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学院警告是不是行政处罚政法委

当前位置: &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直接领导的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自治区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广西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和广西行政学院属&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建制。学校主要培训对象是正厅级、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理论干部和乡镇党委书记。学校同时面向社会承接国内外有关政府、政党、企业和社会团体委托的培训项目。
  根据工作需要,现面向全区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全额拨款)公开选调业务骨干2人,具体事项公告如下:
  一、选调岗位
岗&位&条&件
区情调研室
(宣传处、人口研究所)
区情调研室(宣传处)岗位:
1.哲学、党史党建、经济学、政治学专业;
2.具有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科研能力和沟通能力;
3.有党政部门工作经历者优先。
人口研究所岗位:
1.人口学或经济学、社会学、数学、统计学专业;
2.有2年以上科研工作经验者优先。一般要求在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或撰写的研究报告获领导肯定性批示,或参与过已出版菱的撰写,或完成过高质量的硕士或博士论文;
3.定量分析或统计分析基础好。
  二、选调基本资格及条件
  (一)基本资格及条件
  1.在编在职人员,具有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任职资历及任职资格条件;
  2.中共正式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好;
  3.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
  4.近3年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等次;
  5.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
  6.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7.年龄在35周岁以下(日及以后出生)。
  (二)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应选
  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2.正在接受立案审查的人员;
  3.在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招聘过程中被录用(聘用)主管部门认定有考试作弊行为的人员;
  4.被辞退未满5年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5.法律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的人员。
  三、报名时间及资格审查
  (一)报名时间:日-11月30日,逾期不再受理;
  (二)资格审查:主要审查报名对象是否符合选调资格条件。
  四、报名办法
  网上报名。请登录广西人才网、广西人事考试网或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网站,下载并如实、正确填写《中共广西区委党校 广西行政学院面向全区公开选调业务骨干报名表》,填写完毕后将表格及身份证复印件、学历学位证书、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发至gxdxgkzp@。邮件须附彩色全身照片,并在邮件主题及附件注明&选调岗位+姓名&,如&人口研究所+张三&。我校(院)在收到报名材料后,将回复邮件确认报名成功。如应选人员在报名后7个工作日内仍未收到回复邮件,须联系我校(院)组织人事处进行咨询。
  五、面谈、体检、考察
  (一)面谈
  面谈工作由我校(院)组织相关人员具体负责实施,主要考察应选人员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及适应选调岗位工作的能力情况。贯彻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面谈后按照1:1比例安排符合岗位工作条件的人选进行体检、考察,如无合适人选,岗位可以空缺。
  面谈时应选人员需提供本人身份证、学历证书、职称证书等证书、资料的原件进行资格复审。
  (二)体检
  体检参照人事部、卫生部《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由我校(院)统一安排在指定的医院进行和出具体检是否合格的结论,体检所产生的一切费用由应选者本人承担。不按时参加体检的应选人员视为自动放弃。
  (三)考察
  对体检合格者确定为考察对象。考察参照《关于做好公务员录用考察工作的通知》(国公局发〔2013〕2号),由我校(院)组成考察组,考察组由2名以上工作人员组成。考察组要对各方面的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准确把握被考察对象的情况,确保考察结果全面、真实、准确。考察结束后,写出书面考察意见。经考察不宜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不予聘用。
  六、待遇
  体检、考察合格后,办理调动入编手续,并享受相应职务待遇。
  联 系 人:介老师&覃老师
  联系电话:& 5576138
  传&&& 真:& 5576238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广西行政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中国政法大学_百度百科
中国政法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简称法大,诞生于1952年,位于的首都,是直属的一所以为特色和优势,、、、、、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系国家“”、“”项目重点建设,列入首批“”、“”、“”。被誉为“政法人才的摇篮”。[1]
前身是院系调整时期由法律系、政治学系,政治学系,法律系、政治学系和社会学系等系科合并组建的。1960年被确立为全国重点高校。1965年,由直接领导。期间因故被撤销。1979年复办并面向全国恢复招生。1983年,在中央的直接推动下,更名为“中国政法大学”。[2]
截至2015年9月,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5833人,其中本科生8727人,研究生6110人,留学生996人;教师951人,其中教学科研岗位教师864人,辅导员87人;教学科研岗位教师中教授296人,博士生导师192人、硕士生导师806人,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比例达89.58%。[1]
中国政法大学历史沿革
中国政法大学建国初期
1952年,刚刚迈入法制建设和政权建设轨道的新中国迫切需要大量新型高级政法人才,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新型高等法学教育向着体系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和全国高等学校时期诞生的、等一批高校一样,已有48年历史的法律系和政治系,法律系、政治系和辅仁大学社会学系合并组建后诞生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最初的校舍则坐落在“”和“”的发源地——。
日,同志亲笔题写了“北京政法学院”校名,总理签发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令,任命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为学院院长。11月24日,北京政法学院成立典礼在礼堂举行。以、、、、、、、、、黄觉非、、、徐敦璋、汪瑄、阴法鲁、杜汝楫、朱奇武、程筱鹤、余叔通、张国华为代表的一大批学术名家大师汇集学校执掌教鞭,以其非凡的智识为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铸就了北京政法
学院起步期的辉煌。学校因此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1953年12月,地处北京西郊的41号院(即现今的北京西土城路25号)建成,师生员工陆续由沙滩红楼迁往学院路新校址。在艰苦的办学条件下,全院师生本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一边工作学习、一边劳动建校。经过数年的努力,校园建设有了长足进展,建成了小滇池、假山和果树林等景观,并以其合理的布局、幽雅的环境在当时的高校中享誉一时。
1954年,学院由成立时的受高教部和华北行政委员会的双重领导改为由领导。1956年秋,出现了学院历史上首次用房紧张的状况,在校舍未扩建的情况下,校领导和干部带头腾房子,为此,《》在显要位置以《北京政法学院用房问题解决得好》为题进行了报道,并配发了题为《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的社论。
全国重点大学
1960年,北京政法学院被国务院列为64所之一。1965年,学院改由领导。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9年秋,在校各届学生先后离校。1972年4月,中央宣布撤销北京政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改革开放
邓小平同志为学校题写的校名
1979年,第五届一次会议之后,国家的立法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刑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制建设的快速推进也带动了法学教育的发展,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推动法制建设进程迫在眉睫。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局面的需要,加强建设,学校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日,中央正式宣布复办北京政法学院。1979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任命为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同年秋,北京政法学院面向全国恢复招生。[3]
日,复办后的学院举行了第一次开学典礼。院长江华同志莅临典礼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1980年,同志提议创办一所“中国政法大学”,并得到了同志的大力支持。
1981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向中央提交《关于迅速筹建中国政法大学、恢复公安学院和迁建中央政法干部学校的请示报告》,提出以现有的某所重点大学为基础,调进一批优秀教师,另选校址,建设“中国政法大学”,并将其列为“”。自此,积极进行筹备,准备成立“中国政法大学”。
乔石、雷洁琼、刘复之等同志为新校址奠基
1982年,同志提议将筹办“中国政法大学”作为重要议题讨论,在关于加强政法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指出,“要抓紧筹办中国政法大学,把它办成我国政法教育的中心”。9月,工作组抵达北京政法学院开展调研,经过两个月的专题调研,司法部工作组离开学校,向中央汇报考察情况。中央认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的条件基本成熟,同意以北京政法学院为基础建立“中国政法大学”。
1983年,在、国家计委、市委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筹备工作初具规模。2月,中央正式任命司法部部长兼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4月,批转了司法部、教育部《关于同意“中国政法大学”成立的正式报告》。
日,中国政法大学成立大会在大礼堂隆重举行,书记、胡启立,院长郑天翔,检察长,部长蒋南翔等中央领导同志以及张友渔、、、陈守一、王铁崖等著名法学家出席了大会。中央对中国政法大学的定位是:要成为全国政法教育的中心,总结中国法制建设经验并使之理论化、系统化,建立完整的中国法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忠于法律、执法如山、刚直不阿的职业道德和革命情操。北京政法学院由此成为历史。
巍巍军都山下
中国政法大学成立后,为适应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之需,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学院路41号院已难于适应办学需要。为适应发展的需要,中央决定为学校选址建设新校区并将建设工程列入“”。经过比较,校址定在北京昌平(今北京府学路27号),这里背依巍巍军都山,距美丽的仅数箭之遥。1985年冬,昌平新校区正式破土动工。
日,新校区奠基仪式隆重举行。常委会委员长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检察长刘复之、部长兼校长邹瑜参加了奠基仪式。同志欣然挥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91年夏,投资1.2亿经过5年艰苦施工的昌平新校区终告竣工。同年秋,办学主体及工作重点从学院路校区转移到昌平校区。
中国政法大学新世纪
20世纪末,为加快建设一批在世界有竞争力的高等学府和改革原有的高等教育模式,中央决定开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将一批重点大学和行业领军大学划归国家直属序列,不适合管理大学的部门不再直属高校,大批次高校由原中央部属变为管辖。
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
2000年1月,中国政法大学顺利通过评审考核由整建制划归行列,这一调整为学校突破行业办学,进入中国高等教育主流,实现由法科大校向法科强校的转变、由单科性大学向多科性大学的转变,提供了极好的契机。与此同时,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法学为主干和尖端,兼有文、史、哲、经、管、教的优势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由此揭开第三次创业的序幕。
2001年9月,以著名法学家任校长、任书记的新一届校领导班子成立。
日,常委赴中国政法大学开展专题调研,对重大社会问题寻求学校师生的法律支持。
2002年5月,建校50周年庆典在隆重举行,江泽民和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分别为学校题词祝贺。中央各,国内外高校代表,校友、师生代表同志出席大会。[4-5]
日,建校55周年庆典在昌平校区举办。学校在法学领域始终在全国占据权威地位的同时,法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后培育的新学科均在全国取得领先水平,非法学学科均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成立55周年标志着中国政法大学由过去的行业性办学改变为按高等教育的主流标准办学,实现了由单科性向多科性高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由行业性向开放性的历史性转变。[6]
日,国务院总理和国务委员一行莅临学校与学生共度。在与学生座谈时,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政法大学是全国最高的培养法律人才的学府,承担着重大的任务。总理强调,国家要将中国政法大学建设成三个中心,即培养法律人才的教育中心、重大社会问题的法律研究中心和国家立法咨询与决策中心。[7]
李克强同志莅临中国政法大学出席庆典
日,常委在中国政法大学会见了来华访问的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在昌平校区大礼堂,李克强同志和巴罗佐主席为揭牌,中欧法学院是中国政府和欧盟之间重要的政府性质合作项目,中国政法大学经过多番努力最终从国内高校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接下这个重要项目。随着该项目的实施,学校培养国际型法律人才的格局、规模已经初步形成。[8]
2009年2月,新中国首位学博士黄进从北上赴任第九任校长。
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组成的“”方阵簇拥着第一部《》昂首阔步、意气风发经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建设世界一流法科强校
日,在昌平校区大礼堂召开,中央主席周铁农,院长王胜俊,检察长等中央领导同志莅临学校并出席大会。校长黄进教授,毕业生代表、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于世平,校长和教师代表等先后致辞。[9]
2012年8月,中国政法大学“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基地”、“涉外法律人才基地”、“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基地”入选国家首批。[10]
2013年3月,学校牵头的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国家认定,中国政法大学由此进入国家首批“”建设序列。
中国政法大学办学条件
中国政法大学院系设置
截止2015年1月,中国政法大学共有18个教学单位,其中13个为专业学院。[11]
科学技术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国际教育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学科建设
中国政法大学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政治学为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学校共拥有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心理学、、、中国史、、公共管理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国家级重点学科 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全覆盖)法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共设有、侦查学、、、、、、、、、、、、、、、、、19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1]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 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政法大学师资力量
截止2015年9月,学校有教师951人,其中教学科研岗位教师864人,辅导员87人;教学科研岗位教师中教授296人,博士生导师192人、硕士生导师806人,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比例达89.58%。[1]
中国政法大学拥有江平[13]
、陈光中、张晋藩[14]
、应松年等一批久富盛名的法学大家、数十位在国内外[15]
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中青年法学家、大批学术骨干和青年才俊[16]
。其中,中国法学会副会长1人,法学二级学会会长8人,副会长20人,全国性法学学术团体中理事以上115人,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7人[17]
,由他们组成了法律史、诉讼法、法治政府、中德法比较、中美法比较等15个学术创新团队。[18]
终身教授  李德顺[19]
中国政法大学教学建设
中国政法大学拥有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法商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法制史与西方政治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以及法学实践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0]
国家精品课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中国社会学
中国法制史学
西方政治思想史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在校授课
的办学实践中,中国政法大学形成了“道器一体、专能两翼”的教学理念,并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先后与全国各大、、[21-22]
、部门以及和大型、著名都建立了固定合作关系[24]
和学生实习基地。
中国政法大学构建的学生成长及在全国相关机构形成极大覆盖率的培育机制已经使得该校成为中国法治建设最大的杰出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25]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合作
截至2015年1月,学校先后与国外173所知名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固定合作关系[26]
。先后成为“”签约院校和“伊拉斯谟ECWLOT14项目”合伙大学[27-28]
,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项目”资格,加入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等国际合作项目。先后同班戈大学、罗马尼亚[29]
、西印度大学凯夫希尔校区共建[30]
。中国政法大学独具特色的、中美法学院以及中德法学院已成为中国与英美法系国家、大陆法系国家交流的三大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先生率团访问学校
管道。[31-33]
中国政法大学相关排名
在年权威出炉的中国政法类大学排行榜中,中国政法大学排名第1。[34-35]
在2013年中国大学50强榜单中,中国政法大学全国排名第40。[36]
中国政法大学学术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果
自建校以来,中国政法大学与及其常务委员会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从1954年第一部《》的起草,到《》的颁布,再到《》、《》的论证、研讨,直至最终通过,国家每一部重要法律的诞生和实施,几乎全都存在中国政法大学的身影。[37]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致学校的亲笔信
仅从1978年复办至2000年,该校就有1000余人次参加了国家主要立法的论证和起草工作。教授任“1954年宪法”起草顾问委员会主席,并率领学校宪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的多位学者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工作;教授担任中国民法典起草立法专家小组组长;教授担任刑事诉讼法修改专家小组组长;教授担任婚姻法修改专家小组组长,学校在共和国重要法律起草和修改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仅2006年一年,学校就受、、常委会办公厅、等机构的委托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法》、《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多项法律草案的修改建议稿。[39-40]
中国政法大学学术贡献
在法律思想与法治理念方面,从二十世纪五
中国政法大学生组成的“依法治国”方阵
十年代“法律平等”的讨论,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关于“人治与法治”的争论及“法的本质”的再认识,再到“法治国家”的构成理论、“人权理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的判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港、澳、台地区司法制度研究[41]
,这些重大的理论问题,法大学人总是扮演着理论策源地和推动力的角色。[42]
国家法治建设放眼于世界法治建设的有益经验,需要建立有比较眼光和能力的科学研究平台,中国政法大学率先开展德国法、美国法、欧盟法、日本法、韩国法的学术研究,开启了中国国别法学和比较法学研究的先河,不仅培养了在一批相关领域和相关国家享有盛誉的学者,而且推出了对国家进行跨国法治借鉴产生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43-44]
中国政法大学在价值哲学、人民币汇率研究、近代思想史、全球化问题,社会心理学、西方政治思想史、宗教哲学、学术批评等领域在全国同样具有重大影响。[45]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机构
截至2015年1月,[46]
中国政法大学拥有1个、2个[47]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48]
,与、[50]
、社等部门共建的研究中心数十个,各类在编校级科研机构10个、法学类科研机构数十个。2013年,学校主导成立的“”成为第一批获得、认定建设的14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之一。[52]
国家“2011计划”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
法治政府协同创新中心
人权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协同创新中心
知识经济与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诉讼法学研究院
法律史学研究院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证据科学研究院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人权研究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法治政府研究院
中国政法大学学术资源
学校开设有博闻论坛、名家论坛[53]
、校友论坛、大使论坛等一系列大型学术论坛。
是学校一项历时长久的大型系列学术活动,由赞助、共青团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主办、校学生会承办,每一期论坛将邀请全球各领域的顶尖大师、当今时代的领军者作为嘉宾,通过与学生心对心的交谈分享人生传奇,讲述成功圣经。在这里,有巅峰思想的波澜壮阔;在这里,有妙语连珠的非凡智慧。
博闻论坛于2007年开办,已成功举行数十场,邀请到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家、运动员、政要等各领域的顶尖大师、时代领军者作为嘉宾,为法大学子呈现了一场场思想碰撞的盛宴,不仅提升了学校学术活动的层次,也更好地增进了校园学术文化的氛围。
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是中国最早建成的以法律政治类图书为主的图书馆。该馆不仅收录了自1980年以来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法律文献与学术著作,还较为全面地收录了自晚清以来的各类法律出版物,包括法典、法规、判例辑纂等。校图书馆分设于学校的学院路校区和昌平校区,其中昌平主校区图书馆分为文渊阁和法渊阁两个分馆。[54-55]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北大2011版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系教育部主管、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人文社科类综合性学术期刊,2007年9月创刊,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哲学家李德顺教授担任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文化传统
中国政法大学学校标志
毛泽东主席为学校题写的校名
日,首任校长写信给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同志,希望主席能为新诞生的北京政法学院题写校名。同年11月1日,林伯渠回信钱端升并表示毛泽东主席已经同意为学校题写校名。11月23日,毛泽东主席的‘北京政法学院’题字送达。这样,毛主席所题写的“”校名就交付使用了。
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更名为“中国政法大学”。同志为学校亲选校长和新校区以支持学校发展。1985年冬新校区正式破土动工,1986年6月,新校址奠基仪式隆重举行。邓小平同志欣然亲笔题写了“”校名。[56]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八字校训。“厚德”强调为人, “明法”强调为事的规矩、法度,“格物”强调为学,而“致公”强调做人、为事。“厚徳”源自《易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徳载物”,意在培养师生优良的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政治道德,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这是人文精神的凸显。 “明法”取自《管子·明法》,意求师生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用法,以法治天下、建设法治中国为己任。这是法治精神的体现。“格物”出自《礼记·大学》的“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促师生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有科学的思维和理性。这是科学精神的写照。 “致公”取法于《礼记·礼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此处“致”从“至”,“致公”也为“至公”,出自《管子·形势解》的“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意为师生要坚持和弘扬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有仁爱亲民,献身公益,服务公众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公共精神的张扬。[57-58]
中国政法大学校徽
中国政法大学校徽整体色调为紫荆红,与白色背景交错相间,鲜明亮丽。紫荆红代表着热情、向上以及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同时也是中国的前襟配色。外圆圈内上方是邓小平同志亲笔为该校题写的汉字校名,下方为英文校名。标志的主体部分由天平组成,天平的支撑部分被替换为尖顶圈底的剑形图案,既似捍卫公平、正义、法治的宝剑,又似开启知识大门、通往法学最高殿堂的钥匙。宝剑剑柄上的数字“1952”代表了学校的成立时间,天平四周围绕的橄榄枝则寓意和平、友爱。
中国政法大学的校花是,取其圣洁纯净,庄严清澈,凌寒馨香的特质,象征着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的严肃和人文等学科的温馨,各种学科相辅相成。[59]
中国政法大学校旗为紫荆红旗面,旗面正中为白色中英文校名及校徽,中文为邓小平题写的“中国政法大学”。标准规格为192厘米长、128厘米宽。[60]
中国政法大学法大精神
在全体法大人的共同努力中,逐渐积淀了“法治天下,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以人为本,尊重人权”的人文精神;“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术精神;“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而不同、和谐发展”的团队精神。
法大的精神有大气、大度和大爱的特质,这些精神已经浓缩在学校“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之中,镌刻在一代代法大人的心底里。在法大精神的熏陶下,法大人形成了独有的特质,那便是“经国纬政、法泽天下”的气度,“经世济民,福泽万邦”的情怀,“公平至上,正义优先”的价值观,“可夺法大名,不泯法大志”、“只向真理低头”的骨气,“凡我在处,便是法大”的身份文化认同等。这种以法治为理想、信仰和目标的使命特质,已经成为鲜明的“法大标识”。[61]
中国政法大学社团活动
中国政法大学优秀的学生社团很多,每年都要举行评选“十
准律师协会的同学向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帮扶
佳社团”的活动。主要的社团有、英语协会、法通社、法律评论社、峥嵘报社,天空印象美工社、爱心社、农村与法治研究会、万里车协、绿色家园、风云漫画社、青年志愿者协会、西部志愿者协会、摄影协会、数字法大人、户外运动协会、青年爱国协会,学生创业协会等等。[63-64]
中国政法大学知名校友
自建校以来,该校为全国、、、、以及其他党政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65-67]
中国政法大学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大公检法机关和各大律师事务所,在法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教科研机构几乎全都有法大毕业生的足迹。[68-69]
在2002年3月中央授予的首届[70]
和职衔的获得者中,该校分别有7人和6人获此荣誉,在历次表彰的具有突出贡献的卓越律师称号中,均有该校毕业生的身影。[71]
王家福: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终身研究员
郑成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终身研究员
贺卫方:北京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王保树: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
马俊驹: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储槐植:北京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者
陈瑞华:北京大学教授、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
胡建淼:浙江大学副校长、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
王裕国:西南财经大学校长、经济学家
王卫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特聘专家、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教授
高鸿均: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中心主任
许章润:法理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清华法学》主编
陈卫东:诉讼法学家、中国法治人物奖获得者
马怀德:中央纪委特邀监察员、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教授
龙卫球:法理学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
卞建林:最高人民检察院高层次检察人才导师
薛刚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廉政项目组成员
司法机关(省部级)沈德咏: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正部长级)、一级大法官
贺荣: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
刘学文: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长级专职委员
王秀红:中国女法官协会会长、二级大法官
张述元:黑龙江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李静: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应勇: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赵郭海: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周溯: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张耕: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院长(正部长级)、一级大检察官
孙谦: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
莫文秀:中纪委驻最高人民检察院纪检组组长、二级大检察官
徐明: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于世平: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王建明:山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王雁飞:宁夏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肖声: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何素斌: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邢宝玉:内蒙古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党政机关(省部级)李至伦: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首任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部长
:中央综治办主任(正部长级)
:原江苏省省委书记[72]
:山西省省委书记
:江西省省委书记
郝明金: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副部长、中国监察学会会长
赵大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副部长
沈春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郎胜: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
王胜明: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
袁曙宏: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
其他领域夏华:中华全国青联常委、依文集团董事长
王广发:北京法政集团董事长
林楚方:《壹读》传媒总裁
慕容雪村:著名作家
屠化: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首批大法官校友
(2002年3月授予)
沈德咏: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吴家友: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李玉成: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李玉臻: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陈旭: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韩云萍: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黑俊英:宁夏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首批大检察官校友
(2002年3月授予)
赵虹: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山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吉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福建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广西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
中国政法大学落马校友
,女,汉族,1963年2月出生,河南辉县人,1984.07本科毕业。2016年7月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三门峡市委书记赵海燕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73]
中国政法大学学校领导
职务姓名党委书记
校长黄进副书记
常保国、高浣月、胡明
副校长冯世勇、马怀德、李树忠、于志刚、常保国、徐扬、时建中[74-75]
中国政法大学校园环境
中国政法大学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首都北京市,在昌平区和海淀区设有两个校区。(中国政法大学并未在任何地区设立分校)
昌平校区是学校的本部所在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中心,坐落在军都山风景区下,为全体本科生、中欧法学院和法律硕士学院一年级等院系所在地,同时是中国政法大学的行政管理中心区。(昌平校区于1985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 “第七个五年计划” 重点建设工程。)
学院路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蓟门桥畔,是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所在地。
中国政法大学校区  校区名称主要功能地理位置邮政编码昌平校区校本部,本科生、中欧法学院所在地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102249学院路校区研究生院所在地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100088
.中国政法大学[引用日期]
.光明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法大学校报[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中国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中国教育报[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新网[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中国政法大学[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引用日期]
.腾讯新闻网.[引用日期]
.光明日报[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国青年报.[引用日期]
.中国法院网[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河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中国长安网[引用日期]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引用日期]
.和讯网[引用日期]
.中国长安网.[引用日期]
.中国教育报[引用日期]
.中国政法大学广播站[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 [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新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信息中心[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新浪教育.[引用日期]
.最高人民检察院[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法大学[引用日期]
.法大新闻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光明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法大学[引用日期]
.人民法院报.[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国教育报[引用日期]
.中国教育报[引用日期]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引用日期]
.中国政法大学[引用日期]
.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引用日期]
.光明日报. [引用日期]
.光明日报[引用日期]
.中国日报[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法大学校报电子版[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法大新闻网[引用日期]
.光明网[引用日期]
.中国教育新闻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法大学[引用日期]
.法大新闻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法大学校友会[引用日期]
.中国政法大学校友会[引用日期]
.中国政法大学校友会[引用日期]
.法大新闻网[引用日期]
.中国法院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法大学校友会[引用日期]
.官网[引用日期]
.中纪委[引用日期]
.中国政法大学[引用日期]
.中国政法大学[引用日期]
哎呀,运营同学,这个模块离家出走了 ::&_&::
企业信用信息
通过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测...
提供资源类型:
高校微博模块:
在这里快速了解高校动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政执法是不是城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