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法律比道德更重要实例论文

对高校道德教育的思考;摘要: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键词:高校德育;目标;内容;方法与途径;评价;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一、高校德育的目标;德育目标是预先设定的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
对高校道德教育的思考
摘要: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但近年来高校德育工作成效不大,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严重下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反思。通过对高校德育目标、内容、方法与途径、评价方式和主体的研究可以更好的发现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促进大学生道德品质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高校德育;目标;内容;方法与途径;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高校德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对年轻一代的道德要求以及社会主义条件下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施加教育影响,通过学生能动的认识、体验、践行,从而形成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当前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基本包括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与途径、德育评价等方面,各大高校的德育活动比较相似,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
一、高校德育的目标
德育目标是预先设定的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是对培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行业资料、专业论文、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对高校道德教育思考论文30等内容。 
 论文-关于大学教育问题的思考_其它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关于大学教育问题的思考前言...3、大学教育只重视了知识,而忽略了法律道德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我国现在大学...  道德素质教育论文 高校素质培养论文_专业资料。道德素质教育论文 高校素质培养论文...的常见问题,如不懂得尊重他人,缺乏责任感等,提出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等几点思考。...  对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对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内容摘要:部分青少年离家出走,打架斗殴,跳楼自杀,学校作为加强和改 进未成年...  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_教学反思/汇报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当前的德育工作,虚的多实的少,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是一个德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对...  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对社会发展的适应与超 越性要求更高。但目前学校德育工作显现出实质性弱化的趋势,影 响德育教育实效...  关于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思考 天津电子计算机职专一、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 我年级组在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 中, 对“职专生的德育现...  学校教育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思考中寨乡中心学校――潘顺荣 我们正处在一个极具变化的时代,世界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 地球已经全然不是从前的旧家园...  神池县八角明德小学 姓名: 电话: 马晓平
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神池县八角明德小学 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思想道德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思想道德论文
上传于||文档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思想道德法律基础论文
> 思想道德法律基础论文
思想道德法律基础论文
    来源:毕业论文网
  一、当前&基础&课教学考核中存在的不足
  1.考核内容与教学内容脱节
  教学效果欠佳&基础&课的考核内容,是指考核主要覆盖的知识面和基本理论。考核内容不仅仅应当以教材的七个章节(2013年修订版)、三个部分(思想部分、道德部分和法律部分)为中心,还应当对教材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离不开对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也离不开对中外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伦理学等学科的探索。以往&基础&课考核的内容主要围绕教材展开,学生甚至能在书上找到标准的答案。这样容易使教师能够针对自己的兴趣点对教学内容做出&多变&的处理,或增添无用的信息,或删减重要的理论,产生考核内容与教学内容脱节的现象。考核内容与教学内容不能有机结合起来,&考&的和&教&的相互脱离,直接导致教师既没有完善、补充自身知识结构的动力,学生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不用听课最后也能考核合格,这样就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考核主体单一
  考核过程的主观性较强考核主体是在考核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个人和单位,考核主体决定着考核的内容、指标、结果等全过程。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基础&课考核都以任课教师为考核主体,以学生为考核对象。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考核没有其他考核主体的介入,既无其他教师和单位的参评,更不允许学生互评。任课教师&大权独揽&,决定着学生最终的考核结果。由于考核主体单一,考核过程中的主观性就在所难免。有的教师会根据与学生的亲疏关系决定着对学生评价的高低,特别是在&平时成绩&部分,教师可能对学生随意做出加分或减分的决定。考核主体不受监督,考核结果就会有失公允,这样的考核结果学生难以认同,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对立情绪,失去对学习的信心。
  3.考核方式以终结性书面考试为主
  忽视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学生的&基础&课考核通常是以书面考试为主,书面考核成绩的权重往往占总成绩的60%以上,有的院校高达70%。教师偏向于测试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都仅仅局限于&纸上谈兵&,学生对诸多问题的论证缺乏现实的体验和相关数据的论证,发表的观点没有说服力,考核结果并不反映学生的真实思想道德水平,思想道德品质欠佳的学生也可能在书面考试中分数遥遥领先。&基础&课教学效果的体现,不但需要学生从理论认知上给予确认,还需要考察学生在具体社会实践中的行为能力。尽管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和掌握,但是学生道德水平是否得到提升,法律意识是否有所增强,这都离不开社会实践的检验,只有在具体的社会场境和动态的活动过程中,他人才能对学生运用道德观、法治理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忽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基础&课考核不能完全实现教学目的。
  4.期终笔试中的主观题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05方案&实施以前,许多高校对&基础&课的考核侧重于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判断题、选择题等客观性题型占据大量分值。&05方案&实施以后,大多数高校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偏向于对学生进行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能力测试,主观性题型增多,有的甚至不再使用客观题。但是,主观性题型的增多并非意味着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的增强。由于许多主观题庞大而笼统,学生在思考时不知从何入手,不知从哪个角度作答,最后回答的内容要么僵化、呆板,没有逻辑性和创造性,要么没有理论深度、十分肤浅,导致学生的理论素养与思维能力都无法得以提升。
  二、构建&基础&课教学的&立体动态式&考核模式
  教学考核是推进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环节,必须借鉴国内外的教育理论,结合我国&基础&课的具体教学实际,构建一套既便于操作,又科学合理的&立体动态式&考核模式,以促进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效性和能动性。
  1.横向:以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等问题为考核
  内容教师要明确&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教学考核的内容必须围绕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等方面展开。其一,在政治问题中,突出考查学生对党、国家、民族、社会、集体、个人等关系的认识及相互之间矛盾冲突的解决。其二,在思想问题中,要涉及人生目的、理想、价值、态度等内容的澄清与梳理。其三,在道德问题中,要弄清楚有关社会领域、职业领域、家庭领域中各种规范的内涵和意义,对自律、他律、利益、牺牲等要有深刻理解。其四,在法律问题中,要涉及如法治、权威、权利、义务、责任等内容的剖析。其五,在心理问题中,要关注大学生在人际、情绪、意志、社会适应等方面遇到的难题。需要指出的是,考核要着重于&问题&导向,以&问题&带&理论&,理论为问题服务,理论的学习最终是要解决现实问题。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只要能解决现实困难和社会难题的理论和内容,就可以纳入考核的涵盖范围。这样,在全方位的&基础&课教学考核内容的指引下,教师和学生都会激发起积极性和紧迫感,主动阅读大量文献,对教材中与课堂外涵盖的知识进行广泛的了解和研究,努力针对五个方面涉及的现实问题做出合理、科学、完整的阐释。
  2.纵向:以思维能力与行动能力的动态转化为考核
  标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基础&课的考核都应当以思维能力与行动能力的动态转化为标准。对所有学生的评价,既要看他是否有应用理论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能力,还要看他是否具有在生活实践中采取正确行为的行动能力。如果高水平的思维能力与极强的行动能力能相互转化、相互促进,那么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就达到了教育所期待的目标,应获得较高的评价。其一,思维能力的提高:静态的评价标准。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进行认知、判断、价值取舍和选择的思维活动能力。思维能力直接指导行为的践行,体现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它是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重要标准。&基础&课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核应当集中体现在教学中对课堂提问的分析上,体现在对课程论文的论证上,还应体现在对期终笔试关于主观性问题的阐述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做到符合科学规律和形式逻辑,慎用单一、笼统的提问方式。如:针对摔倒的老人无人搀扶的社会现象,不能简单地问&同学们的看法是什么?&,应当就现象产生的诸多原因、解决问题的对策和个人的价值取向等分别进行提问,让学生剖析社会规范、明晰善恶判断并果断进行价值取舍。问题的设计一定要详细、具有指导性,要启发学生做&抽丝剥茧&式的论证和环环相扣的推演,利用综合性学科知识作为解题的&工具&和&钥匙&,使学生对问题的论证具有说服力和创造力。经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回答,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体现,理论水平的高低一目了然。学生通过这样的考核过程所得到的评价公平合理,教师削减了主观性判断,使学生更能信服。其二,行动能力的增强:动态的评价标准。行动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理论认知的能力,它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最终体现,道德思维能力的提高也需要通过行动能力的增强来具体证明。思维水平高、论证问题能力强,并不代表在学习生活中可以果断践行。个体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践行高尚的道德行为难度巨大,需要克服利益的诱惑、自身不强的意志力,还需要承受外部环境带来的各种压力,要在深刻的认知下,饱满的情感中,在坚定信念的支撑下才能表现为&利他性行为&。因此,对学生在行动能力方面的考核必须成为&基础&课的重要考核部分,对学生行动能力是否增强的评价也必然成为考核的重要标准。教师除了设计课堂考核、论文考核和期终卷面考核等形式外,必须设计学生在社会调研、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考核方式,以学生在实践行为中的记录、照片、影像资料为依据,发现学生在实践中的积极性如何?是否是真情实感?行动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怎样?在动态的行为中对学生进行评定。
  3.空间上:以&走向社会&与&回到课堂&为考核方式
  为了避免考核的单一性和主观性,增强考核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考核的场地、主体都要有选择地增加。其一,走向社会:接受他人的评价。由于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知行转化能力必须作为考核的关键标准,那么对学生思想道德整体状况的评价就无法仅仅以课堂表现和书面成绩作为依据,还要参照课堂之外的真实行动状态,才能得到全面客观的结论。教师可以用以下方式鼓励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道德实践,接受社会和他人的评价。参与社区服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入社区进行服务,包括:提供法律咨询、专业技术服务、调节家庭纠纷、优化环境卫生、提供空巢家庭的家政服务等。让学生在无私奉献中体会人生的价值和道德的深刻内涵。可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深入到社会更为广泛的机构和组织中,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关怀。可以让接受服务的个人和单位对学生的行动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就学生服务的次数、态度、质量等进行评分,切实考查认知与行为的一致性和道德行为的长期性,让社会和他人的评价成为学生整体思想道德考核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回到学校: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在增加社会考核主体,让学生接受社会评价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回到学校,接受同学和其他学科任课教师的评价。首先,接受同学的评价。同学们之间在学习和生活中相互了解,对对方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客观公正的评价。既可以对对方的平时表现进行评价,也可以选出代表,对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行为进行评价。其次,其他任课教师的评价。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不但接触到&基础&课教师和同学,其他任课教师,特别是辅导员对他们思想道德状况也有认识,他们的评价也将作为&基础&课考核结论的重要依据。考核主体增多,考核方式发生变化,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会表现得更全面、具体,对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思想品德状态了解更为全面,这不但使考核结果可信度更高,还让学生对考评结果的认同度增强,并对认识自我品德方面的不足进行反省和改善。
  4.时间上:以学期分段滚动测评为考核过程
  个体优良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形成、发展的过程。对学生&基础&课的考核不应是教学的最后一环,应当将考核融入教学中,形成一个长期、分段、滚动测评的考核过程。既要看学生最后期终考试的理论成绩,也要看平时在课堂内外的常态行为表现。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考查和评判,随时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的知行状况。不断反馈的学习信息让学生提高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变考核的对象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
思想道德法律基础论文相关文章:
思想道德法律基础论文相关推荐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思想政治论文_学术堂
| [ 学术堂-专业的论文学习平台 ]
您当前的位置: >
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时间: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一章】&
【第二章】&
【3.1& 3.2】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四章】
【结语/参考文献】&
  第 3 章 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
  自从 1993 年我国各个城市正式设置城管综合执法队伍以来,根据党和政府的要求,逐步开展了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从总体上讲,我国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要营造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新常态,必须开展实地调查。通过调查,了解我国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分析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为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创造前提条件。
  毛泽东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为了客观认识我国城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笔者于 2014 年 8-10 月,花了近三个月时间,先后深入郴州市、长沙市、广州市等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城管部门,开展了实地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两种方式,分别对城管人员和城市普通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向城管人员和普通居民分别发放问卷调查 200 份,城管人员回收有效问卷 194 份,占问卷总数的 97%;普通居民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188 份,占问卷总数的 94%.[2]
  分别访谈了 20 名城管人员和 28 名普通群众。调查结束后,笔者运用 spass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国城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现状,现将调查了解到的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如下:
  3.1 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管理,特别是 1993年我国各个城市成立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以来,党和政府把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列为一项重要议事日程,推动了城管职业道德建设的发展。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城管职业道德建设逐步走上了正常化的轨道。概括地讲,取得了下列成绩:价值导向日趋科学、建设内容有所拓宽、建设方式有所改进、建设效果有所提高。
  3.1.1 价值导向日趋科学
  所谓&价值导向&是指核心价值观对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引导。价值导向是决定职业道德性质和方向的关键因素,也是制约职业道德建设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价值导向正确,职业道德建设就会沿着正确的轨道和方向发展;反之,价值导向不正确,职业道德建设就会走到邪路上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管理价值导向日趋科学。
  改革开放初期,针对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邓小平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管理的根本价值导向。1982 年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1]世纪之交,江泽民正式提出了&三个代表&的价值导向;2003年,胡锦涛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导向。2006 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价值导向;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2]
  从而为我国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价值导向。目前,我国城管职业道德建设从总体上已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价值导向。调查发现,已有 42%的城管人员表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了解或基本了解。
  3.1.2 建设内容有所拓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受&左&的错误影响,社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革命理想教育、革命纪律教育、革命立场教育等,道德教育内容都贴上了&革命&的标签,说什么&革命和不革命,一切以阶级和路线来划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得到了拓展,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宽。就城管职业道德建设而言,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理想信念的不断更新。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同时,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江泽民反复强调,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结合起来,立足现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准备条件。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是辩证统一的,必须坚持&三个自信&.习近平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把中国梦与个人梦有机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中国梦&的提出,为我国职业道德教育,包括城管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想信念。调查发现,许多城管部门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其次,城管职业道德意识教育不断更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职业道德教育中虽然也强调过革命道德的概念,但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规范还不明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不断完善,推动了各行各业道德规范的确立,增强了公民特别是正式职工的职业道德意识。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使社会道德意识更加丰富和完善,使社会公众明确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基本规范,认识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重要性。从 21 世纪开始,在党和政府的推动和指导下,我国各个城市的城管部门都相继制定了《城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虽然具体内容不完全一致,但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是一致的。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热爱祖国、关爱群众、文明执法、廉洁奉公等都被列为城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从而使城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教育实现了与时俱进。
  再次,城管职业道德情感激励的不断更新。情感激励是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道德情感激励,有助于激励城管人员的道德动机,调动了城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文明执法、依法行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干部职工在道德情感激励方面片面强调革命感情、阶级感情激励,缺乏人情味。说什么&亲不亲、阶级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拨乱反正,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道德情感激励,使社会主义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在城管人员职业道德激励方面,加强了爱国主义情感激励,使民族情感成为激励城管人员积极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增强了城管人员的群众意识,使他们密切了同广大城市居民的联系,调动了他们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加强了爱岗敬业教育,激发他们热爱城管事业的情感,一心扑在工作上,推动城管事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城管职业道德行为引导的不断更新。&行为引导&是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在城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引导方面近年来取得一些进展。过去,我们在道德行为引导方面,存在重语言引导、轻行为指导,重精神激励、轻物质激励,重正向引导、轻逆向引导等弊端,因而在行为引导方面效果欠佳。近年来,各个城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在道德行为引导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在加强道德理论教育的同时,强化了道德行为指导,把语言引导与行为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使城管人员能够比较自觉地践行职业道德规范;二是在加强精神激励的同时,适当增加了物质激励,体现了根据人的各种内在需求进行道德行为激励的要求,增强了城管人员扬善抑恶的积极性;三是在强化正面引导、增强正能量的同时,加强了逆向引导,精选典型案例作为反面教材,引导城管人员改正错误,预防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发生。调查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暴力执法、野蛮执法、以权谋私的现象有所减少。
  3.1.3 建设方式有所改进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城管队伍刚建立,在城管职业道德建设方式上存在形式简单、方法不活、手段陈旧等弊端。近年来,各个城市的城管职业道德建设方式有所改进,出现了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手段新颖的良好局面。
  首先,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形式呈现多样化。在道德教育形式方面,除了集中培训、专题教育等显性教育之外,增加了文化熏陶、行为示范等隐性教育;在道德制度形式方面,除了制定城管职业道德规范之外,逐步制定了道德奖励制度、道德惩罚制度等;在道德模范评选和宣传形式方面,除了开展传统的评先争优活动之外,还通过网络评选城管职业道德模范,并通过电视、电台、互联网等新媒体大力宣传城管职业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在城管职业道德培训形式方面,一些城管单位采取了理论教育、行为引导、活动熏陶等形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使城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得到了一些提升。
  其次,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方法呈现灵活化。调查发现,部分城管单位创新了职业道德教育方法,使城管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多样化。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采取单向理论灌输教育的方法,这种单向灌输教育方法,不能调动受教育者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些城管单位在继续做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单向灌输之外,推行了双向互动教育的方法,组织学员开展讨论、座谈、辩论、活跃了职业道德教育氛围,调动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些城管单位除集中教育之外,还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城管人员提高个体职业道德品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再次,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手段呈现现代化。近年来,新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信息技术日益普及化、大众化。现代科技进步为城管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新手段。目前,已有一些城管单位初步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调查发现,有相当多的城管单位采用了电视、电子墙报、互联网、QQ、微博、微信、手机短信等现代通信工具对城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90%的城管人员初步掌握了互联网运用技术,他们借助 QQ、微博或手机短信进行信息交流,这就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城管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3.1.4 建设效果有所提高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效果有所提高。调查发现,有 67%的城管人员在接受调查时表示,&近年来城管人员职业道德面貌有较大改善或有部分改善&;有 38%的城管人员,&对城管执法的总体效果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有 72%的被调查者,&对我国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总体评价为好或较好&.有 65%被调查者认为,&近年来城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有明显提高或有所提高。&
  首先,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心理素质有所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达到了一定水平。在个别访谈时,相当多的城管人员能够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三个倡导&,其中,有个别城管人员能够说出&三个倡导&的 24 个字。在 42%的被调查表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了解或基本了解&.有 70%的被调查者已经初步掌握现代社会的善恶标准;有 91%的被调查者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表示&认同或基本认同&.有 86%的被调查者赞同&爱国爱民、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精神。有 68%的被调查城管人员对暴力执法、任性执法、野蛮执法等不道德行为表示&反对或不赞同&.
  其次,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制度初步形成。调查发现,广州、长沙、郴州三个城市的城管部门都初步制定了《城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奖惩制度》、《城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制度》等,个别城管单位还制定了《城管人员职业道德操守》、《城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考核制度》。一些城管单位在招聘人员时,把思想道德素质列为重要考核标准;一些城管单位制定了对暴力执法、野蛮执法、以权谋私等给予警告、记过、留岗察看、辞退等处分规定;一些城管单位还建构了城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长效机制,建立了专门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开展城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最后,群众对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满意度较高。近年来,虽然有不少媒体对城管人员暴力执法、野蛮执法、任性执法的事件进行了大量报道,使广大群众对城管人员的印象不够好。但调查发现,大多数城市居民对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满意度较高。有 72%的被调查群众认为,我国城管执法的总体效果是好的或比较好的,暴力执法只是极少数。在个别访谈中,多数被调查群众对城管人员的执法表示理解或支持。甚至有一些受过城管人员处罚的流动摊贩主表示,最近一年来,城管人员执法时的态度有所改善,暴力执法现象已有所减少,这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管职业道德建设已初见成效。
&&& 3.2 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前面我们论述了我国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已经取得的初步成效;但也不可否认,目前我国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调查发现,我国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建设动力有所不足、建设内容不够全面、建设方式存在偏差、建设效果仍不理想。现将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3.2.1 建设动力有所不足
  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在动力,即城管人员的内在需要;二是外在动力,即政府主管部门及社会公众对城管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的推动力。调查显示,目前,这两个方面的动力都有所不足:
  首先,从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在动力看,一方面,相当多的城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修养的内驱力和自觉性。在回答&您从事城管职业的动机是什么&这一问题时,65%的被调查城管人员表示是为了挣钱,22%的回答者表示是为了有个稳定的工作,仅有 13%的城管人员表示是为了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作贡献。
  调查发现,只有 25%的城管人员树立了为公众服务的道德价值取向。由于缺乏内在的道德动机或动机不纯,从而削弱了他们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一些城管单位负责人只重视业务工作,对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视不够。他们认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是硬指标,而开展职业道德建设则是软指标,对开展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削弱了城管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的内驱力。
  其次,从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外在动力看,一方面,一些城管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虽然也强调开展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但并没有采取有力措施去督促下属各个城管单位去贯彻落实,致使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仅仅停留在口头或文件上。一些城管主管部门没有把职业道德建设列为议事日程,重业务、轻思想道德教育,对下级城管单位的职业道德建设缺乏指导、检查和督促。另一方面,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社会监督也不力。尽管对暴力执法事件一些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作过报道,但对日常职业道德建设的报道却很少。除了新闻媒体监督外,社会公众、社会团体对城管职业道德建设的监督做的还很不够。
  3.2.2 建设内容不够全面
  近年来,我国城管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有所拓宽,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还比较单调,不够全面。首先,在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方面,只是照本宣科地进行了城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甚少进行中国优秀道德传统的教育。调查发现,一些被访谈者连中国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内涵都不甚了解。被调查者反映他们所在单位很少进行中国古代优秀道德传统和近代优秀革命道德传统教育,致使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历史资源而失去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在职业道德制度建设方面,大多数城管单位虽然制定了静态的职业道德制度,但没有建立动态的职业道德机制。
  调查发现,65%的城管单位没有形成全面的职业道德激励机制、职业道德评价机制、职业道德考核机制及职业道德信息反馈机制。一些单位只是沿用十年以前制定的职业道德教育制度,没有根据形势变化对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导致城管职业道德教育制度缺乏实用性。最后,在城管职业道德建设组织机构方面,一些城管单位并未设立专门的职业道德建设组织机构,没有配备专门人员来抓职业道德建设,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一项临时行任务来完成,致使职业道德建设&热一阵、冷一阵&,没有形成常抓不懈的局面,致使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缺乏长效性。
  3.2.3 建设方式存在偏差
  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是否恰当。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只有采取与内容相应的教育形式、方法和手段,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调查发现,一些城管单位在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存在偏差,严重地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效果。
  首先,在城管职业道德教育形式上存在某些偏差。一些城管单位混淆了职业道德教育同城管业务教育,以业务能力作为考核城管人员素质的唯一标准。在评先评优中,名义上也把职业道德表现作为一项标准,但并没有具体量化指标,致使只把业务工作量完成多少,作为评先评优的唯一硬指标。一些城管人员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执法任务,暴力执法、野蛮执法、任性执法,但由于执法任务完成快,仍然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而另一些城管人员却因文明执法、依法办事,影响了执法任务完成的进度,不仅不能评为先进工作者,甚至还要受到领导的责罚。
  调查发现,一些单位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片面强调口头教育,忽视行为引导;或者片面强调集中培训,忽视个性化教育;或者片面强调显性教育,忽视了隐性教育;或者片面强调他律,忽视了自律;或者过份强调物质激励,忽视了精神激励。如此等等,极大削弱了城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在城管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存在某些偏差。一些城管单位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没有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只注重理论说教,缺乏人文关怀。调查发现,一些&协管&人员待遇偏低,每月平均工资不到 2000 元,如果只强调空洞的说教,不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困难,难以调动他们文明执法、依规执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也很难提高。正如马克思所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
  利益是人活动的内驱力,道德教育不能脱离人的利益而空洞说教,而应当把职业道德教育同他们的物质利益结合起来。对职业道德意识比较强的执法人员,应当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履行职业道德规范、争当职业道德模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些城管单位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缺乏情感激励,不能做到以情感人。个别领导干部态度生硬、气势凌人,往往引起被教育者的反感,不仅降低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而且造成了被教育者的逆反心理,疏远了干群关系。一些城管单位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过多地采用批评和惩罚手段,甚少采用正面引导和正面激励手段,极易造成城管人员的自卑心理,降低了城管人员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积极性,削弱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实效性。
  3.2.4 建设效果仍不理想
  职业道德建设效果是指职业道德建设功能的发挥程度,表现为对提高道德主体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城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已有所提高,得到城市居民群众的认同。但总体而言仍不够理想,离城管职业道德建设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
  首先,城管职业道德建设的功能还没很好地发挥出来。城管职业道德建设应当具有价值导向、行为指引、情感激励、人格培育等功能。调查发现,目前城管职业道德建设功能并未得到全面、有效的发挥。在价值导向方面,一些城管单位并没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全过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头无尾,缺乏长效机制。个别城管单位甚至还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没有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方针。在行为指引方面,一些城管单位没有确立善恶标准,致使城管部分执法人员产生善恶不分、是非模糊、道德缺失、道德冷漠等现象,暴力执法、野蛮执法、任性执法等恶劣行为得不到有力制止,而文明执法、依规执法、严格执法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表彰和鼓励。在情感激励方面,一些城管单位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仅仅停留在理论和书本上,不能以实际的措施去激励城管人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执法、依法行政的热情;重道德说教、轻行为示范,重群体鼓动,轻个性化指导,从而难以激发城管人员的道德动机和道德情感,在人格培育方面,一些城管单位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搞形式主义,不注重实效;只注重理论教育,不注重文化熏陶和实践锻炼,没有从培养城管人员的理想道德人格出发去想办法、提对策,以致城管职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失去实效性。
  其次,城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没有得到全面提升。诚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管人员的整体道德素质有所提升,但发展很不平衡。就价值取向而言,城管人员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价值取向。但调查发现,还有 58%的被调查城管人员表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不够了解。如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不了解,怎么能自觉地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就职业道德品质而言,虽然多数城管人员的道德品质是纯正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城管人员职业道德品质存在一定缺陷。见死不救者有之,道德冷漠者有之;见钱眼开者有之,道德缺失者有之;执法违法者有之,缺乏道德底线者有之;是非不分者有之;道德模糊者有之。就道德行为而言,还有相当一部分城管人员存在暴力执法、野蛮执法、任性执法的恶劣行为;个别人甚至不以为然,缺乏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还有相当多的城管人员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在城管执法中收受贿赂;或者办人情案,不能做到公平公正执法。
  再次,城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整体而言,我国城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城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离党和人民的要求和期盼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一是城管职业道德认知水平较低。由于绝大多数&协管&人员文化程度不高,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城管职业道德内涵及特点缺乏深刻的理解,从而制约了整体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二是城管职业道德境界不高。调查发现,有 65%的被调查城管人员表示,他们从事城管工作最主要的动机是为了挣钱,而确立为公众服务价值取向的被调查者只占 25%.在执法过程当中,真正秉承公平公正和廉洁自律的执法者并不多。三是城管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还未养成。诚然,在城管执法中,出现了不少文明执法、依规执法、公正执法的道德典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1]
  但是,就多数城管人员而言,他们坚持文明执法、依规执法、公正执法不是源于道德的自觉性,而是为了避免受到来自单位的处罚,或是为了获得领导的表扬奖励,他们还没有形成一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城管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因此,总体而言,我国城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需要相比,我国的..
1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受到的冲击 第一,网络犯罪现象泛滥.网络时代由于不受时间..
一、做好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煤炭企业作为我国传统的能源企业,在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当代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对于以创新理念构建国企思想工作已经是不可回..
1 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很多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思想变化幅度都比较大,..
思想政治论文标签
返回上级栏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德约束比规则更重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