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科特长发展的实践研究属于什么学科

公众号:sxfzkys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已逐渐深入人心。幸福精研苑正是致力于推广学术前沿,汇聚百家之长,碰撞思维火花,传递幸福能量,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
感谢您阅读前沿/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课题立项申请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 - 魏加宝的blog - 连云港教育博客
课题立项申请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
9:06:27 | By: leisurewjb ]
东海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3年度短期课题
课题名称: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
主 持 人: &&&&&&&&&&&魏 加 宝&&&&&&&&&&&&
所在单位:&&&&&&& 东 海 县 平 明 中 学&&&&&&&&
申报日期:&&&&&&&&&& 2013年5月27日&&&&&&&&&
&&&&&&&&&&&&&&&&
&&&&&&&&&&&&&&&&& 东海县教育局教科室
&&&&&&&&&&&&&&& &&&&二〇一三年五月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新课程的核心目标,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全人”的发展。生物课程新课标明确提出“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体现科学的人文内涵。人文素养教育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生物教学应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中学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课程,教材内容中不同程度的渗透了人文精神的素材,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同时传播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方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均衡发展。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将生物学知识与人文素养有机结合,实现生物学的人文素养教育,是现代生物教育所必须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
课题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人文素养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人文关怀、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竞争,既有科学素质,又有人文精神,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健全人格,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情感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1.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构建生态人文课堂体制,创设人文素养培育的和谐环境。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在现实教育环境中,教育实践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以解决实际教育问题为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一线教学工作者,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研紧密结合,在行动中通过观察设计、总结反思、调整研究以提高研究有效性。行动研究既有教师的独立研究,也有教师的合作研究。独立研究是教师单独思考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策略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进行经验交流,求同存异,开展联合教学,共同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2.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指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鉴别、整理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以分析、归纳、汇总,通过对文献资料研究,为课题的实验和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指导借鉴,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课题正式开始之初,我们收集了国内外生物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掌握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动态、前沿进展等,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类,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3.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指为认识某种教育教学现象,解决某个实际教育问题,以科学理论为依据,运用观察、问卷、访谈、个案研究、测验等多种科学方法,搜集、研究有关教育教学的资料,以对教育教学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判断、建议的整个有计划的实践活动。调查研究法重在对个人情感、态度等的调查。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我校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动态,收集各类事实资料,了解课题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案,使得课题研究在前进中调整,在调整中前进。
4.经验总结法
对本课题实验后产生的实验现象、实验成果,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对成功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对失败教训及时反思。
5.个案分析法
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人文素养、人文行为进行跟踪观察、监控、研究,不断收集典型学生表现出来的特征,收集案例以分析其中的个性特征和共性特征。
1.课题准备阶段(2013年6月------2013年8月)
建立方案,组建课题组;搜集、整理、归纳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丰富理论知识;做好课题的论证和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5月)
课题正式进入实验阶段,组织实施方案,总结阶段经验,反馈修正后继续实验。
第一步:开展实验研究活动
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深入开展人文素养研究;调查人文素养教育现状、问题、策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素养;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情感体验活动、个案研究、实验教学等,创设人文环境。
第二步:反馈、调整、完善方案,深入研究
对本课题实验进行阶段性总结、反思、修正,不断调整、完善研究实施方案,再次进行教学实验,提出评价标准。
3.评估总结阶段(2014年5月------1014年6月)
1.调查报告
目前中学生物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
初中生物课程中人文素养的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原则、方法和策略
人文素养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渗透
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新形式
环保教育与人文素养
校园人文素养实践活动
生命教育与人文素养
生物兴趣活动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生物实验教学与人文素养
课题主持人只能是一个人;&&&& 2. 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
阅读全文(1047) |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魏加宝的blog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Copyright @
连云港教育博客技术支持:生物学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新课程(上)》2011年07期
生物学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
【摘要】: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及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生物学科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良好途径,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对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获得生物学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提供直观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设思维情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重视教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四个方面进行一些阐述。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91【正文快照】:
生物科学是21世纪发展速度最快的学科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非凡的意义。生物科学素质的教育内容应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五个方面。那么如何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呢?以下是我在生物教学中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建;陈静;毛晓英;;[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赵占良;[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新发;[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李永芳;刘景升;李效良;齐冰;赵静;郭淼;;[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永峰;[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赵洪娜;[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高畅;[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马萍;[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邹策千,吕春华;[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9年S1期
邵鸿娥,崔建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年05期
李忠光,龚明;[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志忠;;[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6期
林松;;[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刘久彪;;[J];快乐阅读;2011年06期
宋银明;;[J];科学教育;2011年04期
汤珺;;[J];广西教育;2011年17期
邵伏超;;[J];考试周刊;2011年39期
王建兴;;[J];文理导航(中旬);2011年07期
臧维臣;;[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年08期
李艳杰;;[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李桂芳;;[J];科学教育;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红;;[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苏香妹;;[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陶小敏;;[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4年
蒋建平;;[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缪天生;;[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刘冠杰;;[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仇国政;;[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于仲秦;;[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王传娥;;[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刘红蕾;;[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田楚茵 汕尾市城区凤翔学校;[N];汕尾日报;2010年
张新平;[N];学知报;2010年
王晓玲;[N];吉林日报;2010年
河南省睢县高级中学生物组
汪长明;[N];学知报;2010年
河南省固始县第一高级中学
刘文华;[N];学知报;2010年
山东省梁山县一中
陈静平;[N];学知报;2010年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四中学高二生物组
陈得陆;[N];学知报;2010年
山东莒县第四中学
刁志武;[N];学知报;2010年
邳州市铁富高级中学
李欣;[N];学知报;2010年
胡艳丽;[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广军;[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侯新杰;[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潘苏东;[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刘健智;[D];西南大学;2007年
倪娟;[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郝琦蕾;[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龚正元;[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王秀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于海波;[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马宏佳;[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春松;[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张仁玉;[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欧艳梅;[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杨永丽;[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李迅;[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董志彪;[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高清山;[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周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王延明;[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李克兰;[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的当前位置: &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研究》结题报告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基本概况
课题名称: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研究
课题类别:镇江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第二批)
课题主持人:崔丽
课题组核心成员:谢群花、王东、殷红霞、周丽琴、张兴龙
研究周期:2013年至2015年
结题时间:2016年3月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新世纪,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美国提出了&2061&工程,从课程改革入手,打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界线,着力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许多国家也先后提出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方针。在我国,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把&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创新体系正在建设之中。创新是这个时代的动力和灵魂。当下的素质教育更要求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特别应贯穿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始终,从小培养敢于创新的思想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可中国的传统文化数千年来从未把学生看作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收器,而不是知识的主人,无论何时何地学生都是被传道、被授业、被解惑的对象。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因而缺乏一种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 极大的阻碍了其创新能力的发展。作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我们责无旁贷。
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生物教师,我选择了&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认真研究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和方法。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自然科学,因此,中学生物学教学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创新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启蒙教育功能。在当下的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革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去,从而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进而引导其进行创造性学习,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要任务,为其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甚至整个民族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我们把课题的研究界定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研究&的范畴之内,因此,对有关概念做以下界定:
1、生物教学:本课题的参与者均为一线的初中生物教师,所以&生物教学&即指初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包涵了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在初二下学期学生要进行生物学科学业水平测试。
2、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和条件,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其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广义的创新也包括用已有知识技能去重现前人的探索历程,只要不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能够标新立异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方法、新观点和新设想等皆是创新。
3、创新素质:是指人在先天遗传素质基础上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所获得的稳定的在创新活动中必备的基本心理品质与特征,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核心,通常表现为能够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直觉力、丰富的想像力、预测力和捕捉机会的能力等等,从而使思维具有一种超前性、变通性。
4、学生的创新素质: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等使得他们的创新或许没有科学家的科研、发明来的那么超乎寻常。其实,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可被视为创新。学生的创新可以具体地表现为一个小发明,一个小创造,一篇具有创意的科普文章,一个新颖的设计,一条建设性的提议,一个新点子,一种新设想等。
(二)支撑性理论:
1、人的潜能开发理论。追求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创新能力绝大部分还是一种潜能,教育的作用就是开发这种潜能。这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最有价值的。事实上,创新素质是每一个人,每一个正常的初中生所固有的一种能力。教育就是要把他们揭示出来并加以培养与发展。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评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2、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础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的内涵是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我们认为,初中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要突出基础教育的本质特点,把目标定位在&基础性&上,也就是直接地为目前的创新学习性服务,间接地为今后从事创新工作奠定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参与课题的生物组教师根据调查研究得出的本校学生拥有的创新素质的现状,通过充分发掘和利用本学科课程及活动课程中的创新素质培养因素,在实践过程中初步探索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色的培养方法和途径,把学生培养为具有创新素质的一代新人。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现行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会不断得到修正,能促进生物教师专业成长,也能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的提高,从而使初中生物课程更好地反映现代教育理念和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视角更侧重于在实践中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鉴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初中生物的学科特色,所以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第一是关于初中生创新素质内涵的研究;第二是关于本校学生创新素质现状调查的研究,第三是基于第一块和第二块内容的调查和研究,通过充分发掘和利用生物学学科课程及活动课程中创新素质培养因素,探讨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以实验为纽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多种途径的实践研究。
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初中生创新素质的内涵研究。
2、关于京口中学学生创新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3、探讨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以实验为纽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多种途径方法。
①关于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实践研究。
②关于生物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实践研究。
③关于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实践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1、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改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认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立足生物教学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进行充分挖掘,并进行分析和归类。
2、调查研究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和实践,为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3、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生物教学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策略。
4、教育实验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培养意见或方案,并在实验班进行试验,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改培养方法和内容,提出新的具体目标,建立整体优化、科学正确的培养运行机制。
5、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能提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本课题经过了三年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阐述如下:
(一)学生创新素质的内涵研究
许多学者对创新素质进行了研究,各种观点不尽相同,课题组在综合各种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将关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内涵阐述如下:
创新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或者能够对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做出创造性的运用。创新素质是一种在正确创新价值观指导下,由积极开拓的精神状态所激活的,能实现创新过程的综合素质。它主要包括创新知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创新人格、创新情感、刨新意志、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创新是人类的本质特征,是人的生命力和社会价值的最高体现;创新是科技进步的生命,文明财富的源泉。创新是这个时代的动力和灵魂,国家创新体系正在建设之中。创新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培养和训练。当下的素质教育更要求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特别应贯穿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始终,从小培养敢于创新的思想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初中教育阶段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的关键时期。
但初中生的创新素质与成人的创新有很大区别。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其认识的规律概括为&动作&&感知&&表象&&符号&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是从实践活动中开始的。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的手、眼、口、脑等认识系统中多种因素协调作用,参与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的过程。
学生创新思维呈现出这些主要特点:
(1)思维的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受到老师引导,但又凝聚着他们自己的独立思考。
(2)思维的流畅性与滞涩性的矛盾。学生联想自然、想象活泼,往往导致新的发现,但在学习活动中,由于经验缺乏,思维方法简单,加上受到习惯思维的束缚,也常常有思路中断或进行缓慢的滞涩状态。
(3)思维的深刻性与肤浅性的矛盾。学生的思维还十分肤浅,但思维的深刻性在学习活动中也有所体现。
(4)思维的发散性与单一性的矛盾。思维的发散性与单一性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往往此起彼伏,有时思路较广,有时钻入死胡同,很难自拔。
由于受到年龄心理特征、知识总量、经验等因素的制约,初中生的创新素质均表现&基础性&的特点。所谓&基础性&指凡是对学生个体发展有意义的新观点、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都是创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敢于对书本上的知识产生质疑;在深入理解、领会前人智慧精髓的基础上,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善于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重新组织&或&转换&;有搞小制作、小发明的念头并敢于尝试,敢于实践,不怕失败等等,都是创新能力的表现。所以,学生的创新素质不仅表现在对知识学习的选择、处理上,反映在对新思想、新事物、新技术的发明发现上,而且还表现在有没怀疑的精神、求变的态度和综合的选择能力,有没有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人格特征。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重点应该放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养成方面。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发明创造活动,产生具有创新性思想观念的作品,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二)京口中学生物创新素质调查报告
课题组教师通过对学生创新素质内涵的研究学习后,运用所学理念制定了一份针对本校学生的创新素质问卷,内容包括第1题和第11题与创新意识相关;第2题与意志力相关;第3题和第6题与质疑能力相关;第4题和第5题与发散思维相关;第7题和第10题与动手能力及行动的效能相关;第8题和第9题分别与想象力和观察力相关;第12题与挑战力相关等六方面,以期能达到了解本校初一学生在生物学科中所具有的创新素质的现状这一目的,为在生物教学中寻找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提供帮助。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8份,回收136份,回收率接近99%。数据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京口中学初一学生生物创新素质的问卷》统计表
创新意识:学生在回答&解决生物问题的方法不是惟一的&,&基本是&比例为86.7%,表明,大部分初一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而且思维灵活,具有多向思维。而对于&设计生物实验的探究方案时,你只满足于一种方法解决&的调查显示&基本是&的比例多于&基本不是&的比例,说明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生物学科中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通过交流发现一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觉得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太耗时,只想尽快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愿意再花实践思考;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书上、老师只讲了一种设计方法,自己没必要再想多种方法。
质疑能力:从&凡是出现在生物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正确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课本是非常可靠的,缺少该有的批判精神。我们平时在教学过程中确实碰到不少这样的情况:明明教材有不合理之处却总是强调以教材为准;做出来的实验现象与教材不同但作业、考试却一定要按教材的要求去写。由此造成学生就不会或者懒得对心中有疑问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另外一题&当师生之间相互争论某道生物试题的答案时,尽管他们都有道理,但你还是更相信老师&,也是相关质疑精神的调查,结果不像上一题显得那么缺乏批判精神,应该和初一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有关,进入青春期的他们逐渐有了反抗权威的意识,叛逆心理也变得强一些。
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这种思路好比自行车车轮一样,许多辐条以车轴为中心沿径向向外辐射。发散思维是多向的、立体的和开放型的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生物老师在做演示实验时,你总是对产生的现象具有很多疑问&的数据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确定&,交流后发现他们演示实验是否能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本身是否激发他们的兴趣,一部分学生认为对于演示实验的结果已经知晓,导致自己没有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示如果是自己操作实验就会特别感兴趣。而&打扫卫生时,一旦看到白色的塑料袋,你就会不自觉地想到垃圾是如何处理的&显示部分学生存在思维定势现象。其实,思维定势人人都有。这种习惯性思维,妨碍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不利于接受新知识。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为了应付考试,教师运用题海战术,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模仿,学生思维固定在框框内,导致思维形成消极定势,这样学生的创造才能怎么能得到培养呢?
动手能力和行动的效能型:关于&你非常喜欢做一些生物方面的小制作&的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动动手进行制作的。同时,与部分学生交流&为什么不喜欢进行生物方面的小制作&时,许多学生谈到:并非自己不喜欢做小制作,而是没有时间做,或老师不允许。可见,多数学生有发展动手能力的愿望,而客观条件却限制了其发展。但是在行动的效能方面&当你有了新的想法时,你会马上就做&时,不少学生表示很多时候就是想想,不会真的动手做。数据表明,初一学生行动的效能性不高,创新精神不足,不是敢想敢干。
观察力和想象力:调查显示&在生活和学习中,你经常注意到一些别人不太注意的东西&中&基本不是&的比例达到48.5%,说明本校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初一学生缺乏观察事物的敏锐性。关于想象力&你的头脑中经常会有一些新奇的想法&的调查显示,初一学生的想像力还是较丰富,而也有部分学生的想像力贫乏,不善于捕捉头脑中的新想法、新形象。
意志力和挑战性:关于&在生活和学习中,面对困难时,你会积极想办法,而不是立刻寻求帮助&的调查显示本校初一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较强。部分学生表示他们逐渐长大了,遇到一点困难就立刻找父母、找老师会被同学笑话,他们往往会先自己想方法解决,解决不了再去寻求帮助。在挑战性相关调查&当你的想法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时,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争论到底&中也显示相似的信息,不少学生表示对于自己的想法没有把握时一般不会说,比较在乎外界的评价,怕丢面子,对不良环境失去了挑战性。
课题组老师不仅对调查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而且还通过座谈、个别交流等方式了解数据形成的原因,最后一致认为我校初一学生的创新素质状况总体上是好的,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良好的创新人格等。但从中也发现,学生的创新素质在生物学科中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如学生的观察力、质疑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生物教师任重而道远。
下一阶段,课题组老师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改革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充分发掘和利用本学科课程及活动课程中的创新素质培养因素,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去,从而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活动中鼓励学生的创新意志,探讨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以实验为纽带进行实践研究,初步达成探索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色的培养方法和途径这一目标,把学生培养为具有创新素质的一代新人。
(三)探讨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以实验为纽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多种途径方法
1、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策略研究
在课题研究的一年半时间中,课题组的全体教师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以课堂为主渠道,充分发掘和利用学科课程中创新素质培养因素,形成了一套以现行教材为依托的《生物学课堂培养创新素质的要点汇总》,在实践中深人思考、逐渐探索全面提升学生创新素质的一些路径与范式,现总结如下。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课堂教学不包含实验教学部分。
(1)、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结合本学科特点,常用的创设情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通过观察生物现象,发现问题;②生活经验中蕴涵的生物学问题;③通过讲述科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④通过比较一些现象,发现学生疑惑的问题,作为学生进行学习的场景。
(2)、加强方法指导,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①想象与分析、推理结合;②发散与聚合相结合。
(3)、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让学生有效开展讨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落实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让学生有话可说;②指导学生的整理、总结、归纳方法,让学生学会交流;③选择灵活多样的交流方式,让学生乐于交流;④提高教师素质,及时适度地评价,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敢于交流。
(4)、积极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体验到创新愉悦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需要自我表现的空间都想体验成功后的喜悦。而初中生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生物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经常设法为学生安排&成功&的机会,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基础。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这就要求生物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在生物课堂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2、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策略研究
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自然科学,因此,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创新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启蒙教育功能。课题组老师经过一年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思考和摸索,制订了一套符合本校学情的实验开展计划,并不断总结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方法:
(1)、应用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志
创新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许多新成果的获取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大量的实验,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创新者必备的心理素质。教材中许多生物学经典实验和事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志的好素材。
(2)、创设宽松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健康的人都具有一定创新的潜能,但是要把这创新潜能转化为创新能力,需要有一个激发潜能而形成创新能力的环境和氛围,民主、和谐的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促进作用。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激励其大胆思考与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肯定。
(3)、改变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绝大部分都是教师讲,学生按照课本上和教师所讲的要求进行验证性实验,由于学生事先已知晓实验结果,实验时往往兴趣不高。这种机械的模仿和趋同化的复述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无法让学生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的。本课题组对以往的实验课进行改革,在生物学实验中重点开展了&探究性教学&的研究。
(4)、进行思维训练,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形式,古今中外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在青少年时代都具有超常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对人一生的成就大小至关重要。设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把知识讲得过细过死,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遇到问题,教师不要马上给出答案,而要引导学生多去思考。
(5)、利用实验不足,鼓励学生的批判意识
生物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权威、对理论、 对教材、对教师提出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鼓励他们独特化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新素质的培养是教师教学目标之一,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应用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志;创设宽松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思维训练,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利用实验不足,鼓励学生的批判意识,使生物学教学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创新素质,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生物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策略研究
自课题《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研究》开题以来,课题组教师就一直关注课堂教学以外的教学部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生物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策略研究》同时在我校和镇江市第一外国语学校进行,在我校主要开展了&校本课程&之&生物兴趣小组&等活动,在一外主要开展了&绿地认养&、&生物科技小组&等活动。在此期间,课题组教师不仅根据本校学生实际需要编制了一整套活动方案,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借助竞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向创新结果的转变,进一步发展创新素质。现将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1)、生物兴趣(科技)小组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生物兴趣小组是生物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生物课堂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延伸,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尤其强调动手实践,对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初步技能,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①组建生物兴趣小组的注意事项
Ⅰ实践性。Ⅱ师生比例恰当。Ⅲ从易到难,循环渐进。Ⅳ师生共同参与。
②生物兴趣小组的重要作用
Ⅰ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Ⅱ培养创新自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Ⅲ培养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Ⅳ培养实践能力;Ⅴ培养创造性思维。
(2)、科技竞赛积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向创新结果的转变
创新的火花一旦产生,教师要及时抓住,并且积极创造条件促使创新思维转变为创新结果,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及时巩固和进一步深化,创新能力得到更一部提高。我校和镇江市第一外国语学校的多名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参加多项竞赛并获奖,其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自豪感。
事实证明,长期参加生物兴趣小组的许多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创新能力都非常强,参加生物学方面的活动成绩也比较突出。如表2:
表2& 镇江市2014年初二实验考查成绩统计
(说明:实验考查满分为10分,完成时间为20分钟)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1、多措并举,营造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一批老师成为教科研能手,收获了满满的荣誉。
课题组有2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在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奖的有6篇,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的有11篇;10人次参加各级各类教师竞赛并取得可喜成绩;开设市级公开课7节,校级公开课多达14节。
在课题研究期间,本组的殷红霞老师先后被评为市级生物学科骨干教师和区级生物学科带头人;崔丽老师被评为区级生物学科骨干教师、在市级骨干后备人才培训中被评为&优秀学员&,以及获得关工委组织的征文指导一等奖;周丽琴老师被评为国家级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生物教研组被评为2015年度学校优秀教研组。
2、以研促教,课题研究中教师积极试验,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成果、特色建设均取得显著成绩。
自课题实施以来,课题组教师发现了可喜的变化,学生们更乐意参与课堂,更喜欢生物学了,创造性地制作了许多符合学科要求和体现学科特色的作品,在参加的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也取得不少成绩,4人次在参加&江苏省第二十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镇江赛区)比赛中&获奖;多人次参加&DI&邀请赛,先后获省一等奖、全国一等奖,今年5月份还要参加美国DI全球赛;多人次获得各级金钥匙比赛一、二等奖;参加气候知识竞赛并获奖等等,借助竞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向创新结果的转变,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同时,教师的教学成果显著,殷红霞老师分别在市级基础教学成果奖(科研类)评比中获得二等奖和区级基础教学成果奖(竞赛类)评比中获得二等奖;崔丽老师在区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比中,分别获单项(科研类)、(竞赛类)三等奖。
另外,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认可,被视为学校办学特色之一,谢群花校长在&校长沙龙&上的发言《从&心&出发,寻找减负增效的增值点》向区领导及其他学校校长们隆重介绍了包含生物学科在内的校本课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获得了比赛特等奖。
3、注重积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有参与教师不仅重视研究,而且注重经验总结、资料整理,积累了一整套过程资料。统计如下:
主件:《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研究》结题报告
附件1:《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研究》过程性资料汇编
附件2:《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研究》教师成果集
附件3:《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研究》学生成果集
九、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1、课题在实践研究部分,虽然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活动教学三方面进行了策略研究,但是三者不能完全割裂开,三种教学中有一些方法和途径是共通的,因为它们三者本身就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如何进行创新精神、探究能力的测评?虽然我们构建了一个评价机制,但限于教师自己的水平,对创新精神、探究能力的测定、分析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本课题的选题较大,需要研究的内容太多,而课题组的人员有限,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对课题研究内容作了进一步缩小,以便于较深入地开展研究。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将尽量从小处切入,深入研究。
4、课题组教师普遍认识到了&探究性教学&对于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性,也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如果要再申报课题的话,打算就从&探究性教学&切入。
5、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一线教师时间紧张,读书时间较少,以致理论水平不高,我们计划将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多举行&读书分享会&等活动,促进自己理论水平的提高。
6、自从课题研究以来,由于课堂教法、学法的转变,实验和活动的举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们的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镇江市京口中学 版权所有 苏ICP备号-1
校址: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东吴路302号 总机电话:2 办公室:5 传真: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促进女性素质提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