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仅仅是“侵犯学生受教育权者”吗

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应是教育者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让“学生”成为“受教育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观点--《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年11期
让“学生”成为“受教育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观点
【摘要】:正本文标题也许会被视为咬文嚼字、故弄玄虚:难道"学生"竟可能不是"受教育者"?是的,的确如此。从概念上分析,"学生"与"受教育者"不属于一个层面。前者偏重社会学范畴,指人的一种社会身份,一种名分。后者则是一个标准的教育学概念,指人在教育活动中的实际功能。两者既可能相互重合,也可能相互背离。在现实中,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课的学生是否都在聆听教师的教诲,即是否是真正的受教育者,都得打上一个个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40-09【正文快照】:
本文标题也许会被视为咬文嚼字、故弄玄虚:难道“学生”竟可能不是“受教育者”?是的,的确如此。从概念上分析,“学生”与“受教育者”不属于一个层面。前者偏重社会学范畴,指人的一种社会身份,一种名分。后者则是一个标准的教育学概念,指人在教育活动中的实际功能。两者既可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真;[J];社会学研究;1997年01期
陈皓;;[J];唐都学刊;1992年04期
刘宜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3期
李水山;;[J];中国国情国力;2006年09期
宋晓文;[J];集邮博览;2003年03期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学玲;[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4年
陈媛媛;[N];经济视点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障高校学生受教育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