能性分类
(1)水溶性磷肥,如普通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一钙。易溶于水,肥效较快。
(2)枸溶性磷肥,如沉淀磷肥、钢渣磷肥、钙镁磷肥、脱氟磷肥等。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二钙。微溶于水而溶于水2%枸橼酸溶液,肥效较慢。
(3)难溶性磷肥,如骨粉和磷矿粉。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三钙。微溶于水和2%枸橼酸溶液,须在土壤中逐渐转变为磷酸一钙或磷酸二钙后才能发生肥效。
3、按生产方法分类
根据生产方法又可分为湿法磷肥和热法磷肥。
磷肥施用适量时,能促进作物分蘖和早熟,加强其抗寒能力,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磷肥是以磷矿为原料生产的含有作物营养元素磷的化肥。
磷在植物体内是细胞原生质的组分,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起重要作用;磷还参与植物生命过程的光合作用,糖和淀粉的利用和能量的传递过程。
磷肥还能促进植物苗期根系的生长,使植物提早成熟。植物在结果时,磷大量转移到籽粒中,使得籽粒饱满。
最早的磷肥是过磷酸钙,现已逐渐被磷酸铵和重过磷酸钙等高浓度磷肥取代。
磷肥的有效组分的品位以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分数表示。
氮磷钾化肥种类的定性鉴别 首先可以从外观和溶解度上区别磷肥与氮、钾肥。常用的氮肥和钾肥一般呈白色晶体(进口氯化钾常带红色,石灰氮黑色),且溶于水,常用磷肥呈灰色粉状,不溶或部分溶于水。如要进一步区分氮、钾化肥则可将肥料磨成粉末,取少量放在小铁片上灼烧,若能燃烧,熔化或发白烟为氮肥;若不燃烧,而跳动或有爆裂声,就是钾肥,至此就可以大致区别开氮肥、磷肥、钾肥。
4、根据溶解度的大小和作物吸收的难易分类
通常将磷肥划分为水溶性磷肥、弱酸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三大类。凡能溶于水(指其中含磷成分)的磷肥,称为水溶性磷肥,如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凡能溶于2%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或微碱性柠檬酸铵的磷肥,称为弱酸溶性磷肥或枸溶性磷肥。如钙镁磷肥、钢渣磷肥、偏磷酸钙等;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弱酸而只能溶于强酸的磷肥,称为难溶性磷肥,如磷矿粉、骨粉等。
什么是硝酸磷肥
硝酸磷肥是用硝酸分解法将磷矿加工制得的氮磷比约为2:1的肥料。产品的主要组分是磷酸二钙、磷酸铵和硝酸铵。
磷肥的使用方法
磷肥是所有化学肥料中利用率最低的,当季作物一般只能利用10%-25%。其原因主要是磷在土壤中易被固定。同时它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又很小,而根与土壤接触的体积一般仅占耕层体积的4%-10%,因此,尽量减少磷的固定,防止磷的退化,增加磷与根系的接触面积,提高磷肥利用率,是合理施用磷肥,充分发挥单位磷肥最大效益的关键。
(1)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
在土壤条件中,土壤的供磷水平、土壤N/P2O5、有机质含量、土壤熟化程度以及土壤酸碱度等因素与磷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关系最为密切。
土壤供磷水平及N?P2O5:土壤全磷含量与磷肥肥效相关性不大,而速效磷含量与磷肥肥效却有很好的相关性。一般认为速效磷(P2O5)在10mg?kg-20mg/kg(Olsen法)范围为中等含量,施磷肥增产;速效磷>25mg/kg,施磷肥无效;速效磷<10mg/kg时,施磷肥增产显著。蔬菜地磷的临界范围比较高,速效磷达57mg/kg时,施磷肥仍有效。国光苹果叶片含磷量小于0.14%为磷不足。磷肥肥效还与N/P2O5密切相关,在供磷水平较低,N?P2O5大的土壤上,施用磷肥增产显著;在供磷水平较高,N?P2O5小的土壤上,施用磷肥效果较小;在氮、磷供应水平都很高的土壤上,施用磷肥增产不稳定;而在氮、磷供应水平均低的土壤上,只有提高施氮水平,才有利于发挥磷肥的肥效。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磷肥肥效:一般来说,在土壤有机质含量>2.5%的土壤上,施用磷肥增产不显著,在有机质含量<2.5%的土壤上才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这是因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因此磷肥最好施在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上。
土壤酸碱度与磷肥肥效:土壤酸碱度对不同品种磷肥的作用不同,通常弱酸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应分配在酸性土壤上,而水溶性磷肥则应分配在中性及石灰性土壤上。
在没有具体评价土壤供磷水平数量指标之前,也可以根据土壤的熟化程度对具体田块分配磷肥。一般应优先分配在瘠薄的瘦田、旱田、冷浸田、新垦地和新平整的土地,以及有机肥不足、酸性土壤或施氮肥量较高的土壤上,因为这些田块通常缺磷,施磷肥效果显著,经济效益高。
(2)根据作物需磷特性和轮作换茬制度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
作物种类不同,对磷的吸收能力和吸收数量也不同。同一土壤上,凡对磷反应敏感的喜磷作物,如豆科作物、甘蔗、甜菜、油菜、萝卜、荞麦、玉米、番茄、甘薯、马铃薯和果树等,应优先分配磷肥。其中豆科作物、油菜、荞麦和果树,吸磷能力强,可施一些难溶性磷肥。而薯类虽对磷反应敏感,但吸收能力差,以施水溶性磷为好。某些对磷反应较差的作物如冬小麦等,由于冬季土温低,供磷能力差,分蘖阶段又需磷较多,所以也要施磷肥。
有轮作制度的地区,施用磷肥时,还应考虑到轮作特点。在水旱轮作中应掌握“旱重水轻”的原则,即在同一轮作周期中把磷肥重点施于旱作上;在旱地轮作中,磷肥应优先施于需磷多、吸磷能力强的豆科作物上;轮作中作物对磷具有相似的营养特性时,磷肥应重点分配在越冬作物上。
(3)根据肥料性质合理分配和施用
水溶性磷肥适于大多数作物和土壤,但以中性和石灰性土壤更为适宜。一般可做基肥、追肥和种肥集中施用。弱酸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最好分配在酸性土壤上,做基肥施用,施在吸磷能力强的喜磷作物上效果更好。同时弱酸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的粉碎细度也与其肥效密切相关,磷矿粉细度以90%通过100目筛孔,即最大粒径为0.149mm为宜。钙镁磷肥的粒径在40-100目范围内,其枸溶性磷的含量随粒径变细而增加,超过100目时其枸溶率变化不大,不同土壤对钙镁磷肥的溶解能力不同及不同种类的作物利用枸溶性磷的能力不同,所以对细度要求也不同。在种植旱作物的酸性土壤上施用,不宜小于40目,在中性缺磷土壤以及种植水稻时,不应小于60目,在缺磷的石灰性土壤上,以100目左右为宜。
(4)以种肥、基肥为主,根外追肥为辅
从作物不同生育期来看,作物磷素营养临界期一般都在早期,如水稻、小麦在三叶期,棉花在二至三叶期,玉米在五叶期,都是作物生长前期,如施足种肥,就可以满足这一时期对磷的需求,否则,磷素营养在磷素营养临界期供应不足,至少减产15%。在作物生长旺期,对磷的需要量很大,但此时根系发达,吸磷能力强,一般可利用基肥中的磷。因此,在条件允许时,三分之一做种肥,三分之二做基肥,是最适宜的磷肥分配方案。如磷肥不足,则首先做种肥,既可在苗期利用,又可在生长旺期利用。生长后期,作物主要通过体内磷的再分配和再利用来满足后期各器官的需要,因此,多数作物只要在前期能充分满足其磷素营养的需要,在后期对磷的反应就差一些。但有些作物如棉花在结铃开花期、大豆在结荚开花期、甘薯在块根膨大期均需较多的磷,这时我们就以根外追肥的方式来满足它们的需要,根外追肥的浓度,单子叶植物如水稻和小麦以及果树的喷施浓度为1%-3%。双子叶植物如棉花、油菜、蕃茄、黄瓜等则以0.5%-1%为宜(过磷酸钙)。
(5)磷肥深施、集中施用
针对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小且易被固定的特点,在施用磷肥时,必须减少其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增加与作物根群的接触机会,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磷肥的集中施用,是一种最经济有效的施用方法,因集中施用在作物根群附近,既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而减少固定,同时还提高施肥点与根系土壤之间磷的浓度梯度,有利于磷的扩散,便于根系吸收。
(6)氮、磷肥配合施用
N、P配合施用,能显著地提高作物产量和磷肥的利用率。在一般不缺钾的情况下,作物对N和P的需求有一定的比例。如禾本科作物的氮磷比例为2-3:1,苹果的氮磷比为2:1,而我国大多数土壤都缺氮素,所以单施磷肥,不会获得较高的肥效,只有当N、P营养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时,作物才能高产。
(7)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
首先,有机肥料中的粗腐殖质能保护水溶性磷,减少其与Fe、Al、Ca的接触而减少固定;其次,有机肥料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多种有机酸,如柠檬酸、苹果酸、草酸、酒石酸等。这些有机酸与Fe、Al、Ca形成络合物,防止了Fe、Al、Ca对磷的固定,同时这些有机酸也有利于弱酸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的溶解;再次,上述有机酸还可络合原土壤中磷酸铁、磷酸铝、磷酸钙中的Fe、Al、Ca,提高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
(8)磷肥的后效
磷肥的当年利用率为10%-25%,大部分的磷都残留在土壤中,因此其后效很长。据研究,磷肥的年累加表现利用率连续5-10年,可达50%左右,所以在磷肥不足时,连续施用几年以后,可以隔2-3年再施用,利用以前所施磷肥的后效,就可以满足作物对磷肥的需求。
总之,磷肥合理施用,既要考虑到土壤条件、磷肥品种特性、作物的营养特性、施肥方法,还要考虑到与氮肥的合理配比及磷肥后效。当土壤中钾和微量元素不足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元素,使其不成为最小限制因子,这样,才能提高磷肥的肥效。
您可能关心的页面: 、 、 、
文章相关标签:
行业精彩推荐
月关注排行榜
最新加入文章
最新加入文章
十大数据是企业品牌信用指数(见会员等级和服务)以及几十项数据统计计算真实呈现的结果,无需企业申请申报,不存在评定评选的过程,企业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无偿服务于广大消费者 |
本页面内容不代表十大品牌网观点或支持购买,仅提供参考使用 | 查询数据是为了消费者选购到市面上最好的品牌(品牌消费),不是认定认证,不是竞价排名,不是表彰评选,不是评奖评比 |
R/TM/C图形文字为公司或相关单位商标版权,受法律保护 请勿转载 | 复制请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本站名单(数据),认准唯一正宗谨防假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钙镁磷肥的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