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业园区招商引资方案 农民赚的是什么钱

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来源:铜川日报&&&&&&&&&&日09:15&&&&字号:|
耀州现代农业园区的连栋智能温室
近年来,我市按照“规划设计科学、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目前,我市共有1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7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6个县(区)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15万亩,占到常用耕地面积的15%,已经形成规模的核心区有2万亩。各区县实现了省、市县(区)级现代农业园区全覆盖,基本涵盖了果、牧、药、菜等传统优势产业。园区内汇聚了国家级、省市级龙头企业29家,具有一定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现代农业园区已成为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大动力。我市从六个方面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科学编制园区建设规划。遵循“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按照照金革命老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园区化双轮驱动的思路,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依托,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引领,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做大做强粮食、果业、畜牧、蔬菜、中药材等主导产业,构建“三区、八带、五组团”的新格局,并以《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固定下来。“三区”指山地、台塬、都市三个农业区;“八带”指优质苹果、时令水果、优质春玉米、旱地小麦、设施蔬菜、养生休闲农业、干杂果(核桃)与野生中药材、规模化养殖八个产业带;“五组团”指照金(小丘)、步寿塬、黄堡、周陵、福地(棋盘)五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聘请农业部规划设计院高标准编制的《照金(小丘)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规划》已经完成初稿,其他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规划将分步开始编制。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12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对每个省级园区市、区县财政分别补助300万元和200万元;对每个市级园区,市、区县财政分别补助200万元和100万元,连续扶持三年。出台的《铜川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服务办法》、《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决定》等含金量较高的文件都对扶持政策、资金使用和监管考核办法、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农业园区的功能定位等都提出了针对性地措施。近年来兑现省、市级财政资金超过8000万元。
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自下而上整合资源,通过由区县召开现代农业园区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研究,对需要解决的基础设施问题,一揽子提出来,市园区联席会议协调等措施,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紧紧扭住领导小组联席会议这个抓手,持续宣传、推进,统筹协调,下功夫解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2015年,由区县上报,市园区办协调整合各类涉农项目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7亿元。
注重园区品牌建设。确定以发展现代农果牧生态循环农业为方向,以“治土、治水、治肥、治药、治添加剂”和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及品牌体系(“五治一品”)为切入点,促进园区标准化、设施化、信息化、品牌化。在各级现代农业园区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一对一监管,通过定“期”(关键生产时期)、定“人”(监管责任人)、定“单位”(责任单位),实行农产品安全生产承诺、农产品生产基地档案、农产品投入品使用、农产品产地准出追溯、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管理五项制度,确保土壤、水质、化肥、农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不再污染。农业部门把“三品一标”认证作为项目申报和验收的必要条件,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5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6个,获得无公害认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12万亩,推广无公害标志1400多万枚。20万亩苹果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基地认证,1.8万亩果园通过中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认证(China-Gap)和欧盟(Eurep- Gap)认证,4400亩苹果园获得出口注册认证。现有4个省级名牌产品,4个市级名牌农产品。基本做到各园区“三品”认证的全覆盖。果业部门实施品牌战略,“铜川大樱桃”、“铜川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
狠抓招商引资增强园区实力。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园区发展的强大动力和衡量园区建设成效的主要指标。对入园企业实施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农业生产用水用电价格、招商项目基础设施补助、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减免、亿元项目一企一策服务等优惠政策。采取外出招商、以商引商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仅2014年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完成招商引资的合同金额31.7亿元,招商引资的天辰设施大棚与光伏发电项目、雅荷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项目、渭北民俗风情园等亿元项目已开工建设,伊利牧场项目一期已完成投资2.4亿元。今年力争每个示范区都有1-2个亿元项目支撑发展,每个示范区培育1-2个通过园区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的典型,每个基地培育1-2种可看、可学、可推广的土地流转示范基地。
严格考核建立园区激励机制。从2012年起,明确园区所在区县政府是园区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把园区建设纳入各区县政府工作考核。将所有省、市级园区建设任务按季度明确落实,逐项推进,并实行季度考核通报制度。市财政每年列支50万元专项资金、区县每年列支10-3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园区的宣传培训、招商引资、品牌推广和“三品一标”认证补助等工作经费。近两年市财政给各区县兑现市级园区奖补资金425万元。
(责任编辑:牛梦婷)
分享文章到:
陕西省委宣传部
陕西省委网信办
陕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29-
商务合作:029-
本网站由陕西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陕西日报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现代农业园招商引资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现代农业园招商引资分析
||文档简介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作为中国细分产业研究的...|
总评分0.0|
&&现​代​农​业​园​招​商​引​资​分​析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水城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2013年招商引资工作方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水城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2013年招商引资工作方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在全市农业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农业招商引资暨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贯彻落实绍兴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精神,刚才,市开发委、仙岩镇政府和市华发出口茶厂负责人分别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副市长夏能勇代表市政府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我完全赞同夏副市长的意见,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并以今天的会议为契机,掀起农业招商引资新高潮,推动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大发展。接下来,我再简单提几点要求:
  一、了解全局   只有全局在胸,才有可能胜券在握。当今局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WTO的加入对农业提出新的挑战;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并由改革促开放变为开放促改革,这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周边县市发展态势逼人,竞争加剧,给我们以很大的压力。“一个主题,二个重点,三个确保”和“工业立市,开放兴市”是我们根据发展了的新情况新特点提出的工作思路和战略,这就是我要说的全局。
  二、抓住关键   积极推动农业招商引资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必须抓住关键。这个关键具体来说就是:
  1.要把农民增收作为一切工作的第一目标
  增加农民收入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第一目标,围绕农民增收,抓好效益农业。一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要变农产品为商品,变初级产品为深加工产品,变内销产品为外销产品。二要抓好基地。建好农产品加工区、五个特色农业园区以及六个特色农产品基地。三要抓好基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入开展农民知识化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争创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振兴XXX的第一要务
  当前我市农业招商引资正面临非常有利的机遇,WTO的加入,开放兴农氛围的形成,农业招商土地瓶颈的打破,农业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因此,必须高举开放大旗,牢固树立抓农业招商引资,就是抓农民增收,就是抓经济实力增强,就是抓农业竞争力提高,也就是抓农民素质提高的理念,以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手段,抢抓机遇,花大力气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建设,下决心建好农业招商局,开展农业招商,努力实现农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3.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第一抓手
  农产品加工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第一抓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产业化,积极实施“开放兴农”战略,支持和鼓励农业加工企业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地发展,实现农产品商品化、商品精品化、农业产业化。
  三、加强领导   各乡镇(街道)、局办要科学设计载体,为农业招商引资搭好平台,做好服务;新闻单位要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招商引资鸣锣开道,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各有关部门要简化办事手续,并在用地、用电、税收、办证上给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大力支持;市政府办公室要加强督查、强化考核,确保农业招商引资和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新跨越。
第1页 / 总2页&&&&
在全市农业招商引资工作会相关
民营招商阅览排行
民营招商兴趣排行龙头企业来了,农民得了啥? - 人民日报 - 汉丰网
龙头企业来了,农民得了啥?
02:16:27 &&来源:人民日报 &&
  图为大寨村姜玉训用新技术管理大棚蔬菜。   编者按:近年来,各地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通过招商引资、建产业园区等手段,引进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带来了资金、技术、设备,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模式和经营理念,同时也给农民带来了订单、提供了就业。  但是,在一些地区也出现了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不紧密的情况。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如何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保障农民利益?近日本报记者前往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山东,探访企业和农民,看农民从产业链中如何获益。    岁末隆冬,本该是一年中农闲的时节。但在山东省潍坊市的不少农村,有些农民不仅没有闲下来,反而忙得团团转。  这样的反差,缘于方兴未艾的农业产业化风潮。一家家应运而生的农业企业,仿佛一条条飞鱼,不停地追逐潮头、落户农村。这些“外来客”,打破了乡村和农业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让农民倍感新鲜。  不过,无论企业的到来会改变什么,农民最在意的是:企业的到来,能让自己得到什么?  既能坐地收租,又能就近或外出务工  距昌乐县鄌郚镇镇政府驻地不足两公里,一片占地500余亩的瓜菜基地已建成大半。  55岁的刘孟顺,正忙着指挥建筑队的工人干活。基地的最北边,有他曾经耕种了大半辈子的2亩地。“地是好地,旱涝保收,都是‘吨粮田’。过去就种点小麦、玉米,一年下来毛收入3000来块钱,也就是饿不着。”  当初,听说有企业过来流转土地,刘孟顺一点都没含糊,痛痛快快地签了合同。“我肯定是愿意流转,2亩地一年租金2000块钱,什么都不用管,我安下心来干建筑,一天还能挣个150块钱。”  “老刘你没说实话啊,还是打了埋伏,你媳妇在这干活,一天还有70来块钱呢。”山东伟圣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是这片基地的经营方。总经理张国伟跟刘孟顺熟络了,时不时要闹上几句。  张国伟测算,基地全部建成之后,常年的用工至少要100多人。去年投产的200多亩,赶上忙活的时候,一天就发出去一万多元钱的人工费。  过去,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许多农村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农业企业的到来,让这些原本缺乏挣钱能力的留守人员,找到了新的出路。  潍城区军埠口镇大寨村村民姜玉训,今年虽已72岁高龄,但身体却格外硬朗。每天,他都会骑着电动车,往返于四五里地外的山东怡兴有机蔬菜有限公司。
& ( 02:05:51)
& ( 02:05:47)
& ( 02:05:46)
& ( 01:20:29)
& ( 01:19: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招商引资 园区 收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