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按照医生说的定期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那还用测血糖吗

糖尿病检测的“金指标”——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查指标,但是并不被人所熟知。糖化血红蛋白就是人体内血红蛋白的糖化比例,也就是人体内血红蛋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发生非酶糖基化的比例,一般正常值为4%~6%,而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异常升高,因此其血红蛋白的糖化比例也会明显升高,常常要超过6%。由于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过去2~3个月内血糖的平均水平,所以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可以比较全面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情况如何。同时现在的研究已证实: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患者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远比定期检测一次血糖、尿糖的意义要大。因为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2、3个月的血糖水平,因此,有条件的患者应该每3个月检查一次,以了解一段较长时间内血糖控制的总体情况如何。即使血糖比较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至少也应该每半年去医院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应注意将检查结果详细记录,并与医生一起分析原因,确定下一步治疗措施。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价血糖控制好坏的重要标准:4~6%:正常值。&6%:控制偏低,但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6~7%:控制满意。7.8%:可以接受。8~9%:控制不好。&9%:控制很差,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监测的“金标准”
  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则由1980年的1.0%上升到1994年的2.5%和1996年的3.2%(人口年龄在20~75岁之间)。Inter Asia 2003年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5.5%,35~74岁的成年人中,男性的患病率为5.2%(约有1270万);女性的患病率为5.8%(约1330万)。如按总人口计算,年中国共有约3000万糖尿病患者,但是被诊断的只占23.6%(710万)。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4500多万,其中绝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城乡患病率差别很大,城市人口2型糖尿病患病率平均为4.8%,但并发症控制率不足20%,已确诊的因糖尿病导致的高血压患者有1200万、脑卒中患者500万、冠心病患者600万、尿毒症患者50万。专家指出,血糖控制不达标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而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监测的“金标准”  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的逐步了解,多数人已意识到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常常把二者的测定值作为控制血糖的标准。其实不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糖化血红蛋白就不可能达标。  认识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糖化血红蛋白越高表示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越多,糖尿病病情也越重。糖化血红蛋白的英文代号为HbA1c。  糖化血红蛋白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糖尿病监测中有很大的意义:(1)与血糖值相平行。血糖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就越高,所以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2)生成缓慢。由于血糖是不断波动的,每次抽血只能反映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是逐渐生成的,短暂的血糖升高不会引起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反过来,短暂的血糖降低也不会造成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由于吃饭不影响其测定,故可以在餐后进()行测定。(3)一旦生成就不易分解。糖化血红蛋白相当稳定,不易分解,所以它虽然不能反映短期内的血糖波动,却能很好地反映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程度,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采血前2个月之内的平均血糖水平。(4)较少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是指其在总血红蛋白中的比例,所以不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世界权威机构对于糖化血红蛋白有着明确的控制指标,ADA(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为小于6.5%,目前我国将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定为6.5%以下。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控制情况  4%~6%:血糖控制正常。  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7%~8%:血糖控制一般。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  临床上,只有3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能做到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而血糖监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本人的认知和行动。由于大部分患者选择可靠性不高的日常监测手段,目前超过60%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理想。糖化血红蛋白长期控制不稳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会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形成;如果眼睛内的晶体被糖化,则会引发白内障。此外,它可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并引起血脂和血粘度增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在男性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死亡率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4%,女性患者增加28%。一旦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增加50%以上。  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没有阈值,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越接近正常值,糖尿病的并发症降低越明显,DCCT、UKPDS等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得出结论,证实糖尿病患者经强化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风险也明显减少。英国前瞻性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率降低21%;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14%;脑卒中发生率下降12%;微血管病变发生率下降37%;白内障摘除术下降19%;周围血管疾病导致的截肢或死亡率下降43%;心力衰竭发生率下降16%。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监测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决定将来各种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血糖控制水平,促进患者的血糖达标,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从根本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注意事项  发现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如果糖尿病患者经常监测血糖都显示控制较好,而糖化血红蛋白偏高,则需考虑是否平时监测血糖不够全面(如只测空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后血糖),或者可能血糖仪测出的数值不够准确(如机器老化,试纸受潮、过期等)。  如果某位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较大,经常发生低血糖,继而又发生高血糖,由于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血糖的平均值,所以其糖化血红蛋白完全有可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数值就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变化了。同时,糖化血红蛋白还受红细胞的影响,在合并影响红细胞质和量的疾病(如肾脏疾病、溶血性贫血等)时,所测得的糖化血红蛋白也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水平。  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在临床治疗中,如能同时测定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更好地全面判断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当空腹血糖超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对应的预测值时,则显示近期血糖控制不好,可能与采血时紧张、劳累、晚餐进食过多、治疗不当、急性并发症等有关,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比如某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均在6%~7%,而最近一次为8.2%,这表明以往的治疗方案已不能较好地控制血糖,需要重新调整方案。相反,如果空腹血糖低于糖化血红蛋白对应的预测值,甚至达到正常标准,则显示近期血糖控制良好,治疗对症。  因此,普及糖尿病知识,更新治疗理念,监测并保持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更早、更合理地使用胰岛素等药物治疗,对于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尤为重要。目前临床提倡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治疗方法:尽早药物治疗、尽早联合治疗。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达到目标或治疗方案调整后,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达到目标后也应每年至少检查2次糖化血红蛋白。  知识链接  血糖达标的三个标准  血糖达标的三个标准是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达标。很多糖尿病患者只重视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而忽视了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事实上,如果仅空腹和餐后血糖达标,而没有控制好糖化血红蛋白,就证明血糖控制仍未达标。  只有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毫摩尔/升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4.4~8.0毫摩尔/升之间,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目标,即不仅要控制基础状态下的空腹高血糖,还要控制负荷状态的餐后高血糖,这两个血糖都控制好了,糖化血红蛋白才能降到理想水平,进而延缓和防止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有何差别?  血糖是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的血液中的单糖,通常仅指葡萄糖。血糖测试结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检查
  患者:我平时只查空腹、餐后血糖,但医生告诉我还要查糖化血红蛋白。这是为什么?  专家: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容易与血糖结合,这种结合的产物就是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在血液中含量过高会影响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使组织与细胞缺氧,并导致血脂和血黏度增高,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病变。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个百分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几率增加15%—18%,死亡率增加20%—30%。  患者:查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的意义大不大?  专家: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监测糖尿病的“金标准”。它的检测意义主要有:①评价血糖总体控制情况。因为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我国糖尿病指南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7%。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当糖化血红蛋白小于或等于7%时,血糖控制比较理想,如果大于8%,则意味着要采取强化措施控制血糖。②发现存在的问题。如果患者经常监测血糖都显示控制较好,而糖化血红蛋白偏高,则需考虑是否平时监测血糖不够全面。③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比如某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均在6%—7%,而最近一次为8.2%,这表明以往的治疗方案已不能较好控制血糖,需要重新调整。  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需要多久查一次,到哪里查?  专家: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达标,且比较平稳,那么每年至少应接受两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那些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或者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者以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者,应该每3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糖尿病专科医院及大型三甲医院可做此项检查。
糖化血红蛋白是诊断糖尿病的有效指标
除了血糖之外,其实糖化血红蛋白也是糖尿病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糖尿病筛选、诊断、血糖控制、疗效考核的有效检测指标,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糖尿病的重要监测指标: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测定只代表即刻的血糖水平,提示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易受运动、胰岛素注射、进餐时间、抽血时间的影响,并不能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近年来,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正日益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糖化血红蛋白是指血液中和葡萄糖结合了的那一部分血红蛋白。其主要形式为HbA1c,此外尚有HbA1a1、HbA1a2及HbA1b三种。由于蛋白质浓度保持相对稳定,糖化水平主要决定于葡萄糖浓度,也与蛋白质与葡萄糖接触的时间长短有关。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相对较高。并且检测结果与抽血时间,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血糖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过程很缓慢,而且是不可逆的,在红细胞死亡之前一直存在,故体内衰老红细胞比新生红细胞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约高出1.5倍。每一个红细胞内都有血红蛋白,而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平均60天,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比例,能反应测定前1~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指的是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需要注意的是,在2013版中国糖尿病指南中,并没有将HbA1c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是由于我国HbA1c检测尚不普遍,且检测方法缺乏统一性,因此暂时不作为国内通用诊断标准。同样在2013年中国糖尿病指南中,HbA1c被看作了监测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指标,以及知道临床血糖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指南建议,在糖尿病治疗初始,每3个月检测1次HbA1c,达到治疗目标后,每6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的其他应用随着HbA1c的升高,视网膜、肾脏、神经等的病变及微量蛋白尿的发生风险呈现递增的趋势,因此,HbA1c可以用来预测微小血管病变。有研究显示,当HbA1c水平达到5.7%-6.0%时,即可导致大血管病变,故也可将HbA1c作为大血管病变的预测指标。由于HbA1c检测的便捷性,它也被视为诊断妊娠糖尿病的最佳指标,可使妊娠患者避免多次采血的麻烦,且诊断准确率和可靠性也较好。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HbA1c水平或与患者心脏病、骨代谢、感染风险、等其他疾病的风险和预后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临床上,如果有能力进行HbA1c检测,即便检测水平与标准水平仍有差距,也应该完善该项检查,可对各种不同检测方式制定各自的诊断标准。
相关疾病百科推荐
小个包子分享经验0
1fm5_k3go7kmbi分享经验0
闪联信息技术分享经验0
salarman分享经验7
摆架子i分享经验15
D调E殿吧分享经验0
discharge010分享经验0
青蛙王子200812分享经验0
洲妹胀汐彬分享经验10
a分享经验0我是个糖尿病患者,听说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测血糖和糖化,但是我平时没有条件在家测血糖,是不是定期测糖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我是个糖尿病患者,听说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测血糖和糖化,但是我平时没有条件在家测血糖,是不是定期测糖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我是个糖尿病患者,听说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测血糖和糖化,但是我平时没有条件在家测血糖,是不是定期测糖化就可以不用每天测血糖了呢?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2-3个月内的血糖控制情况,且糖化是监测糖尿病的金标准,但并不能替代日常血糖监测,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两者其实各有侧重,两者不可以互相替。为了更好地判断血糖的平稳和高低,需要全面的参考。不仅要看糖化血红蛋白的值,还要看着一天内各个时间段的血糖值,检测实时血糖,这样才有利于病人和医生了解病人的病情。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买个血糖仪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天天测,平均15天1次就可以。
2个指标还是血糖意义大,建议你买个小的血糖仪也就几百块 就很方便了
听从医生的建议吧
2个指标还是血糖意义大,建议你买个小的血糖仪也就几百块 就很方便了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您的位置: >> 正文
提醒:2型糖友要定期测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指血红蛋白中两条β链N端的一个氨基酸与葡萄糖非酶化结合而成,其量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人体血液内红细胞的更新周期为120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反映取血前8-12周血糖的总水平,以补充空腹血糖只反映瞬时血糖值之不足,成为糖尿病控制情况的监测指标之一。
自我监测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五套马车”之一,血糖的测定方法很多,包括扎手指,尿糖的测定以及静脉抽血,因此不少糖友对血糖的检测十分重视。作为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上比较推荐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浆葡萄糖。
但是血糖检测只能反映某段时间内的血糖指标,例如糖友在空腹和饭后分别检测血糖,之间的指标存在较大差异。而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则是反映糖友3个月内,血糖控制的总体概况,测出的是一个较为平均的血糖指标,对此医生可以依据糖化血红蛋白的数据,对糖友实施具体的治疗方案。
与血糖检测不同的是,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反映的血红蛋白与糖结合的百分率,例如糖友被检测出血红蛋白中,有10%跟糖结合,那10%就是糖友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这也反映糖友血糖非常高,糖份过多的与血红蛋白结合,血液中的氧分吸收率和氧解离能力会降低,使得组织器官严重缺氧,无法充分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使组织器官功能发生衰退。
就目前糖尿病诊断中,血糖指标还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主要指标,不过,现在我们还需提倡,将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相对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费用比较高,因此,我们提倡糖友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频率为3个月至半年左右进行,从而以宏观角度观测血糖的总体平均水平,因此,在诊断糖尿病的时候,不能只测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化血红蛋白必须控制在7%以内,但具体的数值还需要根据糖友的年龄进行划分,如妊娠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要求比较严格,需要控制在6.5%左右,但像75岁以上的糖友,并伴有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可将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上调至8%。
[] [] []
[责任编辑: 赵丁颐]
新华网重庆频道编辑部 电话:023-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许岭翎大夫本人发表
糖化血红蛋白6.4是否是糖尿病呢?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许大夫,您给我妈妈开了糖化血红蛋白6.4、葡萄糖、尿常规的检查单,我上传了,因为我们外地的,回家了,我想请您在网上帮我们看下,是否是糖尿病?多谢。
所就诊医院科室:
北京协和医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您好!根据您母亲的化验结果,尚不能诊断糖尿病,属于空腹血糖受损,即糖尿病前期.糖化血红蛋白高说明平时饮食和运动方面做得不够,建议调整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定期检测血糖.
状态:就诊前
多谢许大夫给予的指点,多谢您!许大夫我妈妈是农民,平时干活挺多的,「迈开腿」是多走路吗?「管住嘴」是少吃甜食吗?还是不管吃什么都少吃点呢?大夫,我买个血糖测试仪自己在家定期测血糖行吗?
&副主任医师
您好!管住嘴不仅仅是少吃甜食,而是一天总的热量摄入都要控制,建议您给她买本糖尿病的科普书籍看看,或者找营养师咨询一下.买个可靠的血糖仪在家检测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找个本字记录下来,一天的饮食和血糖的情况,便于自己或医生总结.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点击中的"免费咨询"描述病情
3.成功后,医生会在24小时之内回复
疾病名称:糖尿病(不确定)&&
希望得到的帮助:许大夫,您给我妈妈开了糖化血红蛋白6.4、葡萄糖、尿常规的检查单,我上传了,因为我们...
病情描述:许大夫,我妈妈56岁,前几天找您看过一次病。今年8月15日肾全脂全HCY肝全检查单显示葡萄糖6.2mmol/L。主食较多,口干,饮水不多,夜尿1次,尿中泡沫较多,尿有味道。体重近期变化不大。视力下降...
疾病名称:糖尿病(不确定)&&
希望得到的帮助:想请大夫帮忙看下几项检查单子的结果,是否是糖尿病?谢谢大夫。
病情描述:我妈妈56岁,今年8月15日肾全脂全HCY肝全检查单显示葡萄糖6.2mmol/L。主食较多,口干,饮水不多,夜尿1次,尿中泡沫较多,尿有味道。体重近期变化不大。视力下降,眼干。没有胜过巨大儿。妈妈的...
疾病名称:糖尿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问当地医生说我是糖尿病,但问他们是否吃药,他们又说目前先不用吃,又不建议是否要我做进...
病情描述:本地检查结果葡萄糖高出参考范围(结果为:7.8)是否真是糖尿病,,
疾病名称:是否是糖尿病,是否危险,需要注意什么&&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否确诊为糖尿病的什么阶段?现阶段这组数据是否有危险?需要采取什么措施?
病情描述:2013.3检查发现高血糖,高血压AST
132;AST/ALT 0.87;GGT
疾病名称:现在吃沙格列汀片5毫克,餐后2小时5·5&&糖尿病空腹5·1,想手术治愈,24岁&&
希望得到的帮助:向我目前的情况能手术治愈吗?如果可以,风险大吗?以后会复发吗?费用多少?
病情描述:今年九月中旬出现多饮多尿,口渴,月余体重减轻10斤。双下肢发麻抽筋,于10月2日在航天医院确诊糖尿病酮症,住院12天,期间用胰岛素治疗,出院后口服格列美脲2毫克每天,11月11日去西京医院检查...
疾病名称:左侧乳腺低回声肿块BI-RADS:5级&&
希望得到的帮助:超声提示:乳腺 左侧乳腺低回声肿块,BI-RADS分级:5级。双侧腋窝淋巴结声像。我妈妈患...
病情描述:描述:乳腺
左侧乳腺内下象限可见一不规则形低回声,大小为2.3*1.3cm,肿块与皮肤不平行,肿块前后径>横径,边界不规整,呈“蟹足状”生长,境界模糊,无包膜,伴有强回声晕征,内部光点强弱分...
疾病名称:糖尿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医生:您好!病情如述,糖化血红蛋白8.5。我去年刚做肾结石手术,肾比较虚,一直有脂肪...
病情描述:O5年发现胰岛素抵抗情况,饮食控制,没有吃药。12年9月和11月手术期间测糖化血红蛋白分别是6和5.5.没有吃药。2013年到加拿大探亲。饮食没有控制好,主食吃多了。体重增加了10斤。感觉口渴,发现...
疾病名称:脂肪萎缩型糖尿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陈教授是否回国?想确诊所患是否是罕见的脂肪萎缩型糖尿病,血糖又如何能控制正常水平...
病情描述:血糖无法控制:餐前为17-19,餐后20-23.
疾病名称:糖尿病脚趾疼&&
希望得到的帮助:糖尿病史10年。是否 糖尿病足?
病情描述:脚趾曾有感染已于1年前治愈,现肤色略深,表面无伤,疼。
疾病名称:甲状腺结节钙化和轻微糖尿病是否要开刀&&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问专家:是否要开刀?
病情描述:两年前体检时发现可能有结节,经B超检查确定,但没有钙化,观察.2012年12月复查,大了些,但还可观察.日再复查,有钙化点.
疾病名称:是否糖尿病&&
希望得到的帮助:打了胰岛素后,早空腹13.2,餐后2小时5.0,晚餐前是15,晚上睡觉时是9.2,为什么血糖值...
病情描述:今天34岁,男,近期发现自己能喝能尿,口干消瘦,去医院化验空腹血糖18.79,尿里有铜体2+,葡萄糖4+,医生叫打胰岛素诺和锐30,早14,晚16,测四次血糖,是不是就是糖尿病。
疾病名称:糖尿病盆骨&&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否动手术,伤口是否能愈合
病情描述:糖尿病18年,盆骨碎了右边有点(在关节那里)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许岭翎大夫的信息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许岭翎,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同年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
许岭翎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内分泌科可通话专家
山西省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武汉协和医院
大连市中心医院
山西大医院
宁波第一医院刚听说糖尿病病人要定期测糖化血红蛋白,这糖化血红蛋白跟血糖一样么?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刚听说糖尿病病人要定期测糖化血红蛋白,这糖化血红蛋白跟血糖一样么?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不一样。下次复诊的时候,你可以咨询一下医生。血糖就是直观的看你采血时此时此刻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你两三个月之间之内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尿病病人除了定期监测血糖,还需要定期测糖化。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不一样,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的最近一周内的血糖平均水平,比较准确,血糖,只是反映查血当时的血糖水平,有很大的误差,所以现在有条件的地方都是查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是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的血液中的单糖,通常仅指葡萄糖。血糖测试结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和治疗监测的“金标准” 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的逐步了解,多数人已意识到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常常把二者的测定值作为控制血糖的标准。其实不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
糖化血红蛋白仪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糖化血红蛋白就不可能达标。
不一样,血糖测得是一个点,糖化血红蛋白测得是一段时间的平均情况。
血糖可以自己在家用血糖仪测,糖化的话医生一般会建议你定期去医院测。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化血红蛋白偏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