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汇华艺术评论怎么写子怎么写

白杨礼赞说课稿 【范文十篇】
白杨礼赞说课稿
今天我说的课是《白杨礼赞》,它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第四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一.新课程标程标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课文特点及其在教材中的地位
《白杨礼赞》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写于1941年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北方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茅盾以这篇散文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在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还运用了抒情和议论。
初二的第四册教材已经涉及到了议论文的教学,同时以编入了小说、诗歌、散文等教学单元。第六单元的学习目标就是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从编者的意图来看,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散文阅读,在了解散文中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提高阅读散文的能力和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2.结合第二篇《醉翁亭记》,第三篇(写作训练)《在那颗星子下》引导学生体验美好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感受山水之美,感受师生之间纯真的情感。
3.教材注意到整册的特点,在学习枯燥的议论文的同时欣赏优美而富有感染力的散文,学习语言,熏陶情感。
在教学在要把握好这几意图。马卡连柯说:“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开发智力,熏陶情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班级中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较差。初一的一年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初二在此基础上增加阅读量,并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从初一开始教师已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增广学生的阅读面。《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有巨大帮助的。语感是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是实际运用语言的文字的一种基本能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将采取以读为主的三层次阅读教学。
四.教法设计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语文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例子,从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用途;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个例子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言”和“荃”对我们也非常重要。
“练读”、“悟读”、“品读”是我上这一节课的指导思想。“练读”是仿照朗读示范对朗读进行有效的练习;“悟读”是边读边领悟、体会;“品读”是对用词、语句、修辞等的品味和鉴赏。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也要体现这一思想。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和朗读从整体上感知,用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作者赞美了什么样的白杨树,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讲来整理板书白杨树从内到外、由表及里的“三美”,即景象之美、形神之美、象征之美。再接下来则让学生找表现“三美”的句段加以三层次练读、悟读、品读,感悟句式美、用词美、语段层次美、情感美和意境美,训练语言、培养情感都落到了实处。“练读”、“悟读”、“品读”实则就是我们平
时所说的精读,而且这是精读的深入,它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在“读”法上产生了一些变化,由浅入深地训练学生的阅读和感悟能力。《白杨礼赞》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法指导要注重以下几点:
1.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方法;
2.诵读时注意课文的用词,修辞方法的运用,语言的锤练;
3.要指导学生切实感受白杨树的美。
五.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a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初步学会分析带有抒情和议论的散文。
b学习生字,领悟一些词语的使用。
c学习该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所象征的革命品质,感受中华儿女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其中a和b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结合,c是情感目标的培养,三个目标的确立从总体上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思想。)
2.教学重点:
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3.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以三层阅读法体会文章中的语言美、意境美。
六.教学程序的设计
本课教学时数为二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刘国显在《开讲艺术》中说:“它起着从旧知到新知的诱导作用,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导入的好坏显得致关重要。
本节课的导语这样设计:
以图片导入。出示一张苍劲盘结的古松图片和一张妩媚的杨柳图片从反面引出白杨树的笔直向上,导入到对白杨树另一种美的赞美。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学生预先了解美的多种形式,为理解文中先抑后扬的手法打下基础,同是也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直观美与语言表达美相结合的种子。
(二)顺着导入的情绪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通过听录音来进一步了解白杨树的美,初步感受语言的美。
习惯上教学时总是喜欢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但是当学生沉浸在美感享受中时,以提问方法或教师介绍的方法插入作者和时代背景,会大大打乱学生的思绪,得不偿失。另外学生对茅盾的了解已经较多,时代背景在注释中也有介绍,所以这节课就直接进入了听录音的过程。
(三)听完录音之后,教师出示一张白杨树的图片,再给学生以直观刺激。
接下来学生轻声读课文,并回想录音的朗读特点,思考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同时体会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的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是顺其自然呢,还是改变这种情况?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的发展期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所以我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朗读,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的培养。)
在这一过程之后教师以提问并提示的方法帮学生理清本文的抒情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四)请学生找出能表现白杨树之美的相关语句,并反复诵读。教师可以如此引导:(教师提
问)作者给文章取标题为“礼赞”,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从而引导出学生回答“因为白杨树美或不平凡”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那些能表现白杨树美或不平凡的语句来么复诵读,体会作者赞美的情感。
这一点其实就是本课教学思路中的“练读”。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诵读会发现白杨树的美主要集中在景象之美——第二段,形神之美——第五段,象征之美——第七段。一些能具体表现白杨树美的语句、词语也就随之被发现,自然而然地就转到了下一个环节“悟读”。 教师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布置以下作业:
(五)课外作业
1.完成练习一表格的填空,了解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是本文写作上的显著特点。
2.在第二、五、七等几段中分别找到能具体表现白杨树美的词句,思考为什么这样写。 第二课时
(一)结合上一课时布置的作业做好练读与悟读的过渡。
1.请学生分别朗读能体现景象美、形神美和象征美的语段,教师板书“三美”。
2.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作业诵读能表现“三美”的词、句,简述作者用词或句的好处。
(二)教师指导、点拨这些词句的读法,正音、正气、正情,让学生进一步领悟这些词句的表达作用。
以下列问题引导,师生共同探究。
1.第二段作者描绘黄高原体现了它的什么特点?(雄伟)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描绘?(色彩、幅员、地势)用到了哪些词语?(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3.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词语你认为比较好?好在哪里?(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看法而提示点拨)
4.作者表现黄土高原雄伟的目的是什么?(为白杨树的出现设计好背景,最终赞扬它的不平凡)
分析完景象之美后请学生朗读该段,加深理解。第五段也可以提相类似的一些问题来帮学生悟读。
5第五段中用到了哪些词语来描绘白杨树?最能体现它精神特点的是哪个词?(力争上游)
6.这一段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白杨树的“力争上游”?(枝、干、叶、皮)
7.结合写作背景深入分析此段中另外一些词句的表达作用。(学生畅所欲言,读与思相结合,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充分体现。)
分析完白杨树的形神之美后请学生朗读该段,并自然过渡到对象征之美的感悟和理解。
8.为什么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再说它是“伟丈夫”?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先抑后扬)白杨树有哪些品质?
9.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四个排比句所体现的层次之美象征意义。
以上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应建立在学生悟读的基础上,这不是普通的问,而是提示性的、探究式的。教师在指导学生练读之后,与学生一起悟读,与学生在平等的原则上共同领悟、探究。巴班斯基曾说过:“如果没有学生积极的、自觉的学习任何教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教养效果。”所以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只是他们的一个大朋友。有些问题学生可以在悟读的环节中自行解决,有些则需要教师提示,共同探究之后才能解决。也中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根据学生的领悟整理板书。(见附1板书设计)
(四)由悟读到品读
在练读、悟读的基础上学生仔细品味这篇散文的语段层次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学生
低吟浅诵,沉浸在对文学的品味和鉴赏之中。一节课很自然地结束了。品读不仅仅是课内“品”,更多的应是在课外“品”,这是课内到课外的自然延伸。
(五)作业布置
1.发下一张讲议,完成第七段的一些练习。(这一作业起到课外巩固的作用,见附2。)
2.课外阅读茅盾的《风景谈》。(这一作业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的阅读面得到拓展,同时进行比较阅读,更进一步了解托物言志的散文。)
附1:巩固练习
①它没有婆婆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②也许你要说它不美。③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④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⑤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⑥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⑦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做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⑧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本文段选自写的《白杨礼赞》,该文是一篇托物言____的散文。
2.对第③句中“好女子”的“好”的解释,恰当的是哪一项?()
A.美B.婆娑C.旁逸斜出
3.本文段的四个反问句的顺序能否颠倒?()
A.不能,四句是递进关系B.能,四句是并列关系
C.不能,四句是因果关系D.不能,第一句总括后三句,后三句是因果关系
4本文段层次划分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5.对本文段赞美白杨树的思路的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先扬后抑作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B.先抑后扬作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C.扬抑结合作铺垫,然后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D.先扬后抑作铺垫,最后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答案:1.茅盾志2A,3A,4B,5B
范文二:一、 教材的处理
《白杨礼赞》是省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要求是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初步学会应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这一单元要求是第三册“散文中的记叙和描写”的深化。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现代文除“能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爱憎分明,感情炽烈,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它那质朴的语言,新颖巧妙的构思,成功地运用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朗读训练,品析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课时以讨论和对比阅读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据此,我把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领会文章所抒发的强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三,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雄壮的画面,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配乐朗读,运用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促进学生的理解,使之进入情境。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白杨礼赞》一文构思巧妙,感情浓郁,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抒发的赞美之情,光靠读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反复句从“那”到“这”的变化,品析排比句、反问句逐层扩展的象征意蕴(可以用替换的方法,换成陈述句加以体会)。还要品析“扑入”、“主宰”等传神的词语。
三、说 学法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实施朗读训练。
1、把握基调
  把握基调对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读出文章的内蕴情感,必须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引导学生以作者之心感受热情赞美的感情基调。
2、 读出感受
本文的朗读基调确定以后,还要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并由此获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读,通过有声语言表现出自己的感受来,便会进一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
3、 读出节奏
文章的节奏,包括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和重音的体现等,通过节奏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在训练中,我先把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对某些特殊句式,如三个反复句,一组排比反问句,则先让学生讨论其读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样读才最能够体现出文章的感情。
五、 说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单调而无边无垠的画面,再接着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选用富于节奏变化的、雄健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第二步,配乐朗读,激发兴趣。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第三步,课堂提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我所设置的问题是: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用“作者赞美了……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吗?例如,“作者赞美了力争上游的白杨树。”……学生会很快找出并说出很多句子,以此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追问: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学生讨论后可以知道,是从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部气质等方面。
第四步,指导朗读。重点指导第二节,学生自己揣摩3~5节。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独立思考的机会。
然后要求朗读描写白杨树外形美的段落。女同学读第一层,要读得清脆、柔美;男同学读第二层,要读得豪爽、有阳刚之气。在哪里分层,同学们自己去商量,怎样才能读出白杨树的美,请大家自己体会。因为这里的层次很清晰,学生完成应该没问题。之后再追问一下划分的依据,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再上升一个层次。
第五步,齐读第7节,揣摩读法。讨论一组排比反问句的读法。先要求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然后去朗读,看效果怎样。再让学生思考,四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让学生明白,这组排比反问句的意思是逐层深入的。之后再追问: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那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形成板书。
第六步,品析语言,深化理解。引导学生品析“扑入”、“主宰”以及反复句出现的“那”、“这”等词的传神之处,以及反复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之妙。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
第七步,深情朗读,课堂小结。为了检验全体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对课文作小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然后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全体学生深情朗读全文。
第八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一,以及练习五。
六、 板书设计
茅盾 (雄壮、伟大) 生长环境
农民(质朴、严肃、坚强)
(力争上游)
白杨树———(象征)———人
哨兵 (傲然挺立 ) (倔强挺立)
(言志) 精神和意志(团结、上进) 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设计的原则是:求实、求新、求精。 (我的说课内容可能有许多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说课的几个环节 (一)、说教材:1、首先讲清楚说课的课题。2、教材的重点,教材的主要思想内容、在单元和书本中的地位、作用。(包括知识点、能力培养、思想教育);教材的难点:从学情、教材内容或教学进度等方面去确定。3、教材的地位、作用要说明白清楚。 (二)、说学法:如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传递方式、学生的智力结构、学习的方法等。 (三)、说教法:如范例教学法,是以知识的迁移为依据,一掌握知识为目的;问题探究法;归纳法;讨论法等,要说明自己采用某种方法教学来教的原因(如:我选择这种教法的优点是…….有利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可以复习旧课、录象、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小黑板等);2、抓住重点,把教学过程()条理说清楚,把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说清楚(为什么这样安排、运用?);问题的设置(为什么这样设置、安排问题的顺序?);针对重点难点巩固训练,并说说练习的意图。3、课堂小结:充分利用板书,突出重点难点。5、布置作业。并说说作用。
(五)、结束语设计:(如:我的说课内容可能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范文三:一说教材
o《白杨礼赞》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第四单元第二课题。在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是最可爱的人》,知道了如何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如何来分析课文,如何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这为我们学习分析“物”做出一个很好的铺垫。这节课也学习下单元的基础。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o我们这节课 ,要学习更重要的分析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o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安排和内容分析,也结合同学们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为本节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理解思想内容 o2
过程和方法目标:分为两个课时,利用师生共同探求的方法去引导学生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领会文章抒发的感情
由白杨树感受中华儿女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o重点:理清文章思路
在学生头脑中树立完整的构思
理解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o难点: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
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明白借物抒情的表达手法
o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培养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感情能力的更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o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o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有感情朗读
新课标,除了“能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外还要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朗读教学是很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又是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要在“练读中入情,在悟读中动情,在品读中抒情”是这节课的指导思想
听朗读:采用优秀的朗读课件,结合优美的音乐来听课文,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直观演示法: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来展示白杨树的图片
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集体讨论法 : 由学生提问题,学生讨论,学生回答,老师纠正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师生的融洽关系
o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根据目标和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灵活多样的朗读,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把他们的主体意识培养起来,把他们健康的个性发展起来。
说教学过程
o有调理的突出重点
安排和学生的互动、交流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o1新课导入
(5分钟) 由学过的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知新
先提问同学们喜欢什么植物以及原因,在引出白杨树
o2新课讲授( 35分钟) 利用和板书
引导同学们的学习思路
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
o3在讲授过程中,先听录音,与此同时设计问题:作者赞美了什么样的白杨树、从那些方面赞美、什么地方直抒胸臆、什么地方间接抒情
o4由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划分课文层次
o5在划分层次时
o6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让学生能够理解托物言志的感情抒发
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o7 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我主要运用了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o2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
o3教学策略
利用听录音、多媒体等生动形象的把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不断提问、使学生深入思考、利用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能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o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范文四:《白杨礼赞》说课稿
一、 说教材
《白杨礼赞》是鄂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要求是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初步学会应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这一单元要求是第三册“散文中的记叙和描写”的深化。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现代文除“能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爱憎分明,感情炽烈,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它那质朴的语言,新颖巧妙的构思,成功地运用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朗读训练,品析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课时以讨论和对比阅读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据此,我把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领会文章所抒发的强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三,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雄壮的画面,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配乐朗读,运用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促进学生的理解,使之进入情境。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白杨礼赞》一文构思巧妙,感情浓郁,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抒发的赞美之情,光靠读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反复句从“那”到“这”的变化,品析排比句、反问句逐层扩展的象征意蕴(可以用替换的方法,换成陈述句加以体会)。还要品析“扑入”、“主宰”等传神的词语。
三、说 学法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实施朗读训练。
1、把握基调
把握基调对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读出文章的内蕴情感,必须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引导学生以作者之心感受热情赞美的感情基调。
2、 读出感受
本文的朗读基调确定以后,还要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并由此获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读,通过有声语言表现出自己的感受来,便会进一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
3、 读出节奏
文章的节奏,包括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和重音的体现等,通过节奏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在训练中,我先把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对某些特殊句式,如三个反复句,一组排比反问句,则先让学生讨论其读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样读才最能够体现出文章的感情。
五、 说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单调而无边无垠的画面,
再接着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选用富于节奏变化的、雄健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第二步,配乐朗读,激发兴趣。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第三步,课堂提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我所设置的问题是: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用“作者赞美了……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吗?例如,“作者赞美了力争上游的白杨树。”……学生会很快找出并说出很多句子,以此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追问: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学生讨论后可以知道,是从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部气质等方面。
第四步,指导朗读。重点指导第二节,学生自己揣摩3~5节。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独立思考的机会。
然后要求朗读描写白杨树外形美的段落。女同学读第一层,要读得清脆、柔美;男同学读第二层,要读得豪爽、有阳刚之气。在哪里分层,同学们自己去商量,怎样才能读出白杨树的美,请大家自己体会。因为这里的层次很清晰,学生完成应该没问题。之后再追问一下划分的依据,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再上升一个层次。
第五步,齐读第7节,揣摩读法。讨论一组排比反问句的读法。先要求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然后去朗读,看效果怎样。再让学生思考,四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让学生明白,这组排比反问句的意思是逐层深入的。之后再追问: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那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形成板书。
第六步,品析语言,深化理解。引导学生品析“扑入”、“主宰”以及反复句出现的“那”、“这”等词的传神之处,以及反复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之妙。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
第七步,深情朗读,课堂小结。为了检验全体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对课文作小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然后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全体学生深情朗读全文。
第八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一,以及练习五。
六、 板书设计
(雄壮、伟大) 生长环境
农民(质朴、严肃、坚强)
(力争上游)
白杨树———(象征)———人
哨兵 (傲然挺立 )
(倔强挺立)
(言志) 精神和意志(团结、上进)
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设计的原则是:求实、求新、求精。
(我的说课内容可能有许多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范文五:白杨礼赞说课稿
郑母初级中学
一、说教材
《白杨礼赞》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优美散文,写于1941年,作者茅盾主要采用象征手法,借白杨树的品质热烈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广大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之情。文章不仅思想博大精深,而且结构严谨完美,从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美”,说到白杨树自身的“形美”,又进而揭示白杨树内在的“神美”,写尽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具有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可以说这是茅盾先生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遗产。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白杨树的不平凡来理解文中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理解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同时学习文中运用的象征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运用的抒情和议论。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节课的特点,我确立如下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解文章的戏写作背景
2、通过细读、略读、交流等方式学习该文的象征手法,理解文章是怎样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
3、感受北方军民和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不屈不挠的精神。
重点:理解象征手法及文章是怎样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 难点:在写白杨树之前,为什么先描绘西北高原的景象
二、说教法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和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正是通过教材自身资源和教师所引导生成的资源并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板块,作文教学的失败就注定了语文教学的失败。从这两点出发,再结合本班学生作文较差的实际,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热情参与,通过交流、合作、独立自主等方式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写作的指导。具体教法如下:
1、讲授法——讲解要点,理解把握。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4、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提问法和讨论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在本节课中,我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都设计成问题的形式,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去思考,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使学生在思考和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重难点。
三、说学法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多读才能理解课文内容,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略读、速读等方式来初步感知课文大意,然后再要求学生细读、精读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讨论形式,让学生自主表达自己阅读作品后的独特体验。在学法指导中,我也注意强调一
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如让学生养成圈点勾划的读书习惯, 要求学生在学习一篇文章前,必须认真预习课文,并十分熟悉课文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注意吸收、借鉴,课后及时复习和总结等。
四、说流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二)激情导入
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单调而无边无垠的画面,再接着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选用富于节奏变化的、雄健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三)略读课文,感知文意(自主完成)
1、找出能表现白杨树之美的相关语句,并反复诵读
2、第二段作者描绘黄高原体现了它的什么特点?
3、为什么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再说它是“伟丈夫”?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白杨树有哪些品质?
(四)细读课文,把握主旨(合作探讨)
1、文章仅仅是赞美白杨树吗?这是用了哪种手法?
2、本文赞美白杨树,为什么先描绘高原风光?
3、从白杨树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五)质疑交流,拓展提升
1、展示出自己小组认为最有价值的内容(思想内容、写作手法或感悟)
2、向老师或同学提出自己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共同探讨
(六)小组评价,自我评价
(七)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茅盾的《风景谈》,找出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范文六:《白杨礼赞》说课稿
一、 教材的处理
《白杨礼赞》是省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要求是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初步学会应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这一单元要求是第三册“散文中的记叙和描写”的深化。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现代文除“能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爱憎分明,感情炽烈,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它那质朴的语言,新颖巧妙的构思,成功地运用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朗读训练,品析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课时以讨论和对比阅读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据此,我把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领会文章所抒发的强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三,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雄壮的画面,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配乐朗读,运用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促进学生的理解,使之进入情境。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
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白杨礼赞》一文构思巧妙,感情浓郁,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抒发的赞美之情,光靠读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反复句从“那”到“这”的变化,品析排比句、反问句逐层扩展的象征意蕴(可以用替换的方法,换成陈述句加以体会)。还要品析“扑入”、“主宰”等传神的词语。
三、说 学法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实施朗读训练。
1、把握基调
把握基调对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读出文章的内蕴情感,必须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引导学生以作者之心感受热情赞美的感情基调。
2、 读出感受
本文的朗读基调确定以后,还要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并由此获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读,通过有声语言表现出自己的感受来,便会进一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
3、 读出节奏
文章的节奏,包括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和重音的体现等,通过节奏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在训练中,我先把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对某些特殊句式,如三个反复句,一组排比反问句,则先让学生讨论其读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样读才最能够体现出文章的感情。
五、 说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单调而无边无垠的画面,再接着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选用富于节奏变化的、雄健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使学
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第二步,配乐朗读,激发兴趣。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第三步,课堂提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我所设置的问题是: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用“作者赞美了……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吗?例如,“作者赞美了力争上游的白杨树。”……学生会很快找出并说出很多句子,以此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追问: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学生讨论后可以知道,是从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部气质等方面。
第四步,指导朗读。重点指导第二节,学生自己揣摩3~5节。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独立思考的机会。
然后要求朗读描写白杨树外形美的段落。女同学读第一层,要读得清脆、柔美;男同学读第二层,要读得豪爽、有阳刚之气。在哪里分层,同学们自己去商量,怎样才能读出白杨树的美,请大家自己体会。因为这里的层次很清晰,学生完成应该没问题。之后再追问一下划分的依据,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再上升一个层次。
第五步,齐读第7节,揣摩读法。讨论一组排比反问句的读法。先要求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然后去朗读,看效果怎样。再让学生思考,四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让学生明白,这组排比反问句的意思是逐层深入的。之后再追问: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那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形成板书。
第六步,品析语言,深化理解。引导学生品析“扑入”、“主宰”以及反复句出现的“那”、“这”等词的传神之处,以及反复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之妙。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
第七步,深情朗读,课堂小结。为了检验全体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对课文作小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然后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全体学生深情朗读全文。
第八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一,以及练习五。
六、 板书设计
(雄壮、伟大) 生长环境
农民(质朴、严肃、坚强)
(力争上游)
白杨树———(象征)———人
哨兵 (傲然挺立 )
(倔强挺立)
(言志) 精神和意志(团结、上进)
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设计的原则是:求实、求新、求精。
(我的说课内容可能有许多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说课的几个环节
(一)、说教材:1、首先讲清楚说课的课题。2、教材的重点,教材的主要思想内容、在单元和书本中的地位、作用。(包括知识点、能力培养、思想教育);教材的难点:从学情、教材内容或教学进度等方面去确定。3、教材的地位、作用要说明白清楚。
(二)、说学法:如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传递方式、学生的智力结构、学习的方法等。
(三)、说教法:如范例教学法,是以知识的迁移为依据,一掌握知识为目的;问题探究法;归纳法;讨论法等,要说明自己采用某种方法教学来教的原因(如:我选择这种教法的优点是…….有利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可以复习旧课、录象、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小黑板等);
2、抓住重点,把教学过程条理说清楚,把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说清楚(为什么这样安排、运用?);问题的设置(为什么这样设置、安排问题的顺序?);针对重点难点巩固训练,并说说练习的意图。3、课堂小结:充分利用板书,突出重点难点。5、布置作业。并说说作用。
(五)、结束语设计:(如:我的说课内容可能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范文七:“读”出来的课堂也精彩
-----《白杨礼赞》说课稿
武陵源二中
一、教材分析:
《白杨礼赞》是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文章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炽烈,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它那质朴的语言,新颖巧妙的构思,成功地运用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领会文章所抒发的强烈感情。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象征手法。
3、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较差。《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有巨大帮助的。语感是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是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基本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我将以学生多读为主。
三、教法设计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现代文除“能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在练读中入情” 、“在悟读中动情”、“在品读中抒情”的三层次阅读教学是我上这一节课的指导思想。
四、学法的点拨
对于学生,我则提醒大家在反复的默读和朗读中,要随着文中的美景美文自觉地融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潜心聆听作者的心声,体会散文独特而美好的情感,领略不同的抒情方式所创造的意境。
五、 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
本节课的导入我是这样这样设计的:
出示一张苍劲盘结的古松图片和一张轻柔妩媚的杨柳图片从而导入到对白杨树另一种美的赞美。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学生预先了解美的多种形式,为理解文中先抑后扬的手法打下基础,同是也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直观美与语言表达美相结合的种子。
(二)听读中感受美
顺着导入的情绪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通过听录音来进一步了解白杨树的美。
(三)配乐练读,以情激情
听完录音,教师出示一张白杨树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刺激,笔直向上,团结紧凑是苍劲盘结,轻柔妩媚之外的另一种美。 然后配乐练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同时,设计以下问题1: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用“作者赞美了……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2: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问题不难,学生会很快找出并说出很多句子,自然间也就了解白杨树的特点。讨论后可以知道,是从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部气质等方面。 (板书内容)
(四)悟读训练。
在悟读中展示白杨树的美。我以第五自然段为例。请同学们带着感
情朗读课文,女生读第一层,要读得清脆、柔美;男生读第二层,要读得豪爽、有阳刚之气。层次在哪里分,要怎样才能读出白杨树的美,让大家自己去商量,体会。对于这个环节,老师只需追问出划分的依据,这样使学生的逻辑思维上升一个层次。 其余段落留给学生自己揣摩。这样做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独立思考的机会。
(五)品读升华。
在感受课文内容并为之动情时,情感是趋向高涨的,老师此时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以第七段一组排比反问句为例。师生互动完成以下内容1:请同学们把四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然后读一读,比一比,看看两者有何不同。2:请以小组为单位讨
论:这四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呢?讨论中让学生明白,这组排比反问句的意思是逐层深入的。3: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呢?如果需要,老师可以提示曾讲过的舒婷的诗歌《致橡树》。这样一路走来,学生明白这就是象征手法。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的特点以及与比喻的区别。老师假装疑惑的提问:4: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没有什么联系呢?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这是象征的基础。教师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形成板书。
(六)深情朗读,课堂小结。
为了检验全体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师生一起深情朗读全文。
六、 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设计的原则是:求实、求新、求精。我的这种设计直观,简单,能很好的突出重难点。
(雄壮伟大) 景象美
农民(质朴、严肃、坚强)
(力争上游) 形神美
白杨树—(象征)—人
哨兵 (傲然挺立 )
(倔强挺立) 象征美 (托物) (言志)
精神和意志(团结、上进)
教学反思:
与学生一起学习了《白杨礼赞》的,凝眸回望,本堂课教学中本人注重了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
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已之口,如出已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能紧紧叩住学生的心灵,引起心灵的共鸣。
以上就是我对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不妥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范文八:1、《白杨礼赞》说课稿
一、 教材的处理
《白杨礼赞》是省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要求是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初步学会应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这一单元要求是第三册“散文中的记叙和描写”的深化。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现代文除“能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爱憎分明,感情炽烈,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它那质朴的语言,新颖巧妙的构思,成功地运用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朗读训练,品析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课时以讨论和对比阅读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据此,我把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领会文章所抒发的强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三,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雄壮的画面,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配乐朗读,运用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促进学生的理解,使之进入情境。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白杨礼赞》一文构思巧妙,感情浓郁,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抒发的赞美之情,光靠读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反复句从“那”到“这”的变化,品析排比反问句逐层扩展的象征意蕴(可以用替换的方法,换成陈述句加以体会)。还要品析“扑入”、“主宰”等传神的词语。
三、 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
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实施朗读训练。
1、 把握基调
把握基调对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读出文章的内蕴情感,必须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引导学生以作者之心感受热情赞美的感情基调。
2、 读出感受
本文的朗读基调确定以后,还要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并由此获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读,通过有声语言表现出自己的感受来,便会进一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
3、 读出节奏
文章的节奏,包括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和重音的体现等,通过节奏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在训练中,我先把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对某些特殊句式,如三个反复句,一组排比反问句,则先让学生讨论其读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样读才最能够体现出文章的感情。
四、 教学媒体的使用
主要运用录音机、实物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五、 教学程序设计
首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单调而无边无垠的画面,再接着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选用富于节奏变化的、雄健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第二步,配乐朗读,激发兴趣。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第三步,课堂提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我所设置的问题是: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用“作者赞美了,,,,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吗?例如,“作者赞美了力争上游的白杨树。”,,,,学生会很快找出并说出很多句子,以此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追问: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学生讨论后可以知道,是从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部气质等方面。
第四步,指导朗读。重点指导第二节,学生自己揣摩3~5节。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独立思考的机会。
然后要求朗读描写白杨树形美的段落。女同学读第一层,要读得清脆、柔美;男同学读第二层,要读得豪爽、有阳刚之气。在哪里分层,同学们自己去商量,怎样才能读出白杨树的美,请大家自己体会。因为这里的层次很清晰,学生完成应该没问题。之后再追问一下划分的依据,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再上升一个层次。
第五步,齐读第7节,揣摩读法。讨论一组排比反问句的读法。先要求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然后去朗读,看效果怎样。再让学生思考,四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让学生明白,这组排比反问句的意思是逐层深入的。
之后再追问: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这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形成板书。
第六步,品析语言,深化理解。引导学生品析“扑入”、“主宰”以及反复句出现的“那”、“这”等词的传神之处,以及反复句、排比局、比喻句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之妙。采用“删
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
第七步深情朗读,课堂小结。为了检验全体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对课文作小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然后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全体学生深情朗读全文。
第八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一,以及练习五。
六、 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设计的原则是:求实、求新、求精。
范文九:《白杨礼赞》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白杨礼赞》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咏物抒怀”,是一组描写大自然动植物的文章。与第二单元“道德修养”、第五单元“人生体验”、第六单元“精彩演讲”共同组成了人文色彩浓郁的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本单元可以说是进行学生人文熏陶的基础。《白杨礼赞》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写于1941年3 月,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北方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茅盾以这篇散文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在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还运用了抒情和议论。
2.教学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根据课文的地位和课标的要求,我为本文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学习运用象征手法。
过程与方法 :
在朗读中领悟这篇散文的意境,感知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理解白杨树所象征的革命品质,感受中华儿女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入
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
三、设计意图:
本文的设计,遵循以下几个思想原则:
1、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2、通过精心设计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以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和把握。
3、“美文需要美教”,通过朗读、赏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主动感知,探索求真,展现自我。
三、教学方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对于初中生来说,怎样把实际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视频范读和学生朗读等形式。
2、发现点拔教学法
对于形象思维,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内涵。
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采用仿说练习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 辅助教学法
学生对白杨树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五、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
1、诵读品味法
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2、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
六、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收集有关茅盾的介绍和白杨树的图片。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四大块组成:
第一块:导入新课。出示白杨树的图片,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之上,自然地就过渡到茅盾先生在课文第五段对白杨树外形描写的学习,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
第二块:整体诵读。1、录音范读。根据录音的朗读特点,思考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同时体会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2、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出形象,并思考: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然后分析问题,小组讨论。
第三块:问题点拨。1、要求学生将第七段中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能否调换位置,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并归纳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师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这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层次美和象征美。
2、请学生用上节课所学《海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文章开头对黄土高原的描写以及最后对贵族化的楠木的描写有何作用? 并体会白杨树的生活的环境美。
3、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第四块:品读赏析。再次自由朗读课文,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用词美: 伟岸 ,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句式美:难道A;难道B;难道C; 难道D。段式美:抑;扬。情感美: 浅;深。象征美:物;人;神。
第五块:拓展延伸。
结合课文,仿写抒情句:
1、当你在茫茫的竹林(深林,雪原,高原,,)走过,难道,,,,难道,,,,难道,,,,难道,,,,
人们去赞美
的牡丹,去鄙视
我要高声赞美莲花!
课外作业:
1、选择课文中喜欢的语段熟读并背诵。
2、课外阅读茅盾的《风景谈》。
3、就生活中的某种植物,学用象征手法学写一段话。
九、说课小结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有些问题学生可能较难把握,教师不必强求学生面面俱到,而是以点及面,理清学生容易接受的路子。重点放在学生的品味精彩的语句和对全文主旨的理解上,品味这篇散文的语段层次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做到一学一得。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同时鼓励学生去“发现”文章的特色。发现的,可以是疑问,也可以是心得;可以是内容的把握也可以是词句的揣摩。“发现”既没有限制,又没有止境。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拔,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感悟,从而加深对主旨的认识
范文十:《白杨礼赞》说课稿
一、 教材的处理
《白杨礼赞》是省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要求是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初步学会应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这一单元要求是第三册“散文中的记叙和描写”的深化。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现代文除“能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爱憎分明,感情炽烈,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它那质朴的语言,新颖巧妙的构思,成功地运用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朗读训练,品析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课时以讨论和对比阅读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据此,我把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领会文章所抒发的强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象征手法。第三,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雄壮的画面,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配乐朗读,运用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促进学生的理解,使之进入情境。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白杨礼赞》一文构思巧妙,感情浓郁,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抒发的赞美之情,光靠读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反复句从“那”到“这”的变化,品析排比句、反问句逐层扩展的象征意蕴(可以用替换的方法,换成陈述句加以体会)。还要品析“扑入”、“主宰”等传神的词语。
三、说 学法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实施朗读训练。
1、把握基调
把握基调对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读出文章的内蕴情感,必须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引导学生以作者之心感受热情赞美的感情基调。
2、 读出感受
本文的朗读基调确定以后,还要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并由此获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读,通过有声语言表现出自己的感受来,便会进一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
3、 读出节奏
文章的节奏,包括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和重音的体现等,通过节奏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在训练中,我先把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对某些特殊句式,如三个反
复句,一组排比反问句,则先让学生讨论其读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样读才最能够体现出文章的感情。
五、 说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单调而无边无垠的画面,再接着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选用富于节奏变化的、雄健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第二步,配乐朗读,激发兴趣。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第三步,课堂提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我所设置的问题是: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用“作者赞美了……的白杨树”的句式说一句话吗?例如,“作者赞美了力争上游的白杨树。”……学生会很快找出并说出很多句子,以此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追问: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学生讨论后可以知道,是从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部气质等方面。
第四步,指导朗读。重点指导第二节,学生自己揣摩3~5节。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独立思考的机会。
然后要求朗读描写白杨树外形美的段落。女同学读第一层,要读得清脆、柔美;男同学读第二层,要读得豪爽、有阳刚之气。在哪里分层,同学们自己去商量,怎样才能读出白杨树的美,请大家自己体会。因为这里的层次很清晰,学生完成应该没问题。之后再追问一下划分的依据,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再上升一个层次。
第五步,齐读第7节,揣摩读法。讨论一组排比反问句的读法。先要求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然后去朗读,看效果怎样。再让学生思考,四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让学生明白,这组排比反问句的意思是逐层深入的。之后再追问: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那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形成板书。
第六步,品析语言,深化理解。引导学生品析“扑入”、“主宰”以及反复句出现的“那”、“这”等词的传神之处,以及反复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之妙。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
第七步,深情朗读,课堂小结。为了检验全体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对课文作小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然后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全体学生深情朗读全文。
第八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一,以及练习五。
六、 板书设计
(雄壮、伟大) 生长环境
农民(质朴、严肃、坚强)
(力争上游)
白杨树———(象征)———人
哨兵 (傲然挺立 )
(倔强挺立)
(言志) 精神和意志(团结、上进)
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设计的原则是:求实、求新、求精。
(我的说课内容可能有许多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说课的几个环节
(一)、说教材:1、首先讲清楚说课的课题。2、教材的重点,教材的主要思想内容、在单元和书本中的地位、作用。(包括知识点、能力培养、思想教育);教材的难点:从学情、教材内容或教学进度等方面去确定。3、教材的地位、作用要说明白清楚。
(二)、说学法:如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传递方式、学生的智力结构、学习的方法等。
(三)、说教法:如范例教学法,是以知识的迁移为依据,一掌握知识为目的;问题探究法;归纳法;讨论法等,要说明自己采用某种方法教学来教的原因(如:我选择这种教法的优点是…….有利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可以复习旧课、录象、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小黑板等);2、抓住重点,把教学过程条理说清楚,把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说清楚(为什么这样安排、运用?);问题的设置(为什么这样设置、安排问题的顺序?);针对重点难点巩固训练,并说说练习的意图。3、课堂小结:充分利用板书,突出重点难点。5、布置作业。并说说作用。
(五)、结束语设计:(如:我的说课内容可能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艺术签名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