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给”和助词“给”的区别把爱你的人弄丢了书给弄丢了这个“给

能不能把介词,状词,助词,谓语等给我区分一下?
说起词性(或叫“词类”),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词性.问题也正是由此引起的.如果连什么是词性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么,还谈什么给汉语词汇定性分类呢?汉语词性的新定义那么,汉语究竟有没有词性呢?能仅仅根据汉语单词的形式不固定就说汉语根本就不存在“词性”这种语法概念吗?当然也不能.因为词性主要是一个语法功能的概念(虽然也包括语法形态),所以,即使形态不固定、无规律的语言,也是有词性的,那就是根据不同的语法作用来定词性.我以为,只要我们首先搞清了定义的标准,就好办了,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我发现,“实词”和“虚词”、“体词”和“谓词”这类概念都很好,都是纯粹的语法概念.不过这些都是较大的概念,需要细化.我们就循着这样的路线重新给词性定义一下.能做而且主要做主语和宾语的词属于“体词”(当然也不仅限于做主语和宾语,比如还可以做主语的补语和宾语的补语).能做谓语而且主要做谓语的词属于“谓词”.这两类词都可以归入“实词”的范畴,而介词、连词、助词等可以归入“虚词”的范畴.此外,在实词中还有两个附加词类——修饰体词的词和修饰谓词的词,就是能作定语的词和能作状语(包括前置和后置)的词.它们可以分别叫“定词”和“状词(是否仍沿用“副词”?).“定词”除了做前置的定语外,还可以放在判断性的动词等特殊动词之后做主语的补语(比如在“这个是大的”中,“大的”就是主语补语).
拟音词基本上属于谓词,有时也属于体词,所以,没必要在语法上单独提出这个概念.数词和量词也都兼有体词的功能和定词的功能,有时还可以有其他功能,所以,它们是特殊的词类,可以单独讨论,不过也没必要做为单独的词性对待.代词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基本上属于体词,有时也可以做定词(体词的附类),有的代词也代指其他词类,比如谓词、定词和状词.例如,“怎么”就是代指状词的.可以保留这个术语,但也无必要把它作为一个语法上的词性对待.拟音词的情况也是如此,仅仅是个语义概念.在体词中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名词”、“代词”、“数词”和“量词”等.在谓词中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动词”和“形容词”.汉语的“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谓语,这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其他语言一般不能,往往还要加上一个动词,即只有动词才能作谓语.例如:这个很大.她很幸福.英语必须说成This is very big. She is very happy. 而不能说This very big, She very happy.所以,汉语的“形容词”有时可以算作谓词,而其他语言一般不能.
形容词”的原初英文词是adjective,它本来是“名词的修饰词或描写词、非独立的词”的意思,因而它的基本作用是做定语,即做体词的附属成分),但有时也直接做谓语(如前例)或表语(比如处于判断动词后:这是大的),但不能做状语(前置的或后置的)(注意:按照我的语法体系,传统的“补语”是被我看作“后置状语”的)(做状语的“形容词”应该算作“副词”).所以,在这一点上它是和“状词”(副词)有严格的区别的.从它的整个含义看,它既有“定词”的功能,又有“谓词”的功能,所以可以看作是“体词”和“谓词”两种功能兼有的词类.具体而言,可以把“形容词”分成“定语形容词”、“谓语形容词”和“补语形容词”三小类(有的词是三种功能兼有的).但一定要把它从“状语”或“状词”中排除出去.那么,“定语形容词”和“补语形容词”(注意:我说的“补语”是指主语补语或宾语补语,不是传统的汉语语法的“补语”)可以并入“定词”之内,而“谓语形容词”可以归入“谓词”之内.(关于补语和谓语的区别,要根据前面是否有动词.例如:“这是大的”中的“大的”属于主语补语,而“这个很大”中的“大”则是谓语.)传统的“副词”概念比较窄,而且确实是按照语法标准提出的,即做状语的词.所以,这个概念可以保留.或换一种说法,叫“状词”.在英语中,“副词”和“状语”同出一源:一个叫adverb, 一个叫adverbial.那是很科学的.所以,我仍主张把“副词”改为“状词”.
“动词”这个概念可以保留,但是必须重新定义:它的含义不是指语义上的“行为动作”之类,而是指语法功能上的动态特点,即直接做谓语的功能.谓词,是句子的核心,是其最活跃的部分(句子的生命之体现.一般而言,一个句子可以无体词,但是不能无谓词).“动词”基本上等于“谓词”,但又不尽然.应该说,“谓词”是一个较宽的概念,是高一级的概念,而“动词”被包含其中,是下一级的概念.如果说在其他语言(比如英语)中谓词就是动词,那么,在汉语中谓词还更宽一些,不仅包含动词.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汉语里,甚至“动词”和“形容词”的界限有时都不明显.例如,在“他很高兴”和“他很同意”这两个句子里,你凭什么说“高兴”就一定是形容词而“同意”就一定是动词?且不说二者在这里起的语法作用是完全一样的,而且,在语义上,“高兴”和“同意”都可以表示一种心理状态啊!如果翻译成外语,我们对这两个都可以使用动词(或形容词)形式,不一定使用形容词和动词两种词类.因此,在做谓词使用的时候,也很难区别开“动词”和“形容词”.那么,笼统地叫“谓词”还真似乎是一种更明智的选择呢!总结起来,我的重新定义结果如下:笼统地分成“实词”和“虚词”两大范畴(根据是否直接充当句子成分).在“实词”中包括“体词”、“谓词”、“定词”、“状词”四个小类.而在“体词”中包括“名词”、“代词”(代词也可被包括在其他大类中,因为它不光代替体词)、“数词”和“量词”(数量词也可能具有定词的功能或其他功能)等;在“谓词”中包括“动词”和“形容词”.在“定词”中包括“定语形容词”和“补语形容词”以及“名词”、“数词”、“量词”,甚至“代词”等.在“状词”中仅仅包括“副词”,或干脆就把“副词”叫“状词”.在“虚词”中包括“介词”、“连词”和“助词”.从最小的级别看,一共11种词性(或叫“词类”):名、代、动、形、数、量、副(状)、拟音、介、连、助.虽然在最小一级上仍然保留了原来的名称,但是那只是对原来的语义原则的产物的一种尊重,或者说一种过渡吧(原来的分析结果还可以作为参考而使用).从原来意义的词类可以如此广泛地交叉在我的新词类里(几乎没有规律)这一事实,就可以看出以语义定词类是不够科学的.不过,以语义定词类的确很实用,很便于操作,在这方面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用性的成果,对此,我们还是应当参考的.也正因为这样,我才仍然保留它们的存在,让它们在一定范围内继续发挥作用(但是也得经常纠正其中的一些错误理论).汉语词性的特点下面,我们再看看汉语词性的特点.总的来说,汉语词性有两大特点:第一,基本上无固定的形态;第二,词性非常灵活多变.第一点勿庸赘言.主要看看第二点.这花很美.这的确是美的.你美什么啊?别美了!我欣赏她的语言之美.她的美震撼了全世界.这真是美餐啊!你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了.歌唱得很美.一个“美”,在不同的场合就可以有不同的作用:在第一个例子,它是做谓语的(或狭义的“表语”).在第二个例子中,它是动词(谓词),直接做谓语.在第三个例子里,它是体词(“名词”),做宾语或主语.在第四个例子里,它是定词(做定语,体词的修饰语).在第五个例子里,它以重叠的方式变成了状词(“副词”),做状语.在最后的例子里,它也是状词,做后置状语(传统上所谓的“补语”).那么,你说“美”到底是什么词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怎样区别动词与介词?
&|&&|&&|&&|&&|&&|&&|&&|&&|&&|&&|&&|&
& 今天是:&&& 欢迎您光临[3edu教育网]!本站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您最希望得到的,正是我们最乐于献上的。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正文
怎样区别动词与介词?
怎样区别动词与介词?
&&&&将本站加入收藏,以便日后访问。&&&&
怎样区别动词与介词?
怎样区别动词与介词?
&动词和介词都带有宾语,很容易混淆,尤其是一些词如在、到、给、跟、比等常常兼有动词和介词两种词类,在具体语境中只能是一种。怎样区别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某词是动词还是介词呢?可用以下二种方法: &&一是动词可以单独做谓语;而介词不能单独做谓语,只能构成介宾短语之后做谓语的连带成份。比如: &&例:在: &&真理在人民一边(在是动词单独做谓语) &&在黑板上写字(在是介词,与黑板上构成介宾短语做写的状语) &&二是动词可带动态助词“着、了、过”。 &&例:到: &&到北京了。到了北京了。√ (动词) &&到北京去。不能在“到”后加“了”。到了北京去。×(介词) &&跟: &&你跟我走。可写成“你跟着我走”。(动词) &&你跟谁说话?不能写成“你跟着谁说话”(介词) &&给: &&给我一支笔。可写成“给了我一支笔”(动词) &&给我讲故事。不能写成“给了我讲故事”(介词) &&对: &&大门斜对商店。可写成“大门斜对着商店”(动词) &&他对我很好。不能写成“他对着我很好”(介词) &&三是动词可以重叠,介词不能重叠。 &&例:比: &&咱俩比速度。可写成“咱俩比比速度”。(动词) &&我比你高。不能写成“我比比你高”。(介词) &
《怎样区别动词与介词?》一文由3edu教育网www.3edu.net摘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3edu教育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损害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修正。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韩国语助词“”和汉语介词“给”的对比研究
汉语介词“给”虽然可以用韩国语助词“”表达,但是二者的句法功能不同,在中韩翻译过程中,助词“”除了具有“给”的义项外,还有“向、跟、对”的意义。所以,对于中韩对比专业的同学来说,这是难点。本文对两大词类在句子中的位置、“给”和“”的用法及误用做了简单的对比分析,希望给研究相关领域的同仁带来帮助。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朝韩学院 吉林 延吉 133002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论现代汉语中介词“给”的用法
  摘要:现代汉语中的“给”字作为虚词有两种词性:一是作为介词使用,二是作为语气助词使用。介词“给”有四种用法:即在受事主语句中引出施事,相当于介词“被、叫、让”;在施事主语句中引出受事,相当于介词“把、将”;引出受益或受损的与事,相当于介词“替、为”;引出动作作用的对象,相当于介词“朝、向、对”。   关键词:虚词;“给”;介词   作者简介:周丽娟(1985-),安徽淮北人,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10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22-0126-02   1、引言   就“给”的本义来看,《说文解字》解释说,“给,相足也,从系合声。“给”是相互补足的意思,所以成语有“自给自足”。   动词“给”表示“给予”在元代以前就出现了。如:   1、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数金!(《吕氏春秋 . 权勋》)   2、谁有妙法,与我说者当给所须,随其所欲。(《贤愚经》)   3、凡禁系不廉,淹滞不决,病患不治,并合给囚粮,依时不给者,并须随事究问。(《元典章》)   从明代开始,这种用法的使用频率逐渐提高,但仍然不能算是高频词,但在清代,“给”的这种用法出现了爆发式的涌现,并逐渐取代了一直通用的“给予”义动词“与”字。随着语言的发展,动词“给”在“给予”义的基础上又逐步开始发生虚化,逐渐虚化为一个虚词,如:   4、先把这种子打给一顿,再把老婆也打顿给他。(《醒世姻缘传》四十回)   5、(凤姐)隔窗子笑道:“芸儿,你竟有胆子在我跟前弄鬼。怪道你送我东西,原来有事求我。”(《红楼梦》第二十四回)   6、宝玉道:“什么好的?你倒不如把前儿送来的那种绛文石的戒指儿带两个给他。”(《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动词“给”的虚化是在清代开始的,因为我们很难在清代以前的古代文献中找到大量的此类例子,但我们可以在清代的相关文献中找到大量此类例子。   现代汉语中的“给”有多种用法:   一是作动词,如:   7、爹给了我五块钱。   8、后晌到我家给你三十块钱。   9、他刚才给了我一封。   二是作介词,如:   10、房子给土匪烧了。   11、他给小孩锁屋里了。   12、他专门给人家修理电视。   三是作助词,如:   2、介词“给”的用法   介词“给”所表示的意义可以是多样的。吕叔湘在《现代汉语语法提纲》中认为介词“给”可以引进几种补语,如受事补语、施事补语,赵元任先生的《汉语口语语法》中把介词“给”分为三种。结合吕叔湘先生和赵元任先生对“给”的分析,我们可以把介词“给”分为四种用法,即在受事主语句中引出施事,相当于介词“被、叫、让”;在施事主语句中引出受事,相当于介词“把、将”;引出受益或受损的与事,相当于介词“替、为”;引出动作作用的对象,相当于介词“朝、向、对”。   2.1、“给”在受事主语句中引出施事   介词“给”在受事主语句中引出施事,相当于介词“被、叫、让”。如:   16、门给风吹开了。   17、房子给土匪烧了。   18、他给警察抓走了。   以上例句中的介词“给”前面的名词性成分,是动作的承受者,即受事,如“门”是“吹”的受事,“房子”是“烧”的受事,“他”是“抓”的受事。从语义上看,受事所具有的特点是有定性,即受事是事先存在的,而不是事先不存在的。   “给”字后面紧跟着的成分是名词或代词,它们是动作的施事,如“风”是“吹”的施事、“土匪”是“烧”的施事,“警察”是“抓”的施事。   “给”在句子中的意义相当于介词“被、叫、让”。   句子中的谓语往往不是一个光杆动词,而是一个复杂形式,复杂谓语后都加上“了”。   介词“给”在受事主语句中引出施事的用法,是介词“给”最常见的一种用法。与介词“被、叫、让”比较而言,“给”更口语化一些。   2.2、介词“给”在施事主语句中引出受事   介词“给”用在句子中,表示一种受事关系,表示对介词“给”后的名词的某种处置,相当于介词“把、将”等,如:   19、他给小孩锁屋里了。   20、我给电视机修好了。   21、我给电视机弄坏了。   以上例句中的介词“给”前面的名词性成分,是动作的发出者,即施事,如“他”是“锁”的施事,“我”是“修”的施事,“我”是“弄”的施事。   “给”字后面紧跟着的成分是名词或代词,它们是动作的受事,如“小孩”是“锁”的受事,“电视机”是“修”的受事,“电视机”是“弄”的受事。   “给”字在句子中的意义相当于介词“把、将”等。   句子中的谓语往往不是一个光杆动词,而是一个复杂形式,复杂谓语后都加上“了”。   介词“给”在施事主语句中引出受事的用法,是介词“给”最不常见的一种用法。与介词“把、将”等比较而言,“给”更口语化一些。   2.3、介词“给”在句子中引出受益或受损的与事   介词“给”在句子中有一种作用就是:在句子中引出受益或受损的与事来,与介词“替”、“为”等的用法相似,如:   22、吃的穿的我整整给他做了十年,连去年结婚的衣服都是我给他做的!   23、电影票他给你弄丢了。   24、他给我算错了。   以上例句中的介词“给”前面的名词性成分,是动作的发出者,即施事,如“我”是“做”的施事,“他”是“弄”的施事,“他”是“算”的施事。   “给”字后面紧跟着的成分是名词或代词,是动作所涉及的受损或受益的与事,如例22的“他”是动作“做”所涉及的受益的与事,例23的“他”是动作“弄”所涉及的受损的与事,例24的“我”是动作“算”所涉及的受损的与事。   “给”字在句子中的意义相当于介词“替、为”等。   在介词“给”引出受损的与事的句子中,句子中的谓语往往也不能是一个光杆动词,而是一个复杂形式,复杂谓语有时也加上“了”。   介词“给”在句子中引出受益或受损的与事的用法,是介词“给”很常见的一种用法。从使用频率上看,似乎略低于介词“给”的第一种用法。(这里只是一种粗略的估计,没有做精确的统计。)与介词“替、为”等比较而言,“给”是一种口语化用法。   2.4、介词“给”引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   介词“给”除了上面三种用法以外,还有一种用法就是在句子中引出与动作有关的对象,相当于介词“朝、向、对”等。如:   25、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个故事。   26、同学们给老师行礼。   27、他给我使了个眼色。   以上例句中的介词“给”前面的名词性成分,是动作的发出者,即施事,如“老师”是“讲”的施事,“同学们”是“行礼”的施事,“他”是“使眼色”的施事。   “给”字后面紧跟着的成分是名词或代词,是施事所发出的动作的对象,如“孩子们”是“老师讲故事”的对象,“老师”是“同学们行礼”的对象,“我”是“他使眼色”的对象。   “给”字在句子中的意义相当于介词“朝、向、对”等。   在介词“给”引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的句子中,它们的谓语也不是一个简单动词,动词后可加时态助词“了”,也可以不加。   通过以上对介词“给”四种用法的分析,得出介词“给”的用法的特点:介词“给”不可以直接用在动词的前面;“给”字后面不可以带“了、过”;“给”后面可以带名词或代词。介词“给”字主要有四种用法。其中,“给”在施事主语句中引出受事的用法最少见,其余三种用法是介词的主要用法,在这三种用法中,介词“给”在受事主语句中引出施事的用法最常见,“给”在句子中引出受益或受损的与事和在句子中引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的用法相对而言使用频率略低。   3、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和讨论,介词“给”共有四种用法,即在受事主语句中引出施事,与介词“被、叫、让”相似;在施事主语句中引出受事,与介词“把、将”等相似;引出受益或受损的与事,与介词“替、为”等相似;引出动作作用的对象,与介词“朝、向、对”等相似,这些用法中,前三种用法中的介词“给”都有“给…了”格式,只有第四种用法没有这种格式。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商务印书馆出版,1980。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出版,1982。   [3]李滨,普通话“给”字在闽东古田话中的对应表现〔J〕,宁德师专学报,2006第3期。   [4]刘永耕,动词“给”语法化过程的义素传承及相关问题〔J〕,中国语文,2005第2期。   [5]钟隆林,略论现代汉语中的“给”字〔J〕,武汉大学人文学报,1980第2期。   [6]李珂,从AVP给R格式看动词语义特征对“给”字语法化的影响〔J〕,汉语学习 2004 第3期。
系统分类:&>>&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VP 给 O”格式中“给”的用法和教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VP 给 O”格式中“给”的用法和教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