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火车是什么样的,10字水浒传每回概括10字

1959年:与领袖一起读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1959年:与领袖一起读书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历史观察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南浔铁路_百度百科
铁路,为省第一条铁路,自市至市。1907年1月开工后,曾几度停工,到1916年5月竣工。这条铁路开始时由商办江西铁路公司于1904年集资兴建。1906年发现有日资渗入。1912年改为官商合办,南京政府时期收为国有。
南浔铁路创办(年)
南浔铁路江西铁路公司的创办(1905年)
20世纪初在收回路权运动中,全国掀起商办铁路的高潮,各省纷纷设铁路公司。江西也在这个时期设立全省铁路公司。 1904年10月(光绪三十年九月),江西京官李盛铎等111人联名上书朝廷,请准允于省城南昌设江西铁路公司,召集商股创办全省铁路,以“自保利权,杜绝列强觊觎”。推举在籍头品顶戴前江宁布政使李有棻为江西铁路公司总办。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设总局于省城南昌,名为“江西省铁路总公司”,总办为李有棻,并拟订《江西全省铁路开办简明章程》。计划全省修建南北干线一条,从九江至南昌为第一段,其次由南昌达吉安为第二段,再由吉安达赣南接广东铁路为第三段;拟修支线三条,由省城一经广信(上饶)至总指挥江边界,一经至福建边界,一达以接萍醴铁路,名曰“江西三支路”。规定赣境内除筑成的萍醴铁路外,如有应增接铁路,一概由江西铁路公司经理修筑,其他公司不得插手干预。
南浔铁路南浔铁路的建成(1916年)
1907年1月(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在举行启土典礼。因借日款,须聘请日本技术人员和购买日本铁路设备。1907年3月(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冈崎平三郎为正工程师,带领技手田中启次郎、伊藤忠治等23人作大规模预测和实测。设计标准:轨距1435毫米,限制坡度10‰,最小曲线半径402米。1908年5月(光绪三十四年),九江至德安段53公里动工,1909年5月(宣统元年四月),土石方完成,铺轨从九江站外向南前进。1911年5月(宣统三年四月),九江通车至德安,城郊,5月18日(阴历四月二十日),售票营业。1913年发起“二次革命,北洋军攻赣,沿途作战,材料损失,款尽工停。是年冬,聘徐文泂为“领袖工程司”,续借日币250万元,继续施工。德安至山下渡、山下渡至南昌土方桥工及铺轨各工程次第完成,九江车站也于是时落成。1915年11月九江至山下渡竣工通车。日,山下渡木桥完成,从九江至牛行始正式通车。南浔铁路共计正线128.35公里,站线79股共长17.30公里,合计总延长145.73公里。该路无支线。共设九江、沙河、黄老门、、德安、永修、涂家埠、、乐化、南昌10站。牛行(南昌站)与南昌城区中隔赣江,另于省垣门外设过渡所,专运旅客过江。
南浔铁路南浔铁路建成之初概况
1916 年该路员工1040人,其中职员146名,佣员894名。线路128公里,每公里平均员工8.5名。 1938年员工1100余名、路警400余名。该路运营后,旅客人数年有增加。1916年载客人数19.23万,1917年增至28.02万,万,1935年达46.84万。该线以客运为主,货运量微小。1916年装货吨位29万吨,1924年21万吨。 其原因是线路短,北有长江,南有赣江阻隔,不能形成干线与其他铁路联运,且与航运水系平行,难与水运竞争。
南浔路从1916年至1938年22年经营期间,运输收入最好的年份是1931年,达167.28万元,其中客运112.18万元,货运47.72万元,其他收入7.39万元。是年的运输支出123万元,盈利39万元。其他年份收支大扺相等,盈利甚微。
南浔铁路抗战时期()
南浔铁路拆轨破路
1938年6月初,日本侵略军逆长江进犯,武昌会战开始。南浔路奉部令拆轨,自6月12日起,一切客、货运输全部停止。6月15日,拆轨破路,6月17日,山下渡桥墩炸毁,钢梁坠落河底。所有机车货车及拆卸钢轨、电讯材料、各项机件等分批向南由南昌转至浙赣铁路,向北由九江装轮运武汉料库。全路员工1100余名,路警400余名,大部分人员调往浙赣、粤汉、湘桂、湘黔铁路及各省电政局等处。是年8月底拆轨工程告竣。9月中旬,管理局全部文卷和留用员工迁移遂川。1938年7月至10月,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在南浔铁路沿线展开战斗,史称南浔会战。在战争中为配合我军作战,从6月至8月拆轨期间,南浔铁路职工奉命为军事需要,时而赶拆,时而赶修,变更无定,以夜继日。“各员工长警等深明任务重大,不辞辛劳,奋然从公”。
南浔铁路南浔会战
南浔会战,是指在南昌至九江铁路沿线进行的中日主力部队的交战,又称赣北战役。日,中国军队第一兵团在指挥下,向德安北万家岭发起总攻,攻克长岭、张古山。10月9日,中国军队围歼日军费106师团万余名,10月10日大胜。10月11日,兵团夺回。
日,日军沿着进攻德安。南浔线经德安城西南侧,火车站在南门城外,过的铁路桥于我军转移后破坏了。26日敌军在空军炮兵火力支援下架浮桥猛攻德安城。中国守军英勇顽强,战斗异常激烈残酷,实为抗战以来少有的守城战。29日敌军在付出两千余人伤亡的代价下攻陷德安。中国军队退至永修、沿修水南岸防守。
南浔铁路南浔线沦陷()
日攻占南昌,至此南浔全线沦落。1939年4月至10月日军抢修南浔线,列车先于山下渡过驳恢复行车,接着修复大桥。日抢通山下渡桥。日军将打捞上来的桁钢梁整修后,改为每孔长62.5米,在河中先架四孔。将原九江端桥台和18 .29米长一桥孔封闭,将原靠近北岸端桥墩改作桥台,然后在南北端两孔中间各增筑一个混凝土墩,改成七墩二台,全长386.23米。日军又将平汉铁路?河桥运来的四孔钢梁架设在山下渡桥四小孔上。修复南浔线后,九江、南昌之敌互成犄角,拱守武汉。史料记载:1941年4月,日军在从牛行往中正桥上铺轨进南昌,直达莲塘,作行驶军用列车用。从1938年末至1940年1月,中国军队在南浔路破袭日军79次。其中爆破轨道32次,爆炸桥梁8次,袭击列车6次。1942年秋季,破袭永修车站,炸毁日军兵车4辆。1944年6月,日军将南浔铁路上部建筑钢轨枕木等拆除运往平汉铁路使用,以打通平汉、粤汉路,又将南浔路基碾平后行驶汽车作公路用。
南浔铁路抗战胜利后南浔修复()
南浔铁路日本投降,收复接管铁路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终于战胜了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9月,浙赣铁路局派员接管敌伪侵占浙赣、南浔两线。并着手战后修复。日,浙赣铁路局正式恢复,路局成立南浔、饶向、南萍、萍株等工程处,负责各段的修复改善工程。全线修复总计需款783余亿元,此外尚需国外主要材料:桥钢料15404吨,钢轨及配件127935吨,枕木205万根,水泥87000桶,以上料款之巨,几乎相等于建筑新线价值。
南浔铁路南浔铁路修复通车(1947)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交通部正式将南浔路划拨浙赣铁路局,称为浙赣铁路南浔段。原以为南浔路已通火车,待派人接管视察方知日军已将铁路改为公路用,行驶汽车。钢轨、枕木运往平汉路。1946年6月,成立南浔修复工程处,李绍德为处长,尹之任、丁士英为副处长,着手计划修复工程。10月,浙赣路局拨给工料费及建筑材料。
1946年9月间,向南昌电訉局租借南昌至九江长途铜线一对,不允。11月工务益繁,急于南昌、九江两处各设交换总机一部,架联络线与地方电话局连络,利用长途电话传递。1947年3月间,为谋提早通车,经电信局允许借杆挂铜线130公里,5月13日架毕。沿线11站均装上电话。
桥梁墩座修复于1946年8月先行开工,先修复破坏最严重的地方。1947年3月全部竣工。桥面工程原存有赛湖钢板梁8孔及第(22)(23)(30)(69)(77)等5桥钢梁经修理可用外,其他的临时搭便桥。利用、九江、鹰潭等处的工字梁,安装40座,扣钢轨戓木梁计18座,改建混凝土板8座,搭木排便桥13座,安装沪制木桁梁2座。全部桥面于1947年6月竣工。
路基工程9月开工,原有道碴均被压紧,扒松整理后铺轨。钢轨从各路收集调来,轨型20余种。12月由浔开始铺轨,经13个月的抢修,日南浔线修复通车,在牛行举行通车典礼仪式,盛况空前,上万南昌市民参加。通车后逐渐将全线木便桥、临时工字梁戓扣轨梁改装为正式桥梁。所需用的员工随业务扩展而逐渐增加,至6月份通车时南浔段工程处员工警1164人。
南浔铁路《江西民国日报》社论摘要(1947年)
不意二十八年(1939)三月,赣北战事急转直下,是月下旬浙赣路最后一辆机车,披着树枝的假装,拉着一列挤满了难民的车辆去后,迄至昨日上午止,八年又三个月的时间,南昌便函看不到火车的雄姿。
南浔铁路全线复轨试车,业于昨日(日)上午圆满完成。当列车驶入车站时,汽笛长鸣,与绵密的爆竹声响成一片;远近民众,四方奔集来观者达五千人,虽然不是举行正式的通车典礼,然而盛况毕竟是空前的。……
——《江西民国日报》社论摘要
南浔铁路建国初期运输的恢复和发展
南浔铁路建国前夕战争破坏铁路运输又中断
日,解放大军横渡长江南下,5月~7月,国民党军队败退时对已通车一年多浙赣、南浔铁路进行破坏,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从九江赛城湖破坏到,炸毁铁路桥梁近33座,机车车辆能拉走的拉走,不能拉走的掀翻在大桥下、路基边,将一副烂摊子丢给共产党。5月17日,解放军18军54师解放九江。同日,驻德安国民党军队第86师259团炸毁南浔线德安铁路大桥。随后,涂家埠大桥也炸毁。
南浔铁路支援大军南下,抢运抢修
日南昌解放,人民解放军对南浔、浙赣铁路实行军管。为了支援解放大西南和恢复交通,铁路职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提出了“解放军打到那里,我们就修到那里”的口号,投入艰苦的抢修斗争中去,经半年多紧急抢修于年厎前将南浔、浙赣两线炸毁桥梁先后修复。铁路职工开展护路护厂斗争,机厂于5月赶修809号机车,命名为“南昌二号”庆祝南昌解放。
南浔铁路南浔线抢修通车(日)
日九江觧放之时,国民党军队溃逃,撤走九江所有完好的机车车辆,破坏南浔铁路赛湖、德安、杨柳津、山下渡等4座大桥。钢梁炸坏塌陷江中,运输瘫痪。
人民解放军军管会即动员铁路职工复工,南浔线职工冒着敌机的轰炸和洪水的危险,投入桥梁抢修和军事运输的工作中去。桥梁抢修由浙赣铁路局钢梁队承担。材料缺乏。赛湖大桥第1号、2号两桥墩及三孔20米上承钢钣梁炸毁,只好将被炸毁的三孔梁改成两孔,另一孔从浙赣铁路将抚河支流桥换下的钢梁调拨过来安装。其他三座大桥也是采取这种措施抢修。
日在抢运的过程中,解放军大部队和大批的军用物质南下。南浔线采取北、中、南三段运输措施。九江至德安为北段,机车车辆缺,机务段的工人临时用一个礼拜多的时间修好一台报废的机车(英国造CM—531号)和十几个车辆,用驳船从九江运到赛湖桥南岸,组成一组军列,运行到德安桥北岸。中段为涂家埠站到德安站,利用国民党军队撤离时被截留在涂家埠的一列保留列车。涂家埠山下渡桥南岸至南昌为南段,南浔线的机车车辆全部集中在此处。因此,解放大军和物质由赛湖桥端乘车装运,中途经过两次过渡及转乘到达南昌。
南浔铁路抗洪抢险
建国初,洪涝灾害经常造成南浔线断线中断行车,几乎年年有。1949年7月长江大水,九江—沙河6公里线路水漫钢轨,路基冲断300米。1954年,江西大水,6月17日,浙赣、南浔两线同日遭水害中断行车。浙赣线司铺站外西端山坡塌方1.7万方泥土;南浔线永修—涂家埠修水河决堤,冲断路基14处,9公里线路水淹,7月,九江—沙河间及德安大桥附近线路尽被水淹,中断行车三个月。次年6月,南浔线永修—涂家埠间决堤,冲毁路基4处、小桥2座,冲翻钢轨14公里,经由职工家属抢修18天,恢复通车。
南浔铁路南昌赣江大桥建成(1963)
南浔和浙赣两线分别于1916年6月和1937年9月通车,因赣江一水之隔,两线未能联通。南浔线因北有长江、南有赣江阻隔,一直是单独一线,未能与全国铁路联网。南昌人坐火车去九江还须过赣江到昌北牛行上车,极其不便。
1956年5月,铁道部汉大桥工程局重新对南昌赣江大桥址进行勘测。1958年7月,铁道部对初步设计作出鉴定。是年8月,铁道部同意中共江西省委意见,决定改按双线铁路公路两用桥设计。公路位于铁道两侧。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勘测设计处即据此于年底完成施工设计。设计负责人胡竞铭、潘际炎。?
南北两桥总长1226.18米,南桥为11孔,全长661.12米;北桥有14孔,全长565.06米。南北两岸间位于杨子洲上的联络线长约1.6公里。
日正式开工,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作设计,大桥局三桥处施工。1959年6月南北两桥27个墩台施工完成,历时8个半月。1960年10月架梁,1961年12月大桥与南段引线接轨,开始通行工程列车。日建成,开办临时货运,先通货车。1962年5月由南昌铁路局和大桥工程局会同初验。1963年1月与中共江西省委等有关单位会同正式验交。
日交付正式运营。至此,南浔线与浙赣线在南昌站联接,客货运输与全国铁路联网,大桥修通以后,改变了长期以来南浔线不能与全国其他铁路联通的情况,结束该路近半个世纪独立运营的局面。大大改善南昌市南北两岸交通。该桥预留复线,为后来90年代南浔复线建设和京九铁路贯通创造了有利条件。
桥下部大跨及不等跨各墩采用直径5.8米的钢筋混凝土管柱基础,为迄今国内最大管柱,采用这样大的管柱结构施工较原1.55米管柱基础方案节约投资约290万元,是继武汉长江大桥、漳河桥及郑州黄河大桥后的进一步发展。管柱的下沉是以195吨震动打桩机辅以吸泥机交替进行。南、北两桥仅一套设备,自管柱下沉至墩帽灌筑完毕,工期最长者南桥8号墩为5个月零18天,最短者北桥2号墩,仅耗时两个月零21天。
1959年在大桥施工中,3月6日工地拖轮在5~6级大风下运职工上班,违章超载,造成严重的翻船事故。船上人员全部落水,虽然奋力抢救,除部分人员脱险外,卒因风大浪急,事出仓猝,致使其89人殉难,是中国建桥史上一次惨痛事故。
6月桥墩早已完工,因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材料供应不上,钢桁梁延缓制造,施工中断约一年半。后在总理的过问下,得于协调。后来钢梁由山海关桥梁厂制造运到工地。1960年10月开始拼梁。全桥12孔64米钢桁梁采用悬臂拼装法架设,每孔进度为7至14天,平均10.4天。
130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在南桥南岸工地现场制造,架设时用130吨架桥机在低臂状态穿过桁梁,架设各孔最外侧两片公路梁,横移后构成龙门架走道,并以同样方法架上中-18级上承桁梁,作为架桥机走道及运梁平车走道,然后在已架设的公路梁上拼装轨行龙门吊机两台,逐孔架设铁路预应力梁及内侧公路预应力梁,克服两桥桁梁净空的限制因而不能直接用架桥机架设的困难。
赣江大桥引线工程。1958年9月,大桥两端和赣江南北两桥之间的铁路引线工程开工。南昌铁路管理局因建局不久,施工力量不够。铁道部将正在修建萧山至宁波铁路的工程段200余人调至南昌参加大桥引线工程建设。江西省政府从、抚州专区调集民工6000余人参加引线土方填筑。引线全长14公里,将南浔铁路和浙贑铁路连接。其中赣江南桥与北桥的联络线长1.4公里处于江中杨子洲头,地势低洼,与大桥南端的桥头路堤一样均为低洼地,为高填方地段。线路两侧无取士来源,要到40多公里外的梁家渡站外挖方取土,装车运到南昌桥头卸土。次年“三年困难”时期开始,吃不饱饭,民工走散,工程停止。南昌市政府组织机关干部到工地挑土,成效甚微,工程停顿。1960年6月总理视察大桥工地后,全部工程又得以进展。江西省省委、省政府、等领导决定增拨粮食,奖励职工大米,在工地开展挑土比赛,工效显著,路基填筑工程速度大大加快。1961年12月,南段引线铺轨与大桥连接,开行工程列车。1962年四月引线工程全部建成,合计土方188万方,涵洞22个,片石护坡8368米,正线铺轨13.73公里,工程投资1124.8万元。
南浔铁路九江长江大桥建成(1995)
南浔铁路修建起因和桥址选择
20世纪50年代末,国家计划于京沪、京广两大干线之间修建一条纵贯南北的京汕铁路,初定走向是从北京经、、九江到广东汕头,在九江附近修建长江大桥。1959年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就桥址方案进行调查研究,先后对九江市上游70公里的、长江上游50公里的和九江市的锁江楼、、金鸡坡五个桥位进行过比选,在1960年鉴定时放弃了田家镇和武穴桥址方案。是年因国民经济调整,京汕铁路及其九江桥修建计划搁置。
十年后大桥局再次对桥址进行勘测设计,1971年年底提出《修建九江长江大桥调查研究报告书》。《报告书》推荐桥址为首选方案。日,交通部向国家计委呈交《九江长江大桥及合肥—九江铁路设计任务书的报告》,次年获准。大桥局负责该桥的设计、施工。最初确定采用正桥主通航跨为162米+216米+162米的单拱方案。后因个别桥墩的地质原因,对桥式方案提出修改,修改方案得到国家建委的同意,改用正桥主通航跨为180米+216米+180米的三拱方案。
南浔铁路勘测设计
1959年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在九江市区选择锁江楼和金鸡坡九江长江大桥桥址的两个方案。1960年大桥局根据铁道部意见,再次在左岸、九江金鸡坡与锁江楼、及金鸡坡下游进行更广泛的地质钻探,最终选择出位于九江市锁江楼与金鸡坡之间的桥址方案。日该方案上报铁道部,获得批准。桥位线路位置适中,河道顺直,深泓线偏南,直稳定、变化少、航运条件较好;基岩较完整,强度较高,水深不大,南岸丘陵地带可资利用,引桥可以缩短,且与九江市区位置适中,两岸拆迁极少,对较为有利。同时省、市地方航运、交通及军事部门均对该桥址表示认同。为了寻找较为理想的地质条件及配合南岸引线走向的比较,进一步在地区300米宽的江面范围内确定三条中线进行勘探比较,最后选定现有的桥位中线。桥址北岸为湖北省小池口镇,地势平坦。南岸中线跨越及名为曹家山的一片丘陵。两岸已有的大堤间距离约1960米。桥址最大施工水深约25米。
九江大桥为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铁路桥全长7675米(比南京大桥长903米),公路桥全长4460米。正桥钢梁1860米(比南京在桥长230米)。正桥下层为双线铁路,上层为公路。公路为四车道,宽14米,两侧各有2米宽人行道。正桥共11孔钢梁,江中有10个桥墩,最大 跨度为216米,两岸各一座桥头堡。桥式组成由北向南为:两联3×162米连续桁梁,一联180米+216米+180米柔性拱刚性桁梁,一联2×162米连续桁梁。桁宽12.5米,桁高16米,加劲腿高分别为14米、16米,三大拱式高分别为24米、32米、24米。正桥钢梁采用高强度钢材15锰钒氮钢,最大钢板厚达56毫米,大桥焊接组成杆件,工地连接螺栓为直径27毫米高强度35钒硼钢螺栓。全桥钢梁重量为3万吨。
铁路引桥南岸有35孔,北岸有109孔,合计为144孔,均为跨度40米的无碴无枕预应力钢混凝土简支箱梁,每孔两个单箱。公路引桥南岸有33孔,北岸有32孔,合计为62孔,均为跨度40米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型梁,每孔8片。
南浔铁路桥墩施工
1972年,大桥局第二和第五桥梁工程处进场筹备,分驻北岸和南岸相对施工。并新组建船舶管理处,以配合两个工程处进行水上工程作业。为加强对九江桥建设的领导,成立大桥工程局九江长江大桥工程指挥部,江西省成立九江长江大桥南岸工程指挥部,协调地方关系。经过一年多施工准备,日九江长江大桥正式开工,分别采用钢筋混凝土沉井基础、浮运钢沉井钻孔桩基础、钢板桩围堰混凝土管柱基础和双壁钢围堰钻孔桩基础四种类型。深水基础施工中,由陈新、粟杰首创双壁钢围堰钻孔桩基础施工在7号桥墩成功,随后在6号、5号、3号桥墩相继采用。由于采用该施工法,不受长江水位变化影响,汛期照常施工,缩短了工期,创造了一个枯水季建成一个深水桥墩的新纪录。桥下基础施工中,使用直径2.5米反循环施转钻机,用泥浆套、空气幕帮助下沉深沉井,在我国建桥史上都是第一次使用。1975年6月铁道部批准水中正桥10号墩开始施工。至此,大桥建设进入全面施工阶段。1979年底正桥墩台基本完工。
参加该桥建设的大桥局勘测设计院和第二、第五桥梁工程处有干部、专家、工人3000余名。1974年交通部全桥总概算为2.7亿元,1986年正桥下部建筑及两岸公、铁路引桥架梁完毕,累计完成投资2.36亿元。
南浔铁路停工和复工
1979年底正桥的墩台完成后,由于全国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铁路建设计划也相应调整,九江大桥缓建.为使九江桥建设不致于中断,国家拨给部分资金,放慢建设速度,就这样拖了8年。
日,国务院副总理万里视察九江桥工地,放眼长江江面,10个桥墩矗立在滚滚的江涛中,时光如水,钢梁架设工程迟迟不得进行,心情非常沉重,指示启动大桥建设。1987年国家计委召集铁道部、交通部以及江西省、湖北省、安徽省各方集资加快九江桥建设,先通公路。是年重设九江长江大桥指挥部统一指挥领导,指挥长兼党组书记李瀛沧,副指挥长兼总工程师赵煜澄。
南浔铁路钢梁的设计、制造和安装
在党中央的关心和支持下,停建近10年的九江长江大桥终于开始续建。1989年5月开始安装正桥钢梁。架设方法是两岸各用一台起吊能力为35吨的拼梁吊机,自岸边逐孔悬臂拼装,直到最大主孔216米的跨度中央合龙。国外有起吊能力为吨的大型浮吊,可用来架梁,但这种浮吊开不进内河。大桥建设者采用一大型吊索塔架,用前后斜拉索来减少悬臂孔、锚孔安装应力,实现整跨162米、180米全悬臂安装。双层吊索塔架高52.43米,重933.98吨,内索承受力1200吨,外索承受力800吨,是大跨度钢梁架设的关键设备,由大桥船管处制造,1990年6月在北岸拼装完毕。6月28日,开始162米跨度钢梁悬臂拼装。至1990年末,北岸完成正桥五孔钢梁架设;南岸第十一孔钢梁设膺架四座,在膺架上拼梁72米,再悬臂拼出54米到达第十号桥墩。日8点40分,大桥合龙成功。是年8月9日完成三大钢拱合龙。
1992年大桥局完成九江桥桥面及其他附属设施补充初步设计,于1993年2月通过鉴定。1993年初公路开通。至此,工程施工达20年。1994年8月铺通双线普通轨,限速通行工程列车,又铺成无缝线路,日正式开通运营。为京九铁路全线南北贯通起到关键性作用。
南浔铁路先进技术的运用
九江长江大桥长达20年的建设工期中,大桥局充分发挥了“设计、科研、施工、制造”四位一体的企业优势,采用先进的建桥技术,创造了十项全国第一,获得国家奖励多项,为中国建桥事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显著的贡献。
铁路桥全长7675米,是长江上最长的桥;钢梁跨度长达216米,是中国跨度最大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也是中国最大的一座全栓焊桥梁;钢梁材料采用15锰钒氮高强度钢、56毫米厚板焊接,高强厚板居中国之首;钢梁连接采用大直径27毫米高强度螺栓,预张力30吨,第一次用于铁路桥上,为中国之最;钢梁安装采用双层吊索塔全伸臂安装跨度180米钢梁,为中国首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跨度216米带加劲腿桁梁跨中合龙及三大柔性拱合龙,在国内均是第一次;基础结构采用又双壁钢围堰钻孔基础,为中国首创,1981年荣获国家级优秀设计奖;个别地质复杂、软弱地层的浮式箱形基础,在国内首次采用;基础施工采用泥浆套和空气幕下沉沉井50米,为中国桥梁之最,并首次用于水中基础;在引桥工程中,铁路40米跨度三段式无碴无枕预应力箱梁在中国首次采用;特制箱梁架桥机吊重300吨,为中国之最。
1997年,京九线九江长江大桥建桥新技术获铁道部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效。其中主要完成单位有大桥局、铁道部科研院和桥梁工厂,主要完成人员有:方秦汉、粟杰、赵煜澄、李赢沧、邵克华、陈新、万方、曹春元、吴皋声、刘曾达、潘际炎、严国敏、胡仁、张必敬、高德春、殷万寿、华有恒、顾金钧、周昭伟、张靖。特别是江西籍专家潘际炎、潘际銮兄弟为大桥56毫米厚板焊接技术难题的解决作出了突出贡献。
南浔铁路京九铁路建设()
南浔铁路京九铁路开工
早在1905年(光绪三十年),江西省铁路公司就规划全省修建一条南北干线,途经九江至南昌、吉安、,南接广东铁路。1916年,南浔铁路修建到南昌城赣江北岸,因无财力物力继续向南建桥跨江展筑至吉客观存在、。近百年来,修建这条纵贯江西南北的干线,一直成为江西人民的愿望而孜孜不求,也是、、几代伟人的夙愿。1958年有(涨)京汕(头)铁路修建计划,还作了九江长江大桥桥址的勘测,新余至泰和至铁路也动工修建,后皆在“三年困难”时期下马停建。
1960年8月,铁道部第三、第四勘测设计院编制《北京九江铁路设计任务书》,这实际上是京汕铁路北段的设计,也是有关京九铁路最早上的设计文件。然而此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国家的财力不允许新建铁路。1971年,遵照总理关于“赣南要修铁路”的指示,铁四院从三线建设枝柳铁路施工现场抽调技术人员来到江西,徐绍良为项目总体设计负责人,主持新(余)赣(州)龙(岩)线的纸上定线、踏勘调查,并在完成该线方案研究报告,对经由兴国、亏安、遂川等几个大方案进行综合论正比较。1973年又组织四个勘测队完成了新余至段(经兴国方案)的初测和初步设计。困当时处于“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铁路建设再次被迫中断。1978年(北)京九(江)铁路建设列入《国家经济十年规划纲要》并经全国五届人大会议通过。铁道部提出交北京至九江铁路建成一条现代化铁路,按双线、电气化、客车160公里小时速度标准,在“六五”期间修通。这项宏伟的计划困在当时不现实,不久后在中央调整时被否决。
1993年春节刚过,铁路春运客流来势凶猛,连日暴涨,滞留旅客大量聚集在南昌、鹰潭火车站,给铁路运输增添了巨大威力。2月1日,南昌车站广场及其南北两侧数百米马路上人满为患,到处是候车旅客。绝大部分是往广东、福建打工的民工。地日南昌车站滞留人数约1.5万人。南昌市站前路成了临时候车处。2月2日上午10时,在200多名武警战士配合下,车站把一万多名旅客疏散到站前路排队上车,队伍排到老福山。所有途经站前路的车辆全部改道行驶。
大年初四以后,连续五天日日发送旅客10万余人,初九发送旅客达12.5万人,大大超上年江西铁路日发送旅客9.8万人的数量,创建国以来最高纪录。2月1日,江西省春运领导小组组长、省长助理主持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积极协助铁路运输部门搞好春运疏导、分流工作,维护政党秩序,确切保旅客走得及时、安全。
客流“爆炸”,迫使铁路部门全力以赴,超负荷运转。为了及时疏散滞留车站的大量旅客,除了图定的旅客列车和原定春运加开的临时旅客列车外,铁路分局每天再加开了20趟临时旅客列车,因客车车厢不够,调集328辆棚车代替。铁路分局抽调机关干部近200人临时上线跑车,担当列车乘务工作。
1984年,中英两国发表联合声明,日香港回归。江西籍老红军、六届政协常委铁道部副部长邓存伦联合一些社会知名人士,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提出将涨京九江铁路延伸至深圳,与广九铁路相连至香港的九龙,即北渡江至九龙的大京九铁路方案。1988年12月向(塘)吉(安)地方铁路动工。是时铁四院又编制《向塘至广州(九龙)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1989年,国务院、国家计委、煤炭部的有关专家提出《关于联合集资在1997年贯通北京—九龙铁路的建议》,受到国务院、国家计委领导的重视。1990年3月,铁道部老部长吕正操上书中央:中国铁路建设急需要建设的诸条铁路中,京九铁路为当务之急。引起、等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郭维城、刘建章、李森茂等部长也为京九铁路的上成而奔走呼吁。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发展才是硬道理”激励中国改革开放大踏步前进。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而铁路运输的能力远远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1992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加快交通建设。1993年,铁道部部长如实向中央汇报铁路春运的困境和被动局面,严峻的现实坚定了中央领导加快铁路中建设,特别是加快京九铁路修建的决心。日以国务院副总理为组长的国务院京九铁路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于日及时作出加快京九铁路建设的决策,确保“三年铺通,一年配套,边配套边分流”总目标的实现。
南浔铁路南浔复线建设工程()
1991年南浔线完成技术改造一期工程,通过能力增强。1993年京九铁路工程全面开工,南浔复线建设纳入京九铁路建设工程。南昌至间的双插工程于日建成开通,南昌站改扩建工程,自1992年10月开工,日竣工开通。全长1887.69米,站场共有10股道。站内工程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南昌机务段外包正线,二是与动工有线并行双线。该双插工程由南昌铁路设计院设计,南昌工程总公司四公司等单位施工。
1993年6月,南浔复线向塘至南昌区间20.3公里和南昌西站至昌北站12公里开工。1994年南浔复线开通70.5公里,完成投资6.6亿元。其中向塘至南昌段于12月22日开通,全长20.3公里,完成投资8368.8万元。乐化至新初期祺周区间于12月29日开通。
日南浔复线开通72.4公里,其中有:南昌西至昌北、昌北至乐化、至永修、永修至杨家岭、杨家岭到军山、军山至、共青城至德安、九江南昌至桥用沙河街下行到发场。至此,南昌浔复线153公里全线建成。
日京九全线运营通车,南浔铁路(向九线)列为京九铁路里程K~K区段。
南浔铁路京九铁路全线通车(1996年)
京九铁路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性建设、线路最长的大干线。日,京九铁路全线开通运营,首期开行旅客列车5对、货车20对。京九铁路和正式开通,对缓解我国南北运输紧张装况,改变国民经济中铁路“瓶颈”状况;对完善路网布局,充分发挥运输综合效益;对维护港澳地区稳定和繁荣,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对适应结外开放,发展经济生产和加快沿线革命老区脱贫致富,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京九铁路开通运营后,即显示出巨大的运输效能。1996年仅一个季度南昌铁路局在京九线局管段内,就完成换算周转量31.3亿号公里,清长时期收入达9.04亿元。运输能力增长速度之快,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是空前的。
南浔铁路建设改造记事
南浔铁路技术改造一期工程完成(1991年)
南浔铁路早期修建时标准低度,而且搞洪能力差,几乎每年都遭到洪涝灾害而中断行车斩代后,随着国民经济不断恢复和快速发展,铁路运量不断示意图,对该线技术改造的需求日益迫切。
日,国务院计委批准铁道部对大治—沙河街新建铁路及南浔技术改造报告。第一期工程配合大沙线通车,进行线路落坡,提高部分桥梁载重等级,对南昌站扩建改造,估计投资1.6亿元。主要技术标准:Ⅰ级单线、预留复线;限制坡度6‰;最小典线半径困难地段400米,一般地段800米。 1983年第一期改造工程开工,当年铁道部投资1900万元用于购地等。5月18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南昌市郊征用829.89亩土地用于南昌机务段、客车整备场建设(包括新建铁路八村住宅用地)。当年南昌铁路局支付购地费1400万元,平均每亩1.69万元。其中菜地每亩2万元以上。
1984年元月完成拆迁后施工。日,南昌机务段建成投产,工程完成投资6800万元,南昌客车整备场1989年建成投产,完成投资1250万元
1987年,铁道部“中取华东”铁路建设战役中,加快了南浔线改造一期工程进展速度,华东铁路建设指挥部决定南浔线改造列为重点工程,批准山下渡复线桥建设,结合K71+700~K76+900米地段改线,增建永修站,撤销涂家埠车站。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与华东铁路建设指挥部李轩、周聪清在江西南昌就铁路征地、山下渡桥建设等问题取得共识,达成协议。
南浔线江益—德安和德安—之间,曲线半径小,限制坡度大,站间距离长、是运能限制区间,1988年4月,铁四局五处开始对K102+000~K104+900地段落坡。两段工程于1990年12月末完工,共完成投资1485.41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251.76万元。
南浔线改造重点工程为山下渡大桥,1987年11月,铁道部第四工程局第五工程处承建的永修站、涂家埠站和山下渡大桥工程开工。1990年末山下渡大桥工程竣工,完成概算总额3000万元。改造工程完成后,货物列车牵引改用前进大型机车,牵引定数从原1500吨提高到2800吨。后又提高到3000吨、3500吨。至此,南浔线第一期技术改造按期完成,南浔线和沙大线形成华东第二东西通道。
南浔线改造一期工程从年10月累计完成投资18340万元,与国家投资调整计划数大致相同。
南浔铁路昌九城际铁路建设(年)
昌九城际铁路重点工程永修特大桥于日开工,全线站前工程于日开工,该工程自九江地区既有庐山站引出,经德安、永修、乐化至南昌北站北端(K)接既有京九铁路,新建线路长度96.648km(不含九江地区、南昌枢纽配套工程),然后利用既有京九线引入南昌站。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为250km/h,总投资概算58亿元。昌九城际铁路于日正式开通运营。
南浔铁路昌九城际列车开行(1998年)
1996年京九铁路建成通车后,四方机车车辆厂和唐山机车车辆厂都向南昌铁路局提出生产城际列车动车组,投入京九铁路南昌至九江间运用。南昌铁路局欣然同意双方合作。
唐山机车车辆厂引进和采用德国、日本高速列车的先进技术和零部件,成功制造出我国首列双层内燃动车组。日,首先投入南昌铁路局管内使用,开行南昌至九江的“庐山号”旅游列车。区间135公里仅运行90分钟,旅行速度达到每小时100公里以上。该动车组是动力集中型风燃动车组,为二动二拖四辆固定编组方式,首尾为动车,中间为拖车。动车组总功率为1320千瓦,设计速度为120公里/小时,总定员为540人。
1998年底,四方机车车辆厂成功研制我国首列单层液力传动内燃动车组,1999年2月在南昌至九江、南昌至赣州间投入运行。该动车组是动力集中型内燃动车组,为二动四拖六辆固定编组方式,首尾为动车,中间四辆为拖车。动车组意功率为2000千瓦,设计速度为140公里/小时,总定员为546人。
我国首列单层内燃动车组开行庐山到井冈山至赣州间。南昌铁路局配属两列。
南浔铁路列车提速()
日,南昌铁路局在京九线南浔段进行首次提速牵引试验成功,试验列车最高时速达到111公里。1998年南昌铁路局购置大型养路机械,有08-32型捣固车2台、稳定车1台,配咋车1台,配属鹰潭线路大修段,大养队设在原九江机务段内。首次引进的大型养路机械在9个月内通过落成试验,并转场17次,实现当年上马,当年完成线路维修674.5公里。其中捣固作业499.509公里。
日中国铁路第三次全面提速。京九线和浙赣线均为国家铁路提速的重点线路。南昌铁路局经过对线路的强化整治、加固和道岔更换、无缝线路使用,两线均达到120公里/小时。旅客列车每小时的技术速度和旅行速度由1998年的69.2公里和58.2公里分别提高到75.1公里和66.8公里。南昌开往北京的快速旅客列车,由1997年的23个小时缩短到16个小时。2001年10经过再次提速,列车运行时间又缩短到14个小时。
2003年,南昌局按照铁道部的统一部署,于12月10~13日进行第五次大提速牵引试验,南昌至北京的列车最高速度达到167.4公里/小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浒传每10回概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