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提升和改善自己自我认知

提高党员自我身份的认知意识
站内搜索:
山东省审计科研所 安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的期盼,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提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端正行为,保持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而当今社会受经济物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党员漠视自己党员身份,理想信念缺失、党员意识淡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强、思想作风不够端正、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关键时刻站不出来、危难之时冲不上去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影响了党的工作,背离了总书记的教诲,损害了党和人民事业。由此可见,提高党员的自我身份认知,增强党员角色意识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提高新形势下党员自我身份的认知能力呢?笔者认为:
一、首先要提高党员自我身份认知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自我认知的内容和自我追求目的要与党员身份相匹配。笔者曾经接触到一位四五十年代老处长,闲聊时谈起目前年轻党员奉献精神时,他就对我说:“过去在单位,谁是党员,关键时刻一眼就能看出来。”这说明党员和普通群众是有明显区别的,这就是作为党员“不能混同于一般老百姓” 的不一样,党员必须时时处处体现出党的先进性,这种先进的工作态度,就是党员自我身份认知能力的体现。
自我认知包括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物质自我也就是自身对物质的追求,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物欲横流,金钱至上,对物质的追求不经意间都透露出自我的价值取向个人思想素质修养,精神信仰追求。有没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境界,作为具有党员身份的自我,能否正确认知自己的身份,具备不具备先进性,在物质自我方面将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否做到不与人争利,具有奉献精神,这是一道分水岭。很多贪腐党员干部就是没有对自己身份认知,混同一般群众,甚至不如普通群众。社会自我是自我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名誉。社会地位是由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位置决定的,其职业分工本身并没有贵贱高低之别,但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影响,一些所谓好职业,尤其执掌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总是不经意间流露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成就感,缺少干事创业,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忘记自己是一个党员的身份,忘记了党从建党那天起,就是为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在竭尽全力。党员在社会自我方面要准确定位,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业干好符合自己身份的工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石油战线上的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工人阶级代表许振超,人民卫士任长霞、基层领导朱彦夫等等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自己党员身份的认知,成为我党千百万党员的榜样。
精神自我是对自己智慧、能力、道德水平的认识,但作为党员就应该比一般群众更先进,事事处处都要起先锋带头模范作用,要有先锋模范的精神状态。精神不振、不思进取、不敢担当、办事不认真、工作不主动、服务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等问题不应该出现在党员身上,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不因周围环境、地位的升迁改变而改变,不因遇到困难、和关键时刻而改变,要一贯始终坚持先进性,起到先锋带头的作用,既要摆正物质自我的位置,更要有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的追求,正确认知自己的党员身份和应承担的责任。
二、要增强党员的角色意识水平。在平凡岗位如何增强党员角色意识呢?首先要从思想上时刻提醒自己做为一名党员,不同于普通群众,对国家、对社会、对组织应该履行好角色需要的权利和义务,尽职尽责担当起党员这一角色,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别人、对社会的影响。无论党员还是普通百姓都会在心中确认自己在社会的形象,思考自己应承担何种的角色,这就是所谓角色意识。其次,要时刻牢固树立党员角色意识,注意自己的形象是否符合党员称号,党员讲形象,是党员角色意识的重要体现。每个人都会按照特定的社会和层面赋予角色的特定的行为行事。作为党员,保持先锋模范作用,就是在角色上保持先进性,体现在对物质的追求是低标准,对社会的奉献是正能量,对工作是争先恐后的姿态,整个精神状态是争当先锋,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去,工作思路、思维能力见识于先,品质道德先人后己,生活作风吃苦在先,改革开放做先行者,落实责任是先行官。这样才能符合党员角色,才能成为合格的党员,才能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
三、如何加强党员身份认知。首先作为党员自身就要有社会责任感,在学习、工作等方面要具备先进性,这就要求党员要增强个人的党性修养,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把党员的先进性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和生活上,无论什么环境和岗位都能始终保持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是党员区别于普通老百姓的分水岭。所以党员必须高尚的思想境界、良好的个人素养、向上的正能量、较强的业务能力。其次从自身做起,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很多教训告诉我们,有的党员就是放松了思想理论的学习,导致依法执政能力降低、缺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缺乏应由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甚至有的以权谋私、腐败堕落。就因为放松对自己要求没有从小处着眼,从个人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再次,要强化党员身份认知,保持先进性,就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党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先后涌现出了很多如雷锋、焦裕禄、朱彦夫等代表人物,他们就是标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把身份认知贯穿在平时政治理论学习中,针对基层党员队伍主体是八十、九十年后年轻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学习教育方式,引导其增强使命感,把身份认知落实在从严管理中,始终把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之中,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督促党员践行党章规定,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把身份认知践行在工作岗位实践中,工作中,党组织要给年轻党员交任务、压担子,关键时刻、危难面前更要组织党员冲锋在前做好表率。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党员先进性也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今后工作中,增强个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素养、升华思想境界,适应新常态,增强驾驭审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强化党员身份认知,使自己政治上更加成熟,信仰更加坚定,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政治鉴别能力和敏锐性,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关键时刻不迷失方向。审计工作中以经济建设和发展大局为重,紧扣审计工作中心,不断开拓进取。守住道德底线,廉洁奉公,光明磊落、不搞弄虚作假,工作作风务求谦虚谨慎;做到正确对待名利、地位和权力,筑牢自我修养的思想防线,夯实防腐拒变的思想基础,努力塑造作为一名党员应有的心胸开阔、眼光远大、精神风貌端直上进的先进形象。
文章来源:
山东省审计厅科研所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提高自我认识
  尊重人的自我需要,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班主任作为直接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关键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念头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现就班主任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赋予爱和期待&&学生个性发展的雨露
  热爱学生是师德规范中的一项基本要求,而渴望得到爱是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学生渴望能生活在充满爱,充满轻松、宽心、自由的氛围里,因为爱就像雨露一样滋润着学生内心深藏的天真与优秀品质,这种天真与优秀品质的逐渐形成、发展就构成儿童的个性,因此教师的爱在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良好个性形成的长河里是不可缺少的。记得市优秀班主任孙祖熙老师曾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年轻的班主任,他是用&爱&使学生诚实、友爱、乐观、向上,用&爱&解放了学生身心的禁锢,使他们精力充沛,对新知识充满探究欲,思维敏捷,想象丰富,富有创造性。
  此外,还有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爱,即是期望,&罗森塔尔实验&早已提出这种期望理论。有了这种爱,教师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这些被期望的对象予以特别的关注,以更友善的态度亲近他们,而这些学生体察到教师对他们的暗含期待的同时受到激励,产生了更加努力的愿望。
  这种期望效应在我们班级工作中是经常看到的,凡是班主任对某个学生有良好的印象,便会给予他们特别的厚爱,课堂提问想到他,班干部选拔想到他,某项活动考虑到他&&而该学生在老师的热切期望下,很有可能成为一个个性发展良好的优等生。因此愿班主任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广施雨露,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对他们赋予恰当、有效的期望,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点燃个性发展的火花。
  二、重视个性差异&&学生个性发展的阳光
  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有着千差万别的个性,有的学生活泼、敏捷,有的学生胆小、迟缓;有的做作业认真仔细、一丝不苟,有的却马马虎虎,粗枝大叶,这些心理和行为差异,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儿童的个性差异,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把满腔的爱倾注给学生的同时,还要依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你的爱就象阳光一样照亮每个人的心坎上。
《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提高自我认识》摘要:得到爱是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学生渴望能生活在充满爱,充满轻松、宽心、自由的氛围里,因为爱就像雨露一样滋润着学生内心深藏的天真与优秀品质,这种天真与优秀品质的逐渐形成、发展就构成儿童的个性,因此教师的...: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如何进一步提升个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