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中医值得一看的好书推荐值得推荐

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如果想学中医,该看什么方面的书
各位医学界的同仁们,我想学一下中医和应用中药
但是怎么才能理解中医学呢?
因为其中有些是古汉语,而且理解起来比较难,不知道有没有基础些的中医方面的书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
浏览器进程
打开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聊科研请问有哪些反中医,普及科学医学知识的好书?最好是适合普通人看的,谢谢 | 谣言粉碎机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249968人加入此小组
请问有哪些反中医,普及科学医学知识的好书?最好是适合普通人看的,谢谢
+ 加入我的果篮
楼主逻辑是“反中医一定是好书”?虽然果壳确实中医黑居多,但是这种态度未免有违客观了吧?
引用 的话:反中医推广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怎么不是好书?科普科成这样不知您有何感想
心塞不? 呵呵
引用 的话:呵呵,日本韩国都恨不得把中医抢过来让全世界认为中医是他们的,我们这里还有人朝中医吐口水,钦佩呀呵呵,中国都恨不得把马克思抢过来让全世界认为马克思是他们的,我们德国这里还有人朝马克思吐口水,钦佩呀
方舟子的《批评中医》算是比较全面的吧,额,去看了看淘宝上面还是有的。不过我个人感觉上面有些论证也有问题。
楼主逻辑是“反中医一定是好书”?虽然果壳确实中医黑居多,但是这种态度未免有违客观了吧?
呵呵,日本韩国都恨不得把中医抢过来让全世界认为中医是他们的,我们这里还有人朝中医吐口水,钦佩呀
楼主到底是想看反中医的书,还是普及科学医学知识的书?
我估计楼主求的是比较靠谱的批评中医的书。来自
引用 的话:我估计楼主求的是比较靠谱的批评中医的书。有啥书籍可以推荐吗?
也许完全不必特地买哪本书。。。我就提个名字 -- 科学松鼠会的
引用 的话:也许完全不必特地买哪本书。。。我就提个名字 -- 科学松鼠会的 李清晨 .谢谢哈
引用 的话:楼主逻辑是“反中医一定是好书”?虽然果壳确实中医黑居多,但是这种态度未免有违客观了吧?反中医推广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怎么不是好书?
引用 的话:反中医推广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怎么不是好书?科普科成这样不知您有何感想
心塞不? 呵呵
中医里应该也有祖先的智慧和科学吧。
引用 的话:有啥书籍可以推荐吗?我推荐一本现在已成中医大师的何裕民年轻时写的书《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我很喜欢这本书,现在还经常翻阅这本书。
引用 的话:呵呵,日本韩国都恨不得把中医抢过来让全世界认为中医是他们的,我们这里还有人朝中医吐口水,钦佩呀呵呵,中国都恨不得把马克思抢过来让全世界认为马克思是他们的,我们德国这里还有人朝马克思吐口水,钦佩呀
不了解才会有偏见,医学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中医能存活下来自有它的道理,没理由搞什么反西反中的。
中医已经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践检验。任何经过实践检验的都是真理。凡是否定经过检验的大类的都是伪科学。你可以否定某一个药方,某一个医师,但是否定全部中医,肯定是流氓。
引用 的话:呵呵,中国都恨不得把马克思抢过来让全世界认为马克思是他们的,我们德国这里还有人朝马克思吐口水,钦佩呀这事是这样的。如果日本或者韩国成功把中医申遗——当然出于各种原因是不太可能的,不过这里说假如——到时候就会有一票人站出来力挺中医了,其中不乏当年喷中医喷的最狠的一批人。很多人反中医只是出于“我反中医所以我科学”这种毫无理由的乱站队而已。本质上和文革时期的红卫兵没任何区别。无论中医西医,本质上是为了治病救人的,而不是为了标榜自己的科学精神的。要科学辨证的看待一个事物,而不是盲目的去黑。你要说验药废医,我可以理解为重新审视中医中的一些传统方剂和/或治疗手段,这个某种程度上是需要大力支持的。但是“反中医”这三个字中我看不出这个意思。 另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上是俩概念。具体的我就不吐槽了。
生物物理博士生
棒棒医生的《拍砖中医》不错。还引述了很多中医原典。
反对中医的是反对穿山甲啊熊胆啊之类的……不是完全反对中医……
引用 的话:楼主 基本上你来到果壳就算找到大队伍了追求姬十三指南:果壳2把手:看果壳或松鼠会成员出品的黑中医的书 准没错!我觉得你理解错了…………
兵器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生
盲目挺或者黑的,先站队后找论据的,都不是科学思维。
引用 的话:我混迹果壳1年 应该不会理解错我混迹果壳2年 我觉得你理解错了
引用 的话:盲目挺或者黑的,先站队后找论据的,都不是科学思维。同意……
引用 的话:哦 那您说我哪里理解错了?母鸡已经说了,认同中医是可以的,但要有证据……证据是上亿人的试验证明了中医在小病小痛上和一部分病症的确有作用,这个是必须肯定的扯开一点……现在在关于中医的讨论上中医总是吃亏,原因是他们总是过度夸张中医的好处,却忽略了它实际的效果其实,世间万物都是这样,有着好处和坏处优其良处,隐其劣处,岂不更好?把中医有用的东西留住,把没用的东西删掉。这是我的观点
引用 的话:没有理解错啊 你们都在用西方现代科学来理解中医 验证中医 验证不出来就说没有效果或者是安慰剂作用云云 这就是moogee说的自己偏向中医黑啊中医还是有一部分是正确的……
引用 的话:这个您得跟果壳老大老二去讨论了…………
方舟子的(批判中医)
引用 的话:流氓和科邪教主 这两个听着挺般配的呵呵无具体事项而指责某人,也是流氓行为。已举报,不谢。这里不是天涯。
请问为什么要反中医?是不是后续还要反孔孟、反老庄?传统的东西你不能理解可以,但起码请尊重中华千年文化结晶
引用 的话:哈哈 我图片里的还不算具体事项啊?未看到任何事项,请指出。
最近干嘛去了
引用 的话:也许完全不必特地买哪本书。。。我就提个名字 -- 科学松鼠会的 李清晨 .他的文章简直千疮百孔,你要真想看靠谱的也要看看余云岫的,现代的而去读读天路客的也行,李清晨还是罢了吧,不说逻辑,硬伤太多,论据基本胡扯
现代方法学的进步终会打破中医残梦 ( 11:07:03)转载▼
现代方法学的进步终会打破中医残梦  ——兼谈中医缺少证伪能力  作者:天路客  《论语·卫灵公》有言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作为中国人相比都耳熟能详,这话的意思是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小说里面也有这话,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既一无所有,纵使大禹重生,亦当束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  在这里呢,我说的“器”乃方法之意,或曰方法学(Methodology)之意,无可否认,现代医学在方法学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譬如: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DME)、循证医学(EBM),事实也证明了这些方法学的应用在科学研究、临床上的巨大威力。虽然我在一篇文章里说过:“在临床医生及研究生当中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计算机文献检索以及循证医学等方法学方面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要记住,任何方法学都不是万能的,还需要针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决定取舍,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发挥更大的功效,方法学(Methodology)不是绝对的,不能唯方法论,仅仅拘泥于方法反倒会使人迷失,人如果被方法掌握就不好了。(见《浑沌之死——目前医学生物科研现状浅析》(XYS))“虽然不能唯方法论,但毋庸置疑,方法是重要的。  如果我的调查没有偏差的话,中医院校约在2000年以前是不开设统计课的,更不用说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课程了,那都是更加后来的事情。事实上,中国的学术界或科研领域(这里仅仅就自然科学而言)很少涉及现代方法学,包括现代医学在内。譬如,在此或更早一些时间之前,一种药物、一个治疗方案疗效如何、有效无效、治愈率、病死率等虽然也有数字但基本上是凭“感觉”,检索文献数据库(如:CNKI、vip、万方、超星等)会发现2000前的文献基本没有拿数据说话的习惯,有统计学思想的文章屈指可数、寥寥无几,有质量的文章就更少了。随着世界上RCT(严格的评价治疗方案的试验主要是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也称对照临床试验(controlled clinicaltrial),即将研究对象按随机化的方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然后,试验组给予治疗措施,对照组不给予欲评价的措施,即给予安慰剂(placebo),前瞻性观察两组转归结局的差别。RCT的设计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设置对照组(control),研究对象的随机化分组(Randomization)和盲法试验(blind)。盲法试验主要包括单盲试验(single-blinded)、双盲(double blinded)试验等,单盲试验是仅研究者知道每个病人用药的具体内容,而病人不知道,单盲试验虽可以避免来自病人主观因素的偏倚,但仍未能防止来自研究者方面的影响。双盲试验是研究者和病人都不知道每个病人分在哪一组,也不知道何组接受了试验治疗,此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来自受试者与研究者的偏倚。 )方法在医学研究上的应用,国内医学生物研究愈来愈显示出其落后性与不科学性,中医则只能是情况更加的差。  许多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积极响应“中医现代化”的号召,从北京开始开设了医学统计学课程,后来陆续开设了关于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课程,表示也在向现代科学靠拢。殊不知,适得其反,这些课程的开设使更多的学生认识到了中医的随意性、不确定性、不可定量性。俗话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理论上说,这三门课程足以使还在做梦的人们清醒一些,如果搞得好,有望从理论上打破中医残梦,最终埋葬中医,也算一次革命了。  当然,早就不奇怪很有那么些人说:“我们中医是非线性的,统计学不适合我们。”以至于开始辩论什么是科学的问题,就近乎有些扯淡了。大家应该知道,早就有人在所谓量子水平上找根据了,不知道该叫这些人什么,“文傻”抑或科妄?  任何人坐在书房里脑袋发热后胡言乱语、异想天开的想法都会成为中医“理论”的渊薮,使中医“理论”越来越庞杂、以至于五花八门无所不有,最终成为一个大杂烩,一个大“黑洞”,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所谓“各家学说”就是明证,并且“中医各家学说”在中医院校作为一门课程来教授,里面介绍的“医家”们没有对错之分,没有是非标准,等量齐观、良窳难辨,都做介绍。中医就像一个深不见底的无底洞,谁也不知道里面到底装了些什么。  中医系统是只进不出的,缺乏淘汰机制,没有证伪的能力,不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一个不证伪的万金油系统是没有前途的,只能是死水一潭。虽然中医们现在也在使用一些现代实验技术,也会利用一些现代科技成果,但这些都没有什么用,本质上并没有改变什么,换了一下包装而已。只能算做面子工程而已,为了好看为了懵人懵己方便而已,“新瓶装旧酒”在中国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也越来越难以奏效了,脑筋不改变,任其使用什么先进武器都是白费蜡,毕竟“武器的批判与批判的武器”终究不相等。  中医作为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值得发扬,不必废止。但说早已具有了完备的理论体系(所谓《黄帝内经》),从理论高度上拔高中医,总是有些不好说服人。与其说中医是科学,倒不如说中医是文化令人信服。其实中医完全没有必要非要扯上科学的幌子,中国中医研究院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明显的显示了底气不足,再说是不是科学也不是换块牌子就能解决得了的。  建议大力开展支持现代方法学教育及训练,从本质上认识到其荒谬的地方,从内部打破中医的“草山残梦”。
目前国内中医相关(医院)者类型分析  作者:天路客  有个大概的说法:所有疾病大概分为三类,一类是不治而愈的,即可以自愈(人体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有兴趣者可以检索这方面的医学生物相关文献);一类是通过治疗可以痊愈或者好转的;另一类是无论怎么治疗都不会好转,往往这类疾病的最终结局会由于过度治疗而导致非常负面的效果甚至死亡(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这三类疾病基本上是三一三十一。这种说法虽然显得不那么严谨,但大体上反映了临床流行病学上的面貌,也就是说,基本如此。  医学科学的发展较其他学科的进展要落后的多,有人做过比喻:说人们对于自己身体的认识较对其他学科的认识程度还处在“中世纪”,虽然有些悲观,但也大体反映了现阶段人们对自己身体的“蒙昧无知”的现实,在现代医学语境下,中医以及中医相关者的存在则更加成为了一桩非常吊诡的事情,俨然不只是医学相关的事了,大有说道说道的必要。  医学有死角,在中国特有语境下则死角(理论上、技术上、体制上、管理上)更多,这就给有些人以可乘之机,以致让一些“聪明人”找到乱而渔利的机会,大多所谓“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中医中药“无毒副作用”的说法也得以早就“应运而生”,虽然大量文献在说明这个问题,但由于大众文化水平(也许检索相关文献有困难;或者或者根本就不想了解;或者愚昧无知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的限制或者执着的信仰,简直可以用“充耳不闻”来比喻,哪怕你叫破天也是“对牛弹琴”。  中医院在大陆大大小小各种级别多如牛毛,如果再加上江湖上的各色人等,打着中医幌子混饭吃的就更多了。分析起来,中医大约有如下几种:  A.此类是真正的铁杆中医,对中医的痴迷达到了信仰的程度,在他们看来,中医早已不属于“治病救人”的范畴,并且可以无所顾忌的拿家里人下手。对这些人来说,中医是一种信仰,你如果敢说中医的不是,他们敢和你玩命,假如你说《黄帝内经》说《伤寒论》有问题简直比骂他老祖宗还难受,这一类人大多年纪较大,正在减少,但也有少部分年轻人,不知怎么受的教育,对中医也有些执着的信仰,但不占多数。  B.此类乃揣着明白装糊涂,学的是中医但在西医院工作,对西医也有相当的了解,平时大多是用西医治疗,明明知道中医无效,可就是不说话,或者开中药有利可图,处方时中药西药并开,如果病人病情有好转,就说是中医的效果,还奇怪得很,病人也往往愿意相信这种说法,拿着中医执照行西医治疗(出了问题就说不清楚,事实上,也发生过许多的问题)。  C.此类是对中医西医的了解均寥寥,受的训练也寥寥,不知怎么混进了这个队伍,年老的年轻的都有,由于他们知道自己的水平,所以很小心,其标准是治不了病也治不死人,但是逮住机会就忽悠,把病人忽悠的找不着北,这一类所谓的医生基本上属于混子,不但技艺没有,良心也坏了,基本方针是抓住任何机会执着的为自己捞好处,譬如药物回扣、人际关系等有好处就钻营,只要自己吃饱就行,基本上是靠耍嘴皮子吃饭,属于混乱体制下的浑水摸鱼者,“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对这类人言“义利之辩”终究难得善果,自己反倒成了傻瓜笨蛋。  D.此类为中医院校的教师,平时在学校上课,但偶尔会在学校的门诊出所谓专家门诊,病人大多为对中医有迷信,“慕名”前往就诊者,老年人居多,也有少量年轻人,大多为老年病,治不死也治不好,多为“回头客”。  E.此类乃西医,譬如会建议病人化疗后用一些中药“调理调理”,病人也愿意接受,也许会开一些药物,但也许不自己开药,让病人自己想办法,这些病人及家属大多也听说江湖上有什么秘方偏方之类,医生也不制止,甚至鼓励,因为这时病人及家属和医生已经不抱希望,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基本上是个心理安慰的作用。  F.稀里糊涂涂没有是非对错的,也算一类,这一类就不多说了。  G.一开始就动机不纯的主要以骗取钱财为目的的野鸡医院(包括电视广告及电台上面花里胡哨咋呼的最响者)及江湖(包括网络上)上的散兵游勇(大多连中医师的资格证书也没有),也就是卖狗皮膏药者流。  最后,补充一种现象,譬如有的病人,得病后高度紧张,四处就医,看了中医看西医,看了西医看中医,反反复复,本来病不大,最后自己搞大了;有的心太急,看了病不见好,就“慕名”找某中医,好了就以为是这中医的功劳,殊不知即使不治也会好或者是以前治疗的功劳,焉有只吃最后一个馒头吃饱的事?懵懵然不知道灌了一肚子中药汤反倒有害处。  综上所述,中医相关群体各为其利,各有算盘。还有靠中医耍嘴皮子继而“写书”混饭吃的主儿(见随时可见的电视上面各种所谓大师专家养生讲坛),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暂且不理他(她)们。(XYS)
“黄帝内经”批判  作者:天路客  严格说来《黄帝内经》本来不是什么专门讨论医学的书,乃古人对世界(天文地理,人文术算等等无所不包)的朴素认识。是以黄帝与歧伯的问答形式写成,分上下两部(上部《素问》、下部《灵枢》)。应该说在当时是有积极地进步意义的,代表着人类认识世界的努力。  事实上,不只是中医,在中国好多行业都曾经掀起过研究讨论《黄帝内经》的热潮,例如天文界等,当时大有全民皆“研究”《黄帝内经》的势头,只是后来大多都没有从中得到过什么有价值的成果,其实任何一个清醒的人本来就应该预料到会有这样的“前途”,事实上也正是这样,只是中医界到现在都还没有觉悟而已,到现在还在搞所谓的“多学科研究”。  《黄帝内经》成书以后,通过王冰等人的注解加上随意的发挥(王冰还根据自己的想象作了补充,构成了其着名的“七篇大论”,已经游荡中医界千百年了,再加上一些古代其他医家,譬如所谓的医圣张仲景与其所着《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对《黄帝内经》的阐述(号称“以经注经”),以《黄帝内经》为所谓理论上的指导加上所谓来自于医学实践的经验性的的解释,使这本早已发了黄的老古董上升到了理论高度,也才奠定了《黄帝内经》这本书在中医界不可动摇的至高“理论”地位。,俨然成为了“最高指示”,不可随意妄动乱改。  在这里没有必要诽谤古人,也没有理由诽谤古人,但是我们的先祖缺少“面向蔚蓝色”(《河殇》语)的勇气却是不争的事实,除了极个别的优秀人物(譬如张衡、祖冲之等)在自己的领域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外,大多数人缺少科学探索的精神,只是坐在书斋里做些冥想、臆测、猜想、估计。至多结合几个看过的所谓病例有所发挥而已,实际上既缺少理论上的论证也缺乏经验上的有力支持。曾经有位中医药大学的挺有名气的教师告诉我说:张仲景看病时,给病人用药后如果感觉有效就留着底方,作为后来看病写书或编制方歌(方歌,中医特色!)的依据,如果无效或者病人吃了药死了或者病情更加严重了,就扔进垃圾桶,不再使用,难怪中医粉丝们振振有词的说:“我们中医都是拿人做实验做出来的,难道还不如你们西医(这个词他们用得对不对就不说了,事实上,西医也包括西方的传统医学,这里用“现代医学”比较确切)的老鼠兔子管用?非要老鼠来说话吗?”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医也确实是拿人做实验作出来的,可谓说法不虚。我想说的是,即使用同一张方子看好(好的标准是什么?不知道他们怎样解释)一万个病人,就能说是有效吗?就能说是你的人体实验(So terrible!)是成功的吗?从现代统计学的角度来说,照样没有统计意义,个案而已。  自从张仲景写出了《伤寒杂病论》(这个名字是否正确,现在还待考,有人说应该是《伤寒卒病论》),对其注解的医家从成无己第一个开始就很难数得过来了,是为所谓的“伤寒学派”(现在的中医院校“伤寒”仍旧是一门专业,一个研究方向,从事这方面的“教授”、“博导”也是如过江之鲫、都吃着老祖宗饭),古代比较着名的有俞家言,柯琴等人。现代也有不少所谓的名家,就不多说点名了,免得难为情。  不扯这么远了,再回到《黄帝内经》上来,据说其实不只有《黄帝内经》,还有《黄帝外经》,据说是失传了,现在找不到了。幸亏早没了,否则岂不是更麻烦,也许不但有“内经派”,再弄出个“外经派”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吃饱了没事就喜欢臆想,拿自己脑袋里的想当然来代替科学研究与事实,这一点从历史上一些着名的医家的来历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大多不是什么科学家,实践家,而是一些所谓的大儒,文人,所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想想都可笑,把救人生死的生命科学与诗词歌赋搞到一起也确实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事实上,很多人没有成为良相也没有成为良医,反倒成了“韩信大夫”,他们的业绩倒是“功同良将”,良将者,善于杀人者也。  还有个奇怪的现象,中医院校竟然有一门课程叫做《中医各家学说》,真理只有一个,搞什么各家学说?历史上已经证明是错的已经被证伪的就该毫不留情地抛弃,对的就大胆发扬才是正路,为什么搞一个各家学说呢?各家学说只能作为发展史来研究才对,留给历史专业岂不更好?我想事实应该是这样的,大儒们玩文字游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说在《黄帝内经》里能找到依据,只是后来人也搞不清楚到底谁是对的,索性都留下来吧。这一点从中医教科书上面就看得出来,通篇文字游戏,近乎扯澹,实际上什么也没说,等于什么也没有解决。套用一句好玩的话就是,“中医是个筐,什么杂碎都往里装”,简直是《西游记》里的无底洞,只进不出是也,可西游记是神话,中医是现实。  《黄帝内经》既然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能留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外经》不就失传了吗?),我们应该保留,免得有人说我们数典忘宗,但保留下来做什么用呢?我建议作为文字课来研究一下还是不错的,或者作为训诂来研究,例如《伤寒论》不就有人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吗?绝对比作为“医学经典”、作为生命科学“经典”圭臬来让人们学习更为有用处的多,否则难免愤世加偾事,就很不好了。  任何事物都要给它找到正确的位置,这也是科学研究的前提,也是必要的。  《黄帝内经》现在看来已经如此不堪,在中医院校同样作为一门专业的中医基础理论只不过《黄帝内经》的一篇绪论而已,能有什么出路呢?  《黄帝内经》如果作为文学课作为历史课来研究的话,相信会比较恰当。
至于余云岫的东西就不贴了,贴了也没人气真正仔细看,我曾说过:现在看到反中医的水平真是痛心,简直都是不入流。基本属于扯淡型的。
令人郁闷的中医思维方式——取类比象  作者:天路客  今天查文献,居然碰上了这样的题目:《“取类比象”思维方式在细菌感染方面的临床运用》(《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3期),开篇说:“传统中医思维方式指在“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运用“取类比象”方法去研究、思考人的生理现象、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等,并指导临床用药的一种思维方式,所谓“取类比象”即对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现象的性质、形态及其变化发展过程作一系统地观察、了解和总结,以此为。。。。。。”,没有继续看下去,虽然觉得好笑,却也并不奇怪,在这里说一说,权作一乐。  中医有一种奇特的思维方法,叫做取类比像,本人感觉非常可笑。  什么叫取类比像呢?  取类比象,是古代人们一种认识事物的方式。在中医学、尤其是在中药学中,运用尤为广泛。比如:由于花朵多生于植物的顶端,所以它的药用功能是多治头部疾病,故有“诸花皆升”之说;藤类植物,因其枝干运送水分营养的功能强大,故能治疗肢体、关节疾病;而骨、肉、脏器之类药品能治疗人身体中与之相同或相近部位虚损类疾病,被称之为“血肉有情之品”等等。  取类比象,虽然不免有唯心主义之嫌,但在实践中却往往得到证实。近来有人对某专家有关“鸽”的药理作用的论述提出质疑,殊不知任何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单凭 “是否科学”这个疑问,或对这个疑问进行不科学推理,答案依然是唯心的。人们恐怕从来不去想唯心主义的东西会被实践证明以后又变成了唯物主义的东西。鸽之性,喜升腾,能补人之阳气运用的是取类比象的认识方法,事实上它是来源于实践的,只是古代人不可能用现代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科学方法去分析这取类比象是否科学,也可以说古代一些理论尚未被现代科学所认识。(百度百科)  仅举几例,做管锥之见,有兴趣的读者自己补充。  例一:吃啥补啥,例如吃了猪的肝脏就会补人体的肝脏。  我的疑惑:补的是哪一个肝呢?他们自己恐怕都不知道,因为中医讲究的是左肝右肺,这显然与大多数人了解的已经成为常识的人体解剖学的肝脏的位置不相符合,既然知道了不符合,总得想个办法不是,于是乎就有人说我们中医的脏器都是指功能而言,不是指的人体的具体脏器,所有的内脏都是指的功能而言。这也就是说,中医的肝、心、脾、肺、肾前面都应该加上“功能”两个字,从而,“功能肝、功能心、功能脾、功能肺、功能肾”就算这样,那吃的可是猪的具体的肝脏啊,即使就算“取类比像”,那又补到哪里去了呢?中医可是明确说过“吃啥补啥”的!  更为可笑的是居然有的知名教授(就不点名了,网上可以查到,有兴趣者可以检索)给学生上课时也用核桃来比喻人脑,说吃核桃补脑的原因是因为核桃长的样子太像人的大脑了呵呵,其实这也不奇怪,很多古代着名医家(如张景岳、孙一奎、赵献可)还用豆子来描述命门来着,恐怕到底命门在哪里,那些古代的高人名医自己也搞不清楚,就算真的有命门,那么到底是左肾右命门呢还是命门位于两肾之间呢还是有是名而无是实体呢?他们没有告诉我,当然我也就不会知道了。  例二:树叶轻飘,易飞扬;石头沉重,易下沉。故树叶类药,花类药多发散,如银花、连翘之类为发散类药清热解毒;矿物类药多用于重镇潜阳,谓之安神,如龙骨、牡蛎者。而鳖甲等则被视为所谓的“血肉有情之品”谓之滋补肾阴,关于这点各位可参看中医温病学的复脉汤(所谓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是也),即使确有其效,是不是就是“取类比像”的道理呢?。  我的疑惑:有没有例外呢,有的,于是就编成歌诀作为特例。例如桔梗、旋复花之类就被单独列出来了,是不是还有别的呢?我想是有的。这个概括对吗?我疑惑。我一直纳闷的是当我睡不着觉时煮几锅石头水来喝是否比吃两片安定更管用?  这种死脑筋不仅反映在其思维上而且反映在其平时教学活动上,刻板生硬,抹煞个性。把学生搞的一个个就像个小老头小老太太,无法容纳新鲜事物,不允许有想法,只能接受些迂腐透顶令人生厌的教条框框,最后都变成了混日子浪费生命了事。这点从中医类院校的校园面貌就可看得出来,包括活动在里面的学生的精神面貌。  如果我们客观分析所谓“取类比象”认识方法的由来、内涵及其对中医的所谓理论意义,认为其有助于从事物同一性的角度 ,宏观认识上把握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规律 ,寻究对未知生命奥秘的尝试,在古代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即使这样 ,却也存在着忽视不同事物间的差异性 ,表达不准确等等的缺陷。  如果在21世纪的今天,还把“取类比象”奉为圭臬,就不是可笑而是可悲了,如果是这样,中医自己就会取缔自己。  难道能够凭“取类比象”与希波克拉底的徒子徒孙们争锋吗?我是不相信。  是为忠告!
引用 的话:他的文章简直千疮百孔,你要真想看靠谱的也要看看余云岫的,现代的而去读读天路客的也行,李清晨还是罢了吧,不说逻辑,硬伤太多,论据基本胡扯看他写的东西是根据我自己的判断...站在你认为“中医”还有资格称”医“的立场上,总会发现你认为的逻辑漏洞和硬伤。事实上是看谁的书都没用,系统的了解真相就只有去补修一个现代医学的学位了。其实有一个事实是大家都看得到的,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中医”的行骗成本出奇的低,基本靠猛吹和几张老专家的脸就够了。
引用 的话:看他写的东西是根据我自己的判断...站在你认为“中医”还有资格称”医“的立场上,总会发现你认为的逻辑漏洞和硬伤。事实上是看谁的书都没用,系统的了解真相就只有去补修一个现代医学的学位了。其实有一个事实是...我说的是硬伤,你就用这些话老回答我》知道硬伤是什么意思吗,中医是不是医吗,给你一个权威的答案WHO认为是医, 而且还在大力推广。评论一个问题,起码得知道点相关资料,了解点情况,否则,张口就错,动动嘴皮子,还是免了吧
引用 的话:我说的是硬伤,你就用这些话老回答我》知道硬伤是什么意思吗,中医是不是医吗,给你一个权威的答案WHO认为是医, 而且还在大力推广。评论一个问题,起码得知道点相关资料,了解点情况,否则,张口就错,动动嘴皮...我愿意信一个在一线工作的医生,不会信你的,其中包括你定义的硬伤。我没想过评论这个问题,楼主提出这个请求,我给个自己认为靠谱的来源罢了。你跟其他的顶“中医”或者主张“中医在有限领域内是有作用的”那波人是不一样,贴出很多资料。只是我看了几眼觉得实在没什么可读的,都是自己画个逻辑出来。。。判断这些东西都有自己的标准,按我的标准“中医”实在是很不堪的东西,被摒弃是迟早的事情。总之,到此为止,不想再争论这个,很无聊。
引用 的话:请问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实&sars10年&非典后遗症: 六成家庭生变 (因为采用...这些做不了证据的,因为是新闻报道,和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中医治疗非典确实有效,但也有限,支持中医但也不能用这些作为依据。
一定要这么非黑即白吗?这样的观点本来就不客观吧。不当中医粉就一定要是中医黑?没什么意义
中医有不适应现代生活的地方,但就此把中医成就全部抹煞也没必要吧。还是不能把中医和伪科学同等视之。
引用 的话:这些做不了证据的,因为是新闻报道,和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中医治疗非典确实有效,但也有限,支持中医但也不能用这些作为依据。连口琴猫桑都看不过去了
引用 的话:请问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实&sars10年&非典后遗症: 六成家庭生变 (因为采用...这得有多恨”中医“才能搜这么全....
引用 的话:请正面回应 你如何看待这个事实说明sars的时候,中医是配角。如果中医当主角,现在需要面对的,不是后遗症,而是遗像。
引用 的话:呵呵 我就知道中医黑 就是这水平 走好 : )不信这些荒唐东西就被叫“黑”?吹也请赶点时髦的,怎么不说“中医”能治埃博拉啊?
引用 的话:不信这些荒唐东西就被叫“黑”?吹也请赶点时髦的,怎么不说“中医”能治埃博拉啊?能,我中医无所不能。
引用 的话:呵呵 我就知道中医黑 就是这水平 走好 : )刷屏的删了。。。给你看到效果就行了。。。。这和水平无关,不想多说。
引用 的话:哈哈 怎么这么快给删了啊 可惜你删帖的速度还是没有我的自动截图系统快呢让大家看看你的认真严肃的正面回应哦这些都是官媒报道的事实 让你回应一下 就怂啦?刷屏是刷给你看。。。我挑明了。。。你喜欢用一大空白干扰阅读评论,随你便。。。。你贴那些官媒是什么水准,不需要多解释吧(别说,中科院那条是让我愣了下;联想到中科院沾上的院士贿选这些破事,我稍稍安慰点。。。)。如果确实需要查清一样东西,我自然动用我能找到一切资源,Google到不能直接看权威资料,只要值得我会掏钱去买。。。问题是“中医”一点都不值得我这样做。。。我又凭什么要回应你?你继续嚎叫。。。争取早点把“中医”扶正。。。。听说嗓门高低和“中医”的被扶正几率是正相关的,加油!!!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值得一读的好书推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