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和外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湖泊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江西省赣州市2016届高三摸底考试文综地理【解析】
江西省赣州市2016届高三摸底考试文综
&2016年3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卷9
至16页,共3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屏价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F地房价可能相等
B.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是环境
C.从出行方便考虑,M地较E地性价比高
D.房价空间变化完全符合地租随市中心距离远近而变化的规律
2.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其意义有
①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②符合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
&&&③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④小区绿地成为公共绿地,扩大了城市绿地而积
&&&⑤可以有效抑制房价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⑤
&&&D.①③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房价首先从市中心向外降低,在此基础上,主要公路沿线地价高于周边地区,可见,影响地价的因素是距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状况,故B、D错误;图中E处在交通线延伸方向,比M处交通便利,C错误;N、F两处的地价都在元/平方米之间,A正确。
2.实行街区制,会使得原来属于住宅小区的部分用地成为公共用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特别是使得城市交通不仅限于主要街区,原小区内的道路成为街区主干道的重要补充,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
考点:城市功能分区。
&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
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信息反映
A. 2015年前劳动适龄人口的年增长率与所占比重呈正相关性
B.未来的几年内我国会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现象
C. 2015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
D. 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4.针对日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的现状,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有
①吸引外来移民迁入
&&&②提高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③延迟退休年龄
④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⑤全而放开二孩生育政策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试题分析:
3.从图中可以看出,2015年前劳动适龄人口的年增长率在减少,而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上升,二者呈负相关,A错误;2015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C正确;但劳动适龄人口数=总人口&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所以,虽然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但由于总人口数仍在增长,所以,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并未达到最大值,劳动力短缺并不会太严重,B、D错误。
4.针对我国适龄人口比重降低问题,可以提高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延迟退休年龄以缓解劳动力不足;针对我国适龄人口年增长率下降问题,可以通过全而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增加人口出生率缓解未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
考点:人口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
塔希提岛形状从空中鸟瞰似尾鱼,鱼头鱼身被称为“大塔希提”,鱼尾叫“小塔希提”。该岛是由两个火山高地组成。通常,人们观察澳大利亚达尔文站与东太平洋塔希提岛的海平面气压距平,可以了解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海面温度状况。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5.有关大塔希提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①降水南多北少
&&&②盛行东北信风
&&&③河流短急
&&&④岩石多为岩浆岩
⑤植被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
&&&⑥地势中高周低
A.①③④⑥
&&&B.②③⑥
&&&C.①②⑤⑥
&&&D.①⑤⑥
6.据观测,图示地区的气压场已经连续出现3个月,此时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中东太平洋海平面温度异常升高
&&&B.东太半洋上涌冷水减少,影响海洋生物生存
.可能对我国东南沿海造成台风灾害
&D.南太半洋信风减弱
试题分析:
5.大塔希提位于10°S到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压带与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东南信风从南侧带来水汽,加上地形抬升,南侧降水多于北侧,①正确,②、⑤错误;图中显示,大塔希提中间为山地,河流呈放射状分布,所以,地势中高周低,河流短急;岛屿由火山高地组成,多岩浆岩,&③、④、⑥
正确。[来源:学科网]
6.塔希提岛附近海平面气压连续出现3个月正距平,反映出赤道附近的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东太半洋上涌冷水增强,渔业发展条件好,东南信风增强,A、B、D错误;同时,西太平洋气温升高,出现低压的可能性增大,可能对我国东南沿海造成台风灾害,C正确。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图甲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河流向西流入海洋,图乙为航拍的某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关于图甲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河谷与山脉南北相间分布
&&&B.地形复杂多样,地貌是由风力作用为主形成的
C.本区域受外力作用影响弱
&&&D.假如图示区域有石油分布,则在40°N开采条件好
8.图甲中的河流
A.流程长流速慢
B.均以冰川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
.①处河流流量比②处河流更大
D.②处河流水位季节变化比①处河流更明显
9.小明在使用“Google
Earth”时,发现图示区域东南面的农田中出现大量长方形或多边形的深色景观,如图乙中a、b、c、d所示,其主要功能是
A.生产反季节蔬菜的大棚
&&&&&&&&&B.冬季储水、夏季利用的储水池
C.观光农业园中的泳池游乐设施
&&&D.储存粮食、饲料等物资的仓库
7.A[来源:学科网ZXXK]
9.图示地区的东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区,冬雨夏干,雨热不同期限制了农业的发展,所以,利用储水池调节季节用水是解决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此地为亚热带,冬季气温较高,蔬菜大棚不合题意,A错误;地中海气候气候区畜牧业不典型,D错误。
考点:世界主要区域地理特征。
图中a表示纬线,E、F两点为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O为EF的中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若F的地方时为6时30分,则此时月份和纬线a所处的位置可能是
A. 10月、南半球
&B.2月、南半球
&C.6月、北半球
&D.10月、北半球
1l.当EF两点间的经度差(劣弧经度差)逐渐变大时,则
A.太阳直射点逐渐向高纬移动
&&&B.该纬度昼夜之差逐渐变小
C.该纬度昼一定越来越长
&&&&&&&D.南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之差变大
试题分析:
10.6时30分日出,说明该纬度此日昼短夜长,为a所在半球的冬半年,故只有答案D符合要求。
11.图示时间纬线a昼短夜长,当EF两点间的经度差(劣弧经度差)逐渐变大时,昼夜差距缩小,说明太阳直射点向赤道方向移动,B正确,A错误;因为无法不能判定图中所示地区处于冬半年还是夏半年,所以,该地昼长可能越来越长,也可能越来越短,C错误;因为昼夜差距减小,所以,南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之差变小,D错误。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来源:学科网ZXXK]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6. (20分)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地质考察研究,倒淌河在1
3万年前流入黄河,而如今则注入青海湖。
&&&&材料二野生黑枸杞固含有丰富的天然花青素而成为延缓衰老、预防癌症的天然食品,其价格昂贵,被称为名副其买的“软黄金”,主要出产于青海柴达木盆地。[来源:Z&xx&]
材料三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1)指出倒淌河流向变化对青海湖湖水盐度的影响,并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其成因。(8分)
&&(2)根据黑枸杞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其生长习性。(6分)
&&(3)简迷歌谣中描述的自然环境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1)盐度由淡变咸(2分)
&13万年前因其注入黄河,地表径流把青海湖的盐分带走;(2分)如今注入青海湖,盐分随地表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2分)又因气候干旱少雨,蒸发旺盛,湖水逐渐变咸。(2分)
(2)当地气候干旱少雨,说明其耐干旱;(2分)当地光照充足,说明其喜光;(2分)当地冬季气温低,说明其耐寒;(2分)当地有较多盐沼分布,土壤中盐分含量较高,说明其耐盐碱。(2分)
(3)海拔高,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2分)地势起伏大,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2分)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2分)
试题分析:
(1)咸水湖的成因是蒸发旺盛,同时湖水的外泄途径少,导致盐分不断积累而成。倒淌河由注入黄河变为注入青海湖,使得青海湖缺乏了盐分外泄途径,故而盐度进一步增高。
(2)柴达木盆地海拔高,且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光照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土壤含盐量高。所以,说明黑枸杞耐寒,喜光,耐旱,耐盐碱。
(3)歌谣表达了当地昼夜温差大,自然特征的垂直变化及白天暴雨,夜间霜冻等自然地理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当地地势起伏大导致的垂直差异,一方面是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导致的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形成对流雨,夜晚气温低形成霜。[来源:学&科&网]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7 (26分)结合罔文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南海及其周边国家示意图.
&&&&材料二永兴岛终年皆夏,年降水量1509.8毫米,风力大、蒸发快。岛上地势平坦,平均高约5米,湖泊为干涸泻湖。
&&&&材料三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势头缓慢是全球经济下滑的根源,2
01 5年全球经济萧条虽未逆转,但经济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东亚、东南亚、南亚等新兴市场国家,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1)说出西沙群岛的气候类型及分析形成这种气候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说明永兴岛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是什么?请列出该岛获取淡水资源的可能方式。(8分)
&&(3)根据材料一说明新加坡炼油工业布局有什么特点及其原因。(6分)新加坡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生产和出口电子产品及炼油等制造业,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高技术人才的缺乏,同时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目前经济出现了低迷现象。
&&(4)结合材料,针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从地理角度说说新加坡为应对经济衰退有可能提出的措施。(6分)
(1)类型:热带季风气候(2分)
&形成原因分析:冬季亚洲大陆强大的冷高压(蒙古高压)的存在,大范围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在向南运行过程中逐渐偏转成东北季风;(2分)夏季该地既有受海陆热力作用产生的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又有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由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的西南风的影响,由于两股西南气流的叠加,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明显。(2分)
(2)珊瑚岛面积小;海拔低,难以集水;岛上无河流、湖泊;风力大,蒸发旺盛,难以储水。(答对两点即可,4分)收集雨水;海水淡化;从岛外输入淡水。(答对两点即可,4分)
(3)分布在南部岛屿(或马六甲海峡沿岸),与主要居住区分隔;岛国且扼马六甲海峡咽喉,海运便利,方便原料进口与产品出口,减少运输成本,节省费用;水面充当卫生防护带,有利于保护主要居住区的环境。(每点2分,共6分)
(4)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尤其是临近市场;扩大内需;加强地区内的经济合作和联系;调整产业结构,使之多元化;引进高技术人才,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永兴岛终年皆夏,为热带气候;年降水量1509.8毫米,所以为热带季风气候。成因为亚欧大陆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冬夏季节相反的风向,夏季气压带和风带的北移加强了夏季风。
考点: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水资源利用。工业区位因素。
&&请考生从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2(10分)旅游地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穷游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旅游方式,指的是花最少的钱,享受到最大价值的旅游;家住昆明的某高三学生,计划今年高考结束后和好友以穷游的形式到外地游玩半月。经过反复论证,最后选择去贵州旅游。
材料二贵州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
请你对“选择贵州作为穷游日的地”做可行性评价,并分析贵州可打造的旅游品牌。
【答案】昆明距离贵州近;(2分)有(贵昆)铁路线连接两地,交通便利,铁路费用较低;(2分)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游览时间可满足半个月的时长;(2分)各景点近便,沿线分布多,集群状况好;(2分)景点的游览价值高。(2分)(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
&&&&可打造的旅游品牌:“爽爽的贵阳·避暑之都”;“民族原生态·万象黔东南”;“红色文化·续写遵义红色经典”等(从海拔高、夏季气温低,少数民族聚居地,红色旅游等方面考虑的可以得分,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
试题分析:旅游资源评价从旅游资源价值,集群状况,交通状况,距市场的距离等方面进行分析。
贵州的自然景观包括:喀斯特地貌,夏季避暑等,人文特点包括少数民族风情,红色旅游等。
考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堰塞湖形成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堰塞湖的形成过程。(6分)
&&(2)指出堰塞湖可能诱发的次生灾害。(4分)
(1)西坡由于坡度陡,引起山崩滑坡;(2分)崩塌堆积物堵塞河谷;(2分)河谷贮水而形成湖泊。(2分)
(2)容易诱发新的滑坡、泥石流;(2分)湖坝崩溃造成洪水灾害。(2分)
试题分析:
(1)堰塞湖的形成是由于河道被堵塞,河谷储水形成,而河道堵塞的主要原因是滑坡,泥石流带来的堆积物。
(2)堰塞湖形成后,河水受阻,对上游侵蚀作用增强,可能诱发新的滑坡、泥石流;堰塞体崩塌后水集中下泄,会导致下游洪涝。
考点:地质灾害。
44(10分)环境保护
2 01 5年8月1 7日环保部发布7月份全国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福州此次挤进了前十,排名第三,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海口。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从自然角度分析5—7月福州空气质量排名变化的原因。(6分)
(2)从2008年开始,福州市空气质量一直呈好转趋势,简述其采取的有效措施。(4分)
(1)5-7月份,福州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加,风力较大,便于污染物扩散;(2分)降水较多,稀释大量污染物;(2分)降雨使地面湿润,也不容易引起扬尘,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提高。(2分)
(2)调整产业结构,淘汰污染严重的工业;(2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2分)汽车尾气达标排放。(2分)(答对两点即可)
试题分析:
(1)空气质量变好,一方面是由于大气中污染物含量降低,一方面为大气环境有利于污染物扩散。5-7月福州进入雨季,大气及地面湿度增加,污染物减少,风力增大,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2)通过改变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减少生产、生活、交通等领域的污染排放。
考点:大气污染及其防止。
<font COLOR="#FF年江西省赣州市高考地理摸底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0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图1为我国东部某城市屏价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F地房价可能相等
B.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是环境
C.从出行方便考虑,M地较E地性价比高
D.房价空间变化完全符合地租随市中心距离远近而变化的规律
【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房价首先从市中心向外降低,在此基础上,主要公路沿线地价高于周边地区,可见,影响地价的因素是距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状况;图中E处在交通线延伸方向,比M处交通便利;N、F两处的地价都在元/平方米之间.
【解答】解:A、N、F两处的地价都在元/平方米之间,故正确;
B、影响地价的因素是距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状况,故不符合题意;
C、图中E处在交通线延伸方向,比M处交通便利,故不符合题意;
D、房价空间变化不完全符合地租随市中心距离远近而变化的规律,故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地价的因素是距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状况.
2.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其意义有(  )
&#9312;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9313;符合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
&#9314;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9315;小区绿地成为公共绿地,扩大了城市绿地而积&&&
&#9316;可以有效抑制房价.
A.&#9312;&#9313;&#9314; B.&#9314;&#9315;&#9316; C.&#9313;&#9316; D.&#9312;&#9314;
【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分析】由题,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可知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解答】解:由题,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可知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这不符合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四合院:封闭式);小区绿地成为公共绿地,并不能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更不能抑制房价.
【点评】该题考查了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回答3﹣4题.
3.图中信息反映(  )
A.2015年前劳动适龄人口的年增长率与所占比重呈正相关性
B.未来的几年内我国会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现象
C.20L5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
D.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原始型),“高低高”模式(传统型),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2015年前劳动适龄人口的年增长率在减少,而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上升,二者呈负相关,A错误;
2015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C正确;
劳动适龄人口数=总人口&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虽然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但由于总人口数仍在增长,所以,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并未达到最大值,劳动力短缺并不会太严重,B、D错误.
【点评】本题关键是读图,注意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年增长率两者的关系.
4.针对日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的现状,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有(  )
&#9312;吸引外束移民迁入&&&
&#9313;提高生产的现代化水半&&&
&#9314;延迟退休年龄
&#9315;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9316;全而放开二孩生育政策.
A.&#9312;&#9313;&#9315; B.&#9313;&#9314;&#9316; C.&#9313;&#9315;&#9316; D.&#9312;&#9314;&#9315;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增长模式有:“高高低”模式(原始型),“高低高”模式(传统型),“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在降低,针对我国适龄人口比重降低问题,可以提高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9313;对;&#9315;会使对对劳动力需求增加,&#9315;错;另一方面,可以延迟退休年龄以缓解劳动力不足,&#9314;对;针对我国适龄人口年增长率下降问题,可以通过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增加人口出生率缓解未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9316;对.
【点评】本题关键是读图了解日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的现状是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在降低,再进行分析.
塔希提岛形状从空中鸟瞰似尾鱼,鱼头鱼身被称为“大塔希提”,鱼尾叫“小塔希提”.该岛是由两个火山高地组成.通常,人们观察澳大利亚达尔文站与东太平洋塔希提岛的海平面气压距平,可以了解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海面温度状况.据图,回答5﹣6题.
5.有关大塔希提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9312;降水南多北少&&&
&#9313;盛行东北信风&&&
&#9314;河流短急&&&
&#9315;岩石多为岩浆岩&&&
&#9316;植被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
&#9317;地势中高用低.
A.&#9312;&#9314;&#9315;&#9317; B.&#9313;&#9314;&#9317; C.&#9312;&#9313;&#9316;&#9317; D.&#9312;&#9316;&#9317;
【考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不同.
【解答】解:塔希提位于10°S到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压带与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东南信风从南侧带来水汽,加上地形抬升,南侧降水多于北侧,&#9312;正确,&#9313;、&#9316;错误;图中显示,大塔希提中间为山地,河流呈放射状分布,所以,地势中高周低,河流短急;岛屿由火山高地组成,多岩浆岩,&#9314;、&#9315;、&#9317;正确.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读图,可以看出该岛位于赤道以南,再结合区域环境特征进行分析.
6.据观测,图示地区的气压场已经连续出现3个月,此时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中东太半洋海半而温度异常升高
B.东太半洋上涌冷水减少,影响海洋生物生存
C.可能对我国东南沿海造成台风灾害
D.南太半洋信风减弱
【考点】气压系统与天气.
【分析】人们观察澳大利亚达尔文站与东太平洋塔希提岛的海平面气压距平,可以了解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海面温度状况,塔希提岛附近海平面气压连续出现3个月正距平,反映出赤道附近的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东太半洋上涌冷水增强.
【解答】解:A、塔希提岛附近海平面气压连续出现3个月正距平,反映出赤道附近的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故不符合题意;
B、东太半洋上涌冷水增强,渔业发展条件好,故不符合题意;
C、同时,西太平洋气温升高,出现低压的可能性增大,可能对我国东南沿海造成台风灾害,故正确;
D、东太半洋上涌冷水增强,渔业发展条件好,东南信风增强,故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等压面的判断.高考地理等压线图判读方法与应用技巧
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1、判断气压类型:凡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高气压;凡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低气压.
2、判断季节:大陆上空出现高压中心或海洋上空出现低压中心为冬季,反之为夏季.
3、判断天气与天气系统:与高气压对应的天气系统是反气旋,与低气压对应的天气系统是气旋,台风、飓风是热带气旋中最强的一级;低压槽是冷暖锋发育的位置,高压脊则不利于冷暖锋的形成;高压脊与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低压槽与气旋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
图1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河流向西流入海洋,图2为航拍的某地景观图.读图完成7﹣9题.
7.关于图1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
A.河谷与山脉南北相间分布
B.地形复杂多样,地貌是山风力作用为主形成的
C.本区域受外力作用影响弱
D.假如图示区域有石油分布,则在40°N开采条件好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分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解答】解:图示地区河流自东向西流,两条河流平行分布,中间有山脉作为分水岭,所以,山脉和河流南北相间分布;图中河流相间分布,且支流众多,说明图示地区流水作用强烈;40°N附近岩层年龄新、两侧岩层年龄老,为向斜构造,而石油存储在背斜构造处.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8.图1中的河流(  )
A.流程长流速慢
B.均以冰川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
C.&#9312;处河流流量比&#9313;处河流更大
D.&#9313;处河流水位季节变化比&#9312;处河流更明显
【考点】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
【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河流的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汛期等,与流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有关.
【解答】解:图中河流向西流八海洋,说明该区域位于大陆西岸,图1中,&#9312;河流位于40°N﹣60°N的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9313;河流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点评】河流水文特征主要是由流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决定的.
9.小明在使用“Google
Earth”叫,发现图示区域东南而的农阳中出现r大量长方形或多边形的深色景观,如图2中a、b、c、d所示,其主要功能是(  )
A.生产反季节蔬菜的大棚
B.冬季储水、夏季利用的储水池
C.观光农业园中的泳池游乐设施
D.储存粮食、饲料等物资的仓库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分析】读图1,由图1经纬度可以判断,图示地区的东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区,冬雨夏干,雨热不同期限制了农业的发展,所以,利用储水池调节季节用水是解决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此地为亚热带,冬季气温较高,蔬菜大棚不合题意;地中海气候气候区畜牧业不典型.
【解答】解:图示区域东南而的农阳中出现r大量长方形或多边形的深色景观,其主要功能是冬季储水、夏季利用的储水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景观图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对农业的影响.
(2016&赣州模拟)图中a表示纬线,E、F两点为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O为EF的中点.读图回答10﹣11题.
10.若F的地方时为6时30分,则此时月份和纬线a所处的位置可能是(  )
A.10月、南半球 B.2月、南半球 C.6月、北半球 D.10月、北半球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分析】看到此题时应首先考虑晨昏线的时间,再由此判断太阳直射点直射在哪个半球.本题中给出E、F为晨昏线与纬线的交点,由此可知F、E为该纬线上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所在的两个点.
【解答】解:若F的地方时为5时30分,由此可判断F点为日出时刻的点.该纬线日出时刻晚于早6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与该图现所在半球不一样.假设该纬线在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就应该在南半球,假设该纬线在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就应该在北半球.则此时月份和纬线a所处的位置可能是10月、北半球.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光照图的判读,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晨昏线以及太阳直射点的运动.
11.当EF两点间的经度差(劣弧经度差)逐渐变大时,则(  )
A.太阳直射点逐渐向高纬移动
B.该纬度昼夜之差逐渐变小
C.该纬度昼一定越来越长
D.南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之差变大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分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解答】解:图示时间纬线a昼短夜长,当EF两点间的经度差(劣弧经度差)逐渐变大时,昼夜差距缩小,说明太阳直射点向赤道方向移动;因为无法不能判定图中所示地区处于冬半年还是夏半年,所以,该地昼长可能是越来越长,也可能越来越短;因为昼夜差距减小,所以,南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之差变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晨昏线图的判读,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地质考察研究,倒淌河在1 3万年前流入黄河,而如今则注八青海湖.
材料二野生黑枸杞固含有丰富的天然花青素而成为延缓衰老、预防癌症的天然食品,其价格昂贵,被称为名副其买的“软黄金”,主要出产于青海柴达木盆地.
材料三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1)指出倒淌河流向变化对青海湖湖水盐度的影响,并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其成因.
(2)根据黑枸杞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其生长习性.
(3)简迷歌谣中描述的自然环境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考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分析】(1)海洋表面蒸发形成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上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
(2)自然环境从海拔、气候、光照等方面分析生长习性.
(3)自然环境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地势起伏、大气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解答】解:(1)咸水湖的成因是蒸发旺盛,同时湖水的外泄途径少,导致盐分不断积累而成.倒淌河由注入黄河变为注入青海湖,使得青海湖缺乏了盐分外泄途径,故而盐度进一步增高.
(2)柴达木盆地海拔高,且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光照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土壤含盐量高.所以,说明黑枸杞耐寒,喜光,耐旱,耐盐碱.
(3)歌谣表达了当地昼夜温差大,自然特征的垂直变化及白天暴雨,夜间霜冻等自然地理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当地地势起伏大导致的垂直差异,一方面是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导致的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形成对流雨,夜晚气温低形成霜.
故答案为:(1)盐度由淡变咸.13万年前因其注入黄河,地表径流把青海湖的盐分带走;如今注入青海湖,盐分随地表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又因气候干旱少雨,蒸发旺盛,湖水逐渐变咸.
(2)当地气候干旱少雨,说明其耐干旱;当地光照充足,说明其喜光;当地冬季气温低,说明其耐寒;当地有较多盐沼分布,土壤中盐分含量较高,说明其耐盐碱.
(3)海拔高,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地势起伏大,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
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3.结合罔文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南海及其周边国家示意图
材料二永兴岛终年皆夏,年降水量1509.8毫米,风力大、蒸发快.岛上地势平坦,平均高约5米,湖泊为干涸泻湖.
材料三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势头缓慢是全球经济下滑的根源,2015年全球经济萧条虽未逆转,但经济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东亚、东南亚、南亚等新兴市场国家,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1)随出西沙群岛的气候类型及分析形成这种气候的原因.
(2)根据材料说明永兴岛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是什么?请列出该岛获取淡水资源的可能方式.
(3)根据材料一说明新加坡炼油工业布局有什么特点及其原因.
新加坡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生产和出口电子产品及炼油等制造业,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高技术人才的缺乏,同时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目前经济出现了低迷现象.
(4)结合材料,针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从地理角度说说新加坡为应对经济衰退有可能提出的措施.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分析】根据材料,永兴岛终年皆夏,为热带气候;年降水量1509.8毫米,成因为亚欧大陆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然降水多,但由于岛屿面积小,同时无河流、湖泊,水资源无法集中,导致水资源缺乏;第三题可从图中得知分布状况.
【解答】解:(1)根据材料,永兴岛终年皆夏,为热带气候;年降水量1509.8毫米,所以为热带季风气候.成因为亚欧大陆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冬夏季节相反的风向,夏季气压带和风带的北移加强了夏季风.
&(2)虽然降水多,但由于岛屿面积小,同时无河流、湖泊,水资源无法集中,导致水资源缺乏;可收集雨水;海水淡化;从岛外输入淡水.
(3)从图中可知,新加坡炼油工业分布在南部岛屿(或马六甲海峡沿岸),与主要居住区分隔;原因是岛国且扼马六甲海峡咽喉,海运便利,方便原料进口与产品出口,减少运输成本,节省费用;水面充当卫生防护带,有利于保护主要居住区的环境.
(4)新加坡为应对经济衰退有可能提出的措施有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尤其是临近市场;扩大内需;加强地区内的经济合作和联系;调整产业结构,使之多元化;引进高技术人才,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等.
故答案为:
(1)类型:热带季风气候;&
形成原因分析:冬季亚洲大陆强大的冷高压(蒙古高压)的存在,大范围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在向南运行过程中逐渐偏转成东北季风;夏季该地既有受海陆热力作用产生的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又有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由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的西南风的影响,由于两股西南气流的叠加,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明显.
(2)珊瑚岛面积小;海拔低,难以集水;岛上无河流、湖泊;风力大,蒸发旺盛,难以储水;收集雨水;海水淡化;从岛外输入淡水.
(3)分布在南部岛屿(或马六甲海峡沿岸),与主要居住区分隔;岛国且扼马六甲海峡咽喉,海运便利,方便原料进口与产品出口,减少运输成本,节省费用;水面充当卫生防护带,有利于保护主要居住区的环境.
(4)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尤其是临近市场;扩大内需;加强地区内的经济合作和联系;调整产业结构,使之多元化;引进高技术人才,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点评】该题考查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水资源利用.工业区位因素等,综合程度很高.
请考生从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旅游地理】
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穷游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旅游方式,指的是花最少的钱,享受到最大价值的旅游;家住昆明的某高三学生,计划今年高考结束后和好友以穷游的形式到外地游玩半月.经过反复论证,最后选择去贵州旅游.
材料二贵州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
请你对“选择贵州作为穷游日的地”做可行性评价,并分析贵州可打造的旅游品牌.
【考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分析】旅游资源评价从旅游资源价值,集群状况,交通状况,距市场的距离等方面进行分析.贵州可打造的旅游品牌应结合贵州自然和人文景观考虑.
【解答】解:从图中看昆明距离贵州近;有(贵昆)铁路线连接两地,交通便利;贵州省作为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贵州省景点的游览价值高.
贵州可打造的旅游品牌:贵州位于云贵高原,有独特的高原地貌和少数民族风情等,应结合这些特色发展.
故答案为:昆明距离贵州近;有(贵昆)铁路线连接两地,交通便利,铁路费用较低;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游览时间可满足半个月的时长;各景点近便,沿线分布多,集群状况好;景点的游览价值高.
可打造的旅游品牌:“爽爽的贵阳&避暑之都”;“民族原生态&万象黔东南”;“红色文化&续写遵义红色经典”等(从海拔高、夏季气温低,少数民族聚居地,红色旅游等方面考虑的也可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贵州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应结合贵州自然和人文景观综合分析.
【自然灾害与防治】
15.读“堰塞湖形成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迷图中堰塞湖的形成过程.
(2)指出堰塞湖可能诱发的次生灾害.
【考点】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分析】(1)堰塞湖的形成是由于河道被堵塞,河谷储水形成,而河道堵塞的主要原因是滑坡,泥石流带来的堆积物.
(2)堰塞湖形成后,对当地和下游地区会造成很大影响.
【解答】解:(1)从图中看,西坡等高线密集,坡陡,发生了滑坡,堰塞体堵塞了河道,形成了堰塞湖.
(2)堰塞湖形成后,河水受阻,对上游侵蚀作用增强,可能诱发新的滑坡、泥石流;堰塞体崩塌后水集中下泄,会导致下游洪涝.
故答案为:
(1)西坡由于坡度陡,引起山崩滑坡;崩塌堆积物堵塞河谷;河谷贮水而形成湖泊.
(2)容易诱发新的滑坡、泥石流;湖坝崩溃造成洪水灾害.
【点评】堰塞湖是由于滑坡,泥石流带来的堆积物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分析滑坡或泥石流的发生过程.本题关键是具备读图分析能力.
【环境保护】
16.日环保部发布7月份全国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福州此次挤进了前十,排名第三,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海口.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从自然角度分析5﹣7月福州空气质量排名变化的原因.
(2)从2008年开始,福州市空气质量一直呈好转趋势,简述其采取的有效措施.
【考点】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分析】(1)本题考查福州空气质量排名变化的原因.排名的变化反映了其空气质量的变化,名次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2)本题考查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即分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措施.
【解答】解:(1)从图中卡出析5﹣7月福州空气质量排名靠前,说明其空气质量变好,自然因素方面主要是5﹣7月降水多,风力大,利于污染物的扩撒和稀释.
(2)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调整能源结构,多使用清洁能源以及加强对汽车尾气的排放管理.
故答案为:
(1)5﹣7月份,福州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加,风力较大,便于污染物的扩散;降水较多,稀释大量污染物;降雨使地面湿润,也不容易引起扬尘,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提高.
(2)调整产业结构,淘汰污染严重的工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石油清洁能源;汽车尾气达标排放.
【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较为简单,贴近生活实际,与地理知识结合,实现生活与地理的融合.
我的更多文章:
( 08:44:15)( 08:31:10)( 10:38:45)( 09:39:30)( 07:05:59)( 06:58:17)( 11:18:27)( 09:57:54)( 13:14:45)( 06:30:24)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