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色油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无毒的化学物品是什么

当前位置:
>>>肼(N2H4)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吸湿性。点燃时,..
肼(N2H4)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吸湿性。点燃时,迅速而完全燃烧,生成 N2和 H2O,并放出大量的热。下列有关N2H4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密封保存B.完全燃烧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可用作燃料D.其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1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B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B错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肼(N2H4)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吸湿性。点燃时,..”主要考查你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图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图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方程式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1)写: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在左,生成物在右,中间用横线连接,如: H2+O2——H2O,H2O——H2+O2。 (2)配: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的原则,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然后将横线变成等号。配平后,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如:2H2+O2=2H2O,2H2O= 2H2+O2。 (3)注: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表示)、光照、通电等〕和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沉淀用“↓”。)。如:2H2+O22H2O,2H2O2H2↑+O2↑。 化学计量数:化学计量数指配平化学方程式后,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计数量为1时,一般不写出。书学化学方程式的常见错误: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条件和气体、沉淀符号的使用:(1).“△”的使用 ①“△”是表示加热的符号,它所表示的温度一般泛指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 ②如果一个反应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就用“△”,如:2KMnO4 K2MnO4+MnO2+O2↑。 ③如果一个反应需要的温度高于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一般用“高温”表示;如:CaCO3CaO+ CO2↑&(2)“↑”的使用&①“↑”表示生成物是气态,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 ②当反应物为固体、液体,且生成的气体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气体化学式后应该加“↑”。如Fe+ 2HCl==FeCl2+H2↑。 ③当反应物是溶液时,生成的气体容易溶于水而不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则不用“↑”,如:H2SO4+ BaCl2==FeCl2+2HCl④只有生成物在该反应的温度下为气态,才能使用“↑”。 ⑤若反应物中有气态物质,则生成的气体不用标 “↑”。如:C+O2CO2 (3)“↓”使用 ①“↓”表示难溶性固体生成物,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②当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有沉淀生成时,用 “↓”,如:AgNO3+HCl==AgCl↓+HNO3③当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尽管生成物有不溶性固体,也不用标“↓”,如:2Cu+O22CuO ④反应在溶液中进行,若反应物中有难溶性物质,生成物中的难溶性物质后面也不用标“↓”。如:Fe +CuSO4==FeSO4+Cu.化学方程式中“↑”和“↓”的应用:①“↑”或“↓”是生成物状态符号,无论反应物是气体还是固体,都不能标“↑”或“↓”; ②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且生成物中有沉淀,则使用“↓”;若不在溶液中进行,无论生成物中是否有固体或难溶物,都不使用“↓”; ③常温下,若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提取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书写信息型化学方程式是中考热点,题目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等各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考查了同学们接受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日的关键是掌握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按两步进行:首先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第二步就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化学图标:&& 是附在化学品的标志,是向作业人员传递信息的一种载体,它用简单、易于理解的文字和图形表述有关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安全处置的注意事项,警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和处置。常用化学图标: 1.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2.环境保护相关图标 3.表示化学性质的图标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址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 配平常用方法:(1)最小公倍数法 ①找出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且原子个数既不相等又相对较多的元素,求出最小公倍数。 ②用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含有该元素的化学式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其商就是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③由已有的化学计量数,确定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如配平:P+O2P2O5,反应前有1个氧分子(即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5个氧原子,最小公倍数为2× 5=10,O2的化学计量数为10/2=5,P2O5的化学计量数为10/5=2,那么P的化学计量数为4,把短线改为等号:4P+5O22P2O5。(2)观察法:如配平:CO+Fe2O3Fe+CO2,观察发现此反应的1个特点是1个CO分子结合1个氧原子生成1个CO2分子,而Fe2O3中提供了3个氧原子,需要与3个CO分子结合生成3个CO2分子,因此CO,CO2前均配上化学计量数3,Fe的化学计量数为2,把短线改为等号:3CO+Fe2O32Fe+3CO2。 (3)奇数配偶法配平方法的要点:找出化学方程式两边出现次数最多而且在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总是一奇一偶的元素,在原子个数是奇数的化学式前配上最小的偶数2,使原子个数由奇数变为偶数并加以配平,若2配不平,再换成4。如配平:FeS2+O2Fe2O3+SO2。 氧元素是该化学方程式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 Fe2O3中的氧原子个数为奇数(3个),先在Fe2O3前配化学计量数2,接着在FeS2前面配上化学计量数4,使两边的铁原子个数相等。4FeS2+O22Fe2O3+SO2;再在SO2前面配上化学计战数8,使两边S原子个数相等,4FeS2+O22Fe2O3+8SO2;那么生成物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都已确定,氧原子个数也确定,一共22 个,所以在O2前面必须加上化学计量数11才能使化学方程式配平,最后将短线改成等号,即4FeS2+11O22Fe2O3+8SO2。 (4)定一法定一法又叫原子守恒法,它适用于配平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其配平步骤为: ①将式中最复杂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作为配平起点;②根据原子个数守恒确定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可为分数);③若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出现分数,则在式子两边同乘其分母数,使化学计量数之比变成最简整数比。例如:配平CH3OH+O2CO2+H2O。 (5)待定系数法 C2H2+O2CO2+H2O 设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a,b,c,d, aC2H2+bO2==cCO2+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 碳原子数:2a=c氢原子数:2a=2d 氧原子数:2b=2c+d 解得a:b:c:d==2:5:4:2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配平步骤:a.所给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CH3OH最复杂,将其化学计量数定为1,作为配平起点; b.通过观察,根据碳原子守恒,在CO2前配上化学计量数1,根据氢原子守恒,在H2O前配上化学计量数2,故生成物中含有氧原子数为1×2+2×1=4,而反应物CH3OH中有一个氧原子,故O2前化学计量数为(4一1)/3 =3/2 c.通分化整,将式子两边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都同乘2,去掉O2前化学计量数的分母,化学方程式即配平。配平结果:2CH3OH+3O22CO2+4H2O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如C+O2CO2是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读法:(1)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还能表示化学反应的类型。如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是一个置换反应。(2)化学方程式的三种读法化学方程式中“+”和“=”虽与数学中的“+”和 “=”形式一样,但其意义却不相同。化学方程式中的 “+”,读时不读“加”而是读“和”或“与”;化学方程式中的“=”也不同于数学意义上的“=”,它表示“生成” 的意思,同时表明在化学反应前后有两个不变:原子种类不变,每种原子的总个数也不变,“=”读作“反应生成”,而不能读作“等于”。 一个化学方程式往往有三种读法,现以2H2O 2H2↑+O2↑为例加以说明。 ①质的方面: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种读法说明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能表示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②粒子方面:在通电的条件下,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这种读法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物质拉子结构的变化,并反映出粒子个数的比例关系。 ③量的方面:在通电的条件下,36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这种读法表明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关系。
发现相似题
与“肼(N2H4)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吸湿性。点燃时,..”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551142635884535236001289224157427什么是剧毒化学品?剧毒化学品的认识?
剧毒化学品定义为具有非常剧烈毒性危害的化学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含农药)和天然毒素。
剧毒化学品毒性判定界限为大鼠试验,经口LD50≤50mg/kg,经皮LD50≤200mg/kg,吸入LC50≤500ppm(气体)或2.0mg/L(蒸气)或0.5mg/L(尘、雾),经皮LD50的试验数据,可参考兔试验数据。
毒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对机体不同水平的有害性,但具备有害性特征的物质并不是毒物,如单纯性粉尘。②经过毒理学研究之后确定的。③必须能够进入机体,与机体发生有害的相互作用。具备上述三点才能称之为毒物。而毒物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称为毒性。
我们平常见到的“剧毒”、“低毒”等实际上就是指毒物的毒性。按WHO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物的毒性分级如下:
1、草剧毒:毒性分级5级;成人致死量,小于0.05克/公斤体重;60公斤成人致死总量,0.1克。
2、高毒:毒性分级4级;成人致死量,0.05~0.5克/公斤体重;60公斤成人致死总量,3克。
3、中等毒:毒性分级3级;成人致死量,0.5~5克/公斤体重;60公斤成人致死总量,30克。
4、低毒:毒性分级2级;成人致死量,5~15克/公斤体重;60公斤成人致死总量,250克。
5、微毒:毒性分级1级;成人致死量,大于15克/公斤体重; 60公斤成人致死总量,大于1000克。
在法医学上,根据鉴定目的不同,毒物分类方法也不尽一致,如在分析中毒症状及病理变化时,常采用按毒理作用分类;在进行毒物化学分析时,常采用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类;为追溯毒物来源、用途及其对机体的作用时,则多采用混合分类。
对于侦探工作来讲,主要采用的可能就是最后一种分类――混合分类法:
1、按毒物的毒性作用分类:
(1)腐蚀毒。指对机体局部有强烈腐蚀作用的毒物。如强酸、强碱及酚类等:
(2)实质毒。吸收后引进脏器组织病理损害的毒物。如砷、汞重金属毒.
(3)酶系毒。抑制特异性酶的毒物。如有机磷农药、氰化物等.
(4)血液毒。引起血液变化的毒物,如一氧化碳、亚硝酸盐及某些蛇毒等.
(5)神经毒。引起中枢神经障碍的毒物。如醇类、麻醉药、安定催眠药以及士的宁、烟酸、古柯碱、苯丙胺等
2、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类:
(1)挥发性毒物。可能采用蒸馏法或微量扩散法分离的毒物。如氰化物、醇、酚类等.
(2)非挥发性毒物。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分离的毒物。如巴比妥催眠药、生物碱、吗啡等.
(3)金属毒。采用破坏有机物的方法分离的毒物。如砷、汞、钡、铬、锌等.
(4)阴离子毒物。采用透析法或离子交换法分离的毒物。如强酸、强碱、亚硝酸盐等.
(5)其他毒物。其他须根据其化学性质采用特殊方法分离的毒物。如箭毒碱、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3、混合分类法。即按毒物的来源、用途和毒性作用综合分类。
(1)腐蚀性毒物。
包括有腐蚀作用的酸类、碱类,如硫酸、盐酸、硝酸、苯酚、氢氧化钠、氨及氢氧化氨等.
(2)毁坏性毒物。 能引起生物体组织损害的毒物。如砷、汞、钡、铅、铬、镁、铊及其他重金属盐类
(3)障碍功能的毒物。
如障碍脑脊髓功能的毒物,如酒精、甲醇、催眠镇静安定药、番木鳖碱、阿托品、异烟肼、阿片、可卡因、苯丙胺、致幻剂等;障碍呼吸功能的毒物,如氰化物、亚硝酸盐和一氧化碳等。
(4)农药。
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似除虫菊酯类、有机汞、有机氯、有机氟、无机氟、矮壮素、灭幼脲、百菌清、百草枯、薯瘟锡、溴甲烷、化森锌等.
(5)杀鼠剂。 磷化锌、敌鼠强、安妥、敌鼠钠、杀鼠灵等.
(6)有毒物植物。如乌头碱植物、钩吻、曼陀罗、夹竹桃、毒蕈、莽草、红茴香、雷公藤等。
(7)有毒动物。如蛇毒、河豚、斑蝥、蟾蜍、鱼胆、蜂毒等
(8)细菌及霉菌性毒素。如沙门菌、肉毒、葡萄球菌等细菌,以及黄曲霉素、霉变甘蔗、黑斑病甘薯等真菌
4、按毒物的应用范围分类
1、工业性毒物
指在工业生产中所使用或产生的有毒化学物。有的是原料或辅助材料,有的是中间体或单体,有的是成品,有的是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或“三废”,还有生产用原料中的夹杂物。如强酸、强碱、溶剂(如汽油、苯、甲苯、二甲苯)、甲醇、甲醛、酚、乙醇等。
2、农业性毒物(农药) 已如前述。
3、生活性毒物
指日常生活中接触或使用的有毒物质,如煤气(含一氧化碳)、杀鼠剂、除垢剂、消毒剂、灭蚊剂、染发剂及细菌性毒素等。
4、药物性毒物
指原本用来纺织疾病用的药物,由于用药过量或使用方式不当也可成为毒物。如巴比妥和非巴比妥类催眠镇静安定摇、麻醉药、水杨酸类止痛药、抗组织胺类药、洋地黄、地高辛、某些抗生素及中草药。
5、军事性毒物 指战争中应用的有毒物质,主要是毒气,如沙林、芥子气等。
有毒品分项
有毒品分为剧毒品和毒害品二项。
目前,我国剧毒化学品毒性判定界限的确定,主要有国标GB/T1、GBl和部标GA57--1993等标准性文件,三个标准的判定界限不尽相同。但都是依据1956年《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大桔皮书)而制定的。该书把“毒性物质”分为三级,并分别确定了口服毒性、皮肤接触毒性、吸入粉尘和烟雾或蒸气毒性等三种中毒途径的判断界限。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七家联合国机构,联合推出并推荐《化学品分类和标签全球协调系统》(GHS),其中列出毒性化学品毒性分级标准。
(一)剧毒品定义
具有非常剧烈毒性危害、食入致死的化学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含农药)和天然毒素。
判定界限采用GHS中的二级毒性指标:大鼠试验,经口LD50≤50mg/kg,经皮LD50≤200mg/kg,吸入LD50≤500ppm(气体)或2.0mg/L(蒸气)或0.5mg/L(尘、雾)。
(二)毒害品
危险化学品分类第6类有毒品中除剧毒品以外的均为毒害品。有毒品的品种很多,按化学组成又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二类。下面以无机剧毒品、有机剧毒品、无机毒害品、有机毒害品四部分简单举例叙述如下:
1.无机剧毒品
常见的有氧化合物;硒化合物;砷化合物;汞、锇、铊、磷的化合物等。
别名:山萘:山萘钠
分子式:NaCN
理化性质:白色粉末状结晶,通常加工成煤球形、丸状或块状。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稍溶于乙醇、乙醚、苯。有潮解性,并有腐蚀性。相对密度1.60(水=1)。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金属,电镀和洋火,也用于塑料、农药、医药、染料等有机合成工业。
危险特性:剧毒,易经皮肤吸收中毒,接触皮肤伤口极易侵入人体而造成死亡。大鼠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为6.4mg/kg。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以氨化氢计算)为0.3mg/m3。本身不会燃烧,但遇潮湿空气或与酸类接触则会放出剧毒、易燃的氧化氢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强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灭火剂:干粉、沙土。禁用酸碱和二氧化碳灭火剂。消防人员应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储运注意事项:容器必须密封,宜专仓专储,按“五双”管理制度管理。切忌与酸类混储混运。应远离食用物资、百货及易燃物品。搬运工人除应戴防护用具外,在操作过程中或操作结束后未经清洗手、脸不准进食。散失品应尽可能搜集以减少中毒因素。如无法搜集时,可用漂白粉加15倍水调成浆状后(要保持碱性或中性)进行清洗分解处理。也可用硫酸亚铁反应成相对无毒的亚铁氰化物。
(2)三氧化二砷
别名:砒霜、亚砷酸酐、白砒
分子式:As203
理化性质:无臭、无味的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溶于乙醇、酸类、碱类及甘油。相对密度3.86(水=1)。用于玻璃、搪瓷、颜料工业和杀虫剂、皮革保存剂等。
危险特性:剧毒,大鼠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为14.6mg/kg。车间空气最高容许浓度为0.3mg/m3。
本品虽不会燃烧,但一旦发生火灾时,由于193℃时开始升华,会产生剧毒气体。
灭火剂:水、干粉、沙士。
储运注意事项:容器必须密封,宜专库专储于干燥清洁的库房内,远离热源,按“五双,,管理制度管理。应与食品添加剂、酸、碱类物资分开存放。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损坏和粉尘飞扬。
工人除应戴防护用具外,在操作过程中或操作结束后未经清洗手、脸不准进食。散失品应尽可能搜集利用减小引起中毒因素。一旦发生火灾,消防人员应戴防毒面具。
(3)二氧化硒
别名:亚硒酐
分子式:Se02
理化性质:白色或微红色有光泽针状结晶粉末,317℃升华,蒸气呈黄绿色,有蒜臭和刺激味。有潮解性。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丙酮。易被碳或有机物还原。相对密度3.95(水=1)。用作氧化剂、催化剂和化学试剂。
危险特性:剧毒,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0.1mg/m3,大鼠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以25mg/kg。皮肤接触其水溶液产生痛感,甚至使组织坏死。不会燃烧。遇明火、高温时会放出极毒蒸气。
储运注意事项:同三氧化二砷。
别名:氯化高汞、二氯化汞、升汞
分子式:HgCl2
理化性质:无色或白色结晶性粉末。常温下微量挥发,300℃升华。遇光或暴露空气中易分解变质。能溶于水、乙醇、乙醚、吡啶、乙酸乙酯,不溶于二硫化碳。相对密度5.44(水=1),熔点276℃,沸点302℃(升华),蒸气压O.13kPa(136.2℃)。用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防腐剂、消毒剂、分析试剂。
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剧毒,车间空气最高容许浓度为O.1mg/m3,大鼠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
lmg/kg。吸入粉尘和蒸气会中毒。与钾、钠等碱金属能猛烈反应。有腐蚀性。
储运注意事项:同三氧化二砷。
别名:硫酸亚铊
分子式:T12S04
理化性质:白色或无色结晶。能溶于水。相对密度6.77(水=1),熔点632℃。用于化学试剂和杀鼠剂。
危险特性:本品不燃。剧毒,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以铊计)为O.1mg/m3。大鼠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16mg/kg。
储运注意事项:同三氧化二砷。
2.有机剧毒品
如硫酸二甲酯、四乙基铅、醋酸苯汞及某些有机农药等。
(1)硫酸二甲酯
别名:硫酸甲酯
分子式:(CH3)2S04
理化性质: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微溶于水,溶于醇。相对密度1.33(水=1)、4.35(空气
=1),熔点-31.8℃,沸点188℃(分解),闪点83℃,自燃点191℃。用于染料制造及作为胺类、醇类的甲基化剂。
危险特性:剧毒,大鼠吸入半数致死量(LD50)450mg/kg。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5mg/m3。
蒸气无严重气味,不易察觉,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中毒。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有燃烧爆炸危险。与氢氧化铵反应强烈。有腐蚀性,蒸气对眼有刺激性,损害呼吸道。液体与皮肤接触可引起溃疡,不易愈合。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与氧化剂、氨、食品添加剂分开存放。如触及皮肤,用漂白粉加五倍水浸湿10分钟解毒,再用温水冲洗干净,然后医治,较易愈复。泄漏物不许排入下水道,可用沙土、石灰吸附后收集处理。
(2)四乙基铅
分子式:Pb(C2Hs)4
理化性质:无色油状液体,有香味。能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稀酸和稀碱液。室温时缓慢分解,125℃以上迅速分解。相对密度1.66(水=1),闪点93.3℃。用作汽油抗震添加剂、提高辛烷值及用于有机合成。现推广无铅汽油,汽油中已不使用。
危险特性:剧毒,易被皮肤吸收,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0.1mg/m3。大鼠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12.3mg/kg。可燃,遇明火、高温有燃烧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遇氧化剂反应剧烈。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沙土。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食品添加剂、酸类、氧化剂分开储存和运输。泄漏物不许排入下水道,可用沙土、石灰吸附后收集处理。
(3)乙酸苯汞
别名:醋酸苯汞
分子式:C6H5HgOCOCH3
理化性质:白色或淡黄色有光泽的结晶或粉末,受热易挥发。难溶于水,稍溶于乙醇和苯,易溶于冰醋酸、丙酮。用于外科消毒剂及外用避孕剂,农作物防病剂。
危险特性:可燃,剧毒,有较强的渗透性,能经呼吸道或皮肤吸收中毒,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0.01ppm,大鼠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为22mg/kg。农药赛力散是乙酸苯汞与滑石粉的混合物,含汞量为1.5%~1.65%。
灭火剂:水、砂土、二氧化碳。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食品添加剂分库房存放。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
3.无机毒害品
如汞、铅、钡、氟的化合物等。
分子式:BaCl2&2H20
理化性质:无色无臭片状透明结晶。溶于水,不溶于醇、丙酮。加热至113℃失去结晶水。相对密度3.1(结晶),3.86(无水物)。用于钡盐制造、人造丝的消光剂及制造色淀颜料,也用作杀虫剂。
危险特性:本品有毒,大鼠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150mg/kg。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干燥库房。与食用化工原料分开存放。
(2)四氧化三铅
别名:红丹、铅丹
分子式:Pb304或2PbO&b02
理化性质:桔红色粉末或块状固体。不溶于水,溶于热碱溶液和稀硝酸、醋酸、盐酸。有氧化性。500℃以上分解。相对密度9.1(水=1)。用作防锈颜料,有机合成的氧化剂,蓄电池原料。产生有毒气体。
危险特性:有毒,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0.03mg/m3。不燃,受热分解。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干燥库房。与食用化工原料、酸类、还原剂分开储运。
4.有机毒害品
如乙二酸、四氯乙烯、甲苯二异氰酸酯、苯胺及农药、鼠药等。
别名:草酸
分子式:(COOH)2&2H20
理化性质:稍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酒精,微溶于醚,不溶于苯。在干燥空气中或加热,会失去结晶水变为白色粉末。是有机强酸,具还原性。相对密度1.653(水=1),熔点101℃(水合物)、189℃(无水)。用于金属表面清洗和处理、稀土元素提取、纺织印染、皮革加工、催化剂制备等。
危险特性:有毒,车间空气容许浓度lmg/m3。大鼠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1.09/kg。不易燃烧。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干燥库房,应与食用原料及氧化剂、碱类隔离。
(2)四氯乙烯
别名:全氯乙烯
分子式:C2C14
理化性质:无色液体,有氯仿样气味。性质稳定,不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混溶。相对密度1.63(水=1),熔点-22.2℃,沸点121.2
℃。用作溶剂。
危险特性:有毒,车间空气最高容许浓度200mg/m3,大鼠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为3005mg/kg。对眼、皮肤有刺激性,遇热能分解出有毒的氯化氢和光气。、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沙土。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与氧化剂、食用物质隔离存放。
(3)2,4一二异氰酸甲苯酯
别名:甲苯-2,4二异氰酸酯(简称TDI)
分子式:CH3C6H3(NCO)2
理化性质:无色到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吸湿性,与水作用能生成二氧化碳。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相对密度1.22(水=1),凝固点13.2℃,沸点118~120&#3kPa)。用于聚氨酯树脂、合成纤维、泡沫塑料、橡胶、涂料、胶粘剂等制造。
危险特性:有毒,车间空气最高容许浓度为O.2mg/m3,大鼠径口半数致死量(LD50)95.7mg/kg,对皮肤、气管、眼有强烈刺激作用。遇明火能燃烧,放出有毒气体。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砂土、干粉、二氧化碳。禁用酸碱灭火剂。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防止受潮,远离火种、热源。与食品添加剂、酸类、氧化剂分开储存和运输
有毒品特性
这类物品的主要特性是具有毒性。少量进入人、畜体内即能引起中毒,不但口服会中毒,吸入其蒸气也会中毒,有的还能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中毒。所以除不得入口及吸入大量蒸气外,还应避免触及皮肤。为保证人身安全,对有毒品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一)有毒品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其危险性也越大。因为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所以越易溶解于水的有毒品越易被人体吸收。
(二)有些有毒品虽不溶于水,但能溶于脂肪中,同样能通过溶解于皮肤表面的脂肪层侵入毛孔或渗入皮肤而引起中毒。
(三)有毒品经过皮肤破裂的地方侵入人体,会随血液蔓延全身,加快中毒速度。因此,在皮肤破裂时,应停止或避免对有毒品的作业。
(四)有毒品通过消化道侵入人体的危险性比通过皮肤更大,因此进行有毒品作业时应严禁饮食、吸烟等。
(五)固体有毒品的颗粒越小越易引起中毒,因为颗粒小容易飞扬,容易经呼吸道吸入肺泡,被人体吸收而引起中毒。
(六)液体有毒品的挥发性越大,空气中浓度就越高,从而越容易从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中毒。
其中无色无味者比色浓味烈者难以察觉,隐蔽性更强,更易引起中毒。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刺激性气味气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