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填空如端午节粽子吃粽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_端午节
&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四种,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阴历5月5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其他另外三种传说是: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
  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共2页,当前第1页1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相关内容: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
九子粽;五彩丝。天中节;地腊辰。日逢重五;节序天中。天中令节;地腊良辰。兰汤试浴;蒲酒盈眉。钗符艾虎;蒲剑蒿人。门幸无题午;人惭不识丁。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抚辰逢地腊;建午届天中。保艾思君子;依蒲祝圣人。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竞渡歌[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
本文汇总了历代诗人关于端午节的诗句、诗、词,供大家鉴赏: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有关端午节的传说有很多个,主要有:1、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2、源于与有关黄巢的传说3、源于纪念伍子胥的传说4、源于纪念孝女曹娥的传说5、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的传说下面分别介绍源于纪念屈原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
2011年端午节是6月6日农历 五月初五(星期一)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根据中国的传统习惯,在端午节的时候最好是吃:粽子,茶叶蛋,薄饼,大蒜蛋,煎堆等等。最常吃的是粽子。
端午节活动主题:赛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发杨爱国精神端午节活动全过程:一、端午节活动主题活动开始:1、报人数2、全体立正3、出旗、奏乐、敬礼4、唱队歌二、讨论端午节奇缘话习俗。
查看更多>>当前位置: >
端午节吃粽子:粽子一定要趁热吃
时间: 09:12 来源:健康饮食网 作者:营养师 点击:次
端午节吃粽子:粽子一定要趁热吃
  端午节临近,粽子又上市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粽子一定要趁热吃。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支链淀粉含量高。糯米加热后,支链淀粉会糊化,有利于被消化酶分解,更易消化;而一旦冷却,淀粉会老化回生,分子间凝固加强,不容易被消化。从口感来说,糯米放冷后,硬度、黏性和咀嚼性都会显著上升,给消化带来难度。所以,凉粽子十分不利于消化。此外,肉粽子里还含有大量饱和脂肪,对于胃不好、消化吸收能力差的人来说,大量的荤油会给消化系统带来负担。如果趁热吃的话,糯米质地柔软,荤油是液态,容易与胆汁混合,胃肠功能正常的健康人消化起来仍不算很困难。一旦变冷,猪油凝固,吸入猪油的糯米硬度也上升,令胃肠负担加重。需要提醒的是,粽子属于主食。吃后要减少米饭、馒头等主食的量。
更多精彩内容
Powered by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号-1
()告诉您:、、、、、、、、、等等,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健康饮食专业资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介绍之粽子篇_新浪惠州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介绍之粽子篇
新华网评论
  端午节的饮食习俗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吃粽子。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是在晋代,它是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诸国。
  粽子最初是用作祭祖及神灵。从粽子的古称“角黍”可溯其源。“黍”原为中国北方的一种农作物,五月成熟。古人用菰叶包上黍米,成为类似祭坛上牛头的形状,作为祭品,称“角黍”、“角粽”。东晋范注《祠制》中说:“仲夏荐角黍。”说明当时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灵的习俗。
  粽子作为祭祀用品,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但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则是在晋代,这一时期,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裹角黍(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唐代,粽子已成为节日和民间四季出现于市场的美味食品。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元代时,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出现豆沙、松子仁、枣子、核桃等,品种更加丰富。
  明清两代,粽子更是作为一种吉祥食品。相传,那时凡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在赴考场前,要吃家中特意给他们包的细长像毛笔的粽子,称“笔粽”,取其谐音“必中”,为讨吉言口彩。另一说法,这种“笔粽”吃到肚里,考场答卷,可妙笔生花。
  如今,粽子与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饼一起,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节令食品。每年五月初,很多家庭都要浸泡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繁多。粽叶飘香喜迎端午 节日祝福暖在心田
导读: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一说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转眼间,2015年端午节又临近,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端午节文化氛围,弘扬清风廉洁的民族气质,增强社区温馨感和亲和力、凝聚力、更好的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也使辖区新居民度过一个欢乐温馨的节日,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嘉峪关市各单位与社区纷纷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端午节活动。
  【关爱篇】
  燕胜三走访慰问老红军和抗战时期老干部
  端午节来临之际,6月18日,受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吴德刚的委托,嘉峪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老龄委主任燕胜三代表吴部长以及市委、市政府亲切慰问了我市老红军惠宝玉和抗战时期的老干部刘万才,并为他们送去了饱含真情的节日祝福。
  在92岁的老红军惠宝玉家中,燕胜三紧紧握住老人的手,关切地询问生活状况。燕胜三动情地说:“老红军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祖国红色江山的奠基人,也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各级党委政府不会忘记您,将永远铭记您的丰功伟绩。端午节马上到了,我代表吴部长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祝您身体健康,长寿百岁,万事如意,全家幸福!”一句句热情的话语让老人感动不已,惠宝玉连声说:“谢谢省委领导,以及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我的关心。” 惠宝玉说,虽然他年事已高,但也时刻关注着我市的发展,这些年,嘉峪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这些喜人的发展局面,他非常高兴,相信嘉峪关的明天会更美好。
  刘万才是抗战时期的老干部,也是一名老组工干部,燕胜三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既给组织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又为组织工作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何坚持从严治党,不断增强服务和保障全市工作大局的能力,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等问题,还需要老干部们多提宝贵意见,为我市组织工作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燕胜三表示,吴部长和市委、市政府领导非常关注和关心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老干部,今后将一如既往地把老干部、老龄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做到政治上多关心、思想上多沟通、生活上多照顾,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市委老干局、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陪同慰问。(朱玲)
  嘉峪关福民社区开展“浓香端午情”慰问活动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佳节来临之际,福民社区开展了端午节困难家庭慰问活动。6月17日,社区工作人员为社区高龄、残疾人、老人、老党员、特扶等困难家庭送上了清油、牛奶,并与高龄老人的家人一起包粽子,为送去诚挚的节日祝福,向困难居民了解近期生活、身体状况及所需要解决的困难,希望他们能过上一个安定祥和的传统佳节。
  通过此次活动拉近了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的距离,让居民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何立佳)
  嘉峪关兰新社区:关爱道德模范,有爱的端午更温暖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尊崇道德模范、关怀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的良好风尚,在端午节前夕,兰新社区党委走访看望了嘉峪关市第二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孔令武。
  社区党委对他的生活情况、经济来源、主要困难进行了亲切细致地询问,并为他送去节日的祝福和慰问品。社区始终将学习“身边的好人”、“道德模范”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身边正能量的主要抓手,关爱道德模范、关心身边好人,让有爱的端午更温暖。(汤玉婷)
  嘉峪关峪苑社区开展端午节送关爱活动
  为传承文化习俗,营造端午节文化氛围,弘扬清风廉洁的民族气质。6月19日上午,镜铁区峪苑社区举办“清风迎端午 社区飘粽香”活动,为社区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和老党员送去节日的祝福与问候,并带去包好的粽子,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弘扬社会新风,促进区和谐,与他们一起提前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社区党员和居民代表共4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社区为居民准备了米、粽叶和馅料,大家共同切磋包粽子的技艺。大家亲如一家,话家常,其乐融融。此次活动,使居民们深深感受到了和谐自然的社区文化,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大家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好而祥和的端午佳节,同时弘扬了我们民族固有的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张发东)
  嘉峪关建林社区为贫困老人送温暖
  “感谢社区,啥时候都记挂着我想着我,心里除了感激、就是温暖……”,长城区建林社区孤寡困难老人任玉英拉着社区工作人员的手满含热泪激动地说。
  恰逢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6月17日,建林社区组织开展了“社区一家亲 欢乐过端午”活动,下午,社区工作人员带着粽子、鸡蛋和暖心的祝福来到辖区部分残疾人、困难、孤寡老人家中进行慰问。
  此次走访慰问活动,不仅增进了大家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了解,传承了弘扬了民族文化,也很好地拉近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距离,增进邻里感情,切实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嘉峪关和诚社区:特困家庭社区行 粽子飘香暖人心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和诚社区开展“迎端午,送粽子”志愿服务活动,6月18日早上,社区副主任同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志愿者一行带着粽子等慰问品,上门看望慰问社区14户困难家庭和社区老党员家庭,表达了全体社区干部的慰问和关心,并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李立华)
  嘉峪关迎宾社区开展“端午粽香浓,情系老人心”活动
  端午佳节将至,为了让辖区的空巢老人感受到温馨、祥和的气氛,度过一个喜庆、愉快、和谐的端午佳节。6月18日,镜铁区迎宾社区开展了“端午粽香浓,情系老人心”为主题的关爱空巢老人活动。
  活动中,社区书记郑海燕、副书记张玉梅和工作人员来到辖区空巢、高龄老人家中,为他们送去香喷喷的粽子的同时也送上了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并和老人一起包粽子,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馨和浓浓的节日气氛。孤寡老人陈立群阿姨接过慰问品时,紧紧握住我们的手连声说:“天气这么热,你们还来家里看我,还经常这样关照我,真的太谢谢你们了!”,社区工作人员真诚的关怀和体贴入微的问候使他们十分感动。
  今后社区将坚持多样化的开展更多喜闻乐见、关爱老人活动,为他们营造一个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幸福晚年生活。(张先莉、郭建如)
  嘉峪关建设社区:“情暖端午&心系老人”慰问活动
  在端午佳节即将来临之际,长城区建设社区开展“情暖端午,心系老人”慰问活动,给社区的困难老人送去节日的温暖和关心。
  6月17日下午,社区工作人员带着粽子和牛奶,上门看望慰问困难老人孙永山,让老人倍感节日氛围,老人拿着粽子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激动地对工作人员说:“谢谢,谢谢啊!”。
  【志愿服务篇】
  “浓浓端午粽飘香·爱心传递志愿情”
  日,在传统佳节端午节来临之际,明珠社区组织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20多人一起为辖区老党员、老军人、孤寡老人及低保户家庭送上粽子,并捎去节日的问候。居民们纷纷表示这份饱含“关爱与祝福”的粽子是端午节最贴心的礼物,实实在在地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此次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增进了大家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使社区对慰问群众的所想所盼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切实拉近了社区与他们的距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王娟)
  粽叶飘香迎端午 志愿服务和谐情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社区温馨感和亲和力、凝聚力、更好的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也使辖区新居民度过一个欢乐温馨的节日,在端午节来临之际,铁南社区以 "粽叶飘香,爱心传递"为主题,开展此次端午节志愿服务活动
  6月17日下午3点,社区干部,居民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共30余人齐聚老年活动室。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组织居民进行了"包粽子比赛",阿姨们各展所长,娴熟的技巧赢得了现场阵阵的掌声。比赛结束,志愿者们带着“爱心粽子”,将这些粽子分袋装好,送到困难残疾人家中。此外,活动中社区干部和志愿者还到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家中,为老人们包粽子,让他们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和关爱。
  此次活动的开展使社区居民们感受到了和谐社区大家庭的温馨和浓浓的节日气氛,让大家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好而祥和的端午节。(张媛)
  嘉峪关峪苑社区组织志愿者开展节日送关爱活动
  又到粽叶飘香的时节,包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线。6月18日,峪苑社区开展节日送关爱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将亲自包好的棕子,送到老党员、高龄老人、道德模范、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家中,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社区的关爱和温馨节日的氛围。(李青芬)
  嘉峪关建林社区开展净化美化环境活动
  端午节即将来临,建林社区党委开展了以“净化美化环境”为主题的志愿活动。6月15日下午,社区组织辖区居民、志愿者30余人,对辖区附近的卫生死角进行清除,同时社区志愿者对过路行人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等有损市容环境卫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和教育。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增强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营造整洁、优美、文明的市容环境。(张秀华)
  嘉峪关曙光社区开展“温暖端午”志愿服务活动
  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曙光社区组织志愿者开展“温暖端午”志愿服务活动,为辖区内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特困户送去粽子,让他们度过一个美好而祥和的端午节。(李晓燕)
  【文体活动篇】
  嘉峪关明珠社区开展端午经典诵读活动
  岁岁端午,今又端午,转眼间一年端午又临近,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社区内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珠社区特举办了以“诵读中华经典 传承中华美德”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活动中,主持人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端午节的风俗习惯等,全面系统的为居民朋友们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活动最后主持人发起倡议:让大家在浓浓的棕香、艾草香中寄托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依恋,并且把我国的传统的历史文化不断传承下去。(王娟)
  永乐社区开展“寄情端午o诵读经典” 诗歌朗诵比赛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为纪念“我们的节日——端午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永乐社区在端午节期间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老党员、居民、计生专干、协会会员,开展了“寄情端午·诵读经典”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
  活动中,参赛人员态度积极向上,朗诵的语句优美、感人。吐字清晰宏亮,表达流畅,节奏韵律明显,能准确把握作品内涵与格调,感染力强。用心体验端午节在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深远意义。(邢卉娟)
  嘉峪关胜利社区开展浓情端午趣味知识竞赛活动
  6月17日胜利社区组织社区干部和居民开展浓情端午趣味知识竞赛活动,活动以现场抢答的方式进行,参与活动的居民回答问题积极踊跃,比赛现场热闹非凡,抢答声此起彼伏。
  此次活动使大家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增进了邻里情,同时增强了居民与社区的联系和沟通,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全市老干部喜迎端午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嘉峪关市老干部用自己的独特方式来迎接中华民族这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的传统节日——6月15 -16日,进行了“迎端午”全市老干部象棋比赛。
  全民健身、防疫祛病、祈求健康一直是端午节的民俗,而追求健康生活,享受幸福晚年则是老干部们的共同心声。市委老干部局始终坚持搭建文化活动平台,组织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持续推动老干部文化养老。针对老干部的生理、心理和兴趣爱好等特点,以各特色活动组为载体,广泛开展科学文明、健康向上、愉悦身心的乒乓球、太极拳(剑)、象棋、二胡等文体娱乐活动。保证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比赛,活动常态化,做到动与静结合、室内与室外结合、娱乐与学习结合、日常活动与大型活动结合、自娱自乐与竞技比赛结合,以丰富的活动内容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身体条件、不同兴趣爱好的老干部活动需求,打造老干部晚年生活的精神家园。
  东安社区开展“粽叶飘香庆端午 幸福邻里促和谐”联谊活动
  6月18日下午,随着端午节的临近,长城区东安社区开展“粽叶飘香庆端午,幸福邻里促和谐”为主题的联谊活动,社区准备好了包粽子的食材,邀请社区近30名居民一起参与。活动现场,社区老人向大家讲述端午节来历并传授包粽子技巧。最后社区工作人员及居民代表把亲手包好的热气腾腾的粽子送到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家庭,爱心粽子代表社区人的心意和爱意,让大家在传统文化活动中,感受社区大家庭爱的力量。(张小莉)
  嘉峪关紫轩社区妇联开展“邻里一家亲”包粽子比赛
  在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紫轩社区妇联充分利用节日载体,开展了“邻里一家亲”包粽子比赛,来自辖区的35名妇女参加了比赛,社区工作人员将提前泡好的糯米、红枣、粽叶端了出来。比赛主要比拼的是包粽子的速度和外型。只听一声令下,参赛的阿姨们纷纷拿起粽叶快速包了起来。只见她们用两片粽子圈成小漏斗、往里装上适量的糯米,一手拉马莲一手转粽子,短短10多秒钟,就包出一个粽子。大家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展示了不同的包粽子的技巧,受到居民的好评。
  这次活动,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更增加了与居民的感情,强化了亲民、爱民、为民的观念,一个粽子一片情,点滴关怀暖人心。
来源:嘉峪关文明网责编:何志兵
同地区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端午节包粽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