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代际差异流动性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代际传递、社会流动性及其变化趋势-李力行.PDF1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代际传递、社会流动性及其变化趋势-李力行.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5 年 月 年第 期 浙 江 社 会 科 学 No. 5 ,2014 ZHEJIANG
SCIENCES , May 2014 *
代际传递 社会流动性及其变化趋势 ――― 、 、 、 来自收入 职业 教育 政治身份的多角度分析 □
李力行 周广肃 , 内容提要 社会流动性减弱已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问题 具体表现为收入的代际流动性 降低、 。 , 职业的代际传递固化 本文将综合分析社会流动性减弱的原因 除了考察收入和职业的 , 、 。 , 代际传递 还将对教育 政治身份等广义人力资本的代际传递问题进行分析 本文发现 父亲 , 。 的收入对子女的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而且这种代际传递趋势在不断加强 造成这种现象 , 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力资本的代际传递趋势不断加强 具体表现为教育和职业选择的代际传递 趋势加强。 关键词 代际传递 社会流动性 教育公平 , 、 - 作者李力行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教育部 北京大学人力资本与国家政策研究中心 ; , 、 - 副教授 周广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教育部 北京大学人力资本与国家政策研究中心 。 10087 1 博士研究生
北京 , “ 缺乏向上层流动的机会 就可能丧失 努力让下 、 一 引言 ” , 一代过上好生活 的动机 工作效率和储蓄率将 , , 在收入差距问题受到强烈关注的同时 社会 会因此而下降 这将对一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 。 , 流动性也成为中国迈入中等收入水平国家时所面 展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 拉美和东南亚 , 、 “ ” 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越来越多地进入社会 学界以 等落入 中等收入陷阱 的国家经济停滞的根本 。 , 及政策制定者所讨论的范畴 社会流动性是指社 原因 就在于社会流动性减弱所导致的经济活力 , ,20 11 。 会中的个人或群体在其社会地位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该商品已下柜,非常抱歉!
代际流动性的经济学分析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服务承诺:
京东平台卖家销售并发货的商品,由平台卖家提供发票和相应的售后服务。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美国代际间的财富流动性
  有关流动性的证据通常都可以永过渡矩阵来总结,这一过渡矩阵显示在某个特定的原始财富状态x的人及后来处于财富状态y的人的百分比。表2过度矩
阵是一份从1966年到1967年男性处于45-59岁而女性处于30-44岁家庭的财富报告,而且这份报告是通过“20世纪60年的中期”与十年后
(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各项价值后计算净产值得来的。最开始及最终的财富状态都是通过财富五分法来计算的(最低20﹪,接着20﹪等。),所以每一行
和每一栏所指的数值都是一样的,而且每一行和每一栏相加的结果为100﹪。
  从某一种角度来看,财富流动性似乎是规模巨大的:平均对角元素表明在十年的周期内,有51﹪的样本过渡到不同的矩阵。另一方面,只有少部分人过
渡的程度非常大:表2中87﹪的家庭十年后仍然处于同一矩阵或相邻的矩阵中。对样本的进一步分析并没有揭示年龄的影响,尽管这可能会反映出对处于盛年的男
女的关注:年龄的影响可能对于整体人口的影响会更大,因为这括包括,如老年人在退休后减少了他们的财富。
  财富流动性最大的群体包括年龄在30-39岁的人,拥有高级能的人,服务行业工作者,教育程度高的人,女性,婚姻地位改变的人,黑人,已经没有
房子的人。这些结果表明财富流动性也有阴暗面。年轻人,黑人及妇女的财富流动性越高,可能表明他们的财富减少,短期内失业,短期内身体状况不好,离婚及其
他不愉快的事情,这和他们财富增加时的情况并不好多少。这其中的一些结果可能反映出了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普遍现象,因此在其他年代,或其他地方,比
如说单身人士或黑人,他们的财富可能是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但是财富流动性的增加与高技能及教育的关系似乎还将继续维持,而财富流动性下跌则与离婚,生病或
家庭人员去世有关。
  除了一代人的财富流动性问题,也有很多人关注代间的流动性,而且基于人死后遗嘱认证和缴税记录的代间研究也有了很长一段时间。一代内的及代间的
财富流动性都受到类似因素的影响,但其中也有很多的差异。首先,
一代间的流动性没有自然的时间周期,因为可能受益人的性格是最明显的也是最容易估测的。如果财富的大门是向人人都打开的,那么受益人的价值也就没有期望中
的那么高。跨代财富变动同样要考虑到一代(或多代)。
  第二,房产税和房产分配模式影响了代际流动性,但是很少或没有影响到一代人内的流动性。
  弗朗西斯·高尔顿在19世纪首先开始了代际联系的研究,并且推广了“趋均数回归”框架,这让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参数&来反映流动程度,或者更
精确的说,反映刚度的程度,因为更高的&值表示更低的流动性。在比较父母和孩子各自身高时,高尔顿预估&值大约为三分之二。这是代际刚度有用的基准。
  在英国,一项代间财富流动性的早期研究就追溯了上个世纪20年代富有的男性继承人的近亲,结果发现将近三分之一的样本继承了他们的财富,另外三
分之一的人的财富一部分来源与继承一部分来源于自己挣取,而余下的三分之一则是自力更生。研究上个世纪60年代及70年代的的一份类似的研究表明自力更生
的个人增加的比例非常小,而继承者增加的比例却更小。这份研究还估测了““回归到平均值”这一因素,而代间财富数据的价值在0.48到0.59之间波动。
在更正样本选定标准后美国的康涅狄格州也有类似的结果,财富流动指数等于0.8。这与最近根据姓排名的财富数据得到的新发型在整体上的结果是一致的,表明
应该的财富流动指数在0.7到0.8之间。相比之下,在美国,英国,德国,瑞典和其他国家,为收入,教育和职业方面的代际刚度所获得的&值更低,范围在
0.2到0.5之间。但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来说明为什么财富流动性预计比收入流动性来得低,所以代际财富的&值几乎是在0.5到0.8的范围之间。正如我
们所提到的,此范围的中心点接近于父母和孩子各自身高关系所获得的值。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013年2月第29卷第1期教育科学;EducationScience2013Feb,;Vol.29No.1;教育的代际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刘志国,范亚静;()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要〕其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教育的代际教育不公平;词〕公平;公共教育支出代际流动性;;〔()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从我国实行科举制度以
2013年2月第29卷 第1期教 育 科 学
EducationScience 2013Feb,
Vol.29 No.1
教育的代际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
刘志国, 范亚静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摘   要〕其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教育的代际 教育不公平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的问题,流动性下降,父代的学历、职业、子代的户籍、居住区域、年龄、家庭中的排行等因素都影响到子代的受教育程度。公共教育支出如果不能保证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也无法促进代际教育流动性的提高。为了促进教育的代际流动,需要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给中下阶层群众提供更多的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关
词〕公平;公共教育支出 代际流动性;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003  〔0028064201301000105----引言  一、
从我国实行科举制度以来,教育一直是中国社成为中下阶层读书的最大动力。在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后,高考成为农民与普通工人阶级实现阶层跃升几乎唯一的渠道。从恢复高考一直到80年代中社会阶层流动性高,底层成为社会变革的受益者。但是,从9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开始恶0年代以后,化,典型表现是重点大学农村生源趋于下降。国家
不仅是农村生源对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感到越来越困难,普通工人家庭子女考入重点高校与普通高中产家庭、官员、公务员子女则是城乡无业、失业校,
人员子女的1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意7倍。“这种趋势的味着教育促进代际流动的功能在减弱,
农村居民和普通城市家庭子女的重点大学入学比例下降反映了子代对父代收入与地位的继承,说
、明中国社会的流动性在降低。Dearden(1997)
“知识改变命运”校的比例分别减少了7.会各阶层实现流动的最重要渠道,9%与5.6%。而在重点高
是中下阶层及农民子弟改变命运的黄金时期,强化,后期,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底线。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B将代际流动性定义为子代在经济landen2005
调查表明,包括“序列在内的国家社会地位的分配中所处的位置相对于其父代位置变的研究”211工程”
重点大学,农村20世纪90年代以来招收的新生中,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清华大学的农村在校生比北京例从1990年的21.7%降至2000年的17.6%,大学的农村在校生比例从1991年的18.8%降至
动的程度。人们之所以关注代际流动性,是因为促刘志国,范进代际收入流动性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亚静,较高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意味着不同2012
,,家庭背景的人机会平等(Dirketal1998;Roemer[5,6]),近年则只有一成左右。高校扩招1既降低了收入不平等程度,也可以促进经1999年的16.3%,996
。郭丛斌、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普通地方院校与专科院校。济效率的提高(后,闵维方Solon,2002)以湖北省为例,考取专科的农2002~2007年5年间,
村生源比例从3以军事、师范等方9%提高到62%,
[[4]8]
()和陈琳、袁志刚(等学者注意到了20072012)
教育对于社会阶层和代际收入流动的重要性。但随
教育促进代际收入流动的功向为主的提前批次录取的比例亦从33%升至57%。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收稿日期〕20121215  〔--
〔,作者简介〕刘志国(男,安徽宿州人,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与收入分配问1969-)
,题研究;范亚静(女,湖北荆州人,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研究。1987-)
、“能严重弱化,表现为我国近年来“官二代”富二、“代”贫二代”等代际传递现象越来越明显。由于教育在促进代际收入与职业流动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影响教育代际流动性的社位,会因素。
二、数据来源与教育的代际流动性的基本测算本文使用的数据库来源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
图1所示。图1从总体上反映了我国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即表现为子代的学历水平和父代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第五等级即大专及大专以上由父代的2%上升为子代的学历表现最为明显,
9.5%。
图1表现的是父代、子代社会总体的教育水平,并不能反映个体的父子两代间的传递性。我们可以
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用转换矩阵来表示这种传递性。根据数据库调查数我们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简称CHAR的调查数据。该调查于据,LS2008年)2008年对浙江省和甘肃省进行了第一轮调查。
2008年的数据库通过采用分层四阶段的抽样方法,其中以市、区为初级抽样单元,以街道、村镇为二级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为三级抽样单抽样单位,
元,以家庭住户为基本调查单位,对每户中45岁及以上公民进行了调查。该项调查涉及2覆685个人,盖了1其中男性1女性1570个家庭,302人,383人;、、涵盖浙江、甘肃两省各1区)区)0个市(16个县(48个社区或农村。由于要了解居民学历水平的代际流动情况,选取了父代和子代学历水平数据齐全的样本4性别及子代户籍、性391个。本文将父代户籍、
代学历等级
表1 父子两代学历等级的转换矩阵表
父代学历等级
17.9% 2
2 9.8%
3 7.2%
4 8.0%
50.0%2.0%
23.7%23.0%18.0%13.1% 2
31.5%39.6%37.9%33.6%23.5% 3
41.4%17.9%21.8%19.0%23.5% 15 
15.1%26.3%51.0%
全部00.0%100.0%100.0%100.0%100.0%
当父亲处于第一学历等级(即小  从表1中可知,
年龄、出生顺序、所在省份(市/区,居住地类型)学以下)别、,其子代进入前三个低学历等级的概率为等有可能会对学历水平的代际流动性产生影响的变8而进入最高等级的比例仅为5.说明当3.10%,5%,量都纳入代际收入决定的模型中。
衡量代际流动性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回归系数法,二是转换矩阵法。运用转换矩阵法来分析代很大的一个优势在于,它既能反映代际际流动性时,
流动性的大小,又能反映代际流动的方向,在本文
父代处于低学历等级时,其子代是很难获得高等学历的。当父亲处于最高学历等级,即第五等级时,其子代进入最低学历等级的概率为0,而留在最高学历等级的概率为5进入最差两种学历等级的概率1%,不到5%,这说明处于高学历等级的父代其子代是很父代低学历的子代向上流动较为困难,父代高学历完全不可能接受最少的教育。
在父子学历等级的转换矩阵中,对角线上的元素表示父代和子代处于同一学历层次,没有任何流动,对角线元素的平均数为不流动比率。在该表中,转换矩阵的不流动性比率为31.7%。而最高学历层次的父代、子代之间的传递性达到5大大高于1%,
几乎是父代处于第四等级的子代31.7%的平均值,
本文选取父代的学历水平作为一个概括性因素进入最高学历层次的2倍,是其他四个等级进入最来反映各种社会因素对教育的影响。因为在过去人高学历层次之和。由于公务员、国企管理者及专业才较为短缺的年代里,较高的学历也往往意味着较高的职业地位和较多的收入。对于父亲―子女组样本数据,我们将父代学历水平分为12-小学以下,-小父代和子代的学历水平E1和E2的总体分布情况如?2?
技术人才大都有严格的学历要求,并且也与户籍、社会地位和收入相关,因此很大程度上,最高学历层次的父代的社会地位通过教育在子代得到了传承,这
图1 父代与子代学历分布
中,还能对比分析不同学历阶层代际流动性的大小
。难获得低等学历的。因此,表1清楚地向我们表明
学,、“贫二代”官二代”等社会现象。345-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这五个等级。也就形成了大量“
三、影响教育代际流动性各因素的回归分析为了更好地测算影响子代受教育程度的各种因素,我们运用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子代的受教育程度受到来分析。根据我们的观察,
自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一是父代的学历水平、户籍及其职业地位;二是子代在家中的排行及性别;三是外部因素,如各地区的教育政策、不同时间的教育改革等。根据以上分析,以子代的学历水平e2为被解我们假设回归方程如下:释变量,
(常量)模型
表2 多变量回归结果
非标准化系数3.23 1.37 -1.360.2 0.47 0.23 -
t值t 34.76 36.01 -18.2811.52 9.38 7.32 -5.59 
5%假设检验Si.g00 0 0 0 0 0 
1.081.061.131.061.011.08共线性统计量VIF
hk2ae2ge1occ1ro pID2
eocchkID2+2=0+1*21+3*2+4*5*ββββββaeεg2+6+β
其中,公务员、企业管理人occ1代表父代的职业,事业单位及国企的员工、个体户及普员及私营业主、
职  父代职业对子女学历的影响大于父代学历,
业层次每提高一个层次,平均的受教育水平提高
财富及社会资本0.47。职业的层级划分又是权力、通职工、务农分别赋值为5、4、3、2、1;hk2为子代户
籍,户籍的参照组为农村户籍,设为0,城市户籍为为划分依据的因此可以看到父代的社会地位对
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具有显著影响。
1;ID2代表子女在家中的排行;aeg2代表子女的年
户籍因素是影响教育代际流动性最显著的因龄,以2我们将子女组样本数据008年为计算依据,
农村户籍与城市户籍素。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分为25~30、31~35、36~40、41~50、51~60等5
即平均提高接近37,个年龄组;在这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差距为1.ro代表子代16岁以前居住的省份,p
5个学历层次。里调查数据只有甘肃和浙江两省,省份的参照组为1.
子代年龄在回归分析中为负值,表明年龄越大设为0,浙江省为1。甘肃省,
。由图2中的子代平均学历层次越低(如图2所示)在回归方程中,为一常数;0表示截距项,1-6βββ
可以看出,子代学历水平由逐步上升的趋势,小学以分别表示各种因素对子代学历水平的回归系数;ε是
表示其他因素对子代学历水平的影响。下学历的人数在逐渐减少小学学历的人数先上升随机变量,
后下降;中学学历的人数也是先上升后下降,但在小利用样本数据,对子代学历e2和其他8个自变量采
高中以上学历学学历人数下降后一段时间才下降;回归结果如表2。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
由表2可知,子代户籍、子代年龄、父代职业、父的人数在逐渐上升代学历、所在省份、出生顺序、父代职业对代际受教育子代户籍对子代学历的影响程程度影响显著。其中,
子代年龄次之,且子代年龄和出生顺序与子度最大,
代学历水平呈负相关;父代的职业也对于教育的代际流动具有显著影响。各个因素共线性统计量容差均,小于2说明各个自变量间共线性较低,对模型基本无;同时,样本回归的相关系数R为0决定系数影响;.64
,为0对于非时间序列而言,这说明本模型中解R.42
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具有比较强的相关性。
图2 各个年龄段学历分布图
我们用回归方程对按子代年龄分类的五组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得到父亲学历水平与子代学历水平的关联程度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年龄段的代际流动性对比
(((父亲-子女[25,3030,3535,4040,5050,60
01e2和e1的关联程度可以直接衡量教育的代际流
系数值越大,说明代际的教育程度传递性越动性,
强。如果仅就父代与子代的教育水平回归,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是多因素分析系数的2倍。在进42,行更深入的分析过程中,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母回归系数为0.对子女受教育程度要大于亲学历(6))父亲(回归系数为0.的影响。39
2.04 0.39 
2.75 0.26 
2.08 0.42 
1.93 0.36 
1.8632 1.0.4 
,]子代在(年龄段的代际学历5060  由表3中可知,
,关联程度最高,为0此后代际学历关联程度下降,到.48[,]年3050三个年龄段基本上稳定在0.4上下,2530~
。因此,龄段代际学历关联程度下降至最低值也可0.26以判断新中国成立以来,代际的关联度总体上是下降,]年龄段子代,代际流动性之所以的。对于位于[2530高,是与我国的高考扩张政策相一致的,相对于父代而普通阶层的子女有了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应言,
该注意的是,这里的流动性只计算了大专以上学历,并没有反映大学是否属重点大学,因此,并不能说教育制度更加公平、机会更加平等。
三、不同地区对代际教育流动性的影响
在表2中,ro代表了不同地区对子代受教育程p度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浙江省比甘肃省子女的平均受教育的学历层次要高出0.23。子代16岁以前所居住省份对其学历水平的影响主要基我们可以据此于不同地区政府对教育支出的差异,
来分析其16岁以前所居住的城市和居住地所属类型对代际流动性的影响。由于所使用的样本数据仅仅包括浙江省和甘肃省,因此本文仅对浙江和甘肃的代际流动性进行对比分析。
依据省份,我们将父亲-子女组分为浙江和甘肃两个部分,来考察不同省份父代对子代学历水平影响程度的大小。我们对父代与子代的学历水平进行得到结果如表4所示。回归,
表4 不同省份代际流动性对比父亲-子女
样本数百分比
01温州金华湖州嘉兴衢州宁波杭州
267 82 63 43 134 151 161 
20.6%6.3%4.9%3.3%10.3%11.7%12.4%
2 2.48 1.91 1.97 1.76 2.58 2.32 
0.36 0.36 0.4 0.4 0.41 0.46 0.52 
0.30.24
0.260.360.330.480.41
  为了更好地呈现出政府人均教育支出对代际流
动性的影响,我们做出各个城市20062010这五年-间人均教育支出的平均值与代际学历关联程度的散结果如图3所示:点图,
图3 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与代际流动性的关系
从图3中可知,政府人均教育支出与代际学历关联程度接近正相关,即政府人均教育支出越高,代际学历关联程度越大。不仅不能说明人均公共教育
浙江1295 50.1%2.2 0.39 
甘肃129249.9%1.850.42
支出提高促进了教育公平,反而说明不恰当的教育支出反而使教育公平有所恶化。当政府将资源投资于重点学校,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又通过金钱、权力来进行配置的时候,一些人就无法享受到公共教育
2587 100.0%2.04 0.39 
浙江省教育流支出所带来的好处。因此可以认为,
甘肃省父代对子代学历水  由表4中可以看出,
动性高于甘肃并不能归因于教育的公共支出增加,
平的影响程度比浙江省更大,而甘肃省为不发达省,
更多的是由于发达地区对于教育更加重视,家庭投
浙江省为发达省,一个可能的因素是浙江省对公共
入相对较多。
教育支出更多,因而父代对子代学历水平的影响就
根据子代1我们将6岁以前所居住地方的类型,
会有所降低。为了进一步验证政府公共教育支出对
浙江和甘肃的样本数据分别分为三组,即主城区、镇
下面我们将对浙江省不同城市代际流动性的影响,
中心和其他(包括村庄、城乡结合区、镇乡结合区、乡
的代际流动性作对比分析。我们对浙江省不同城市
。对这三组数据分别进行回归,中心区和特殊区域)
子代学历水平与父代学历水平进行回归,回归结果
得到父代学历水平与子代学历水平的关联程度如表
如表5所示。
无论是浙江省还是甘肃省,6所示。从表6中可知,
表5 不同城市代际流动性对比
百分比5.9%18.8%
03.13 
77 244 
10.23 
R0.280.21
父代对子代学历影响程度排序依次为主城区、镇中心区、其他区域,即居住地越不发达,父代对子代学历的影响程度越大,代际流动性越低,越难以摆脱父
2.3 0.25 
代教育匮乏对子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表6 不同居住地类型代际流动性对比
浙江居住地类型主城区
01权力、关系等具有一定关系,基本上多数城市底层家庭子女也较难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最后,就全国来说,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也是不公平的,京沪等高等教重点大学的入学率也大大高于育较为发达的地区,
其他988
甘肃居住地类型
其他1029主城区106 
镇中心区198 
镇中心区225 
40 3.615 0.191 
落后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提高教育的流动性首先就是要改变教育不公的现状,能够给贫困家庭、农村家庭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参考文献〕
[],“1Dearden,Machin &Reed(1997)InterenerationalMobilitin gy ”,():TheEconomicJournal10714766.Britain   -
[],),“:2BlandenJ.(2005LoveandMoneInterenerationalMobilit   ygy,RMaritalMatchinonParentalIncome”esearchPaerand     gp ,,A2005272eStatisticsCanadanalticalStudiesBranch.   y[]]刘志国,范亚静.代际收入流动性度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经3J.
():济问题探索,2012,96266.-
[]郭丛斌,闵维方.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收入代际流动的关系研究4
[]():教育研究,J.2007,3285314.-
[]),“5Dirk,Michel&Erik(1998MeasurinInterenerationalMobil  -gg ”,itandEualitofOortunitWorkinPaer9810,Katholieke   yqyppygp   ,?n,UniversiteitLeuvenCentrumvoorEconomischeStudiWork    -inGrouPublicEconomics. gp  
[,(,“”,6]RoemerJ.E.1996)TheoriesofdistributiveHarvardustice   j
UniversitPress.y 
[],(),“7SolonG.2002CrossountrDifferencesinIntereneration-C  -yg ,:alEarninsMobilitJournalofEconomicPersectives16(3)      gy”p59-66.
[]陈琳,袁志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财富资本、社会资本、人8
],力资本与中国代际收入流动[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2,4:99113.-
2.996126331 2.3. 0.319319222 0.0. 
2.40976 1.0.264376 .
结论及建议  四、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影响学历水平在代际之间的传递的因素主要有父代职业、子代户籍、居子代年龄、家庭排行和父代学历等。教育的住区域、
代际传递性强意味着社会的结构僵化,中下阶层通我过教育实现正向流动的机会在不断萎缩。因此,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减少学历水平在代际之间的传递,从而提高代际流动性,促进教育机会公平。一是进一步打破城乡户籍制度,加快城市化过程的推进,使落后地区的居民能够在城市接受较为优质的教育;二是政府在加大教育公共支出的同时,必须公平地进行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努力缩小贫富家庭教育投资差距;三是教育资源的配置应当减轻权力、金财富及居住区域的影响,给中下阶层群众提供更钱、
多的机会获得优质教育资源。
要促进教育流动性,最核心的问题是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首先,农村的教育质量和城市之间是不平衡的,大多数农村家庭子女基本上只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考能就地接受较为落后的教育,
试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其次,城市教育资源中也分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校与金钱、为重点校与普通校,
ResearchontheFactorswhichInfluencintheInterenerationalMobilitofEducation        ggy  
LIUZhiuo,AN Yain Fgjg
(,N,)EconomicSchoolofNaninUniversitofFinanceandEconomicsaninJiansu 210023      jgyjgg  
:AbstractTheuneualitoneducationisthefocusofthesociet.Theimortantformoftheuneualiton             qyypqy  
,educationaristhetrendthattheinterenerationalmobilittendstodecline.Manfactorsincludin         -pgyyg   ’,’,,entseducationbackroundoccuationandthechildrensHukoulivinareaaeandtherankininhis         gpggg  
familwillaffectthechildren’seducationderee.Itisnotnecessarilromotetheinterenerational          y,gypg oneducationforPubliceducationsendinunlessitcaneuallallocatetheeducationresources.mobilit           pgqyy   
,Inordertoincreasetheinterenerationalmobilititisnecessarforthetobreakthelimitaovernment              -gyyg tionofHukousstemandmorechancestoaccesstheeducationresources.rovideood             ypg
:;;KewordsinterenerationalmobiliteualitPubliceducationsendin   gyqypgy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专业论文、教育的代际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_刘志国75等内容。 
 社会的代际收入弹性约为 0.2,是一个流动性极大 ...其次,结合公 共教育等相关政策分析,研究各路径对...[3]我国物价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社会流动性的测度】 社会流动性的测度】 社会流动性的测度方式是收入、 教育...正常社会的代 际相关系数都是在 0 和 1 之间, 由于有各种因素影响代际之 间...  候鸟式”迁移影响因素分析_韩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研究了新老农民工的代际...使得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带有 很强的流动性,并被称为...  孩子 教育投资不足的重要原因是流动性约束的影响。 ...本文除了应用严谨的实证分析方法估计了新农保对教育...养老金收入既可能通过代际转移支付产生基期6收入效 ...  公债经济学课程习题(含答案)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借债约束和代际财富再分配三个角度分析了巴罗-李嘉图...A.公债违约风险 B.公债再融资风险 C.公债流动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代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