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带有联想诗歌田字和双字的有哪些

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考试的诗歌
考试的诗歌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描写科举考试的唐诗赏析
科举考试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1300多年,它的许多重要特征都在诗歌中有所反映。
参加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什么?正统的道貌岸然的儒士们说,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在一般读书人看来,这似乎太高尚、太严肃也太遥远了,他们现实的追求就是改变自己“寒士”的生存状态,进而一步步走上升官发财、封妻荫子、光宗耀祖的道路。对于寒士们的这一追求,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是予以认可并给予引导鼓励的。宋真宗有一首劝诱士子读书应举的《劝学诗》,其中有诗句“书中自有千斤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些诗句在读书人中流传了1000多年。作为一个皇帝,写出这样的诗句或许太“俗”了,但他毕竟没有故作高雅。也许正是因为这诗句道出了读书人的真实追求,所以由此又演变出了一句民谚:“少年读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黄金”。
参加科举考试,有一举得中而洋洋得意的,也有久考不中而失魂落魄的。这在诗歌中都有所反映。唐朝诗人孟郊在科举考试中一再受挫,终于憋不住心中的郁闷写下了《再下第》诗:“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连败连战,终于在年已50岁时于贞元12年(公元796年)金榜题名。他兴高采烈地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今天,人们常用“春风得意马蹄疾”来形容一个人在顺境中志得意满的神态。
科举考试既是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的手段,也是统治者收获笼络文人的牢笼和圈套。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见新进士于榜下辍行,喜不自禁地对侍臣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确,大批文人都想通过铁砚磨穿、青灯熬干式的努力于科考中金榜题名,他们甚至老死科场也无怨恨,哪里还能有新鲜活泼的产生呢?哪里还会怀疑甚至反对当权者的统治呢?无疑,科举制度起到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这一点即使在当时,也曾被一些人彻底看透,因此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
原文地址:描写科举考试的唐诗赏析作者:泥融沙暖
唐代读书人的主要出路,是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后就有可能做官。唐朝科举设立的科目
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明经与进士两科。明经科主要考贴经,考题是将儒家经典上的文字用纸贴掉几个,叫应考的人添上。这主要靠死记硬背,考不出水平。进士科则主要考诗赋,形式比较自由,使应考的人能显示自己的才学。同时,明经科录取名额多,约占十分之一、二,进士科就难多了,应考的上千人,录取不过二、三十人。因此,唐代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谚语。唐诗中就有不少描写当时科举考试的诗,这里撷取几首赏析,既可了解科举考试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又能体会参加进士考试人的心情。
画眉深浅入时无——考前问路
唐朝的进士考试,并不是密封卷。主考官除了看考生的卷子外,还要考虑此人在社会上的名气、品行。更重要的,还要看有无达官贵人的推荐。因此,参加考试的人,总要想尽办法使自己的诗文在社会上出名,或者走各种后门,找有势力或有名望的人向主考官举荐。这里就有一首向主考官的诗:
闺意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此诗的意思是:昨天晚上举行婚礼夫妇入洞房,第二天一早要到堂上拜见公婆。新娘梳妆完后羞答答地低声问她丈夫:我画的眉毛颜色身件合乎现在的流行式样吗?
如果不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谁都以为这是一首描写新婚夫妇闺房乐趣的诗歌。它的确写得很传神,尤其是第三句的“低声”二字和第四句的问话,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新嫁娘的娇羞形象。可再一细看诗的题名,就可以知道更有其深意。此诗还有另有一个题名,叫做“近试上张水部”。意思是:最近要考试,作此诗呈给水部员外郎张籍。张籍是唐代著名诗人,同时又是朝廷的现任官员。因此朱庆馀写这首诗呈送给他,希望得到他的赏识后,在社会上代为宣扬,使考试容易被录取。
在上面这首七绝中,作者自比为新娘,将张籍比喻为新郎,将主考官比作舅姑(公婆)。因此从作者写这首诗的本意看,应该结实成:最近即将参加进士科考试,考完后卷子就要由主考官评阅了。我虽然有信心考好这次试,但是还要向您请教,不知我写的诗文是否适合主考官的口味。
张籍读了这首诗后,立即写了一首七绝,作为自己的回答。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由这首答诗可以看出,张籍对朱庆馀的诗文是多么的欣赏。诗的意思是:你象刚妆扮好的越
地美女一样出现在镜湖湖心,自己知道非常明媚艳丽可还有点犹豫不定。其实你何必不放心,即使是穿着齐纨(山东所产的细绢,以质佳著名)的浓妆美人,也并不值得珍贵,最可贵的是越女的风韵天然,歌喉宛转。她唱的一曲菱歌(指朱的诗文)才真是万金不换啊!
越地为春秋时越国故址,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唐时为越州。越国因出过西施这样的著名美人,因此在民歌、诗文中,经常用越地姑娘作为美女的代称。朱庆馀是唐越州人,故诗中用越女比喻他。镜湖即鉴湖,在绍兴县南,因湖水澄清如镜而得名。
自此以后,张籍向朱庆馀要来他的新旧诗文二十余篇,经常向人赞扬。当时张籍诗名很大,人们很重视,纷纷传抄诵吟。于是朱庆馀的诗名广泛传播,果然在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考取了进士。
广陌万人生喜色——放榜看榜
靠考进士在唐朝是很重要大的事情,有关这方面的诗歌很多,例如每年正月、二月考试发榜,无数人赶来看榜,关于这个紧张的时刻,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两首诗:
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万里随便金鸑鷟,三台仍借玉连钱。
话浮酒影彤霞灿,日照衫光瑞色鲜。
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
禁漏初停兰省开,列仙名目上清来。
飞鸣晓日莺声远,变化春风鹤影回。
广陌万人生喜色,曲江千树发寒梅。
青云已是酬恩处,莫惜芳时醉酒杯。
第一首诗的意思是:喧闹的车马声中人们准备上朝,听说考进士已发榜了。皇亲贵族们坐着饰有金凤凰的车子,大官们骑着快马(鸑鷟为凤凰别名;三台指位至三公的大官;玉连钱为骏马名),老远赶来看榜。新科进士们在花下欢宴,酒中映出灿烂如红霞的花影,那照在新进士衣衫上的太阳,也闪着吉祥如意的光辉。长安十二条大街的高落上,家家都卷起帘子来看这些神仙似的新科进士们。
第二首诗的意思是:天刚破晓,皇宫中更漏声听了(更漏为记时工具),秘书省的门大开。宫中颁布了新考中进士的名单。莺儿在旭日的柔光中飞鸣,轻拂的春风带来了回归的仙
鹤。城内成千上万的人个个喜气洋洋,曲江池茂密的梅花正在盛开。进士们青云直上就在眼前,赶快酬谢朝廷的恩典。切莫辜负这美好的时光快喝一杯吧!
由这两首诗可以看出唐代对进士的重视,连皇亲贵戚,最高品级的大官们,都纷纷赶来看榜。人们把新进士看得象神仙一样。他们衣服上的阳光也象是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的。全长安的人都伸长脖子,想看看新进士们究竟长的是什么样子。
金榜高悬姓字真——登科及第
看榜的场面都这般热闹,那么,新考中的进士们自己呢?他们得意欢乐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例如,中唐时诗人孟郊,一生穷愁潦倒,到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中进士后他写了一首诗《登科后》,心情是大不一样了。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这首诗中,诗人兴高采烈地说:过去的穷愁潦倒不值得一谈了,今日多么欢畅前途无量。在春风中我洋洋得意地骑着快马,一天内和同榜的进士们游遍了长安著名的花园。
诗人袁皓在唐懿宗咸通年间中进士,当时他写了一首七律《及第后作》,描写了自己从看见榜上有名而惊喜交集,然后感慨多年辛苦,如今跳过这一关的轻松愉快。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人。
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
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险津。
诗的意思是:高挂的进士榜上真有了我的名字,多么的幸运啊!分得了这样一枝美好的春色。在这象蓬莱一样的长安会见了神仙般的同榜进士,不禁回想起在江上田间耕钓的友人。现在我象大鹏展翅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可这是在风尘中辛苦了十年的结果啊!在这太平的时节又遇着主考官员公允,我不感到龙门是难于通过的险要关口了。
耻作明时失路人——落第长安
考进士录取的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落第的人们心情怎样呢?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诗篇: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
客里愁多不记春,闻莺始叹柳条新。
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
前一首诗的意思是:家园是那样美好可我还留在长安,在这圣明的时代考不上进士真感到羞耻。回去恐怕故乡的花木鸟儿都会嘲笑我,还是在长安再暂住一年吧。
第二首诗的意思是:我这个在长安的旅客忧愁太多竟忘记了春天,偶然听见黄莺啼叫才知道柳条又发绿了。一连几年都没考上,又要回东边的故乡去,真不好意思向长安旅店主人这个老熟人告辞啊!
唐诗人钱起,是著名的“大历十才子”之一,他于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考着进士。根据他也写有《长安落第》这样的诗表明,他同样落过第。
花繁柳暗九门深,对饮悲歌泪满襟。
数日莺花皆落羽,一回春至一伤心。
此诗的意思是:重门深闭的宫殿中鲜花盛开柳丝低垂,对酒唱着悲歌泪水落满衣襟。不久后春光过去花谢了莺儿也换了羽毛,每一回春天来到,不幸的落第使人免不了又一次伤心。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科举制创立于:(
D、唐朝篇二:诗歌考试
《诗经》有诗 311 篇,分为六类:《国风》、《小雅》、《大雅》、《周颂》、《鲁颂》、《商颂》。其中《小雅》的六篇《南亥》、《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有目无辞。实际上只有 305 篇。2、《诗经》的传授西汉传《诗经》有四大家:(1)齐人辕固生所传之齐诗;(2)鲁人申培所传之鲁诗;(3)燕人韩婴所传之韩诗;(4)鲁人大毛公毛亨和赵人小毛公毛苌所传之毛诗。
赋就是铺陈、描述。比就是比喻。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言他物、发端起情。《诗经》的章法特征主要是重章叠句。诗经》的体裁有两种:主要是四言体,其次是杂言体。这“汉魏风骨”就是现实主义传统的再现
一、宋玉是继屈原之后的著名的楚辞作家《九辩》是优秀的抒情长诗
三、楚辞的代表作家
屈原、宋玉、唐勒、景差。
四、《楚辞》的成书
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以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离骚》的主要内容与长诗的结构
1、《离骚》的主要内容:表达了屈原的政治理想和对它的执着追求;痛怨怀王的昏庸,怒斥党人追名逐利、祸国殃民的行径;抒发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见谤的怨愤;表明不同流合污、为国献身的意志。
亦作“楚词”。本为楚地歌谣。战国楚屈原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离骚》等洪篇巨制,后人仿
效,各篇继出,成为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作品,通称“楚辞”。西汉刘向编辑成《楚辞》集,
东汉王逸又有所增益,分章加注成《楚辞章句》。
战国时楚辞赋家屈原、宋玉的并称。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屈宋逸步,莫之能追。”屈
原是骚体的开创者,宋玉略后于屈原,也是有名的辞赋家,对后代文学都有影响。要“
3、《九歌》
《楚辞》篇名。“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楚辞》的《九歌》是战国
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湘君》、
《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
魂》。《国殇》一篇,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
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哀伤。王逸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
忧苦毒,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
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
4、《九章》
《楚辞》篇名。屈原作。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
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篇。朱熹以为系后人辑集,“非必出于一
时之言”,今人多从之。除《橘颂》或为早年作品外,余皆反映其遭谗及放逐后的生活,
抨击腐朽贵族集团,表现出要求改革政治的进步理想。清代以来的研究者或疑《惜诵》、
《思美人》、《惜往日》、《悲回风》四篇非屈原作,但无确据。
5、《九辩》
《楚辞》篇名,战国时楚人宋玉作。叙述他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悲伤,对当时黑暗统治表示不满,描写细腻,带有悲伤色彩。王逸《楚辞章句》谓此篇为悲悯屈原而作。
1、 试述楚辞体的来源和它的主要文体特点。2、屈原生平和思想简述(选做题)。3、简述《国殇》
的思想内容及其思想意义。1、答:(1)来源:其一,楚辞的产生与楚地的民间文学。所谓楚声与楚歌有着直接的关系。楚声就是指楚地的音乐、乐调,楚歌就是指楚地的民歌。对楚辞体形成影响最大的是楚地的民间巫歌。在楚地,祭祀时用巫,他们“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从屈原的《九歌》和《招魂》中可明显看出这种楚地巫歌的影响。其二,明显地受到北方诗歌代表《诗经》的影响。比如《橘颂》、《天问》是四言诗,这主要是《诗经》的诗歌形式。其三,战国时代纵横家铺叙华彩的言词和当时记载这些繁词华句的散文作品,对屈原的楚辞也有相当的影响。(2)文体特点:楚辞,按其名称的本义来说,就是指楚地的歌辞的意思。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宋代研究楚辞的学者黄伯思曾经对楚辞这个名称进行过解释,他说:“盖屈、宋诸人,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词’。”
(《校定楚辞序》)“书楚语”,即是用楚国的方言来写的;“作楚声”,楚声就是楚地的乐调;“纪楚地”,楚辞作品记述的是楚国的地方;“名楚物”,它写到的事物如动植物、文物都是楚国的品物,所以“可谓之楚辞”。
2、答: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年),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博闻强记,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主张联齐抗秦。遭到小人的谗言,被怀王疏远。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比较接近人民生活,对黑暗现实愈益不满。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首都郢也被秦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汩罗江自杀。所作《离骚》、《九章》等篇,反复陈述他的主张,揭露反动贵族昏庸腐朽、排斥贤能的种种罪行,表现了他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念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天问》对有关自然现象、社会历史等方面的许多传统观念,提出了怀疑和质问,体现出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其书久佚,后代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刘向辑集的《楚辞》。
3、答:《国殇》是《九歌》中具有特殊风格的一篇。这首诗以激扬的感情、壮烈的战斗场面的描写,歌颂了楚国卫国将士们的英勇气概。《国殇》一开始就描写了一场残酷的战斗已经进行到十分激烈的程度:“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写出了敌方兵力强大,楚军是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进行战斗的。接着就描写了敌人的猛烈进攻和楚方战争的失利。由于敌人来势凶猛,众寡不敌,结果楚军人马伤亡残重。但是诗中写楚国的将士们却不肯后退一步,而是“援玉桴兮击鸣鼓”,视死如归,决心和敌人奋战到底,宁死也不放下武器,表现出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全诗的结尾,诗人以极大的敬意礼赞了勇武刚强、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称赞他们的魂魄即使变成鬼,也是鬼中的英雄。这是一首歌颂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的诗篇,读起来非常深沉悲壮,激人心志。而这首诗的风格也非常刚健质朴,雄浑悲壮,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首诗,从战斗的经过写到对牺牲者的哀悼和歌颂。战斗写得是非常激烈;对战斗写得越悲壮越激烈,越能衬出战士们的英雄气概。这首诗从整个内容和风格来说,与《九歌》中那些缠绵悱恻的作品完全不同,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1、1、从《诗经》到屈原楚辞作品的出现,我国诗歌表现出哪些发展变化(提高题)?答: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创造了我国诗歌史上的一个全新的时代――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屈原还创作了全新的诗歌样式,他的作品有伟大的独创性。他在当时我国南方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文学体裁――“骚体”。这一新诗体比起《诗经》来,无论在篇幅上、句法上、表现方法上,都有了许多的发展,大大地扩充了诗歌的表现力。屈原正是运用这一新的诗歌形式,驰骋他的丰富想象,倾注了他的炽热的感情,写出了《离骚》和其他一些伟大、著名的诗篇,展示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丰满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抒情形象。这一切创造在诗歌史上可以说都是空前的,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极大影响。
在艺术上,屈原继《诗经》之后,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为我国文学开辟了另一影响深远的传统,从而丰富了我国文学的艺术表现力。《诗经》和屈原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两个巍然矗立的高峰。但《诗经》更多地是以民歌的风格和现实主义手法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屈原的作品却更多地是以大胆的幻想和想象以及夸张等浪漫主义手法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屈原的楚辞作品出现以后, “风”和“骚”就成为我国古人对诗歌进行评价的两个标准。屈原作品作为我国积极浪漫主义的开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
在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上,屈原还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对我国诗歌民族艺术特色的形成作出了贡献。比兴手法确是《诗经》许多民歌的特点,也是由《诗经》最早开创的。但屈原却对它作了重要的发展。《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大都比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但屈原却作了变化和发展。首先,它开始把物与我、情与景揉和、交融起来,扩大了诗歌的境界和表现力。因此,屈原作品中的比和兴,不仅是简单的以某物来比某物,或者触物以起兴,而是更多的把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和理想结合在一起,融合为一体,使物具有象征的意味,使情具有更具体的附着和寄托。开辟了后世“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对我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
从句式上看,我国古典诗歌的句式最先成熟的是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体。随着社会生活和语言的发展而逐渐向前演进,最后就定型于五言和七言。在从四言诗演化成为五言、七言的这一过程中,屈原的楚辞和汉初的乐府诗都起到过极其重要的过渡作用。屈原创造的楚辞体诗歌一方面吸取了当时楚地的民歌俗曲的形式,而语言句式上又是创造性地吸收和融合了战国时代新兴散文语言,因而产生了这样一个楚辞体。因此,它本身虽然表现得不是很定型,但却是一次诗体的解放,是一个破旧立新、为新的诗歌形式出现创造了条件,为五、七言诗的产生铺平了道路。
2、论《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答:《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一共三百七十三句。关于 “离骚”二字的含义,历来解释很不相同。司马迁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王逸《楚辞章句》说:“离,别也;骚,愁也。”游国恩先生认为是歌曲名,与《楚辞·大招》所说的《劳商》为双声字,同实而异名,其含义相当于今语“牢骚”。《离骚》是一首表达诗人宏伟理想和炽烈爱国感情的长诗,是屈原被放逐在江南时忧国忧民之作。这首长诗表达了屈原的政治理想和对它的执着追求;痛怨怀王的昏庸,怒斥党人追名逐利、祸国殃民的行径;抒发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见谤的怨愤;表明不同流合污、为国献身的意志。全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从篇首到“岂余心之可惩”为前一部分,是诗人对已往历史的回顾。他叙述了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辅助楚王、改革政治的愿望。但是诗人这一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愿望,却因为触犯了贵族集团的利益,招来了重重的迫害和打击。楚王听信谗言,疏远放逐了他;诗人为实现理想而苦心培植的人才也变质了。但是诗人并没有被这种沉重的打击所压倒,也决不向反动势力所屈服,始终坚持理想。从“女媭之婵媛兮”到篇末为后一部分,是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诗人遭到小人的排斥后,内心苦闷徬徨,究竟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呢?女媭劝他要明哲保身,诗人陈辞重华,证明了自己态度的正确,否定了这种消极逃避的道路。追求实现理想的强烈愿望,使他上下求索。他上叩帝阍,阍者闭门不理;下求佚女,也以失败告终。这天上实际上是人间的象征,说明难以再次取得楚王的信任。接着诗人请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灵氛与巫咸均劝他去国远游。诗人感到时不待人,留在楚国也无希望,于是决心出走。正当他升腾远游之时,看见了祖国大地,最终不忍离开。诗人通过一系列虚构的境界,否定了与他爱国感情和实现理想背道而驰的各种道路,最终只能以死殉志。
3、《离骚》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
品。它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主人公的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峻洁,情感的强烈,这个形象就远远地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上。《离骚》又自始至终贯穿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当残酷的现实使理想破灭时,他更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坚决意志。这些都表明了《离骚》这首长诗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同时,《离骚》又大量地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幻想境界。如上下求索的一段描写,很好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其二,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离骚》“依诗取兴,引类譬喻”,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而又进一步发展了它。《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和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离骚》的比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如全诗用香草象征高洁便是。其次,《诗经》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离骚》则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一个的比兴表现了它的内容。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显得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其三,运用幻想情节来展示诗人的内心情感的变化与发展,从而使得长诗具有一种故事情节的成分。抒情诗一般篇幅短小,没有故事情节。《离骚》不只篇幅宏伟,而且由于前一部分是在诗人大半生历史发展的广阔背景上展开抒情,后一部分又编造了女媭规劝、陈辞重华、上下求索、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天上等一系列的幻想情节,使长使具有故事情节的成分。其四,《离骚》的句式,基本上是四句为一章,字数不等,亦多偶句,形成了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有变化的特点。《离骚》的语言也十分精练,并大量地吸收了楚国的方言,虚字也运用得十分灵活,又常以状词冠于句首,造句也很有特色。《离骚》除了诗人内心独白外,还设为主客问答,又有大段的铺张描写,绘声绘色,对后来的辞赋有很大影响。
3、《九歌》的性质如何?试以《湘夫人》、《山鬼》为例,说明《九歌》的艺术特色。3、答:
,并取古代乐歌为名。《九歌》的主要内容。《九歌》共十一篇,最后一篇《礼魂》是送神之曲,为各篇所通用,每篇各主祀一神。为了获得神的福佑,《九歌》中有的写祭祀中歌舞娱神的热闹场面,有的写人们对神的热烈礼赞,如《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就是。《九歌》又有神与神、人与神相爱的描写,如《湘君》、《湘夫人》、《山鬼》三篇。此外,《国殇》是一首对为国牺牲将士的挽歌,充满爱国主义精神。
(2)《九歌》充满着浪漫气息,想象优美而丰富,诗中所描写的各类云、日、山、川这样一些神的生活环境,它们的容貌体态,无不符合它们作为各类之神的身份特点。如《山鬼》中对山中女神“山鬼”的描写,“乘赤豹兮从文貍,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她是用赤豹驾车,文貍相(1)《九歌》是一部祭神乐歌。《九歌》本来是古代乐歌,《楚辞》中的《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祀神的乐歌基础上,为朝廷举行大规模祀典所创作的祭歌随,用辛夷为车,桂枝为旗,披香带翠,在山间的花草,那种凛然威猛而又透溢出香木芳草的洁美,正是深山女神所特有的威仪、风韵和神采。
在艺术手法上,《九歌》善于把周围景物、环境气氛、人物容貌动作的描绘和内心感情的抒写十分完美地统一起来,有一些片段长期为后人所传诵。如《湘夫人》开头四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余。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勾勒出一幅湖畔清秋的景色,让我们感受到深秋的凉意和感情上的寂寞以及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同时这为全诗写爱情的不顺利创造了悲凉的气氛,是寓情于景,从而使这几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又如《山鬼》,用深山中的雷雨交辊、猿声啾啾的夜景,来渲染山林中女神因为失恋而产生的悲愁,非常生动。
4、《九歌》中的多数诗篇大抵韵味隽永,语言精美。如《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对秋景的描绘和感受,十分单纯自然,而又优美和富于含蕴,令人有读之不尽,味之不穷的感觉。总之,《九歌》的多数篇章大抵是语言精美韵味隽永的艺术珍品。
一、关于乐府的概念。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秦。秦及西汉惠帝时均设有“乐府令”,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魏晋以后,把乐府所唱的诗也称“乐府”,于是乐府便由机构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对汉唐乐府诗的分类。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类:(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歌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
(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相和”、“鼓吹”和“杂曲”三类中。相和是美妙的民间音乐,所谓相和,是一种演唱方式,含有“丝竹更相和”和“人声相和”两种意思;鼓吹曲则是武帝时吸收的北方民族的新声,当时主要用作军乐;杂曲只是一种声调失传的杂牌曲子。
关于乐府的概念。
“乐府”有二层含义:一是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秦。秦及西汉惠帝时均设有“乐府令”,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二是诗体名。魏晋以后,把乐府所唱的诗也称“乐府”,于是乐府便由机构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歌咏缇萦救父的故事
二、文人学习模仿民歌创作的五言诗是辛延年的《羽林郎》
总之,《古诗十九首》的高度的艺术成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薤露行》描写了汉末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召四方军阀为助,以致董卓作乱京师的事。与此相关的还有《蒿里行》“建安七子”、“七子”之名的由来
“七子”这一名称出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
刘桢七人。
。王粲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文心雕龙·才略》称他为“七子之冠冕”,能诗善赋。诗以《七哀诗》最有名
1、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骏爽刚健的风格。南朝梁批评家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都反复推崇建安时期的文风。唐陈子昂也盛赞“汉魏风骨”,李白并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赞赏诗句。
2、竹林七贤
魏晋间七个文人名士的总称。《魏氏春秋》:“[嵇康]与陈留阮籍、河风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三国志·魏志·嵇康传》裴松之注引)
简述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答: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早年“好诗书”,有“济世志”,但处于魏晋易代之际,在统治阶级的残酷斗争中,不仅抱负无法实现,自身的安全也没有保障。于是转而崇尚老庄思想,对黑暗的现实采取发一种消极反抗的态度。他终日饮酒酣,遗落世事,做官只是“禄仕”而已,言谈交际更是“玄远,口不藏否人物”。
阮籍尽管在行动上佯狂放诞,但内心却十分痛苦。他把这种深藏内心的、无法渲泄的痛苦与愤懑,用隐约曲折的形式在诗歌是表达出来,这就是他的著名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咏怀诗》不是一时之作,它们真实地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复杂思想感情。诗中表现了生活在黑暗现实中的诗人的内心苦闷,以及看不见任何希望和出路的忧患。诗中还表现出尽管诗人有惧祸的思想,但对暴虐的现实政治仍表现出一种守正不阿的品格。诗中还从进步的思想出发,对曹魏统治者的日趋荒淫腐朽也朝廷了揭露。以上这些都是《咏怀诗》思想上的积极表现。此外,也有不少作品表现了诗人意志消沉、畏祸避世的消极思想。
阮籍处于政治高压之下,虽然满腹愤懑不平却不能直接说出,因此,在表现上多用比兴手法:或用自然事物象征,或用神话游仙暗示,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隐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作五言诗的诗人,且能吸收多方面的影响,创造独特的风格,在五言诗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略论曹植的诗歌的前后期的变化,他的诗歌在艺术上有何成就?答: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这种生活遭遇,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过着贵公子的生活,但却具有建立功业的伟大抱负。他一生追求的是 “勠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这业,流金石之功”。当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时,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灭“违命之蜀”,东灭“不臣之吴”,“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便是表现这种雄心壮志。前期的代表作是《白马篇》,这首诗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
曹植的后期备受迫害和压抑,他的后期诗歌也主要是反映这种处境和心情。作于黄初四年的《赠白马王彪》是诗人后期的一篇重要作品。当时诗人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去京师朝会,任城王到京后不明不白地死去,诗人与白马王返回封地时,又为有司所阻,不能同行,于是诗人“愤而成篇”,写下了这首赠诗。全诗共七章,表现了复杂的感情。诗中痛斥了迫使他们分行的有司,表达了对任城王暴亡的哀悼,吐露了诗人在岌岌可危的处境中惴惴不安的心境。此诗虽然只是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客观上却深刻地暴露了统治内部萁豆相煎的残酷,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在艺术上,诗人通过章章蝉联的轳辘体的形式,一步步地将复杂的感情抒发出来,极有层次。此外,诗人往往通过叙事、写景来抒写内心悲愤的感情,使得感情的表达显得沈著浓厚,而不是一味地渲泻。
钟嵘《诗品》评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很能概括曹植的艺术风格。曹植一生热中功名,追求理想,在遭遇挫折后,也壮志不衰,更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面。在建安诗人中,曹植是最讲究艺术表现的。他的诗歌虽然脱胎于汉乐府,但同时吸收了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并努力于在艺术上加以创造和发展。建安诗歌从乐府诗出来逐渐文人化,到了曹植手中、里就具有明显的文人诗的面目。如《美女篇》模仿汉乐府,但描写的细致和词藻的华丽,与《陌上桑》迥异其趣,正表现了这种倾向。曹植的这种努力造成了他的“词采华茂”的一面。他的诗善用比喻,讲究对偶、炼字和声色,曹植这方面的成就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但也开了雕琢词藻的风气。 《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长于抒情。其抒情方法往往是用事物来烘托,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二者密切结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篇三:考试常用诗句
考试常用诗句
1.礼上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3.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商张,贤士无名(屈原《卜居》)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率》)5.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伐木》)6.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7.国无人莫我知兮。(屈原《离骚》)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易水歌》)9.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项羽《垓下歌》)10.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11.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刘彻《秋风辞》)12.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赵壹《疾邪诗二首(其一)》)13.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1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15.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行行重行行》)16.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无名氏《无题》)
1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18.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19.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吴孙皓《初童谣》)2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其一)2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2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其一)23.刑天舞干成,猛志故常在。(陶潜《读山海经》)2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茗耶溪》)2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26.朝闻道,夕死可矣。2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28.余霞散尽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29.勿言一樽酒,明履阎爻帧#ㄉ蛟肌侗鸱栋渤伞罚?/FONT&30.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刘琨《重赠卢谌》)
31.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南朝民歌《子夜歌》)32.天苍苍,夜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33.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34.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歌》)3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蔷》)3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7.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唐〃王勃 《腾王阁序》)38.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39.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40.不知细叶谁裁去,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4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鬃毛摧。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4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43.唴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44.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宋之问《灵隐寺》)4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4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 《黄鹤蒌》)4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岭《出塞》)48.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4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隹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5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5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5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55.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56.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其一)57.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58.清
水出芙蓉,天然似雕饰。(李白)59.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60.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来独酌》)6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6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水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63.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64.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李白《嘲鲁儒》)6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6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李白《将进酒》)6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68.宣文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上李邕》)6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懂大》)7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71.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金昌绪《春怨》)72.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杜甫《望岳》)73.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其六)7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王百字》)75.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杜甫《贫交行》)7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7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7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兄弟》)
79.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80.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五)81.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杜甫《诸将五首》选一)82.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8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白二十韵》)84.别裁为体亲风雅,转盖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句》其六)85.为人性辟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86.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8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8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89.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90.酒渍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其
9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9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车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雄《寒食》)9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9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95.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韦应物《寄李儋元锡》)96.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9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9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9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10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10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102.美人首饰候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刘禹锡《浪淘沙》其六)10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其八)104.朱淮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105.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
锡《杨柳枝词》)106.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107.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并引》)10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109.犹抱琵琶半遮面,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薄,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琵琶行》)11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111.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
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11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其三)11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其四)11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其一)11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其二)116.二句三年得,一呤双泪流。(贾岛《题诗后》)117.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118.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不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119.候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崔郊《赠去婢》)120.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121.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122.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123.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12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村牧《山行》)12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126.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12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128.平生不解藏人 ,到处逢人说项斯。(杨敬之《赠项斯》)12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13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13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 寄北》)132.天意怜幽草,人间垂晚情。(李商隐《晚情》)13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134.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135.固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李涉《登山》)136.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李频《渡汉江》)137.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起开。(黄巢《赠菊花》)138.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139.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林宽《歌风台》)140.蓬莱有路教人到,亦应年年税紫芝。(陆龟 《新沙》)14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142.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感事》)143.心似千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144.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45.孤村到春晓犹灯光,知有人家夜读书。(晃外之)146.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147.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名氏《杂诗》)148.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已《谒金门》)149.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煌《乌夜啼》)150.车如流水马如龙。(李煌《望江南》)151.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煌《乌夜啼》)15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煌《虞美人》)15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梅花》)154.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潘阆《酒泉子》)155.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苏麟《有志》)156.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15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158.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159.绿杨烟外晚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160.今年花胜去年红,料得明年花更好。(欧阳修《浪淘沙》)161.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162.可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飞长。(欧阳修)16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16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柳永)165.墙角数支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166.重
湖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167.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168.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王安石《商鞅》)169.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处。(王安石《登飞来峰》)170.春风又绿江南崖,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171.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王安石《读史》)172.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王安石《韩子》)173.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王安石《孤桐》)17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17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17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淳秀才失解西归》)17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7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壮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17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水调歌头》)180.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181.感君生日遥称寿,祝我余年老不枯。(苏轼)182.枝头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18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184.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185.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奉观《鹊桥仙》)186.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187.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188.梧桐叶山之更雨,叶叶声声还别离。(周紫云《鹧鹘天》)189.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19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绝句》)191.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19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193.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风销。(刘子翠《汴京纪事一首》)19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19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杨万里《 小池 》)19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97.律回岁晚水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张械《立春偶成》)198.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南宋民歌《月子弯弯照九州》)199.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水浒《赤日炎炎似火烧》)20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20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202.小楼一夜所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203.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20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泳梅》)205.位卑不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怀》)206.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陆游《示子》)207.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208.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20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秒熹《观书有感》)21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涧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211.众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 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玉案.元夕》)212.千古兴之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1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1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21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
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21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217.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谢枋得《庆全庵桃花》)2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219.时穷节乃见,
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220.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221.镜里朱颜都尽变,只有丹心难灭。 (文天祥《酹江月》)22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223.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眦穿胸不汝忘。(宇文虚中《在金日作》之二)224.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二十一)225.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谆。(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226.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白朴《喜春来》题情)
227.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关汉卿《滚秀球》)(元曲)228.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黄钟煞》)(元曲)229.愁与西
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愁。(史达祖《临江仙》)230.片片蝶叶轻,点点猩红小。
(文克庄《卜算子》)231.睨柱吞蠃,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邓剡《酹江月》驿中惜别)23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天净沙》)233.天低吴楚,眼空无物。(萨都刺《念奴娇.登石头城》)234.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235.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梅之焕《题李太白墓》)236.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咏石灰》)237.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238.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语短长。(于谦《入京》)239.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240.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文嘉《今日歌》)241.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242.丈夫不作寻常死,纵死常山舌不磨。(张家玉《自举师不克,与二三同志怏怏不平赋比》)243.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汤显祖《皂罗袍》)244.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沈明臣《凯歌》)245.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孙承宗《渔家》)246.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明代民歌《京师人为严嵩语》)247.只钓当朝君与相,何尝意在水中鱼。(封神演义《潘溪歌》)248.才自清明志自高,生
于末世运偏消。(《红楼梦.贾探春判词》)249.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红楼梦.临江仙(柳絮) 》)250.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红楼梦.螃蟹咏》)251.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红楼梦.聪明案》)252.子系山中狼,得志便猖狂。(《红楼梦.贾迎春判词》)253.万里长城横缟带,六街灯火已阑珊。(全德叔《望江南》)254.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高明《琵琶行》)25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256.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袁枚《遣兴》其五)257.江山代有才有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绝句》)258.矮人看戏何所见,都是随人说短长。(赵翼《论诗绝句》)259.日暮平原风过处,禾花香杂豆花香。(玟治《安宁道中即事》)260.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阮无《吴兴杂诗》)26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已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262.新薄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栋梁。(龚自珍《已亥杂诗》)26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已亥杂诗》)264.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
(石达开《赠梁任文同年》)265.寸寸山河寸寸金,瓜离分裂力谁任。(黄遵宪《人川题壁》)266.英雄一入狱,天篇四:诗歌鉴赏试题
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答案规范格式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这一考纲规定的考点决定了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范围和答题指向。尽管每道试题的答案千差万别,但并不意味着答题时毫无规律可循。答案的准确性主要决定于考生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决定于考生阅读和鉴赏的经验。而作为考试的诗歌鉴赏最终要形诸文字,这就存在一个清晰准确严谨表达的问题。本文以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答案(受篇幅限制,试题简化,题料不录)为例,简说答案规范格式。考试时参照规范格式答题,可以避免下笔千言而答案却不能到位的情况。
一、诗歌形象鉴赏类试题
这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诗歌画面内容和诗歌意境营造。意象、意境是题目拟制的基础,情景关系是题目拟制的核心。分析意境必须扣住两个基本方面:客观环境和主观情感。
【典范答案】w.w.w.k.s.5.u.c.o.m
1.尾联写出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全国卷Ⅱ)
试题要求回答王维《新晴野望》尾联“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答案紧扣“无闲人”“倾家”,结合诗作准确回答了描写的“图景”。
2.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上海卷)
试题要求“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画线句指苏轼《阮郎归·初夏》下片“琼珠碎却圆”句。试题要求“鉴赏”苏词下片营造的意境。答案展开想象,再现该句描绘的画面,析出了画面中渗透的人物的内在情愫。
【规范格式】
①运用……等意象,②描绘了……的画面,③营造了……的氛围,④表达了……的感情。⑤其他。
这一格式中,不一定所有内容都写到,应针对问点组织答案。但关键是“情景”二字,即②④两项。在形象类试题答案中,“情景关系”往往是无从回避的。是定点观察还是移步换景?是静止景象还是运动景象?是虚幻景物还是实在景物?是远
看之景还是近视之景?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是借景抒情还是借典抒情?是托物抒情还是托物言志?是乐景衬哀还是哀景衬乐?这些问题往往常见,应据题目要求回答。答题忌语:“意象丰富”“画面优美”“意境深远”等。
【相关术语】
环境特点:明媚、萧瑟、寂静、清冷、清幽、灿烂、悲凉、凄清、廖廓、辽阔等。
情感特点:喜悦、激动、哀伤、忧愁、悲苦、孤寂、消极、旷达、洒脱、悲愤等。
【答案示例】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结合诗中意象,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参考答案:前两句描绘了诗人向渔人问讯的情景。“渔船”“桃花”“流水”“溪等意象,令人联想到“桃花源”,表达了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心情。
二、诗歌语言鉴赏类试题
这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三种:探究诗眼词眼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内蕴,分析语言风格的特点。试题一般关涉到下列几个因素:事物情状的反映、作者情感的表达、修辞手法的运用、结构作用的分析。
【典范答案】
1.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耀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全国卷Ⅱ)
题目要求析出王维《新晴野望》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中“最精
炼传神”的两个字。答案析出了“诗眼”形容词“明”和“出”,并结合诗句描述了诗人营造的情境。
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诗人孤傲寥
落的情怀。(福建卷)
试题要求简要分析“天地寂寥山雨歇”(谢枋得《武夷山中》)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答案了该句描写的具体景象,并展开联想,阐明了诗作表达的情怀。
3.刘诗……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温婉悲凉,凸显婉约
词的正宗风韵。赵曲……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浙江卷)
题目要求“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语言特色。”“这三篇作品”指刘禹锡,《乌衣巷》、吴激《人月圆》、赵善庆《山坡羊·燕子》。答案用相关术语“含蓄深沉”
“温婉悲凉”“明快直露”,准确地回答了问题。 【规范格式】
①采用……修辞手法,②描绘了……情状,③表达了作者……思想情感,④
在结构上起……作用。⑤语言具有……特点。⑥其他。
语言类试题涉及修辞手法,本文将其归入表现手法一类(见下)。这类试题 要针对问点作答,同样不必面面俱到。例l是对词的鉴赏,例2是对句的鉴赏,例3是对全篇语言风格的鉴赏。答案须要言不烦,切忌空洞。答题忌语;“语言优
美~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承上启下”等。
【相关术语】
作品语言风格:清新、华丽、通俗、幽默、活泼、庄重、简约、凝练、含蓄、明快等。
作者主体风格:朴素自然(陶渊明)、清飘俊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朦胧隐晦(李商隐)、清健俊爽(杜牧)、通俗易懂(柳永)、乐观放旷(苏轼)、缠绵悱恻
(李清照)、慷慨激昂(辛弃疾)、深沉悲凉(陆游)等。
【答案示例】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眼是“闲”。全诗描绘了山村静幽而又繁忙的农家景象。即令在
雨天,妇姑也相约“浴蚕”,可以推想丁壮更是早到田间去劳作了。此时唯有“中庭栀子花”悠闲地开着。这种“闲”正反衬农家之忙。一个“闲”字。成为表现雨后农家山村忙碌景象最有力的一个词。
三、诗歌表达技巧鉴赏类试题
这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为修辞手法,一为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有几个相同或相近的概念: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方式、表达技巧、艺术特色等。这些概念往往是从整首诗的角度考虑提出鉴赏要求的。
【典范答案】
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湖北卷)
两首诗指吴融《华清宫》和李约《过华清宫》。题目要求指出两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答案辨析两诗表现方法的相同处在运用对比,并分析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应用(此题需要分析横、纵两种对比方式),描述运用这种方法表现的不同情境。
2.主要运用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安徽卷)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这首词指陈维崧《醉落魄·咏鹰》。答案的核心词是“衬托”,然后具体回答以何物衬托何物。
【规范格式】
①运用了……手法,②具体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③表达了……情感,④产生了……效果,⑤其他。
回答这一类试题,首先要明确用一个术语来说明是何种表现手法,然后要结合诗句内容对这种表现手法进行具体分析,有时还需要说明这种手法的使用效果,或者说明在表达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当然也必须针对问点回答。
【相关术语】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对比、设问、借代、用典、通感、叠词等。要注意把握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例如,比喻的作用在使事物形
表达技巧:烘托、渲染、铺垫、铺陈、对比、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要注意把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分析。例如烘托,要具体回答以何物衬托何物。
【答案示例】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显著特点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兰溪棹歌》的主要特点是动静交错。凉月、柳湾、山色、溪水,构成一幅富有生趣的静态画。末句“半夜鲤鱼来上滩”与前三句渲染的静态相映照。前三句写静景,末句写动景,一个“上”字,静中见动,愈见兰溪之静。
四、诗歌观点评价类试题
这类试题的考察方式主要有两种。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列举诗歌作者的观点并作出评价。
【典范答案】1.“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安徽卷)
试题要求结合陈维崧《醉落魄·咏鹰》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用“猛气犹存”“老当益壮”“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等词语,结合诗句作了准确回答。
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蟾诗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庄诗则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江西卷)
高蟾《金陵晚望》:“一片伤心画不成”。韦庄《金陵图》:“谁谓伤心画不成”。试题要求“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具体分析诗人在诗歌文本中阐明的观点,
依据诗歌意象说明两种观点形成的缘由,说明观点表面上的不一致和实质上的
【规范格式】
①说明情感或观点的总体特征,②具体分析这种情感或观点在诗歌中的体现,③其他。
【相关术语】
思想情感:建功立业、息影林泉、壮志难酬、志得意满、悲苦孤寂、旷达洒脱、羁旅之愁、思乡之苦、爱国之思、亡国之悲等
【答案示例】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反东坡洗儿诗 钱谦益
坡公养子怕聪明,我为痴呆误一生。 还愿生儿狷且巧,钻天蓦地到公卿。
阅读北宋苏轼《洗儿》和清初钱谦益《反东坡洗儿诗》,试析二诗观点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两诗立意不同:苏轼《洗儿》侧面表现自己遭遇的政治上的多灾多难。钱氏翻案之作旨在揭露明末官场阿谀奉承曲线求官的风习。两诗皆用调侃幽默之语,使读者在审美中获得新奇的心理满足。
赏析诗歌,一般从意象入手,深入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这是一个合理的流程。从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看,鉴赏“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是命题的两个基本点,扣住这两点答题也就成为成功抢分的关键。组织诗歌答案,应当记住四句话:扣住一个点,抓住两个字,记住三句话,坚持四步走。一个“点”指“问点”,弄清题目的要求是什么;“两个字”指“情、景”,情景关系是诗歌创作的主要因素;“三句话”指“写了什么,如何写的,有何作用”;“四步走”指默读全诗感受形
象,理解意境感悟诗情,针对问点组织语言,揣摩文字誊清答案。在文字表述方面,一般按照由总到分的形式来组织文字。那种不作深思随手答题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17. 浙江卷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
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⑦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乌衣巷》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
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记得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现在,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经荒凉冷落了吗!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灸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飞燕形象的设计,好像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金)吴激 赏析:
吴激(),字彦高。原为宋臣,靖康末使金。北宋亡后,他仕金为翰林侍制。一日,他与友人会宴,偶遇沦为歌妓的原北宋宫姬,遂触景伤情,写下此词。此词高明之处,在于采拮前人词语,与自己创作浑然一体,天衣无缝,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此词在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吴激,北宋末年著名的才子,当时与宇文虚中齐名。后北宋灭亡前后,吴激等人以宋臣留仕于金。但其时吴激等人心念大宋,因此虽化子金,而内心却是矛盾而痛苦的。
这首人月圆的词,有一个故事。据刘邦记载;一次宇文虚中与吴激等在张侍御家饮酒会宴,座中发现一位佐酒歌妓原是大宋宗室之后,如今却也流落异乡,沦为歌妓。坐中诸公感慨万千,遂皆作乐章一首。其中宇文虚中首作《念奴娇》,次及吴激,乃作这首《人月圆》。
全篇化作唐人诗句典故,使全词意境深远。全篇引用三个典故:其一是“犹唱后庭花”化用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以小诗意,发今人伤怀之感。“南朝”借指被灭亡的北宋。“后庭花”则意指宋皇宫中传唱的旧时乐曲。其二是“旧时王谢”化用刘禹锡《乌衣苍》诗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堂百姓家。”“王谢”都是南朝有身份有地位的士族名家。“一句“飞向谁家”使人感慨世事的变迁,王朝的更替,覆巢之下,燕子何存,因此只能发出“飞向谁家”的感慨。其三是“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白居易贬居浔阳江头遇琵琶女所感:“同是天涯论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借意抒怀,抒发自己和眼前的歌姬不正如同白居易之与琵琶女的境况相似吗?吴词则巧妙地引用前人词句典故,使之浑然一体,又使其借故出新,另有深意。
[中吕]山坡羊
燕子(元)赵善庆
赏析:本曲突出了燕子的形象。“燕子”成为全曲的中心形象,曲中大半篇幅刻画燕子。首二句写燕子的来去。燕子有“社燕”的封号,人们说它“来时春社,去时秋社”。下一句“年年来去搬寒热”,想象新鲜奇特。燕子趋热避寒被说成是在搬运寒热,着一“搬”字,燕子带上了人情味,诗人并非吟咏燕子,而在于说明:这年复一年的搬运之中,时光流逝了,朝代更替了,盛的衰了,衰的盛了,而燕子
却依然如故。它们“语喃喃,忙劫劫”,它们在私语什么,在春风中飞来飞去做什么呢?原来它们在找寻它们曾经筑过巢的王谢家的画堂。结尾二句,直抒胸臆。将“兴”“亡”对比,抒发感慨更为有力。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之感。(2分)
[答案](1)燕子
[解析][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三篇作品都借燕子来传达作者的兴亡盛衰之感。]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答案](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解析][①刘诗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②吴词笔姿盘旋空灵,全篇化作唐人诗句典故,使全词意境深远。全篇引用三个典故:其一是“犹唱后庭花”化用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以小诗意,发今人伤怀之感。“南朝”借指被灭亡的北宋。“后庭花”则意指宋皇宫中传唱的旧时乐曲。其二是“旧时王谢”化用刘禹锡《乌衣苍》诗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堂百姓家。”“王谢”都是南朝有身份有地位的士族名家。“一句”飞向谁家“使人感慨世事的变迁,王朝的更替,覆巢之下,燕子何存,因此只能发出”飞向谁家“的感慨。其三是”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白居易贬居浔阳江头遇琵琶女所感:”同是天涯论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借意抒怀,抒发自己和眼前的歌姬不正如同白居易之与琵琶女的境况相似吗?③赵曲在寓意上与刘诗相比并无新的开掘,依然是盛衰兴亡。赵曲对燕子的刻画,特别是用“寻”字将寓意表达得篇五:2014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详细解答)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古诗文阅读题汇编
(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
【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诗歌赏析】
“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③
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燕双人独。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
一个警句。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新课标卷II)(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
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解析】解答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比如,对抒情诗,有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理于物等。其他还有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等。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案】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
韦诗的 “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
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到,虽然题目只是问的两个“灯前”所表达的不同意思,答题时
必须紧扣这个基调。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
23.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观。(1分)
2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
【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xī):醋。
21.答案:猿声
解析:两首诗放在一起考查时,往往要找共同的意象。
22.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诗 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然”,愁在人心。
解析:这是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用景写情,使用典故,抒情、说理都是表现手法,阅读时注意比较。
23.答案:择友
解析:这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观点,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如何交朋友,说的是孔子的“择友观”。
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
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
解析:考查对孔子思想的领会和分析,以理解分析为主。答题时要紧扣材料,挖掘孔子评论的用意所在。
(重庆卷)12.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答案】(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王謝堂前”,即王导和谢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后东晋王谢再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与“花落”“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虚写。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
【答案】(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携归画栋修花口”即修补房梁上斑驳的花朵,“落花”表明是春末。前四句写燕子惜花故衔花,实则寄托了作者惜花伤春之情。后四句通过写“乌衣巷”的衰落,“王谢”家族的没落以此抒发痛惜衰败之感。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南宋]马子严
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②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①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情感进行分析,是这道题的答题方向,然而题干还指明了分析的切入口,那就是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因此,考生解答这道题,首先必须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
【示例】“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因此,考生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
【示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北京卷)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1】 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水田园诗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